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文化關注什麼

法治文化關注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6 18:43:36

A. 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是

法治精神意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法律服務和法律監督等法制運作的各個環節。全面普及現代法治精神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核心。

B. 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含義和構成要素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精神內核,以社回會主義答法律規范的制度為載體,以民主立法、依法 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監督、法制宣傳教育和自覺守法為過程的法治文明形態,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前提和依託的法律制度。
2、 法律以社會主義道德為合理性基礎的法律規范體系。
3、 以追求公平正義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
4、 以崇尚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為內在要求的法治心理。

C. 如何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新時期法制宣傳中的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重要載體
法治文化是一種以弘揚法治精神和傳播法治理念為宗旨的法律實踐活動。一方面,它培養形成了人有關法的理念、心理和習慣;另一方面,它給大家灌輸了對法的崇尚和信仰意識。大量的法律法規是一種法治文化,這是一種看得見的文化。以往的普法宣傳重點就是放在了「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宣傳新頒布的法律法規」上,這在客觀上給人們造成普法就是「學法」、「知法」和「懂法」的印象。但普法的實質,應當是傳播先進文化精神和文明理念的過程,僅僅機械、教條地講法條、說法言法語,這不是法制宣傳的根本目的。十七大報告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這一概念,標志著我們黨對「法」的理解與追求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層面,標志著中國特色民主法治建設將走入一個新時代。而法治文化所蘊涵的法治觀念意識、價值取向,正是宣傳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傳播先進文化的有力工具,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制宣傳中「弘揚法治精神」的有效載體,必將促進法治文化氛圍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崇尚,提高法治建設的「軟實力」。
二、法治文化是傳播現代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徑
1、法治文化在宣傳的效用上有著巨大潛力。文化是宣傳工具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任何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在文化上的成就,較之於經濟和政治,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滲透其間,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建設也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無論是影響力、滲透力,文化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建設法治文化,就是要發揮文化的作用與魅力,通過倡導和組織各種法治文化活動,使人們在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活動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的傳播和法治思想、法治習慣的熏陶,享受著法治文明帶來的身心愉悅,在自覺自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2、法治文化在宣傳的形式上體現了以人為本。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我們更多運用的宣傳方法是政治教育的模式,集中大課學習、小課宣講,板報宣傳,條文灌輸,重形式輕效果,重知識輕理念,這種宣傳模式很難激發起自覺自願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法治理念的傳播與滲透了。法治文化則不同,它的形式可以活潑,它的內容可以多樣,可以涉及到道德與法律、情感與法律等方方面面。它能將理性與感性、剛性與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更能適應普通人的審美觀念和精神需求。近幾年在全國各大電視傳媒開辟的一些法治欄目,都在進行著這些方面的實踐,力圖用觀眾最易接受的方式傳播著現代社會的法制文明,其實就是法治文化的一種表達。在今天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宣傳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3、法治文化在傳播的功能上有著突出的優勢。首先,從傳播的范圍來看,文化傳播覆蓋面是一般工作所無法比擬的,發展法治文化,就是要通過增強覆蓋面,將法治理念傳播到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讓每個公民都能接觸到、感知到;其次,從傳播的主體來說,法治文化的傳播主體更加廣泛,有法制宣傳工作者、專家學者、學生、甚至是文藝工作者,只要有熱情,就可以參與到法治文化建設的大潮中,充當法治建設的推動者;再次,從傳播內容來看,法治文化內容比較寬泛,只要與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律習慣法律內容等有所關聯,都可以成為文化的內容。同時,法治文化也有助於將法與其它文化的融合,從而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與創新,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發展與交融的成果。最後,從傳播的方式來看,文化傳播的形式更加豐富,不同的現代媒體,文藝陣地、宣傳陣地都可成為傳播載體,多渠道、多平面、多視角的傳播模式必將幫助大家獲取更多的法律信息與資訊,對法也將會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三、法治文化是推動當前法制宣傳工作的重要動力
1、法治文化與推進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緊密結合。當前法制宣傳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駕護航。法治文化建設有助於將法治思想滲透到文化的傳播中。因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適應和促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是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先進文化,是實踐和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先進文化。它將以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為已任,培育和發揚全體社會成員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觀念;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參政議政的水平與能力;以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的理念。
2、法治文化與推進基層的普法宣傳緊密結合。任何文化要富有生命力,必須來源於社會,貼近廣大群眾,才能發揮它的感染力,得到社會的共鳴。法治文化容易紮根基層,增強文化與群眾的互動,擴大群眾的參與渠道,提高群眾的參與深度。如今年鎮江市組織開展了「律師送法進村入戶」活動,就是一項增強群眾與法律互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舉措,各行政村與律師結對,向每家農戶發放便民聯系卡,律師定期到各村、各農戶家中宣講法律,傳播法治理念、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法律難題、幫助村委會解決管理中的法律問題,而農民也可以通過聯系卡,隨時解決身邊的法律問題。這種形式的推廣,得到了基層群眾的普遍歡迎,讓法律知識的傳輸、法律思想的熏陶始終保持在自己的身邊,權利始終得到保障,法律也顯得不再那麼神秘、高不可攀。同時,這項活動也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矛盾糾紛隨時得到解決,大家的心情舒暢了,社會文明的風氣與氛圍自然就形成了。
3、法治文化與解決群眾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文化從來都不是懸空和抽象的,它總是積存於人們的觀念內,又反映在人的行為中。因此,法治文化的作用發揮,可以幫助解決人們內心對法、法治的精神需求。如句容市在平時的普法工作中,發現句容的廣大農民在近階段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識是農村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等相關法律法規,因此,運用普法講師團巡迴宣講、司法所幹警業務培訓、村務公開欄、電視欄目、開展法律咨詢、組織法制文藝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同層面的土地拆遷相關政策、法律等的宣傳,讓大家了解立法的目的、社會的權利義務、個人的權利義務,無論是政府、企業家、群眾個人,通過這些法律文化與內容的熏陶,都學會了更加理性地處理這些問題,有助於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各方利益的維護。
4、法治文化與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緊密結合。宣傳教育注重的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對實現其目的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審美觀念以及鑒賞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因此,法治文化可以使人們在參加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形式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和法治思想的熏陶。如我市普法辦在2003年與市電視台聯合主辦了一檔電視欄目《法治12分》,採用發生在鎮江的案例進行以案說法,節目播出後,收到非常好的普法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市民的認可。前不久,我市舉辦了大型的法治文藝匯報演出活動,全部採用基層選報上的節目,表現了各地、各部門的法治工作情況,節目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第一素材的表演,正是基層社會在法治建設過程中的真實寫照,而樸素的表現形式讓所有的觀眾受到了感動並產生了共鳴,演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而我市潤州區舉辦的「法治文化節」系列活動,包括了十個子活動:舉辦群眾自發演出的法治文藝演出、舉辦了「環保杯」法律知識競賽、「檢察杯」法治論壇、開展了法治文化書畫攝影展、以案釋法巡迴報告會、法治講座、法律知識圖片巡迴展、開辟了法治文化街(社區、廣場、市場)、評選10件法治新人新事、開展學法讀書徵文活動。該系列活動採取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並讓社會各界與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營造了非常好的傳播法治觀念、法治文明的良好氛圍。
人類文明的方向是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而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的方向。今後的中國是沿著依法治國的道路不斷前行,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必然離不開法治文化的傳播與推動,因此,立足文化的視角,創新觀念、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從人民需要出發,從人民滿意出發,從宣傳效果出發,增強法治文化在法制宣傳中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法制宣傳工作一定會大有作為,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譜寫出新的篇章。

D. 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含義和構成要素。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含義:
法治文化是有關法律的物質成果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包括人們的法律心理、法律理念。法律心理是人們對法律物質成果的非理性認識,包括對法律物質成果的情感、信仰和期待等。法律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物質成果的理性認識,包括對法的權威、本質、價值以及法與社會關系等的自覺看法。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發展的近現代階段,最早形成於近代西方。從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來看,法治文化是以繁榮的商品經濟、發達的民主政治和市民社會為前提,以權利、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等意識為基本構成要素,以主權在民、憲法法律至上、保障人權、監督制約、依法行政與公正獨立司法等價值理念為核心內涵,並且包括社會普遍的穩定的守法、信法、護法、用法等心理態勢的法律文化。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構成要素:
構成要素:權利、自由、平等、公平、正義。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的集中反映,它是在吸收和借鑒中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特殊環境和體制而形成的;因此,我國的法治文化擁有其它法治國家所不具備的特殊的要素,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與中國法治實踐相匹配的法治理念、兼容並蓄的文化傳統,以上三個要素分別從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法治理念以及傳統文化三個方面詮釋了法治文化中的中國特色。

E. 怎樣弘揚法治文化

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文化,重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指針,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的核心內容.要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 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 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於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 特別是在立法、執法、等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作 為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 二是要強化普法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識和法治 素質為前提,法制宣傳教育應以切實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為中心目標,將法治"口號"內化為公民自願自覺的行動,培養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 和法律觀念的現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滲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於法律信仰的建立.強化普法宣傳教育, 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有機結合.加強機關法治文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為普法教育的龍 頭,著力建設以"法治、民本、廉政、陽光"為核心的機關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深化校園普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 工程和戰略任務,要深入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活動,創新校園普法載體,增強校園普法效果.法治文化與文化有機結合.市場經濟要求依法誠信經營, 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普法效果一效益同步增長,法治理念與法人理念同步增強,從而提升誠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進公正、依法行政,著力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質,促進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傳教育可以 實現.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文化觀的真正形成,從根本上講要通過公正和嚴格執法,提高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 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實施中滿足了人們的安全、正義和秩序的需要,使損害得到救濟,利益分 配的扭曲得以矯正,其威信才能樹立,其權威性、公正性和神聖性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公正起到了公平正義法治價值體系形成的巨大潛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 不但要以良法存在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實施為目的、為保證、為重點.

F. 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二是落實保障。三是整合資源。
2、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要扎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
3、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強融合。二是抓好結合。三是注重整合。

G.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大致有三個:
1、增強全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版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權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特別是注重引導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起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
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重要的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傳播法治文化,創新法治實踐,培養起全民發自內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識和法律信仰;
3、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體系。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促進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傳,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觀的真正形成,需要從根本上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來實現。

H. 談談你對法治文化的理解

我認為你提出的「法治文化」這一命題不夠准確,法治是上層建築,文化內是意識形態。法治是容政體,它反映的是政府執政方式,文化則是反映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法治相對的人治,而文化則沒有相對面,文化是延續順成的,是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它只能短暫停頓,不能倒退(除非人類滅絕)。而統治階級對社會的統治方式是可以倒退的,哪怕是短暫的倒退。

I. 法治文化,必須樹立怎樣的法治理念

一是必須樹立依法來治國理念,源只有法治才是制勝一切的終極武器;
二是必須樹立民本理念,只有不忘記「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這個初心,才能真正的實現法治公心;
三是必須樹立法本位理念,只有對法律擁有敬畏之心,才能自覺學法知法用法;
四是必須樹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理念,只有心中存在這十六字方針,才能真正的把握了,應用好法治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J. 根據八五普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要著重從哪些方面出發

摘要 您好,為您整理出以下內容,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立場。依法保障人民權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標和核心價值追求。把法律交給人民,讓人民信仰法治,使法治服務人民,是黨的初心使命在全民普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實施「八五」普法規劃,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普法理念,堅持為了人民普法,依靠人民普法,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出發推進普法,在普法工作中惟精惟一地守好人民的心。

熱點內容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
教師職業道德的定義 發布:2025-01-16 14:40:37 瀏覽:788
法庭與法院的區別 發布:2025-01-16 14:29:40 瀏覽:536
資產轉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14:28:11 瀏覽:59
勞動法2017全文哺乳期 發布:2025-01-16 14:24:56 瀏覽:693
勞動法里出差發燒算什麼 發布:2025-01-16 14:06:42 瀏覽:252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