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典故6

法治典故6

發布時間: 2022-11-19 00:29:53

1. 關於關法治的小故事

一天,學生小麗放學以後,正在校門口等她媽媽來接她回家。這時,一名陌生男子騎著自行車到小麗身邊,說:「你在等媽媽接你回家是嗎?」小麗點點頭。那名男子接著說:「你媽媽在單位里正開會,讓我接你回家。」小麗聽這人說得有板有眼的,沒有半點猶豫,就跨上了自行車。但是,當車子騎出去不遠,小麗發現不對了--回家可不是這條路!啊!她知道上當了,大聲地哭道:「放我下車,我要回家!」喊聲驚動了行人。行人圍攏過來,問明了情況,將騎車人扭送到派出所。原來,此人是專門拐賣兒童的罪犯。【反思】:現在社會上有騙子、壞人。他們抓住小學生年紀小、單純、易於上當的特點,用一點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壞事或騎到外地拐賣你,或騙到幽靜的地方侮辱你,或作為人質敲詐錢財,這樣,小朋友的身心受到傷害,還危及生命,給家長帶來痛苦傷心,使學校老師擔心。我們學生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遇事動腦不上當受騙,不要讓壞人得逞。對來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聽信花言巧語,不輕易行動。遇事可請老師、家長幫忙。我們在外面是隨時可能遇到壞人,在家時也不能放鬆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長個心眼,不要上當受騙,因為壞人是無孔不入的。

2.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有哪些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裡,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麼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鹹菜。於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

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原來上海大戰役打響前,陳毅就讓秘書長起草了《入城守則》,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3)法治典故6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4. 與法治有關的成語 典故

  1. 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把版關中各縣父老鄉親英權雄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鄉親英雄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2. 2.大明法度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上時政疏》中提出「蓋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的思想。大明法度,即廢除舊法、弊法,創立新法、善法;「眾建賢才」,即革掉守舊平庸之吏,起用進取有為之士。他認為,國家是否富強,天下是否安寧,關鍵在於有沒有法度,法度是否合理,是否有優秀的治世之才。王安石把法度和賢才的作用統一起來,認為法治和人才是治國理政的兩個重要因素


5. 中國古代有關韓非子立法的典故

董閼於任趙上地的地方長官。他去的石邑山那個地方,有深澗,有高山。澗深百丈,山高峭如壁。因此他向左右鄉人發問,有人嘗試著來這里游嗎?答復沒有。又 問,嬰兒、傻子、聾子、狂人等有掉入這澗中沒有?答復沒有。再問,牛、馬、狗、豬等有掉到山洞中沒有?答復仍然沒有。董閼於嘆息著說:「我有辦法治理這個 地方了,假如我嚴格地實行法治,如入深澗必死那樣的嚴格,人們就不敢觸犯法律,這還有不治一說嗎?」

6.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是什麼

典故:

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認為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種宇宙自然規律,這種規律控制著整個宇宙的演化,任何違背這種規律的人和事物都會遭受相應的懲罰,這正是《道德經》中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應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

敢於違背客觀規律而蠻乾的,必定會遭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勇於排除干擾,決不逆客觀規律而行的,生存和發展的希望必定會增加。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天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麼緣故?有道的聖人也難以解說明白。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於安排籌劃。自然的范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並不漏失。

(6)法治典故6擴展閱讀:

1、近義詞:

天理昭昭,拼音,tiān lǐ zhāo zhāo,意思是,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出自: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示例:可就算這樣,最後黨愛國還是沒有撿起對方的刀,讓他體會一下什麼叫做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2、反義詞:

逍遙法外,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o yáo fǎ wài,意思是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自:巴金《探索集·再說小騙子》:「那些造神召鬼、製造冤案、虛報產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騙子是不會長期逍遙法外的。」

示例:這些該死的反動派,當然也抓到一些,可是總還有逍遙法外的。

7.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是什麼

典故:

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認為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種宇宙自然規律,這種規律控制著整個宇宙的演化,任何違背這種規律的人和事物都會遭受相應的懲罰,這正是《道德經》中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應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

敢於違背客觀規律而蠻乾的,必定會遭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勇於排除干擾,決不逆客觀規律而行的,生存和發展的希望必定會增加。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天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麼緣故?有道的聖人也難以解說明白。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於安排籌劃。自然的范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並不漏失。

(7)法治典故6擴展閱讀:

1、近義詞:

天理昭昭,拼音,tiān lǐ zhāo zhāo,意思是,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出自: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示例:可就算這樣,最後黨愛國還是沒有撿起對方的刀,讓他體會一下什麼叫做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2、反義詞:

逍遙法外,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o yáo fǎ wài,意思是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自:巴金《探索集·再說小騙子》:「那些造神召鬼、製造冤案、虛報產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騙子是不會長期逍遙法外的。」

示例:這些該死的反動派,當然也抓到一些,可是總還有逍遙法外的。

8. 古人法治名言

從古代起,古人就有關於法治的思想,那麼古人有哪些名言是有關法治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的古人有關法治的名言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古人法治名言經典
1) 寧正以逆眾意執法而違私志。

2) 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

3) 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

4) 先王以明罰敕法。

5) 憲律制度必法道。

6)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7) 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

8) 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

9) 言出為箭,執法如山。

10) 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

11) 一民之軌,莫如法。

12) 以道為常,以法為本。

13) 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14)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15)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16)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偽,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

17) 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

18) 宥過無大,刑故無小。

19) 欲著其罪於後世,在乎不沒其實。

20) 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
古人有關法治的名言推薦
1) 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2) 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

3)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4)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5) 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6) 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篇人臣者援私以為公。

7) 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無。

8)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9)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

10)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11) 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

12) 歷法禁,自大更始,篇小臣不犯矣。

13) 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篇令而不行。

14) 立法之業,益為政治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

15) 立善法於天下,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篇一國治。

16) 立憲利於國,利於君,利於民。

17)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財而莫理。

18) 沒有法律,就沒有自由。

19) 民不舉官不究。

20) 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古人有關法治的名言精選
1) 如平直必以准繩。

2) 善製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3) 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

4) 賞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遠,不違親切。

5) 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6) 設若上無道栓,篇下無守法。

7) 慎到: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偽。

8)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9) 聖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

10) 聖人為法國者,必逆於世,而順於道德。

11) 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12) 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篇治。

13)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

14) 視時而立儀。

15)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16) 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

17) 私情行而公法毀。

18) 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

19) 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20)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看了古人有關法治的名言還看:

1. 古代法治的名言警句

2. 法治古代名言

3. 法治的古代名言

4. 關於法治的名人名言

5.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6. 關於法制的古代名言

9. 古代關於法治的名言

在中國古代,法家的“法治論”與儒家的“人治論”在本質上都是“人治”。很多關於法治的名言蘊含了很快以下是我為你分享的古代關於法治的名言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代關於法治的名言推薦
1) 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無。

2)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3)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

4)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5) 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

6) 歷法禁,自大更始,篇小臣不犯矣。

7) 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篇令而不行。

8) 立法之業,益為政治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

9) 立善法於天下,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篇一國治。

10) 立憲利於國,利於君,利於民。

11)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財而莫理。

12) 沒有法律,就沒有自由。

13) 民不舉官不究。

14) 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15) 寧正以逆眾意執法而違私志。

16) 其身正,不令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 驅天下之人而從善遠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1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 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20)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古代關於法治的名言精選
1) 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

2) 治大國而數變法,篇民苦之。

3) 治國無法篇亂,守法而弗變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4) 治國無其法篇亂,守法而不變篇衰。

5) 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

6) 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

7) 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讎。

8) 誅禁不當,反受其央。

9) 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10) 愛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11) 按善惡見聞之實,斷是非去取之疑。

12) 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13) 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德。

14) 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後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

15)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6) 不以私害法,篇治。

17) 當公法篇不阿親戚。

18) 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

19) 而正方圓;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

20) 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
古代關於法治的名言摘抄
1)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2)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3) 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4) 法令至行,公正無私。

5) 法平篇吏無奸。

6) 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

7) 法施於人,雖小必慎。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

8) 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

9) 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

10) 法者,編著之國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11) 法者,定分止爭也。

12) 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

13) 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14)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15)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16) 法者,..天下之儀也。

17) 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18) 凡法令更,篇利害易,利害易,篇民務變。

19)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0) 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看了古代關於法治的名言還看:

1. 古代法治的名言警句

2.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3. 中國古代法制名人名言大全

4. 有關法律的古代名言

5. 古代法制名言警句

熱點內容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