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

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

發布時間: 2022-11-22 14:05:23

1. 王先林的代表性著作

《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訂版。
《競爭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
《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知識產權濫用及其法律規制》(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中國反壟斷法實施熱點問題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經濟法教程》(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經濟法學專題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試論誠實信用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兼論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封閉性之克服》,《政法論壇》1996年第1期。
《合同自由與國家干預》,《安徽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論我國反壟斷立法的兩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外法學》1997年第6期。
《論市場管理法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
《試論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法學雜志》2000年第1期。
《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法論綱》,《中國法學》2000年第1期及其英文版「The Compendium on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aw」( China Legal Science 2001。
《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沖突與協調》,《法制日報》2000年12月17日。
《從微軟壟斷案看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控制》,《法學家》2001年第3期。
《反壟斷法基本實體制度論綱》,《經濟法論叢》第3卷。
《產業政策法初論》,《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及其英文版The Instrial Policy Law in China, China Legal Science 2004。
《在「入世」背景下制定我國反壟斷法的兩個基本問題》,《法學評論》2003年第5期。
《知識產權濫用及其法律規制》,《法學》2004年第3期。
《論聯合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法商研究》2004年第5期。
《在華跨國公司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法分析》,《知識產權》2005年第6期。
《論反壟斷法中的控制企業結合制度》,《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競爭政策和競爭法的國際協調》,《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草案)>的若干意見》,《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反壟斷法視野的反傾銷》,《法學家》2007年第2期。
《論中國反壟斷法的平等適用》,《法治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國反壟斷法應如何對待知識產權問題》,《科技與法律》2007年第3期。
《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法律規制》,《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
《反壟斷執法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的平衡》,《知識產權》2007年第6期。
《反壟斷法適用於知識產權領域的基本政策主張》,《電子知識產權》2008年第1期。
《知識產權行使行為的反壟斷法規制——<反壟斷法>第55條的理解與適用》,《法學家》2008年第1期。
《論反壟斷法實施中的相關市場界定》,《法律科學》2008年第1期。(全文被譯成英文刊登在Volume 3 Number 4 of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上)
《<反壟斷法>的出台與我國競爭法體系的協調完善》,《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從個體權利、競爭工具到國家戰略——關於知識產權的三維視角》,《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競爭法視野的知識產權問題論綱》,《中國法學》2009年第4期。
《論我國反壟斷法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實施》,《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反壟斷法實施中對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法學》2010年第9期。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范圍的擴展——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的完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6期。
《知的財產権分野における中國獨占禁止法の執行》,《公正取引》2011年第9期。
《我國反壟斷法實施的基本機制及其效果——兼論以壟斷行業作為我國反壟斷法實施的突破口》,《法學評論》2012年第5期。
《我國反壟斷法適用於知識產權領域的再思考》,《南京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理想與現實中的中國反壟斷法——寫在<反壟斷法>實施五年之際》,《交大法學》2013年第2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i-Monopoly Law in the Contex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The First Five Years, Edited by Adrian Emch & David Stallibrass,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2013.
《超高定價反壟斷規制的難點與經營者承諾制度的適用》,《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1期。
《壟斷行業的監管與反壟斷執法之協調》,《法學》2014年第2期。
《涉及專利的標准制定和實施中的反壟斷問題》,《法學家》2015年第4期。
《關於制定我國濫用知識產權反壟斷指南的若干思考》,《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年第10期。

2. 簡述反壟斷的法理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反壟斷的法律基礎是自由、效率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反壟斷法的價值目標是維護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充分發揮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社會整體福利、保護公共利益的功能。提高效率和消費者福利是保持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手段。
反壟斷是禁止壟斷和貿易限制的行為。它是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在公司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時採取的一種干預手段。 19世紀末,世界經濟發展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反壟斷已經成為各國監管的對象。所有國家都通過嚴格的立法來規范反壟斷。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也積極承擔了反壟斷的責任。
拓展資料:
一、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就寬頻接入問題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起反壟斷調查。如果屬實,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可能會被處以數億至數十億元的罰款。 2021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劃(2021-2025年)》,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點措施,將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適時制定相關司法解釋,明確規范各類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市場封鎖,促進公平競爭。妥善處理互聯網領域壟斷糾紛,完善平台經濟反壟斷裁判規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平台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政府在國內外對反壟斷也有不同的態度。對內提倡競爭的概念,很少對其利弊進行實證分析;對外,我們根據國家利益調整平衡競爭和壟斷的規模。 對壟斷的判斷有兩個視角:全球和局部。比如,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中國處於絕對壟斷地位,但在國際市場佔比不足5%;美國佔全球份額的20%以上,但在一個地方市場上並沒有實現絕對控制。從整體來看,中國電信還遠未實現壟斷,其規模需要持續增長才能與國際巨頭競爭;從本土來看,中國電信明顯處於壟斷地位,需要分離。發達國家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強調局部,忽視全局;中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出發,兼並大型國有企業組建航母,這是全局的視角。

3. 簡論我國反壟斷法的任務

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其國內市場從而最終成為世貿組織的成員方,許多中國企業可能被外國的競爭者擠跨。有鑒於此,市場經濟完善的國家都規定,外國企業的活動必須遵守東道國的反壟斷法。而我國至今尚無一部適應市場發展的《反壟斷法》來限制和阻止外國企業在華的壟斷行為。長此以往,外資控股的企業憑借其資金和技術優勢,可以迅速成長,取得市場支配地位,使民族經濟面臨生存危機。事實上,我國目前已形成某些行業為外資壟斷的局面。如電腦、通訊、醫葯、飛機製造等行業由美資壟斷,汽車行業由德資和法資壟斷。因此出台一部《反壟斷法》迫在眉睫。

我國的反壟斷法,針對外國企業的壟斷行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規定:首先,對發生在我國市場上的壟斷行為,無論其行為主體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都一視同仁的適用反壟斷法。其次,世界上多數國家,尤其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已規定了反壟斷法域外效力的情況下,我國的反壟斷法立法中也應規定適當的域外效力條款,以限制國際市場壟斷行為對我國市場的影響,更好的維護我國的主權和經濟利益。

中國入世後,中國與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的經貿關系將從雙邊擴展到在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上。對中國而言,經貿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第一,中國將與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展開「開放、公開和無扭曲的競爭」。這種競爭是全面、整體而激烈。第二,入世後,中國初步形成的市場經濟將與世界范圍內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進行協調和接軌,使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其影響將是全局、整體和深遠的。因此,中國應以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分散的形象迎接入世。也就是說,入世對中國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政府,其次才是企業。

對於政府而言,它的行政管理方式不再單純只是受國內法的管轄,許多方面還要受世貿組織規則的制約。因此,政府和政府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政壟斷必須根除,因為它與世貿組織的規則格格不入。表現在:第一,世界貿易組織的許多協議都有貿易政策透明度條款,要求在成員的全國水平上實行貿易管制規則和實際管理做法的公開化,在官方出版物上發布或者公開徵求公眾意見,或者在多邊水平上通知貿易組織,以便於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締約方政府和貿易商了解和監督。1994年建立的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政策審查機制,是世界貿易組織對成員的國內貿易政策進行經常性監督的制度,用於鼓勵、支持和維持在國內和多邊水平上的貿易政策的透明度。我國目前存在的行政壟斷或者是所實施的行為無法可依;或者是依據的決定,文件與法律法規相抵觸;或者是披著合法的外衣,實質違法。因此,超越法定許可權,濫用行政權力的行政壟斷將在世貿組織規則面前不堪一擊。第二是成員國政府有義務採取一切可能的「合理措施」對世貿組織規則進行統一實施,而不管成員國的國家結構制度的類型。這一要求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成員方實施歧視性的措施。受此沖擊最大的是我國普遍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部門貿易壁壘,如果不及早打破,就無法保證對世貿組織規則的一體化遵循。

在這次中美就中過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美國人追問最多的問題就是「中國的企業是如何運作的?是政府說了算還是企業家說了算?」可見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早已引起了世貿組織的關注。如果中國政府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規則,將引起其他成員方不滿與抗議,受到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制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基本原則是通過非強制性手段達到成員履行協議的目的。當通過非強制性手段不能在雙方達成滿意的結果時,則允許成員之間進行交叉報復這種強制性自助手段。27與其被動受世貿組織規則的制約,不如爭取主動及早出台我國的反壟斷法。

如上述,我們當前正處於新舊兩種體制的轉軌時期,我們既需消除舊體制遺留下來的隱患,又要遏止初露端倪的新問題。同時,我們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必須發展壯大自身實力,時時抵制來自國外的沖擊。這些都無形中為中國反壟斷法的制定提出了緊迫性的要求。只有一部全面,統一規范經濟壟斷,行政性壟斷的反壟斷法才能擔當起「經濟憲法」的重任。

4. 反壟斷法是什麼意思 反壟斷法介紹

1、反壟斷是禁止壟斷和貿易限制的行為。是當一個公司的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的時候,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所採取的一種干預手段。

2、在19世紀末期世界經濟的發展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反壟斷就成為了各國規制的對象,各國均採取嚴厲的立法來進行反壟斷的法律規制。中國自加入WTO以後也積極擔負反壟斷的責任,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就寬頻接入的問題,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如果事實成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可能被處以數億至數十億元的巨額罰款。

3、2021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劃(2021-2025年)》,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點工作舉措,將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工作,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適時制定有關司法解釋,明確規制各類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市場封鎖,促進公平競爭。妥善處理互聯網領域壟斷糾紛,完善平台經濟反壟斷裁判規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推動平台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5. 請教高手!西方和中國的法律在反壟斷上有何不同!

一、西方反壟斷法律制度形成的基本前提及該制度的質的規定性
反壟斷法律制度顧名思義就是以反對壟斷為主要目標的法律制度。如在反壟斷法產生的母國——美國,大公司、大企業是以托拉斯的形式壟斷和統治市場的,所以美國的反壟斷法就在習慣上被稱為反托拉斯法。早期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都是既反壟斷行為,又反壟斷狀態,並以企業分拆為重要的法律規制手段。但是,隨著競爭理論和產業經濟學的發展,人們對壟斷現象的認識得到提高,發現有「有效率的壟斷」的存在,反壟斷法調整對象開始轉變為僅針對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但是,任何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的存在都是以一定程度的壟斷狀態(或稱經濟力的集中)的存在為前提,否則,按照經濟學的完全競爭理論,作為價格接受者的廠商的任何抬高價格的舉動都會使他喪失全部市場。所以,反壟斷法產生的第一個前提就是經濟力的集中。因為,如果沒有經濟力的集中,壟斷行為就不可能存在,反壟斷法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基礎了。
但是,經濟力集中和壟斷行為出現是否就一定遭到國家反對從而導致國家的干預性立法呢?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曾經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如社會主義國家最初實行的都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經濟體制下,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企業的生產計劃靠國家直接下達,所需要的生產資料由國家統定,生產出來的產品由國家包銷,政府事無巨細,直接管理著各個企業的供應、生產和銷售。行政手段、指令性計劃和其他強制力量建立起並維持著每個國有企業事實上的壟斷地位。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的獲得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國家組織經濟的必要手段。在這種經濟體制下,以維護市場機制為著眼點的反壟斷法完全沒有存在的空間。而在資本主義國家所實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力的集中主要指私人經濟力的集中,即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逐利沖動對市場進行壟斷,從而背離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在這種背景下,導致了代表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方——政府對壟斷行為進行反壟斷法規制。由此可見,經濟體制的選擇是反壟斷法產生的第二個前提。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反壟斷法存在的餘地。
從美國、歐洲的反壟斷法的產生過程看,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處於主導地位的價值取向在反壟斷法的產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美國學者蓋威爾認為,美國整個歷史上都同時展現了對經濟發展的熱情和對政治、經濟領域的龐大的機構性力量威脅個人政治、社會、經濟自由的擔憂;謝爾曼法是被設計用來約束過於膨脹的商業機構。作為企業合作立場和利己立場的混合的這些機構已經威脅到美國傳統的、體現個人主義和小規模的意義上的社區色彩的社會、經濟關系。美國學者格伯爾則認為,歐洲競爭法來自於自由主義傳統,後者提供了現代歐洲的思想、經驗和認同的許多核心結構;同時,歐洲競爭法也反映著歐洲社會對社會平等、擺脫剝削和消費者福利的關切,保護競爭的目標經常與取得社會公正的思想交織在一起。可以認為,自由主義傳統和平等、社會公平理念決定了西方社會在面臨私人經濟集中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弊害時,最終選擇以通過維護市場機制運作為主要目標的反壟斷法來規制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而不是通過扶持一個政治上的龐大勢力(全能政府)來控制、消除經濟上出現龐大的私人勢力(私人經濟集中)。所以,自由主義傳統和平等、社會公平等理念是西方反壟斷法產生的第三個前提。
在上述三個前提下形成的反壟斷法體現了什麼樣的質的規定性呢?筆者認為,反壟斷法質的規定性表現在:反壟斷法是一種國家干預,這種國家干預是以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為前提,僅在市場失靈即發生了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時才作為市場機制的糾偏力量而出現。正如經濟學者所認為的,就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手段和程度而言,「在最低的干預層次上,國家可以通過價格機制,比如通過稅收和補貼,來改變企業的成本收益結構。在中等層次上,國家可以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鼓勵、禁止和規范產業和企業的行為。在最高層次上,國家可以擁有並直接管理和操作企業,將企業資源直接用於實現政府的就業、居民收入和其他經濟或非經濟目標。」反壟斷法以維護市場的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良性運作為目標,主要表現為最低層次的政府幹預。�

二、中國反壟斷法律制度產生所依賴的基本路徑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反壟斷法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背景,中國反壟斷法律制度的產生也存在著其特定的依賴路徑。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所說的,我們現在比較清楚的是,什麼樣的制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太清楚的是,怎樣才能從一個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傳統制度,過渡到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好制度。新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制度變遷有著其必然的依賴路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脫胎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國有產權居於主導地位和政府對經濟生活的行政管理特徵是中國反壟斷立法所依賴的基本路徑。具體而言:
首先是反壟斷立法與國有企業的關系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從人、財、物、產、供、銷各個方面對企業實行了全面控制,中國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產權清晰、權責明晰、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是實現這一總體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只有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才會按照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的原則安排生產,並以市場價格作為投資和其他經濟活動的指南,從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目前,隨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確立,中國從根本上掃除了進行反壟斷立法的體制障礙。但是,國有企業目前仍面臨著產權和政府直接干預企業兩大困擾,並進而影響其作為完全意義上市場主體的定位。國有企業和國有產權在中國經濟生活中仍占據了很大的比重,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性的產業中。這與資本主義國家反壟斷法賴以產生的以私人產權和營業自由為基礎的經濟現實大相徑庭。以國有產權為主體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否孕育出有效的反壟斷法律制度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最新的經濟學研究成果表明,所有權在大型組織中並不十分重要,因為在這樣的大型組織中,幾乎所有的成員本身都不是所有者,以所有權姓「公」還是姓「私」為基礎的委託代理的性質只存在極少的差異。所以私人產權並不是反壟斷法產生的必要條件,在中國公有制經濟佔有較大比重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反壟斷立法。但是,公有制無疑強化了國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聯系。在當前的現實背景下,關鍵在於如何確保國有企業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如政府對國有企業實行預算硬約束,僅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要求行使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得干預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不得干預國有企業特別是競爭行業中的國有企業的定位與制定經濟目標,同時改革國有企業的人事任免制度等。
其次是反壟斷立法與政府在經濟中的行政管理慣性的關系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不僅全面控制微觀經濟主體的日常經營活動,也從中觀和宏觀層面全面干預經濟生活。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雖然政府逐步退出一部分經濟生活領域,但由於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一直主要是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單方面的制度安排,這勢必造成如下結果:第一,政府在經濟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非常能動的角色,政府成為組織經濟的主導力量。第二,政府對經濟生活仍保持著較大程度的直接干預。如政府通過國有企業控制著關鍵性產業,政府為不同類型的企業設置的政策性壁壘如進入、經營范圍、經營區域限制等。這兩點都與反壟斷法所要求的政府的間接干預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悖。第三,行政管理的慣性和政府本身的「經濟人」的角色特徵還會使政府作出不同程度的越權干預經濟生活的行為。如出於地方利益保護的需要,地方政府實施的地區間市場封鎖行為等。這些行為阻礙了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的形成,惡化了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由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一種強制性的制度變遷過程,保持一個強大而權威的政府對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時,無論是自由主義還是國家干預主義的現代發展都表明現代市場經濟是市場之手和國家之手共同作用下的結果,這無疑為政府幹預市場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政府在經濟生活中過於能動的角色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市場的發育和市場機製作用的充分發揮。當前,中國政府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在逐步退出一部分經濟領域並變直接干預經濟為間接干預經濟的同時,如何確立好對經濟生活干預的適當的范圍和程度,並協調、統一好競爭政策、產業政策、貿易政策、技術政策等公共政策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三、中國反壟斷立法主要障礙分析
中國反壟斷立法雖然一方面受到「入世」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但同時也受到不少的阻力。如認為中國目前尚不存在需要運用反壟斷法進行調整的經濟集中度問題的認識上的阻力,認為反壟斷法並不能解決中國行政壟斷現象的行政壟斷規制問題上的阻力,以及自然壟斷行業維護既得利益和政府部門在執法權上的分歧所造成的立法上的阻力等。筆者認為,從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看,出於制度演變中的路徑依賴因素,中國政府優先適用產業政策而不是競爭政策是導致中國反壟斷立法滯後的主要原因。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主要區別體現在:首先,政府在不同政策中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程度是不同的。如前文學者所認為的,反壟斷法(競爭政策)主要表現為最低層次的政府幹預,而產業政策表現為中等層次的干預,計劃經濟體製表現為最高層次的政府幹預。反壟斷法僅要求政府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如出現壟斷和限制競爭行為時才介入經濟生活。產業政策既可以通過間接干預的方式而成為青木昌彥所說的增進市場機制的工具,也可以通過項目審批、價格管制等方式強制性地體現政府的意志。其次,產業政策的實施對競爭政策的實施和反壟斷立法會產生重要影響。雖然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在一些領域可以表現為平行關系、協調關系甚至分享共同的知識基礎,如產業經濟學理論,但是在競爭性行業實施產業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競爭政策的實施。如政府無論是通過一系列政策工具來支持它所認定的支柱產業的發展,還是人為促成產業重組和經濟聯合,都可能誘發企業通過尋租而不是市場競爭獲得優勢地位,這勢必在客觀上消解了競爭政策的要求。
但是,中國政府在從最高層次的政府幹預的計劃經濟體制向較低層次的政府幹預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行政管理的治理慣性和中國推動改革維持強勢政府的客觀需要很容易使得更高幹預程度的產業政策而不是競爭政策成為政府的優先選擇。特別是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成,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在既需要發展經濟,又面臨國際競爭壓力的背景下,締造並扶持一些大企業以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結果是產業政策思路的優先得到考慮和政府對經濟生活的行政管理慣性進一步延緩了中國反壟斷法的誕生。目前,政府行為中產業政策優先考慮的實際做法是影響中國反壟斷立法進程的最大障礙。這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政府早在1980年10月就頒布《關於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提出了反壟斷的要求,而反壟斷法法典卻遲遲不能通過的原因。
如何協調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關系是目前中國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這不僅關繫到中國反壟斷法是否能順利出台,還關繫到反壟斷法是否會在將來的經濟管理中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四、中國反壟斷立法的發展前瞻
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是市場經濟國家中政府組織經濟的兩種不同手段。由於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關系的處理不僅直接影響到中國反壟斷法能否順利出台,還關繫到該法在未來的經濟管理中所佔據的地位。所以,對中國反壟斷立法的發展前瞻必須在把握好兩者的相互關系中加以分析。
目前,關於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關系的一種典型看法是:從總體和長遠看,反壟斷與產業政策不矛盾,但這要看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來講,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更需要實施有效的產業政策。當經濟發展到壟斷矛盾突出並阻礙了產業政策的有效實施和競爭的充分開展時,實施反壟斷政策就顯得相對重要。這種觀點是以後發展國家的比較優勢理論和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產業政策現實為認識論基礎的。如後發展國家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後發展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直接取得現成的經濟技術,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汲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通過制定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確定優先發展的產業,在短時期內趕超發達國家。而日本則被普遍認為通過實施產業政策,而成功實施趕超戰略的國家。進而,有很多觀點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很大程度上仿效了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產業政策。
但是,也有很多證據對上述產業政策的趕超作用提出了質疑。如波特等人對20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日本產業政策不是解釋了其產業成功,而是解釋了其產業失敗:政府產業政策沒有參與或參與程度很少的產業多數最終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而產業政策大量參與的產業多數最終沒有形成有效的國際競爭力。同樣,有學者認為,中國產業政策實施結果表明,除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外,並非所有受政府重點支持的競爭性產業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如在汽車等諸多行業,政府確定的定點生產企業絕大部分不知所終。市場競爭的結果是一大批非國有、非定點的企業逐漸壯大並取得市場優勢地位,如家電、洗滌用品等產業。
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各自地位和作用的爭論可能仍會繼續,但是,即使是在產業政策被視為後發展國家的典範的日本、韓國等國,產業政策作用也在趨於下降,競爭政策地位趨於上升。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國也到了重新評估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作用及相互關系的關口。同時,反壟斷立法中的適用除外等制度也會給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提供重要的平台。�
參考資料:http://www.sls.org.cn/all_show_detail.jsp?main_id=8&id=0080000227

6. 【核心論文觀點選登】關鍵詞:反壟斷

本期的關鍵詞是 反壟斷

反壟斷是禁止壟斷和貿易限制的行為。是當一個公司的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的時候,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所採取的一種干預手段。

在19世紀末期世界經濟的發展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反壟斷就成為了各國規制的對象,各國均採取嚴厲的立法來進行反壟斷的法律規制。

中國自加入WTO以後也積極擔負反壟斷的責任。近日推出的互聯網反壟斷政策就是中國政府防止資本壟斷互聯網行業的有效舉措。

本期分別從法律、行政、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體育等多個領域,遴選代表性選題若干篇。讓大家通過大家、名家的選題,對「反壟斷」這一選題方向有明確的了解,供自己開展學術研究作參考。

1.經濟方向

消費者隱私管理與壟斷平台個人化定價福利效應

摘 要

消費者隱私管理對演算法個人化定價的福利效應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動態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消費者具有隱私管理能力且隱私管理成本適度的情況下,個人化定價會實現消費者福利和社會總福利的提高。

因此,對壟斷平台個人化定價不應一刀切地加以禁止,而應採用合理推定原則進行個案分析。政府需謹慎直接介入平台個人化定價,賦能消費者的隱私管理能力是最佳的反壟斷政策。

同時,應通過立法強化消費者隱私權保護,賦予消費者充分的知情權和自主決策權,並鼓勵增強消費者隱私管理的技術開發和應用。

[1]唐要家.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J].消費者隱私管理與壟斷平台個人化定價福利效應,產經評論. 2021,12(04):5-21

2.新聞傳播學方向

基於反壟斷規制視角的互聯網閉合生態發展與路徑研究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迭代發展和平台壟斷廣度和深度上的持續演進,互聯網生態逐漸從開放轉向閉合,並最終形塑為當下互聯網的一種生產方式和文化形態。

閉合生態與互聯網"雙輪壟斷"的這種耦合共軛在提升經濟效率和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的同時,也帶來了互聯網治理和產業發展的雙重挑戰。

本研究基於互聯網反壟斷規制的理論建構需求,通過對閉合概念、互聯網"雙輪壟斷"與閉合生態的耦合軌跡、動力的分析和研究,展現了互聯網底層閉合形態和應用閉環形態的當下面貌及其邏輯體系,並揭示了該生態輕微化、協同化和競合化的發展路徑。

[2]許俊義.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J].基於反壟斷規制視角的互聯網閉合生態發展與路徑研究,編輯之友. 2021,(10):56-62

3.法律方向

平台反壟斷的法律標准

——美國「運通案」的反思與互聯網市場界定

摘 要

美國"運通案"是近年來美國和全球作出的關於平台反壟斷的最重要案件之一。對美國"運通案"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案件的爭議集中在合理規則的適用、雙邊市場的界定以及反轉向規則的競爭效應。美國"運通案"給我們帶來若干啟示:首先,應注重反壟斷中的舉證責任與訴訟程序設置,以提高反壟斷執法的准確性,降低認知錯誤成本。

其次,平台反壟斷應引入雙邊市場理論,將雙邊市場視為同一市場對待,但應降低原告證明存在平台壟斷或危害競爭的責任,要求平台承擔更高的反證與說明責任。

再次,對於雙邊市場理論在互聯網市場中的界定,應當結合具體商業場景進行分析。最後,平台與互聯網企業不僅具有市場主體的性質,而且具有組織市場與重構市場的性質,而傳統反壟斷法則假設了企業的市場主體身份與市場本身的完善性。簡單套用傳統反壟斷法進行執法,可能會產生平台的反壟斷悖論。

[3]丁曉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J].平台反壟斷的法律標准——美國「運通案」的反思與互聯網市場界定.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21,39(04):77-92

4.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企業競爭理論與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競爭

摘 要

馬克思的企業競爭理論是我們理解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對企業競爭策略的考察和市場競爭趨勢的判斷揭示了企業競爭的一般規律,但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變化也凸顯了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企業競爭理論發展的必要性。

在數字經濟時代,產品創新競爭和注意力時間競爭成為企業間爭奪剩餘價值最重要的兩種方式,而"多重競爭結構"的出現也改變了市場從競爭趨於壟斷的發生機制。

為了解決當下面臨的一些關鍵性的競爭與壟斷問題,必須立足於市場競爭結構的新變化,為企業競爭與市場運行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4]劉皓琰.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J].馬克思企業競爭理論與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競爭.馬克思主義研究. 2021,(10):83-92

5.管理學

數字平台壟斷趨勢的博弈分析及應對

摘 要

針對大型數字平台的反壟斷已成為當下急需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通過構建博弈論模型,模擬數字平台壟斷形成的特徵,揭示出數字平台自我發展有走向壟斷、實現資本無序擴張的趨勢;同時,與傳統工業時代的壟斷相比,數字經濟時代的壟斷的危害除了損害消費者福利外,還包括抑制創新、侵犯個人隱私甚至威脅國家政治安全,因此數字平台領域反壟斷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數字平台反壟斷的重點並不在於遏制平台發展,而在於引導其回歸推動創新、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本原。數字經濟時代的反壟斷需要兼顧多元價值目標及各個主體之間的利益,綜合協調各部門從多維度對數字平台的運營進行規范,同時對反壟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進行進一步修訂完善並構建數據產權制度,實現對數字平台的反壟斷規制。

[5]胡繼曄、杜牧真.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J].數字平台壟斷趨勢的博弈分析及應對,管理學刊. 2021,34(02):38-54

6.出版方向

數字時代文化遺產機構資源保存版權例外規則:困境與解決

摘 要

由於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文化遺產機構資源保存版權例外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出現了適用上的困境,有必要予以完善。

許多國家已經明確地將文化遺產機構的保存行為納入其版權例外的范疇,並應數字時代的要求而對受益主體和使用對象、使用的目的和方式、合同條款和技術措施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值得借鑒。

為了使我國文化遺產機構的資源保存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應擴大目前著作權法中文化遺產保存例外各要件的范圍,並完善文化遺產機構保存例外的其他相關制度。

[6]王文敏.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J].數字時代文化遺產機構資源保存版權例外規則:困境與解決,國家圖書館學刊. 2021,30(04):39-48

7.行政學方向

基於加強國有經濟視閾的我國政府反壟斷監管改革研究

摘 要

企業的壟斷行為一直為西方經濟理論所詬病,但縱觀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反壟斷監管的階段性特徵可以發現,政府監管並沒有完全按照經濟理論進行實踐,而是依據不同的經濟環境、經濟主體展開"雙重標准"。

伴隨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國際資本與跨國公司占據我國的市場份額日益增多,對我國反壟斷監管機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要保證中國企業守住陣地,實現"走出去"的政策目標,必須辯證地認識反壟斷監管的"雙重標准",以實現經濟效率為反壟斷監管的目標,通過相機抉擇保證我國政府反壟斷監管的適度性與靈活性。

[7]唐永軍.吉林大學經濟學院[J].基於加強國有經濟視閾的我國政府反壟斷監管改革研究,當代經濟研究. 2017,(07):90-96

8.體育方向

我國體育賽事轉播權壟斷問題及應對策略

摘 要

通過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我國體育賽事轉播權壟斷問題。研究發現我國體育賽事轉播過程中主要存在使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集中銷售與聯合購買,使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主要原因為我國特殊國情、體育賽事轉播的經濟性、賽事媒體轉播機制以及反壟斷法律法規的缺失等;提出健全中國體育賽事轉播權反壟斷法律法規,重構中國體育賽事轉播權收益分配製度,規范中國體育賽事轉播相關市場行為等應對策略。

[8]劉亞雲.湖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J].我國體育賽事轉播權壟斷問題及應對策略,體育學刊. 2021,28(02):54-59

7. 反壟斷法

一、 制定《反壟斷法》的意義及緊迫性

第一,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

一般來說,自由竟爭狀態下,各廠商均未具有控制價格及產量的壟斷力量,為了獲得利潤,各廠商必須採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價格、提高產品及服務質量的方式,來擴大市場份額獲得更大利潤,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優勝劣汰機制,資源將得以自由流動,從而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而在壟斷,尤其是完全壟斷狀態下,由於供給的唯一性,使壟斷者可以自由定價,找到生產數量和價格的最佳結合點,實現壟斷利潤的最大化。同時,為維護自己的超額壟斷利益,壟斷者必定採取措施阻礙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這樣,將不利於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利於科技進步,不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 ,不利於居民生活的改善。所以說,競爭帶來效率。

第二, 從入世對我國各行業的沖擊來看。

為加入WTO,中國在與美國及歐盟的談判中,承諾對關稅進行大幅度減讓,並取消了大量進口商品的進口許可證或配額限制,同時對服務貿易市場的准入也作了較大讓步。這樣,進口關稅的降低和非關稅壁壘的削減、服務貿易的放開,將使外國產品更多的進入國內市場或者外國直接投資的更多湧入。這必將對我國相對脆弱的工業、服務業造成很大的沖擊。與工藝落後、效率低下、資金匱乏的一些國內產業相比,外國廠商或外資廠商更容易在我國占據壟斷地位,甚至成為寡頭。僅就目前,在若干行業中,外商直接投資的生產和銷售的集中就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譬如,轎車行業,外商投資企業佔68%;電梯行業佔70%;程式控制交換機佔90%;行動電話通訊設備佔90%......可見,在我國某些行業,外資(實質是少數幾家大型跨國公司)已經佔有支配性的市場份額。並且,隨著我國加入WTO,至少在相當時期內,這種現象將會加劇。在追求利潤的本質驅使下,佔有壟斷地位的企業必將會有意無意濫用或利用其支配權,爭取高額利潤,壓制國內投資者。這不僅不利於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阻礙國內生產效率提高,損害消費者的長遠利益,更為嚴重的是,它將不利於我國民族產業的建立強大,嚴重阻礙入世後我國各行業對沖擊作出反應,迎接挑戰。從而使弱者更弱、強者更強。這將會抵消入世給我國帶來的利益與機遇。

綜上所述,我國有必要制定我國的《反壟斷法》,以與WTO的自由貿易規則相適應,並更好的維護WTO的自由竟爭秩序,充分發揮WTO給我國帶來的長遠利益,使入世真正成為我國產業騰飛的一個契機。

二、 我國的競爭法現狀

1994年,我國制定了我國的第一部競爭法法律《反不正當競爭法》,該法有力的規范了國內的競爭行為,但該法內容過於簡單。1997年,我國又制定了《反傾銷與反補貼條例》,成為我國第一部規范國際貿易競爭行為的法規,並依此開展了對新聞紙、冷軋鋼等數宗傾銷案的調查及處理,有效的打擊了外國廠商對我國的低價傾銷行為,保護了我國的國內產業。除此之外,我國尚存在許多規范競爭行為的法規規章。但是,我國的競爭法並沒有形成體系。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以及在入世後我國經濟領域的重大變化,我國的競爭法已開始相形見絀。這其中很關鍵的一點便是我國的競爭法缺少《反壟斷法》這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反壟斷方面,我國的法律還是一片空白,這種狀況已嚴重滯後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8. 全球性權威反壟斷法律WTO

有啊
英特爾 微軟什麼的 還有索尼
曾經被對手控告行業產品壟斷 收到巨額罰款
都是上千萬 還數億美元的 參考消息上報道過
不過那必須雙方都承認對方完全市場經濟市場地位才可以依據這條法律保護
你們看見世界各國老控告中國傾銷啊
雖然中國加入了WTO 貨物的稅率低了(廉價,低科技產品,大眾化的 高科技的對方不賣你 必須有上方那條准則 稱為科技封鎖 與武器封鎖禁令) 品種多了
但是對方都會為了保護己方的利益不擇手段的 最常用控告對方貨物傾銷
(就是他國貨物佔有本國市場大部分空間 擠壓本國產商市場空間 產生的規則)
(低價值產品對方就這樣打壓你 因為這都不是專利產品范圍 不受保護的)
但是歐美於日韓 之間 不受限制 所以這些國家之間可以高度通商 也相對較平等 貿易半自由
所以中國在反壟斷法之外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進口商品 如此昂貴的原因了 也稱之為貿易壁壘 貿易半自由
為了保護本國工業
犧牲了 俺們大眾 國企有不爭氣 壟斷不了外面 壓榨我們太厲害了
中國石化都世界500強前10了 利潤最高的 但是脫離國家 走出國門 他就是一廢物

9. 請問有誰知道上海交大法學院王先林教授電話謝謝!!!

找了半天只有這些 學院網站上沒有公布他的聯系方式 汗

王先林,男,1965年生,安徽霍山人。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別獲得安徽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下半年赴美國巴爾的摩大學(University of Baltimore)法學院學習交流知識產權法。1998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3年被選聘為安徽省「皖江學者計劃」首批講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法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曙光學者」。兼任國家商務部WTO貿易與競爭政策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反壟斷法審查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淮南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組成員,安徽大學、華僑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律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競爭法和知識產權法。主要著作有:《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論》(主編)、《大學法律教程》(主編)、《經濟效率與社會正義》(合著)、《香港知識產權法》(合著)等。先後在《中國法學》(中、英文版)、《中外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學》、《法商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知識產權》、《中國版權》、《法學雜志》、《中國改革》、《中國軟科學》、《中國行政管理》、《中國工商管理研究》以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法制日報》、《社會科學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並有多篇論文被有關報刊轉載。 有十多項成果在省級和全國性評獎中獲獎,包括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次(2003年和2005年)、二等獎(2001年),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1997年)、二等獎(1999年),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首屆(1999-2004年)「紅棉杯」知識產權優秀著作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次(1998年和2000年)和「紀念《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十周年」有獎徵文專家學者特別獎(2003年)等。曾獲安徽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成果獎和建國獎教金。2000年被授予「安徽大學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近期主持完成和在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反壟斷立法研究」(2000年)、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WTO競爭規則與我國反壟斷立法研究」(2002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在入世背景下中國反壟斷立法問題研究」(200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公平交易與競爭立法完善中的難點問題研究」(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研究」(2004)、國家軟科學計劃重點委託項目「在華跨國公司知識產權濫用情況及其對策」(2005)等。

10. 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

壟斷法的立法目
《反壟斷法》第1條的規定,即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 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