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壹』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建設法制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兩大重要支柱和改革內容.行政執法體制是行政體制的核心內容,是指我國行政機關依據憲法和法律履行行政職能、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機制和方式的綜合體現.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高效便民,實現公平正義,達到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也是「嚴格執法」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確立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建設方針.科學立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提;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保障;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我們之所以要抓住「嚴格執法」這一關鍵,是因為中國當下法治建設中的主要問題,顯然不是無法可依的問題,而是執法不嚴、執法疲軟的問題.這一法治建設的「短板」已經困擾了我們幾十年.執法不嚴、執法疲軟,主要表現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作為、弱作為、亂作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執法不嚴、執法疲軟」的問題.
『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 」的目標和任務。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
『叄』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什麼
國家安全委員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版若乾重大權問題的決定》提出,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葯品安全。
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路和信息安全。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3)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擴展閱讀:
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是隨著世界變化和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外國對中國的關注也提高,各種形式的情報活動更加多樣,渠道更加多元。
同時,世界各地「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惡勢力的活動都很頻繁,恐怖主義對無辜平民攻擊的手段日益殘忍。伴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大頻度的人員往來,軍事技術的發展,各種利益的交匯,國家安全問題呈現與之前不一樣的局面,國家安全問題更加復雜,形式更加嚴峻。
『肆』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4)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擴展閱讀:
重要論述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法治建設,記錄下歷史演進的軌跡。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經過長期不懈的探索,黨和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創造了和平發展的中國奇跡,昭示著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光明前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黨中央深刻總結歷史、著眼未來的戰略部署。
從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闡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目標任務,一整套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治理體系加緊構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進。
這次中央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實踐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必將推動依法治國邁向新的更高境界。
『伍』 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是誰提出來的
【法律分析】
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是在黨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來的。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作為在歷史新起點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堅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將「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化改革開放重要目標的重要部署,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為民新期待的重大舉措。
在我國許多法條中都體現了人權的法律保障。比如國家根本大法《憲法》中規定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刑法》罪刑法定原則也體現著懲罰犯罪和保護人權的統一。而在司法中,尤其是《形式訴訟法》, 新刑訴法不僅明確寫入了人權保障原則,而且在多項具體規定中都有尊重和保障該原則。如在第二條寫入「尊重和保障人權」;在證據制度中,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在強制措施當中,完善逮捕條件和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嚴格限制採取強制措施後不通知家屬的例外規定等等。
【法律依據】
《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刑法》:第三條【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陸』 對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
法治一般來說指的是現有各類法律制度都能得到自覺遵守和普遍適用的一種狀態,而法治思維則是將現代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則及具體的法律規定來處理現實法律問題的思維過程。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對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希望大家喜歡。
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篇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貫高度重視依法治國。
1978年12月,鄧小平說:“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廠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外國人投資法等等,經過一定的民主程序討論通過,並且加強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黨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黨的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黨的領導,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篇二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當今世界,由於各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道路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體系。提出這個總目標,就是要明確宣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堅持我國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第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客觀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個領域,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和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針對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體現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從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等方面對法治體系建設提出目標要求,從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方面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和總體安排。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建設的客觀要求。
隨著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十年動亂”結束後,鄧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適應這一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征程。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重申了這一方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在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根據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目標的提出,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是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四,體現了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國家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就是考慮這個總目標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和相互銜接,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可以說是黨的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就像兩個輪子一樣協同驅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製度動力和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篇三
1、科學立法是前提
立法工作,黨中央、人大、政府和公眾都需各司其職。《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
2、嚴格執法是關鍵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在《決定》中,嚴格執法主要包括6大方面,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以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3、公正司法是防線
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決定》在這幾方面下了功夫。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就針對司法領域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全民守法是基礎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守法首先是意識層面的。《決定》里提出,要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同樣重要。《決定》中提出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這需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柒』 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是什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重視憲法和法律的實施,通過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核心環節是怎樣使靜態的法律制度在實踐中得到良好實施,最重要的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執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自身職責。
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國家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就是考慮這個總目標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和相互銜接,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可以說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就像兩個輪子一樣協同驅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製度動力和保障。
『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做到哪些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1、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會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健全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數量。
2、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海域海島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3、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4、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玖』 十八屆三中全會規定的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措施有哪些
(1)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會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健全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數量。
(2)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海域海島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3)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4)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5)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
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拾』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哪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
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三、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六、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八、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
九、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十一、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十二、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
十三、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十四、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十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十六、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