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運用法治思維
㈠ 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漸提高法治思維能力,養成科學的法制思維方式
法治中國的建設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義。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治思維,維護法律權威,養成心中有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訣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
大學生要准確把握法治思維的基本含義和特徵,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關系,逐步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培養運用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法治思維的途徑很多,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機會和途徑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
參與法律實踐、養成依法辦事習慣等,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步提高法治思維能力,養成科學的法治思維方式。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一個對法律知識一無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維。
法律知識通常包括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識,這兩部分法律知識對於培養法治思維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規在某個問題上的具體規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則,才能更好地領會法律精神,養成法治思維。
除了從書本上獲取法律知識外,還可以通過收聽收看法制廣播電視節目、閱讀法律類報紙雜志,尤其是運用新媒體等途徑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訣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法律是調整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規范,涉及的專門領域和專業問題較多,法律本身也是一個 門]專業學科,因此,了解並掌握理解和運用法律的基本方法,有助於培養法治思維。參與法律實踐。
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脫離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難以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訣法律問題,才能養成自覺的法治思維習慣。大學生參與法律實踐的方法和途徑越來越多。
一是參與 立法討論。我國國家或地方的很多立法都要廣泛徵求意見或者進行聽證,大學生可以參與這些立法的討論,發表自己的有關意見。
二是依法行使監督權。憲法和法律賦子公民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合法進行監督的權利,包括提出批評、建議和申訴、控告、檢舉。大學生可以通過行使這些權利,進行法律監督。三是旁聽司法審判。
凡是人民法院公開審判的案件都允許公民旁聽,大學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旁聽法院庭審,了解案件的審判過程。四是參與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法律辯論等活動,增長法律知識鍛煉法治思維。養成守法習慣。法治思維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與長期自覺養成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大學生在生產生活中養成遇到沖突不使用武力、遇到糾紛就去查找法律的習慣,同樣是法治思維的一種具體表現。因此,大學生只有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具體問題做起,才能養成守法的習慣和法治思維。
二、尊重社繪主義法律權威
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每個公民都要深刻認識尊重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都有義務和責任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國家的建設者和捍衛者,尊重法律權威是其法定義務和必背素質。就大學生而言,作為一個公民,要在尊重法律權威方面加強砥礪。
在學習和生活積極作為,養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質,努力成為尊重法律權威、信仰憲法法律的先鋒。信仰法律。應當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樹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觀念,增強對法律的信任感、認同感。對法律常懷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
遵守法律。大學生要用實際行動捍衛法律尊嚴,保障法律實施。參與社會活動,實施個人行為,都要以法律為依據,不得違反法律規范。處理問題、作出決定是,要先問問在法律上「是什麼」和「為什麼」是否合法可行。在處理守法和違法的關系是,要防微杜漸,防止因小失大。
在面臨選擇的重大關頭,要依法冷靜權衡,防止頭腦發熱或心存僥幸而鑄成大錯。服從法律。應當擁護法律的規定,接受法律的約束,履行法定的義務,服從依法進行的管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一切依據法律和事實作出的決定,真心接受與認可,自覺予以執行。
如,對學校依據法律和校紀校規作出的各種獎懲訣定,要嚴格執行,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尊重法律權威的習慣。維護法律。大學生應爭當法律權威的守望者、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具有良知的護法者。對違法犯罪行為,要敢於揭露、敢於抵制;堅訣克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心態,
消除袖手旁觀、畏懼不前的恐懼心理,抵制遇事迴避、私下了之的懼法現象。對於大學生及社會其他公民來說,幫扶弱智、見義勇為,不僅是一-種道德訴求,也為我國法律所規定和保護,已經成為具有法律性質的社會行為。所以,大學生要遵法守規、抑惡揚善,做新時代的護法使者。
㈡ 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什麼能力
要自覺提來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源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十
八屆四
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指出「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
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參考文獻:《中
共中 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㈢ 如何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1)深刻理解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科學內涵。法治思維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精神、法律原則、法律邏輯和法律規范分析問題、進行決策的思維過程。法治方式則是指在法治思維的指導下,運用法治手段、法治方法、法治程序和法治規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執行法律規范、依法強化法治監督的實踐過程。法治思維是一種價值觀,強調思想的轉變,突出黨對法治的理念和態度,從思想層面上提出的明確要求。而法治方式這一方法論是法治思維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是一種行為准則,從執行層面提出的明確要求。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從思想和行為兩個方面,為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指明了具體的路徑,深化了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
(2)充分認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大意義。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確立,使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建設都已納入法治化的軌道,而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則成為貫徹落實法治原則的一個關鍵因素,通過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維護社會穩定。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新時期,特別是最近幾年來,隨著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思想觀念也發生很大變化,各類糾紛和矛盾頻發,重大事件或惡性事件不斷,造成社會的不穩定,重視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必然要求領導幹部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矛盾的化解,保障社會的和諧。三是加強領導幹部自身建設的必然選擇。法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權力與權利的沖突,所以法治的精髓就在於限制權力、保護權利。強調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利於改變一些領導幹部頭腦中長期存在的重權力、輕權利,重治民、輕治官,重管理、輕服務的傳統觀念;改變根深蒂固的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思想;克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背離法治精神和原則的不良行為,服務群眾,促進發展。
(3)注重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基本途徑。首先,提升領導幹部的法治信仰。一方面要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律信仰,這是提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前提條件和決定性因素,堅持憲法至上,帶頭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言必合法、行必守法,使法律成為思想和行為的第一準則,影響和帶動全社會法治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另一方面養成辦事依、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使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職業情操。其次,學習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包括通用的法律知識、相關的行政法律法規、與行使職權相關的業務法律法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再次,重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踐。處理解決多種問題要符合法的原則、法的精神、法的價值,合理考量法治思維與戰略思維、全局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相關因素,綜合考慮法治方式與經濟方式、道德方式、行政方式之間輕重緩急,做到合法合規、合情合理,提升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4)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於改革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各個方面。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不斷通過改革來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而不能倒過來,以不完善的法律法規來抵制改革;同時,通過法律來引導改革,為改革提供保障,不能為了一時一事的處理來損害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尤其不能妨礙改革的正常進行。要正確處理發展與法治的關系。法治應與「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一體謀劃,在保障公民權利的基礎上提高發展質量,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對法律政策明確的問題要依法按政策抓緊解決;對一些解決不了的,做好說服教育工作,並積極創造條件,加以解決;對提出不合法、不合理訴求的要積極引導。不能突破憲法、法律、法規的底線,不能突破政策的底線,特別是不能引發新的攀比、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要正確處理好封堵與疏導的關系。擺脫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的思維定勢,構建順暢的社會溝通機制,把群眾的利益訴求、矛盾糾紛納入到法治軌道,為改革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㈣ 大學生該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那麼到底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呢?我覺得一方面是學校要為此付出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我們自身也要積極學習,為自己以後在社會上生活打一個基礎。
在學校方面: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
如果想要讓同學們把法治思維重視起來,就要先營造一個具有法治思維的校園氛圍。學校可以在宣傳欄上面多發表一些有關法治思維的文章,或者是舉辦一些法治知識問答活動,一邊鼓勵一邊獎勵同學們踴躍參與,讓同學問在潛移默化當中重視法律。
二、注重課堂的教學。
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知識的來源主要是課堂,學校要利用好這一途徑來向學生傳授法治思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的老師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把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應有考試這一環節,因為只有考試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在自身方面:
一、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
這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治思維。
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的必須條件。在很多時候,犯錯了不要緊,要緊的是知道是誰錯了,知道怎麼就錯了。其實很多時候,大學生犯法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條法律是什麼樣子的法律,而是不明白怎樣就觸犯了這條法律。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
高校教育培養的應該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我們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做一個健全的人。
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治思維。 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要提高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絕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這需要整個社會、高校、大學生的自我長期的共同努力。在參加法律社會實踐的活動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看到各式各樣的案件,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社會,更會在我們的心中形成法律至高無上的觀念。
㈤ 如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一)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
1、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加強法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理解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法治思維與權力行使、依法行政與依法治權的關系,不斷增強法治建設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2、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公平正義,以人為本、以法為尊、保護人權、依法治權等法治理念,不斷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價值,使領導幹部能自覺用法治理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自覺而堅定地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領導幹部要形成運用法治的思維定勢。法治思維定勢,就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法治思維時的一種心理定勢和法律價值趨向。領導幹部遇到問題和矛盾時,選擇運用法治思維,還是行政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思維定勢的問題。領導幹部形成運用法治思維的定勢,就是讓選擇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思維選擇,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教育,充實幹部隊伍法治思維知識儲備。
1、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法律素養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儲備。從現實情況看,苛求領導幹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樣,系統掌握法律體系,熟練使用法律條款,准確把握法律關系,是難以實現的。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理解國家制度的基本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和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則,特別要重視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學習。其次要熟練掌握業務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規、各種法律關系及法律程序,成為熟悉業務工作的行家裡手,再次要加強法律基礎理論、法律邏輯、反腐倡廉、平安中國、綜治維穩等社會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更新。
2、在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方式上,要注重加強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斷創新法治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用法長效機制。要通過初任培訓、中心組學習、法治講座、專題交流、學習考試等多種形式,使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內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意識和精神修養,外化為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領導幹部要不斷提升法律思維運用能力,豐富法治思維實踐途徑。
養成法治思維不是簡單的學習法律知識,而是要注重優化領導幹部知識結構的同時,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決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一是領導幹部在法治實踐中,要善於發揮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依法發展市場經濟。二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維護法治機制、法治權威,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握多種法治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價值判斷,依法決策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問題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解決,實現決策科學化。
㈥ 如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各項工作服務職工群眾能力
在工作理念上,要增強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思維
「法不阿貴,法不阿權」,「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自由」。我國正處於從傳統到現代的艱難爬坡中,呈現職工群眾權利意識強與法律意識弱並存的某種「初級階段」特徵,一方面職工群眾反映訴求和民主參與的願望日益強烈,但同時這方面的能力水平明顯不足、渠道不暢,法律意識薄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厭訟」、「青天情結」等非理性的社會心理,再加上行政權干預司法、司法腐敗、執行難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導致一方面職工群眾對司法不信任,司法公信力下降,失去司法信仰,另一方面也促使職工群眾對司法不尊重,把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通過非司法程序解決沖突的途徑上,甚至於把純粹的法律問題也通過非司法途徑來解決,上訪、鬧事成了必然。一些人信奉「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惡不信善」、「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只問結果不計手段,「以錯糾錯式」維權,採取上洋訪、攔截領導車輛、圍堵沖擊國家機關等方式違法上訪,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為此,必須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識,充分認識任何組織、任何人都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國家行為和公民行為都要遵從法律、依法辦事,如違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牢記人民是真正的主人,自己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並且屬於人民,帶頭知法、懂法、守法、護法。要實現從行政強制到民主法治理念的轉變,擺脫依靠行政強制的路徑依賴,樹立民主法治理念和公平正義觀念,不斷增強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通過民主法治來妥善協調人民職工群眾內部的利益關系、化解干群關系矛盾,最大程度地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要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教育引導職工群眾增強守法意識,強化「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法治觀念,充分認識全民守法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也是實現公民權利的保障,守法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公民的福祉,也是維權的有力保證。沒有任何權利是絕對的,維權是權利的使用,但維權必須依法進行,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損害社會的公共利益,「權利意識」伸張離不開「法治觀念」護航,權利如不能正確行使,不僅不能成為法治進程的「鋪路石」,反而可能變成社會動盪的「導火索」,教育引導職工群眾學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履行法律義務,以合法合規形式表達利益訴求。
在工作方式上,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方式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法不嚴則無治」,「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法規的生命在於實施,法律法規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我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皇權至上,權大於法,人治大於法治,缺乏法治傳統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再加上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一些領導幹部仍熱衷於計劃經濟那套行政化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有的甚至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個人意志凌駕於法律、制度和組織之上,崇尚個人專斷、長官意志和行政命令方式,否定法治原則、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律程序。為此,必須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研究和把握職工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創造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繼承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大依法開展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機制,更加註重運用法律手段開展職工群眾工作,依法按章程辦事,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勞動關系,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職權的能力,不斷提升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把職工群眾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把職工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切實解決好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和保障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增強職工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要借用外力,整合資源,善於藉助立法機關、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志願者、公職律師等各界力量,積極推動《勞動法》等勞動法律法規賦予職工群眾的權利落到實處。要加大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監督力度,積極配合人大開展勞動執法檢查,督促政府職能部門強化行政監察,監督企業自覺嚴格執行勞動法律法規,依法用工規范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依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另外,「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司法權威與司法腐敗,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司法不公是司法腐敗之源。要樹立司法權威,確保司法不受行政的支配和干預,司法機關依法獨立統一行使司法權,其它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司法機關的權威地位提供製度性的尊重和維護,營造獨立的司法環境,建立權威的司法體制。要精心打造一支值得職工群眾信賴、高素質的司法隊伍,強化司法職業道德建設,增強法官對法律的忠誠和自律意識,牢固樹立司法公正意識和辦案質量第一觀念,懲惡揚善,匡正壓邪,確保在法定期限內依法審結案件,最大限度杜絕錯判案件的發生,築牢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要加大懲處貪贓枉法者的力度,及時懲辦和清除司法隊伍中的害群之馬。要充分發揮司法作為解決矛盾糾紛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重建司法終結涉訴涉法矛盾糾紛的良性循環機制,堅決糾正「信訪不信法」、「信鬧不信法」等現象,以法治方式解決職工群眾工作中一些復雜棘手問題,確保權益損害能得到及時公正的救濟,使司法途徑成為職工群眾主動自覺而理性的選擇。
在工作機制上,要加強源頭參與,增強法制基礎
《勞動法》等一些勞動法律法規經過近20年的實施,社會背景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勞動用工市場化和勞動關系法治化對勞動法律法規的配套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勞動法律法規不健全,一些規定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法律在實踐中難以得到貫徹落實,陷入對一些問題的處理名義上有法可依,實質上無法可行的困境,迫切需要加快配套立法進程,進一步增強法律法規制度的操作性和執行力。為此,必須加大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力度,積極代表廣大職工群眾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推動盡快啟動《勞動法》修訂工作,讓其真正成為規范勞動關系領域一般關系的母法,對《勞動全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法律進行修訂,增強其操作性和執行力。還要重點推動制定企業工資支付、勞動監察、工資集體協商、企業民主管理等方面相應配套法律。比如,要從法律層面明確規定所有企事業單位都必須實行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主動積極參與就業、分配、社保、安全衛生、住房、教育等政策的制定。推動制定符合國情的社會責任標准,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在參與各項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充分反映職工群眾的訴求和呼聲。要推動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增強決策透明度和職工參與度,推動建立健全職工建議徵集制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決策糾錯改正機制,落實決策責任追究制度。要推動完善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動作、職工參與、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
在幹部素質上,要全面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
對於廣大工會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來說,法律不僅是各級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依據和「尚方寶劍」,也是他們「為官從政」、盡職履責的安全繩和保護傘。各級工會幹部必須對法律保持敬畏之心,時刻保持頭腦中有法治這根弦、行為上有法律這個度,堅持依法行使權力,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決不行使法律未賦予的權力,決不幹預法律不允許的事情,決不懈怠法律所要求的責任,為做好職工群眾工作掌握好法律武器。
各級工會幹部必須帶頭學習法律,遵守法律,自覺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努力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提高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的能力。
一是要著力提高依法建會的能力。加強對《勞動法》《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學習研究,全面掌握其要義精髓,依據《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重點加強對兩新組織、小微企業和農民工的工會組建工作,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建設,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二是要著力提高依法管會的能力。堅持依靠職工群眾辦工會、辦好工會為職工,尊重職工和會員主體地位,下移工作重心,加強分類指導,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更好的條件,激發基層活力;做好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工作,優化經費支出結構,深化工會資產監管,依法促進工會資產發展,不斷壯大服務職工的實力,使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組織是最可信任的「職工之家」、工會幹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三是要著力提高依法維權的能力。針對勞動就業、收入分配、勞動和社會保障、安全衛生、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大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力度,推動勞動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主動與立法機關建立工作聯系制度,組織職工就重大法律草案提出意見建議,向立法機關反映職工訴求和工會主張,努力從立法源頭上保障職工利益,提高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善於用辯證思維和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服務教育群眾,協調利益沖突,化解利益矛盾,促進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職工享有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四是要著力提高依法履職的能力。切實履行法律和工會章程賦予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旗幟鮮明地維護職工群眾各項合法權益,突出維護職工群眾的勞動經濟權益,更加註重維護職工的就業權利,促進更多職工實現穩定就業、高質量就業進而實現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使他們不斷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要牢記黨的重託、不忘工會職責,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走出高樓大院,擺脫文山會海,破除衙門作風,破除機關化、行政化傾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調查研究,聽真話、明真相、掌實情,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形成正確判斷,在矛盾的初始階段及時將其協調化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
㈦ 如何提升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法治是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根本依據,也是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有效手段。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多發頻發的現實,領導幹部應更加註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協調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別是在應對人民群眾各種訴求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時,既要注意運用經濟、政策、行政等手段,更要注重運用法治手段,確保解決辦法和處理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㈧ 如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
這個其實跟很多的思維問題一樣,你就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思內維容。如果你遇到一件法律問題,你就會想:什麼事情?有什麼內容?涉及了哪些法律問題,需要哪些資料?牽扯了哪些人,有沒我熟人、領導?如果我來解決,該以什麼為突破點?如果我能解決了,我該怎麼處理這些牽涉人員的關系?......
提高的話,就需要長期的練習,可以看哈同行是怎麼做的。以電視上的一個事件作為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