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4年成都依法治市

2014年成都依法治市

發布時間: 2022-12-06 17:47:05

1. 如何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建設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新內涵。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結合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山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法治長治建設實施綱要》,推進普法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創建,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我市法治建設現狀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依法執政和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市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的重要階段,也是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社會長治久安、保障和促進轉型跨越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深化法治長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教育為重點,以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各級依法治理示範單位為抓手,以強化法治文化建設為支撐,大力推進黨委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企業依法經營和全社會崇法守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快建設法治長治。
二、著力推進依法執政,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市全過程
1.健全依法執政機制。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積極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全市各級黨組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2.提高依法決策水平。完善依法決策程序,對涉及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重大決策以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委要適時向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和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和意見,把黨的意志和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落實到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
3.樹立法治思維方式。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帶頭學習、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依法辦事、辦合法事,做到辦事情、想問題、作決策堅持以法治為主要標准,以法治為主要手段,以法治為基本方式,自覺摒棄人治思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4.增強依法執政能力。建立黨員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黨委(黨組)中心組要每年集中學法1~2次,市、縣(市、區)要每年舉辦1~2次綜合性學法報告活動。推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考試,探索建立領導幹部述法制度和公務員、事業人員任職和招考法律知識考試制度。紀檢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和黨員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大黨內監督和查處大要案力度,切實推動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情況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內容,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三、著力推進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提升人大依法監督工作水平
5.加強監督工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大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作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促進人民群眾法律素質的提高,推進法治長治建設。
6.做好立法調研工作。根據上級人大立法調研工作安排,廣泛聽取和徵求廣大群眾意見和建議,結合我市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匯總,為上級立法提出科學、具體、有價值的建議意見。
7.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市、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要嚴格按照省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程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四、著力推進嚴格執法,切實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8.依法規范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依法規范市、縣(市、區)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切實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查工作。行政機關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實施行政管理和執法;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社會的自我完善功能。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
9.健全依法決策程序。嚴格執行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序規定。建立重大決策事項會前交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面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影響面廣、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事項,都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決策跟蹤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凡超越許可權、違反程序的決策行為及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嚴肅追究決策部門、單位和相關人員責任,堅決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
10.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各級行政機關要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業務能力、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完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或徵用等行政執法案卷的評查制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案件和行為。扎實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執法層級,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執法缺位、執法混亂問題。改進和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置與疏導結合,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制度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細化執法流程,明確環節步驟,嚴格程序公正,規范裁量許可權,堅持做到平等對待、適當適度、文明執法。加強行政信息化建設,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效果網上考核,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11.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動、及時、准確、具體向社會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實施、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推進辦事公開,拓寬公開領域,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行網上電子審批,充分發揮政務網站的信息查詢和在線辦事功能。規范和監督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12.大力加強行政監督。行政機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司法機關的法律監督,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切實強化行政機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探索建立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檔案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評議工作,拓展評議范圍,完善評議方式,擴大群眾參與,提高評議實效。認真按照行政訴訟程序履行職責義務。嚴格行政問責,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和失職瀆職、濫用職權、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對因違法行政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堅決實施行政問責。
13.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建立健全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機構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化解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扎實推進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重大復議案件出席聽證制度。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完善行政應訴制度,大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率。
五、著力推進公正司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4.深化司法改革。認真落實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職權結構和組織體系。完善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司法經費保障體制。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刑事賠償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擴大司法參與。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教養制度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依法理順政法機關內外、上下、左右關系,確保執法權、司法權高效正確運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15.維護司法權威。各級黨委要帶頭維護司法權威,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實施監督,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法參與訴訟活動、認真履行協助義務、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加強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對非法干預司法活動進行備案登記和查處追究制度,堅決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對司法活動的干擾,規范新聞媒體對司法機關正在辦理案件的報道,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健全司法糾錯機制。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建立健全執行聯動威懾機制,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把解決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維護公正結論、依法保障合法權益、依法糾正錯誤裁決,保護合法信訪、制止違法鬧訪,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息訪罷訪,實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的統一。
16.規范司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辦案流程,所有司法行為都要嚴格依法依規依章進行,針對容易出問題的環節,要明確權力運行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避免司法隨意性。規范執法尺度,完善案例指導制度,及時發布指導性案例,統一類案裁判標准。推進量刑規范化工作,促進量刑公平公正,增強法律適用的統一性。積極引導司法人員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確保自由裁量合法合情合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17.提高司法效率。進一步完善案件繁簡分流的制度,優化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降低司法成本。處理好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與維護司法既判力的關系。進一步完善涉法涉訴案件的終結機制,減少非法上訪、無序信訪對司法機關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消耗。加大清理超期羈押案件的力度,嚴格依法處理,避免久押不決、久拖不決。
18.強化司法監督。強化上級司法機關的監督職能,通過訴訟程序及時糾正下級司法機關錯誤裁決。充分發揮政法各部門在刑事案件中的監督制約作用,共同保證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加強黨委政法部門的執法監督、人大的權力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促進公正司法。完善司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度,通過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和辦案質量。
19.推進司法公開。嚴格落實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審判公開制度,除法律規定保密的情況外,最大限度地向社會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時限、執法進度和執法結果,保障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進一步拓寬公開渠道,將公開載體從傳統的公示欄、報刊、宣傳冊等,拓展到網站、博客、微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等網路新興媒介,豐富司法公開載體。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例會制度,及時發布司法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通過裁判文書上網、邀請群眾旁聽庭審、推行司法開放日制度等措施,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20.提升司法能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和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較高的司法隊伍。加大培訓力度,積極推進專題培訓和崗位練兵,加強司法人員對法律精神的學習掌握和對司法規律的研究把握,切實提高法律素養、司法能力、辦案水平。加強專業化建設,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職業准入、分類管理、職業保障等制度,研究完善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人事管理、人才保障制度,為司法人員提供良好的職業保障,增強司法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六、著力推進全民守法,切實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21.全面實施全民普法規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法制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相結合、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突出抓好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傳教育,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及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等普法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和手段,堅持傳統手段與現代宣傳方式相結合,切實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
22.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機構、行業團體和法律服務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繁榮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促進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著力加強教學課堂、媒體網路、影劇院、城市廣場、移動通信、集貿市場、城鄉居民區、流動屏幕、LED屏、各種宣傳欄廣告牌「十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社會文化有機融合、法治文化設施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功能互補。積極推動法制電視片、法制文藝表演、法制書畫攝影、法制專欄版面、法制夜校、法制文化大院、法制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大篷車、法制集市「十大法治文化工程」,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的需求。
23.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推廣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設,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深入推進社區居民自治,鼓勵城鄉社區居民積極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新途徑、新辦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創新管理手段、構建服務平台,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制度優勢轉化為服務和管理優勢,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24.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深化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形成市、縣、鄉、村、校、企「六位一體」聯動格局。加大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交通安全、假冒偽劣、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違法案件,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堅持普法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依法自治,推進基層法治服務陣地建設,積極推廣在鄉(鎮、街道)、社區(村)建立「法治服務中心」、「公民法治驛站」、「居民法治之家」等做法,積極引導公民有序參與基層民主法治實踐,推進基層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把推進企業依法經營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企業防範處理法律風險的能力和依法經營管理水平。
25.加強誠信長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誠信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意見》(晉辦發〔2013〕8號),以市場主體准入、依法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社會成員信用度建設為重點,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及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社會誠信意識、政府依法行政意識、司法公信力和企業信用度,逐步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確保社會誠信環境明顯優化。
26.拓寬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加大各類法律服務、司法救助和全社會各項救助工作力度,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著力解決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訴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大力實施法治為民工程,進一步提高法律服務和保障水平。
27.深入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依法治理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簡便實用的考評辦法。廣泛開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範點等行業法治創建活動和法治機關(單位)、誠信守法企業、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等系列法治創建活動,形成以法治城市和法治縣(市、區)創建為引領、以行業法治示範點創建為支撐、以基層法治創建為基礎的覆蓋全市的法治創建活動體系。
七、強化組織領導,切實保證法治建設扎實推進
28.加強組織領導。法治建設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作為市委的議事協調機構,要定期研究解決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領導組辦公室要履行規劃指導、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總結評比的職責,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扎實開展。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科學謀劃、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確保法治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積極為法治建設創造必要條件。
29.建立工作機制。建立六個專項聯席會議機制。一是建立依法監督聯席會議機制,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研究推進法律法規實施監督檢查工作。二是建立依法行政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協調推進依法行政。三是建立公正司法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協調推進政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四是建立依法經營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工商局牽頭,協調推進市場主體依法經營。五是建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民政局牽頭,組織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工作。六是建立普法和依法治理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司法局牽頭,協調推進依法執政、普法教育、法治文化建設及基層法治創建工作。六個專項聯席會議要實行項目化管理方式,確定一批帶動性強、能夠產生累積效應的重點工作項目,以重點項目帶動法治建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有力、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
30.加強督導考核。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全市法治建設的調研指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及時了解掌握基層法治建設的推進情況。確定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法治建設試點,按照實踐探索、基層突破、試點先行、總結經驗的工作思路,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探索形成法治建設工作新範式。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法治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推進法治長治建設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發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加快依法治市步伐,為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 成都市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的法治化水平,加快依法治市進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當全面規劃、統一組織,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市和區(市)縣司法行政部門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計劃,並確定相應的部門和人員,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而逐步增加,保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正常開展。第七條市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於每年第一季度將本年度全市法制宣傳教育計劃向社會公布。第八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大中型企業應當將本單位法制宣傳教育計劃報送所在地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市和區(市)縣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制宣傳教育的法律、法規、決議、決定;

(二)制定並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劃、年度計劃;

(三)指導、協調、檢查和考核本行政區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四)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和考試;

(五)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經驗;

(六)組織、指導法學專家、法律工作者、法制宣傳員和法制宣傳志願者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七)編印法制宣傳教育資料;

(八)辦理法制宣傳教育的其他事項。第十條公務員管理部門應當將基本的法律知識和與公務員業務相關的法律知識列入培訓計劃,定期對公務員進行法律知識的培訓和考核。

錄用公務員應當將法律知識作為錄用考試的內容之一。第十一條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司法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制教育,規范執法行為,並結合司法和行政執法活動向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二條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

中小學校應當聘請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法制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兼任法制副校長或兼任法制輔導員,協助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三條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經營管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第十四條公安、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暫住人口、失業人員和再就業培訓人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五條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法制宣傳教育年度計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開設法制宣傳教育欄目,刊登或者播出有關法制宣傳教育的公益廣告。第十六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應當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對職工、青少年、婦女等群體的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七條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確定一名委員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對所在地的居民、村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八條行業協會應當對本行業內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九條鼓勵社會組織和法學專家、法律工作者及其他志願者以多種方式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第二十條每年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各部門各單位應當根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安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專題活動。第二十一條凡涉及重大改革政策實施和規模徵用土地、重點工程拆遷安置等重大事項,相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開展專項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第二十二條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對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計劃落實情況實行年度考核。第二十三條對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十四條對不履行本條例規定或者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檢查、驗收中不合格的,由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整改意見,逾期不改正的,提請同級人民政府給予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有關部門給予批評或者處分。

3. 如何讓群眾真正參與到依法治市中來

強調要切實增強推進依法治市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深入推進依法治市,為建設幸福資陽提供堅強法治保障;要准確把握推進依法治市的著力重點,由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牽頭統籌、6個工作推進組分工負責、若干工作小組具體落實的「1+6+N」工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堅決有力、扎實推進,確保依法治市工作取得實效。她提出2014年,資陽將在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全面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為推動加快發展、建設幸福資陽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新華網)
但是建設依法治市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目標宏大,任務艱巨。因而各級各部門要踐行依法治市工作責任制,充分認識依法治市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市民法律意識,提高自身保護能力,一有問題就讓其想到咨詢律師且有律師為其服務;要深入基層調研、廣集民意,法治社會不是少數精英人士設計的「空中樓閣」,要認真傾聽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聲音,廣泛集中民智、匯聚民意,做到更接地氣、更通民心。
可以預見,未來的資陽會形成學法、守法、敬法、畏法的良好法治氛圍,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自覺遵守法律。最後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

4. 成都市人大常委會任命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律知識考試試行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法律,提高法律素質,增強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推進依法治市,根據《成都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條例》和《成都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任免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應當參加法律知識考試的人員為:
(一)被提請任命的市人大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副秘書長、常委會辦事機構負責人;
(二)被提請任命的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秘書長和委、辦、局主任(局長);
(三)被提請任命的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市人民檢察副檢察長;
(四)被提請任命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三條在屆內因工作變動擔任他職,並仍由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的人員不再進行法律知識考試。
因換屆擬繼任的人員在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任命前,仍需進行法律知識考試。第四條考試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考試成績及格以上者,方可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不及格者允許補考一次。第五條考試的基本內容包括公共內容、重要內容和其他內容。
公共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方國家機關建設的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法制理論。
重要內容為擬任職部門執行的實體法和程序法。
其他內容為市人大常委會認為需要考試的其他法律、法規。第六條法律知識考試工作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領導下進行,由法制工作委員會承辦。第七條法律知識考試採用集中開卷筆試方式。第八條法律知識試卷實行題庫制。第九條試卷內容嚴格保密。試卷應在開考前由主考人員當眾拆封。第十條參加考試人員應遵守考場紀律,獨立完成答卷。第十一條評卷應遵循公平、公正、嚴格的原則。第十二條法律知識考試成績向主任會議和常委會會議報告。第十三條本辦法應用中的問題由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解釋。第十四條本辦法自通過之日起施行。

5.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從全民執法的角度怎麼寫

法治,是現代文明的突出標志,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這是貫穿人類社會幾千年發展歷史的一條基本規律。
■ 治蓉興蓉,重在法治。成都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省「首位城市」,有責任帶頭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努力爭當全省乃至西部地區法治建設的排頭兵。
■ 三個觀點需要強調: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市;二是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需要依法治市;三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需要依法治市。
■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成都市依法治市實施綱要》的部署,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方針,深入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加快把成都建成全國一流法治城市。
■ 推進依法治市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強地方立法,積極構建與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相適應的法律體系;二是深化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三是推進公正司法,切實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造成的禍害還大,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四是培育法治文化,建設全民守法的法治社會,「法治社會,不是沒有矛盾糾紛的社會,而是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的社會」。

6. 中共四川省委十屆五次全會指出,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根本途徑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14年11月版19日至20日在成都舉權行,全會指出,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改革。堅持整體謀劃、統籌推進,扎實抓好「五位一體」改革以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省提供製度保障。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及時完善法規規章,加強法治建設,大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7. 成都市教育局的教育情況

一、關注民生 教育惠民 (一)公益性學前教育發展步伐加快。全市新增公益性幼兒園138所,公益性幼兒園達到535所,公益性學前教育覆蓋率50.4%。著力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對234所民辦幼兒園進行了清理規范。全面提升保教質量,制定下發了《成都市幼兒園等級評定辦法(試行)》、《成都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幼兒園膳食管理辦法》。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幼兒園園長大會。(二)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公平就學成效明顯。中心城區義務教育段擇校率較2011年大致持平。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4.1萬人(其中:中心城區接受20.2萬人),占義教段學生總數的31.5%(其中:中心城區的比重為49%),較2011年增加了3%。制定印發《成都市新優質學校評價標准》,並對63所學校開展了驗收工作。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以市政府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區(市)縣域內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意見》(成辦發〔2012〕35號),全面部署了推進成都義務教育高位均衡、優質發展工作。(三)教育資助力度明顯加大。教育資助總金額達到10.7億元。繼續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費;免費向符合條件的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和作業本,做到「應免盡免」;對約3.8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貧困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做到「應補盡補」;對5.2萬名符合條件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及兩類高中教育階段城鄉低保家庭和低保邊緣困難家庭學生實施教育資助;對符合國家助學金資助條件的6萬名普高生和9.6萬名職高生,按人均150元/月的標准發放生活補助。從9月開始,免除了13.5萬名中職學校學生學費。各級政府對接收外來務工就業農業勞動者子女的學校給予5265萬元專項資金補助。擴大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計劃試點范圍,在國家確定的邛崍市、大邑縣基礎上,擴至三圈層8個市(縣),受益農村學生達26.1萬,投入資金1.6億元。特殊教育健康發展,全市共建成特教學校(中心)21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殘疾學生4579人,實現「應進全進」目標。成功舉辦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生命教育研討會。二、教育均衡化邁上新台階 (一)試驗區建設第一階段取得豐碩成果。初步形成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六個一體化」工作機制。教育部已經批准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第二階段總體方案。承擔的1個國家級、3個省級以及82項市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成都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專題會上書面交流。成都榮獲全國第三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綜合改革獎」,與上海市教委並列最高獎。與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共建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成都經驗將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參考。(二)城鄉教育圈層融合創新推進。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三圈一體」戰略,制定印發《深化教育互動發展促進教育圈層融合的意見》(成教發〔2012〕4號),突破縣級行政區劃和「中心城區、近郊、遠郊」三個圈層界限,480所中小學校跨區域結對256對,覆蓋了17.9%的公辦幼兒園,覆蓋了41.5%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覆蓋了45.2%的普通高中。56所職業學校相關專業加入11個專業職教集團,學校覆蓋面60.2%。同時,進一步規范名校集團管理,完成了對全市105個名校集團的備案工作。「推進教育互動發展促進教育圈層融合」在2012年度市級部門年度創新目標考核中,得到7.63的高分(滿分8分),位列第三。(三)中小學標准化建設提升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調整、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施行。統一城鄉公辦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准,分別提高到700元/生?年、初中900元/生?年。基本完成全市2.5萬余間中小學教室的光環境改造,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全國第三個實施教室光環境改造的城市,學生視力將得到有效保護。實施二、三圈層區(市)縣首批共99所學校的運動場改造工作。投入2.27億元提升青白江區等5個區(市)縣的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四)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級督導評估。全市19個區(市)縣全部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級督導評估,成都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個全域實現該目標的城市,開啟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深入推進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新局面。成都市教育督導團辦公室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集體」。三、教育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2012年,全市幼兒園1848所,在園幼兒38.5萬人(副省級城市第一),全市3-5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8.5%。全市中小學1114所,其中,全市義務教育段普通學校878所,在校生108.3萬人(副省級城市第二,低於廣州)。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9%。特教校19所,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4535人,超額完成任務。全市普通高中126所,在校生21.5萬人(副省級城市第一),普通高中高考本科上線率51.95%(四川省34.3%),專科上線率98.8%(四川省92.0%);全省文、理科前100名,我市分別佔48.5%、50.9%;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均在我市。全市中職學校90所,在校生23.9萬人。(副省級城市第四,低於廣州、西安、武漢)。全市中小學(含幼兒園)教職工14.9萬人,其中專任教師11.2萬人。(二)素質教育有序推進。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心理輔導員C級證書培訓的全部任務,榮獲教育部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區」稱號。成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排名位列省會、副省級城市第三名。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百姓故事會?道德故事講堂」活動。全面普及陽光體育活動,成功舉辦成都市第十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第十一屆藝術人才選拔大賽、「2010—2012年中小學科技教育暨科創發明成果展」。(三)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顯著提高。2012年,成都市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全市中小學校園網覆蓋率100%,多媒體到班率為1.7:1,師機比為1.4:1,生機比為12:1。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全市中小學數字化圖書管理系統正式建成運行,共錄入圖書2049萬冊,對圖書使用進行高效開發和有效監控,有力推動素質教育和校園閱讀活動的廣泛扎實開展。全市25所學校開辦普通高中網班81個,較2011年新增10所學校,27個班。成都實驗小學網校順利開辦,構建起從義務教育到普通高中的網校體系。(四)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取得新進展。一是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與市委編辦、市人社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教師「縣管校用」工作的意見》(成教發〔2012〕12號),在青羊、溫江、郫縣、雙流等區縣先行試點,教育部以簡報形式刊載成都經驗,全市已有11293名教師納入「縣管」范疇,幹部教師交流工作穩步推進。二是加強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組建35個「名師工作室」和12個「名校(園)長工作室」,評選產生成都市特級教師50名、特級校長15名,優秀青年教師100人、教壇新秀80人。選派186名優秀教師赴甘孜州支教。全面落實市政府建立的特級校長(教師)優待制度。成功舉辦「文翁大講堂」10次。三是切實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探索教師培訓新機制,全面實施教師培訓計劃。完成10976名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工作。對7699名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英語水平測試,制定了全市英語教師水平提升實施方案。選派87名職業學校優秀教師到企業頂崗工作。四是深入實施「常青樹」計劃。在全市名優退休教師中選聘了4名學監、26名導師到邊遠農村學校任教,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五)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倍增」戰略能力不斷增強。成都大學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成職院、農職院扎實推進國家骨乾和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強化內涵提升,新建8個市級特色專業和40門精品課程。《成都市職業教育促進條例》通過省人大常委會批准並正式實施,成都教育立法實現零的突破。成都市汽車職業技術學校等5所學校的8個專業成功創建省級重點專業。成都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等5所學校啟動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校工作,成功申報4所。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招生達到10.15萬人。成功舉辦2012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全國總開幕式,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六)教育標准建設和監測評估工作扎實推進。繼續大力推進「教育標准年」建設,從學校建設、教育質量、教師職業、學校運行和管理、區域教育辦學水平評估、教育規范化服務等六個方面系統構建教育標准體系。進一步完善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指標體系,首次構建成都市區(市)縣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指標體系、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成都市區(市)縣推進教育國際化工作評價指標體系等,積極開展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城鄉教育一體化監測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和學業質量監測、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體能檢測工作。與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共同建立了區(市)縣教育經費投入監測及公告制度,並首次發布公告。全市建成55個普通高考標准化考點、2697個標准化考場和21個考務指揮平台,實現省、市、區、校互聯互通。四、教育國際化亮點紛呈 (一)系統謀劃、科學推進成都教育國際化。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了《關於開展教育國際化評價工作的通知》(成辦函〔2012〕103號),配套印發了包括政策環境、資源配置、發展水平和社會貢獻等四個方面評價指標體系。2月,制定下發了《成都教育充分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成教發〔2012〕3號)和《成都教育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教育國際化工作方案》(成教辦〔2012〕5號)。編制了《成都教育國際化發展專項規劃(2012-2020年)》。(二)國際教育合作和交流成效明顯。成功引進英國哈羅公學、加拿大謝爾頓學院、澳大利亞TAFE學院等12個中外知名教育機構和合作項目。積極推進建設成都普渡大學,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積極支持成都樂盟國際學校、愛思瑟國際學校、成都美國學校健康發展。成功舉辦了亞洲教育論壇、都江堰國際論壇研討會、中美高中國際教育合作與發展高端會議,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教育官員、專家和學者齊聚成都,對話世界教育發展前沿的問題,交流和分享國際教育先進經驗和方法。全市先後組織了66名教師參加國務院僑辦漢語推廣教師儲備培訓、「IPA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認證」培訓。新增11名教師被國家選派到美國、泰國等任教,外派教師數量和層次在副省級城市中均位居前列。2012年,成都大學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大學舉辦的孔子學院招收300餘名美國學生。全市舉辦國外課程班(項目)35個,部分區(市)縣的國際理解教育實現100%的滿覆蓋。全市應屆高中畢業生被國外正規高校錄取人數達836人,比2011年同期增長108%;市屬高校招收外國留學生230人。(三)教師國際化培訓取得新突破。全市組織教育管理幹部、骨幹教師到海外參加培訓及考察1266人次,比2011年增加287。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及骨幹教師9966人次在境內參加國際化專題培訓,比2011年增加160%。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聘外籍教師347名;全市與海外學校結對的中小學達到202個;海內外師生交流互訪達14129人次,比2011年增加72.4%。 五、教育事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一)扎實開展黨建和機關自身建設,教育行政效能取得新成效。全市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廣泛開展「強組織、增活力,喜迎黨代會,爭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扎實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專題實踐活動,工作經驗在全市幹部作風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做書面交流。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工作責任制,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工作,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深入推進教育行風建設。推動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個人建設,機關幹部運用數據和標准,開展調研和教育管理的能力顯著增強。大力加強機關信息化和檔案規范化建設,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檔案管理達省標一級。承辦省、市人大代表建議、市政協提案103件,按時辦結率、滿意及基本滿意率為100%。(二)教育管理和法制建設取得突破。制定下發了《成都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推進「法治大講堂」進校園活動深入開展。制定下發了《成都市中小學校依法治校標准》,以此為核心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中小學校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成教發〔2012〕10號)。指導成立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及專門委員會,完善工作制度和健全工作機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行業協調、維權、服務和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成都市培訓市場進行專題調研,制定下發了《成都市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管理辦法(試行)》,著力規範文化教育類民辦非學歷培訓市場秩序,成效明顯。(三)教育科研能力建設不斷增強。全年申報國家級課題15項、省級課題29項。《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為全省唯一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研究報告(2003-2010)》獲得四川省第15次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指標體系研究》、《成都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獲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成都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指標體系》獲成都市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研製發布《成都市2012年度教育科研課題選題指南》,新增決策類、調查類和名師課題研究等課題類別,優化課題研究格局。順利完成首屆全市優秀教學成果評選,選出優秀成果64項,構建市級行政層面的激勵機制。(四)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加強「平安校園」建設,通過課堂教育、活動推進、學科滲透、實戰演練等方式開展安全教育引導工作。榮獲「2012年『5.12』全省防災救災大演練工作先進集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校車監管和校園周邊環境整理力度。
(五)成都教育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成都日報》、《中國西部(教育)》、《教育家》等報刊雜志上開辟專欄,推介成都教育政策、經驗、做法和名師名校長。各級媒體對成都教育報道4000餘篇,其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媒體100餘篇,省級媒體1500餘篇,市級媒體2400餘篇,成都教育影響力不斷提升。教育局官方微博榮獲「2012年成都市十大最具影響力政務微博」。 (一)取消的職責。
1. 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2. 取消擬訂並貫徹執行發展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的政策規定以及指導教育系統校辦產業的職責。
3. 取消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指導「產學研」相結合的職責。
(二)加強的職責。
1.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2. 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
3. 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完善民辦教育宏觀管理的政策措施,規范辦學秩序,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根據以上職責調整,成都市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四川省、成都市有關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全市統籌城鄉教育體制改革政策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市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指導全市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工作。
(三)承擔全市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監督管理的責任;組織制定全市中小學入學、招生政策和計劃;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統籌規劃、管理全市民辦教育;組織協調對口教育援助工作。
(四)制定全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含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評估標准,並負責教育督導和評估;負責對區(市)縣政府的教育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評估。
(五)指導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參與擬訂師范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市屬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組織實施民族地區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工作。
(六)負責本部門教育經費的統籌管理;參與擬訂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和措施,監督全市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負責治理全市中小學亂收費工作。
(七)負責全市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指導教師和教育幹部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
(八)負責全市學校和教育事業單位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國防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治理工作;負責全市教育系統的行風建設。
(九)指導全市教育系統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與港澳台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十)負責全市教育系統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發布工作;負責全市教育系統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協調處理應急突發事件。
(十一)承辦市政府公布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
(十二)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上述職責,市教育局設1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負責工作目標、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後勤和固定資產管理等工作;負責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組織協調對口教育援助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調查研究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推動教育體制改革;指導全市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負責相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推動教育系統校務公開;負責教育系統法制建設、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工作;指導教育類學會、協會等教育社團工作。
(三)城鄉教育統籌發展處。擬訂全市教育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全市教育事業發展年度計劃;擬訂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成都高新區公辦普通高中、初中各校招生計劃;擬訂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綜合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牽頭推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的重大項目;負責局機關相關處室和區(市)縣教育局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專項考核;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發布;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牽頭開展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有關工作。
(四)計劃基建財務處。編制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籌措教育經費政策;編制部門年度預決算,監督管理市級教育經費使用;監督直屬學校、單位財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教育收費政策,指導和管理學校收費工作;指導學校基本建設和校舍維修;指導全市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教育資助和教育基金會工作。
(五)學前教育處。擬訂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並組織實施;擬訂學前教育辦園標准和幼兒園質量評估標准;指導學前教育教學改革及成果推廣;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婦女兒童工作。
(六)普通教育一處(掛成都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牌子)。負責管理全市義務教育、特殊教育,擬訂義務教育評估標准;負責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用書、電子音像製品和學具;擬訂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政策;參與義務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工作;承擔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七)普通教育二處。負責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統籌協調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作;指導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材建設以及教育科研工作;參與擬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和計劃;負責市屬普通中學的教育行政和教學業務管理;負責普通高中民族教育工作;參與普通高中辦學體制改革工作。
(八)職業技術與成人教育處。參與擬訂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政策;指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標准,組織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和學校設置標准;負責全市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教學管理;指導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培訓;負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組織實施民族地區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規劃和指導成人繼續教育工作;指導開展中小學校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社區教育、掃盲後鞏固提高等工作。
(九)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訓處。負責市屬高校的宏觀管理和業務指導,參與市屬高校重大事務管理;參與擬訂師范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市屬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指導市屬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指導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十)教育督導團辦公室。負責全市教育督導工作;擬訂教育督導與評估制度、指導性文件和評估方案;負責對中等及以下學校(含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評估;發布教育督導報告;承辦市政府教育督導團的具體工作。
(十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負責學校體育、衛生、禁毒、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國防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等工作;參與藝體特長生招生,負責藝體特長生加分審核工作;組織開展學生體育競賽、藝術演出比賽活動。
(十二)宣傳教育處。負責全市教育宣傳工作;負責管理學校德育工作,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家庭教育和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指導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抓好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建設。
(十三)對外交流合作處。組織開展全市教育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負責出國留學、來蓉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和教育系統來蓉外籍教師、專家的有關管理工作,開展與港澳台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牽頭開展區域教育合作。
(十四)學校安全管理處。擬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牽頭開展學校安全教育,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組織協調處理學校重大安全、穩定事故;監督直屬學校、單位的安全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十五)行政審批處。承擔市政府公布的有關行政審批事項;統籌規劃、管理全市民辦教育。
(十六)人事處。負責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隊伍建設、機構編制等工作;負責局機關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指導直屬單位(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規劃、指導全市教師隊伍、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和表彰獎勵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負責校長及教育行政幹部的培訓工作。
(十七)紀檢監察處。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學校)的紀檢監察工作;負責教育系統行風建設,治理全市中小學亂收費工作;負責局機關以及局直屬學校、單位的審計工作。
機關黨的組織按照黨章和市委有關規定設置。 (一)市教育局機關配備行政編制85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4名,機關黨委書記按市委規定配備,總督學(副局級)1名;正處級領導職數18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副處級領導職數19名。
(二)單列管理軍隊轉業幹部行政編制2名。
(三)機關後勤服務人員統一按成委發〔2010〕17號文的相關規定聘用和管理。 (一)與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市教育局負責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務員局)負責畢業生離校後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二)市教育局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8. 成都市司法局歸誰管 它又管誰 然後它設立的背景是什麼

行政執法主體:
(一)法定行政機關
成都市司法局
執法職責:成都市司法局是主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門。
1、負責全市執業律師、律師事務所的指導、管理和監督、檢查。依法對律師機構、人員進行和年檢注冊初審;依法對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的行為進行查處;依法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違反律師法的有關行為進行查處;
2、負責全市公證處、公證員的指導、管理和監督、檢查。依法對公證處和公證員違反公證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
3、負責全市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指導、管理和監督、檢查。依法對違反基層法律服務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
4、負責全市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監督。依法指導人民調解工作,規范人民調解工作,提高人民調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5、負責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員的指導、管理和監督、檢查。依法對未取得合法資格從事鑒定工作的行為以及社會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違反司法鑒定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
6、負責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市的指導、管理和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全市范圍開展普法教育工作;協調依法治市工作,指導基層開展依法治理。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無)
(三)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受委託的組織
(無)

詳細內容參見:http://www.cheng.gov.cn/GovInfoOpens2/detail_executeTheLaw.jsp?id=SAizpEWRE0PQJCpySWs4

9. 檢察機關如何推進依法治市工作

一是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為抓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注重抓住影響穩定的突出環節,以「息訴罷訪」為總目標,全力做好涉檢信訪工作。積極開展排查化解重信重訪、案件評查等活動,重點抓好「平安大運」涉檢信訪維穩工作。努力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積極參與全省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強化刑罰執行監督和社區矯正監督,依法從寬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堅持法制副校長制度,堅持送法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有計劃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舉辦「檢察開放日」活動,進一步加強陽光檢務的保障機制建設。
二是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為目標,依法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
以源頭防治為目標,加強職務犯罪預防工作。
三是以促進司法公正為目的,加大訴訟監督工作力度。
加強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監督,對全市監管場所呈報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進行了監督,,較好地預防了超期羈押案件的發生。
檢察機關要緊緊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主題和「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陽江」的主線,更加自覺地服從、服務於市委的中心工作,找准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以執法辦案為中心,以開展「三打兩建」和派駐鎮街檢察室兩項工作為重點,夯實基層基礎、隊伍建設、規范管理三大支撐。

10.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繼續深入宣傳憲法、國家基本法律和與公民工作、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重點宣傳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深入、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宣傳有關國際經濟貿易法律、法規,宣傳有關加強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律、法規,宣傳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斷增強公民的法制觀念,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二、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用法守法,努力實現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和江澤民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論述,學習與工作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前的法律咨詢制度,積極推行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三、國家公務員、行政執法人員、司法人員和法律服務人員要深入學習、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嚴格執法的自覺性,提高法律服務質量,有效推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四、切實抓好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應開設法制課,中、小學要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保證普及法律常識的任務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完成。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增強責任感,共同創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法治環境。五、重視抓好企業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重點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和企業管理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依法經營管理的水平,自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六、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村的普法教育。深入宣傳與農業、農村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幹部和廣大村民依法辦事、依法自治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七、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地區的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宣傳教育。注意加強流動人口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部門應認真履行法制宣傳義務,運用現代傳媒手段,採取各種方式,生動、全面、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營造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八、堅持學法和用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繼續深入開展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州)、依法治縣(市、區),廣泛開展各部門、各行業依法治理和基層依法治理,把地方、行業、基層的依法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整體推進力度,逐步實現各項事務管理的法治化。九、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各級政府應制定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監督,督促本決議的全面貫徹執行。

d26504--010801xkj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二十四條 發布:2025-01-16 09:00:50 瀏覽:791
方亞律師 發布:2025-01-16 08:29:06 瀏覽:780
08年跟09年勞動法有什麼變化 發布:2025-01-16 08:22:27 瀏覽:79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
深圳勞動法是不能超幾號發工資 發布:2025-01-16 08:10:44 瀏覽:90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