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道德經
⑴ 怎麼證明猶太人是最聰明的
猶太人很聰明,愛因斯坦及馬克思均為顯例。此外還有哲學家斯賓諾莎、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蓋爾曼等人,這個名單一張紙也寫不完。如果說特例不能用作證明,請看統計數字:只佔美國人口3%的猶太人獲得了27%的諾貝爾獎,國際象棋冠軍中猶太人過半,猶太人的智商(IQ)比一般平均值100高出12~15。
猶太人為什麼聰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縈回。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生物社會科學雜志》(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即將發表柯曲蘭(Gregory Cochran)、哈本丁(Henry Harpending)、哈代(Jason Hardy)三位作者一篇引起爭議的論文,他們認為:猶太人的聰明起源於一種導致神經疾病的遺傳基因及生存競爭。現根據《紐約時報》科學記者韋特(NicolasWade)及《經濟學人·科學技術欄》的報道,作一簡要介紹以饗讀者。
公元一世紀時,猶太人舉行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統治,起義失敗後,猶太難民四散奔逃,那些定居於歐洲的被稱為「亞實基拿系」(Ashkenazi)猶太人。中世紀時,歐洲猶太人受到歧視而被禁止務農,轉而從事商業及金融業,論文作者認為從事這些行業者用腦較多,使得猶太人的智力得到發展。此話有理!商人精明,而猶太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我曾屢次親見。論文作者進一步指出:經商致富的猶太人生活比較優裕,出生的子女多,在生存競爭上佔了優勢,使得他們的智力基因得到擴展。當然,這同樣適用於中世紀歐洲的非猶太族裔,但他們的上層人士尚武、熱中封爵而鄙視經商,使得猶太族裔之智力精英脫穎而出。
但問題是:智力基因果真存在嗎?論文作者對此肯定,並指出這種智力基因就是那引起「黑蒙性白痴」(Tay Sachs)等四種遺傳性神經疾病的同一基因。這個大膽假說至少引起兩個問題:一,遺傳疾病如何跟智力搭界?二,患有遺傳疾病者怎麼會有生存競爭優勢?
論文作者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這種由變異而來的遺傳疾病基因能影響細胞對鞘脂(Sphingolipid)的管理,鞘脂是構成腦神經細胞外鞘的一種化學物質,它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生長,並使其分支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結,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論文作者進一步指出:從雙親一方遺傳得到單份這種基因的猶太人,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比常人多,智力較發達;從雙親兩方遺傳得到雙份基因者,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過多,就發神經病了。這倒是符合一種說法:「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論文作者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這個變異基因有兩面性,一方面會產生神經疾病;另一方面會增強智力,具有這種基因的猶太人之生存競爭優勢來源於後者。這叫做因禍得福,老子早就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
論文作者認為上述論據是有先例的:西部非洲人遭受一種稱為鐮狀細胞貧血症的疾病,患者紅血球中含有遺傳基因導致的特殊血紅蛋白(Heamoglobin)。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從雙親兩方遺傳得到雙份這種基因,從雙親一方遺傳得到單份基因者不僅沒有鐮狀細胞貧血症症狀,並且具有先天抗瘧疾性。瘧疾是非洲西部的主要殺手,所以帶有單份基因者具有生存競爭優勢。
科學假說是需要證明的,論文作者提出了一種驗證方法:對帶有單份神經疾病遺傳基因者作智力測驗,其智商應比常人高5%。
論文作者之一柯曲蘭慣於向傳統挑戰,過去他曾提出過一些頗具爭議性的假說,「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次的大膽假說引起了一片批評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基因學家黎許(Neil Risch)不同意他們的假說,他指出:猶太人的這種遺傳性神經疾病都是在1100年前同時發生的,因此均源起於同一原因,這很難用生存競爭解釋。論文作者同意黎許關於此疾病同時發生和同一起源的意見,但不同意他的結論,他們仍然認為是生存競爭在起作用。康乃爾大學群體基因學家克拉克(Andrew Clark)批評說:「作者在解釋遺傳性方面犯了典型錯誤。」他認為將與鞘脂有關的基因與智力相聯系是「走得太遠了」。批評得最尖銳的是哈佛大學認知學家品克(Steven Pinker),他說:「這篇論文政治上不正確,這樣說並非言過其實。」指的是此論文主張不同族裔之間有遺傳的智力差異,這非同小可!當年希特勒極力鼓吹大日爾曼主義,根據所謂的「優生學」斷定德國人是「優秀人種」,並滅絕人性地大肆屠殺猶太人。但品克接著說:「當然這是一篇相當有份量的論文,不是很容易駁倒的。」
我也有點擔心:如果三位作者的假說被證實的話,猶太人的聰明確實是與生俱來。有些自卑者可能會感到:「我笨也是與生俱來」,對自己的智力悲觀失望。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還是中國古語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天稟再聰明,如不用也是枉然;天稟再愚笨,如鍥而不舍、孜孜以求,蒼天是不會辜負苦心人的。猶太人不也是從世世代代的苦難中歷練出來的嗎?再說,猶太人和我們中國人一樣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這也是人才輩出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完全歸之於與生俱來。
相關背景資料:
猶太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猶太民族有自己的國家的歷史並不長。但是,猶太人卻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古代猶太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僅次於古埃及人《世界文明史)卷一第100頁),近現代猶太人給世界帶來商業的繁榮、資本主義的興起、馬克思主義、古典政治經濟學、相對論、現代物理學、精神分析學、現象學、科學哲學、現代畫派與猶太文學等。猶太民族造就了一大批空前絕後的偉人與名人,他們屬於各領域最出類拔萃的人物。只要我們看一下下面的猶太名人名單,我們就知道猶太人的偉大與卓著了。
一)到1984年為止,有98個猶太人獲諾貝爾獎。其中,物理學30人,化學獎15人,生理醫學獎33人,經濟學7人,文學8人,和平獎5人。
二)宗教界。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宗教應推基督教,而人們所公認的基督教創始人是猶太人基督耶穌。他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到處傳教,主張用禁慾、懺悔等方法來拯救自己。後來,他為猶太人所出賣,被羅馬人處死。時過近二千年,他仍是世界各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堪稱人類最著名的頭號人物。在他的繼承者中,最有名數聖徒保羅,他也是個猶太人。此外,前面提到的猶太教之父摩西也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人物。盡管上述幾人是否確有其人還難下定論,他們的名字卻是充斥世界。
三)哲學界。在公元前後的希臘化時代,斐浴調和了猶太教與希臘哲學,他的學說對後世的基督教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穆斯林時代,本一邁蒙尼德(12世紀)又綜合了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主義與猶太教,以理性來重新闡述猶太教文與律法。他對後世的猶太教思想作出了極大貢獻。在17世紀,斯賓諾莎「綜合了唯理論與機械論」(《世界文明史》原文頁碼645頁)。在18世紀的日耳曼啟蒙運動中,戈特霍爾德·戈萊辛與門德爾松是最突出的領袖。前者主張寬容的宗教思想,後者則按猶太人生活的實際情況修改了沿用已久的猶太教。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法國的柏格森提出了20世紀影響最大的哲學流派之一直覺主義。德國胡塞爾則在一次大戰前後提出了另一個很流行的哲學流派現象學。其他著名的猶太哲學家還有科學哲學巨匠波普與邏輯實證主義名將之一維特根斯坦。
四)思想家。最偉大的莫過於提出一個龐大完備的學說體系並引發了波及全世界的社會主義浪潮的馬克思,其次是精神分析學之父、影響遍及人文科學和文藝各領域的弗洛伊德。其餘的應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中著名理論家伯恩斯坦,本世紀著名的法蘭克福思潮代表人馬爾庫塞,阿多爾諾和霍克海默爾。
五)社會科學學者。最突出的有古典政治經濟學第二號人物大衛·李嘉圖和大社會學家迪爾海姆。
六)政治活動家。英國著名首相迪斯累里、德國女共產黨領導人盧森堡、蘇俄著名政治家和理論家托洛茨基,美國當代外交家基辛格。兩位教皇: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和不太著名的安拉克列突斯二世。
七)自然科學家。物理學家奇才濟濟:相對論創始者愛因斯坦、量子力學開創者波爾和波恩、原子物理學開拓者費米、創立電守恆定律的李普曼、測定光速的邁克爾遜、「李克」概念提出者之一的芬曼、提出量子電動力學公式的施溫格、反質子發現者之一的西格晉。化學家也不乏其人:首次離析出純氟並建立高溫化學的莫瓦桑、染料合成研究的拓荒者拜多、氨合成法的創始人之一哈柏。生物醫學家不勝枚舉:近代化學療法創始人之一埃爾利希。提出人類A、B、AB和O四血型的蘭茨泰納等。數學家中最著名的當推控制論的提出者維納。
猶太民族所產生的各類名人中,以自然科學家居多,其次為學者與思想家。猶太民族還產生了許多傑出的體育運動員。除上述偉人外,猶太民族還為人類提供了半本《聖經》、伊斯蘭教的思想豐富來源和西方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思想基礎。猶太商人在中世代和現代歷史上為掃除歐洲封建主義和發展資本主義,立下了汗馬功勞。
猶太人的世界觀是構成西方價值體系的基礎;是西方人尋找新的思想和經歷、新的了解和感覺世界的方法;猶太人的世界觀變成了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可以說已經進入了西方人的細胞,成為了西方文明的遺傳密碼。(摘自《猶太人的禮物》)
⑵ 猶太人為什麼那麼聰明
德系猶太人群體:有病基因造就高智商
德系猶太人在人類族群中一般比較聰明,根源在於其有病基因,而導致這一結果的過程是自然選擇
他們被稱為德系猶太人(或者說中北歐猶太人),生活在德國、波蘭、原蘇聯境內。
他們總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高智商的民族,革命導師馬克思,科學巨擘愛因斯坦,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音樂巨匠門德爾松……這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似乎是最好的代表。
但是,科學家們一直無法找到人類某些族群的平均智商要高於其他族群的確鑿原因,高智商的德系猶太人——這種觀點仍然被認為是一種假設理論。
2005年6月初,美國《紐約時報》、英國《經濟學人》兩大媒體先後報道了同一則新聞,獨立科學家格雷戈里·科克倫(Gregory Cochran)與猶他大學的亨利·哈彭丁(Henry Harpending)、賈森·哈迪(Jason Hardy)大膽指出,德系猶太人在人類族群中比較聰明,根源在於其有病基因,而導致這一結果的過程是自然選擇。
進化的壓力
有人認為,智商高是高度重視教育等社會行為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智力和身高、體重乃至性格等性狀一樣,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而遺傳疾病則被看作是生育使然。
對於智力與遺傳疾病,人們通常認為沒有什麼內在聯系。但是,格雷戈里·科克倫等研究人員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懷疑高智商與疾病有密切關系,因為智商普遍得分比平均值(100分)高出12-15分的德系猶太人,比其他族群更容易患上多種遺傳疾病。
資料顯示,幾種遺傳病通常多發於猶太人的種群。
這四種導致細胞發生神經鞘磷脂化學變化的疾病都是由突變引起的,這些修補DNA所引起的疾病群為:Tay-Sachs(I型GM2神經節苷脂病的嬰兒型,舊稱家族性黑蒙痴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最常見於猶太人,導致進行性智力和運動功能衰退), Niemann-Pick(尼曼·匹克病,是由於酸性鞘磷脂酶缺乏所致的溶酶體貯積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智力低下、骨骼及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力),Gaucher(又稱葡糖腦苷脂沉積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進行性智力和運動衰退,嚴重時危及生命)與 mucolipidosis type IV(IV型黏脂質症,造成身體、智力發育遲緩)。
格雷戈里·科克倫們通過研究這些遺傳病模式,得出一個論點:當人們很匆忙,又有很強的選擇傾向時,就將得到很多有副作用的基因,而不同尋常的歷史機遇導致德系猶太人受到了獨特的進化壓力,剛好符合這個模式,因為他們只能在種群內通婚,使得選擇成為可能,而且他們還有一個非常急迫的對更高智力的需要。
進化就按照這個方向使每種可能的變異被選擇出來了,如果同時從父母雙親那裡取得了突變基因就可能產生純合體(如果剛好拿了父親一條含突變基因染色體,母親這條如果不是突變,就表現出正常,但是叫雜合體),從而獲得有害的副作用。
對於德系猶太人而言,他們與同一城市的其他族群人,雖然接觸到同樣的病源微生物。但是,他們從歐洲主人那裡獲得了獨特的生存環境,這正是自然選擇性效應產生作用的所在。
從公元800年,歷史上最早出現有案可查的德系猶太人開始,一直到公元1700年,德系猶太人的職業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不得從事勞力勞作,只能運用高智商,開動腦筋,進行一些高智商的職業,比如當時被人看不起的或不準基督教徒涉足的銀行、經商等工作。
在法國,公元1100年,猶太人所從事的主要是放債,公元1394,他們被驅逐出法國。15世紀,他們流散到德國的部分地區,向東遷徙,最先受雇於波蘭的統治者,成為給貴族上重稅的商人,他們從農民那裡抽稅,試圖從廣征稅中獲得自己的贏利。同時,這些生活在歐洲的猶太人,大多隻能與本族男女通婚。
科克倫博士認為,雖然現在很難證明這種重視智力因素中世紀就已存在,但是,這種重視在當代這類職業中是千真萬確的。有多種研究表明,智力因素與職業收入存在高度的相關性。
高智商與遺傳疾病
至於為什麼疾病的突變會影響到智力,猶他大學研究人員的證據是,就德系猶太人而言,他們當中最常見的十幾種疾病基因可以歸結於兩類:要麼參與神經細胞中鞘脂類特殊脂肪的儲存,要麼參與DNA的修復。前者會引發神經性疾病,如鞘脂類失調症(指神經代謝的一些疾病),而後者會導致癌症。
格雷戈里·科克倫博士是猶他小組論文的第一作者,這位改道研究生物學的物理學家,當他聽到醫生告訴患有某種特殊的德系猶太人疾病的病人,「這種病的好處是會使你聰明」時,他感到非常有興趣。
他說,某些基因如果以單份出現可以提高智力,一旦以雙份出現就會引起疾病(生物學中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作祟)。而高智商、同族群通婚的自然選擇下的猶太人,擁有單份致病基因幾率要大得多,會出現比較有限的,但仍然加強了的凸起生長,促進大腦細胞的生長和互相連接,從而促進族群的智力提升。
研究人員在描述他們觀察到的德系猶太人遺傳變異的結果時指出這樣的事實:佔美國人口3%的德系猶太人贏得了27%的諾貝爾獎和超過一半的國際象棋冠軍。他們認為,這種不尋常的記錄可能與德系猶太人和北歐一般人的智商差異有關,平均智商超過140的人鳳毛麟角,在北歐居民中是4‰,而在德系猶太人中卻是23‰。
猶他大學研究人員的假說不同於其他假想,他們給出了可測驗性的預言:即那些攜帶著一個鞘脂類或其他德系猶太人遺傳病變異基因的人智商比平均水平高!
研究人員已經鑒別出兩個可以接受的結果——由德系猶太人群體遺傳的疾病模式,與人群的綜合智力成績。但要把這兩個連接在一起,必須經過學術領域的激烈爭議,包括IQ是不是一個真實的可以代表智力的指標,以及智力可以遺傳的范圍。
猶太人為什麼聰明
猶太人很聰明,愛因斯坦及馬克思均為顯例。此外還有哲學家斯賓諾莎、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蓋爾曼等人,這個名單一張紙也寫不完。如果說特例不能用作證明,請看統計數字:只佔美國人口3%的猶太人獲得了27%的諾貝爾獎,國際象棋冠軍中猶太人過半,猶太人的智商(IQ)比一般平均值100高出12~15。
猶太人為什麼聰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縈回。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生物社會科學雜志》(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即將發表柯曲蘭(Gregory Cochran)、哈本丁(Henry Harpending)、哈代(Jason Hardy)三位作者一篇引起爭議的論文,他們認為:猶太人的聰明起源於一種導致神經疾病的遺傳基因及生存競爭。現根據《紐約時報》科學記者韋特(NicolasWade)及《經濟學人·科學技術欄》的報道,作一簡要介紹以饗讀者。
公元一世紀時,猶太人舉行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統治,起義失敗後,猶太難民四散奔逃,那些定居於歐洲的被稱為「亞實基拿系」(Ashkenazi)猶太人。中世紀時,歐洲猶太人受到歧視而被禁止務農,轉而從事商業及金融業,論文作者認為從事這些行業者用腦較多,使得猶太人的智力得到發展。此話有理!商人精明,而猶太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我曾屢次親見。論文作者進一步指出:經商致富的猶太人生活比較優裕,出生的子女多,在生存競爭上佔了優勢,使得他們的智力基因得到擴展。當然,這同樣適用於中世紀歐洲的非猶太族裔,但他們的上層人士尚武、熱中封爵而鄙視經商,使得猶太族裔之智力精英脫穎而出。
但問題是:智力基因果真存在嗎?論文作者對此肯定,並指出這種智力基因就是那引起「黑蒙性白痴」(Tay Sachs)等四種遺傳性神經疾病的同一基因。這個大膽假說至少引起兩個問題:一,遺傳疾病如何跟智力搭界?二,患有遺傳疾病者怎麼會有生存競爭優勢?
論文作者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這種由變異而來的遺傳疾病基因能影響細胞對鞘脂(Sphingolipid)的管理,鞘脂是構成腦神經細胞外鞘的一種化學物質,它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生長,並使其分支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結,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論文作者進一步指出:從雙親一方遺傳得到單份這種基因的猶太人,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比常人多,智力較發達;從雙親兩方遺傳得到雙份基因者,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過多,就發神經病了。這倒是符合一種說法:「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論文作者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這個變異基因有兩面性,一方面會產生神經疾病;另一方面會增強智力,具有這種基因的猶太人之生存競爭優勢來源於後者。這叫做因禍得福,老子早就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
論文作者認為上述論據是有先例的:西部非洲人遭受一種稱為鐮狀細胞貧血症的疾病,患者紅血球中含有遺傳基因導致的特殊血紅蛋白(Heamoglobin)。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從雙親兩方遺傳得到雙份這種基因,從雙親一方遺傳得到單份基因者不僅沒有鐮狀細胞貧血症症狀,並且具有先天抗瘧疾性。瘧疾是非洲西部的主要殺手,所以帶有單份基因者具有生存競爭優勢。
科學假說是需要證明的,論文作者提出了一種驗證方法:對帶有單份神經疾病遺傳基因者作智力測驗,其智商應比常人高5%。
論文作者之一柯曲蘭慣於向傳統挑戰,過去他曾提出過一些頗具爭議性的假說,「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次的大膽假說引起了一片批評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基因學家黎許(Neil Risch)不同意他們的假說,他指出:猶太人的這種遺傳性神經疾病都是在1100年前同時發生的,因此均源起於同一原因,這很難用生存競爭解釋。論文作者同意黎許關於此疾病同時發生和同一起源的意見,但不同意他的結論,他們仍然認為是生存競爭在起作用。康乃爾大學群體基因學家克拉克(Andrew Clark)批評說:「作者在解釋遺傳性方面犯了典型錯誤。」他認為將與鞘脂有關的基因與智力相聯系是「走得太遠了」。批評得最尖銳的是哈佛大學認知學家品克(Steven Pinker),他說:「這篇論文政治上不正確,這樣說並非言過其實。」指的是此論文主張不同族裔之間有遺傳的智力差異,這非同小可!當年希特勒極力鼓吹大日爾曼主義,根據所謂的「優生學」斷定德國人是「優秀人種」,並滅絕人性地大肆屠殺猶太人。但品克接著說:「當然這是一篇相當有份量的論文,不是很容易駁倒的。」
我也有點擔心:如果三位作者的假說被證實的話,猶太人的聰明確實是與生俱來。有些自卑者可能會感到:「我笨也是與生俱來」,對自己的智力悲觀失望。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還是中國古語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天稟再聰明,如不用也是枉然;天稟再愚笨,如鍥而不舍、孜孜以求,蒼天是不會辜負苦心人的。猶太人不也是從世世代代的苦難中歷練出來的嗎?再說,猶太人和我們中國人一樣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這也是人才輩出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完全歸之於與生俱來。
⑶ 為什麼說猶太人很會賺錢 為什麼說猶太人是金融吸血鬼
猶太人有他們的聖經,也有賺錢的聖經那就是《塔木德》,其實就是為人處世的道德經。
賺錢多了自然會被別人稱作金融吸血鬼。
世界上的最有錢的富翁都是有猶太血統的。像比爾蓋茨。石油大王、飛機大王休斯等等。。。
⑷ 《道德經》雜談:柔弱勝剛強
(一)柔弱勝剛強的含義
「柔弱勝剛強。」—《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雞蛋碰石頭,破的肯定是雞蛋,三歲小兒與成年壯漢,小兒再怎麼折騰也整不贏壯漢,可老子偏偏告訴你,柔弱勝剛強,道理何在?
我們要了解,柔弱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人生境界。老子說,「居其雄,守其雌,居其白,守其辱。」說的就是一種柔弱的態度或境界。我雖然很厲害,為萬物之雄長,卻甘居人後,我雖然潔白高華,表現出來卻如有污垢一般。這種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領會。
但是,如果你守其雌,你得有居其雄的力量,你守其辱,得有居其白的修養。本身並無雄長,大言守其雌,豈不貽笑大方?你本來就是雌,還好意思說出來;本身並不幹凈,大言守其辱,豈不越描越黑?你不說倒還罷了,別人未必注意你,你偏自誇,找別人來笑。
所以,你不具備守雌守辱的資格,就要努力為之,這是柔弱勝剛強的第一個意義。對於居下位的人來說,對於翅膀還沒有豐滿的人來說,就是要戰勝自我,獲得雄強的力量。老子雲:「強行者有志。」你能夠勉強自己行動,在人生的正道上不懈怠,不停步,直到生命終極,這才是對老子柔弱勝剛強的正確理解。
另一方面,雄強的人物,居於高位的人物,一定要守柔。老子告誡上位者,「強梁者不得其死」,所以,「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要「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一書,奉勸上位者居柔守雌段落隨處可見: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矝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善用人者為之下。」
(二)居柔守雌的道理
那麼,居柔守雌的道理在哪裡呢?這來自於老子的辯證法:「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天下事物皆是對立產生,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惡,有有就有無,有難就有易,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低……有柔弱就有剛強。而且,善惡、美醜、難易、長短、高低、剛柔、強弱,可以互相轉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故?其無正善,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這樣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就象老子所說的:「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天下人迷惑於有就是有,無就是無,長就是長,短就是短,弱就是弱,強就是強,紛紛執著於一端,並把自己的主觀慾望加於其上,以至於紛紛擾擾,自找煩惱。
對立面之間的轉化根本原因在於道的作用,「反者,道之動也。」道的運動規律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化,當我們觀察一件事物,似乎總是在一個單向上發展,這是因為它的發展還沒有到臨界點,一旦過了臨界點,它立刻就向相反方向運動。所以,柔弱者要變向剛強,剛強者要持守柔弱,剛柔相濟,才是持盈保泰之道。
「弱者,道之用。」道在萬物之中起作用是以柔弱的方式進行的,在不經意之間,就可以導致蒼海桑田的變化。這種柔弱的表現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因為道「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章》)所以,不管你處於何種地位,你是弱要變強,你是強要守弱,都要以無的態度,做有的事情。
更妙的是,柔弱與剛強萬物都具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指陽,沖氣以為和。」
萬物是由陰陽兩種元素的交沖搖盪,達至和而產生的,任何一物,都具有柔和剛兩種屬性,陰陽協調,剛柔相濟才能長久。忽視了任何一面,「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三)為什麼老子強調柔
《道德經》一書,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到老子特別強調陰柔的一面,陽剛之氣似嫌不足。這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老子寫此書的目的是為帝王將相建言。《老子》中出現最多的字是吾、我、聖人,就都是對得道的統治者的稱謂,統治者已經處於雄強之位,再雄強下去就要崩潰了。所以老子苦口婆心勸諫統治者,要柔,要弱,不要「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要「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不要逼得老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而應該「無狎此所居,無厭其所生」,採取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實現君臣相安,君民同樂的社會理想。
第二,老子生活在春秋未期,這時候的天下越來越混亂,戰亂頻繁,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痛苦,而統治者為了征戰天下,越來越走向專制與苛政,老子長期擔任周朝典藏史,對西周早期的禮樂社會知之甚祥,他本人也經歷過周朝王子為了爭奪繼承權,互相爭斗,內戰長達十餘年的歷史。這些,都表現得過於堅強了,堅強者死之徒,所以,老子強調要用柔來校正過於亢奮、虛浮,焦燥的社會,還天下一個太平。
第三,老子哲學中的道本身有一種母性性格。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虛和靜,老子雲:「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天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得命,復命曰常。」虛和靜是道最重要的兩個特點,虛和靜與陰柔是一類,而實和動與陽剛是一類。陰柔之美表現的是女性的性格,而陽剛之氣更多的是表現男性的氣質。
其次是包容。父性的性格是嚴厲,比如基督教就是父性性格,上帝對於萬民來說,是一位嚴厲的父親,百姓不信他,上帝就會以大能降下懲罰。在遠古時代,上帝發現人類充滿了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劃用洪水消滅人類,但他發現諾亞是個義人,於是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提前做好准備,結果只有諾亞一家從大洪水中逃離出來;摩西帶領猶太人離開了受苦受難的埃及,但是,猶太人崇拜異教的神,於是上帝懲罰猶太人在沙漠流浪四十年。可見上帝之嚴厲。
這樣的事情老子絕對做不出來,老子怎麼說:「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子」(《老子第四十五章》);又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這里體現的是絕對寬容的精神;「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這種精神,更與母性的性格相吻合,所以,老子的人生之道與治國理論,強調三寶,「曰慈、曰儉、曰不為天下先」,慈是排在第一位的寶貝。
⑸ 猶太知慧書《塔本德》相當於中國什麼書
托拉第一經書相當於道德經吧。塔木德第二相當於易經吧。猶太文化是一種天意文化。跟中國儒家很不相同。近乎道家。
⑹ 道德經是本什麼書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一個或一群文化巨人,他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豎立起一座座巍峨的豐碑,讓後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這些文化巨人中,由一個神秘的人物,他有一雙深邃的眼睛,一種博大的胸懷,他探索宇宙,揭示真理,針砭時弊,預言未來,他的話穿透時空,如雷貫耳,發人深省,至今仍在人們的耳邊回響.
這個人就是老子.
老子大約生活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活了一百六十多歲,是周王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歷史研究院院長,一生看了大量的文獻和書籍,是那個時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思想泰斗.
然而,老子一生未曾動筆,他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客觀事物是活的現象,語言文字是死的東西,因此,語言文字無法完如實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他不想讓自己言不達意的思想誤導後人,只是在隱居的途中,過函谷關時,遇見星相學家、海關關長尹喜,在尹喜的懇求下,才勉而為之,留下五千個字,然後離去,這就是千古奇書《道德經》的由來.
《道德經》問世後,深受人們的喜愛,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庶民士人,無不喜讀,被奉為至寶,風靡兩千多年,歷久彌新,為它作解注釋的人不計其數,他們在不同的時代、從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場、根據不同的需要理解《道德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直到今天,仍爭論不休,一種理論,會產生這樣多不同的理解,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
那麼,《道德經》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老子在他迷一般的書中,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一、哲學巨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作為哲學家,老子首先回答了宇宙的起源、生命的由來這一哲學的根本問題,他認為宇宙萬物產生於一種被他稱之為「道」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無形的(老子把它簡稱為「無」.)然而它創生萬物、主宰萬物、支配萬物、驅使萬物,換句話說,就是宇宙萬物不是上帝和神創造的,而是在自然規律的作用下自然演化而來的,從而確立了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無神論者的立場.
老子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還發現宇宙萬物總是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存在著,充滿了矛盾,這就是所謂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而事物矛盾對立的雙方不是靜止不變的,它們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向對立面轉化,這就是所謂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把事物的這一普遍規律歸結為「反者,道之動.」一個「反」字,道出了宇宙萬物的最根本的奧秘.
老子對事物的這種認識到這里還沒有結束,他認為: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既然事物會向對立面轉化,我們就要把握這種轉化,駕馭這種轉化,凡事不走極端,適可而止,恰到好處,見好就收.這就是所謂的 「去奢,去太,去甚.」、「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
從認識事物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存在,到認識事物對立面的相互轉化,再到把握、駕馭、利用這種的轉化,構成老子辯證思想的三大要素,三大步驟.
由此看來,《道德經》首先是一部中華民族古老的哲學巨著.
二、王者秘笈
老子崇尚自然,言必談「天之道」,他經常從刮風、下雨等自然現象中得到啟發,用江海、山谷、木頭、水、魚、風箱、車輪、弓箭等作比喻,揭示自然的規律,闡述深刻的道理: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歟.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上善若水.
治大國,若烹小鮮.
魚不可脫於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降甘霖,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
……
《道德經》一書,無不體現自然的精神,實際上,老子的思想全部來自自然的啟示,《道德經》五千言,可以歸納為四個字,那就是「道法自然」,這是這本書的核心和靈魂.
老子揭示自然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向自然學習,以「天之道」指導「聖人之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存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
老子在他的書中,經常提到「聖人」、「侯王」、「萬乘之主」、「人主」等,所謂「聖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帝王將相、明君聖主,他在書中,或諄諄教導,或嚴厲警告: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成功而不居,是謂玄德.
受邦之垢,是社稷之主,受國之不詳,是天下之王;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道誇;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
此外,他還對歷代帝王秘授了一些駕馭國家和臣民的機宜,比如謙卑低調,禮賢下士,大智若愚,深藏不露,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等等.
因此,《道德經》也是一封老子寫給歷代帝王的言懇意切的長信,是一部王者秘笈,領導必讀.
歷史上,帝王們不僅愛讀老子的書,有的甚至親自批註解釋,闡述他們的理解和感悟,流傳下來的有:
唐玄宗的《道德真經注》、《道德經義疏》
宋徽宗的《御注道德真經》
明太祖的《御注道德真經》
清太祖的《御注道德真經》
三、兵書
老子是和平主義者,他反對戰爭,他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夫兵者,不祥之器也,故有道者不處.」但老子又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認為人類在「大同」到來之前,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准備戰爭,研究戰爭.「以奇用兵」是他軍事理論的高度概括和凝結,一個「奇」字,涵蓋了古今中外所有兵書的內涵,對後世軍事理論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人們把《道德經》視為兵書是有道理的.
四、人類文明反思錄
《道德經》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對人類文明的反思,「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老子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敏銳的目光,揭示了科學文化是人類道德蛻化的根源這一秘密,他預言如果人類的私慾繼續膨脹,彼此之間繼續爭奪,如果不停止對自然的瘋狂破壞,總有一天要毀滅於自己創造的文明.於是,他逆流而動,呼籲人類擯棄科學文化、道德禮儀,回歸自然,回歸從前,回歸蒙昧.與此相適應,他提出了著名的「愚民」思想:「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夫使智者不敢為也,無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就跟「無為」不是「消極無為」一樣,「愚民」也不是「愚弄百姓」,其實質乃是「朴民」,目的是實現人類原始道德的回歸,這就是所謂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道德經》還論及直覺思維、養生、選舉、外交、刑法、建築、教育等方面內容,雖然只有隻言片語,卻給我們無限的啟迪.
五、百家之主 哲學之父
老子思想對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並不亞於孔子,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歷代統治者表面上崇尚儒家,鼓吹儒家,暗地裡用的卻是老子的一套,這就是所謂的「外用儒術,內用黃老」;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以及後世無數的詩人、文學家無不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他像一棵參天古木,根,繁衍出孫子兵法;枝,延伸出韓非權術;葉,化作氣象萬千的楚辭漢賦、建安文章、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在它的枝幹上還藤籮般掛滿了密密麻麻的雜家、陰陽家、武師、煉丹師、和道教方士;他的嫡系傳人莊子說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他的理論對手孔子把他比喻為龍;中國思想史上大多流派比如墨子的反戰思想、荀子的天道論,都可以從老子那裡找到思想的淵源.
實際上,哲學,作為諸學之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指導意義,任何一門學科和流派都可以在它那裡得到啟發,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老子不屬於哪家哪派,而是百家之祖,哲學之父.
十六世紀以來,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人類交往日漸頻繁,東西文明相互碰撞、交融,老子的思想很快被西方所認識和了解,當時來中國傳教的利馬竇等人,左手捧著《聖經》,右手舉著十字架,要來開化「東方頑民」,當他們無意中打開中華古籍,一下子被吸引了進去,立刻放下手裡的活,轉而從事包括《道德經》在內的中華古籍的翻譯,使得東方思想的陽光漸漸西移,照臨歐洲大地,直接對十八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產生影響.
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寫到:「歐洲十八世紀思想的啟蒙運動,採納了中國哲學,『花園是中國式的,室內也是中國的裝飾.』盧梭一談到自然,便使我們立刻聯想到老子和莊子的大道,就如同我們一提起伏爾泰,就想到孔子和孟子,盧梭和伏爾泰都分別受到老莊和孔孟的影響」;
德國三位著名哲學家對老子也有高度的評價:黑格爾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他研究每一個命題,都按照「正反合」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他說:「老子哲學和希臘哲學共同組成世界哲學的源頭」;尼采讀完《道德經》之後,贊嘆不已,說老子思想「像一口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謝勒說:「迄今的形而上學家,依其偉大性遞減的次序:佛、老子、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爾、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叔本華論中國哲學》);
有人問列夫—托爾斯泰:「人類歷史上,哪個思想家對您的影響最大?」托爾斯泰回答說:「孔子、孟子的思想對我影響很大,老子的思想對我影響最大.」
印度當代哲學家奧修把老子跟馬哈維亞(印度耆那教第二十四代祖師)、摩西(猶太人先知)、默罕莫德、耶穌和釋迦牟尼進行對比,唯獨鍾情老子,他說:「我談論馬哈維亞,我把這當作我的責任的一部分,我的心從來不和他在一起,他太數學了,沒有存在的詩意,像一個巨大的沙漠,你在他裡面碰不到一塊綠洲,當我談論馬哈維亞的時候,我像一個局外人,他不再我裡面,我也不再他裡面;我一遍又一遍的翻閱摩西和穆罕默德的文字,我的心裡沒有鍾響,那不會是活的,如果我去談論他們,那肯定是一件死氣沉沉的一件事情,他們過於算計了,都是極端主義者,他們漏掉了對立面,他們是單一的音符,不是和聲;我談論耶穌,我對他有很深的同情,我願意跟他一起受苦,我願意替他背一會兒十字架,他不會笑,如果你跟他在一起呆的太久了,你就會失去歡笑,我很同情他,但我不打算像他那樣,我們的路是不一樣的,他是好的,但是太好了,幾乎好的不像是人;我談論佛陀,我愛他,他非常美,絕美,美極了,但是他不在地球上,他在天上飛,沒有留下腳印,你無法跟隨他,你從來不知道他在哪裡,我愛他,我從我的心裡談論他,但是,仍然存在一個距離,這種距離永遠保留在愛的現象里——我們走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可是在怎麼近也有一個距離;我談論老子就完全不同了,當我談論老子的時候,就像談論我自己一樣——照出來的是自己的臉,當我談論老子的時候,我的心完全跟他在一起,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為一.」
因此,老子作為中國哲學之父,對中國文化有影響,對世界文化也有影響.
六、藝術成就
《道德經》博大精深、深邃玄妙,其寫作風格和藝術成就也堪稱一絕,無與倫比.
作為論說文,《道德經》論點明確,論據有力,許多結論都具有幾何定理那樣確定性,不可動搖和辯駁,有正論,有反論,有歸納法、倒推法、類比法、演繹法 .豐富多彩,不拘一格,寫作手法上最常用的是排比、對仗、頂真,尤其是他的反問式排比,像層層疊疊的波浪,前推後涌,奔騰向前,最後砸在礁石上,又從礁石上翻轉過來,濺起萬千浪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摶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愛民治邦,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寫作藝術最美妙的部分是比喻,他用空谷比喻道體,用水比喻道德,用嬰兒比喻得道境界,用烹煮小魚比喻治國的道理,用大海比喻謙卑低調的胸懷,用彎弓射箭比喻天道平衡,用女人做愛的風格比喻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道理,在第十五章,為了描繪古代得道高人,他連續用七組形容詞,形象生動,出神入化:
豫兮,其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這就是《道德經》,它的美在於比喻,它的妙也在於比喻,奧修說:「比喻是什麼呢?如果我有一種體驗而你沒有,那麼我怎麼向你描述呢?唯一方法就是比喻,而比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所以,像《道德經》這樣的書,你是讀不完的,你可以一直讀下去,你能夠繼續發現越來越多的東西,它隨著你的心境而變化,它隨著你的悟性而變化,它隨著你的成長而變化,在你的不同頭腦狀態下,它給你不同的視覺.」
《道德經》用字凝煉傳神,比如「以奇用兵」的「奇」字,「建德若偷」的「偷」字,「反者,道之動.」的「反」字,「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的「怒」字,都是神來之筆,或內涵無窮,或耐人尋味,或形象生動.
《道德經》採用的是詩體語言,文章富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時而如春雨落地,時而如秋風掃葉,時而如斷崖流瀑,時而如長空霹靂……
七、以老解老 以庄解老 以韓解老
本書是筆者研讀理解《道德經》的心得,也是一本關於解說《道德經》的書.
《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它有重復、有強調、有呼應,因此,筆者在解說《道德經》的過程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章節都要放在整體上去理解,讓它們互證,自圓其說,以避免「斷章取義」或「望文生義」,用《道德經》解釋《道德經》,這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道德經》的解說者數以千計,筆者認為莊子和韓非子對它的理解最為精到,莊子繼承了老子尊重自然、無為而治等思想,雖然有發揮,但其主要內容不離《道德經》的主旨,正如司馬遷所言說:《莊子》就是一本《道德經注釋》(明老子之術);韓非子專門寫過《解老》、《喻老》,對老子教導帝王如何駕馭國家和臣民,也就是「權術」部分理解的比較到位,並結合申不害、商鞅等人的研究成果,終成法家大全(由此看來,司馬遷把老子、莊子、韓非子、申不害放在一起記述是有道理的).加之庄韓二人生活的時代離老子較近,他們對《道德經》文字的解讀不存在「古今異義」的問題,因此,筆者在解說《道德經》時,大部分參考他們的觀點,這是本書的特色之二.
縱觀歷史,解說老子《道德經》的人不計其數,為什麼唯有莊子的解說最為精彩,流傳最廣,因為莊子採用了意譯;近代,翻譯西方書籍的人也不計其數,為什麼唯有嚴復的《天演論》取得成功,受人青睞,也是因為嚴復採取了意譯.由此可見,對古代典籍,採取直譯,咬文嚼字,不是聰明的辦法.莊子說:「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說,讀書,關鍵在於理解語言後面的意義,而不在於語言本身.因此,筆者解說《道德經》,盡量採取意譯,部分章節採用對話形式,參與對話的人物有真實的,如莊子、孔子、韓非子、李世民、康熙等,有虛構的,如天根、庚桑楚(借用《莊子》)等,但情節基本是虛構的,許多人物不在一個時空,如柳下趾與老子,李白與老子,嚴復與老子等等.意不再故事本身,而在於通過故事表達思想內涵,這純粹是一種方便,讀者不必在乎情節,借莊子的話說,我姑且說,您姑且聽.如果說到您的心裡去,博得您會心一笑,那就是我莫大的欣慰.如果說得不合您的意,您也不要焦急,希望您能心平氣和給我指出來,我們共同探討,如果您能更正我的觀點,說服我,說到我心裡去,那將是我的更大的欣慰.此外,在每章解讀文章後面附有「延伸閱讀」,主要是一些莊子寓言、歷史典故、生活事例和新聞報道,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含義,增加閱讀趣味.
⑺ 道德經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詳解及深意
聖人治理的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回,增強百姓的筋骨體答魄,經常使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以上是書面解釋。我再加一句:沒有慾望,就回歸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樂業,終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經》,最好看看《莊子》。另一個角度,可以看清代黃元吉(黃裳)寫的《道德經講義》,他是從修煉角度講的,非常好。摘其文曰:聖人摒除耳目,斬斷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則煉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靈陽之氣以化陰精,日積月累,自然陰精消滅而陽氣滋長,則實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術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⑻ 猶太人給我們哪些啟發
猶太人對傳統非常重視。但是這個民族又是一個開放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民族,所以我們看在聖經裡面,他就經常和上帝發生沖突,被稱為對上帝的悖逆,猶太人自從出娘胎以來,便稱為悖逆的,所以我們看聖經裡面寫,亞當夏娃,人類的始祖,上帝把他放在伊甸園,不讓他吃智慧樹上的果子,他非要去吃,反叛上帝,另外在聖經裡面,反復的對上帝表示試探,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懷疑主義,另外他們還經常同上帝辯論,還有一些著名的思想家,都被稱為是猶太逆子,包括我剛才羅列的大量的思想家,都被稱為猶太逆子。
這個是美國泛西雅圖猶太聯合會的主席,他是一個拉比,拉比相當於基督教的牧師,他送我一本書,這個本就是《同上帝論辯-- 一個猶太傳統》我接到這本書的時候大吃一驚,一個猶太神職人員,一個猶太拉比,他專門研究猶太人怎麼和上帝辯論的,在哪幾場辯論上帝勝了,在哪幾場辯論,把上帝說的啞口無言。像《約伯記》,約伯是一個藝人,是一個正人君主,是一個虔誠的相信上帝的人,但是他的命非常苦,他就跟上帝進行辯論,你說讓我做藝人,我也做了,你說讓我干什麼,我也做了,但是為什麼那些惡人反而有一些好報,我這樣一個藝人反而沒有得到好報?這一點就有點像,我在看我們中國的道德經,老子說的一句話,天地不仁。當然我們總是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在有些時候也未必都是這樣,所以跟上帝有一些論辯。
這幅圖很有意思,是寫斯賓諾莎,斯賓諾莎我們講他影響了近現代的哲學,本來猶太人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猶太人的精神領袖,但是後來他逐漸的背叛了猶太傳統,創立了無神論,當時的猶太工會非常氣憤,把他革出教門,並且下了命令。說我們命令:任何人都不得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與他交往,不得對他表示任何好感,不得於他同住一屋,不得與他同住兩米之內,不得讀他的著述或書寫任何東西。這是斯賓諾莎一邊自己看書一邊走,其他的猶太人都躲的遠遠的,所以很多猶太的一些思想家、革新家,他是既繼承了猶太的傳統,又對猶太傳統當中的一些方面進行了反叛,他有強烈的革新精神,所以他向權威挑戰,有一種永恆的自我反思,有一種永之休止的變革精神,這也是他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精神。
第七點,猶太人有天生的語言天賦。
這一點倒真的是他的一個天賦,他最早就有一個語言意識,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巴別塔,巴別塔就是最早的語言學上的一個現象,他是講什麼故事呢?你看這是一幅圖,這幅圖是另外一個畫家畫的,後面一幅更清楚,這就是巴別塔,當時全世界的人合起來要造一座塔,一直通到天上,通到上帝跟前,上帝看到了以後很不高興,就把下面幹活的民工,把他們的語言給變亂了,搬磚頭的,抬石頭的,或者是干其他活的,語言原來都說一樣的話,上帝一變亂,就變得大家互相語言不通,你說什麼我聽不懂,他說什麼,也聽不懂,這樣呢,這個通天塔建了一半,就沒有建上去,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實際上是表明了很早的一個語言意識,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語言,所以通天塔是中東地區著名的一個故事,在很多民族的文化當中都有傳說。
前段時間有一個著名的迪拜塔建成了,是全世界最高的,800多米,那我就在想,中東地區是不是有這個通天塔的情結,也要造一個多高的塔,過去是不可想像的,當年深圳建什麼國貿大廈,我們就意味50多層是不得了的事情,現在建了800多米,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語言變亂的典故,體現了最早的語言意識。
所以對於猶太人來講,他們往往都有雙重語言,是語言專家,怎麼這樣說呢?因為猶太人到處流浪,到處遷徙,舉例來說,他可能出生在波蘭,然後到匈牙利去讀小學,然後又跑到德國去讀中學,到英國讀大學,最後可能在法國工作,所以猶太人都有這樣一個語言天賦,他在家裡面往往還要講自己的土話。所以猶太人外語水平非常高,不像中國人學外語很費勁。
猶太人還有一個猶太醫生叫柴門霍夫,他曾經試圖在全世界推行一種世界語言,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講一種語言,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世界語在我們國家推行的也很厲害,當時我記得我那時候大學剛畢業,剛參加工作,晚上就趕去學習世界語,學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也都忘完了,所以我在想,猶太人是不是在潛意識當中,又要恢復在建造通天塔之前的那樣一種語言,全世界要用一種語言,但是不管怎麼說,猶太人有強烈的這種語言能力,而這種語言天賦,並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的問題,並不僅僅是一個交際工具的問題,還是一種思想方式,是認知世界的多維視角,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世界。
談到這個地方,我們想簡單的總結一下,猶太人遷徙不定的歷史,產生了特定的文化效應,他散存的文化結構,使得他能和其他的文化得到充分的接觸,強烈的文化沖突,導致這個民族,對它的民族精神有一種堅強的固守,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他的文化采借,能夠把異質文化當中的優質要素把它吸收過來,他對知識和智慧的崇拜,形成了神聖與功利向結合的觀念和行為,他向權威挑戰,有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反省的變革精神,他的語言天賦,使他具有具有認知世界的多維方式。
猶太人自己認為他們成功,不在於別的,而在於他們勤奮,所以他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在別人的睡覺的時候,我們快步向前。所以包括猶太聖經,他實際上最突出的一個思想,就是強調要做,並不是像其他的一些宗教,往往只是單純的強調信仰,所以猶太聖經非常值得研究。
還有很多的問題,其實我們並沒有能夠解決,有很多現象可以說是說不盡的猶太之迷。包括猶太人為什麼會掙錢,希特勒為什麼會屠殺猶太人,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根源在哪裡,還可以和解嗎?因為我們今天每天一打開電視機,一到世界國際新聞的時候,幾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阿以沖突的問題,猶太人和中國的淵源到底怎麼樣?猶太人和日本人的關系又是怎麼樣?世界會不會被猶太化,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猶太人與世界,聖經裡面的預言能夠實現嗎?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的去發掘和思考。
當然我們今天利用文化大講堂,談猶太的問題,主要還是回過頭來,能不能夠發掘一些,對我們打造文化軟實力,能夠提供有一些啟示,如何提高我們的創造力,如何提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中國在今天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知識生產國,但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夠。我們中國大陸迄今還沒有培養出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去世之前還是耿耿於懷,中國為什麼培養不出大師?我們現在從國家到省、到一個市到一個部門,一個學校,都在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創新型的學校、怎麼樣才能真正創新,實現創新?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等等這些問題,我覺得兩個民族文化狀況不一樣,發生的特點不一樣,但是呢,在價值觀上,在崇智,在家庭,在很多價值觀上也有一致之處,同時在文化的發展當中,有很多東西可以得以借鑒和啟發,特別是我們今天改革開放,怎麼樣使得我們文化能夠更好的發展。不僅變成一個製造大國,更變成一個創造大國,不僅在硬體上,在GDP的總量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重要的在我們的文化的競爭力上,能夠和我們這樣一個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這樣一個泱泱大國的地位相匹配的這樣一種狀況。這些我覺得我們都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思考來借鑒。
後面呢是一些參考書,主要是我近幾年出的是編的一些書,我想利用這個機會,簡要的把猶太民族的創造現象以及文化根源做一個簡要的梳理,希望能夠引起一些思考,當然很多觀點不一定正確,希望得到在座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的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那麼接下來就要進入我們的現場互動時間了,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現場舉手,話筒給你,或者寫出條子來,我們請劉教授給大家解答。
提問:我是暨南大學的學生,剛才你談到了很多猶太民族很多優秀的特質,我的問題就是想說,您認為猶太人這個人的民族個性當中,有哪些缺點,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劉洪一:猶太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民族,任何一個人如果試圖用一種特性去界定猶太人,就會犯下錯誤。所以我剛才講到的,主要是講到他的啟示方面,這個民族當中在西方,在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評價。我個人認為,他比如說他的優點和缺點是並存的,這個民族在很多情況之下是很分裂的一個民族,包括他的教派也分成了很多教派,但是呢,在關鍵的時候,他又能夠合而為一,這是他的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另外的話,西方經常指出,猶太人吝嗇,所以我們看到西方莎士比亞寫的作品《夏洛克》所以在很多人當中,認為猶太人是吝嗇鬼。當然猶太人吝嗇的同時,節儉又是他的品德,他又是全世界各個民族當中做慈善事業,做捐助事業,按民族基數來講貢獻最大的一個民族,所以他的優點和缺點是並行的。
另外在阿以的關繫上,因為這個民族特殊的經歷,和阿拉伯發生很尖銳的沖突,阿拉伯當中也有一些極端分子,但是猶太人在幾次中東戰爭當中,他對阿拉伯的平民也進行了比較嚴重的一些打擊。所以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冤讎非常的深刻,有點冤冤相報這樣一種特點。
總之呢,這個民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民族,他的每一個優點,幾乎從另一個方面看,就是他的缺點,他的缺點和優點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在猶太人看來,他們民族性很強,立場很堅定,但是在外人看來,他們是不是又做過了頭,所以我想我寫的幾本書,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猶太人是一個最復雜的民族,你說他信仰上帝,他非常的神聖,同時他又是世界各民族當中最世俗的一個民族,最講究錢的一個民族,等等,他是把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的,所以猶太人是一言難盡的猶太人。
在分析猶太人的時候,避免用一種品性,用一種特點去概括這個民族,我想是這么一個情況。
提問:你好,我聽你講的猶太人的一些經歷和特點當中,我一直想到吉普賽人,吉普賽人和俄羅人的關系,跟猶太人有很多類似之處,那麼吉普賽人和猶太人有一些什麼樣的區別呢?
劉洪一:俄羅斯和吉普賽的關系問題,包括歐洲的雨果筆下都寫了很多的吉普賽民族,吉普賽民族是一個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一直沒有走出遊牧的這樣一個程式,特別是剛才我講的猶太文化的那幾個特點,和異質文化發生尖銳的沖突,特別是對異質文化的優秀要素進行采借,這個方面吉普賽人和猶太人做的不一樣,他還是一個比較傳統型的游牧部落,到城市去,總體來講,不像猶太人全部生活在歐洲的文化經濟商業中心,他基本上是在歐洲西方世界的主流之外,沒有進行深切的這種文化接觸和文化的融合,文化的沖突,所以他吉普賽民族的民風保持的相對來說是比較好,他是屬於這樣一種情況。
這一點有點類似於我們看美國的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美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文化,各個少數民族,包括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到了美國之後,在美國的高校裡面,在美國的知識界,創造性也是非常強的,也有很多中國血統的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印第安人非常保守的,還是按照他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希望接受更多的文明成果,他為了保留他的文化。我想呢,這個問題因為我沒有特別的思考,根據我的這個感覺和分析,根據我的閱歷,是不是跟這個有關系。
提問:劉教授你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一下你,猶太民族我們都知道,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多的人類精英的這么一個民族,我想請教一下,這么優秀,這么高素質的民族,是不是與他高度重視,對這種形而上學的純精神的東西,有一種高度的追求有關系。
第二個,猶太民族當中的一本經典著作《塔木德經》,但是在市場上看到的翻譯本的中文本,卻覺得不是很特別,就覺得一般,這個是翻譯上的問題,還是其他的問題?
劉洪一:我想問一下,你是學什麼專業的?
提問:我大學是學法律的,但是我對人文科學很有興趣。
劉洪一:你問的問題很好,也有專業水平。
第一個問題,是講猶太人是一個非常追求精神生活的民族,你用形而上比較抽象一點,變換一種說法,就是猶太人很重視超驗生活,就是猶太人很重視精神生活。他有一個精神世界,他生活在兩個世界裡面,因為他有一個猶太教,有這么一個信仰,上帝是這么一個世界的中心,在這個上帝之下,上帝創造人,又創造了世界。我們看猶太大衛之星是一個六角形,其實是兩個三角形構成的一個六角形,如果我們把它分解來看,第一個三角形,最上面是上帝,下面的兩個角,一個是世界,一個是人,在這樣一個超驗的形而上的世界裡面,上帝為主導,形成了一系列的規則,上帝怎麼和人定約,人要遵守一些什麼樣的規則,所以猶太人由於有他這個宗教,猶太教的信仰,他生活在一種形而上的世界裡面,這個世界當中很多的理念,很多的價值觀,反過來來影響猶太人的另一個世界,什麼世界呢?就是經驗世界。
我們中國人宗教信仰,像我是無神論者,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真實的現實世界,感官世界,經驗世界,你看得見我,我看得見你,你摸得著我,我摸得著你,猶太人生活在這樣一個形而上的世界裡,但是他又能夠把兩個世界進行互補,比如說猶太人在現實世界遭受苦難最深重的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他就轉換到他的超驗世界裡面去,他就想上帝怎麼說的,上帝說如果我不虔誠的信奉上帝,我就會遭受到災難,那麼我現實世界的境遇肯定是我在有些方面做的還不好,就是說他可以從超驗世界裡面找到一些答案,來解釋他的經驗世界。
同時的話,他也可以從超驗世界裡面得到一些精神的支撐,來支持他,應對經驗世界的一些問題,所以他生活在這樣一個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世界的轉換當中,所以我是覺得很多有宗教的民族,他們能夠把這樣兩個世界進行轉換,所以他在應對世界的困難的時候,他在尋找人生的目標的時候,可能的話有他的獨到之處。所以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你提的問題也非常好,我覺得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我們今天講要建構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中國文化的體系,傳統價值觀要給它建構起來,這是一個問題。
⑼ 為什麼說猶太人是最聰明的人種
猶太人很聰明,愛因斯坦及馬克思均為顯例。此外還有哲學家斯賓諾莎、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蓋爾曼等人,這個名單一張紙也寫不完。如果說特例不能用作證明,請看統計數字:只佔美國人口3%的猶太人獲得了27%的諾貝爾獎,國際象棋冠軍中猶太人過半,猶太人的智商(IQ)比一般平均值100高出12~15。
猶太人為什麼聰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縈回。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生物社會科學雜志》(JournalofBiosocialScience)即將發表柯曲蘭(GregoryCochran)、哈本丁(HenryHarpending)、哈代(JasonHardy)三位作者一篇引起爭議的論文,他們認為:猶太人的聰明起源於一種導致神經疾病的遺傳基因及生存競爭。現根據《紐約時報》科學記者韋特(NicolasWade)及《經濟學人·科學技術欄》的報道,作一簡要介紹以饗讀者。
公元一世紀時,猶太人舉行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統治,起義失敗後,猶太難民四散奔逃,那些定居於歐洲的被稱為「亞實基拿系」(Ashkenazi)猶太人。中世紀時,歐洲猶太人受到歧視而被禁止務農,轉而從事商業及金融業,論文作者認為從事這些行業者用腦較多,使得猶太人的智力得到發展。此話有理!商人精明,而猶太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我曾屢次親見。論文作者進一步指出:經商致富的猶太人生活比較優裕,出生的子女多,在生存競爭上佔了優勢,使得他們的智力基因得到擴展。當然,這同樣適用於中世紀歐洲的非猶太族裔,但他們的上層人士尚武、熱中封爵而鄙視經商,使得猶太族裔之智力精英脫穎而出。
但問題是:智力基因果真存在嗎?論文作者對此肯定,並指出這種智力基因就是那引起「黑蒙性白痴」(TaySachs)等四種遺傳性神經疾病的同一基因。這個大膽假說至少引起兩個問題:一,遺傳疾病如何跟智力搭界?二,患有遺傳疾病者怎麼會有生存競爭優勢?
論文作者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這種由變異而來的遺傳疾病基因能影響細胞對鞘脂(Sphingolipid)的管理,鞘脂是構成腦神經細胞外鞘的一種化學物質,它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生長,並使其分支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結,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論文作者進一步指出:從雙親一方遺傳得到單份這種基因的猶太人,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比常人多,智力較發達;從雙親兩方遺傳得到雙份基因者,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過多,就發神經病了。這倒是符合一種說法:「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論文作者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這個變異基因有兩面性,一方面會產生神經疾病;另一方面會增強智力,具有這種基因的猶太人之生存競爭優勢來源於後者。這叫做因禍得福,老子早就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
論文作者認為上述論據是有先例的:西部非洲人遭受一種稱為鐮狀細胞貧血症的疾病,患者紅血球中含有遺傳基因導致的特殊血紅蛋白(Heamoglobin)。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從雙親兩方遺傳得到雙份這種基因,從雙親一方遺傳得到單份基因者不僅沒有鐮狀細胞貧血症症狀,並且具有先天抗瘧疾性。瘧疾是非洲西部的主要殺手,所以帶有單份基因者具有生存競爭優勢。
科學假說是需要證明的,論文作者提出了一種驗證方法:對帶有單份神經疾病遺傳基因者作智力測驗,其智商應比常人高5%。
論文作者之一柯曲蘭慣於向傳統挑戰,過去他曾提出過一些頗具爭議性的假說,「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次的大膽假說引起了一片批評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基因學家黎許(NeilRisch)不同意他們的假說,他指出:猶太人的這種遺傳性神經疾病都是在1100年前同時發生的,因此均源起於同一原因,這很難用生存競爭解釋。論文作者同意黎許關於此疾病同時發生和同一起源的意見,但不同意他的結論,他們仍然認為是生存競爭在起作用。康乃爾大學群體基因學家克拉克(AndrewClark)批評說:「作者在解釋遺傳性方面犯了典型錯誤。」他認為將與鞘脂有關的基因與智力相聯系是「走得太遠了」。批評得最尖銳的是哈佛大學認知學家品克(StevenPinker),他說:「這篇論文政治上不正確,這樣說並非言過其實。」指的是此論文主張不同族裔之間有遺傳的智力差異,這非同小可!當年希特勒極力鼓吹大日爾曼主義,根據所謂的「優生學」斷定德國人是「優秀人種」,並滅絕人性地大肆屠殺猶太人。但品克接著說:「當然這是一篇相當有份量的論文,不是很容易駁倒的。」
我也有點擔心:如果三位作者的假說被證實的話,猶太人的聰明確實是與生俱來。有些自卑者可能會感到:「我笨也是與生俱來」,對自己的智力悲觀失望。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還是中國古語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天稟再聰明,如不用也是枉然;天稟再愚笨,如鍥而不舍、孜孜以求,蒼天是不會辜負苦心人的。猶太人不也是從世世代代的苦難中歷練出來的嗎?再說,猶太人和我們中國人一樣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這也是人才輩出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完全歸之於與生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