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推進法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推進法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發布時間: 2022-12-12 12:54:20

『壹』 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必要性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意願作出的必然選擇。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正確決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條客觀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條件。從根本上說,執政黨的任務就是治國理政,通過總結實踐經驗、集中人民智慧,提出黨的主張,解決國家工作中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突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各個領域,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入推進各領域改革的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和「瓶頸期」,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環境、資源、收入分配、城鄉統籌等不少領域牽涉的利益格局十分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越來越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辦法,越來越需要從制度上進行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和綜合配套。

法治既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重要方式,還是凝聚改革共識、分擔改革風險、推動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徑。

(1)推進法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體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就是執政黨以法律為載體,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自己的價值目標和政策措施,並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從而實現其政治主張。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就是強調注重運用法律手段調整利益關系、推動改革發展,努力做到政治決策和立法決策協調同步。

(二)始終堅持嚴格執法

我國各級行政機關是重要的執法主體,80% 以上的法律和法規都是通過行政機關的具體職能活動來實施的。忠實執行法律法規,是各級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神聖職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使得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更為突出、更加緊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面依法治國

『貳』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來和重要性主要體現源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2)推進法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是後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即指一切國家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3、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即指執行的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法律的規定實施法律,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必須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叄』 怎樣認識新形勢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法制、法治社會的基礎:政治上人人權利平等不存在壓迫;經濟上按勞分配不存在剝削。
即:法制、法治的社會沒有剝削壓迫。

法制、法治社會的標志:不存在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
即:法制、法治的社會沒有社會弊病。

所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封建社會帝皇制都絕對不可能做到法制、法治社會。

我們社會主義時期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的。

也就是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作為標准來衡量一切、評判一切,裁定任何事、任何人。

但現在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了,所以改革開放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官僚資產階級的是好、有害於官僚資產階級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了。

法律本來是保護和保障每個人的權益的,但損害別人權益的投機倒把、爾虞我詐行為卻會被資本主義社會捧為榜樣楷模。比如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十元錢的東西如果能設法賣出二十元、三十元、四十元、……,或者搞個小公司使用欺騙手段吞掉了大公司,也都不屬於詐騙,反而會被人們交口稱贊,且更是會被媒體大肆炒作為成功人士、當代英雄。

而且資本主義社會更怪異的是,一邊自稱是言論自由的社會環境,一邊卻不管是什麼話也不管這是大家都同樣在說的話,只要是有人要找茬告你,就能以你說了這個話而開庭把你當被告。因此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有很多靠告人出名、靠告人生存的人,甚至還有純粹基於自己的覺得好玩而經常抓住別人的一言半語來告人玩興趣。典型例子,台灣李敖告了許許多多的人,連他自己都記不得告過哪些人了。

社會性質和制度:

封建社會帝皇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一個大家族霸佔,唯獨皇帝有權把生產資料分封給親屬私有或臣僚私有,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地主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

資本主義私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少數人霸佔,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資產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

社會主義公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整個國家的人民共同擁有、共同生產、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佔有生產資料,使得沒有任何人可以騎到任何人頭上剝削壓迫。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經濟衡量指標:一、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狀況。二、物價穩定狀況、失業率狀況、財政收支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國家或時期,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社會或時代好壞的指標:一、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的狀況。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和安寧的社會環境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社會或時代,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事物好壞的標准即是: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人好壞的標准即是:言行有益於人民的是好人;言行有害於人民的是壞人。

用這些標准去衡量任何人與事都能立即清清楚楚、分明無誤(但僅限於人類,而畜生不會也不懂得使用這些標准衡量)。

『肆』 我國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舊的矛盾一解決新的矛盾就會產生,又開始了新的矛盾運動。在新舊矛盾之間絕對不存在哪怕一剎那的無矛盾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時有矛盾。總之,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是相互區別的,有著各自的內容,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結的,任何現實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的有機統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是從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來的,對各國具體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國的國情、環境、歷史條件又不同,具體實踐必然又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正確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基本思想原則的理論基礎。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的理論成果。因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當中,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性,又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體現出中國特色這一個性。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注意中國的特點。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又是一個窮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即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就是把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果。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走自己的路,我們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在所有制方面,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們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在建設國家的指導思想上,我們國家的幾代領導人都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多創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伍』 談談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如何完成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我理解,依法治國最重要的就是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我們要從必要性和艱巨性這兩方面來加深理解。了解必要性以增強自覺性,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條必由之路,除此別無他途;了解艱巨性以增強堅定性,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不懈奮斗、付出艱辛努力。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作出的必然選擇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正確決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條客觀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首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歷史使命發生重大變化的必由之路。我們黨對自己歷史使命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深化的過程。新中國的建立,應當是我們黨從領導人民鬧革命的革命黨,轉變成為領導人民搞建設的執政黨的轉折點。1954
年憲法的頒布實施,為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法律基礎。1956
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建立,是黨領導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新起點,黨的八大對此進行了初步探索。遺憾的是,八大提出的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主張,沒有一以貫之地得到貫徹。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提出,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局面,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嚴重挫折和損失。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我們黨開始了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真正轉變的偉大歷程,先後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重大戰略方針。黨的十六大報告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奮斗,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二是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就從指導方針和理論上完成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經濟成分、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結構的多樣化,國家與集體、個人,政府與社會、市場關系的深刻調整,客觀上要求執政黨堅持依法辦事,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善於通過國家機器、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國家和社會,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可以說,黨的歷史使命發生重大變化,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其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條件。從根本上說,執政黨的任務就是治國理政,通過總結實踐經驗、集中人民智慧,提出黨的主張,解決國家工作中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而法律是實踐證明的正確的、成熟的方針政策的制度化、定型化,正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的。因此,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決定,黨必須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領導人民遵守、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己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全國上下一體遵循憲法和法律,有利於保證黨執政興國,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有利於持續推進各方面的改革,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的建設與發展。

再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突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各個領域,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來保障,通過法治來推動。現在距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也就七八年,時間十分緊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戰略目標,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動力和根本保障。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凸顯,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定因素增多,人民群眾對保障自身權益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民主法治建設的期盼越來越高,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

最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入推進各領域改革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和「瓶頸期」,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環境、資源、收入分配、城鄉統籌等不少領域牽涉的利益格局十分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越來越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辦法,越來越需要從制度上進行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和綜合配套。法治既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重要方式,還是凝聚改革共識、分擔改革風險、推動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徑。從我國歷史看,很多重大改革都是從變法開始的;從國外情況看,法國推行養老制度改革,美國推行醫療制度改革,都是通過法治的途徑。因此,改革越是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讓政府和人民共享法治紅利,以法治來引領改革方向、推動改革進程、保障改革成果。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任務艱巨繁重

1997
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來,黨領導人民實施依法治國,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諸領域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概括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依法治國作為國家基本方略載入憲法,成為全社會共識和當前最大公約數;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進,立法質量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逐步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有所提高,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加強。其中突出的一項成就是,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部門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實現有法可依。作為一個大國、一個大黨,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據自己的國情,扎實推進立法工作,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立法路子,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法律體系,使我們站在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依法治國是一項十分龐大和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戰略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從歷史原因來看,中國有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傳統,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特權現象有時受到限制、批評和打擊,有時又重新滋長。」可見,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深厚封建專制傳統、人治文化根深蒂固、經濟社會發展又不平衡的國家推進依法治國,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面對比其他國家更多復雜的問題。

從現實情況來看,有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有法不依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問題基本解決,有法不依的「短板」效應愈發明顯。有的同志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習慣於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與法律手段割裂開來,把法律制度視為障礙、絆腳石,甚至撇開法律另搞一套,形成法律規定與權力行使「兩張皮」。特別是少數領導幹部人治思維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習慣於拍腦袋發號施令,甚至侵犯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損害黨的威信和法律權威,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因此,堅持有法必依,確保憲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和攻堅環節。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不僅可能成為依法治國的「瓶頸」和阻力,而且會影響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使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取得的成就受到削弱、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受到影響。二是,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比較突出。有法不依更多的是亂作為,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更多是不作為。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權力、金錢、人情、關系等因素屢屢影響法律的有效實施,經常出現「明規則」干不過「潛規則」的情況。究其原因,與一些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對憲法和法律缺少敬畏,不習慣在法治軌道上用權有密切的關系。比如,有的徇私枉法,對違法行為視而不見,在執法上不作為,講人情,不講原則,造成「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比較普遍,結果是老實人吃虧,既放縱了違法行為,又打擊了守法的積極性。有的信奉「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沒事就是本事」,只看眼前、忽視長遠,重經濟建設、輕法治建設,只顧政績、不顧群眾。這既損害了法律權威,又難免造成新的社會熱點問題。三是,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還不夠強。當前,全社會「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法律權威還沒有從根本上樹立起來。「法不責眾」的心理比較普遍,一些人只想享受權利和利益,而不願承擔責任和義務;一些人信「訪」不信「法」,不習慣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熱衷於「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不理性、非法治效果。

總之,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到2020
年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時間十分緊迫,任務艱巨繁重,需要我們以更強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高的智慧謀劃推進依法治國。

『陸』 簡答題怎樣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首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要求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需要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得以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依法執政全面實現,司法公信力全面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全面增強,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抓住時機,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初期,主要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新世紀以來,重點解決「有法不依」問題;從現在開始要全面解決「依法治國」的問題。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因此,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其次,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改革要求看,法治對於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製度性的引導和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首先是權利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權力和利益只有在法律的確認與保障下才能成為現實;市場經濟又是契約經濟,契約本身具有法律約束力,也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還是競爭經濟,競爭規則要有法律來保證和貫徹。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於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就必須要發揮法制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及時地推進全面法治建設。

再次,從解決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問題的要求看,我國已經進入需要系統全面治理階段,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在肯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加快法治建設的要求。

『柒』 結合國內外形勢談談依法治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依法治國不僅是治國的基本方略,而且是我們黨的重要價值目標
法治是一種治國之道,同時也是一種價值觀念,法治或人治的取捨實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依法治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並被視為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我們黨就治國方式作出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價值選擇。把法治設定為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意味著法治不僅被當作一種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為黨和國家所追求的一種價值觀念。
二、依法治國在本質上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目標和要求相一致
法治是被世界各國長期的歷史實踐所證明了的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有效辦法,是全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代表了世界文化的進步。就社會主義中國而言,法治針對的是權力的濫用,它反對特權,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客觀要求。因此,依法治國本質上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法的價值取向,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可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也是衡量我國法治建設成敗得失的標准。我們立法和執法的整個過程都要體現和服務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是有機結合、辯證統一的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領導,主要表現為「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作為執政黨,黨的領導的核心內容是領導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掌管國家權力,途徑是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人大的基本職能是立法和監督法律的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通過人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黨組織推薦的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須經人大認可。黨領導、指導立法,但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約束。依法治國既保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又要求黨通過法治來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從而避免以黨代政、黨政不分。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都必須服務於人民當家作主。在當前的情況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關鍵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其職能和作用得以真正實現和充分發揮。
四、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執政
把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標志著我們黨執政方式和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發展和轉變。依法執政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是: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和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提高司法人員素質,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保障;以保證司法公正為目標,逐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國家政權機關中的骨幹絕大多數是中共黨員。這就意味著,我國能否實行依法治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黨及其廣大黨政幹部能否做到依法執政。當前,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五、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以德治國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道德和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中要組成部分,是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法律以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道德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培養和提高社會成員的修養和思想覺悟。兩者具有共同的社會目的,即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穩定、和諧與發展。我們在強調依法治國的同時,也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做到德治和法治並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片面強調法治而忽視德治的思想是錯誤和有害的。法治以德治為基礎,良好的道德風尚是法治有效性的社會基礎,只有法治和德治並舉方可長治久安。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社會主義道德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

『捌』 怎樣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形勢下"組織的形式涉及哪些

當前,全抄面推進依法治國進入關鍵時期,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任務艱巨而緊迫、意義重大而深遠。因此,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 色社 會主義法治體 系的重要內容
(二)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法治。
(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玖』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推進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我們要在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實踐中,全面落實好黨的十七大關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任務。因此,只有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才能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第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做到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不僅要重視解決思想觀念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從法治上體現以人為本,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利,從法治上體現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以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還要從法治上體現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責任,從而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的政府和領導幹部政績考評與責任體系。因此,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緊研究制定保證本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法律法規,沒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抓緊研究制定地方性規范性文件,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在可靠的法治基礎上。
第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保證。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我國的市場體制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市場經濟的誠信機制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秩序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需要進一步依法規范,市場意識、誠信意識需要法治的強化和塑造,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市場經濟環節需要法治規范和引導,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法制化建設需要抓緊推進,經濟違法犯罪需要依法打擊和治理。要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法律秩序,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更加註重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協調社會利益關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依靠法治加強社會管理、打擊各種犯罪,保障社會安定有序;依靠法律武器嚴密防範和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維護國家安全。
第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還有待逐步實現,人民群眾的有序參與、有序表達還未形成相應完備的法律秩序,侵犯人民民主權利的問題還時有發生,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第五,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法制建設的狀況和立法、執法水平,直接關系和體現黨的執政能力。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黨能不能正確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黨越是重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就越能得到增強,黨的執政地位就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正如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依法治國不僅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而且也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

『拾』 如何認識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黨的領導假依法行政,領導幹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有利於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從必要性上來說,我國法律從根本上來說既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這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從重要性上來說,它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歷屆真題 發布:2025-01-16 09:07:25 瀏覽:473
民事訴訟法二十四條 發布:2025-01-16 09:00:50 瀏覽:791
方亞律師 發布:2025-01-16 08:29:06 瀏覽:780
08年跟09年勞動法有什麼變化 發布:2025-01-16 08:22:27 瀏覽:79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
深圳勞動法是不能超幾號發工資 發布:2025-01-16 08:10:44 瀏覽:90
司法考試粉筆 發布:2025-01-16 07:23:31 瀏覽:77
依法治企自查 發布:2025-01-16 06:57:55 瀏覽:509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