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道德綁架
Ⅰ 什麼是道德和道德綁架並說明含義
兩個詞說得都是一個意思,道德綁架: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的情況下才成立。
道德,是由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用善惡標准進行評價的,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系和調節個人與社會之間利益關系的社會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Ⅱ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拓展資料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網頁鏈接
Ⅲ 何為道德綁架,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概念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直白地說道德綁架實際上就是借道德標簽實施的一種語言暴力,一種輿論攻擊行為。
鄰居孩子太調皮,來竄門時弄壞了我的東西,不道歉還罵人,父母見了對我說「那麼點孩子,你跟他計較什麼,你都多大的人了」
我們當然永遠支持用網路的力量維護人間的正義,但是也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當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可以隱藏自己的一切,可以隨意給另一個同類施加影響,而且不用付出任何代價,那個時候很多平時看起來很和善甚至怯懦的人,就會在電腦屏幕閃爍的光幕中露出邪魅的微笑……
Ⅳ 道德綁架例子有哪些
道德綁架例子有以下3點,分別是:老有理,窮有理,血緣關系重於山。
1、老有理:
年齡大,理所應當被照顧。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無論對方是有難處或者壓根沒有禮讓的意識,都沒有必須讓座的義務,不給老人讓座或許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作為當事人不能以此為借口要挾別人。道德沒有強制執行性,強迫別人做「有道德」的事情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2、窮有理:
看在這么窮的份上,有錢的人,就來幫幫忙。因為貧窮而理直氣壯,因為弱小而百無禁忌,就會突破基本的道德底線。窮人打著「救濟」的幌子騙錢,是赤裸裸的勒索。
3、血緣關系重於山: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血濃於水」,中國人對「家」的情結非常重視。親情在人際關系網路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是打著「親情、孝道」為旗號無理索取的行為都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Ⅳ 道德綁架的定義
道德綁架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別人都這樣」等反駁,插隊這個事,其實可大可小,大的話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就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把不道德揪出來,公示於人。
道德綁架的兩種界定:
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低下,行為上觸碰了道德底線,違背了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沒有違背法律,也不損害他人利益或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比如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應該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譴責。
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他的出發點無論對錯,代表的都是正義的大多數,所以,一般個體在正面反駁時比較困難,只能默認、忍氣吞聲,進而失去辯解的機會和期望。
認清道德和道德綁架的本質——
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和強制性質。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
Ⅵ 「道德綁架」應對策略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基本特徵為: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根源在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具體原因大致包括:對方道德水平不高;爭取資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惡心。
道德綁架應用場景廣泛,常見於親戚、朋友、陌生人之間,現實場景和網路(暴力)都可以應用。所用的「道德標准」無非親情、孝道、對你好的善意、朋友標准、公共美德、個人付出回報不對等、個人願望、同輩群體對比(類似鄰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裝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孕婦、殘疾)、用集體利益(公共善)壓制個體、用社會惡的反例壓迫對方等。
上述場景基本出現在個體對個體情境中,基本以言語「攻擊」為主,每種類型都可以對應大量實例,這里不做詳解。還有一種行動「攻擊」需要注意,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等反駁,對方插隊,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在這時候才會審判對方。所以,以大義侵犯(綁架)個人私域時,我們很難辯駁(別人教育你不要抽煙、看片、擼等個人習慣時),個人侵犯公域(集體權益)時我們才敢理直氣壯指責對方。
所以,我們需要界定道德綁架或審判的基本前提: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確實低下,表現上觸碰道德底線,行為上違背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時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在不違背法律,不損害他人利益或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
我們道德綁架的基本在於對方的不作為,用道義道德大善的理由「期望」或「脅迫」或「抱怨」他應該做,讓對方履行某種「義務」。很多人面對這種場景百口莫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它的威力在於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對方的出發點是對的,代表的是正義的大多數,正面反駁比較困難,只能默認、拒絕、狡辯,形式上、氣勢上、道德上怎麼都會「輸」。
如果我們能找到道德綁架的「弱點」,攻擊其七寸,它便不再兇殘。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道德綁架本質上利用的就是這種混亂邏輯—— 強制一種因果關系(道德=義務)+用集體套上一層枷鎖(多數人對付少數人)+扣上惡的帽子(你這個人很壞沒道德)。
我不讓座,你可以用公德(尊老愛幼)評判我,我也可以用道德評判自己,但如果你用道德綁架我,試圖達到某種目的,那你拿「道德」為工具謀取私利的行為恰好是「不道德」的行為,更是沒邏輯的行為。如果你講道德,幹嘛用「損人利己」的不道德行為?幹嘛用一個評價標准,要來某種利益?按照這種邏輯:你老,所以你得給我錢。這不是混蛋邏輯是什麼?!你老是評價標准,給我錢是行為要求,二者不搭嘎的,同理,道德的尊老愛幼和是否讓座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任何其他都沒關系。
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在力所能及范圍內遵守道德的,我們氣憤的是那些拿道德為武器,攻擊別人謀取私利的人。他們的行為其實很矛盾,他們拿大公無私的道德為武器,落腳點卻是自私自利的自我道德,明顯是以公德謀私德,以公利謀私利的小人心態。對付這種人,要嚴正指明他的邏輯錯誤,告訴對方,不違法不害人情況下,個人沒任何責任義務去做某事,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你可以要飯要錢,要來的是利益,不是道德,試圖靠道德要東西的人,道德修養一般不夠,動機高尚,手段錯誤,該回去學學思想品德了。
應對道德綁架,我們簡單提出幾種對策:
一、直接反駁法: 曾經有一篇文章《如果你膽子夠肥,我教你一句話噎死蠢親戚》,裡面舉了不少例子用暴力方法惡心對方,這不是簡單拒絕,而是用語言惡心對方。其實你有拒絕對方的可能性時,對方才用道德綁架來「對付」你,這時你可以嚴詞拒絕,也可以反擊諷刺。例如:「哎喲,當時我都勸你跟你表哥一樣留在本地工作,找一份穩定的鐵飯碗。你自己不聽我的話,你看你現在把自己搞得多慘!」「大姨您別擔心,我不圖賺太多錢,就是趁著我年輕多出去見見世面;不然我怕留在這里等年紀跟您一樣大了,就會變成見識短淺、鼠目寸光,去別人家裡做客還要說三道四的老女人,那就太可怕太丟臉了!」
二、轉移矛盾法: 對方對你進行道德綁架,從心態來說,對方把你當成弱勢群體,試圖用道德、集體等不容反駁的外力給你施壓,這時可以把矛盾轉移出去,禍水東引,轉嫁危機。比如某人想約整個宿捨去上網,其中一個人說小陳去我就去(他把矛盾轉移給了小陳,小陳成了焦點,關鍵人物,用宿舍集體力量來壓他);這時小陳可以有各種借口轉移矛盾,比如:我也想去,但是我有點小事兒先去處理,你們先去,我忙完再說……這把矛盾轉移到小事兒上。或轉移到人物上,比如去找老師,約女票。要麼用他們的邏輯推到下一個人身上,比如,隔壁誰誰誰在呢,他肯定想上網,得叫上他,於是矛盾點變成隔壁那個人身上了。
讓座也是同樣道理,不想讓座可以裝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裝,這些是逃避戰術。如果有人問,你咋不讓座?我會反擊說:整車該讓座的人那麼多,幹嘛讓我讓?把矛盾轉到整車人,以整體壓制對方。在面臨類似問題時,我們一般認為這是二元對立的問題,非此即彼,固化了問題,沒打開思路發散思維,其實應該從多視角多維度思考,破解這種邏輯錯誤題。對方用道德綁架試圖要挾你,你可以反擊,可以轉移,可以合作。對方把矛頭指向你,你應該馬上提醒對方,不是我的問題,是你的問題,你沒資格指責,然後思考拒絕方法或矛盾轉移法,或合作方法。要想到把矛盾推到對方,推到他處,消滅問題,穩坐釣魚台(中間法則)忽略問題,解決問題……等N種辦法。
比較難解決的經典問題屬於父母逼婚及朋友幫忙(注意:幫窮不幫懶不幫貪)。前者用孝道壓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這種情況應該把矛盾點轉移,不要糾結孝順與否,結婚與否與孝順沒有必然邏輯,只要繞過這個矛盾,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朋友幫忙以借錢為最,借與不借都很麻煩,對方以朋友為武器逼迫你,這時你可以選擇幾種策略,首先矛盾點不是朋友,是不是朋友和借錢與否沒關系,然後可以反客為主,向對方借錢,或矛盾轉移說其他人跟你借了錢,借對方之手可以讓他去要,或把注意力轉向另一個問題,比如幫對方想辦法借到錢,可以讓他找其他朋友,可以把放高利貸的名片給他,可以探討套現網路借貸等,問題的焦點和矛盾就轉移了。
三、條件限製法: 有些情境是個體對個體的二元問題,答案只有是與否,這時候可以嘗試條件限製法。比如,你正在充電,對方跟你借充電寶,情境很簡單,只有借與不借兩種答案。不借對方說你小氣,借吧,不知道對方啥時候還,如果提前要回來,對方仍可能說你小氣,這種情況下進行條件限制可以有效遏制道德綁架。比如:告訴他,你在充電,你只充了20%,我可以借給你,我手機可以待機20分鍾,可以讓你充20分鍾,或讓你充20%的電等等。條件提前給他限制好,讓他先有心理預期,後續就相對簡單,在火車上讓座也是如此。
在分析類似問題時,可以在是非之外加上限定條件,看看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體思路是:我不馬上回答,先給這個問題限制一些條件,滿足為是,不滿足為否,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要麼居中牆頭坐,不表態。權衡利弊要害,擺事實講道理,先佔住道德制高點,在理論上、事實上、情分上都佔先機。其實很多問題在於信息不對稱或利益不均衡,最後弄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以個人情況或大的道義做評判,忽略基本事實是不公允的,一旦信息對稱或有前提條件,道德綁架將不再成立。
Ⅶ 道德綁架是什麼意思
1、道德綁架是施加某種壓力讓人們做與道德相關的事情。比如,大學生站在食堂門口為災區募捐,見到老師來吃飯,就上前說:「老師你也捐點兒錢吧!」
2、我們要力戒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與人為善;
3、我們要防範別人進行的道德綁架,避免尷尬。
遭遇道德綁架,應對要點包括:
①根據道德規范,說明自己沒有這種義務;
②說明自己也有困難,愛莫能助;
③指點解困之路,告訴TA找民警、主管人員和有關部門。
Ⅷ 道德綁架是什麼意思 怎麼理解道德綁架
1、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2、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Ⅸ 有哪些常見的道德綁架
在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非常普遍化社會問題,比如生活當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關於道德綁架的事件,總有一些人會莫名其妙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他人的做法,遭遇這種事的人真的會覺得非常的不爽。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生活之中有哪些常常出現的有關道德綁架的事件。
第三種便是有錢人被迫捐錢。有人會心生這樣的想法:認為那些有錢人應該將錢捐給貧苦之人,他們會認為有錢人捐款是應該的,反正他們有那麼多錢。這種事情常常發生在很多的名人的身上,他們會因為捐款捐得少而被網上那些無所事事的鍵盤俠們指責,賺那麼多錢,捐款的時候為何不多捐一點。捐款獻愛心本是發揚了中國的傳統美德之事,捐款不是個人獻愛心的行為么?本屬個人意願的事情,怎就偏偏就成了對他人品德丈量的尺寸呢!
之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買了兩部華為手機,就遭遇了無良人的辱罵與詛咒,說其不愛國。這本是一件尋常的小事,為何有的人卻用道德卻綁架別人,處處針對別人的言行,你在指責別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真的是為了維護所謂的道德么,你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呢?
Ⅹ 道德綁架是什麼意思
綁架是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受害人置於行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動自由的行為。這里的「直接控制」當然應該是非法的,如果是合法的拘捕、自救,不成其為綁架。所以,道德綁架,大致就應該是以道德的名義,迫使別人按自己的意願來行事。這里的「迫使」也應該是不合理的、不正確的、不道德的。
所以,如果以道德的名義要求別人這事兒本身就不符合道德標准,那就是道德綁架。這里並沒有循環論證的問題,前後兩個「道德」是指不同的道德標准。比如:某老人在公交車上辱罵不讓座的年輕人沒有道德並要求其讓座。老人是以「尊老愛幼」的道德標准去要求別人,而其要求的行為本身違反了「不罵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