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沉默在法學中

沉默在法學中

發布時間: 2022-12-20 22:50:22

㈠ 法律中沉默與默示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中沉默與默示的區別:
「沉默」,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效力,並非當事人所理解的「不同意」。而是,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律賦予了不同的特定的意思表示和法律效力。
「默示」,當事人為意思表示的方式有二種,即明示方式和默示方式。明示方式因當事人直接、明確、主動地將其內在意思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示於外部而清楚、明確,一般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而默示方式由於是根據當事人的某種行為按照邏輯推理的方法或按照生活習慣推斷出當事人(行為人)的內在意思表示。
「沉默」可能構成表見代理。《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另外,在共有財產擔保的過程中,也面臨上述同樣的問題,共有人在明知其他共有人在用共有財產做抵押擔保的情況下,共有人未制止或提出異議,則抵押有效。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54條第2款: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財產設定抵押,未經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無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而未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抵押有效。
「沉默」可能會喪失受遺贈的權利。 遺贈是指被繼承人通過遺囑的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予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代理而不作否認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171條:試用買賣中試用期滿,買受人的沉默視為購買。

《擔保法解釋》第54條第2款:共同共有人明知個別共有人擅自將共有財產抵押而沒有表示異議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47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合同法》第48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無權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繼承法》第25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㈡ 有哪條法律規定了「必須明確說了是,才算答應,沉默不算答應」呢

沒有法律規定「必須明確說了是,才算答應,沉默不算答應」。

默示形式是指不依賴語言或文字等明示形式,而通過某種事實即可推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形式。行為人雖然並沒有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但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認定行為人的某種客觀事實狀態就是表達同意進行民事活動的意思。

法律對民事法律行為的默示形式是有嚴格限定的。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認定行為人以默示的形式表示其意思,例如,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

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2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㈢ 中國法律中有"被告有權保持沉默"這一條嗎

沒有,中國法律中沒有賦予被告人沉默權,而是規定被告人應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否則,在訊問中保持沉默可以作為量刑時從重的情節。

㈣ 在民法或刑法中,是否存在「不回答等於默認(承認)"的法律效力

沒有統一規定,但正在徵求意見的民法總則(草案)可供參考:
第一百一十八條 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習慣時,方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㈤ 我國法律規定在什麼情況可以將沉默視為承諾

1、繼承法中,法定繼承人的沉默視為接受繼承財產
2、試用合同,規定的試用期滿後,使用人沉默,表示接受商品
3、還有一種就是交易習慣了,若以往的交易中,都是沉默生效的,這種沉默也視為承諾

㈥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沉默意思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意思表示為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為是司法自治的實踐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義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條 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㈦ 沉默是否一種法律行為

沉默在一般情況下不視為一種法律行為,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可視為法律行為。這種特殊情況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可以視為當事人的一種意思表示,也就是說此時法律行為成立。

㈧ 根據憲法第幾條,當事人具有沉默權

沉默權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警察訊問或出庭受審時,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權利。
廣義上,沉默權是公民言論自由的具體表現,即任何人有權決定他願意說什麼或不說什麼,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因此,面對其他人或機構的提問,均有權拒絕回答,更有權拒絕回答可能使他自陷於罪的問題。
狹義上,沉默權則是專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於來自警察和法庭的訊問,有拒絕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權利。根據這種狹義的理解,沉默權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有的一項訴訟權利。
廣義上的沉默權是公民言論自由的具體表現,《憲法》對此有相應的規定:
《憲法》
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狹義上的沉默權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沒有的:
《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㈨ 用沉默表示抗議的法律術語叫什麼

沉默權從產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沉默權制度最早存在於英美法系,起源於英國十七世紀,是英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後這一原則被美國繼承。美國在通過的《聯邦憲法修正案》第5條中規定:「任何人在刑事訴訟中不得被強迫自證有罪。」該修正案經過1963年的「米蘭達案件」審判,其基本原則及操作程序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形成著名的「米蘭達規則」。它要求警察在將犯罪嫌疑人拘捕後,在對其進行訊問前必須先告知四句話:「你有權保持沉默。你可以不回答任何問題,否則你的陳述將會成為對你不利的證據。你有權雇請律師為你辯護。如果你無錢雇請律師,我們將免費為你提供律師。」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警察在訊問前未履行上述 告知義務而直接訊問嫌疑人,由此取得的供述將被法庭以程序違法而排除於證據之外。波及歐洲各國以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學理上又稱反對自我歸罪特權。這一項制度,其實我們的國民已經從港台影視劇中能夠體驗,當警方決定對嫌疑犯提出起訴時,要採用「簡短的警戒詞」對其警戒,再進行問話和盤問。 1912年,英國《1912年法官規程》對沉默權作出了明文規定。受英國法的影響,美國1789年憲法修正案第5條明確規定反對強迫自我歸罪的特權。規定「任何人都不得被強迫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自證有罪」。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則是通過刑事訴訟法最終確定的,在立法中直接規定沉默權的規則。例如日本憲法第38條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作不利於己的供述」。其刑事訴訟法第198條(二)規定:「在進行前項調查時,應當預告知嫌疑人沒有必要違反自己的意識進行供述。」而隨著聯合國不斷確立、推行刑事司法的國際化,特別是刑事司法領域最低限度人權保障標準的努力,沉默權已得到了聯合國文件的確認。

㈩ 我有權保持沉默是法律上的第幾條啊

什麼叫哪本書上的第幾條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我國法律法規中是否有這樣的規定?
不過,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是沒權保持沉默(不相乾的問題除外,可以不做回答)
美國的「米蘭達」法則有這一規定,看香港警匪片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可能作為指控你的不利證據。你有權請律師在你受審時到場。如果你請不起律師,法庭將為你指派一位。」

樓上的,憲法上是沒有這樣一句話的,憲法只規定的公民的言論自由權。

有關米蘭達法則
「有權保持沉默」,乃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早就明確了的。為保護嫌疑人的權利,憲法規定:任何審訊中都不得要求嫌疑人自證其罪。但上述那段語錄正式的誕生,卻是1963年之後的事了。
一九六三年,一個二十二歲的無業青年,恩納斯托·米蘭達,因涉嫌強奸和綁架婦女在亞利桑那州被捕。審訊前,警官沒告訴嫌疑人有權保持沉默,有權不自認其罪。而米蘭達文化不高,此前也沒聽說憲法修正案這玩藝兒。兩小時審訊後,他在供詞上簽了字。法庭上,檢察官向陪審團出示了米蘭達的供詞,作為指控他的重要證據,而律師則認為:根據憲法修正案,米蘭達的該證詞無效……最後,陪審團認定米蘭達有罪,判刑二十年。此案後來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一九六六年,終審裁決出來了:地方法院審判無效!理由是警方在審訊前,沒有告知米蘭達應享有的憲法權利,即沉默的權利。同時,最高法院向警方重申了嫌疑人應被告知的詳細內容:一、你有沉默的權利。二、你的供詞將可能被用來起訴你。三、你有權請律師。四、如果請不起,法庭將免費為你請一位。

熱點內容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