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思想道德的現狀

中國思想道德的現狀

發布時間: 2022-12-20 23:24:00

① 當代大學生道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是社會新生代,祖國的新血液。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好壞會直接左右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前進發展。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則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
一、當前大學生道德現狀  
1、追求潮流,安逸享樂,缺乏節約意識。
不顧家庭經濟狀況,一味追求名牌生活,一些甚至惹上貸款。喜享樂,學習上不刻苦,生活上圖享受。逃課、曠課家常便飯,掛科習以為常,吃飯外賣、喝水奶茶,時不時出去逛街買東西。生活作風不節約,一件衣服一桶水,洗澡半個小時以上,一邊刷牙一邊放水。 2、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希望擺脫他人對自己的監護,但是非辨別能力不足,自我約束力差。因此,出現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在男女交往中,公共場合行為過於親密,男女感情混亂。在日常生活中,大聲喧嘩,出口成臟,排隊加塞等。
3、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
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 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繫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缺乏遠大理想和目標,更缺乏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
二、形成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日新月異,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沒跟上。大學生在學習時不免受到影響,一些低級趣味雜志、網路視頻、音像製品的流傳,成為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礙,對其自身的思想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2、學校因素
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片面注重文化知識的灌輸教育,而忽略了 學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只要成績好就一切都好的錯誤觀念。
3、家庭因素
由於當今多為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地溺愛,放鬆了家 庭教育。且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其人格道德的全面發展。
4、自身因素
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物質等各方面不缺,形成唯我的性格。並且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准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 
三、特點
1、主體性。
不少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注重個人的參與,強調自我價 值的實現。
2、務實性。
第一,大學生在處理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的關系方面,越來越考慮個人的發展要求。 現在的大學生首先 選擇一些大城市、 待遇好一些的單位,
3、兼容性。
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並存,進取與彷徨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從價值實現的途徑上看,傾向於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別人幫 助。
4、不穩定性。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判斷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常常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四、建議
1、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遵守法紀和社會公德,通過自主的體驗來感知道德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范,並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學校:學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組成部分。為使大學生的 知識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樹立開放式德育觀念。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必須具有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胸懷,應該把大學生德育的目的、內容、原則同各種載體、媒介相結合,通過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廣泛開展育人活動,做好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工作,形成多維開放的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體系。 
3、 社會。①使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大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②制定和不斷完善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政策。③建立大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所急需的強有力的社會支持體系。④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能夠感受理想和意義的精神家園。

② 如何理性看待我國當前道德現狀

如下:

1、價值觀立場。道德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實踐精神方式,與人的實踐活動密不可分,滲透在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

2、價值觀立場。道德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實踐精神方式,與人的實踐活動密不可分,滲透在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認識方法論。對當前我國社會道德狀況進行評價,首先要把握全面的道德現象。

3、歷史視野。經濟進步與道德進步是同向還是二律背反,不能作靜態的無謂爭論,只能在人類歷史進程的動態比較中來評判。

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借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么簡單。

③ 淺析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因素

淺析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因素

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社會、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怎樣對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因素分析?

摘要 :當代青少年的思想呈現出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先進意識與落後意識相互交織、相互矛盾的狀況。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現狀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制約因素,研究這一課題,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促進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思想道德;因素;對策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在社會處於轉型時期,青少年面對現代生活方式和傳統觀念的矛盾沖突,面對各種思潮的交錯起伏和相互激盪,往往容易顯得無所適從。這就使他們的思想呈現出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先進意識與落後意識相互交織、相互矛盾的狀況。主要表現為精神空虛、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落後、缺乏上進心,一些青少年甚至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在當前形勢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現況、一些問題的形成原因及背景做出認真的分析,深刻認識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和各方面的因素,抓住關鍵,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政治思想工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文章在編寫過程中,主要採用文獻資料法和經驗描述法,綜述了當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表現,深入分析影響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原因,謹此希望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能起到促進作用。

一、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不容樂觀

「青少年」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泛指從兒童向成年過渡的特定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兒童開始進入青春期,逐漸成長為少年,一直到青春期結束。現階段,人們劃分青少年年齡段的標准卻不盡相同。有些人認為青少年指滿14周歲不滿20周歲的(從生理、心智的發展角度上講),也就是少年與青年相重合的階段,處於兒童時期之後,成人之前。而大多數的專家都認為青少年是指少年(14周歲至未滿18周歲)和青年(年齡從已滿18周歲至25周歲)兩個年齡階段。但一般意義上,青少年群體是指十一二歲至二十一二歲年齡階段的人群,這類人群多為學生,且也進入一種人身的轉變期,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具有創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社會上令人重視的一個群體。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總體情況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社會的發展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些進步的思想觀念不斷充實著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積極向上,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成才,自主能力增強,能遵守社會公德,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然而,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狀況不容樂觀,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錯位

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社會、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愛國主義意識淡薄,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部分學生對國情了解不夠;對民族英雄、模範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應有的尊重,更多的是對現代影視偶像的盲目崇拜與追逐。一些青少年貪圖享樂,沒有養成艱苦樸素、勤儉吃苦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部分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富裕的青少年,勞動意識缺乏、進取精神弱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追求,沒有憂患意識,認為有個好父母什麼都不用愁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安於現狀,不求上進,沉溺於網路電子游戲和網吧。

(二)部分青少年個人主義至上,缺乏關愛意識

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逐漸擴大,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從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護」和「優待」,養成了他們懶惰、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強,很少顧及他人利益,不謙讓,少寬容。一些青少年缺乏關愛意識、公共意識和規則意識,對關愛集體、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各種活動,採取無所謂、默不關心的態度。在家庭、學校生活和社會中過度計較個人所得,過為注重實現個人價值。

(三)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質差,法制意識淡薄,經受不起挫折的考驗

青少年受情緒困擾的現象日益凸現,心理素質脆弱,易產生焦慮、煩惱、沮喪、憂郁、自卑、冷漠和憤怒等情緒,缺乏堅強、樂觀的良好心態。部分青少年學生人格不健全,一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覺前途渺茫。生活中稍不如意,便採取自殺和傷害他人的身體及財產的行為。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日趨嚴重,且呈現低齡化、團伙化、暴力化特徵。一部分在校學生中出現抽煙、酗灑、結拜、逃學、談情說愛等不良行為的現象,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發生的前兆。這些現象都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全面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制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因素

(一)主觀因素

青少年品德的發展的特點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觀因素。青少年階段,處於青春發育期。在這個時期外型、生理機能和生殖器官發生「三大劇變」;思維上趨向成熟,但易帶主觀、片面性;情緒正從兩極性、動盪性向穩定性變化;自我意識逐漸成熟。這種狀況必然形成這個階段心理的過渡性(從幼稚向成熟,從依賴向獨立過渡)、動盪性、閉鎖性和社會性等特徵。表現在:少年期品德發展有明顯動盪性,少年期學生總的來說已具有道德倫理特徵,但尚未成熟,動盪性較大。從其表現來看,整個品德結構還處在矛盾狀態之中。他們的道德品質逐步理想化、信念化,原則性與概括性在漸漸增強,但仍存在敏感和易變的特性。他們的道德情感豐富且強烈,不拘小節,急於表現但又帶有假象。他們雖逐步形成自製力和道德意志,但這些又易受到外界影響,非常脆弱,無法抵制強烈的誘惑。他們的道德行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決策性,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渴望獨立自主地作好事,但願望與實際行動之間又有一定的距離;他們開始從社會意義和人生價值方面來衡量和評價自己,但還缺乏耐心與韌性,往往時冷時熱,中道易轍或半途而廢。少年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蒙的階段,同時這一時期又是兩極嚴重分化的階段,品行不正,甚至違法犯罪也是從這一階段開始。可見,少年期的品德結構的內在矛盾是十分嚴重的,可逆性相當大。而青年初期品德趨向成熟的開始,從總體上來看,青年初期逐步自覺自律遵守道德原則,進入了能利用信念調節自己品行的成熟期。可見,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道德形成和加強思想道德的最佳時期。

(二)客觀因素

1.家庭教育存在偏差,缺乏正確引導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他們的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奠基的、特殊的、長久的作用。可如今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家庭教育注重智力的考量而忽視道德品質的養成。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人,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的。但在應試教育仍然大有市場的背景下,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評價出現一味地追求分數,分數至上的觀念使家長的成才觀念錯位,調查顯示,佔69%的家長最關心子女的是「學習成績」,62.5%的家長對子女最大的希望是「將來能考上大學,有一份好工作」,叮嚀最多的一句話是「除了讀書你什麼都別管」。如果子女在外地就讀,再加上一句「錢不夠用打電話來,當心身體。」這樣,使青少年從小形成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如「二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應試書」,對世事冷漠,對他人冷漠,對生活冷漠,只關心自我。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期望值過高,往往又會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難以承受的競爭壓力,也有個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扭曲孩子的人格,反而造成厭學、逃學,形成逆反心理,甚至可能會釀成苦果;其次,溺愛已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一大公害;再次,由於社會急速轉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工作繁忙,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時間日益減少,家庭教育缺乏正確向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與子女在價值觀上的差異會增大,家庭內部交流也日益短缺,代溝嚴重。且在我國這樣一個二元制經濟結構的國家,廣大農村家庭還面臨著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教育出現斷檔,形同虛設,導致道德的養成更多地依靠學校教育和孩子的自律。這也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最後,單親家庭子女缺乏完整的親情關系,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可能會形成自卑、孤獨等不良心理。這些現象,對孩子健康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也給未成年人教育造成了源頭上的困難。

2.學校教育德智失衡,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二家庭,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和任務。現在,國家強調要對中、小學生實行減負,強調全面實施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堅持以德育為核心。加強德育,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放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陶行知也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並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然而,目前仍有相當多的學校素質教育成了口號,搞的仍是應試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以考試分數定錄取線的高考仍在主宰著中學的教學。在中小學的教育中,重智育而輕德育這種狀況雖然在近幾年推廣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有所改觀,但沒有實質性改變。一般學校偏重視「教書」,而輕視「育人」,德育首位地位往往是不到位或缺位。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的面廣量大,不是現今智育教學中任何一門課程所能比擬的,它包含了歷史、人文、政治、地理、社會學、法律、道德等一系列理論體系,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些學校還分什麼「快班」「慢班」「尖子班」「實驗班」,無非就是以競賽、升學率為目的,等等。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扭曲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極有可能使學生由厭倦學習到厭倦生活甚至厭倦人生。

農村初中的輟學率可以說是個大家心知肚明又霧里看花的棘手問題。由厭學導致輟學,輟學造成失管,失管導致違法犯罪,這是嚴峻的現實。青少年受教育期間智力教育提高了但德育教育卻因此被削弱了,導致許多高學歷低素質現象出現,雖然教師們對此也很焦慮,但仍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桎梏。3.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他們社會化的過程,因此,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將對他們的思想道德產生極大的影響。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既迎來了世界各國發展所共同遇到的普遍問題,又存在著實現新舊體制轉變、堅持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國情。這種客觀的社會存在,決定著21世紀中國道德教育將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挑戰,肩負光榮、艱巨的使命,也構成了未來中國道德教育發展、創新的現實基礎和根本動力。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對外開放的加強,使廣大青少年能進一步了解世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也在試圖影響我們的接班人,他們利用網路等各種途徑不斷侵蝕我國青少年的思想文化。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的同時帶來了新的思想和觀念,豐富了我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隨之而來的一些道德失范,假冒欺詐等行為也不斷增多,侵蝕著青少年的思想認識。還有一些邪教組織、封建迷信活動和一些成年人價值扭曲後的拜金、享樂等極端主義都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互聯網等新媒體的迅速崛起,給青少年學習方面和娛樂方面創造了一方新天地,但有利有弊,一些消極落後的封建文化以及不良信息等同時也傳播到了青少年這里,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在一些消極因素的長期影響下,有些青少年精神空虛、行為失德,有些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與此同時,一些文學作品,為了獲得利益,棄社會道德於不顧,給青少年灌輸了一些低級、色情、庸俗的腐蝕作品。這些作品以粗俗取代文明,把青少年引向善惡顛倒美醜不分,意志消沉。大千世界、花花綠綠,無奇不有,而青少年審美觀念不夠成熟,也沒有較強的辨別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侵蝕,容易使他們看破社會,產生信念、信仰、信任危機。對於這些問題、情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還面臨許多待解決的困難。4.網路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21世紀,「知識經濟」,「網路經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搶眼的詞彙。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高科技技術的不斷提升,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在其影響下不斷地改變著,同時也沖擊著一些傳統觀念以及生產生活方式。互聯網屬於高科技的產物,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體現著它的重要性。目前,青少年是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據調查顯示,我國互聯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為35歲,上網人數中45%為25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未成年人也數量可觀。某種程度上,網路正在影響著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甚至左右了他們的行為准則。

網路上傳播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行為也已影響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使青少年法律、道德意識淡薄。所以青少年網路道德建設已迫在眉睫。網路對於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網路成癮對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學生一旦上網成癮,往往會出現角色的混亂,容易迷失真實的自我。在網路空間,青少年他們在網上自由任性,道德自律性差,容易迷失在網路游戲和黃色暴力網站中,導致道德感弱化。實踐表明,一些網癮少年沉迷於網路世界,整日泡在網吧,荒廢學業,長此以往身心健康都受到損傷。其次,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從全社會來看,沉溺於網路游戲的人還不是太多,但在學生和年輕人中,網路游戲迷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而在網路游戲的虛擬世界裡,青少年不用面對現實中的種種挫折,不受社會規范的約束及他人的監督,可盡情宣洩個人情感。久而久之便忽視了社會規范要求,一些暴力犯罪種下隱患。網路游戲尤其是一些帶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戲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危害甚大,而由此產生犯罪的案例不勝枚舉。最後,網路色情對青少年的危害。網路是跨地域、國界的,不受時空阻隔,同時網路的互動性、參與性非常強。網路色情被稱為「電子毒葯」,它主要有影響青少年網民的學業或工作;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一些自製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禁不住誘惑,鋌而走險,從此走向性犯罪的深淵;危及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網路色情對執迷不悟的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一些青少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5.社會價值觀的影響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球經濟、文化的得以進一步發展,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潮、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的需求和內心評價方面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發生了變化,因此社會價值觀也隨之變遷,從傳統的政治道德和理想人格為中心的價值觀淪為人本主義價值觀。在這種大環境影響下,青少年群體難免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正視社會價值觀和青少年價值觀變動的現實,審視傳統教育引領和社會管理的策略,在新形勢下確立合宜的規范引領策略,有效地建構正確的青少年價值觀,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價值基礎。

三、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市場經濟已經給社會主義帶來生機和活力的時候,不容迴避的是一系列社會問題也紛至沓來,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思想道德建設問題。由社會轉型而導致思想道德出現了許多弊病。其表現形式諸如:信仰缺失、拜金主義、道德冷漠、人格迷失、勞動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等等。特別是社會上一些領域道德失范、坑蒙拐騙、爾虞我詐、誠信缺失等滋生蔓延,嚴重腐蝕著青少年有效而純潔的心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還存有不適以及薄弱環節,相關部門領導對其重要性還認識不足,不能擔起領導該有的責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並未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與支持,一些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因素還不能消除;學校重智育輕德育,推進素質教育仍任重道遠,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也有待加強;父母因工作等因素在教育子女上也有所放鬆,而且在教育觀念及方式方法上還存在不足,家庭教育的欠缺也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考驗。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些問題必須加以重視,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事業的接班人和後備軍,青少年健康成長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達則中國達;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這段話充分說明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道德狀況本身就將影響國民的整體素質,也直接影響著我們民族將來的整體素質和面貌。要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培養一批素質良好、品格高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註定是一個長期的且艱巨的事業,要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嘔心瀝血、不懈奮斗和艱苦創業才能實現。如今,我們的社會發展了,生活條件提高了,我們的教育條件改善了。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孩子應該覺得很幸福,該很好地報答父母和社會了,我們的孩子該很好地學習了,然而我們的孩子卻在不斷地自殺,殺害父母、同學,在不斷地犯罪。我們的孩子怎麼了?為什麼孩子到了我們的手裡就變得如此的墮落?究竟是社會的哪一根鏈條斷了?我們的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以至於我們的孩子不得不用稚嫩的生命去換取人們的反思?違法犯罪的低齡趨勢潛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所以,我們應動以全社會之力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對教育工作給予更高的關心和支持。總而言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社會又為我們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只要我們能夠自主、自強,只要我們自己對生活事業有堅強的信念,任何暫時的困難都是能克服的。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去空虛,去墮落,去放縱自己。既然生活選擇了溫暖,我們就應該擔負起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對自己有責任感,對父母和家庭有責任感,對國家有責任感。充分意識到增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與緊迫,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應對挑戰,加強薄弱環節,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採取扎實措施,努力開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季海濤.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6(1).

[2]林崇德.教育與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52-453.

;

④ 你認為當今中國社會道德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我認為當今中國社會道德情況是基本穩定的。總體上算比較好的,但是還有一些個別的例子,在危害中國社會道德。所以還需要加強對道德的宣傳

⑤ 我國道德方面的現存問題

中國的道德觀從來都是君子的道德觀。對中國思想和道德觀影響最大的是儒家學說,而儒家道德有著較強的對象性,主要的約束對象是君子。改革開放以後,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在發展之中,中國社會出現了小小的偏差,很多指標都以經濟為導向,一種功利性的價值觀的出現,為了賺錢,不惜手段,各種影響人身體健康安全等層出不窮。在某些人的觀念中,是否有錢已經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准。

⑥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有哪些狀況

新中國建立以來,從社會主體的道德觀念流變歷程和道德建設的基本經驗,可以看出我國現代化道德建設的實踐脈搏與必然道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經歷以下幾個基本階段。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後至「文化大革命」前,就是從1949年至1965年期間,其特徵是政治化。新中國成立後,新中國百廢待興,國際形勢十分嚴峻,為了創造良好思想政治環境,黨中央大力開展宣傳「延安精神」、「樹立標兵」等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教育活動。

這段歷史時期的道德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關,「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政治工作涵蓋道德建設,一切是「政治掛帥」。共產主義道德和理想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以多種政治運動為主要形式,以郝建秀、草原小姐妹等先進典型的道德教育活動樹立人們的道德觀念和理想,提高社會道德風尚,為新中國的復興之路鋪墊了堅實的思想價值基礎。

第二個階段: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指從1966年至1976年期間,其特徵是形式化。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建設遭受重創,以「階級斗爭為綱」,階級斗爭成為思想政治運動的風標導向。

在極「左」的思想干擾下,社會道德要求和判斷偏頗,道德教育是「一刀切」、公式化、形式化,道德秩序十分混亂,這對我國道德建設受到了嚴重影響。

第三個階段:就是「文化大革命」後至1986年,指1977年至1986年期間,其特徵是經濟化。「文化大革命」之後,我們黨吸取歷史教訓,將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在道德建設上,黨中央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科學命題,全國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等群眾性的道德創建活動。國家和社會對道德建設有了新的全面共識,道德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包含道德的必然性。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早期,市場經濟的利益化傾向使經濟工作成為其他工作的強項標桿。利益意識滲透到道德評判的價值環境中,道德建設表現為經濟化的特徵。

第四個階段:就是1986年到至今,其特徵是體制化。相對於改革開放後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果,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卻不容樂觀。為此,1986年9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正式提出並使用了「道德建設」的命題,表明黨和國家高度關注道德建設。

在1996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上提出建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五愛」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科學體系,全面論述了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2001年1月,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德」已正式納入國家治理方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並系統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其中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問題,充分表明我國正朝著完善中國特色道德文化體系的方向不斷發展。

⑦ 沉思中國社會道德現狀:是「滑坡」還是「爬坡

1、核心文獻

談論我國道德建設的形勢,究竟是「滑坡」還是「爬坡」,都會涉及到一個「道德之坡」概念。這個「坡」又是什麼呢?其實它就是由時代決定的,需要建立和堅持的先進的道德規范體系,這是我們觀察和衡量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也是人們思想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今天,我們中國人民需要的道德之「坡」,既不是西方的資本主義道德,更不是我國古代的封建主義道德,而是與人類文明和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相承接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它集中地體現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裡,體現在社會主義榮辱觀上。

陳瑛:《是「滑坡」還是「爬坡」?——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思考》,《光明日報》2011年12月06日01版

2、筆者淺見

①此文中「『道德之坡』……是由時代決定的,需要建立和堅持的先進的道德規范體系,這是我們觀察和衡量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也是人們思想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第一,「道德之坡」不是「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

社會道德水平的標尺理應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簡稱個人品德,在我國就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第二、相同的「出發點和目標」不符合生活邏輯。

思想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是不同的東西。

「道德之坡」理應是指社會道德現狀兩個特殊變遷階段——下滑階段和攀升階段。

社會道德也是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用簡單的示意圖表示為:

②人類道德發展的總趨勢

人類的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進步、升華和完善;盡管在特定歷史時期可能出現滑坡、惡化和敗壞。

第一,從簡單到縝密;

第二,從愚昧到科學;

第三,從盲從到自覺。

從整體上看,現代人的道德好於古代人的道德,或者說現代人的道德比古代人的道德好。

③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十年動亂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套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概念,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⑧ 你認為中國當今社會道德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當今社會的總體道德水平都在不斷提高。

⑨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我國正迅速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農耕社會「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土壤發生變化,但與此相適應現代都市的社會公德、約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卻低風險,守護良知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種不正常現象。

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受到沖擊,而新的社會規則又不能及時完善,個人的道德焦慮也因此轉變成社會性議題。道德焦慮有兩個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現普遍的社會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會環境下,全社會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約束和評判機制,重建社會公德良序。

從正確價值觀立場、科學認識方法論和歷史視野出發來分析認識當前我國的道德狀況,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

第一,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堅實基礎,從而使社會共同利益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利益基礎。

決定道德性質的直接基礎是利益關系。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在全社會始終得到倡導和堅持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其利益基礎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共同利益。私有製作為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廢除,使沒落的舊道德特別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則,喪失了賴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礎和利益基礎。這是中國道德發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使多種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多種經濟利益得以普遍實現。不可否認,受私有經濟成分發展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等原則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確實有了更加頑強的表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從社會主流道德來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仍然是中國社會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據,就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時,過去實行單一公有制時造成的利益「大鍋飯」局面和平均主義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統籌兼顧,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實現餘地,按勞分配原則獲得了有力的道義支撐,自私自利並沒有重新成為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既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劇烈的沖擊,也催生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適應的新道德觀念和新道德規范。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傳統的觀念,激勵著人們勇於變革、勇於進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不斷破除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陳規陋俗的進程中,不斷為人們的行為確立新時代的准則。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道德價值的堅實基礎,使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來,自身進行了許多重大變革,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為本,都是中國共產黨為自身設立的最根本的道德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尺度和道德建設的核心。黨的這種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尺度,已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天經地義的神聖道德觀。

第三,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建立,從精神道德的意義上說,在於使人民群眾通過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

通過認識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將不斷改造自身並升華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觀規律,培育出對人類現實生活和未來前途充滿正義、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道德學說,本質上是以真善美的價值目標激勵人們為創造和建設新社會奮斗的實踐理論,幫助人們站在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層面,把人類的終極價值、至善目標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大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身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中國人民正是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精神道德學說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斷建設真善美的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四,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對社會整體道德質量的更高標准,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對社會向善價值追求的更緊迫期待,對社會各色各樣敗德行為的更嚴厲譴責,都深刻揭示了全社會道德狀況向善前進的大趨勢。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社會道德建設領域大大拓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公共道德、新聞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道德建設的觸角,日益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道德調節社會關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加深。

社會道德榜樣的層次愈加豐富多樣。道德模範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對人的道德評價的尺度也更加豐富多樣。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這些精神道德上一脈相承的道德榜樣所踐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幹部道德風貌的主流。道德理論發展進步。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和科學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指導全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道德考驗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道德議題的熱度持續走高,對道德問題的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特別是各類媒體常說常新的話題。無論是贊美道德模範的感言,還是抨擊敗德現象的批評,似乎都在印證這樣的評論: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的圖景。論辯各方對道德問題超乎尋常的關注和唇槍舌劍,折射了中國社會深厚的道德底蘊和中國人濃重的道德責任心結。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時段。我國道德領域出現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沖突的時期,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領域。一是與市場經濟聯系緊密,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錢腐蝕的領域,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二是現有道德嚴重失范的領域,比如,公共道德領域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道德所調節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員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官員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腐化等。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局部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認為社會正在逐漸滑向一個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當前道德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放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奮斗,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隨,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風貌,城鄉環境、公共秩序、文明禮貌、社會服務、旅遊景區等方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積極變化。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整個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構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主流。

總之,道德考驗必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但中國人民有信心經受住這一切考驗。因為社會的道德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因為社會的道德問題是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更因為中國人民從事著以真善美為價值前提和價值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資料來源——

求是理論網(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403.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t20111228_132528.htm

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476759.html

⑩ 中國現階段道德狀況是怎樣的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1976年10月之後),亦非在「爬坡」版(大張旗鼓地加強權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1、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青少年要少看網上不道德的奇葩新聞,多看權威媒體及其網站宣傳的道德楷模。從而有利於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熱點內容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