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大學生培養道德觀

大學生培養道德觀

發布時間: 2022-12-22 11:37:38

⑴ 大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需要樹立什麼道德觀

大學生和諧道德觀以和諧為第一要義,即大學生個體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融入集體;形成與人之間道德關懷的氛圍、相互合作的和諧關系;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觀。
1.多閱讀,讀一本好書

在圖書館安靜地待一上午靜謐而又美好。不斷地讀書會讓你自己的修養不斷的提高。這是會影響人的一輩子的事情。

2.多實踐。在讀書的同時,也要多參加實踐活動哦。在提升內在修養的同時,也要多多鍛煉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

3.去做一名志願者,助人自助,在生動的實踐中受到磨礪和鍛煉,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時,不知不覺地也加強了對社區、對社會的了解,學到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如果現在的你感到迷茫那麼

不妨成為一名志願者

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提高自己的修養,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4.注重道德修養

一個有修養的大學生,肯定是離不開良好的道德修養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團結同學。做一個有禮貌,道德品質良好的大學生。

5.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大學生活充滿挑戰,有來自學習的,也有來自於人際關系、家庭生活方面的,從而產生種種不同的情緒,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

因而大學生要充分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以適當的方式來處理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提升道德修養這條路漫長而持久,但它會幫助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⑵ 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1、擁有獻身精抄神。就是為他人、襲為社會做好事的精神,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崇高體現。在人的道德素質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能有一種「無私」的精神。從根本上來說,道德就是要對他人做奉獻。

2、樹立群體意識。是指在一個共同體中生活的人所應有的維護共同體生存和發展的意識。群體意識要求人們在道德 生活中,不要以個人的私利來妨害群體的利益,要發揚協作的精神,自覺地維護群體利益。

3、樹立責任觀念。是一個人對自己所應履行義務的一種強烈的責任心。責任觀念的大小和有無,是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了強烈的責任觀念,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民族。

(2)大學生培養道德觀擴展閱讀:

大學生應該樹立的道德品質:

1、適應轉變,認清使命,有俺的能力,不要墨守成規。

2、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

4、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




⑶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一)堅持用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我們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哲學、教育、史學、經濟、文學、藝術、宗教等,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和氣質。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這些優秀的道德理論和文化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堅持用這些民族的傳統精神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增強自身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

(二)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懷,多數青年學生在觀念上都能夠認同,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講究衛生、尊重他人、處理好人際關系等公德意識。

而少數人的公德意識偏低,這種情況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因此,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為當前德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作為高校,應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多形式、多渠道對教師進行培訓。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武裝頭腦,教會學生:寬厚大度、無私正直、儀表端莊、談吐高雅、樂於助人、敬老愛幼、尊重師長等方面。這才能使高校的整體精神面貌提升。

只有這樣做在提升自我素養的同時,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件事。才能使我們的大學生活更加和諧,更能使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

(四)樹立正確的科學信念,能夠辨別傳統文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正如論語所說:「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就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最經典適用的一個判斷標准:擇善而從。這樣,以科學信念作支撐的思想道德,才是現代的思想道德。

總而言之,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提高傳統文化的修養,同時樹立並堅持正確的科學信念,明確科學和科學信念的真正含義,以科學的信念為人處世,以高尚的道德作為科學信念的精神基礎,二者相輔相成。

⑷ 怎樣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

1.
首先大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注重知行合一,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實踐中進一步成長,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我。

2.
其次大學生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大學四年中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在空閑時間學習其他知識領域的內容,只有心懷學問,才能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

3.
大學生要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的人格,將道德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習慣中,養成樂於助人,團結協作,關心他人的美好品德,修身律己。

4.
大學生要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懶散、不積極進去的生活態度,與具有良好修養的人交朋友,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摒棄自己身上的缺點,不斷提高個人修養。

⑸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和諧道德觀

一、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基本內涵道德觀就是人們對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對一系列道德問題的抽象和概括。大學生和諧道德觀是中國特色的新道德觀,是一種有助於社會整合、為選擇不同的價值體系的利益主體——大學生所共識的能夠協調其行為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一)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第一要義 大學生和諧道德觀以和諧為第一要義,即大學生個體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融入集體;形成人與人之間道德關懷的氛圍、相互合作的和諧關系;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觀。 (二)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指導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要通過對學生作為人的主體地位的確認,對他們的利益的尊重,幫助他們確立起以人為本的道德觀,始終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大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價值取向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多層次、內涵豐富、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系。它在和諧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中舉足輕重,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徵和基本方向。首先,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其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現階段作為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當前中華民族的理性自覺。再次,社會主義榮辱觀旗幟鮮明地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堅持和提倡什麼、反對和抵制什麼,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准則和行為規范,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樹起了新的標桿。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形成和諧道德觀。 二、培養大學生和諧道德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現實需要道德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的道德素質和水平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而逐漸提高。近年來,高校也積極探索和開展了諸多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的德育實踐活動,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經濟結構的多樣化,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實用主義、利己主義、悲觀主義,在一些大學生中有所抬頭,部分大學生的道德觀存在嚴重偏差。具體表現如誠信意識淡薄,論文抄襲、剽竊、考試違紀舞弊,助學貸款拖欠不還,缺乏正義感,是非觀念模糊,行為舉止粗俗,吸煙酗酒;一些大學生婚戀觀缺乏道德責任感,尋求感官刺激;對互聯網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道德自律和自我約束往往陷入低谷,甚至脫離現實,沉溺網路患上「網路孤獨症」、「網路成癮症」;部分學生在人生價值取向上,將個人價值置於社會價值之上,將個人事業成功列在人生追求目標的首位,從注重奉獻的理想主義轉向注重實用、實惠和物質享受的現實生活,傾向於索取與奉獻並重,並以索取多少來決定奉獻多少。當代大學生這些道德不和諧的表現及因素,都將影響到大學生的和諧全面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提出,是高校道德觀教育不斷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化不和諧因素為和諧因素的新途徑、新實踐。 三、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實踐探索從本質來看,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培養作為一種對道德規范認同與接受的過程,對個體生命而言,就是一種心智模式的提升,人生智慧的陶冶,個體潛能的發揮,主體性人格的形成,個體生命的健康成長。這一過程既不是簡單的有關道德觀知識的傳授,更不是單純的合乎價值主導的行為訓練,而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靈魂震撼靈魂的體驗。因此,在大學生和諧道德觀培養的具體實踐中,應該充分重視非理性因素對學生行為的作用,改變過去單純認為是理性因素決定學生的行為方式的觀點。對學生始終要懷有深切的關懷與理解,關切他們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成為合格的具有高度理性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者。(一)優化大學生的心智模式,消除影響大學生和諧道德觀培養的不和諧因素 心智模式,是人的思想方法、思維習慣、思維風格和心理素質的綜合反映,是一個人內在的對於外在事物的一種認識、一種評價、一種判斷。由於心智模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隱藏於人的內心,不容易被察覺或檢視,但卻影響個體道德觀的形成。影響大學生和諧道德觀培養的心智模式最常見的有以下兩種情況: 1.當今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社會的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各種思潮相互激盪,利益格局不斷變化重組,價值觀念發生嬗變,一些長期以來被多數人接受的道德准則被打破,而新的道德准則還沒有確立,道德困惑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容易產生不利於大學生和諧道德觀培養的心智模式,如道德人格缺失、價值取向偏移、理想信念迷茫等。2.社會經濟的轉型導致部分家長道德觀念滑坡、家庭結構不健全等,都不同程度地產生對和諧道德觀抵觸的心智模式,加之大學生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其家庭環境優越,從未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練,往往被家長當作小皇帝、小公主寵愛,漸漸地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智模式,這使他們當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道德觀方面出現種種弱點,如道德認知模糊、道德觀念錯位等現象。 在培養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實踐中,優化大學生的心智模式主要通過典型案例分析、互動探詢和辯論等方式,營造一種自由、平等、輕松的情境,讓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說出自己的見解,並有機會聆聽別人的見解並進行反思和「自悟」。通過比較、學習、鑒別,每一個參加者都可以看清自己的心智模式對自己的道德觀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改善、優化自身的心智模式,促進和諧道德觀的形成。 (二)和諧互動,塑造大學生和諧道德觀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特殊性,決定其在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培養中的主課堂地位和主渠道作用。2006年秋季以來,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教學觀念轉變為先導,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認真分析思想政治領域的傾向性問題,努力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思想道德實際,通過運用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學,建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適合代際交流、站在學科前沿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新體系,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切實做到教師教學主導和學生學習主體間的和諧互動。這種和諧互動要求教師在自身獲得進一步發展,成為學者型教師的同時教學生「學會學習」,全面發展。具體步驟如下:教師通過自身的學習研究,公布一些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選題點,指導學生自主選擇選題。譬如確定大學生道德觀研究這一個點,學生可以在教師組織討論下自主選擇有濃厚興趣的題目,衍生出大學生的網路道德觀的調查研究、大學生生態道德觀的調查研究、大學生生命倫理道德觀的調查研究、大學生愛情(戀愛)道德觀的調查研究、大學生消費道德觀的調查研究等相關子選題。學生通過課後查資料、實踐調查之後,形成論文觀點,並做成powerpoint的幻燈片,以圖、文、聲三維的方式呈現。 這種和諧互動,不僅可以建立起師生之間和諧的信息溝通,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並加以引導和分析,使德育內容真正觸動學生,使學生能真正喜歡所學的課程,確立社會主義信仰,並且能夠真正掌握學習方法,在思想多元化的社會中明辨是非,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形成和諧道德觀,而且還可以創造使學生潛能得以發揮的條件和機會使教師在教學中增加更多的討論和對話的空間。結合個人優勢、經驗和研究心得等,最大限度地容忍差異和不同,容忍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釋,充分展現「和而不同」的人性關注,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由知識本位向人格發展的轉化,由知識灌輸為主向以價值道德觀引導為主的轉化。愛因斯坦曾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產生強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一樣就象一隻受著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和諧互動,促進大學生求真求善求美,達到自身道德觀的和諧。 (三)寓德於美,提升大學生和諧道德觀 美是以人為中心的道德修養的體現,對美的規律的學習與探究可以開啟人類智慧的大門,可以凈化人類的靈魂。寓德於美,德育給美育以豐富充實的內容,保證美育的正確方向。傳統和諧美學思想追求對象的外在形式上的和諧,追求形式和內容統一間的和諧,也追求超感性的內容要素上的和諧。和諧的價值在於「和」,「和為貴」,追求通過確立和執行和諧的道德觀的各種行為規范,保持大學生的行為與秩序的合理穩定,引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第一要義體現了和諧美學的內涵,強調「和諧即美」,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個體發展需要的統一為出發點,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調控構成德育體系諸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之發生和諧共振效應,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全面而和諧發展。

⑹ 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

01
在平時生活中多與人溝通,交流,道德作為一種社會觀念,只有與社會有了關聯,才可能得到真正提高。其次是要保持身心的健康,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態度,生活習慣,只有人樂觀向上了,思想道德素質才有了提高的前提條件。

02
多讀書,多了解社會發生的事,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同時以人為鏡,多向你周圍的人學習,所謂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每個人總有自己的閃光點,尊重他人,謙虛謹慎,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03
提高自己的法律修養,則首先自己要懂法,多了解一些有關自身權益的事,多關注一些時事,多看一些法律基礎,了解自身的權利與義務,同時積極向他人推廣,講解,你自己的法律修養也會越來越高。
04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後備軍和接班人,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認真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八榮八恥」重要思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祖國的未來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奮斗。
大學生我們應該自覺樹立良好的大學生風范和形象,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帶動、影響周圍同學,在學生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自律與自我教育的整體氛圍與風氣,營造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奮發向上,自覺成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應該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做個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受到他人的尊重。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新人,發揚良好的道德風尚。培養「八榮八恥」的觀念.這一觀念的是讓我們樹立起一個良好的道德規范。
在學校或者在社會樹立好良好的道德規范,改自身的不良習慣,發揚好的有點,在學校能做到尊敬師長,關系和愛護同學。在社會上能愛護公共衛生和環境,禮貌他人,做個有良好的有思想文化修養的人。最為大學生我們要自覺地養成:自覺加強自我監督,自覺認真的學習學校開設的思想文化道德課。
大學生是祖國和人民的希望,我們肩負著光復祖國強盛重任,我們要認清自己擔任的責任和義務,自覺樹立奉獻社會職業理想和信念,立志奮發成才,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倡道德之風,踐道德之行,為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和完美人生努力奮斗!

⑺ 大學生應如何提高道德修養

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對我們大學生影像很大。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知榮辱、講道理的人,這不僅是社會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覺恪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努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人格,將道德融入他們的生活習慣中,堅持「八榮八恥」等榮辱觀,修身律已,自覺想勞動模範學習,從他們身上學到他們優秀的道德觀念。重視自我修養,自我修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自我修養在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精神,增強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應追求高尚人格、不斷攀登人生高境界。雖然大學時期的我們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

(二)從我們大學生所處的環境看,我們長期生活在校園里,社會實踐非常缺乏,不能真真切切地體驗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因此,容易出現思想方法脫離實際、價值觀抽象等問題,以至進入社會處理問題缺乏思想准備和實際能力。因此,要盡量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鍛煉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首先要從教育者著手,教師要有豐富的全面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道德水平。這樣學生才可以從老師身上不僅學到知識,還可以學到課本外的東西,這也可以是我們進入社會前學到的「社會經驗」。我們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對我們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網路信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快速傳播,對我們影響極大,但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這時社會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我相信這應該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我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腐朽思想的侵蝕,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也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我們一方面是聯系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我們大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注重知行統一,在實踐中學習。「不行不為真知」。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總之,只有我們的道德觀念和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成為一名有知識有內涵的大學生,這要我們養成一日三省的習慣,自省自警,自珍自愛,知榮求善,知恥改過,讓社會主義榮辱觀轉化自己內在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成為自己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和為人處世的基本准則,只有做到以上我們大學生的道德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

⑻ 大學生如何進行品德培養

從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學生修養和素質、落實高校德育目標不可或缺的必修課程,是大學生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主要渠道。

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本課程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系統的知識性,又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當今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科地位置。


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及法律意識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信息化時代,社會的經濟、文化和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際交往的目的和方法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去適應社會的變化。怎麼樣能使學生去適應社會的不同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期間必須要學習的。

每個人都需要與人接觸交流,會有合群傾向,會不自覺地融入相似的集體中。人際交往是個人社會化的起點和必由之路。各個行業的發展、精英領導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協作,離不開良好的人際交往。如果沒有他人的合作,個人將無法完成這個過程,獲得成功。

這就需要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技巧,要「以德為先」,」與人為善」,了解人際交往的原則:表達關愛、經常聯系、學會寬容等。為建立和諧同學關系、家庭關系、社會關系做准備。

這也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表現;在培養道德意識的同時,注重法律意識也尤其重要,針對「校園貸」的情況,學院通過案例分析結合視頻大力宣傳,遠離非法融資,借貸案件。從道德上規范自己的行為,時刻銘記自己的身份,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大學生做一個遵法、守法的好公民。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