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治建設情況
①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② 最高人民 法院 目前的法治建設面臨哪些問題 該如何解決
1.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2.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就這個了
③ 我國當前法治建設現狀
雖然我國的普法宣傳活動已開展了20多年,但由於我國缺乏法治傳統,人治思想影響深遠,法治基礎薄弱等原因,我國民眾法治意識依然很落後,法治實踐的動力嚴重不足,人們對法律缺乏應有的信仰,既不能自發的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不能用法律的思維評判社會問題。
但是從人治到法治是改革最初的目標,也是一個非常長遠的目標。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最初的動機所以最早的一個目標就是不能夠由個人來決定國家的命運,國家命運必須由制度來掌握,依法才能夠保障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
④ 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2)
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篇2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馬新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全省法院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領導、省人大監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按照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要求,堅持「三個至上」,落實「四求先行」,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在歷屆打下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加強法院各項工作,為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法院工作持續發展
面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國內外形勢的新考驗,從去年3月起,全省法院系統深入開展了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重要講話「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及「高舉旗幟、忠誠履職,樹立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形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9月開始,省法院按照省委統一部署,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學習培訓、深入調研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扎實開展分析檢查、群眾評議和整改落實等,切實在人民法院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如何服務科學發展、怎樣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統一思想、認識和行動。
一年來,省法院牢牢把握法院工作政治方向,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堅定自覺地在執法思想、執法實踐、執法作風等方面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牢牢把握法院工作指導思想,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堅定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一,堅持辦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牢牢把握法院工作目標任務,認真謀劃和落實服務海西、司法為民、公平正義等「七個著力、七個更好」的工作思路,堅定自覺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海西建設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牢牢把握「四求先行」的實踐要求,以「堅持『三個至上』、公正高效司法、服務海西先行」為實踐載體,積極推動司法工作在海西建設中求先行。
全省各級法院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記政治使命,全面加強審判、執行工作和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全省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66217件,辦結355272件,分別比上年上升17.15%和16.98%。其中,省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695件,辦結3260件,分別上升19.27%和18.93%。先後有「全國模範法院」晉江市法院、「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省法院民一庭第一合議庭等160個集體,「全國模範法官」張嶸、龔一海等384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涉訴信訪、學術討論等16項工作受到表彰或在全國會議交流經驗。福州、廈門法院的涉台及知識產權審判,漳州法院的「維護台商合法權益合議庭」,泉州法院的邀請人大代表等協助調解,三明法院的少年審判,莆田法院的調解銜接機制,南平法院的林業審判,龍岩法院的「紅土地法院文化」,寧德法院的巡迴審判,以及廈門海事法院的海事海商審判等,各具品牌特色,在全省、全國有較好反響。
二、充分履行司法職責,依法保障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
全省法院緊緊抓住執法辦案這個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務,更加註重服務發展,更加註重促進和諧,更加註重保障民生,更加註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加強刑事審判,確保安定穩定。全省各級法院審結刑事案件33978件,判決生效39677人。其中,省法院審結683件。突出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嚴重破壞群眾安全感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和多發性侵財犯罪,從嚴懲處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堅決懲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審結殺人、搶劫、綁架、毒品等犯罪案件22327件,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958件,走私、集資詐騙、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犯罪案件1144件,挽回經濟損失6504.77萬元。准確把握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確保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寬嚴適度,罰當其罪,效果良好。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6098人。加強對刑事被害人的權益保障,審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1867件,盡力幫助被害方獲得物質賠償。重視對被告人的人權保障,依法宣告無罪10人。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福建」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司法建議工作;依法辦理減刑、假釋案件20659件;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加強少年審判,使4215名失足青少年及時得到矯治,我省法院探索建立的「寓教於審、懲教結合、法情相融、多策並用」少年審判機制,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
調節經濟關系,保障改革發展。全省各級法院審結合同、公司、海事海商等糾紛案件125272件,涉及標的金額180.36億元。其中,省法院審結636件,標的總額26.41億元。緊緊圍繞海西發展戰略,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和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及時出台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我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意見》。突出抓好金融、外貿、房地產和中小企業等糾紛案件審理,穩妥採取訴訟保全、強制執行措施,多做互利雙贏的調解工作,既維護金融債權、化解金融風險,又積極扶持和促進企業生產發展。審結金融、融資、企業債務、房地產等糾紛案件54466件。制定下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意見》,加強涉農及林業審判工作,審結農村承包、農副產品購銷、林權糾紛等案件3204件。著眼於保護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強化司法保護知識產權主導作用,開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動月活動,審結各類知識產權糾紛和不正當競爭案件1504件。著眼於促進閩台交流合作,堅持把涉台審判作為我省法院的一大特色,積極探索解決涉台案件文書送達難、調查取證難、法律適用難問題,創新涉台審判機制和司法服務工作,受到台商和有關部門好評。審結涉台案件1719件。
辦好民生案件,維護群眾利益。全省各級法院審結婚姻家庭、損害賠償、勞動爭議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民事案件80038件。其中,省法院審結595件。及時妥善處理涉及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糾紛案件,涉及產品質量、食品葯品安全等糾紛案件,涉及地震、台風、雨雪等受災群眾生產生活的糾紛案件,認真執行 勞動合同 法審理勞動合同糾紛及農民工案件,維護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強化對婦女兒童、老人等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在全省法院設立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合議庭。依法辦理涉及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案件,組織開展「百名法官送法進軍營」活動。我省法院涉軍維權工作受到中央政法委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等的充分肯定,作為「福建經驗」向全國推廣。
化解行政爭議,促進依法行政。全省各級法院審結行政案件3365件,其中,省法院審結46件。堅持合法性審查原則,妥善審理涉及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勞動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行政案件,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訴權保護,倡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探索建立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機制。加強行政非訴案件的審查與執行工作,執結徵收社會撫養費等非訴案件8506件。認真貫徹國家賠償法,審結國家賠償案件27件,決定賠償12.54萬元,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強化執行工作,實現合法權益。全省各級法院執結各類案件93657件,標的總額115.84億元。其中省法院執結272件,標的總額22.78億元。制定全省法院執行工作考核辦法等,強化統一管理、統一協調。認真實施修訂後民事訴訟法賦予的各項執行措施,加大執行力度。規范執行異議復議和督促執行等執行救濟制度,保護當事人權益。充分運用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當事人組織機構代碼信息查詢、採集工作機制,推進執行威懾機制建設。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全省法院從去年11月起開展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力爭把2007年底前受理的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基本執結,因案件未能執行引發的信訪數量大幅減少,初步建立起黨委政法委組織協調、人民法院主辦、有關部門聯動、社會各界參與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
三、著力維護公平正義,落實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
全省法院始終把嚴格公正文明司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不斷創新和完善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堅持公開公正,提升審判質效。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加強訴訟指導和判前說理、判後答疑等法律釋明工作,實行知識產權、涉外民商事等案件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以讓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保障司法公正。繼續實施審判質量效率評估考核制度,我省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開展案件質量評估體系試點單位。強化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基層法院一審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佔73.14%。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開展量刑規范化試點工作,並就刑事案件緩刑適用、減刑假釋、行政案件立案管轄以及審理農村土地承包、商品房買賣等民商事案件,提出指導性意見,統一司法尺度。調整省法院和各中級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管轄標准,實施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申請再審向上一級法院提出、由上一級法院審查的新規定,加強審判監督。全省法院審結一審案件207946件,審限內審結率達99.99%,當事人服判的佔89.62%;審結二審案件21397件及當事人申請、檢察機關抗訴等再審案件525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的佔16.83%。
堅持調解優先,注重案結事了。確立「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多元並舉、案結事了」的原則,完善訴訟調解、行政協調、執行和解工作機制,既解「法結」又解「心結」。堅持全面調解、全程調解、全員調解,把調解貫穿於案件立案、受理、審判和執行的全過程,不輕易放過可能調解的機會,實行院長、庭長、審判長、合議庭成員、承辦法官多級聯調,「一盤棋」運作。全省一審民商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達64.47%,比上年提升4.67個百分點;行政案件協調解決的達30.61%,執行案件當事人和解及自動履行率達59.96%。其中,省法院以調解、協調方式化解各類重大糾紛案件239件。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完善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銜接互動的工作機制。去年7月,以「非訴糾紛解決機制」為議題的第三屆中英司法研討會在福州召開,我省法院探索創新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做法,引起了較大關注。
堅持理訴疏訪,力促息訴息訪。探索建立「訴訪分離、訴訪相濟,法院理訴、多元疏訪,依靠當地、息訴息訪」的「理訴疏訪」工作機制,著力解除涉訴信訪難題。省法院多次研究部署涉訴信訪工作,對每一起重信重訪案件進行梳理、分工。去年3月起,全省法院以領導包案為龍頭,落實「定時間、定人員、定領導、定責任,包案處理」工作責任制,健全下訪約談、督查督導、責任倒查等制度,開展涉訴重信重訪大清理專項工作,努力做到案結事了,息訴息訪。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沒有發生進京非正常訪。在中央政法委召開的集中排查化解重信重訪案件會上,我院就「創新機制、注重實效、突破難題」作了經驗介紹。同時,進一步做好日常信訪申訴工作,共接待來訪3.62萬人次、處理來信1.74萬件,不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堅持群眾路線,落實司法為民。不斷拓寬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監督司法的渠道和方式。認真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全省1609名陪審員參與審判25081人次、參審案件17550件。在各地培訓的基礎上,省法院首次舉辦了全省人民陪審員培訓班。選任基層幹部群眾擔任法院特邀調解員、聘任調解員,或委託基層組織調解、邀請群眾協助調解等,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司法調解工作。推廣建立執行聯絡員制度,已有80個法院在鄉鎮、村居聘請7000多名執行聯絡員,協助提供執行線索、尋找被執行人、開展執行和解等,促進案件執行。繼承和發揚「依靠群眾,調查研究,調解為主,就地解決」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開展司法進社區、到農村、上海島等巡迴審判活動,全省193個人民法庭設立586個巡迴審判點,巡迴審判案件9858件。加強司法救助工作,為6198件案件的困難當事人減緩免交訴訟費1093.37萬元。推進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和執行救助制度建設,為603名刑事被害人和執行案件特困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款420.93萬元。
堅持重心下移,夯實基層基礎。按照「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建設基層、強化基層」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建成服務群眾、司法為民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第一防線」。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人民法庭工作的意見》,深化省級優秀人民法庭創建活動,開展跨地區基層法院「結 對子 」幫扶活動。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對基層法院經費保障力度,將新增人員編制更多安排給基層,將集中選調的54名法律專業 畢業 生分配給基層,將集中采購的111輛警車配備給人民法庭,做到力量向基層加強、政策向基層傾斜、工作向基層貼近。同時,加強司法技術工作,加快科技法庭、電子簽章系統等信息化建設,在全國首次開展對死刑案件被告人的遠程提訊工作,提高審判工作的現代科技含量。
四、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塑造人民法院的良好司法形象
全省法院堅持「從嚴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強院、人才興院」,著力建設一支「靠得住、信得過、有本事、高素質」的法院隊伍,為法院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切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法院幹警頭腦,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政治觀點、法學思潮的影響。先後組織宣講團巡迴全省法院宣講,舉辦全省法院院長專題研討班,運用三級視頻網路進行學習輔導,深化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強化司法人民性教育和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全省法院幹警進一步增強了高舉旗幟、把握方向的堅定性,服從大局、科學發展的責任心,依法履職、司法為民的使命感,永葆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在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全省法院及廣大幹警踴躍捐款830多萬元,自願交納「特殊黨費」220多萬元。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按照「把好政治方向、抓好執法為民、守好公正底線、帶好法官隊伍」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加強法院領導班子建設。堅持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省法院黨組完善了《黨組工作規則》,黨組成員作出了廉潔自律「十項承諾」,建立對下級法院領導班子和成員的巡視制度。舉辦全省法院新任領導幹部培訓班,全省三級法院院長、庭長擔任審判長參與審理案件84089件,不斷增強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加強法院黨的建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和「奉獻海西先鋒行動」,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
加強司法能力建設。以認識和把握大局、認識和把握社會矛盾、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認識和把握法律精神以及善於做群眾工作為重點,加強法院隊伍能力建設。全省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84期,培訓9107人次,並選派295人到國家法官學院進修學習。其中,省法院舉辦全省性培訓班19期2365人次。組織開展審判技能競賽、案件質量評查、精品案例評析、經驗總結交流等活動,提高判斷事實、適用法律、駕馭庭審、調解案件、判決說理的本領。發揮資深法官傳幫帶作用,開展學術討論、法官講壇、 社會實踐 、民俗調研等,使廣大法官既懂法律又懂民俗、既會說法言法語又會說群眾語言。全省法院幹警現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佔78.4%。2002年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實行以來,共有1261人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其中去年通過296人。
加強紀律作風建設。開展司法大檢查活動,從理想信念、法治意識、群眾觀念、紀律作風、司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查五看」,並組織自查、抽查案件21036件。建立健全院長接訪、投訴舉報、法院網站等民意表達和溝通機制,多方聽取群眾意見。有針對性地開展「好作風、好績效、好形象」作風建設專項整治活動,樹立「零差錯」、「問責制」等崗位履職理念。整肅機關作風,規范各項管理。從按時開庭、庭審規范、法官儀態、保障當事人訴權等方面改進庭審作風,營造「莊重、規范、公正、文明」的法庭形象。組織先進典型評選表彰,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弘揚法院隊伍的良好風氣。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落實中央《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和省委、最高人民法院「實施意見」,制定「實施方案」,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龍頭,重點抓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突出抓好對審判權和執行權的監督。堅持每周廉政例會制度,完善向當事人及律師發監督卡制度,出台廉政承諾制度、重要事項報告制度等。開展反腐倡廉書畫展等廉政文化建設活動。著力建立健全符合司法審判規律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對隊伍中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全省法院共立案查處29起31人,已結案處理13人。
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全省法院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領導,堅持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改革措施、重要工作事項向黨委請示報告,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以高度的黨性觀念和堅定的政治立場,確保司法權在黨的領導下正確行使。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認真貫徹監督法,嚴格執行法院工作報告、執法檢查、法官任免等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後,省法院專門梳理匯總出6大項33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制定辦理方案,逐條分解落實。先後就加強訴訟調解、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等向省人大會作了專項報告,並按會審議意見認真抓好整改與落實。不斷完善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的工作機制,省法院辦復省人大代表建議8件、來信33件;全省法院辦復各級人大代表建議129件、來信216件。繼續加強人大代表聯絡工作,主動邀請人大代表視察法院工作、旁聽案件審理、參與調解案件,通過走訪代表、發放徵求意見函、寄送工作簡報等,接受監督,改進工作。及時把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作為領導決策和指導工作的依據,省法院根據省人大代表建議,專門發文要求全省法院在裁判文書後附註引用的主要法律條文及執行申請提示。全省法院還十分重視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向政協通報工作情況,按期辦復政協委員提案45件,其中省法院辦復4件,促進了公正司法。
2008年全省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績,得益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於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社會各界的關心重視和理解支持。在此,我代表全省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對黨和人民的新要求,法院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法院的改革、建設和發展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差距,司法觀念、能力素質、體制機制、基層基礎等與日益繁重的司法審判任務、日益增長的群眾司法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二是審判質量效率效果與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有差距,有的法院工作人員司法水平不高,執法方式簡單,不注意化解與案件相關的矛盾,不善於做群眾工作,影響執法效果。三是解決長期困擾法院的執行難、涉訴信訪等難題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有差距,一些勝訴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及時有效保障,化解涉訴信訪問題難度較大。四是隊伍整體素質與嚴格公正文明廉潔司法的要求有差距,有的幹警宗旨意識薄弱、作風不正,個別人員違法違紀、貪贓受賄,損害了法院隊伍形象。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9年的主要任務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全面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法院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三次、五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三個至上」、「四求先行」、「四個重在」,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更好地實現人民法院自身科學發展。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全省法院學習實踐活動,鞏固擴大活動成果,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的思想觀念,全面提高各級法院和全體幹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和水平,夯實服務科學發展和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基礎。
(二)全力服務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緊緊圍繞省委關於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決策部署開展審判執行工作,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創造良好法治環境。加強涉農案件審判工作,保障農村改革發展。強化涉台、涉僑、知識產權、林業、少年審判和海事海商等特色審判工作,增創具有海西特色的司法品牌。堅決懲治各類嚴重犯罪,推進平安建設,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
(三)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法形象,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切實解決好法院工作中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 熱點 問題。扎實開展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構建執行工作長效機制。完善「理訴疏訪」工作機制,努力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涉訴信訪案件的發生。堅持調解優先,健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妥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加強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設,有效落實司法便民利民措施。
(四)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統一部署,積極依靠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支持,在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法院隊伍建設、加強司法經費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堅持公平正義的目標要求,進一步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堅持依法依規持續運作,不斷健全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司法求先行」等服務海西先行的體制機制。
(五)進一步加大隊伍建設力度。繼續抓好思想政治、領導班子、司法能力、紀律作風和反腐倡廉建設,全面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和形象。加強理想信念、法治理念和職業道德教育,確保做到「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義在心中」。以提高把握全局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化解矛盾糾紛能力為重點,提升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水平。加大重點部位反腐敗力度和權力制約監督,推進全省法院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升司法公信力。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決心在省委領導、省人大及其會監督下,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振奮精神,依法履職,勇於先行,扎實完成本次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服務保障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下一頁更多關於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
⑤ 我國法制建設現狀
中國法治的現狀與展望---演講人 江平- -
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比較大一點,講的是中國法制建設的現狀與展望。我去年的演講提到非典、孫志剛案件等事件,以說明公權力在當時的情況下,應該得到怎樣的制約,包括公權力的責任機制、透明機制。一年過去了,現在看來,去年後半段發生的一些事情,特別是在徵收土地和城市房屋拆遷中所出現的公權力和私權利的劇烈沖突在今年一年內有增無減。或者說2004年我們的法制進程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公權和私權的碰撞,我們所能夠預見到的是這一個現象在明年可能還會繼續下去。至於這種碰撞是會更激烈一些還是更緩和一些,恐怕還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公權和私權這一對非常重要的矛盾。
一旦公權和私權發生矛盾,私權碰到強大的公權的干預和碰撞,私權怎樣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是中國今天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更何況我們從法律的任何一個角度來說,法律的一個重要的理念都是要維護弱勢的階層。有的人過分地把市場經濟看成是無序,而把國家干預看成是有序的,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因為每一個人的私權考慮的是個人利益,而對國家的整體利益可能不是很了解。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用公權來解決私權的無序狀態,但同時也要看到無序包含著有序,有序裡面暗含著無序。市場雖然看起來是私權橫行的天下,私權看起來是無序,但是私權的行使終究還有一個市場規律的制約。如果過分迷信公權,那麼公權裡面也可能包含著無序,因為公權的行使包括決策者的個人意志;或者說沒有一個程序規范的公權的行使可能造成無序,地方保護主義也可能造成無序;如果再加上尋租這種現象就更有可能造成公權力行使裡面的無序,所以如何解決好公權力和私權利的矛盾和沖突非常重要。
最近中央財經大學舉辦了一個關於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的討論會,當時也是請了吳敬璉教授和我作為經濟學家和法學家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我表述了三個觀點,第一個問題是在公權和私權發生沖突的時候應該首先認識到私權是基礎,私權甚至是目的。應該說只要是私權的主體依法享有的權利就應該得到全面、充分的保障。我想這個前提應該是私權本身是合法取得的。現在有的時候一紙批文或一個文件往往可以把某個市場經濟主體合法取得的一切權利都給剝奪了。如果私權利這樣被公權力隨意地剝奪,那麼就很難說有市場經濟的法制可言。
剛剛頒布的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宗旨是這樣說的:政府的審批許可權應該做到如果能夠由市場主體當事人自己的意願解決的,盡量由自己解決,國家不幹預;如果私人不能夠很好解決的,盡量由社會力量來解決;只有當當事人自己的力量不能解決、社會力量不能解決的時候國家才實行審批,國家才實行許可制度。但在實踐中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把這個順序倒過來了,政府調控手段是第一位的,政府調控不行才使私人手段。而我們國家社會調控的力量往往又很薄弱。
第二個問題是各國的市場經濟法制上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只有當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時候才能對私權利進行限制和剝奪。私權既然是合法取得的,沒有違法行為怎麼能夠隨便去限制和剝奪呢?我們的《立法法》里明確規定如果要剝奪非國有財產,進行徵收,只能是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當然現在法律不完善,但至少在現有的法律里有一條是明確的,那就是只有社會利益需要的時候才可以限制私權。而法律上界定社會利益是非常難的。我們現在正在制定物權法,明年三月要在全國人大討論。物權法制定過程中在討論這一條時,很多人建議把社會利益的條目羅列成條文,但是立法者動筆的時候又非常困難。什麼叫做公共利益需要?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規定,這樣才能使私權利得到應有的法律保障。
第三個問題現在看起來也非常重要,公權在實行國家的宏觀調控及具體行政干預的時候,必須要納入到程序化的軌道,法治化某種意義上就是程序化,有了程序就有了法治的概念。沒有程序,完全按個人的批示,僅僅按照領導人的決策,並不是公權力正常的行使渠道。我們國家法律法規已有了很大的完善,但還缺少一個行政程序法,規定做出哪種行政決策必須有一個什麼樣的程序,是一個人來決定還是一個委員會來決定。沒有程序化,決定就有可能變得情緒化,這是違反法治原則的。同時我們也要對私權利的救濟手段作出規定,當私權利被公權力侵犯的時候,只有具體行政行為可訴至法院的行政庭,按行政訴訟法處理。但是現在大多數行政行為都是抽象行政行為,都是一般性的規范,而在私權受到侵犯的時候,缺乏有關司法審查制度的保障。所以現在很多學者提出希望在行政訴訟法修改的時候把現在對於政府機關的行政訴訟范圍擴展到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訴訟,這樣才能夠使得私權利的保障落到實處。再深一步,如果對權利的侵害違反了憲法,能否有憲法審查和憲法保障制度在中國就更是一個空白點,也需要補充的制度。去年在憲法討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呼籲盡快完善憲法審查制度。
中國法制的問題及其完善
上面我主要是就公權和私權沖突的角度來講,下面就中國法制如何完善和現在存在的問題簡單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提出法制建設25年來,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就像錢穎一教授和吳敬璉教授說的,有好的市場經濟和壞的市場經濟的區分,法律也有好與壞,或者說我們今天也要承認有善法和惡法。
2003年12月份上海法律經濟研究所召開年會的時候,吳敬璉教授在致開幕詞的時候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我們搞經濟學的人,搞市場經濟的人,在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個天真的想法,似乎有了市場經濟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但是20幾年以後我們看到市場經濟也有好有壞。我在閉幕式上做了一個回應:我們搞法律的人在 78、79年也有一個天真的想法,過去是法律虛無主義,後來認為只要有了法律我們就走上了法治建國的軌道。25年過去了,我們發現法律本身也有好有壞。但是我們尚缺的是真正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的觀念。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今天要承認法律有好有壞。比如說低價徵用農民土地的法規難道能說是一個好的法規嗎?當然對於善和惡有的是從權利限制來看,有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公司法10年來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公司法裡面已經有很多條文落後了,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所以今天修改公司法的目的就是修改其中惡的部分,讓它逐漸變善。很遺憾的是我們國家現在法律的修改不夠及時,尤其是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有些法律在制定的時候就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時是制定當時是合理的,過了一定時間它已經變得不合理,這樣的規則如何能夠及時的改變?我們必須要承認法律現在有的已經落後於經濟的發展,落後於改革,有的實際上已經是老百姓不滿意的法律了。
第二個問題我想談談法律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中國的法律進程既包含著自上而下推動,也包含了自下而上的推動。憲法修改,包括市場經濟法律的完善,沒有上層的決策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誰也不能忽略,在中國要想推動法制建設最後的決策權還是在高層。中國的有些法律建設是由下層推動的,比如去年的農民土地補償問題、城市房屋拆遷問題,很多都是法律工作者和媒體不斷地呼籲才得以更好的使法律制度完善。所以法制建設離不開輿論的呼籲,離不開每個具體事件中自下而上的推動。
第三個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中國的法制建設過程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立法和執法的鴻溝。立法和執法有鴻溝可以想像,有的人問我為什麼法律規定得不到貫徹實施?我說如果法律都能夠那麼容易地得到實施,那還要法律工作者干什麼?甚至法律也都不必規定了。我們要承認能夠完全做到法律規定是很難的。法律是要靠人去實施的,中國有幾千年的人治傳統,執行的人本身的非法治的行為非法治的理念都會造成法律執行中的變形。我們國家頒布了十年依法行政綱要,這是劃時代的東西,如果公權力能夠按照依法行政的十年綱要來貫徹實施,應該說我們國家政府的權力會得到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法制健全的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好政府的職能轉變,也需要執政黨的領導作用的完善,使法制健完的過程能夠更好的在法治理念和軌道上來進行。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中國的法制仍然會碰到很多障礙。
第四個問題,如果我們回顧從1978年到現在26年的中國法制建設,我們也可以看到進步是巨大的。回過頭來看當時既沒有什麼法律可以遵循,也沒有這樣一套法治的機制,更不用說在憲法裡面提出依法治國。這26年走的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我們甚至可以說進兩步退一步,有時候進三步退一步,個別時候進一步退兩步。我想這也符合我中國建設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市場經濟建設不是一帆風順,法治進程也不是一帆風順。就像承認法律也有善法和惡法一樣,我們也要承認法制建設的進程有時前進有時後退。但是我們要看看哪些地方進步哪些地方退步,在司法獨立領域或其他領域裡面我們是進展了還是退步了呢?一、中國的法制建設是曲折的,二、中國的法制建設往往是有進有退。但是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這26年的法制建設雖然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曲折歷程,但是我們的進展還是非常大的。我們也相信未來的法制建設的進程跟今
⑥ 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出現不適應不符合問題有哪些
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1、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我國法治建設新紀元。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還通過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法院和檢察院組織法等一系列法律。
2、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這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我們黨形成的推進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新理念。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有法可依,是新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新時期立法工作的一個基本目標。
我國法治建設出現不適應不符合問題:
1、中國歷史缺乏法治傳統,權力大於法律
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歷史,有人治而無法治,有律法而無律政,重權力而輕權利,有法理精華而無法治精神。法家思想源遠流長,甚至在獨尊儒學以後,國家治理仍然是「外儒內法」。
2、中國社會缺乏法治需求,關系大於公正
需求引導供給,供給刺激需求。在關系大於公正,人情面子壓倒一切的社會現實中,法治需求長期不足,導致法治供給萎縮;法治供給萎縮,反過來又不能有效刺激法治需求,形成惡性循環。
(6)法院法治建設情況擴展閱讀:
中國法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
從歷史經驗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必然選擇。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法律理論與法律制度。但無論是清末的改良立憲方案還是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國都出現了「水土不服」,都沒能取得成功。可見,法治建設如果嚴重脫離中國實際,必然導致失敗。
從國外實踐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明智之舉。在世界范圍內主要存在兩大法系,即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和以英、美為代表的普通法系。這兩大法系在法典編纂、法律適用技術以及訴訟程序等諸多方面都呈現較大的不同。
⑦ 法治工作總結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為法治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與人才保障。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法治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治工作總結篇一
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2010年法治鼓樓建設工作要點》,以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為抓手,以實現民生“五有”為目標,解放思想、破解難題、提升能力、發展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就業援助取得新成績。截至10月底,全區共新增就業崗位24100個,實現再就業8349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1692人,新增城鎮單位就業人數15666人,培育自主創業1439人,創業帶動就業97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7%。二是職業培訓得到新提升。截至10月底,全區完成再就業培訓6725人,新生勞動力培訓1460人,在職培訓2246人,農村勞動力培訓775人。培訓後在職穩崗率達95%、下崗就業率達80%以上;三是社保擴面取得新突破。截至10月底,全區凈增社會保險單位參保13954人,凈增靈活就業人員參保7737人,新增城鎮職工醫保參保23171人,為24939名退休人員進行了免費體檢,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率達100%。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失業人員失業金社會化發放率、被征地農民老年生活困難補助發放率、城鎮老年居民困難生活補助發放率、“支邊、插隊(廠)、下放”人員老年困難生活補助發放率全部達到100%。四是執法維權得到新加強。截至10月底,全區勞動保障書面審查用工單位4220家,調處簡易案件467件,處理勞動爭議案件513件,結案率達100%。
一、加強領導,明確法制建設工作職責
一是成立領導機構。局成立了法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具體負責法治建設工作的組織、計劃、協調和實施工作。並將法治宣傳、學法用法目標納入局屬各單位年度目標責任管理及績效考評之中,層層分解責任,層層下達任務,保證目標落實到位。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先後建立和完善了法治建設工作匯報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安全防範制度及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還建立了節日、重大活動安全教育及定期排查等工作機制,督促和教育幹部職工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同時,做到“一崗雙責”,要求幹部職工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負責業務范圍內的法治建設工作,確保法治宣傳等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實行陽光政務。通過觸摸屏、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全面推行“五個公開”,即工作人員的姓名、職責、工號公開;各項辦事程序公開;各項政策法規公開;各種服務項目、法律依據及有關資質公開;各項收費項目、依據和標准公開。保證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深入宣傳,營造法制建設工作氛圍
一是制定法治宣傳計劃。年初,研究制定了《2010年勞動保障局法治宣傳計劃》,明確了今年法治宣傳指導思想,宣傳主題,宣傳活動內容、方式及時間、主辦科室等。二是做好經常性宣傳。通過局機關及人力資源市場大型宣傳專欄、街道和社區公示欄、局門戶網站等各種形式公示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及勞動爭議仲裁案件處理、勞動監察案件處理等行政執法程序、內容和時限。局統一在勞動保障所(站)製作了政策宣傳櫥架,將勞動保障主要業務、辦事程序、服務項目、法律依據等入櫥上架。同時,還將就業證辦理、就業優惠證辦理、社會保險補貼、小額擔保貸款、離退休人員養老生存驗證等12項勞動保障業務辦理的內容、程序及要求,分別製作成宣傳冊(單),放置服務窗口,供群眾取閱,並設立政策法規咨詢台,現場接受群眾咨詢。三是展針對性宣傳。利用就業再就業政策培訓,將政策法規送進課堂;利用大型招聘會和咨詢活動,將政策法規送到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手中;結合“四進四培”活動,把政策法規宣傳資料送到企業職工、社區群眾、軍營軍嫂和學校學生手中;利用春運期間組織民工流動的機會,發動街道勞動保障所(站)的工作人員,在車站、街頭及安德門民工市場,設立政策法規宣傳站(點),把政策法規發放到民工的手中。目前,我們共發放各項政策法規宣傳資料8000餘冊,接受政策咨詢2000餘人次,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了知法用法、依法維權的良好氛圍。
三、依法行政,切實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一是檢查在建工程,確保節前穩定。對轄區內近50家在建工地的勞動合同簽定及民工住宿等情況進行了逐一疏理,要求做到“民工有住宿、工資有專卡、月薪按時發”。並深入民工宿舍了解住宿情況,隨機抽查民工,了解工資發放等情況,摸清了工地實情,對違規行為責成工地進行了及時整改。檢查共涉及民工6700多人,其中合同制民工5500多人,零散工599人,未發現露宿街頭等現象。二是應對突發案件,及時化解糾紛。春節前,通常是勞動用工糾紛特別是因拖欠工資引發的群訪群訴案件的多發季節,全區共發生了4起。案發後,辦案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穩定員工情緒,共追回拖欠工資120多萬元。同時,深入開展了“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勞動保障、公安、工商聯合執法,共取締非法職介3家,並從32家合法職介中,評選出8家誠信單位,有力地凈化了區域內用工市場環境。三是發揮網格作用,規范企業用工。實行區、街聯動,嚴把三個環節,抓好網格內企業的勞動保障書面年審工作。首先,嚴把合同簽訂關,確保了合同簽訂率達100%。其次,嚴把社保繳費關,確保繳費基數與工資總額相符,杜絕了漏報瞞報現象。第三,嚴把上門巡查關。對未主動年審的用人單位,集中上門巡查,指導企業及時辦理了年審手續。四是加強硬體建設,改善辦案條件。6月份,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會室正式搬入新址辦公。新辦公場所總面積為304平方米,設有兩個仲裁庭和一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配有4名專職仲裁員和3名協理仲裁員,辦案條件在城區中屬於前列。省廳、市局以及區政府領導共同為新址揭牌。同時,認真貫徹“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工作方針,以區仲委會為中心,以街道調解中心為依託,以企業自主調解組織為補充,形成了開放式的社會化調解網路,共快立、快審、快結勞動爭議500多件,提高了辦案效率。五是加強部門聯動,規范調解運行。首先,會同區司法局、區法院和工會等部門,定期通報勞動用工案件受理、仲裁和訴訟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並對群體性糾紛及時相互通報,做好預案,做到了防患於未然。其次,在調處群體性和重大勞動爭議案件時根據案情需要,與司法、法院、工會等部門組成聯合調處小組,共同化解了勞動爭議。第三,藉助區、街勞動保障網格化管理平台,用調解建議書的方式向用人單位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糾正了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在調解勞動爭議案件時,向用人單位發出勞動爭議仲裁建議書,提出解決問題和改進的建議,推動了案件的有效處理。六是開展上門指導,消除矛盾隱患。組織業務骨幹走進企業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指導近百家企業建立了勞資溝通對話機制,讓勞動雙方及時表達意願,將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狀態,做到了超前防範。
四、提升素質,增強做好法治建設能力
一是強化學習,提高業務素質。年初,制定了年度業務學習計劃,明確了局幹部職工特別是執法人員學習的內容、時間、方法和要求。採取請進來的方法,先後2次分別請省廳和市局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專家前來授課。結合宣傳學習《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先後3次組織勞動保障系統工作人員培訓。我們還特別規定行政執法人員不僅要熟悉勞動保障政策法規,而且還要學習《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法規,並統一參加市局組織的考核,不合格不得上崗。二是完善機制,加強人員管理。進一步完善了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書”、咨詢接待登記等服務制度,進一步落實了工作人員考評、一次投訴查實待崗等管理制度,把工作人員的工作、管理、績效與獎金、評優、調崗待崗等掛鉤。並建立了連帶責任追究制度,既追究違反制度規定的當事人責任,也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保證了政務服務公開透明,群眾辦事方便快捷,人員管理嚴格有序,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升。三是注重結合,增強服務意識。堅持把做好綜治及平安建設工作與勞動保障中心工作、機關思想作風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三幫”“四進”、“五服務”等活動,切實為基層和企業解難題、助發展、惠民生,努力提升服務效能。
五、創新實踐,全面推動人力資源保障事業發展
(一)全面推動人事工作,有效整合人才資源。一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抓好機構改革。在“區政府機構改革和幹部優化配置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嚴把26個環節,積極穩妥推進區政府大部制機構改革,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同時,根據機構改革對本部門的要求,圍繞新職能、新目標,繼續抓好政風行風建設,召開了政風行風述職評議大會,面向企業、社區發放了政風行風民主測評表,滿意率達95%以上。二是加強公務員管理,優化隊伍結構。按照“凡進必考”的要求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招錄了12名公務員,其中11名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大力推進科級幹部競爭上崗工作,共任免科級幹部105名。面向全國法院系統公開選調了10名法官,提升了整體辦案水平。同時,充分利用“中國南京公務員學習網”開展公務員“5+X”能力培訓工作,實現了網上學習、網上測試、網上考核。目前,全區1500多名公務員學習進度名列全市前列。三是加強事業單位管理,積極引進人才。全面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對全區128家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方案進行了審批。開展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六大人才高峰”、“省創新創業人才”、“留學歸國人員”前期創業服務、引進外國專家資助項目等評審推薦工作,大部分項目都進入省市評審後期。四是落實軍轉安置政策,提升服務水平。對53名2009年度軍轉幹部進行了分配安置、培訓和公務員登記。特別是創新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管理服務機制,建立了“鼓樓區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在政府網站上開辟出涉及退役金查詢、就業信息、醫療政策等內容的服務專欄,進一步加強了與全區212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的聯系溝通,使廣大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的各方面信息得到及時反饋,提高了全區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的管理服務水平。
(二)深入企業開展服務,積極爭取就業主動權。一是深入企業調研,破解難題。針對“就業難”、“招工難”的雙重矛盾,深入愛兒時代、江東軟體園等50多家企業進行調研,為企業提供招聘、培訓、終解備案等就業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有崗無人,有人無崗”的矛盾。二是實行“四送”服務,助推發展。在全區開展了以“優化投資環境,促進企業發展”為主題的系列服務活動,“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務、送信息”到蘇寧、博西電器等重點企業,助推了企業發展。同時,積極落實靈活就業人員各項優惠政策,進行了重點幫扶。全區共發放社保、崗位等補貼3700多萬元。三是開展就業評估,籌集崗位。以“項目落地、政策落實、服務到位、崗位到人”為目標,對南自高科技軟體園、南大蘇福特軟體城等總投資約126億元的8個建設項目開展了就業評估,進行了就業形勢分析,預計建成後將新增就業崗位3.7萬個,為下一步工作的推進奠定了基礎。四是激勵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深入開展“創業金陵潮”活動,進行創業政策宣傳,引導全民創業;鼓勵社區創業,在工人新村社區建立了創業指導室,推動了“全國充分就業示範社區”的創建;為132家創業單位發放場地租金補貼24萬元,降低了創業成本;加快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組織大學生創業項目專家組對7個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了審核論證,其中2個項目已通過審核,創業扶持資金正在落實當中。
(三)千方百計開發崗位,努力擴大就業容量。一是部門聯動助推重點人員就業。會同市警察協會、區公安分局聯合舉辦了“鼓樓區警屬暨困難人員就業招聘會”。蘇果超市、太平洋百貨、蘇寧物業等近50家單位為招聘活動提供了1500多個崗位。會同區婦聯聯合舉辦了“迎三·八女性專場招聘會”,43家用人單位共提供崗位2589個,為女性就業創業拓展了空間。會同區雙擁辦舉辦了“迎‘八一’擁軍愛民專場招聘會”,提供崗位近千個。會同區機關工委舉辦了“黨心聯民心牽手行動”專場招聘,提供崗位200多個。二是春暖行動促進外來民工就業。下發了《關於開展2010年“春暖行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的通知》,春節前後,在中央門、漢中門長途汽車站以及南京火車站等地發放《春風卡》等宣傳資料7900多份;依託300多家企業,籌集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舉辦了近20場民工專場招聘會,使2000多人實現了成功就業。在江東街道成立了“新南京人服務中心”,為外來民工提供了就業、培訓、維權等服務,並積極落實優秀農民工政策,為1名具備高級技師職稱的優秀農民工辦理了落戶南京的手續。三是慈善崗位援助困難人員就業。以困難人員認定工作的開展為契機,對全區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摸底調查,為他們逐一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舉辦了60多場專場招聘,籌集了近2000個慈善崗位。同時,積極配合湖南路04、05片拆遷,對片區內600多名勞動年齡段人口逐一調查,針對其中的11名失業人員和200多名臨時就業人員,組織歐尚超市等40多家單位舉辦了專場招聘,提供崗位500多個。四是豐富內涵提升就業服務質量。以首屆全市勞動保障協理員業務知識競賽活動的開展為契機,在系統內開展業務培訓,並組隊參加競賽,獲得一等獎;與區愛心助學協會合作,組織部分大齡延長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女性參與到協會“愛心班”困難學生家庭的走訪中,並舉辦了“愛心引領、奉獻傳承”的主題座談會,引導失業人員在獲得社會幫助的同時,奉獻愛心,感恩社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按照“數據真實,信息齊全,操作規范”的要求,對各類人員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市民卡辦理服務,共發放市民卡26萬張。
(四)不斷提升勞動技能,著力增強培訓實效。一是抓好技能鑒定,提高鑒定水平。積極做好全市計算機初級技能鑒定統考等工作,嚴格按照考務管理要求,規范申報和考核流程,確保了鑒定質量;與南京醫葯中專培訓中心、新雅慧培訓中心、公交培訓中心等單位聯合開展了醫葯商品購銷員、汽車駕駛員等職業資格鑒定工作,並與高新開發區、南京技師學院等單位協調了技能鑒定相關事宜,為進一步拓展鑒定業務打下基礎。二是規范內部管理,提升培訓質量。研發了職培控制台系統,及時發布培訓信息,動態掌握街道培訓報名情況,實現了區街培訓信息互通;同時,制定了《街道職業培訓實施方案》,明確了各街道的培訓考核指標,並就培訓組織實施中的辦理流程、組班形式、信息輸送、收費管理等環節作了詳細規定,對培訓的過程管理、質量督導以及考核指標的統計口徑作了統一要求,進一步提升了培訓質量。三是加強辦學合作,拓展培訓領域。一方面,在各街道開展了SYB(創辦你的企業)、GYB(產生你的企業想法)等培訓,培訓學員1200多人。另一方面,與歐索營銷員職業培訓學校聯合開辦了育嬰師初級培訓班,與江蘇安吉天地有限公司合作開辦了廠內機動車輛駕駛培訓班,進一步拓展了培訓項目、領域。今年8月,區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被省廳評為“江蘇省創業定點培訓機構”。四是深入開展調研,籌建實訓基地。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特點,以軟體外包、商貿流通、現代服務業為中心,對人才需求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對培訓項目進行市場調研,擬定了《鼓樓區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為提升培訓規模層次奠定了基礎。
(五)努力擴大社會保險,切實保障合法權益。一方面,開展社保擴面,擴大參保規模。以私營企業、樓宇經濟、餐飲服務業為重點,進行“拉網式”擴面,擴大了養老、醫療等保險覆蓋面;抓好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工作,確保跨地區順暢轉續,實現了“無障礙”、“無縫隙”對接;開展2010年度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申報審核工作,組織了14場申報培訓,參培單位1100多家,做到了數據申報准確,基數穩步增長。另一方面,做好養老服務,促進老有怡養。對7萬多名企業退休人員進行了“四走訪”、“五慰問”、“六服務”;為6萬多名退休人員辦理了養老金領取資格驗證;為2萬多名退休人員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並利用流動健康體檢車深入養老院以及高淳等地為行動不便和家住郊縣的老人進行了上門體檢;對810個特困退休家庭、692名孤寡老人、2名百歲老人進行了慰問,發放慰問金115.8萬元;4月份,與市局聯辦了“迎青奧,展風采—南京市企業退休人員首屆健身表演大賽”,我局獲得了優秀組織獎,我區選送的參賽節目獲得了一等獎。5月份,區政協十屆十五次主席會議專門聽取了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及老年眾益院建設情況匯報,對我局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10月份啟動了“繽紛秋日,翩躚夕陽—老人節‘快樂活動周’”等活動,推動了老有怡養、老有所樂。
法治工作總結篇二
一、加強領導,確保組織落實。
為了認真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立了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為組長,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分室,負責普法依法治理的日常工作,以確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組織落實。黨工委今年多次研究並召開專門會議布署安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過提升幹部職工法律素質,達到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社會穩定、服務民生和諧,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的目標。
二、搞好宣傳,確保措施落實。
1.通過培訓深入宣傳。通過舉辦“六五”普法培訓班,組織干職工認真學習《憲法》、《行政許可法》、《物權法》等與招商引資和項目協調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推動“六五”普法的深入開展。
2.通過法定紀念日分類宣傳。充分利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認真組織好法律法規宣傳活動。
3.通過新聞媒體擴大宣傳。通過網路、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認真做好開展“六五”普法、“十二五”時期依法治理啟動階段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新聞報道工作,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好的經驗、做法,擴大社會影響。
4.建立健全普法教育活動的各項規章制度。為了全面實施普法教育工作,達到普法教育的制度化、經常化,在原有“五五”普法的基礎上,制定了“六五”普法學習制度、考勤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並將普法工作作為效能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其他中心工作一起考核兌現。同時加強平時的督辦檢查工作,對積極參與學習的個人及時進行通報表彰,對不參加學習的給予批評,並限期整改,有力地促進了普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聯系實際,確保學用結合。
1.明確學習內容,制定學習方法。我們按照普法的內容,重點學習黨的xx大、新黨章、《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勞動合同法》、《信訪條例》、《物權法》等法律法規。在學習中,我們一是利用每周星期一集中學習,由管委會主任、科長授課;二是各科室開展定期學習。各科室根據各自的情況,結合業務培訓學習,制定計劃,安排時間,採取定期分科室學習的方法;三是開展一幫一學習活動,由先進帶後進,以點帶面,全面展開的學習方法;四是大力提倡自學,鼓勵廣大幹部職工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將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弄懂弄通。
2.聯系工作實際,堅持學用結合。我們結合開發區工作實際,充分利用與企業家接觸多的優勢,認真宣傳貫徹《行政許可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並加以靈活運用,加強法制管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我們還加強了內部管理,開展文明單位、平安單位創建活動,治安情況一直保持良好,截止目前,我單位無行政違法案件,無群體性集體上訪事件,無打架斗毆、無刑事案件,維持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xx年,我們按照上級要求,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六五”普法的前期工作,達到了一定的普法效果。今後,我們要繼續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工作,要充分聯系實際,解決好本單位的實際問題,要加強宣傳力度,依法行政,掀起普法教育活動的新熱潮,努力創造良好的科技法治秩序和社會環境。
法治工作總結篇三
一年來,我區民政系統法制工作在市民政局的指導下,在區法制辦的配合下,以依法行政為目標,以貫徹落實民政法律、法規、規章為核心,通過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依法管理水平,加強了民政法製法規的學習宣傳,提高了全局的法制工作水平。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打好基礎
為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我們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據我區民政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依法行政工作規劃和《紅崗區民政局行政執法監督機制》,《紅崗區民政局一九九九年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方案》等近10項80餘條規章制度,並認真組織實施。首先,狠抓了幹部職工的法制教育。根據民政工作的性質和特點,制定了教育學習計劃,採取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相結合的形式,系統地學完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基礎知識》,《黑龍江省執法人員必讀》《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與各街道黨委、杏樹崗鎮、興隆牧場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依法治區工作責任狀,推行公示制、承諾制,設立監督台,健全和完善錯案追究制度,形成制約機制。對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設立舉報電話。
其次,下大力氣抓了民政法律、法規的匯總、分解工作。我們組織精幹力量,對民政工作中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做了統計、歸類和分解,制定了一系列行政執法制度。包括《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民政局責任人行政執法崗位職責》,《民政局錯案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第三,把推行政務公開作為拓寬和延伸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向社會公開民政工作的政策法規服務內容、辦事程序,堅持做到“五個公開”。一是全區民政系統各級領導,各業務部門責任人管理職責分開;二是辦事法律依據公開;三是辦事程序公開;四是辦事結果公開;五是管理規定公開。
二、強化監督,規范運作,確保落實
憗推進基層組織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全區15個村委會和104個居委會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和居民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抓住今年“愛心獻功臣行動”的契機,起草了《紅崗區民政局“愛心獻功臣行動”方案》,並組織18個單位為12戶優撫對象解決住房難的問題,為8戶優撫對象解決醫葯費9450元,聘請區人大、區政協、區紀檢委主要負責人和各基層單位民政助理共10人作為義務行風監督員,隨時監督,反饋行政工作開展情況,使我區民政工作實現了程序公開化、行為規范化、許可權法定化、責任明晰化的“四化”目標,使政府的扶貧政策在健康的法制化軌道上運行。
三、依法行政,統攬全局,提高服務水平
堅持以依法行政統攬民政工作,把依法行政這根主線貫穿到民政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到了人人守法,事事依法,不斷提高執法水平。首先,把依法行政工作進一步深化,細化。舉辦法律業務學習40期,職工幹部每人法律學習筆記達到2萬字以上,並在窗口服務單位婚姻登記處做到了法律卷宗和各項文書都齊整無缺,檔案保管合理,受到市民政局執法檢查組的好崐評。同時,每項業務都明確了執法主體,執法責任,執法程序。
其次,大膽改革創新,努力提高民政工作的層次和水平。一是改革救災款物發放形式,走自我積累脫貧致富的路子。二是積極發展經濟,增強實力,變輸血型救災為造血型救災。設立扶貧捐贈站,設專人管理,並將所發放的救災款物都向民眾公開,做到持證上崗,對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對檢查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學習。
今後,我們將繼續結合實際,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突破口,重點進行治理,培養和樹立的先進典型,幹部和職工依法辦事,為我區的經濟繁榮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⑧ 司法局依法行政工作情況報告
司法局依法行政工作情況報告
一、近三來依法行政工作總體情況
(一)打牢工作基礎,依法行政 制度 化。我局重視發揮法制工作服務司法行政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將法制工作與執法執業、內部管理有機統一,扎實推進制度建設。一是完善業務管理、法律服務行業執業二類制度,強化執法執業規范建設。二是進行《市司法局執法依據執法事項》、《市司法局規范性文件匯編》、《市司法局制度文件》三個匯編,強化法制工作規范管理。三是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率、出證差錯率、投訴查處率、行政執法過錯追究率四項測評指標,強化法制工作效能督查,提高了法制工作質量和效用,促進了執法行為規范化。
(二)創新工作機制,依法行政規范化。創新執法執業監督領導機制。整合局紀檢監察和政策法規部門資源,成立市司法局行風建設辦公室,建立了由行風辦、行業協會、縣區局、市局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法律服務行業執法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集中受理、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執法執業監督機制,實現依法行政與糾風治亂和效能監察的統一管理。創新執法質量管理機制。將執法工作納入全局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各項行政執法工作標准化管理,法制員通過現場訪談、查閱文件、抽樣、記錄等,對各處室工作進行符合性審核,落實糾正措施,促進了執法工作質量和執法管理水平提高。試行行政指導工作機制。根據管理事項和服務對象需求,探索建立了重點項目行政輔導、服務發展行政建議、監管檢查行政提示、輕微違規行政警示、行政處罰案後幫扶等五種類型的行政指導工作制度,促進了司法行政管理職能的履職到位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三)優化服務環境,行政監督社會化。以“多維度、信息化、能動性”為著眼點,整合便民服務資源,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陽光司法行政”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打造司法行政陽光服務品牌。一是實行陽光政務,提高政務信息公開質量。在局門戶網、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及時發布、更新工作依據、文件制度、工作動態等,開通網上辦事欄目,充分滿足民眾和媒體對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情權及輿論需求,提高工作透明度。二是實施陽光管理,實現權力網上規范運行。將行政權力全部納入網上公開運行,強化電子實時監控,開展行政提速,實行逐月通報,推進權力運行質效並進,目前我局上網運行的行政權力事項共計5類93項261件。三是開展陽光行動,提高網路問政效能。暢通局門戶網“局長信箱”、“在線投訴”以及淮水安瀾網“民生通道”、“陽光信訪”政民互動渠道,建立24小時網路值班、網路發言人制度,規范網訴網復、調查核實程序,及時跟帖回復群眾咨詢投訴,並跟進落實,強化效能問責,進一步提高了機關執行力。
(四)加大研討力度,依法行政科學化。組織專題理論研究,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法律問題,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先後形成了《開展留守兒童法制宣傳教育的重大意義》、《組建律師維權中心為社會正義撐腰的重要性研究》等一批優秀理論文章,促成全國主流媒體聚焦盱眙留守兒童法制宣傳,蘇南企業家現場設立獎金5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見義勇為維權中心,為弘揚社會正義者撐腰;成立市台商法律服務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肯定和台商的好評。抓好業務性調研,指導司法行政工作實踐。《關於穩妥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的 調研報告 》,為我市理順司法所管理體制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強化司法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調研報告,被省廳內網調研專欄採用,為在全省開展執法考評提供參考;市委辦、市政府辦出台的《轉發<司法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律師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為推動全市律師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與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下發的《關於構建和諧審辯關系切實維護司法公正的意見》,有效改善了律師執業環境。認真組織重大活動,提高執法把關水平。在全市法治建設等各項活動中,我局認真組織、策劃、督辦、考評,推動各項活動取得預期效果。聯合市委組織部制定下發《市縣處級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暫行辦法》,組織了8次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共有108名擬任處級職務的幹部參加集中考試,增強了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自覺性;開展“小手拉大手與法一起走”行動,創建“青少零犯罪社區”,我局被司法部、中央綜治辦、中國關工委表彰為全國青少普法教育先進單位。
(五)加強隊伍建設,行政行為文明化。我局突出執法理念、執法素質、執法能力三項重點,著力推進司法行政隊伍文明服務水平提高。一是開展專題教育,強化依法行政理念。深入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查找在執法思想、執法作風方面存在問題,深化制度執行意識,使全體幹警真正成為依法行政的實踐者和推動者。二是組織專題培訓,增強依法行政素質。把幹部教育培訓情況作為考核、評先、任職的依據之一。通過集中授課、崗位自學、網上 學習 、選派參訓等形式,落實行政執法人員上崗培訓、日常培訓、全員輪訓制度。邀請法律專家、學者作專題輔導,組織人員參加市法律知識更新培訓、省行政復議應訴資格考試等,提高了隊伍法治素養。目前,市局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已達到14名,2人具有行政復議應訴資格證。三是開展案件評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連續三集中開展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行政執法案卷、法律服務案件三類評查工作,通過認真審查案卷的辦理程序、手續、證據、時限、效果,指出存在問題,提高了辦件質量,促進了基層案件辦理行為規范化。
(六)發揮職能作用,司法行政實現跨越發展。市委、省廳主要領導先後12次做出肯定批示,充分肯定我市司法行政部門服務大局、服務民生、社會保障等工作。一是融入黨委政府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法律保障得到新加強。深入推進大調解工作機制建設,大力推行網格化排查新模式,進一步提高矛盾糾紛的防範、調解和處置能力;加強社區矯正平台建設,進一步規范社區矯正交付銜接、監督管理,重新犯罪率為0.56‰,處於全省較低水平;加強刑釋解教人員資料庫建設、過渡性安置基地建設,完善基本信息溝通機制,加大社會化幫教力度,有效防止脫漏管現象發生,幫教銜接率100%,安置率96%,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二是融入黨委政府經濟轉型升級工程,法律服務迸發新活力。廣泛開展“法律服務直通車”等活動,為加快經濟轉變提供全方面的法律支持,全市各律師事務所共擔任法律顧問1255家;公證業穩步發展,積極對接重點項目推進、招商引資、企業經營、城市化建設,無一件錯假證;大力推進法律援助擴容升級,建成覆蓋全市城鄉的法律援助工作網路,提前完成省“十二五”末萬人辦案率8件目標,連續六有案件入選“全省十大案例”;認真開展“三大類”司法鑒定,規范出具司法鑒定報告;成功組織國家司法考試,連續多實現考卷零差錯、考場零隱患、考務零失誤、考試零重大違紀、考生零投訴“五零”目標。三是融入黨委政府法治建設工程,法制宣傳開啟新篇章。總結“五五”普法成果,啟動“六五”普法,開通普法網站,以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創新法治文化傳播形式為抓手,大力開展具有時代特徵的法制宣傳教育,推動建成覆蓋城鄉的各級各類法治文化陣地1300多個,漣水、淮陰、清浦、水利系統等縣區和普法單位相繼建成全省有影響的法治文化陣地。大力推進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重點的各類法治實踐,深入推進“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全市有5個村被表彰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271個村(社區)被表彰為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
二、完成《2015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要點》確定的重點工作情況
(一)大力推進行政職能轉變。理順司法所管理體制,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經組織專題調研、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向市政府常務會議作“關於理順全市司法所管理體制的情況匯報”,11月20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司法所建設的意見》,使司法所成為縣(區)司法局的派出機構,近期,各縣(區)將按照“機構獨立、編制單列、職能強化、管理規范”的要求,落實保障措施,進一步加強司法所的組織、業務、隊伍建設。開展行政指導,更新執法理念。以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為目的',出台實施意見,制定程序規定、執行制度、格式文書等,協調相關處室積極推行重點項目行政輔導、服務發展行政建議、監管檢查行政提示、輕微違規行政警示、行政處罰案後幫扶等五種類型的行政指導,以“項目+案例”模式,將行政指導這一柔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全面融入業務工作之中,實現涉及外部工作事項納入行政指導范圍100%,目前,已開展行政輔導50件,支持了服務對象做優做強。強化政務公開,規范行政權力網上運行。我局嚴格執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的受理、發布、保密審查和監督保障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系統管理,強化政務公開及權力網上運行的實時監督,實現信息從源頭產生、收集存儲到公開發布的規范化管理。專題召開各處室負責人會議,過堂督查,並及時溝通,及時提醒,逐月通報,推進了政務公開及行政權力網上規范運行。公開信息107條,依申請公開1件,沒有發生不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情形,運行行政權力2類3項93件。
(二)切實提高制度建設質量。一是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嚴格執行部門規范性文件前置審查和備案制度,對2015-2015度規范性文件進行分類匯編,對本局和縣(區)司法局出台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通報,並及時在局網站上向社會公布,確保局規范性文件內容合法、制定程序符合規定。二是扎實加強制度建設。邀請專家座談,廣泛徵求意見,出台了《市司法局行政調解工作制度(試行)》,探索和規范了我局運用行政調解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方法;以群眾滿意為導向,制定《市司法局101%服務制度》、《市司法局2015服務質量目標及分解表》,深入推行依法行政責任制。三是加強工作標准制定。圍繞司法行政事業發展、業務工作創新、重點工作推進、重大行政決定等,研究制定各類工作標准,組織人員就“爭創群眾滿意的法律服務示範窗口”、執法工作標准進行討論,出台《市司法行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點標准》、《市司法行政系統廉政文化示範點建設標准》、《縣(區)局執法考評細則及評分標准(試行)》,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優授獎重要依據,進一步推進工作提質、提效。
(三)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議事規則和相關制度規定,堅持重大事項、重大問題、重要工作集體研究決定。明確重大決策事項范圍,重視做好重大問題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形成幹警參與、調研論證和領導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對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和社會公示制度,堅持重大決策聽取公眾意見、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所有重大決策,確保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由集體討論決定,切實做到科學、民主和依法決策,杜絕了行政決策中擅權、專權和濫用權力現象發生,實現決策責任制約。今,我局經組織調研、局辦公會議討論,科學民主決策主要有三大事項:一是積極協調將司法所管理體制改革列入全市政法十件大事,深入全省部分地區調研,在我市洪澤縣進行試點,現已在全市推開,推進了基層司法所管理體制改革。二是打造新型教育矯正模式,市社區矯正局機構已獲市編辦批准,逐步建立專群結合、專兼結合的矯正工作隊伍,實行“一縱五並舉”新型教育模式,即從上至下三級聯動教育,引入心理矯治,開展感化、訓誡、專題、幫教、回訪教育並舉的矯正模式,提高了問題對象自我調控能力。三是提請市兩辦發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聯合四部門出台《關於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召開推進會,同時運用網路宣傳,開發法律知識競賽題庫和網上答題系統,擴大了普法工作實效。潘恆球入選全省十大法治人物,實現我市歷史性突破。
⑨ 急!!法院調研文章
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07、2008年工作安排,經主任會議同意組成調研組,於2007年10月9日至23日,對我市人民法院2000年以來執行工作情況開展調研。調研組由市人大常委會萬向南副主任帶領,組員由部分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市十二屆人大代表組成,邀請市中級人民法院領導陪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湛江市法院執行工作情況的匯報,征詢市委政法委、市檢察院、監察局、國土局等市、縣(市、區)115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56名律師、人大代表、申請執行人對法院執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在2008年3月召開部分行業協會座談會,進一步徵求各界意見,深入了解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我市法院執行工作主要成績
2000年以來,我市兩級人民法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堅持以公正司法為目標,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推行執行工作改革,積極探索執行工作新方式,加強執行工作管理,認真開展集中清理執行案件專項活動,執結一大批疑難案件,執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執行活動,依法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司法權威,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努力。
積極推進執行工作體制改革,開展執行規范化建設。根據執行工作體制的新要求,2003年初,我市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和省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進行執行機構改革,建立起執行裁決權和執行實施權分離行使的工作機制,由不同的機構和人員分別行使執行裁決權和執行實施權,防止執行權力過度集中和濫用,促進執行公正;建立起法院執行工作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的領導和管理機制,理順了上下級法院之間的機構銜接和工作關系,初步形成了本地執行和委託執行並行的執行工作新格局;建立起指定執行、提級執行、交叉執行、聯合執行的制度。
針對執行工作存在的問題,明確提出規范執行管理,先後編撰並下發了《執行改革與規范》等三本執行規范性文書,多次召開全市法院規范執行工作會議,通過狠抓執行工作規范化建設,總結經驗,督促落實,提高了執行工作績效。
針對執行工作中評估拍賣存在的問題,推行委託評估拍賣工作的改革,實行對委託評估拍賣工作的歸口管理,對財產評估、審計、拍賣一律歸口一個部門辦理,委託事項一律實行以搖珠選定委託機構,對確保執行權的廉潔高效行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採取多種執行措施,加大執行工作力度。「執行難」問題一直是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也是法院工作的難點。我市法院在黨委的領導下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依法執結了一批「老大難」案件。一是加強對執行工作的領導,成立以院長為首的執行工作領導小組,指導開展 「執行競賽」、執行款物的清理等專項活動,全面清理積存案件。二是加大執行力度,為了解決超期執行問題,強化了案件流程管理,加快了各個辦案環節的運作速度;為了排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通過實行提級執行、交叉執行、指定執行,使一批久拖不結的案件得到了解決。三是積極探索有效的執行方法,針對當前執行案件量大和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等困難,加大強制執行力度,通過在新聞媒體公布「老賴」名單、對賴債者限制高消費等措施,督促被執行人依法履行生效判決。四是強調文明執行,重視執行工作的社會效果,加強執行調解工作,努力形成重視調解的良好工作氛圍,執行過程中多與當事人溝通,做好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促使當事人主動履行義務或自願達成和解協議,努力化解社會矛盾,營造和諧執法環境。
加強隊伍建設和管理,提高執行幹警素質。針對執行隊伍人員素質偏低和存在的紀律作風等問題,我市法院利用機構改革之機,優化隊伍結構,積極開展執行隊伍教育整頓,加強執行隊伍的建設。幾年來,先後組織進行了執行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等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提高了執行幹警的整體政治思想素質。為提高隊伍業務素質,舉辦新出台法律、司法解釋培訓班,邀請法學專家對新實施法律進行講解,部分基層法院制定每周召開一次執行工作分析會制度,由院領導和法官輪流介紹執行工作經驗教訓,分析案例,實行以會代訓,提高執行幹警的業務素質。同時,建立了執行工作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執行隊伍的監督和管理。
執行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執行隊伍素質不高,執行工作基礎有待夯實
——執行法官法律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法院執行法官法律意識還不強,少數幹警學歷偏低,法律業務素質不高,辦案能力不強,不能適應當前執行工作的需要。有的執行幹警缺乏執行藝術,方法簡單,採取措施不及時,沒有準確把握時機,致使有的案件沒能達到最佳執行效果。個別法院甚至還挪用、擠占執行款物,損害當事人的利益。近年來,我市先後有3名法院領導因挪用執行款項受到處分或上級法院通報批評。有的執行幹警重實體執行輕程序合法的情況時有出現,未嚴格依法定程序執行,人為造成一些案件長期得不到執行。有的執行幹警隨意追加被執行人,隨意處理當事人提出的執行異議,久拖不執、消極執行現象還比較突出,中止執行隨意性較大。部分案件案卷記錄不完整,引發不必要的爭議。有的執行法官過分強調債權人的財產舉證責任而忽視法院主動調查和控制財產的工作職責,該採取措施的沒有及時採取。有的執行法官為追求高結案率,在未窮盡執行措施的情況下隨意中止執行。還有的法院對久拖不決的「骨頭案」、「釘子案」,屈服於壓力或存在畏難情緒,放任不管。此外,在執行工作中還存在不規范查封、超標的查封、凍結等問題,在一些地方群眾對「執行難,執行亂」的現象反映強烈,怨氣較多。
——執行隊伍工作作風有待改善。部分法官公正執行的意識不強,作風不端正,缺乏責任心,執行案件拖拉,效率低下,使一些完全可以執行的案件得不到執行。個別執行法官對待當事人和群眾耍特權、耍態度,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不良作風仍然存在。有的法官紀律性不強,泄漏執行行動信息的情況偶有發生。有的法官利用手中權力辦「人情案」、「金錢案」、「關系案」,該執行的不執行,不該執行的違法執行,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重影響法院的權威和公正形象。有的法官在案件執行中未能很好溝通協調,如徐聞縣南山鎮政府拖欠工程款執行一案,徐聞法院在2000年11月查封拍賣六間鋪面,成交價足以償還所欠債務。此案2002年提級到市中院執行,執行法官在未處理徐聞法院拍賣財產的情況下,又裁定查封南山鎮政府蝦池136畝,不得轉讓、抵押、出租、贈與,並進行評估拍賣,在未能成交的情況下,2004年又確認徐聞法院拍賣六間鋪面有效,並要求相關部門為買受人辦理相關權證,導致被執行人損失嚴重。近年來,各級人大受理的關於審判不公的信訪件明顯下降,但投訴法院執行工作的信訪件數量仍然較多。執行難仍然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審判環節和執行環節欠缺配合。有些執行案件因審判質量不高,審判人員審執配合意識不強,而陷入執行困境。有的案件因審判階段的法律文書質量不高,裁判表述存在問題,給執行帶來不確定的因素,導致無法或難以執行;有的案件審判與執行脫節,造成執行困難。如在立案和審判階段採取保全措施不力,需要先予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沒有及時採取,結果錯失執行良機;有的案件雖然保全,但未依法定程序嚴格辦理,導致被保全的財物被變賣,造成當事人損失;有的案件因審判人員對當事人持生效法律文書咨詢相關問題時,給予不負責任的答復,導致本應很快得到履行的案件遲遲無法執行,引起當事人情緒過激,反復上訪。
——內部監督管理有待加強。我市法院執行局都設置了執行裁決機構和執行實施機構,也制定了相應的規定和制度、辦法。但是在具體落實上缺少深度和力度,未能充分發揮相互制約監督的作用。對違法執行案件的執行法官缺少懲罰機制,內部監督力的不足,對其他執行幹警起不到應有的警示、監督作用。法院執行工作的內部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一是案件執行工作的透明度不高,案件在執行過程中,申請人無法及時了解執行進度,特別是在同一被執行人的多個案件中,不同申請人無從了解被執行款物的分配狀況,出現了有的後申請執行的人先得以執行,而先申請執行的人後得到執行甚至得不到執行的現象,以致當事人對法院公信度產生懷疑。有的案件雖然執結,但遲遲不告知當事人,執行到位的款、物有時不能及時如數給付執行申請人。二是法院內部考核機制不夠科學,上級法院片面考核高執結率,結果各法院將未執結的中止案件和不符合法律規定終結條件的案件以程序終結的方式全部統計到執行結案的總數中,以致出現令人費解的現象,一方面執行積案居高不下,群眾滿意率不高,另一方面各法院統計、總結的執結率卻都高達80%以上。結果是法院注重表面的執結率,而忽視了執行的實際效果。三是法院內部監督機制不盡完善,如查封、扣押物品的管理監督不到位,導致相關人員財產受損的現象仍時有發生。近年來盡管法院大力加強執行隊伍建設,執行法官中違法違紀現象仍較為突出,個別法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麻章區法院法官陳國華攜巨款潛逃至今,造成惡劣的影響。
二、司法環境欠佳,執行工作阻力重重
——法律法規不完善,制約執行工作的開展。我國目前還沒有民事強制執行法,一些關於執行的法律規定過於籠統,可操作性有限,缺少靈活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出台不夠及時,執行工作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無法可依,有的還存在相互抵觸、沖突的現象,執行過程中難以適從;法律法規對執行機構的設置、執行人員的配置和職責以及執行救濟與監督等無明確統一的規定,對被執行人、協助執行人和執行程序的一些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預見,缺少法律強制約束力。尤其是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不主動履行判決甚至逃避執行的被執行人缺少必要的強制手段去打擊。這是造成執行難一個重要的制度原因。
——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與法律規定沖突,適用存在誤區。執行工作中評估拍賣特別是評估拍賣國有資產等方面,受行政權制約嚴重。根據法律的規定,協助執行單位不能對協助執行的內容進行實體審查,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反其道而行,要求法院按照地方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對執行財產進行處理。如廣東省政府文件規定,國有土地轉讓必須要經過地方土地交易中心進行拍賣才能辦理過戶手續,地方政府在執行中也要求法院將執行土地交由國土部門進行拍賣,如法院不執行該文件,法院依法拍賣的土地等財產無法過戶,既影響了法律的權威也無法保護競買人的合法權益。
——社會守法意識不強,執行工作難以開展。社會誠信體系和公開市場體系未充分建立,債務人資產狀況不透明,執行調查難,拒不履行債務行為未受到社會不利評價,更未受到社會約束,僅靠法院孤軍奮戰,執行工作難以有根本性轉變。部分被執行人存在「欠債有理」、「欠債有利」的思想,對其所欠債務能拖則拖、能賴就賴,信用度缺失。部分被執行人有能力履行裁判但惡意逃避債務,採取各種手段,想方設法轉移、隱匿、分散財產或遠走他鄉,長期外出避債,下落不明,法院既找不到被執行人也難以發現可供執行財產,即使想採取強制措施亦無法實施,大大增加了執行的難度。對抗法律苗頭上升。部分被執行人公然藐視法律的裁判,對抗法院的強制執行,謾罵、圍攻、毆打執行法官,甚至唆使、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集體上訪,蓄意製造事端對抗法律的實施,暴力抗法事件偶有發生。社會上相當部分群眾對對抗執行的行為既不制止也不譴責,在一定程度上持縱容態度,使被執行人對抗法律的行為存在社會基礎,被執行人更有恃無恐,造成執行工作難以進行。如徐聞縣人民法院執行李某一案,對長期外出的被執行人李某採取強制措施帶回曲界法庭,被執行人的親人不僅對執行幹警進行圍攻、毆打,致使被執行人逃脫,還糾集多人沖擊曲界法庭,打爛辦公桌、警容鏡等辦公品,砸爛曲界法庭的牌子,某法官在曲界執行公務時,一個月內三次被圍攻毆打致傷,社會影響惡劣。尤其是涉及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破產、交通事故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等方面,執行難度較大。 2000年到2007年9月,在市中院執行案件當中,涉及行政事業單位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共108宗,僅執結27宗,執結率只有25%,涉及國有企業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共692宗,僅執結115宗,執結率為16.6%,涉及刑事附帶民事執行案件181宗,僅執結7宗,執結率為3.9%,其中相當部分案件是以中止執行結案,並不是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在申請人無法實現自己的債權的時候,往往採取各種方法纏訪、鬧訪,對政府、法院施加壓力,執行工作局面非常被動。
——保護主義衍生,阻礙了執行工作的開展。部分有具體協助義務的單位如國土、銀行等,以規范性文件甚至內部文件對抗法律,有的乾脆阻撓法院執行,以各種借口刁難執行法官,甚至向被執行人通風報信。如在市中院執行雷州市客路鎮政府拖欠工程款一案中,市中院在劃扣被執行人存在農業銀行的存款時,銀行工作人員採取拖延和通風報信的辦法,導致款項未能執行到位,執行法官也被圍攻。赤坎區法院在執行赤坎區工商局拖欠社保費案件中,七宗案件的執行標的加起來僅數千元,但該單位從2000年判決生效至今,在赤坎區政法委、人大督辦下,仍不自覺履行。地方保護衍生。在執行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衍生了地方保護主義、個人特權等現象,直接影響執行工作的正常開展。一些政府和部門領導法制觀念淡薄,為了地方和部門的利益無視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濫用權力,以權代法,違法干預執行。一些部門有法不依,以種種借口刁難執行。一些政府和部門領導,把執行工作看成僅是法院的事,對協助執行和配合查詢未盡法律義務,致使一些案件久拖難結。許多被執行人公然藐視法律,拒不執行生效裁判,藉助本土地緣、人緣優勢,編織保護傘,千方百計達到逃避執行的目的。
三、法院經費嚴重不足,影響執行工作順利開展
我市兩級法院經費保障水平普遍較低,基礎設施,執行物資裝備等相對落後,個別法院辦公設備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到法院正常辦公,如徐聞縣法院和坡頭區法院執行局僅有一台電腦。部分縣(市、區)法院由於經費緊張,需要異地執行的案件執行經費難以保障,執行幹警的出差費用常常得不到報銷,不少案件不得不委託異地法院執行,效果差強人意。部分法院執行局車輛殘舊,維修難度大、費用高,安全隱患多,如徐聞縣法院執行局,全局三輛警車有兩輛已過報廢期多年,由於經費緊張無錢維修,只能湊合使用。部分法院執行局的車輛沒錢加油,執行時要申請執行人出錢加油,申請執行人意見較大。有的法院執行局甚至因為無錢支付油費而被加油站拒絕加油。如坡頭區個別加油站曾一度公開掛出牌子,拒絕坡頭區法院的車輛加油。部分基層法院長期拖欠大筆款項,被告上法庭,有的還多次被媒體曝光,社會反映強烈,不僅影響了執行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了法官辦案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和社會公信力。
破解執行難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綜合治理機制。加強市委對法院執行工作的領導,是破解執行難的根本保證,對執行工作進行綜合治理,是根治執行難的有效途徑。為此,一是建議成立由市委相關領導任組長,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監察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執行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起統一管理、統一協調、高效運行的執行工作新機制,有效抵制地方保護主義,切實增強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工作力度。二是根據中央政法委[2005]52號文件精神,建議市綜治辦將法院執行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對各鄉鎮(街道)、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村(社區)履行協助法院執行義務的情況實行綜合考評考核,同時探索建立基層協助執行工作網路,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執行工作。三是建立誡勉談話和處理機制。對拒不履行法院判決的黨員、幹部,建議由市紀委、監察局進行誡勉談話,對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要給予必要的黨紀、政紀處分。四是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建議市、縣(市、區)兩級政法委對重點執行案件實行掛牌督辦,支持法院加大辦案力度,排除阻力和干擾。
二、加強法制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全市兩級法院要進一步宣傳中央11號文件和中央政法委52號文件精神,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執行工作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關維護法律權威和國家法制尊嚴,事關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大事,也是執政為民、公正司法的體現。以「五五」普法為契機,大力宣傳有關執行工作的法律、法規,將自覺履行生效裁判作為當前普法教育的其中一項內容,加深廣大群眾對法院執行工作的認識,消除社會上對法院執行工作的誤解。努力提高全體公民尤其是領導幹部、行政執法人員、企業法定代表人、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法律素質。要通過宣傳,提高當事人履行法律文書的自覺性和風險防範意識,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執行工作,樹立自覺執行和協助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良好社會氛圍,營造寬松的執行環境。
三、主動溝通協調,共建執行威懾聯動機制。法院要主動加強與國土、房管、銀行等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的溝通聯系,化解分歧,消除抵觸情緒,就如何協助法院執行工作形成書面文件規定,減少法院和有關協助執行部門的摩擦。協助義務部門在法院開展執行工作的調查、處置執行財產時要積極予以協助和配合,不能以內部文件和內部規章作為借口,拒絕甚至阻撓法院的執行工作,切實提高執行工作效率。法院要將拒不執行生效判決的賴債人員信息與其他職能部門如國土、工商、出入境管理、房產、銀行進行共享,與其建立執行威懾聯動機制,對惡意逃避債務、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被執行人進行聯網公告,使其不得辦理房地產過戶手續,不能在銀行貸款,不能進行企業和個人公司注冊登記,不得進行高消費,不得出境,可考慮建立聯網信息防止被執行人轉移、隱匿財產,提高被執行人逃避執行的成本和代價,提高執行的威懾力,提高生效裁判文書的自動履行率。
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對執行工作的領導、監督和支持,主動向黨委、人大匯報執行工作情況,對於涉及群體性案件以及涉及社會穩定等重大、疑難、阻力大、干擾多的執行案件,在執行前向黨委、人大請示報告,爭取支持和協助,合力破解「執行難」的同時盡量避免矛盾激化,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四、多策並舉,加大執行工作力度。新民事訴訟法已頒布實施,新法中有不少強化執行工作的剛性規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好用足現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在此基礎上,一要廣開思路,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執行方式和方法。根據執行案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執行措施,以說服教育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為主,以強制措施為輔,盡量促使被執行人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對惡意逃避債務和暴力對抗執行的行為,充分運用法律賦予的強制手段,通過責令限期履行、定期申報財產,及時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搜查、劃扣、拍賣等強制執行措施,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對有能力履行義務而拒不履行的「老賴」,通過新聞媒體對其公開曝光,督促其自覺履行義務;可參考其它法院懸賞舉報賴債者財產的做法,發動社會力量調查賴債者財產情況;對妨礙和非法阻撓法院執行工作,依法予以懲處,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建議每年組織一到兩次的「執行競賽」活動,加大力度對案件進行清理執行,維護法律的權威。二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執行實施權與裁決權相分離的執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加強執行工作的指導和管理,規范執行實施權行使,規范執行款和執行檔案管理,提高執行工作管理水平,增強執行工作透明度。提高主動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以及案件當事人對執行工作監督的意識,減少違法執行案件的發生。完善獎懲制度,改革考核辦法,激發幹警的積極性。三要暢通群眾尋求救濟的渠道,切實做好執行信訪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執行信訪工作機制,重視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審查,採取靈活多樣、積極穩妥的措施處理好執行信訪案件,對被執行人履行能力不強,申請人又屬社會弱勢群體的執行案件,要慎重採取中止或終結執行措施,耐心做好申請人的工作,取得理解,減少這類案件的申訴上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執行能力。要高度重視執行隊伍建設,狠抓執行隊伍思想和紀律作風教育,提高幹警的綜合能力。一是要增加執行力量,進一步優化執行人員配置,保證執行工作及時順利的開展。二是加強執行幹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學習霞山區法院林保南等先進執行法官的活動,提高對執行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公正意識、效率意識,提高執行幹警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真解決幹警中存在的執行消極、作風粗糙問題;拓寬監督渠道,對當事人、案外人和社會各界反映的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審查,發現執行不力和消極行為堅決糾正,發現違法違紀線索一查到底,嚴肅處理。三是加強執行幹警的業務培訓,通過開展業務學習和執行工作經驗交流,切實提高執行幹警的協調能力、業務水平、法律水平和執行能力,進一步提高執行工作質量和水平,減少久拖不執、久執不結的現象。四是要加強作風建設,提高處理復雜情況的能力,對待群眾要熱情相待,消除「四難」現象。
六、建設法治政府,有力保障執行工作。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依法行政,自覺支持、配合法院依法開展執行工作,決不能把地方利益凌駕在法律之上,利用對人財物的管理權,給法院執行工作施加壓力。
對政府和政府職能部門尤其是公安部門,事業單位尤其是學校因為欠債而成為案件被執行人的,各級政府要從維護國家信譽、政府誠信和社會穩定的高度,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償還債務,或者制定還債計劃,與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以取信於民,切實解決執行難的歷史遺留問題。
增加法院經費投入,保障執行工作的順利開展。經費的不足和裝備的落後嚴重製約了執行工作的開展,各級政府要增加對法院的經費投入,逐步解決法院執行經費不足問題,避免出現執行人員墊付差旅費的現象;結合實際統籌規劃,安排資金逐步改善法院的辦公條件,改善執行物資裝備,積極推動信息化建設,擴大執行公開,增加執行工作透明度。建議市中院先行建立執行信息化網路系統,實現案件監管、內部統計、信息公開一體化。在法院內部,使上級法院能隨時掌握下級法院的工作動態信息,領導能隨時掌握執行幹警每個案件的執行動態信息,便於管理監督。在外部,使當事人能夠通過互聯網或法院立案大廳設置的電子觸摸屏隨時查詢案件信息,了解執行的過程,行使監督權利;努力提高法官的福利待遇,解決執行人員人身意外保險經費問題,保障執行工作及時、快速、有效地開展。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⑩ 法庭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人民法庭是按照便於人民群眾訴訟和獨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審判權的原則設置的,分布在鄉鎮農村,主要擔負著農村民事案件、刑事自訴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通江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轄49個鄉鎮,524個行政村,3308個合作社,全縣總人口8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3萬人,農村人口約佔79%。近年來,通江法院12個人民法庭每年辦案數佔全院辦案總數的63%左右。因此人民法庭在密切聯系群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