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❶ 如何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1、必須把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造就一支宏大的具有法治素養和法治意志的治國理政幹部隊伍。
2、重視法治思維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3、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形成良好法治環境。
4、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切實把法治建設成效和依法履職的情況考准考實。
❷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增強依法辦事能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邁向現代文明國家的當然路徑。無論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還是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糾紛、制約權力和保護權利,都需要大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法治思維是指一定主體以法治理念為基礎,運用法律規則、原則、價值和精神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以致形成結論,作出決定的思維模式。法治思維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維、法治至上思維、體系性思維、程序性思維、證據性思維等。合法性思維主要指領導幹部在做出決定時首先要想一想自己作為決定的主體是不是合法,作出決定的程序、依據、證據等是不是合法,合法就可以做,不合法就不能做。法律至上思維主要指領導幹部在決定時要把法律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法律至上包括外部至上和內部至上。所謂內部至上,是指法律體系內部有自己的等級,下位法服從上位法,最終服從於憲法。所謂外部至上,是指當法律與道德、習俗及政策等規范發生沖突時,法律規范為最高的效力,需要優先遵從。體系性思維是指法律是一個體系,既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憲法法律,也包括國務院、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還包括國務院組成部門、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正是因為法律是一個體系,所以領導幹部在作為決策時要通盤考慮,不能僅盯著某一個法,既要看到上位法,也要考慮下位法;既要考慮一般法,也要考慮特別法。程序性思維要求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不僅要考慮實體法,還要考慮符不符合程序法規定。證據性思維是指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要基於證據所支撐的法律事實,沒有證據就沒有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也就不能形成正確的推理和判斷。
依法辦事是指領導幹部按照法律規定的措施、辦法、路徑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而形成的方法與模式。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是一個內在思維和外在實踐的關系。法治思維更多是一個內在思維活動,而依法辦事則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依法辦事最核心的內涵就是按照法律規定的措施、辦法和路徑來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如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相關法律法規對決策和決定的職權、程序、方式、時限有明確的規定時,嚴格遵守這種規定就是法治方式。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時限、措施等,就是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可分為宏觀與微觀兩種。宏觀的法治方式如:對國家而言,依法治國就是其法治方式,對執政黨而言,依法執政就是其法治方式;對各級政府而言,依法行政就是其法治方式。微觀的法治方式主要指在具體的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決策過程中,相關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人員能否嚴格依照法律所規定的主體、程序、時限、方式等去立法、執法、司法和做出行政決策。
盡管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處理政務的能力與民眾日益增長的依法治國的需求之間還存在相當大距離。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個人意志至上、法治觀念淡薄,常常習慣於憑個人意志來管理經濟與社會事務,甚至干預正常的執法和司法活動。可以說,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大力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是加強學習、培訓和實踐,努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維是一個邏輯思維過程,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影響下的行為方式。當然,不管是法治思維還是法治方式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都需要通過後天不過學習、培訓、實踐才能形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真正懂得法治在人類社會治理模式的優越性,才能真正知曉何為合法性、何為法律至上、何為法律程序等。只有在掌握法治的特點和相關內涵的基礎上,再通過培訓、實踐,才能進一步培養法治思維、提升法治思維,並在法治思維引領下運用法治方式。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指出「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 」
二是健全法治制度,用制度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學習、培訓和實踐對於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當然很重要,但這些路徑必定主觀性強,具有很大的自我依賴性,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支撐,其效果也許並不明顯。所以當前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治制度,用制度來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如健全領導幹部出庭應訴制度。通過規定領導幹部出庭應訴,讓領導幹部切身感受何為法律至上思維、何為程序性思維、何為體系性思維、何為程序性思維,也讓領導幹部通過訴訟明白,如果在工作中沒能很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訴訟中需要承擔敗訴的後果。再比如,健全、完善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制度。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制度主要指黨政機關在重大決策前,必須由相關法制機構對重大決策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只有審查通過時,才能形成重大決策。此種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本身就是對領導幹部決策時是否運用法治思維,是否符合法治方式的全面審視和檢驗,此種合法性審查的全面審視和檢驗本身起到倒逼領導幹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重大決策。
三是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列入幹部考察范圍。在中國,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和幹部考察內容向來是引領領導幹部工作的標桿,一直都是幹部能力提高的燈塔。如果把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法治指標作為政績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為幹部考察的主要內容,各級領導幹部一定會高度法治工作,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培養。對此,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有明確要求,即「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法學部)
作者: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法學部
❸ 怎麼運用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辦事能力
努力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提高黨員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造就一支宏大的具有法治素養和法治意志的治國理政幹部隊伍。結合柳州市的工作實際,我認為要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重點是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認真學習法律。法治理念是法治的靈魂,體現了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要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首先要加強法治教育和培訓,在學習中著力解決自身法治精神缺失、法治意識淡化、法治素養低下、法治底氣不足等問題,讓法律法規進腦入心、進言入行、進崗入責,確保每項工作、每項建設都能在法律法規規范下高效有序運轉,把已習慣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並讓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一種自發的心理需求,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遵循法治原則,堅守法律底線。 (二)深入研究法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需要法學理論的指導和支持,作為研究法律的主力機構是各級法學會。近年來,柳州市法學會立足本職工作,不斷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有力地推進了法治柳州建設。工作中,做到「五個堅持」,即:堅持法學研究與推動柳州經濟建設相結合;堅持法學研究與服務民生需要相結合;堅持法學研究與激發群眾參與熱情相結合;堅持法學研究與營造法治環境相結合;堅持法學研究與推進依法治市相結合,全面推進法治柳州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傳承法學文明,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2013年11月,全區首個地市級校園法制教育示範基地在柳州市建成。2014年9月,全區法學會現場會在柳州市召開。 (三)時刻運用法律。近年來,柳州市政法系統不斷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積極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不斷探索破解信訪工作難題。一是搭建一個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平台。目前,全市117個鄉鎮(街道)已經全部建立了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1191個村委(社區)全部建立了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在中心和工作站里普遍配備「四員」,即信息員、接訪員、調解員和為民服務辦事員,「四員」在鄉鎮司法所、人民法庭的指導下,緊緊圍繞「依法化解矛盾糾紛」主題:即由信息員收集農情民意信息,接訪員重點做好接訪工作,調解員負責調解各種矛盾糾紛,為民服務辦事員負責做好重點信訪戶的互幫互助工作。基層聯調平台的建立,使大量矛盾糾紛依法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從源頭上減少信訪量。二是建立判後答疑制度,實行陽光司法。隨著經濟的發展,矛盾糾紛日趨復雜,法院案件受理的數量逐年增加。在執法過程中,法律文書的表述不到位,是導致當事人不斷上訪的根源之一。2013年起,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開展判後答疑工作,即主審法官在案件判決後對當事人進行答疑,運用權威的法理解釋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引導當事人服判息訴。2014年度經過判後答疑的案件,一審服判率在91.2%,二審服判率在99.4%,大大提高了審判質效。判後答疑將執法工作置於群眾監督之下,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有效的減少了涉訴信訪。 (四)堅決維護法律。要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執法司法制度,確保制度的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確保法律的權威。一要健全執法司法權運行機制。要進一步提高執法司法考評標准,通過高標准、嚴要求,帶動辦案質量的提高,確保每一起執法司法案件都能經受得起法律和實踐的檢驗。要進一步加大案件評查力度,依法糾正執法辦案中的過錯、瑕疵,堅決防止發生冤假錯案。二要進一步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度。政法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帶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既嚴把證據關,又嚴把法律關;既確保實體公正,又確保程序公正。不搞有罪推定,杜絕違法調查、違法取證。同時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設置隔離牆、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讓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成為領導幹部的新常態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的缺失。各級黨組織對黨員幹部遵守憲法和法律要作出具體規定,建立剛性約束機制。要將提高法治思維作為對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要求,像抓作風建設和懲治腐敗一樣抓依法辦事。要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加強對領導幹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監督檢查,健全問責制度,規范問責程序,對違法枉法、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責任。黨員幹部觸犯法律規定的,必須依法處理,不能用黨內紀律處分代替依法追究責任。執法部門的執法過程和環節要置於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之下,必須有效地防止執法中的權錢交易和「暗箱操作」。總之,要通過加強激勵約束機制建設,督促領導幹部真正做到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決不允許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真正讓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成為領導幹部的新常態。
❹ 如何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一、要強化黨員幹部的法制意識。黨員幹部要從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關系國家治理體內系容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懷有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 二、要強化黨員幹部的法制教育。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既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由內而外地自覺養成,也需要各級黨組織由外而內地持續培育。要按照全會《決定》要求,繼續總結運用這些成熟做法,持續不斷地加強法治學習培訓,進一步增強法治信仰,使法治思維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基本思維方式,發自內心地認同、信賴、遵守和捍衛法律。 三、要強化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乾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從教育、提醒和防微杜漸的角度來說,監督是對幹部最大的愛護、最好的保護、最真誠的幫助。要大力加強幹部選拔任用監督,加強對幹部日常監督管理,切實匡正選人用人風氣,推動幹部依法辦事、干凈幹事,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