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課堂困惑
① 法治課進行滲透式教學的利弊
利:
1、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落實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培養法治社會合格公民的途徑之一。
通過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學生知法、守法,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可以有效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
2、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能增加學科教學的多樣性、豐富性,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為豐滿,可以使不少學生在學「難於上青天」的外語的同時,感受到一絲輕松。由此種種,不一一枚舉。
弊:
1、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學,割裂了甚至可以說閹割了學科自身的審美價值,使得語文不像語文,數學不像數學,英語不像英語,各科課堂教學成了法制教育課。
2、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有些法律條文顯得生搬硬套。這樣的法制教育滲透讓教師頗感為難:法制教育滲透的有些法律條文真的是沒顧及課文內容,只要稍微沾上邊就滲透,這樣的法治滲透沒有任何意義。
3、法制教育的滲透顯得過於冒進,違背了教育的規律,違背了師生的心理需求。在備課與課堂教學中准備法制教育滲透此環節,同樣這樣的規定使學生盲目被動地接受。
②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新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給德育課程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比較典型的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現如下: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繪畫、游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 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獲卻令人懷疑。筆者認為,課堂活動不等於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並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生活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遊」 課、「游戲」 課、「美術」課、「舞蹈」課。我國第八次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於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通過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範,如果「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於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③ 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新課改」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整體改革,同時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不僅要了解其所涉及的改革背景、指導思想、課程定位和課程目標,更重要的還必須對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有一個全面、精準的把握,否則很難完成目標任務。因此,要把品德課上出實效,就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在我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道德與法治課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三、提高自身素養,保證教學的質量
1、要有理想信念。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根,才能讓學生開花結果。只有自己信仰堅定,才能在講課時有底氣,講出來的知識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因此,在上課之餘,必須加強學習,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教師。
2、要有道德情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要堅持以德性高標准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道德修養,只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才能在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要有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教師也要具有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該只是一些抽象書本的知識,更應該培養學生認識書本之外的當代世界發展規律,正確引導學生用辯證地眼光看待問題,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不僅有利於創新課堂教學,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要嚴於律己。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對自己嚴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既要遵守教學規律,更要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到課上課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5、要有人格。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感染學生、才能贏得學生尊重與愛戴。除此之外,還要有扎實的學識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修養。要自覺做到修身修為,像曾子那樣「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陽明那樣「誠意正心」 「知行合一」,才能成為學生喜歡的教師。
總之,教無定法,怎樣上好道德與法治課,一千個教師有一千種教學方法,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最終殊途同歸,都是要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因此,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豐富教學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精準施教,才能讓學生喜歡並學好道德與法治課。
④ 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1.備好教材。新的道德與法治教材,與社會緊密聯系,取材靈活,內容豐富。作為教師,必須加強教材的熟讀、精讀和研讀,對教材的知識脈絡做到心中有數,理解道德與法治的關鍵知識,把握道德與法治的政策方向。
作為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個性特徵等,在教學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學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備好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
⑤ 孩子道法學不好怎麼辦
道法學不好,就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很重要,下面是學習好道法的具體方法:
一、培養興趣,快樂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沒有興趣,學習就成了一種負擔,不僅不會主動學,而且即使家長、老師在後面催,沒有興趣也是應付差事;反之,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學習《道德與法制》首先要想方設法培養興趣。
二、重視基礎,學會動筆。
在《道德與法制》學習過程中,掌握「不動筆墨不讀書,不記憶不讀書」兩個基本原則。「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動筆,不僅課堂上要做筆記,平時學習時,也要標注重點、勾畫知識范圍,這樣就這樣把范圍縮小,提高了學習效率。
說到《道德與法制》,同學們自然和記憶聯系在一起,但是,記憶不等於死記硬背,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道德與法治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謠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等。
三、懂得思考,學會聽課。
《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
所謂「聽」,就是汲取老師講課的精華,抓住老師講課的要點,集中精力,跟緊老師講課的節奏。
所謂「思」,就是篩選有價值的知識,多問為什麼。道德與法治更多講的是「道理」,因此,不能一味的被「灌輸」,而是要有選擇的「吸收」,這樣學的知識掌握的才更牢固。
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初中階段的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四、多加練習,查漏補缺。
《道德與法治》練習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考察記憶能力的,只要你把書背會了,基本的知識就能輕松掌握,還有一類是考查思維能力的,這就考查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書背得再多也沒用。
練習對於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在平時學習中,我們常常忽略練習的重要工具——作業,學會做作業,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
通過練習一是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學會對知識的實際運用;三是將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四是及時發現學習上的問題,查漏補缺。學習就像是織網,只有不斷的縫補「漏洞」才能網更多的「魚」。
五、善於復習,溫故知新。
「學而時習之」,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復習鞏固的過程。如果學過了就忘、學完了就丟,那基本上和「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沒啥區別了。復習的類型有隨堂復習、課下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等,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期中復習一次、期末復習一次,這樣,需要記憶的知識才更扎實,不容易忘記。
⑥ 道法教學中的幾個困惑及對策
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缺失教學保障,課程形同虛設
道法課程經常出現「吃課」、上「白課」現象,教學得不到保障,原因無非如下:一是師資配置不合理,主課老師兼任,給「吃課」等不良現象提供了便利。二是受應試教育影響,道法課不作為考核學科,難免被忽視。三是缺乏教研團隊建設,無「群」發聲。道法課最終形同虛設。
許多教師往往忽略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性、活動性的特徵,以為學生在課堂上理解、感悟到了,教學目標就有效達成了。鮮少有引領學生在課外生活中繼續學習、深入體驗,不斷建構的實踐意識。這樣勢必造成課堂習得和課外生活「兩張皮」,德育目標的落實便是「紙上談兵」。
⑦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的作業困惑有哪些呢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評價的困惑
(一)評價主體單一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宰者,是控制課堂的主角;而學生是配角、是聽眾。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一言堂」「滿堂灌」「說教式」等;學生很少能自由地學習,常常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缺失。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就是單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不能參與其中進行評價。對於學生的學習表現情況,教師說了算。教師即是「法官」或「裁判」,給出相應的分數或等級,就完成了對學生的學習評價。
(二)評價內容片面
一直以來,小學《道德與法治》評價內容比較片面,評價標准不合理、不客觀、比較隨意。教師往往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或學習成績,但卻忽視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忽視了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結果或學習成績的評價。這顯然是片面的,未能真正達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和效果,不利於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另外,學習評價所具有的管理、調控、導向、診斷、動機激發等功能,在教學實踐中也未能獲得充分體現。
(三)評價方式呆板
在傳統思品教學中,學習評價方式比較呆板,很多教師傾向於採用量化評價、終結性評價等方式,但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的質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成長特點。量化評價、終結性評價是靜態式評價,而質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則是動態式評價。兩者之間只顧其一,顯然難以達到良好的評價效果。在學習評價中,教師的評語單調枯燥,以致學生缺乏真切的情感體驗,約束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樣的課堂顯得乏味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⑧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中,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知道了上課的基本要求,學會了規范自己的言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小組交流的方式,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
我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孩子們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人。他們學習得特別積極主動,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很善於評價學生,幫助他們建立了學習的自信心,使孩子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
1. 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 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待於提高。
改進措施:
1. 應多提問學生,要多表揚鼓勵學生。
2. 教師要做好課堂評價,爭取讓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2
在剛結束的初一期中質量檢測中發現學生較多問題,為此,周五對初一學生又做了一次單元檢測,希望在檢測中逐步糾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問題依舊。當然這必然是個長期的過程,也將是合力教育才可能使之改變的過程。
今年改版的《道德與法治》對初一學生來講,引導其正確的價值觀仍然是教學之重。部分心理品質常識內容進行了重組,教材的行文、插圖等較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無疑,改版後的新教材更活潑、更適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初一新生在由小學向初中過渡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突出問題:
1、閱讀能力普遍較差,有興趣而解讀能力不強;
2、較多孩子缺少基本的問題意識,分不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三個基本問題。
在當前全民閱讀的大環境下,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促進學生的閱讀,是學校、家庭乃至社會需要進一步著力解決的問題,在孩子們陶醉於喧囂的網路游戲等環境的同時如何讓孩子們更多地思考,更多地參與實踐,回到現實學習、生活中來,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努力和改進的。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3
《買東西的學問》是20xx年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程。
本節課需要讓學生准備包裝袋,但是個別學生理解為塑料袋,預設到學生可能回拿錯,進而教師自備很多包裝袋,因為個人局限,課堂中只以離學生生活最近的購買食品、蔬菜水果和學慣用具三個方面來跟學生共同探討買東西的點滴學問,還有更多的買東西的學問需要同學們去生活中發現積累。由於此方面知識的廣博,課堂時間卻有限,所以不少涵蓋的知識無法盡情展開學習。學生的課前調查活動也沒有時間充分交流,造成些許遺憾。學生對於網購的經驗不足,只能找本宣讀,不能感同身受,只能讓學生先記住網購貼士注意事項,等到真正網購時再回顧注意事項的重要性,但是作用力較低。
本課中涵蓋內容較多,本課可分為四課時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就可以跟同學們盡情探討影響商品價格的諸多原因,比如討價還價、產品質量本身對價格的影響、品牌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力,批發和零售同種商品價格的差異等等,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巧花錢的技巧,樹立不追求名牌,不盲目攀比,注重物美價廉的正確的消費觀。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講授了《該請誰來幫幫我》一課,學生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他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孩子們體驗到了校園生活的安全、快樂、溫暖。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運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學習得特別積極主動,他們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在課堂中,我運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等,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
1.學生們在學習上比較被動,沒有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2.教師沒有做好課堂評價。
改進措施:
1.我們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應多關注學生,讓他們多嘗試一些成功的喜悅,使孩子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2.教師要多表揚鼓勵學生,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應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5
八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一些成人觀念,在感性的同時更加理性。本節課我們採用更加直觀的典型案例,更吸引學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本節課我們通過案例、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形象的同時更具備知識性。讓學生了解了違法行為及其種類,知道了身邊的一些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懂得了違法無小事,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增強守法觀念,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本節課學習法不可違,在了解違法行為種類的基礎上重點認識身邊的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法律名詞較多,通過作比較、分析案例等方式進行區分,有助於學生理解。可以在學習本課前要求學生查閱相關的法律條文,為了解各類違法行為的表現作好鋪墊。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選取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情境為背景,設置問題能夠調動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慾望,均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直接呈現給學生關於違法犯罪的特點和運用法律的時機,未免有些生硬,應嘗試更易於學生接受的方式。以後教學應該多了解學生,提前研究透學生心理,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6
在小學教育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感受與體會,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周邊情況。雖然這一階段學生在生活經驗與閱歷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是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這一內容,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
一、保證理論知識上的生活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也開始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來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做好課堂的講述工作,主動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保證教育的生活化。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教師也要及時進行備課工作,從這一階段學生的生活閱歷等方面出發,保證教育的針對性,並從學生的視角入手,注重開展體驗教學,減少說教教育。可以說只有真正將生活知識與教材結合在一起,才能培養好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育的質量。如學生在學習《我是小學生啦》這一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入手,綜合好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來開展引導工作,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活動[1]。
二、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目標
對於教學工作者來說,要清楚認識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要高於傳授知識。只有讓學生掌握好學習的方法,才能及時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就要清楚認識到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以此來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掌握好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給學生准備出充足的學習時間,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局面中解放出來。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在小學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存在著一定難度的,但是只有讓學生可以理解好這一知識點,才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總結,同時也可以實現理想的教育目標[2]。
三、優化教學方法
想要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果,實現教育傳播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綜合分析好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主動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實現對教育的優化與完善,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慾望。對於小學生來說,在學習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極為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產生出主動探究的慾望,才能不斷產生出學習的興趣與新鮮感,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操作能力。在這一背景下,教學留白被提了出來,並成為了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過多的向學生講述知識,而是在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實踐,以此來促使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深入性的探究,從而培養好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運用這種教學設計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發揮出自身的想像力,從傳統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出科學的答案,提升自身的實踐與探索能力。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創建出和諧的學習氛圍
就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來說,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明確學生的地位與重要性,真正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就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主導位置,建立出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或是可以藉助角色互換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就要保證教學進度與方向上的合理性,在課堂中也要掌握好學生的學習動態與方法,採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時,教師就要及時分析中其中存在的原因,分析好學生的表現,同時還要擺正自身的位置,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的發展下,道德與法治教育也要主動進行調整,構建出合理化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思想,在分析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來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實現對教學環節上的優化與創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最後,在教學中教師還要主動對教學內容與目標等進行分析,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想與認識,研究出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從而做好教學准備與設計工作,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
五、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出興趣後,才能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且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採取說教方法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上入手,為學生創建出可以行互動游戲的平台,同時還要綜合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學生在學習冬天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藉助課前作業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戶外活動中的照片分享出來。其次,就是要向其他同學講述自己的經歷,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最後教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等來為學生展示出我國的地域,通過為學生展示出不同地區中的冬季景色,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從培養學生學習慾望的角度上出發,為學生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同時還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的效果,實現學習的目標。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7
在本節課中,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理解了風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了在極端天氣中保護自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在表演中,學生們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容,他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很善於評價學生,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增強了自信心,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不足:
1. 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
2. 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 我們應多關注學困生,要多提問他們。
2. 教師要讓學生們多看書,應開闊他們的視野。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8
《少年有夢》這節課,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剛進入中學,處於適應期,對生活充滿期待,夢想符合學生這個心理階段的特點,也符合他們的心理需要。但學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新的.首先切入點要找准。教育目標不宜放得過高,選擇的材料要切近學生的生活,通過一些學生熟悉的名人或偉人的事跡。讓學生感受夢想的力量,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其次,多媒體教學激發孩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以上兩點,我把本節課的切入點,放在讓學生感受夢想的力量,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本節課從材料,圖片,緊緊圍繞感受夢想的力量,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體會個人夢想與時代脈搏及中國夢之間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1、 教學內容要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播放音樂《怒放的生命》,讓學生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教學情景。
2、本節學生活動較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本節課上,由於時間原因,學生說的時間短,談得不透。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9
一、以視覺領先、以興趣入手
「課間十分鍾」這一課,在開始導入的部分,我原來以「寧靜的校園太安靜了」導入,效果不太理想,後來我以「時光倒流」的游戲領先、以興趣入手。在教室里模擬課間活動場景,視覺中感受體驗歡快情緒;在看其他同學課間活動時,正符合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歡的課間活動內容,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他們是多麼的喜歡課間十分鍾。
二、精講精示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指導學生觀察「投沙包」這一動作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投沙包的活動在什麼地方進行?投沙包隊員們怎樣投沙包?圍觀的同學情緒怎樣?學生們通過想像思考,找有關的圖片,教師提問,直到學生對這一動作的特點已經了解掌握。進而我引導學生想想還有哪些課間活動的思路:先想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再想怎樣活動,如何在畫面中表現場上的觀眾。讓學生體會創作就是圍繞一個活動、按審美法則把活動內容表現具體的創作方法。
三、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樂學的精神狀態。在這節課中我用簡單的畫面幫助學生學習,雖不花哨,但非常實用,目的達到。學生在這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了記憶。
總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地主體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表演中讓學生自己去做,並適時地加以指導,只要他們能做、想做,使他們樂中學,學中樂。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第三課《公民權利》第二框題《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我上完這節課後仔細反思,總結如下: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本節課主要應用視頻導入教學法,在創設情境、步入情境、回歸情境等活動中感知、分析、討論、互動、交流,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生成新知。
2、這節課我在創設情境方面,我沒有採用普通的閱讀材料或者事例闡述等模式,而是改用了「漫畫式」、「對話式」,這樣相比較材料文字會更加有視覺上的沖擊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堂上不拘束的讓學生大膽地說,以實際的課堂效果讓學生感受現代新型的師生關系,從而有利於今後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課堂以學生討論為主,孩子們激情洋溢,積極性高,整個教學高潮迭起,學生參與度高。
5、作業的布置採用分層布置作業,有利於因材施教。
二、改進和不足:
1、我對教材的整個把控上可能不夠靈活,沒有太大的突破。
2、可能是因為有老師和校領導在底下聽課,學生放的不是很開,我需要再努力調節學生的情緒。
3、在課堂流程中時間的把握還是不夠合理,時緊時慢,課堂對學生發言的廣度還是不夠。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1
今年是我教授新教材完整教完一輪的一年,也是孩子們經過三年道德與法治學習檢驗自我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的收獲和想法,暫且整理如下:
一、關於提升學生素養的一些思考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及備中考范圍的廣度,注重勤奮及理解技能、基本方法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改變以往道德與法治只要理解就能打高分的理念。
2、嚴格依據課程標准和教材,讓學生掌握考點,將這些知識點均回歸到教材。
3、從死記硬背,著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分析、歸納、概括、及識記能力。
4、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關於學生存在問題的一點思考
1、學生回答問題不能結合材料,不能按照題目的要求答題。理解意思能表達出來但是沒有按照題目運用標準的語句要求去結合材料來談。
2、基礎知識不扎實,一些基本知識點不過關,沒有認真地熟讀教材,基本概念不清。
3、答題不夠規范,語言表達不明確,條理不清。
三、關於今後努力方向的一點思考
1、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特別是一些重點、熱點時事。關注自己成長中的一些問題,要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2、抓實、抓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對於書本上的重要知識點要分單元進行過關檢查,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能力。
3、加大力度對所學知識的識記於跟蹤。
4、把握好每一堂課的教學質量,重視作業反饋,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2
在起初備課時,介於本課知識點難度較低,因此更多的把重點放在小組討論環節,但在巡視指導的時候我發現學生討論問題有些根據問題找答案的習慣,有一部分學生完成了題目就暫停了討論,認為自己的學習已經完成,因此對「答案」的理解不夠,只流於表面,沒有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於是我在師生討論,教師點撥環節我提出了更加細致的問題讓學生們自由發言,並繪制了關系圖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點。根據作業以及筆記情況這一問題也有所改善。
經過這一課的教學使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教師在備課、教學的時候始終要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可能你的專業知識過硬,吃透了教材,課堂調控能力也非常出色。但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總有意料之外的情況,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避免了「憑經驗」可能出現的問題。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3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里給孩子什麼樣的內容,要塑造怎麼樣的一個群體?這是我們必須回答的問題。首先,呼應了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布局。眾所周知,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就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其次,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中,既有孩子通過教成為社會精英,國之棟梁,也有很多孩子極有可能成為社會昔通一員,那麼我們教材的編排是否都有兼顧?新改 編的材注意了這一點。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教育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信觀,有一定的法律意識,顯而易見,義務教言 教材把「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眾所周之,課重教學依然是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也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字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老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4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強調學習活動的實踐性,要求通過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等多種學習方式實施課程。
為了更好的達到課程目標,突出本學科的特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主要是以調查、討論、體驗等方式來設計和實施整個教學過程。
開課伊始,我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熟悉的洗發水推薦為載體展開活動,培養了是非辨別能力,再分別從賣中的道德和買中的道德來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讓同學們在對買賣中的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有了感受後,討論做文明買賣者的做法,並設計宣傳方法讓更多的人文明買賣,使學生由感性向理性思維延伸。
在學習方式上,體現自主探究、自主建構與積極引導的有機結合,教學中我通過設置一些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話題,如商家的不道德行為,在超市中顧客的不道德行為等,為學生留下了較大的空間,讓他們去調查和研究,學習過程主要是討論、分析、交流、表達和合作的過程。這過程促使學生主動地感受、體驗和領悟,促使他們與人、與社會、與環境產生互動,形成對道德觀念的認識、理解和內化。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切感受到:如果將商家請進課堂,讓「顧客」與商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將會使學生感受更深、收益更大。
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將課程作為一個開放的動態體系,將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和需求作為調整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所以教學的全過程是動態發展,適時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提高教學調控能力,要學會捕捉隨機生成的教學信息。我覺得我自己在這一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篇15
聽了林老師的這節課,我認為這堂課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以新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一、突出現實性、實踐性
我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努力構建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這些體現在以下環節:再現購物場景,去商場體驗等活動,很自然的就與生活聯系了起來。讓學生親自參與進去,親自嘗試,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回歸生活創設情境,拓展思維
「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生活的縮影,為了准確地把握了這一特點,把教材內容還原於生活,通過表演生活情境,把家庭、社會生活動態地模擬到課堂。如在快樂購物環節,我創設了購買打折牛奶、討價還價、批發購物幾個情境,將教材與學生生活融為一體,給了學生合理的適當的自由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在發展學生全面素質的同時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學生在形象中強化感知,啟迪思維,悟出購物的小經驗、小竅門,掌握選購商品的方法。發現過期產品這個情境則增強學生在消費時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學習方式體現活動性。如:調查表的填寫是學生在課下進行的活動,課堂上有學生的交流活動、展示活動、親自參與實踐的活動等,以活動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因為這些活動,全是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參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實踐能力,真正體現到了以學生為本的特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總之,在活動中,學生自己參與,自主選擇,自主體會,自主發展,愉快地去感受,去思考,去認識,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⑨ 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效性,該怎麼辦
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效性,該怎麼辦?小學德育與法治的現狀從小學德育與法治的現狀來看,具體到教師的生活化教學實踐。在教學中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將生命教育理論融入日常教學過程,從生命的角度出發,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和提問。學生班級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呈現的內容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道德與法治》文本是根據新課程標准起草的。
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本課程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而且是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它日益促進教育工作者實施素質教育。小學的道德和法治教學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途徑,小學教師應著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⑩ 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要如何進行
法治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生對於法律條款理解不夠透徹,我們可以藉助「校內法庭」這個模擬場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由學生們扮演審判長、陪審員、書記、原告、被告、辯護人、警察等角色進行場景模擬。相比傳統的法治課,學生們更樂於接受「模擬法庭」這種更為直觀、形象的法治宣傳教育方式。
首先堅持課堂教學主陣地,通過學科融合,利用思政課、語文課等讓七年級學生認識到法律就在身邊,生活中不能沒有法律,讓學生知曉自身權利和義務,樹立正確的法治價值觀,邁好學法懂法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