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危機處理

道德危機處理

發布時間: 2022-12-24 04:36:42

道德風險的化解措施

1、 建立相關立法制度。「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建立信用體系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逐漸消滅道德風險發生的空間。而信用體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建立在相應的 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更要建立相關立法制度,從制度上嚴厲懲治、打擊道德風險犯罪,尤其是發生在金融領域的道德風險犯罪,這才是根本。可喜的是,「十五大」已把建立信用體系放在視野之內並列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提高銀行內部經營人員的風險意識。截至目前,我國尚未發生重大的金融風暴。20世紀末,雖然東南亞國家金融遭遇危機,但對我國經濟的破壞性並不大,因此國內金融從業人員沒有真正意識到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毀滅性。我們看到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對金融風險的利益的驅使是道德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防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存在著極大的潛在風險。未雨稠繆,防範道德風險首先應從提高銀行內部風險意識做起,這是 基礎。
3、提高信貸不良資產界定的預見性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靈敏度。目前各銀行仍然缺乏綜合的、可信的違約數據和損失覆蓋數據,缺乏充分的返回檢驗結果,監管難跟上,對信貸風險的預警提示遠遠達不到管理的要求,由於缺乏充分而可靠的信息,對道德風險的防範也就難以企及。提高信貸不良資產界定的預定性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靈敏度則能有效防範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以增強銀行防範風險的能力。

⑵ 道德危機有什麼含義

所謂道德危機是指抄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參與交易的一方在雙方契約簽訂後才會做出某種選擇,一旦契約當中所隱含的「刺激」設計不佳,或是沒有充分考慮到信息不足的缺陷,極可能會引發其中一方渾水摸魚,另一方權益受損的情況出現。因此,要避免道德危機的產生,首重「刺激」的設計及使用,讓一方的行為能夠在符合另一方的喜好之下,做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例如火災保險的契約通常只是部分險,這樣才使投保人有較高的動機(刺激)預防火災的發生。

⑶ 存在危機和道德危機(1)

所謂的存在危機,就是你會常常會不自覺地會好像要做一點什麼,去證明自己是值得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

存在危機發作最嚴重的狀態是,你會去找那種超級權威角色來當你的老師,就是一個人看到什麼人是權威角色,就拜他為師的這種感覺。因為當一個有存在危機的人,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會有一個很自然的逃避:如果這是一個權威角色叫我這樣做的話,那我就不用負責任了。

討好權威角色是一個很笨的活動,可是,在面對權威角色的時候,把自己的力量跟自己的存在投射到外部的權威角色去,那好歹是一個外戰,不是一個內戰。當你反省到自己對權威角色是一個代償反應,想要終止這個代償反應以後,結果可能變成內戰。

比如,當活在權威角色的身邊的時候,多數人都是完全以那個權威角色認為的應該為應該,討好那些權威角色。那些權威角色的老師,他會覺得,我在教這些學生,是因為我在救人。所以他的學生會有罪惡感,學生會覺得說,如果我沒有學好,那我就辜負老師了,然後我辜負了老師之後怎麼辦?就多做一點善事來討好老師,然後就在老師身邊當義工,很快地,師門就變成教派。

原本學生花錢來上課,老師收錢服務學生。結果老師變成施恩者,學生變成贖罪者。當老師通過教學認為自己是可以幫助別人的,是對這個世界有貢獻的時候,一旦這個念頭開始有了,它的另一面:我不值得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是有罪的,所以我必須要幫助很多人來贖罪的,這個東西就開始出來了。任何事都是一體兩面的。 

當老師自以自己教學是幫助別人的時候,整件事情就壞掉了。因為自己已是老師,已經沒有某某教主那些可以投射的對象,所以那個能量就變得自己往裡面去攻擊。而這個攻擊狀態就是:陷入做善事贖罪的模式,整個存在危機被挑起了。所以就多開課,多開班,我要多做一點善事,救一個是一個,我才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陷入了那個負面的戰爭,很快身體就會出問題。

當我們追求生命中的仁義道德,去追求人怎麼做才是對的,比如,人不應該生氣,人不應該恨人,不可以喜怒哀樂,人應該怎樣怎樣……可是,當你那麼戰戰兢兢地想要做對你生命中每一件事的時候,你的人生不快樂,肉體也會壞掉。

如果你很小心地去保養你自己這個肉體,到最後你能夠去看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的內心真正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不要什麼。所有的代償反應都是來自於你不要,我怕生病,所以我要去慢跑,我怕我不值得存在於世界上,所以我要行善。都是以「不要」在背後,這是假力,是在對抗。

這種結構上面的矛盾沖突,不能夠用對抗法去解決,在人類歷史上,對此事大聲疾呼的是耶穌。耶穌的名言:「不要抵抗邪惡」、「溫良的人將會繼承大地」要和平你就從頭到尾和平,這樣子你的生活就會充滿和平,所有人會充滿和平。通過對抗或戰爭,是無法得到和平的。

基督教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是個逆子,當他浪子回頭的時候,他的父親反而特別高興。為什麼一個浪子,已經做那麼多壞事了,他回頭,他的父親反而特別高興?耶穌在教我們如何看待罪惡感,他說的是,你不用有那個罪的壓力,只要你回轉你的心,就是神的寵兒,你不用怕他會恨你。他在扭轉我們對罪惡感的認同。

如果你不是直接學會怎樣活得快樂、活得幸福,你只是在抵抗那個毒品,是沒有用的。就是性也好,毒品也好,那個快感,他有那個大快感,你必須人生比那個更快樂,才能不要它。

所以,不要抵抗邪惡,不要跟邪惡對抗。負面的信念,你不能夠用正面的信念去跟他對打,人類最會做的代償反應就是,人類如果遇到我不好、我肥、我笨,人類就會想要告訴自己,我是好的、我是瘦的、我是聰明的,人最喜歡這個樣子。

可是,你每建立一個對抗的信念,就會加強原來的負面信念,你內心的能量分裂會越來越嚴重。所以,那個負面信念要怎麼辦?簡單說就是,負面的東西可以完全不影響你達成你要的東西,所以可以將它放旁邊。

你可以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是不聰明的,長得丑的,但是你可以當一個很幸福又很成功的不聰明又丑的人。因為人生願景的達成就像布置一個新家一樣,你是一個罪人也好,你是一個聖人也罷,你都可以把這個家布置得好的,那是不沖突的。就是你總不至於說,我布置這個家,在這邊多掛一個窗簾,哦,我罪孽深重,不會吧?

多買一個好的壁紙或者窗簾,這既不增加也不減少你的罪孽,這是沒有沖突的事情。無論你是否罪孽深重,這件事情可以放旁邊,但是你可以搞清楚你要什麼。

罪孽深重的人,也可以做一頓美味的晚餐,罪孽深重的人,也可布置好一個很美麗的房子,罪孽深重的人可以畫很漂亮的圖畫,繼續罪孽深重,沒有問題。這一塊,你放那邊,不要管。等到你真的很習慣這種生活方式,你熟悉久了之後,你就會體驗到:罪孽深重就罪孽深重,沒關系的。負面的信念就在那邊,可是它就像一個疤一樣,你就不太會給它能量。

把所有的別人還給別人。當我無形之中好像以為我在解決別人的身體問題,我在拯救天下蒼生,那就沒有把別人還給別人。把別人還給別人,人就輕鬆了。你不顧好自己的生活生命,而很努力地去改善別人的生活生命,這樣子,你的能量就是都往外去了。

⑷ 企業道德危機的原因與應對策略

企業道德危機的原因與應對策略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永遠是危機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企業危機管理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一、企業道德危機的實質

道德是衡量人們行為正當與否的原則和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這些規范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人們的行為必須遵守這些規范,一旦違背將受到道德的懲罰。如果人們的行為嚴重違背了道德規范將會引發道德危機。道德危機是指由於人們行為違反道德並引發嚴重後果或造成極大社會負面影響,引發公眾對道德存在性的質疑或對道德標準的重新判斷的事件。道德危機一旦發生,將會引發人們對於整個社會的道德的重新認識和審視,人們的價值取向受到質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削弱,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危害十分巨大。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重要的市場主體,社會中的重要一員,遵守社會道德規范也是企業實現正常持續經營的保證。一旦企業違背道德,造成社會危害,將會引發企業道德危機。企業道德危機是企業為了追求商業利益,採用了有悖於道德的經營做法和管理手段,其行為違反了市場經濟的經營准則,導致其利益相關者和整個社會受損的情況。當前企業存在的道德危機事件主要有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違法經營、不正當競爭、污染環境、偷稅漏稅、非可持續發展等。企業道德危機的實質是為了避免淘汰或保住既有利益或獲得額外利益,以不惜犧牲他人利益而滿足個人利益、不惜犧牲社會利益而滿足自我利益、不惜犧牲長遠利益而滿足短期利益的一種短視行為。

企業道德危機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企業為了追求個體利益而犧牲他人和社會利益,採取非正常的牟利手段危害社會,這與整個社會的道德判斷是相悖的,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惡性行為。企業道德危機一旦發生,一方面違反了人們的道德底線,使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權威性產生懷疑,社會道德規范被踐踏,必然誘發人們蔑視道德規范產生違反道德的跟隨行為和從眾現象,原有的道德規范失去效力,新的道德規范尚未形成,長期持續下去必然引發社會秩序混亂,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另一方面企業道德危機不僅對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危害企業的生存,有時還會對本行業甚至社會全行業都產生深刻的影響。

由於全行業企業經營特徵的共性和關聯性會引發人們由一個企業到另一個企業的聯想,一旦一個企業發生道德危機,人們自然聯想到其它企業是否也是這樣,當人們對所有企業都缺乏信任的時候,全行業的道德危機也就發生了,這樣道德危機的後果將不堪設想。相對於單個企業經營方面的危機,企業道德危機的危害更大,影響面更廣,影響更深遠。無論是企業或是行業或是政府,都有責任減少或避免企業道德危機的發生,將企業道德危機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之內。

二、企業道德危機的作用機理

企業道德危機的發生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對風險和危害估計不足或對危機事件處理不當的結果。就其作用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當發生與本企業相關的危機事件時,企業經營管理者無視或忽視危機事件的危害,當危機事件引發他人利益受損時,企業未加重視或處理不及時,直接導致危害事件重復發生,危害范圍擴大由獨立的個人層面擴散到整個社會層面,企業道德危機也就發生了。

2.當發生與本企業相關的危機事件時,企業經營管理者雖然重視危機事件的危害,對危機事件處理不當,未能滿足受害人的利益訴求,導致公眾對企業對待危害事件的態度產生懷疑,並對企業失去信任,企業道德危機也就發生了。

3.當發生與本企業相關的危機事件時,企業經營管理者雖然重視危機事件的危害,並對危機事件處理得當,未能將事件處理的具體情況以及企業具體的整改措施向公眾公開,在相關信息紕漏方面未能及時全面,使公眾對企業失去耐心,並對企業失去信任,企業道德危機也就發生了。

4.當發生與本企業不相關但與本行業相關的危機事件時,由於危機事件涉及公眾對整個行業的認識和態度,該事件雖與本企業無直接關聯,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全行業產品的'信任,企業經營管理者無視或忽視危機事件的對本企業的危害,未加重視或未採取對策,企業道德危機也就發生了。

三、企業處理道德危機的策略選擇

(一)在危機事件發生初期的策略選擇

危機事件一般都是在企業很難預知且毫無准備的情況下瞬間發生,令人措手不及,危機事件一旦發生將會給企業帶來混亂和驚恐,嚴重的將直接影響企業現有的生產經營活動。危機事件發生初期,企業應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處理危機速度要快。危機事件的解決,速度是關鍵。企業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將事件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以防隨著時間延長小事件變成大事故,引發企業道德危機。二是危機事件處理要得當,考慮要全面周到。危機事件發生後的危害和處理結果是受害人和公眾最關注也最關心的,企業處理危害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受害人的想法、受害人的需求,物質損失可以彌補,精神傷害很難補償,企業一定要讓受害人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獲得滿足,這對於危機事件的順利解決將會更有利,目的是使危機事件的影響降到最小,將危機影響消除在萌芽狀態,並消除後續影響。

企業處理危機事件時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當危機事件發生時,企業經營管理者要以最快的速度確認危機事件,確定危機事件是否與本企業有關,確認危害是本企業直接造成的,還是與本企業無關的;第二,主動承擔責任,向受害者主動道歉承認錯誤,並承諾對受害者進行補償,並對受害者在精神上進行安慰;第三,表明發生危害的原因,特別是危害的根源,這是受害者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將危害發生的原因向受害者和公眾解釋清楚,以防止公眾不知情帶來的懷疑引發更大的負面影響;第四,根據危害情況,向受害者提供物質補償後,並與受害者達成協議,藉助受害者來表達企業對危機的處理態度,以獲得公眾對企業的認可。

在事件發生初期,企業處理危機的關鍵就是做好與各方面的溝通工作,如受害人、企業職工、媒體、政府、消費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溝通可以將危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拒絕溝通才是企業最大的危機,通過有效的溝通將危機的負面影響化解到最低程度。在危機事件發生之初,企業必須樹立強烈的溝通意識,及時將事件發生的真相、處理進展傳達給公眾,以正視聽,杜絕謠言、流言,穩定公眾情緒,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

(二)發生企業道德危機時的策略選擇

當企業處理危機事件不當,或是企業無視危機事件的發生,危機事件的危害進一步擴大,進而引發社會和公眾對企業道德的質疑時,企業也就發生道德危機了。企業道德危機的危害要遠遠大於危機事件的危害,道德危機一旦發生,由於公眾和社會對企業的不滿,導致企業很難再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這時企業應將經營管理的重點轉移到如何解決道德危機上來,企業處理道德危機適應做到如下幾點:

1.主動承擔責任,主動承認錯誤。道德危機的根源就是企業失去了公眾的信任,要想重獲信任,企業首先要以坦誠的態度與公眾溝通,主動承擔錯誤,主動承擔責任是真誠面對公眾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當企業真誠面對公眾時,公眾也會以原諒的態度面對企業。

2.補償受害者和公眾,懲罰相關責任人。企業不僅要在語言上表現出真誠,更要在行動上做出表率,目的是讓受害者和公眾感受到企業的變化,企業進行變化的決心,企業面對受害人和公眾的絕對真誠和認真。通過這一做法,讓公眾和消費者將現在的企業和過去的企業劃清界限,對企業進行重新認識。

3.完善預防危害發生的各項措施,向公眾公開並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向公眾作出承諾,保證應同樣事件或危害永遠不會再次發生。這一做法目的是希望得到公眾的重新認可,重新找回原有的消費者和潛在的消費者,以保證企業正常和持續的生產經營。

(三)發生行業道德危機時的策略選擇

由於某一企業或多個企業的危機行為處理不當或危害過大引發公眾對整個行業產生不信任時,就引發了行業道德危機。雖然不是由於本企業參與了危機行為,但一旦發生行業道德危機本企業的經營同樣受到影響。當發生行業道德危機時,企業應做好以下工作:

1.澄清本企業與危機事件的關系,向公眾說明本企業未參與到危機事件中來。目的是消除公眾對本企業的誤解,同時向公眾暗示本企業是負責任的,提升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信心,並將競爭對手的顧客爭取過來。

2.公開本企業針對危機事件的預防措施,讓公眾對本企業產品放心。如藉助權威機構和人士發布信息,親自使用本企業產品,消除公眾疑慮,提升公眾消費信心,並通過一系列促銷措施將公眾的注意力向本企業產品轉移,目的是藉助於競爭對手無暇顧及市場的時機,迅速佔領市場,做大做強。

四、企業道德危機處理的長效機制構建

企業道德危機一旦發生,對企業可能是致命的。企業應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道德危機的發生,企業可以通過危機管理把一些潛在的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通過建立企業道德危機處理的長效機制,把必然發生的危機損失減少到最小的程度。

(一)加強道德教育和激勵,規范企業道德行為

企業正確的經營道德觀決定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時的行為取向。在企業中,企業管理者的道德觀最為重要,其道德觀念不僅決定了他們自身的行為,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下屬和其他員工,甚至對與企業有業務聯系的相關企業和個人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三鹿”道德危機事件的發生其本源就在於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道德意識缺乏或道德缺位。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一定要重視對企業員工特別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道德觀的培育。通過道德觀教育,企業所有成員樹立正確的經營道德觀,合法經營,正當經營,公平競爭,不道德的行為必然將減少。在道德觀教育的過程中,要增加對企業有關社會責任的教育內容,使企業全體人員明確企業的行為不是單獨逐利的行為,企業除了獲得正當的經濟利益之外,還要承擔防止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群眾利益、依法納稅、公平競爭等社會責任。

除了以來教育激勵對企業成員的道德行為進行軟性約束之外,適當的硬性約束更容易取得規范道德行為的效果。企業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內部規章制度分別對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工作內容的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通過獎善罰惡的方式積極強化那些道德高尚的行為,懲罰那些道德敗壞的行為,以使整個企業的員工行為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樹立危機意識,建立危機監測與預警機制

危機的預防與控制是危機管理過程中成本最低、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危機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危機發生前的預防與控制中。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微軟距離破產始終只有十八個月。奇瑞公司總裁尹同耀也曾經說過:奇瑞離破產只有十八天。居安思危,企業應該樹立一種危機意識。全員的危機意識能提高企業抵禦危機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機發生。樹立危機理念,營造危機氛圍,讓員工掌握危機管理知識,提高危機處理技能和面對危機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整個企業的危機管理水平能力。

建立一套全面規范的危機監測與預警系統是預防危機的重要手段。危機監測與預警系統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與監測、信息分析與處理、風險識別與確定、應急預案等。快速、准確的信息收集與監測系統是危機預警的首要環節,通過信息監測,隨時搜集各方面的信息,為下一步信息分析與處理做好准備。然後,對監測到的信息進行鑒別、分類和分析,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識別發現可能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的行為或後果,並進一步進行風險確定,對危機發生可能性較大的行為發出危機警報,通知相關部門停止其行為以杜絕危機事件的發生,或者做好應急預案以防危機事件發生迅速做出反應。

(三)提高決策速度,在企業高層創建應急管理系統

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情況瞬息萬變,這就要求企業經營管理者在決策中要快速決斷,反應迅速。“速度就是競爭力,速度就是財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當企業面臨各類市場情況時,單純依賴企業一線人員無法把握市場完全信息,也就無法做出高質量的決策。應對市場變化,必須依靠高層管理者的高效率高質量的決策。因此,要想提高決策速度,必須在企業高層創建應急管理系統。危機處理工作對內涉及到從後勤、生產、營銷、到財務、法律、人事等各個部門,對外不僅需要與政府與媒體打交道,還要與客戶、供應商、渠道商、股東、債權人、工會等進行溝通。沒有企業高層領導的統一指揮協調,企業各個部門很難能做到口徑一致、步調一致、協作支持並快速行動。當危機降臨時,企業領導獨立並全權負責處理危機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查出原因,找准危機根源,以最快的速度啟動危機應變計劃並立刻制定相應的對策,迅速有效的解決企業危機。

危機發生後,企業高層要全面評價危機管理工作,包括對預警系統的組織和工作程序、危機處理計劃、危機決策等各方面的評價,危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總結評估提出改正措施,責成有關部門逐項落實,完善危機管理應急系統。同時,企業經營者要善於在危機處理和重建的過程中利用機會,通過改革,把不利轉化為有利,合理利用危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商機。

(四)做好物質資源保障,加強基層管理和質量管理

企業的任何活動都需要一定的物資、設備和設施等物質資源條件,危機管理也不例外。特別是在危機發生時,企業對這些資源的需要更加強烈,也更加迫切。因此,適當的物質准備是企業應付危機發生必不可少的。這些資源條件主要包括:危機管理部門日常運作的開支和設施、危機事件處置中可能發生的費用、危機發生後恢復生產的費用、足夠的警務資源、消防資源、醫療資源、救災資源等儲備,否則一旦進入應急處置狀態,會因缺乏應急資源而無法有效開展應急工作。

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基層管理和質量管理。基層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底層也是最基本的管理活動,這些活動的重要性往往也最容易受到管理者忽略。基層管理工作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包括采購、製造、物流、銷售等,基層管理的工作質量直接決定了企業在這些環節的原材料質量、產品質量、生產和物流成本、生產安全狀況、銷售收入等,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三鹿危機”正是由於企業的基層管理者對采購環節質量控制不重視而導致的。另外,企業還要重視售後反饋和服務保證工作。通過售後反饋和服務保證工作,企業可以收集與企業有關的全面信息,獲得顧客和社會對企業的及時、全面信息反饋,既可以作為預防危機的一種手段,又可以使企業明確自己在公眾中的形象,進行合理准確的市場定位。

;

⑸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道德危機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具有歷史性和階級性。對於中國這個不甚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專而言,道德失范現屬象在一定范圍內出現是必然的。較之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發展和繁榮,這些現象是我們必然付出的成本之一。隨著法律制度的日趨完善、監督措施的逐步到位,市場經濟會生成許多有形和無形的道德規范,道德失范現象自然會逐漸減少。
每一起嚴重的道德失范行為被披露之後,網民潮水般的評論、聲討甚至「人肉搜索」都會隨之而起。從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公眾觀點的傾向性是非常清晰的,我們的道德是非標準是明確的,對不道德行為的譴責是一致的。對道德失范現象的關注與批評,也是一個公民道德自省和道德修正的過程,這種道德的陶冶,不亦善哉?

⑹ 克魯格曼的「道德危機」理論是什麼意思

「道德危機」實際上沒有理論!而所謂克魯格曼的「道德危機」理論無非就是他看到沒有道德的現象已經直白、明顯、很易發覺的展現在我們生活的所有環境中了!能夠做到細致發掘並把這些現象整理出來,用大多數人能懂的話說給大家聽就是克魯格曼的「道德危機」理論!
阿彌陀佛

⑺ 道德風險如何化解

道德風險是指這樣一種現象,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內時做出不利於容他人的行動。
造成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對稱,因此化解道德風險的根本途徑是加強信息溝通。信息溝通的加強可以通過市場方式來實現,例如廣告、信譽、商標等,也可以通過政府強制的方式來實現,例如強制性產品責任、信息披露義務等等。道德風險還可以通過制度的方式來解決,例如構建雙邊預防機制。因為傷害成本的最終承擔者會內部化他行為所產生的任何收益,所以構建一個當事人各方都承擔一定傷害成本的制度,可以激勵當事人調整自己的行為,以較多的預防和較少的行為來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或強度。

⑻ 企業管理如何避免道德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職業經理人市場制度嚴重缺失的條件下,企業經營管理面臨著諸多的風險,其中道德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主要經營風險之一。
所謂道德風險是指在委託代理關系中,經濟主體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不道德行動。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自利行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引發了委託代理關系,道德風險是企業委託代理關系的必然產物。
在企業委託代理關系中,所有者、經理人和員工是其基本的鏈條,由此企業道德風險可以分成所有者、經理人和員工道德風險三個層面,其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是企業道德風險的中心問題。企業中道德風險的產生有四個條件:一是利益主體的不一致;二是信息的不對稱性;三是現實情況的不確定性;四是契約的不完備性。這四個根源互相滲透、互相作用,特別是由前三個因素導致的契約的不完備性,是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契約經濟自身的一個悖論。
要規避企業中道德風險就需要重新確立人的契約意識。契約發生的基礎是道德契約,道德契約的基礎是以信任為核心的誠信建設,因此道德契約的核心必須是以信任為基礎而形成的心理契約。只有構築委託代理雙方的心理契約,使之形成長期穩定的信任模式,並進而確立義利共生、權利制衡、合作共贏等基本原則,才能達到防範和規避道德風險的目的。企業道德風險的不確定性是由於企業人員和環境的不確定性,這便要求必須在不確定性中造就一種確定性,因此規避企業道德風險必須要走職業化之路。
企業的職業化管理就是通過職業化,一方面使企業人員在職業道德上符合要求,在文化上符合企業的規范,另一方面使工作流程和產品質量標准化,工作狀態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實施職業化管理是規避企業道德風險的基本途徑。由於企業人員工作性質的不同,企業的職業化管理必須根據企業人員的工作特點實現職業化,因此它必須包括經理人、財會人員、營銷人員和研發人員等幾個主要類別的人員職業化。

⑼ 如何防止創業組織管理團隊的道德風險

創業投資是一種結合技術、管理與創業精神的特殊投資方式。作為委託人,創業資本家,其目標是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而作為代理人的創業家卻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兩者目標不能一致。創業資本家和創業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創業家許多狀態和行動保持著非觀測性和非核實性,因而導致了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普遍存在於創業投資整個過程之中,是造成創業投資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防範創業投資中的道德風險,關鍵是創業資本家要設計一套有效的創業資本契約。創業資本契約的安排中,適當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可以有效地激發創業家向有利於創業資本家目標的方向努力,從而減少了創業家道德風險。
一、設計一套最佳監控模式
如果創業家的努力水平與監督的敏感度較高,創業家就會提高努力水平。創業家對企業的監控主要內容有:全過程監測、績效判斷、逆境診斷及對策以及危機管理。
1.全過程監測:即創業資本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融資決策等重要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測,以了解企業真實發展狀況。創業資本家監測企業的方式有:(1)參加企業董事會;(2)查閱企業財務資料、產品資料、生產設備資料及經營計劃;(3)向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咨詢並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審計;(4)了解宏觀經濟及行業競爭情況以及產品發展潛力;(5)了解企業管理者團隊及員工素質;(6)向科研機構了解企業創新情況。
2.績效判斷:即創業資本家用特定的評價指標對企業運行的績效進行判斷。其主要指標是利潤、投資回報率、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現金流量等。這幾個指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生產、管理、資金及技術狀況。
3.逆境診斷:即在過程監測和績效判斷中,對各種已識別的逆境現象進行成因分析、過程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技術問題和管理失誤是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兩個關鍵因素。如是技術問題,要分析原因,技術問題主要包括:產品成本過高,缺乏競爭力;新技術出現,產品過時;替代產品出現;後續新產品開發失敗。如是管理失誤,要分析是錯誤的營銷策略、不當的財務控制還是管理團隊內部斗爭所致等等。創業資本家對企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要仔細診斷,找出問題症結所在,從而對症下葯。
4.一般對策及危機管理:創業資本家在企業逆境診斷基礎上,針對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當企業發展的障礙是技術問題,創業資本家應判斷技術有無更新的必要和可能或有無可能開發新技術,否則創業資本家考慮適時撤除資本。當企業管理出現問題,創業資本家利用自已的管理優勢向企業提供財務、營銷等管理方面的資助。如創業資本家發現企業陷入危機狀態,一般對策已不能解決問題,創業資本家可通過撤換創業家管理集團,執行特別計劃等應急措施介入企業管理。如創業資本家所有措施失效,應立即撤出創業資本。
二、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
創業企業管理層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為防止創業家憑借信息優勢進行「內部人控制」,除採取有效的監督措施以外,創業資本家需給予創業家適當的激勵而減少他們之間的利益差距和一定的監控成本。創業資本家可通過剩餘索取權的分享形成激勵機制,將創業家的努力誘導出來,從而克服創業家的偷懶行為。
優先購股權是一種買入式股票期權,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工具,具有風險優先而收益無限的機制,它的期限性能夠使期權持有人適時將收益實現。它把購買股權的行為放在若干年後,份額多少,則由這幾年的工作業績和企業成長狀況決定。這種未來的包含不確定性的制度安排能夠調動創業家的熱情和能力,應該成為創業企業發展的基本制度安排。
1.建立有利於優先購股權制度實現的外部條件。實行優先購股權制度對企業的管理要求較高,它要求企業具有明晰的產權制度、透明的財務制度、完善的績效考核和配套的企業文化。(1)明晰的企業產權是實行優先購股權的基礎。優先購股權的實施必然帶來企業股權結構的變化。首先,企業的所有者必須明確,才能夠作出優先購股權的決策;其次,創業資本家要保障自身利益,應把購股權的額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圍內。這就要求創業企業有明晰的股權結構基礎。(2)透明的財務制度是實施優先購股權的必要條件,優先購股權實施的關鍵環節之一是期權執行價格的確定。對非上市企業,應以授予日企業評估價值為基礎,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投資銀行再以此為依據計算創業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價值應經常評估,一方面使創業資本家看到企業的成長,願意和創業家分享財富;另一方面以企業業績激勵創業家。這些都要求企業有透明的財務制度。(3)績效考核是優先購股權的配套政策。一方面,績效考核可以用來監督創業家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企業的績效考核應和優先購股權的實行緊密掛鉤。企業的業績和個人的業績決定著能否獲得優先購股權,以及獲得優先購股權的數量和價格。實行優先購股權的企業都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這樣優先購股權的實施可以做到公平和公正,從而使激勵效應最大化。

⑽ 當前大學生性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會展活動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其活動的集聚性和時效性往往是其他行業有所不及的。如何認識會展危機的特徵和分類是至關重要的。曾有人把會展視同農民對天時地利的依賴程度,迫切需要進行危機管理。也有人說「會展危機無處不在,危機隨時可能發生」。而對會展危機的定義,有些專家界定為:「針對會展而言,危機是指影響參展商、專業觀眾、相關媒體等利益相關主體對會展的信心或擾亂會展組織者繼續正常經營的非預期性事件,這些事件可能以無限多樣的形式,在許多年不斷發生」。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對「危機」兩字做過西方式的解釋,他認為前一字表示「危險」,後一字表示「機遇」,也就是危險機遇的意思。這種說法在國外頗為流行。

熱點內容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