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最新道德綁架例子

最新道德綁架例子

發布時間: 2022-12-24 23:47:25

道德綁架什麼意思

道德綁架的意思就是人們拿道德說事,強迫或者威脅他人的現象,如果達不到要求或者做不到,在他們眼中就是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且這種現象也沒有完全被得到改善,處處都因道德綁架而產生不必要的爭吵,那麼道德綁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詳細內容

  • 01

    道德綁架是一個貶義詞,它有著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利用所謂的道德名義來強制他人去實施某一件事情。

  • 02

    生活中有許多道德綁架的例子,比如讓座、捐款等。就拿給老年人讓座來說,不是一種必須去執行的義務,有的人就不分情況,強制要求給老年人讓座,這就是最明顯的道德綁架。

  • 03

    再比如捐款金額數量,有的富人捐大幾百大幾千,一般經濟不是很裕的就捐個幾十,就會被別人說沒有愛心,也是一種道德綁架。捐款這件事情本來就是自願的,金額也不是特別規定的,捐多少不重要,只要能盡一份力量就好。

  • 04

    道德綁架的定義就是人們借著所謂的道德為由,不根據實際情況來要求或者脅迫他人的一種現象。

㈡ 你受到過來自親人的道德綁架嗎你是怎麼應對的

勇敢一點,對道德綁架說不,不要礙於情面,該斷就斷,沒有什麼比這個更惡心,他以為拿捏你了,其實不然,他叫任他叫,做好自己,追求本心更重要。

㈢ 道德綁架什麼意思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有些人在用聖人、超人的標准要求他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言行,其實這種現象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真正的善,真正的道德,是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並在力所能及時幫助他人,而不是逼著別人做到「忠孝仁義禮智信」,自己卻置身事外,光靠一張嘴亂噴,成為一個惡毒的閑人。我們該守住自己界限,並尊重他人的界限。

好好賺錢,不去仇恨他人賺的錢。好好行善,不強迫他人行善。好好做人,不用聖人標准衡量他人,做一個真正受人尊重的有道德的人。

道德綁架是指某一個人站在道德的最高點,來脅迫、約束或攻擊他人。也可以理解為被要求者沒有達到要求者的要求,然後就得到這個要求者的謾罵和攻擊,這一行為就是道德綁架。

生活中有許多道德綁架的例子,比如讓座、捐款等。就拿給老年人讓座來說,不是一種必須去執行的義務,有的人就不分情況,強制要求給老年人讓座,這就是最明顯的道德綁架。



㈣ 被道德綁架應該怎麼破

1、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任何人都是先為自己而活,並且活得好才能夠照顧好別人,而不是一味的犧牲自己的利益,放棄自己的權益,去養活別人。要知道,無謂的犧牲者讓利再多,都無法得到獲利者的尊重和認可,他們只會認為這一切理所應當。

2、放棄改變家人觀念的奢求。對於父輩而言,他們認定了「兒子比女兒重要」的理念,就會用一生的執念來捍衛它,幾乎很難去改變。就想我朋友的外公外婆,明明知道兒子不爭氣,卻依然認為兒子遠勝過女兒,甚至認為這不是兒子的錯,而是作為姐姐的女兒並沒有起到照顧弟弟的責任。

「重男輕女」從來就不是一種可以修正的觀念,這是用幾千年的時光固化下來的一種執念,甚至接近基因遺傳。在現在的社會中,只要有人懷孕,依然有大把的人打聽性別,依然有很多人在乎如果一胎是女兒,那麼趕緊生二胎,只不過會找一個好聽的借口罷了。

3、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在這類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女孩,都因為從從小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產生「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症狀,當父母在以道德綁架的時候,她們起初會很難發現自己在被無度的壓榨,直到自己被壓榨到承受不住為止。

因此,一定要盡可能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了解女性的權益是什麼,了解真正公平的社會是怎樣的模樣,藉助於這種學習和成長不斷重構自己的價值觀,去拜託犧牲者和受難者的心態。

4、必要的時候劃清界限。虎毒不食子,說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但世界上也會有一些父母並不認可女兒是「親子」,所以這種愛並不存在。

盡孝不是一種道德約束,而是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如果源頭的那方首先放棄了這種交流,那麼對於兒女這一方為何要愚孝至死呢?對於無理的索求,無需理會,只需盡到起碼的職責足以,要知道父母可能連起碼的職責都沒有做到。

這個世界上,只有自救的人才會有出路。對於被父母道德綁架、無度壓榨的女孩子而言,一定要先弄明白自己到底為誰來活著,然後才能找到出路。

也許有人認為父母生下孩子就是最大的恩情,值得孩子拿一生的命來回報。那試問,這個孩子來到世上,又有誰徵求過她的意見。如果一個女孩一出生就面臨如此悲慘的人生,我想無人願意來到這個世界。

樊勝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沒有之一,一個被嚴重道德綁架的女人。

㈤ 「道德綁架」應對策略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基本特徵為: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根源在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具體原因大致包括:對方道德水平不高;爭取資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惡心。

道德綁架應用場景廣泛,常見於親戚、朋友、陌生人之間,現實場景和網路(暴力)都可以應用。所用的「道德標准」無非親情、孝道、對你好的善意、朋友標准、公共美德、個人付出回報不對等、個人願望、同輩群體對比(類似鄰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裝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孕婦、殘疾)、用集體利益(公共善)壓制個體、用社會惡的反例壓迫對方等。

上述場景基本出現在個體對個體情境中,基本以言語「攻擊」為主,每種類型都可以對應大量實例,這里不做詳解。還有一種行動「攻擊」需要注意,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等反駁,對方插隊,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在這時候才會審判對方。所以,以大義侵犯(綁架)個人私域時,我們很難辯駁(別人教育你不要抽煙、看片、擼等個人習慣時),個人侵犯公域(集體權益)時我們才敢理直氣壯指責對方。

所以,我們需要界定道德綁架或審判的基本前提: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確實低下,表現上觸碰道德底線,行為上違背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時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在不違背法律,不損害他人利益或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

我們道德綁架的基本在於對方的不作為,用道義道德大善的理由「期望」或「脅迫」或「抱怨」他應該做,讓對方履行某種「義務」。很多人面對這種場景百口莫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它的威力在於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對方的出發點是對的,代表的是正義的大多數,正面反駁比較困難,只能默認、拒絕、狡辯,形式上、氣勢上、道德上怎麼都會「輸」。

如果我們能找到道德綁架的「弱點」,攻擊其七寸,它便不再兇殘。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道德綁架本質上利用的就是這種混亂邏輯—— 強制一種因果關系(道德=義務)+用集體套上一層枷鎖(多數人對付少數人)+扣上惡的帽子(你這個人很壞沒道德)。

我不讓座,你可以用公德(尊老愛幼)評判我,我也可以用道德評判自己,但如果你用道德綁架我,試圖達到某種目的,那你拿「道德」為工具謀取私利的行為恰好是「不道德」的行為,更是沒邏輯的行為。如果你講道德,幹嘛用「損人利己」的不道德行為?幹嘛用一個評價標准,要來某種利益?按照這種邏輯:你老,所以你得給我錢。這不是混蛋邏輯是什麼?!你老是評價標准,給我錢是行為要求,二者不搭嘎的,同理,道德的尊老愛幼和是否讓座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任何其他都沒關系。

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在力所能及范圍內遵守道德的,我們氣憤的是那些拿道德為武器,攻擊別人謀取私利的人。他們的行為其實很矛盾,他們拿大公無私的道德為武器,落腳點卻是自私自利的自我道德,明顯是以公德謀私德,以公利謀私利的小人心態。對付這種人,要嚴正指明他的邏輯錯誤,告訴對方,不違法不害人情況下,個人沒任何責任義務去做某事,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你可以要飯要錢,要來的是利益,不是道德,試圖靠道德要東西的人,道德修養一般不夠,動機高尚,手段錯誤,該回去學學思想品德了。

應對道德綁架,我們簡單提出幾種對策:

一、直接反駁法: 曾經有一篇文章《如果你膽子夠肥,我教你一句話噎死蠢親戚》,裡面舉了不少例子用暴力方法惡心對方,這不是簡單拒絕,而是用語言惡心對方。其實你有拒絕對方的可能性時,對方才用道德綁架來「對付」你,這時你可以嚴詞拒絕,也可以反擊諷刺。例如:「哎喲,當時我都勸你跟你表哥一樣留在本地工作,找一份穩定的鐵飯碗。你自己不聽我的話,你看你現在把自己搞得多慘!」「大姨您別擔心,我不圖賺太多錢,就是趁著我年輕多出去見見世面;不然我怕留在這里等年紀跟您一樣大了,就會變成見識短淺、鼠目寸光,去別人家裡做客還要說三道四的老女人,那就太可怕太丟臉了!」

二、轉移矛盾法: 對方對你進行道德綁架,從心態來說,對方把你當成弱勢群體,試圖用道德、集體等不容反駁的外力給你施壓,這時可以把矛盾轉移出去,禍水東引,轉嫁危機。比如某人想約整個宿捨去上網,其中一個人說小陳去我就去(他把矛盾轉移給了小陳,小陳成了焦點,關鍵人物,用宿舍集體力量來壓他);這時小陳可以有各種借口轉移矛盾,比如:我也想去,但是我有點小事兒先去處理,你們先去,我忙完再說……這把矛盾轉移到小事兒上。或轉移到人物上,比如去找老師,約女票。要麼用他們的邏輯推到下一個人身上,比如,隔壁誰誰誰在呢,他肯定想上網,得叫上他,於是矛盾點變成隔壁那個人身上了。

讓座也是同樣道理,不想讓座可以裝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裝,這些是逃避戰術。如果有人問,你咋不讓座?我會反擊說:整車該讓座的人那麼多,幹嘛讓我讓?把矛盾轉到整車人,以整體壓制對方。在面臨類似問題時,我們一般認為這是二元對立的問題,非此即彼,固化了問題,沒打開思路發散思維,其實應該從多視角多維度思考,破解這種邏輯錯誤題。對方用道德綁架試圖要挾你,你可以反擊,可以轉移,可以合作。對方把矛頭指向你,你應該馬上提醒對方,不是我的問題,是你的問題,你沒資格指責,然後思考拒絕方法或矛盾轉移法,或合作方法。要想到把矛盾推到對方,推到他處,消滅問題,穩坐釣魚台(中間法則)忽略問題,解決問題……等N種辦法。

比較難解決的經典問題屬於父母逼婚及朋友幫忙(注意:幫窮不幫懶不幫貪)。前者用孝道壓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這種情況應該把矛盾點轉移,不要糾結孝順與否,結婚與否與孝順沒有必然邏輯,只要繞過這個矛盾,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朋友幫忙以借錢為最,借與不借都很麻煩,對方以朋友為武器逼迫你,這時你可以選擇幾種策略,首先矛盾點不是朋友,是不是朋友和借錢與否沒關系,然後可以反客為主,向對方借錢,或矛盾轉移說其他人跟你借了錢,借對方之手可以讓他去要,或把注意力轉向另一個問題,比如幫對方想辦法借到錢,可以讓他找其他朋友,可以把放高利貸的名片給他,可以探討套現網路借貸等,問題的焦點和矛盾就轉移了。

三、條件限製法: 有些情境是個體對個體的二元問題,答案只有是與否,這時候可以嘗試條件限製法。比如,你正在充電,對方跟你借充電寶,情境很簡單,只有借與不借兩種答案。不借對方說你小氣,借吧,不知道對方啥時候還,如果提前要回來,對方仍可能說你小氣,這種情況下進行條件限制可以有效遏制道德綁架。比如:告訴他,你在充電,你只充了20%,我可以借給你,我手機可以待機20分鍾,可以讓你充20分鍾,或讓你充20%的電等等。條件提前給他限制好,讓他先有心理預期,後續就相對簡單,在火車上讓座也是如此。

在分析類似問題時,可以在是非之外加上限定條件,看看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體思路是:我不馬上回答,先給這個問題限制一些條件,滿足為是,不滿足為否,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要麼居中牆頭坐,不表態。權衡利弊要害,擺事實講道理,先佔住道德制高點,在理論上、事實上、情分上都佔先機。其實很多問題在於信息不對稱或利益不均衡,最後弄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以個人情況或大的道義做評判,忽略基本事實是不公允的,一旦信息對稱或有前提條件,道德綁架將不再成立。

熱點內容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
勞動法對合同工的工齡計算 發布:2025-01-16 02:53:53 瀏覽:117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