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是倫理的具體化

道德是倫理的具體化

發布時間: 2022-12-26 04:39:01

① 如何理解倫理,道德,倫理學三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人們大都把道德和倫理視為一個概念,其實,兩者並非完全一致,對此進行界定,首先應該分別弄清楚它們的辭源意義和概念意義。

1、辭源涵義

從辭源上考察,在西方, 「道德」(morality)一詞源於風俗(mores),而mores則是拉丁文mos(即習俗、性格)的復數,後來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根據希臘道德生活的經驗,從mores一詞創造了一個形容詞(moralis),指國家生活的道德風俗和人們的道德個性。英文的morality就沿襲了這一含義。

「倫理」或「倫理學」(ethics)一詞源於古希臘的伊索斯(εˊθ0S)。該詞在荷馬時期表示駐地或公共場所,在早期古希臘哲學家中,這個詞表示某種現象的實質或穩定的場所。後來專指一個民族特有的生活慣例,相當於漢語的「風俗」、「品質」、「品格」、「德性」等意思。

可見,在西方道德和倫理的辭源涵義相同:都是指外在的風俗、習慣以及內在的品性、品德。即一方面是外在的行為規范,另一方面是指內在的行為規范心理自我-個人的品德。

但在中國,道德與倫理的辭源涵義卻有所不同:「道」本義為道路。《說文》曰:「道,所行道也。」引申為規律。所謂人道,指社會行為應該如何的規則,如《禮記》雲:「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人道之大也。」「德」本義為得。《管子?心術上》曰:「德者,得也」。「德」是「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說文》)「道」與「德」的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中:「故學止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道」和「德」聯系在一起的意思是:「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得也。」(《四書集注?論語注》)可見,中國「道德」的辭源涵義與西方相同,一方面是外在的行為規范,另一方面指內在的行為規范心理自我-個人的品德。

「倫」本義為「輩」。《說文》曰:「倫,輩也。」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古代的「五倫」就是指五種人際關系: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理」本義為「治玉」。《說文》雲:「理,治玉也。」引申為治理和物的紋理;進而引申為規律和規則。可見,中國的「倫理」就包括如下兩個意思:一方面是外在的規范-行為應該如何;另一方面是人際關系的規律-行為事實如何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

2、概念涵義

我們是在如下意義上使用「道德」和「倫理」這兩個概念的:「道德」指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和規范在人們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倫理」指行為事實如何的規律和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

要正確理解「道德」與「倫理」這兩個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道德與倫理是「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的涵義

作為「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的道德與倫理是指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非權力規范。

第一、關於道德和倫理「具有社會效用」

道德和倫理都是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應該」是道德和倫理的重要屬性。但是,並不是它們的特有屬性;因為 「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並不都是道德和倫理。以吃飯為例,西方人習慣用刀叉,印度人習慣用手指,中國人習慣用筷子。這三種習慣都是應該如何的規范,但皆非道德和倫理。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使用刀叉或筷子,是道德的和合乎倫理的,而使用其他的手段是不道德的。

道德和倫理的「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的關鍵在於具有利害社會的效用:道德和倫理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的對社會「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

第二,關於道德和倫理是「應該而非必須的非權力」規范

道德和倫理是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但法律也是「應該」的行為規范。這兩種的區別在於什麼?過去的觀點一般認為是法律規范依靠「強制力量」來維系,而道德和倫理規范依靠「非強制力量」來維系。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所謂強制,就是使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意志而服從他人意志的力量,強制包括肉體強制、行政強制和輿論強制。實際上道德和倫理也依靠「強制力量」維系,是依靠「輿論強制」。因為,輿論同樣具有使人們不得不放棄自己意志而服從他人意志的力量。俗語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舌頭底下壓死人」,就是「社會輿論」強制力量發揮的作用。

因此,倫理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區別,不在於是依靠依靠「強制力量」,而在於是否依靠一種特殊的強制:權力。權力是管理者擁有且被社會承認的迫使被管理者服從的強制力量。法律規范是權力規范;倫理道德規范則是非權力規范。

(2)道德是「規范在人們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的涵義

② 為什麼倫理學不叫道德學

倫理學不叫道德學原因是:「倫理」與「道德」在詞源學、英語語境及實存的人倫關系三個層面各有內涵和意蘊,但是「倫理」與「道德」又不是毫不相乾的平行線,它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倫理內涵著道德,道德有待於發展為倫理;倫理是道德的本質,道德是倫理的具體化;倫理是道德形成和發展的客觀依據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則和本質,道德是倫理的表象和必然指歸。倫理與道德的具體內容都是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因此倫理學不叫道德學。

③ 道德和倫理的關系

「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導致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順」.作者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以詞源學為基礎的三重比較:漢語言文化中的比較、英語文化中的比較、中西文化中的比較,進而得出結
論: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會的政治、法律、倫理的支配和約束.為了使人真正成為人,社會成為真正的理性社會,就必須有道德的自覺規范.作為社會調控體系的重要手段,倫理道德與法律規定共同構成人們的行為規范內容.
本專題包括四個主要內容:倫理規范與道德傳統、品德與自律、誠信與德行,以及民事行為與法律規范.
本專題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對道德傳統與倫理規范的學習,對品德與自律、誠信與德行、民事行為與法律規范的知識的掌握,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道德品質和民事法律,引導學生自覺錘煉道德品質、恪守德行規范.
重點和難點是品德的特徵、個體德行由他律到自律、誠信的當代價值、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與聯系.

④ 倫理是道德的具體化對錯

錯。
倫理是必然性的社會關系,道德是應當如何的規范。倫理強調的是由人構成的人倫關系,這些關系是外在的、客觀存在的;道德則要將倫理客觀化的道理、原則內化為內在的規范和德性,具有主觀性。
倫理構成了道德的基礎和前提;道德則成為倫理的載體和形式。
道德規范才是倫理的具體化。

⑤ 什麼是「企業倫理道德」

企業倫理道德

一、企業倫理道德的本質和特徵

(一)企業倫理道德的本質和概念

企業倫理道德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規范企業員工行為的 要求和准則,企業倫理道德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始終,對企業文化的其 他因素以及整個企業活動都有著較深刻的影響。那麼什麼是企業倫理道德?我們首先看什麼是倫理、道德。所謂道德是指人類社會依據二定的利 益要求,以是非、善惡為分界點,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和准則。 倫理比道德前進了一步,是道德現象的概括,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科規則。因此,使用道德一詞和使用倫理一詞,並沒有根本的區別。

企業是一個小社會,存在著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員工與管理者,分業與社會等等多方面的復雜的社會關系。正確處理和協調好這些關系,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有相應的行為規則。用以調整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社會各種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就是企業的倫理道德。

(二)企業倫理道德的特徵

企業倫理道德,既體現了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又有自己鮮明的獨特性。

1·企業倫理道德與社會倫理道德具有一致性。所謂一致性,是指企業倫理道德的規范體系和全社會的道德原則相一致。從企業倫理道德原則、規范和要求看,它們的基本原則都反映著社會倫理道德原則。

2·企業倫理道德與規章制度緊密相連。企業倫理道德與規章制度存在著功能上的區別。前者要求企業員工"應該怎樣做",但不是靠強制來實現的,後者的要求是"必須這樣做",它是一種對禁止性後果的確認,是靠強制力量實現的。但是,企業倫理道德又與規章制度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倫理道德大多數通過有關的"守則"、"准則"、"條例"、"制度"以及其他各項規章固定下來,從而使企業倫理道德具有更大的約束力。

3·企業倫理道德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企業倫理道德是同企業員工的職業生活以及職業要求相結合的。由於企業員工的工作崗位具有相對穩 定性,因而在企業實踐中,會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職業習慣和職業道德評價。這種心理、習慣和評價,會鑄成企業員工穩定的品質,進而決定了企業倫理道德的連續性。企業倫理道德與社會倫理道德的一致性,也使其與員工所受的家庭和社會教育相一致,這也決定了企業倫理道德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

二、企業倫理道德的基本內容

(一) 企業倫理道德的體現

企業倫理道德主要通過企業主體的品德、企業的服務行為、企業經營的客體、企業內外部的人際關系等方面體現。

1·企業主體的品德。企業的主體就是在企業中從事管理和經營的員工群體。企業主體品德是指企業的管理者、經營者及普通員工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質。企業主體品德是企業道德文化的集中反映及其人格化的具體體現。企業主體品德主要通過企業經營宗旨、社會責任心和企業道德標准表現出來。

2·企業的服務行為。企業倫理道德在經營活動中通過其服務行為來體現。服務行為通過企業員工的儀表、語言、風度、氣質表現出來。

3·企業經營的客體。企業經營的客體主要是商品。商品本身不存在什麼道德因素,但企業主體生產經營什麼商品、怎樣生產經營則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表現。

4·企業的人際關系。企業的人際關系包括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及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企業道德是調節人際關系的准則、聯結人與人情感的紐帶,在創造企業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企業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

企業倫理道德和社會倫理道德一樣,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企業倫理道德建設應當遵循 (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所指出的:"道德是經濟基礎的反映,而不是脫離歷史發展的抽象概念。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但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競爭,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還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在共同富裕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全民范圍的道德建設,就應當肯定由此而來的人們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別;同時鼓勵人們發揚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發揚顧全大局、誠實守信、互助友愛和扶貧濟困的精神。"(決議)十分明確地揭示了社會主義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經濟基礎和它的基本原則。總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形式,同時還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入競爭機制,這就是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存在的基礎。

同這種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有公正原則、集體主義原則、為人民服務原則、克己奉公原則、誠實守信原則、人道主義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等等。這些倫理道德原則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居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企業倫理道德的根本性原則,也是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指導方針。企業倫理道德規范的確立要受到倫理道德原則的制約,是倫理道德原則的具體化。

⑥ 如何理解倫理與道德的關系 如何理解倫理與道德的關系

所謂倫理,就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遵循的道理和准則.是指一系列指導行為的觀念,是從概念角度上對道德現象的哲學思考.它不僅包含著對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之間關系處理中的行為規范,而且也深刻地蘊涵著依照一定原則來規范行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是指人際之間符合某種道德標準的行為准則.
道德包括倫理,都屬於調整和約束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但倫理常用與家庭等有親屬關系的人.道德使用范圍更廣
倫理主要指客觀的道德法則,具有社會性和客觀性;而道德是客觀見之於主觀的法,主要指稱個人的道德修養及其結果.

⑦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及其區別是什麼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及其區別是就日常用法來說,倫理是客觀的、外在的、社會性的,道德是主觀的、內在的、個體性的。就價值本身來說,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道德的核心是善。就規范來說,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就評價尺度來說,倫理關於對錯,道德關於善惡。

倫理雖然也是規則性的,但偏重於調節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類之間的關系,其價值態度和立場是在相互關系發生的,追求一種正義與和諧的境界。道德或美德主要是個體對自我的道德要求與規范。

道德的特點

正因為道德的自我性、主體性特點,也使道德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和不可共享性特點,道德只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別是當自己受到良心譴責或心靈安慰時,往往是閉門思過或「獨樂樂」。倫理正好相反,倫理是客觀的。

是在相互關系中產生的,是交互主體性作用的結果,不會因個人好惡而改變其性質,相對於道德而言,帶明顯的可公度性和可共享性。所以,黑格爾把道德看作自由意志的主觀精神的形式,而把倫理則看成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

統一體是家庭、市民社會、國家這些客觀存在的倫理實體。道德在本質上是自律的,而倫理偏重於他律。因道德的自主性特。

道德常常是對自己發出的價值指令,而倫理因是雙方或多方關系的角逐,需要有超越於任何一方利益之上的行為規則,倫理的指令常常是「你們應當如何」或「大家應當如何」,這對於倫理主體而言具有某種外在制約性。

⑧ 倫理和道德有什麼區別

1、屬性不同

倫理是復生命個體制內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為的原則,是個體動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標准底線。比如懶惰。

道德是個體在實際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外在規則,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個體之間相互性約定或應該遵守的規則,它介於倫理與法律法規、職業規范等社會管理的條文之間,

既是倫理的高級形式,又是社會化行為規范的下線,即當社會或群體的約定達到法制化規約或職業化限定時,就已經不是道德范疇。

2、側重點不同

倫理強調的是家庭內在或社會生活中作為生物性個體間的秩序與規則。

道德以各個體的獨立為原則,強調的是個體自我的平等與規則,實現相互或相對的公平與公正,因而道德的主體是個體的自我,而不存在集體道德的概念,也就是道德的實踐本身只能標量個體德行而不可能代表別人也有這種或必須擁有這種德行。 

3、主客觀性不同

倫理具有客觀性,即它往往客觀存在著相對固定的規則或限定著當事者行為的實施,存在必須或不可以、可以等肯定或否定的事實判斷。

道德往往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即道德行為的判斷、實施的標准等因個體的變化而變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情感、理智等決定著道德判斷的不同因素。

⑨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及其區別是什麼

倫理與道德的概念:

1、倫理指的是人類對自己的社會行為約定的俗成的各種約束機制,是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處理這些關系的規則。如天倫的規則是天、地、君、親、師這五倫;如人倫的規則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為五人倫。忠、孝、悌、忍、信為處理人倫的五條規則。

2、道德是指人內心世界的修為,是社會意識形態里的東西,是人們社會行為的准則與規范。中國人的道德是在仁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社會,風俗,習慣的總和。道是方向、方法和手段;德是素養、品性、品質。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是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

道德與倫理的區別主要有:作為日常用法,「倫理」更具客觀、外在、社會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個人,更含主觀、內在、個體性意味;作為價值本身,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適當、合適、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作為行為規范,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作為評價尺度,倫理的尺度是正當與不正當、對與錯,道德的尺度是好與壞、善與惡。作為學術范疇,倫理指關於各種道德的理性分析、說明、論證和評判,具有理論性、系統性和抽象性。

道德與倫理的聯系是:二者是一體兩面的,都關涉人類社會生活的善惡意義和行為的價值規范,都具有調節人類生活秩序、創造和諧的功能。倫理不內化為道德就不能有效實施,道德沒有倫理基礎,就缺乏合理性論證而淪為說教和空談。

⑩ 什麼叫倫理道德

倫理道德是一種規范,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內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容和。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於人性、人倫關系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倫理與道德是有著顯著區別的兩個概念,倫理范疇側重於反映人倫關系以及維持人倫關系所必須遵循的規則,道德范疇側重於反映道德活動或道德活動主體自身行為的應當;倫理是客觀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觀法,是自律的。
「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熱點內容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