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計量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計量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6 18:54:51

㈠ 什麼叫計量校準計量檢定

1.什麼叫計量?什麼叫測量?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障量值准確可靠的活動,它包括科學技術上的、法律法規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動。測量是為確定量值而進行的一組操作。

2.計量的內容有哪些?

計量的內容通常可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計量單位與單位制:計量器具(或測量儀器),包括實現或實現計量單位的計量基準、計量標准與工作計量器具:量值偉遞與溯源,包括檢定、校準、測試、檢驗與檢測: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測量不確定度、數據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計量管理,包括計量保證與計量監督等。

3.計量是如何分類的?有何特點?

計量分為科學計量、工程計量和法制計量3類,分別代表計量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公益性三個方面。
計量的特點有:准確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4.我國的計量法規體系是如何構成的?

我國的計量法規體系由三部分組成:
1)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2)國務院制定(或批准)的計量行政法規和省、直轄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計量法規:
3)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計量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部門計量管理辦法,縣級以上人發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地方計量管理辦法。

5.計量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計量法的基本內容是:
1)計量立法宗旨
2)調整范圍
3)計量單位制
4)計量器具管理
5)計量監督
6)計量授權
7)計量認證
8)計量糾紛的處理
9)計量法律責任

6.什麼叫校準?較準的依據是什麼?

在規定的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稱為校準。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對其通常應作統一規定,特殊情況下也可自行制定。

7.什麼叫檢定?檢定的依據是什麼?我國強制檢定的范圍有哪些?

測量儀器的檢定是指查明和確認測量儀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檢查、加標記和(或)出具檢定證書。檢定具有法制懷,其對象是法制管理范圍內的測量儀器。檢定的依據是按法定程序審批公布的計量檢定規程。
我國規定,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四個方面的工作計量器具,屬國家強制檢定的管理范圍。
此外,我國對社會公用計量標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各項最高計量標准,也實行強制檢定。

8.什麼叫量值溯源性?

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准(通常是國家計量標准或國際計量標准)聯系起來的特性,稱為量值溯源性。

9.什麼叫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是為定量表示同種量的大小而約定定義和採用的特定量。

10.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構成如下圖所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國際單位制(SI)的單位 SI單位 SI基本單位共7個
SI導出單位 包括SI輔助單位在內的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共21個
組合形式的SI導出單位
SI單位的倍數單位(包括SI單位的十進倍數單位和十進分數單位),共20個。
國家選定的作為法定計量單位的非SI單位,共16個
由以上單位構成的組合形式的單位

11.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基本使用方法是什麼?

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1)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
2)法定計量單位和詞頭的符號。
3)法定計量單位產詞頭的使用規則。

12.何為測量儀器?它是如何分類的?

測量儀器(計量器具)單獨地或連同輔助設備一起用以進行測量的器具。
1)顯示式測量儀器
2)比較式測量儀器
3)積分式沒量儀器
4)累積式測量儀器

13.什麼是測量系統和測量設備?

測量系統是指用於特定測量目的,由全套測量儀器和有關的其他設備組裝起來所形成的一個系統。測量設備是指測量儀器、測量標准、參考物質、輔助設備以及進行測量所必須的資料的一種總稱。

14.對測量儀器的控制包括哪些幾項內容?

控制包括對測量儀器的下列動作中的一項、兩項或在項:
1)型式批准 2)檢定 3)檢驗

15.什麼是標稱范圍、量稱和測量范圍?

標稱范圍是指測量儀器的操縱器件調到特定位置時可得到的示值范圍。
量程是標稱范圍的上限和下限之差的絕對值。
測量范圍(工作范圍)是指測量儀器的誤差處於規定的極限范圍內的被測量的示值范圍

16.什麼是額定操作條件、極限條件和參考條件?

額定操作條件是指測量儀器的正常工作條件,也就是使測量儀器的規定計量特性處於給定極限內的使用條件。
極限條件是指測量儀器的規定計量特性不受損也不降低,其後仍可在額定操作條件下運行所能承受的極端條件。
參考條件是指測量儀器在性能試驗或進行檢定、校準、雙對時的使用條件,即標准工作條件。

17.什麼是示值誤差和最大允許誤差?

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是測量儀器值與對應的輸入量的真值之差。
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差是指對給定的測量儀器,由規范、規程等所允許的誤差極限值。

18.什麼是靈敏度?

測量儀器響應的變化除以對應的激勵變化,稱為靈敏度。
靈敏度值應與測量目的相適應,並非越高越好。

19.什麼是分辨力?

顯示裝置能有效辨別的最小的示值差,稱顯示裝置的分辨力。
模擬式顯示裝置的分辨力,通常為標尺分度值的一半。
對數字式顯示裝置,其分辨力為末位數字的一個數碼。

20.什麼是穩定性和漂移?

穩定性通常是指測量儀器保持其計量特性隨時間恆定的能力。
漂移是測量儀器計量特性的慢變化。

21.測量儀器的選用原則是什麼?

選用原則是從技術性和經濟性出發,使其計量特性適當地滿足預定的要求,既要夠用,又不過高。

22.什麼是准確度?

測量准確度是指測量結果與被測量值之間的一致程度。
測量准確度是一個定性的概念, 一般用准確度等級表示,而不宜與數字直接相連。

23.什麼是測量的重復性?復現性?

在相同測量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連續多次測量所得結果之的一致性,即為測量結果的重復性。
在改變了的測量條件下,同一被測量的測量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即為測量結果的復現性。

24、如何進行測量誤差分析?▲誤差與不確定度的區別是什麼?

誤差=測量結果─真值=(測量結果─總體均值)+(總體均值─真值)=隨機誤差+系統誤差
測量不確定度是表徵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它與人們對被測量的認識程度有關,是通過分析和評定得到的一個區間。測量誤差是表明測量結果偏離真值的差值,它客觀存在但人們無法准確得到。

▲ 25、測量不確定度的來源有哪些?

1)對被測量的定義不完整或不完善;
2)實現被測量的定義的方法不理想;
3)取樣的代表性不夠,即被測量的樣本不能代表所定義的被測量;
4)對被測量過程受環境影響的認識不周全,或對環境條件的測量與控制不完善;
5)對模擬儀器的讀數存在人為偏差(偏移);
6)測量儀器的分辯力或鑒別力不夠;
7)賦予測量標准和標准物質的值不準;
8)用於數據計算的常量和其他參量不準;
9)測量方法和測量程序的近似和假定性;
10) 在表面上看來完全相同的條件下,被測量重復觀測值的變化。

▲26、什麼是標准不確定度?

以標准(偏)差表示的測量不確定度,稱為標准不確定度。

▲ 27、什麼是實驗准(偏)差?

當對同一被測量對象作N次測量,表徵測量結果分散性的量S按下式算出時,稱它為實驗標准(偏)差:#

▲ 28、什麼是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

用對觀測列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標准不確定度,稱為不確定度的A類評定。
用不同於對觀測列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標准不確定度,稱為不確定度的B類評定,有時也稱B類不確定度評定。

▲ 29、什麼是合成標准不確定度?擴展不確定度?

當測量結果是由若干個其他量的值求得時,測量結果的標准不確定度,等於這些其他量的方差和協方差適當和的正平方根,稱為合成標准不確定度。
擴展不確定度是用標准(偏)差的倍數或說明了置信水平的區間的半寬表示的測量不確定度。

▲30、測量不確定是如何分類的?
擴展不確定度
標准不確定度
測量不確定度
A類標准不確定度
合成標准不確定度
B類標准不確定度
U(k=2,3)
Up(p為置信概率)

▲ 31、測量不確定評定的流程是怎樣的?

註:見教材P395圖10.5─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總流程圖。

▲ 32、測量控制體系哪些部分組成的?

測量控制體系由兩部分組成:
1)測量設備的計量確認;
2)測量過程式控制制。

▲ 33、何為計量確認?

計量確認是指為了確保測量設備與預期使用要求相一致而進行的一組操作。
確認過程有兩個輸入:用戶計量要求和測量設備特性;確定過程的輸出,即是測量設備的確認狀態。

▲ 34、何為測量系統分析,在評定測量系統時最基本的問題是什麼?

測量系統分析是指採用統計過程式控制制領域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來了解測量系統中各種影響測量結果的變異性,從而保證測量系統的質量。
測量系統分析即可以採用數值分析技術,還包括圖形技術的應用。
在評定測量系統時,測量系統是否有足夠的分辨力,是否隨時間保持統計穩定性,是否與預期范圍一致,且滿足過程分析或控制的要求是三個最基本的問題。

△35、什麼是數據修約?

對某一數字,根據保留數位的要求,將其多餘位數的數字進行取捨,按照一定的規則,選取一個其值為修約間隔整數倍的數(稱為修約數)來代替擬修約數,這一過程稱為數據修約,也稱為數的化整或湊整。

㈡ 哪年發布的計量法

1985年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草案)》的說明

http://www.law-lib.com 1985-6-8 17:29:27

——1985年6月8日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
國家計量局局長 白景中

我受國務院的委託,現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草案)》(以下簡稱《計量法(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建國以來,我國不斷發展計量事業,並通過國家發布命令、頒發條例,制定管理辦法及技術法規等,為統一計量制度,加強計量管理,保證各行各業使用的計量器具量值准確可靠,以維護社會生產、交換活動的正常進行,促進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保護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很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在新的經濟體制下加強監督管理的需要。
(一)過去制定的一些辦法、條例等,因受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有些原則精神與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抵觸,有些具體做法,也因情況變化,今天已不能完全適用,需要做較大修改。
(二)僅有國家行政機關頒發的一些規范性文件,不具有國家法律的權威。
(三)隨著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貿易結算中,因計量發生的經濟糾紛日益增多。作為消費者的一方,都對賣方說了算的現象不滿,強烈要求國家對關系買賣雙方經濟利益的貿易結算用計量器具實行強制管理,對因計量引起的糾紛,由政府計量部門作為第三者進行技術仲裁,以社會公用計量標准檢定的數據作為仲裁的依據,並要求國家用立法的形式做出規定。
(四)在商業經營活動中,由於利用計量器具有意作弊或破壞計量器具的准確性,短斤少兩剋扣群眾,侵犯消費者的利益,損害社會主義商業的聲譽,在人民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也屢見不鮮。為保護國家和群眾的利益,在經濟搞活以後,必須相應的加強計量法制監督。
(五)對於醫療衛生和安全防護用的計量器具,多年來,大多數只用不檢,失准失修,影響人民的醫療保健,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需要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對其實行強制管理。
計量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測量結果的准確可靠,它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同時,計量工作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其應用的廣泛又使它具有社會性。計量工作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計量管理必須要具有法制性。因此,國家制定計量法是完全必要的。
二、起草過程
1981年國家計量局成立了計量法起草小組,起草小組在總結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等計量法規經驗的基礎上,參閱了一些外國計量法及有關資料,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擬出了《計量法(草案)》。國家計量局將草案先後兩次發至全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徵求意見,並在1982年和1984年全國計量工作會議上進行討論、修改。草案經國家經委討論通過後,又請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組織有關部門作了修改。前後經過四年多的時間,共修改了十稿。1985年3月22日,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將草案第十稿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根據常務會議討論的意見,國家經委又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了討論、修改,並經國務院領導同志批准,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三、本法的主要內容
本法共分八章五十五條,主要對計量立法的宗旨和適用范圍,我國的計量單位制度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量值傳遞和計量器具的管理,各級計量機構的法律地位,職責、權利和義務,計量監督體制和違反本法應負的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
四、關於幾個具體問題的說明
(一)關於建立計量標準的審批問題
國家曾規定各級計量機構建立計量標准須經審批,即政府計量部門建立計量標准,要經上一級政府計量部門審批;企業、事業單位建立計量標准,則要經當地政府計量部門審批。規定這種審批制度,旨在對基層建立計量標准進行審核、協調,減少重復建設。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實行了各種責任制,如果對此行政干預過多,不僅容易脫離實際,而且也不利於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
計量工作的目的是保證國家計量單位制度的統一和全國量值的准確可靠。從這一基本點出發,《計量法》(草案)改革了建立計量標準的審批制度,由重行政審批、把關,改為重技術考核、認證。這樣,既能使計量標準的建立更適應生產、科研的實際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又能保證各項計量標準的量值准確可靠,達到量值統一的目的。
但是,各地區、各單位建立計量標准,如准確度相當於國家計量基準、副基準的,必須經國家計量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審批的目的在於適當的控制。因為世界各國的實踐證明,同一種計量基準多了,分頭向下傳遞,很容易造成量值的混亂。
(二)關於計量檢定的區別管理問題
世界各國雖對計量都實行法制管理,而且成立了國際法制計量組織,我國政府也已正式加入該組織。但各國計量法制管理的范圍不同。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立法的范圍較窄,僅對於貿易結算、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環境監測有關的計量工作立法;另一種是立法的范圍較寬,幾乎各方面的計量工作均納入法制管理范疇。但對計量器具的檢定管理,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國家,全部由政府計量部門實行強制管理,強制檢定;有的國家,則區別管理,政府計量部門僅對其中一部分實行強制檢定。我國多年來的計量管理形式類似於上述第二種類型,在檢定管理方面,原則上全部由政府計量部門實行強制管理,強制檢定。這種不加區別的一律實行強制管理,強制檢定的做法,已不適應新的經濟體制。
總結我國多年來計量檢定管理工作的經驗,綜合國際上一些好的做法,國務院確定了我國計量工作要統一立法、區別管理的原則。按照這一原則,《計量法》(草案)規定,對用於社會上實施計量監督具有公證作用的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對影響生產第一線計量器具准確性起決定作用的,企業、事業組織內部使用的最高一級計量標准;對關系貿易雙方經濟利益和人民身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計量器具,由政府計量部門或其授權的單位實行強制管理,強制檢定;而對其他計量標准和大量的工作計量器具,由企業、事業組織依法自行管理,自行檢定或擇優送有關計量機構檢定,政府計量部門只對其執行計量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這樣對計量檢定區別管理以後,使影響社會、影響全局的計量器具能夠真正管住,又能使大量用於生產、科研的工作計量器具的檢定渠道放活;既可保證計量器具按法律規定實行周期檢定,又可使量值傳遞按照經濟規律進行調節。
(三)關於電能計量的管理問題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對用於結算、收費的電能儀表,因關繫到買賣雙方的經濟利益,作為消費者一方的各部門和企業,特別是耗電大戶,要求政府計量部門對其實行強制管理。考慮到各部門的合理要求和我國電力生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對結算、收費用電能計量儀表,應按「貿易結算用計量器具」由政府計量部門或授權的部門和單位進行強制管理,加強監督。《計量法》(草案)按以下三條原則做了規定:
⒈電力系統的最高電能計量標准,由國家電能計量基準進行量值傳遞;
⒉用於結算、收費的電能計量儀表按照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基礎的原則,授權電力部門進行檢定,政府計量部門負責對其檢定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⒊電力部門與用戶因電能計量發生的糾紛,經雙方協商不能解決時,由政府計量部門進行仲裁,以政府計量部門檢定的數據為仲裁的依據。
(四)關於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國家監督問題
計量器具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測量的准確性和可靠性。質量不好,量值不準,就會一家產品害千家。所以古今中外,計量器具多由政府監制。這是計量器具在用途和特性上區別於其它產品所決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的規定,前些年,我國對製造、修理計量器具進行監督的主要形式,是對計量器具的出廠實行國家檢定,即由政府計量部門一件一件地搞出廠檢定。這種辦法雖對計量器具質量的把關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現了不少矛盾,而且使企業放鬆了自己對產品的檢驗,產生了依賴思想,不利於責任制的推行。
鑒於保證產品質量歸根到底是企業的責任,出廠檢定應由企業負責。因此,草案對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國家監督形式由單純的國家檢定改為加強計量器具新產品定型鑒定、考核企業的出廠檢定條件和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三個環節。這樣,既加重了企業的責任,又恰當地體現了政府計量部門的監督職能,更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計量器具的質量問題。
(五)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計量管理體制問題
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計量工作,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曾批轉了《國防計量工作管理條例》。考慮到國防單位的特殊情況,在草案關於國務院有關部門計量機構的一條中,單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計量機構的設置、職權及量值傳遞體制,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規定」一款。但《國防計量工作管理條例》,只調整國防系統內部的計量工作,對軍工企業生產包括計量器具在內的民用產品,凡涉及社會的,應受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部門監督,與社會上有關單位發生計量糾紛,經雙方協商不能解決時,由政府計量部門組織仲裁。在這些方面,與國務院其它工業部門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六)關於計量機構的設置問題
當前,全國還有近360個邊遠地區的縣沒有計量機構,這些地區的計量工作處於無人過問的狀況。這個問題不解決,組織上不落實,勢必影響《計量法》的貫徹實施。為此,草案在規定了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計量管理機構的同時,根據機構設置要精簡的原則,還規定了邊遠地區的縣,可在政府的有關機構中設專職計量管理人員的條款。
各位委員:《計量法(草案)》經與各地和有關方面反復磋商,意見基本一致,內容更趨完善,公布實施的條件基本具備。我們相信,計量法的正式頒布實施,必將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生產、科學技術和貿易的發展,保護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的說明完了,請予審議。

㈢ 我國計量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加強計量的監督管理,保障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准確可靠。
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計量保證,為保護廣大消費者免受不準確或不誠實測量所造成的傷害,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護國家的權益不受侵害。

㈣ 計量法規有哪些

我國現已基本形成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配套的計量行政法規、規章(包括規范性文件)構成的計量法規體系。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質量工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簡稱《計量法》,是調整計量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985年9月6日審議通過,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計量法》是國家管理計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實施計量法制監督的最高准則。《計量法》共6章35條,基本內容包括:(1)計量立法宗旨;(2)調整范圍;(3)計量單位制;(4)計量器具管理;(5)計量監督;(6)計量授權;(7)計量認證;(8)計量糾紛的處理;(9)計量法律責任等。

制定《計量法》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准確可靠,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計量保證,並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財產的安全,維護消費者利益,以及保護國家的利益不受侵犯。
質量工程師
《計量法》的調整對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中國人民解放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凡是建立計量基準、計量標准,進行計量檢定,製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計量器具,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開展計量認證,實施仲裁檢定和調解計量糾紛,以及進行計量監督管理等方面所發生的各種法律關系。
它側重調整單位制的統一以及影響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計量問題,有關家庭自用、教學示範用的計量器具一般不在《計量法》的調整之列。
(二)計量法規
1。計量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1)國務院依據《計量法》所制定(或批准)的計量行政法規。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等。
(2)省、直轄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計量法規。
2.計量規章、規范性文件質量工程師
(1)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各種全國性的單項計量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條文解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等。
(2)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制定的部門計量管理辦法。 例如:《國防計量監督管理條例》等。
(3)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地方計量管理辦法。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立法宗旨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一章第一條說明了其立法宗旨: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㈥ 計量立法的宗旨是什麼

加強計量監督管理,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准確可靠,有利於生產、貿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維護國家、人民的利益。

㈦ 會計法的立法宗旨是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其立法宗旨是:

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會計行為是指以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會計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會計活動。會計資料是指記錄和反映單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書面會計資料,是會計信息的載體。

加強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地反映經濟業務活動情況,參與經濟管理和經營決策,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目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受利益驅動,會計職能被人為扭曲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十分嚴重。

已經影響到會計資料在加強宏觀調控、改善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防範經營風險、作出投資決策等方面作用的發揮,由此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經濟損失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會計行為不規范,是主要原因之一。為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依法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7)計量立法的宗旨是什麼擴展閱讀:

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要靠國家立法和執法予以保障;另一方面,也要靠全體人民、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自覺遵守法律來實現。即利用法律機制調整和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社會關系。

以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這不僅是市場經濟對法律的要求,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保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對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計量監督管理,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准確可靠,有利於生產、貿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維護國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立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准器具,進行計量檢定,製造、修理、銷售、使用計量器具,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國家採用國際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符號由國務院公布。
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應當廢除。廢除的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條 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對全國計量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計量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准器具和計量檢定
第五條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各種計量基準器具,作為統一全國量值的最高依據。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第七條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根據本部門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門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同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第八條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准器具,以及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的目錄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對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計量標准器具和工作計量器具,使用單位應當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檢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條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計量檢定必須執行計量檢定規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沒有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分別制定部門計量檢定規程和地方計量檢定規程。
第十一條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
第三章 計量器具管理
第十二條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具備與所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相適應的設施、人員和檢定儀器設備,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未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辦理營業執照。
第十三條製造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生產本單位未生產過的計量器具新產品,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樣品的計量性能考核合格,方可投入生產。
第十四條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批准,不得製造、銷售和進口國務院規定廢除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的計量器具和國務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計量器具。
第十五條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對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進行檢定,保證產品計量性能合格,並對合格產品出具產品合格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對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進口的計量器具,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檢定合格後,方可銷售。
第十七條使用計量器具不得破壞其准確度,損害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
第十八條個體工商戶可以製造、修理簡易的計量器具。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個體工商戶,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合格,發給《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營業執照。
個體工商戶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范圍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第四章 計量監督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需要設置計量監督員。計量監督員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
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
第二十一條處理因計量器具准確度所引起的糾紛,以國家計量基準器具或者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檢定的數據為准。
第二十二條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其計量檢定、測試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未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製造或者修理計量器具的,責令停止生產、停止營業,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四條製造、銷售未經考核合格的計量器具新產品的,責令停止製造、銷售該種新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五條製造、修理、銷售的計量器具不合格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六條屬於強制檢定范圍的計量器具,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繼續使用的,責令停止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七條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准確度,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八條製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的,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製造、修理、銷售的計量器具不合格,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計量監督人員違法失職,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一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決定。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行政處罰,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對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決定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計量工作的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依據本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條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三十五條本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㈨ 什麼叫計量校準計量檢定

計量檢定是指為評定或證實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是否完全滿足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確定其是否合格所進行的全部工作。
計量校準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㈩ 計量法屬於什麼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簡稱《計量法》,是調整計量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1985年9月6日審議通過,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計量法》是國家管理計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實施計量法制監督的最高准則。《計量法》共6章35條,基本內容包括:(1)計量立法宗旨;(2)..

熱點內容
法治文化道德 發布:2025-01-16 01:26:16 瀏覽:733
網路法院宣判 發布:2025-01-16 01:20:30 瀏覽:721
十八屆四中全會一手抓法治 發布:2025-01-16 01:11:56 瀏覽:457
孫斌律師 發布:2025-01-16 01:06:55 瀏覽:432
法院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 發布:2025-01-16 01:04:02 瀏覽:158
雞情法院 發布:2025-01-16 00:07:58 瀏覽:104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