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跨越道德邊界

跨越道德邊界

發布時間: 2022-12-27 14:42:15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道德綁架 議論文 作文 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1

這世間鮮有勇者,敢於隨心行事,愈是長大,愈發彷徨。而我只願做蘇東坡筆下的那隻鴻雁,揀盡寒枝不肯棲。學會拒絕,堅守本心。

為何要怪罪一個孩子的做法?清澈的童心早已將惡善辨別,難道善良和罪惡之人應同等對待,那善與美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昆德拉曾言,這世界上最令人反感的遠不是醜陋,而是她的漂亮面具。我們應該學會拒絕,象孩子拒絕送給另外兩個人請柬一樣,我們有太多東西應該拒絕。我們明知對錯,卻不敢指錯。否則,我們怎麼會在希臘古建築上看到中國人的塗鴉;我們又怎麼會被外國人調侃「中國式過馬路」;我們更不會讓摔倒在地上的老人和車禍受傷的孩子一直躺在地上無人援助。我們不敢拒絕,不敢向黑暗,向冷漠,向粗鄙拒絕。

傲心不可有,傲骨不可無。縱觀中國史,不憚於死的文人自古皆有,而為了理想忍受塵世摧殘的英雄卻僅司馬遷一人。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憑借一個文人的良心寫下一本偉大的書。拒絕虛偽的吹捧和所有不實的謊言,他讓千秋萬代的後生看到了一個文人的傲骨和堅守,一種無畏一種正氣。司馬遷拒絕篡改歷史而成為歷史長河中最浩瀚的一顆星辰,而張大千硬是用柔弱的畫筆挺起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脊樑。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遇借其手粉飾太平,張大千嚴聲拒絕。這是一顆剛毅的心,一顆不畏權勢敢於拒絕的不屈之心。這樣堅定的拒絕曾經鼓勵了多少救亡圖存的中華兒女。

那位叫作加萊亞諾的作家,用他堅定的拒絕溫暖了南美洲底層人民的心,毫不留情的拒絕、反抗,鞭撻那些暴力與野蠻。這世界中終有勇士與黑暗鬥爭,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和同樣的勇敢向邪惡發出挑戰,他們都是倔強,頑強,勇毅的戰斗者,心中有著從未熄滅的光。讓他們在四海潮生中無比耀眼,擁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拒絕是一把火焰,以最炙熱的溫度發出了對現實最有力的叩問,帶給那些麻木之軀最深沉的 反思 ,並帶給這世界最純粹的愛。讓我們不要把麻木冷酷的「有的人」變為「很多人」,讓我們把善良正直的「那些人」變為「所有人」。願人人內心堅定,有鋼鐵般的力量,拋開所有謊言與粗鄙,學會拒絕,讓這世界回到春天。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2

哈佛圖書館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卻是一名學生違規帶出的。在規矩和道德之間,哈佛毅然選擇了規矩,開除了那個學生。

或許有人認為霍里厄克校長的做法未免太過刻板,太過不近人情。古人說:「不以一眚掩大德」,這個學生能歸還圖書,是應該表揚的'。但我想說:「不以一德掩大眚」。人應該在規則的框架里,再談美德,莫用道德綁架規則!

不可否認的是,道德是社會的底線,是我們判斷是非的一個准則,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評判,讓道德佔領人性的制高點,而讓法律、規則屈尊其後,必然會導致良知的泛濫,一切公正、公平亦將不復存在。對於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壞事的人,只有法律、規則能予以最公正的審判!

規則是高懸於我們頭頂上空的達摩克利斯劍,它以最為公平而肅穆的目光審視我們的一言一行,裁斷我們的一舉一動。當我們難以克制心中的慾望,試圖觸碰並打開潘多拉魔盒時,鋒利的劍刃便虎視眈眈,令我們膽怯卻步,遠離墮落。

《簡愛》中有言:「人們死後,每個人的靈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單是上帝,規則面前亦是如此。無論是窮凶極惡還是盜亦有道,規則會以最嚴苛的目光透視違規者的內心深處,冷漠,公正,不帶有分毫私心。規則是公正與和平最為冷酷而稱職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時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奮不顧身拯救了七名同學,一時間成為人人贊譽的對象,全國的道德楷模。而六年時間過去了,當時的英雄已墮落成一個詐騙犯,讓他一生的光環消失殆盡,做了錯事也迎來了法律的審判。不能否認,雷楚年的義舉帶給了我們很多感動,可是再多的感動也不能抹去他欺詐的事實。法律的正義不會被他曾經的壯舉而蒙蔽,法律會對他做出最公正的判決。

林肯曾經說過:「法律是顯露的道德。」法律、規則依據道德修訂,是道德的體現。觸犯法律、規則,是對道德的褻瀆。那些妄圖以道德之名行觸犯規則之實的行為本身就是對道德的違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們也不能讓規則的天平在道德的影響下搖擺。每個人都要遵守規則,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學校長陳玉露在 畢業 典禮上勸導學生:「人大學子應身懷為民立命之道,抓緊規則這一準繩,守護信仰,守護規則。」莫讓道德綁架規則,我們應該守護好規則這一社會准繩,以我們的行動,給社會帶來一種正義的風氣,讓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規則的量尺,規劃自己行為的邊界,規劃自己心靈不可逾越的范圍!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3

9月4日下午1時許,武漢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輕人因沒讓座,遭幾名老人暴打。據目擊乘客說,老人們就站在男青年身邊,可能是沒有站穩碰到了他,男青年罵了幾句,老人稱不讓座也就算了,何必要罵人。爭吵拉扯中,一名老人打了幾拳。

誠然,該事件中的兩個「主角」都有錯。年輕人火氣大,「漢罵」掛嘴邊實屬不該;老年人因年輕人沒讓座而拳腳相向也令人大跌眼鏡。「該不該讓座」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火,燒的可謂是愈演愈烈。

固然,讓座是一種美德,但僅僅因為沒有通過讓座來彰顯美德就對不讓座的行為進行譴責,這是對道德的誤讀和濫用,是對權力與義務的混淆,筆者認為,讓座是道德層面的自律,而非公民的義務。乘客買票乘車,即與公交方面達成了契約關系,乘車時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擁有了相同的權利,故而乘客享有做出讓座亦或是不讓座行為的權利,僅因為乘客沒有讓座就對其進行道德「轟炸」顯然是不公平的,而通過暴力手段來索取所謂的道德權利更是不可取的。

沈陽一女孩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時,因嘟囔了一句「為什麼偏是我讓座」,遭到老人家屬暴打;杭州一位小伙因沒給抱著孩子的年輕夫婦讓座,被扇了5個耳光;石家莊一70歲老人因向一女孩索座被拒後竟一屁股坐在了女孩腿上……近年來,類似這種強制讓座、暴力索座事件層出不窮,讓筆者不禁想問,是誰給了這些「弱勢群體」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肆意辱罵,甚至是襲擊他人的權利?

長久以來,我們所接受的 教育 一直是讓座是文明的舉動,是一個人素質與修養的體現,那麼,不讓座自然就站在了文明的對立面—不文明、不道德!正是因為這種慣性思維,使得我們在面對他人不讓座時,自然而然的將這種行為與社會冷漠、道德淪喪聯系在一起,由此導致了部分「弱勢群體」理所應當的接受他人讓座,甚至是強制、暴力脅迫他人讓座。殊不知,買票乘車是大家共同享有的權利,讓座是將自己的權益過渡給別人,不讓座也一點兒錯沒有,套用甄嬛傳里熹貴妃的一句話:「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當然,「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愛幼」亦然,只有公眾自覺踐行「尊老愛幼」的道德行為、主動弘揚美好道德的社會風尚,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同時,筆者在此呼籲大眾,遇到問題時多換位思考,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希望他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去待人,切忌用道德綁架美德,不發自內心意願,又怎能稱得上美德呢?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4

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的情況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個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

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自願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訴求也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高調公開的慈善策劃,與道德捆綁的求助活動,也許在短時間能起到放大愛心、擴大關注的效果,成功於一時,但是傷害的卻是慈善事業的基礎。試想,哪位董事長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貼上了「為富不仁」的標簽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群起效仿,是否會給公司正常運作秩序帶來影響不理性的「尋善」活動,終將阻礙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觀念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都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之中,健康的慈善環境對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愈加重要。現代慈善理念、行善積德的氛圍、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贈平台是慈善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軌道的堅強支撐。這既需要慈善方的責任、熱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誠、冷靜,還需要社會的寬容與理性。

此外,還應該明確:慈善只是社會救助體系的一部分。既要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更要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5

中華民族亘有華夏民族、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源遠流長。在千百年前,《世說新語箋疏》中就早有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於是在中國幾千年來的發展過程中,謙讓的意識也漸入人心,仿若每一個人必須遵守的規范,但是如今,謙讓似乎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負擔。

在兒時的記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媽媽,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壞了小汽車,我搶回來它還打我!」面對弟弟的胡鬧,滿地的狼藉,心中難免充斥著委屈。我們渴望著公平的對待,期待著有個人能站出來說出我們作為長者的心聲。而等來的卻是家長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壞就弄壞…你應該讓著他」這樣類似的言語,於是,「謙讓」便衍生成為我們肩上不得不擔負起的使命。其實,在我們在嚴格死守道德底線的同時,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我們做了正確的事情,卻遭到了那些以道德為名的約束或阻擋,最後被顛倒了黑白。於是我們大膽發問,何錯之有?真相便是我們都盲目於「道德」的旗號,而被進行了行為上的「綁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組織天津重建之時,馬雲的微博卻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蓋。不少網友指責馬雲「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寶了」「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好在逼捐的網友聲勢浩大,反對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數,「你有錢就得多捐」,在邏輯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慈善的首要原則就是自願,哪怕他是中國的首富,他也有權力決定捐與不捐、捐多少,無人可以強迫,更沒必要揮舞道德的「凶器」,去脅迫其他人要怎麼樣去做。就像韓愈在《原毀》中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也。」道德是一種修養,不是一種義務,我們應該去呼籲人們去做,而不是由此化為了利器,去責備他們為什麼不做;我們做好事,也不應該勉強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道德最適合來約束自己,而不適合拿來壓制別人。

人們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為它的無害,能夠逐漸增進社會的安寧和諧,平息糾紛與風波。可如果道德成為人人手中強制他人的利器,就必然會成為每個人氈上的針、背上的刺,設法拔去。

毋庸諱言,在五千年地域 文化 的光輝下,道德已然深入人心。現實中我們最愛拿道德說事,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揮舞道德的「利器」,習慣於道德綁架,這種做法顯然不合適,反而會煽起群眾的躁動,輿論下的風波;反而違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莫不如理性的面對,去還原事情的本真,也是時候將道德放回它原本的位置,在運用中以事論事,這樣在許多問題上也會少些偏頗。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相關 文章 :

★ 關於莫用道德綁架的議論文800字

★ 道德綁架600字作文大全

★ 關於道德綁架話題作文合集

★ 以道德綁架作文600字精選

★ 關於道德綁架600字話題作文大全

★ 道德高中作文800字

★ 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800字5篇

★ 描寫拒絕的作文800字精選5篇

★ 擔當的議論文800字作文

★ 關於反省自我話題作文精選

② 《跨越邊界文化工作者與教育政治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跨越邊界》(亨利·A·吉羅克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WOXczW78bgPbYZFWrJHrhA

提取碼: jjja

書名:跨越邊界

作者:亨利·A·吉羅克斯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9

頁數:337

內容簡介:

亨利·吉羅克斯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對於我國的教育理論工作者來說,閱讀本書將是一種奇特的經理,它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同於我們曾經接觸過的許多教育理論著作。

在書中,作者運用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文化研究和文學理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隊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美國教育界流行的各種思潮,進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以便對學校、學校教育、教育、教育學進行重新思考。本書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對教育功能、教師工作、課程、邊界教育學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觀點。

本書是亨利·吉羅克斯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先後發表的一系列論文的匯編,反映了他的政治學研究和理論研究的轉向。在吉羅克斯看來,當今的各種批判的教育理論視界非常狹窄,雖然接受了一些新的理論視角,但卻並沒有因此而開闊起來。正是它們使教育界思想僵化,異常閉塞。為了改變學校,進而改變廣泛的社會秩序,批判的教育理論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聯系,採用新的範例,通過尋覓到新的盟友而開拓不同的空間。大多數的重要教育刊物已經對許多其他學術領域中出現的理論論爭和學術觀點,表現得十分遲鈍,其結果就是它們越來越與公立學校、高等教育所面臨的種種主要問題以及社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相脫節。而理論對現實的真正的反應卻是在別的領域,正在文化差異的政治學框架中提出的教育問題,讓這個正在墮落的領域看到了新的希望。吉羅克斯認為,激進教育並非指一門學科或者知識體系。它指的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實踐,一種質疑已為人們所接受的各種制度和假設的特殊態度。總體上講,激進教育的基本前提產生於社會理論的危機。

全書分為兩編,第一編是學校教育與文化政治學,另一編為文化工作者與文化教育學,分別用五個章節進行闡述。正如作者在導言中所說:「本書試圖開闊我們如何思考學校教育、教育、教育學和文化政治學的思路。為此,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它都試圖擺脫有關於如何編寫和閱讀此類書籍的傳統的條條框框。」所以,吉羅克斯的理論涉及范圍很廣,包含了多元主義政治學、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以及後殖民主義等諸多方面。每一個章節都有各自的研究視角,因而能夠獨立於其他章節閱讀。而且書中還試圖形成一種新的話語,它提出了全新的問題、全新的分析和全新的道德闡述的形式。吉羅克斯相信,創造一種新的語言,以重新搭建開展文化和教育論爭的平台,是當今一項既迫切又重要的任務,因為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價值,形成建立一種新的對抗性和新的斗爭形式的可能性是非常必要的。

在書中,他主要闡明了以下觀點:

1、 對教育功能的重新認識。亨利·吉羅克斯反對1980年代以來在美國出現的、主要由新保守主義倡導的教育功能觀,反對把教育的功能定位在培養技術工人、促進工業化以及傳遞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反對把學校教育非政治化,主張教育應當努力培養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應當在建設新的、批判的民主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育功能的政治化,是他反復強調的基本觀念。

2、 對教師工作的重新認識。他認為,教師並不只是已有種族經驗的傳遞者,而是知識分子,是文化工作者。教師應當敢於承認自己堅持的價值觀,並與其他文化工作者一起,積極投身到建設批判民主的廣泛社會斗爭中。

3、 對課程的重新認識。作者反對把學校當成傳遞西方文明核心價值觀的場所,反對以精英文化壓制大眾文化,反對文化統一性,強調文化的多元化、異質性,認為以白人文化為中心的原有學校課程,排斥了女性、少數民族(種族)等另類的經驗、體驗、故事、歷史,排斥了學生的個人經驗。他主張重新認識這些「另類」經驗的價值,並使之在學校課程中贏得應有的地位。

4、 關於邊界教育學的論述。邊界教育學是他在書中反復提及的重要概念,這是他與其他激進教育家存在明顯差異的根本所在。邊界教育學反對學科領域之間、社會生活不同領域之間、教育與社會生活之間、知識(課程)與學生經驗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權力中心與邊緣之間存在的固定不變的界限,承認並積極推動這些界限的變化。吉羅克斯認為,只有這樣的教育和教育學,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批判民主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從而成為有勇氣的公民。

正如書里描述的那樣,教育與其說是提供一整套普遍性的規則,不如說是作為文化政治學的一種形式,它重新確立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這意味著對教育理論與其賴以發展的環境的特殊性之間關系的復雜性的重視。教育理論並非歷史上特定的主體在具體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中所進行的特殊實踐的替代品。它的特殊性和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提供了一種語言,憑此切斷了理論與實踐、教育與教學、學校與批判的公共文化之間的公事公辦的關系。在書里,吉羅克斯無意標榜政治正確,但確實站在政治的角度,指出了各種非正義的現象,並盡量避免重復最初導致這些非正義的手段。吉羅克斯主張教育是一種話語,通過社會批評,它使人意識到學校、批判文化領域和民主本身所面臨的嚴重威脅,從而擴展了人類尊嚴、自由和社會正義的原則和實踐。

本書試圖通過建構新的范示,來審視上述這些問題,以便對教育和教育學及其對新的文化差異政治學、激進的民主以及新一代文化工作者的含義進行重新認識。吉羅克斯將文化工作者的范圍擴大到了那些從事法律、社會工作、建築、醫葯、神學、教育和文學等職業的人員。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通過強調政治學和教育的重要性,重新界定文化工作的概念和實踐。它的特點在於,提出了一種政治想像,它擴展了創造一種全新的公共領域的可能性,在其中,平等、自由、公正的原則將成為建構自身與他人關系最基本的組織原則。

③ 在喜歡與愛的情感裡面道德究竟占什麼位置

道德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人做事情都會有一個無形的線,這個線就是道德的邊界。不管我們是如何的折騰,只要不跨越這條線都是可以被接受和原諒的,一旦超過這根線,也許你們是真愛,但是依舊不會得到祝福。

你認為呢?

④ 人為什麼要自我反省呢

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說,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為人出謀劃策有不忠誠嗎?與朋友交往有不誠信嗎?老師教導我的有練習嗎?曾子的這種自省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個人不斷完善的一種有效途徑,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從目的上看,自省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錯,這種過錯有大有小,可能是惡行,也有可能是惡習,它無處不在,一不留神,它就與你合二為一。說話的時候,它附在你的聲帶上;健身的時候,它躲在你的肌肉里;學習的時候,它流連在紙上、筆端;交往的時候,它徘徊於人與人之間。它主宰你的消費,它阻礙你的升遷,它讓你懷才不遇,它令你身心憔悴。
因為它的存在,你可能失去你最珍惜的戀人;因為它的存在,你可能與幸福失之交臂。也許你毫無知覺,但它卻如影隨形般伴著你;也許你早已覺察,但它卻像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欲罷不能。你可能在苦苦思索,也可能被深深困擾,但不可否認的是,自身的不良因素正成為現代人們的一個隱身殺手,一如污濁的空氣,一如殘留農葯的食品,我們急切地要擺脫它們。
要將我們身上的這些毒瘤般的因素從自己身上擯棄,首先就需要將它們像電腦查病毒一樣查出來,然後才能將這些毒瘤殺掉,而這個查毒的過程就是自我反省。但在現代社會,面對巨大的壓力和充滿挑戰的環境,很多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身體,只知道定期要做全面的身體檢查,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思想和精神同樣也在復雜的環境中變得脆弱與復雜,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疏忽,所以,自省之於心靈就好比健康檢查之於身體,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說勇於自省是必要的,那麼,善於自省就更加重要,這就涉及一個人自省的內容問題。有的人倒是常常反省自己,但他們反省的是自己有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去奪取名利,有沒有得罪自己的上司,有沒有從友人身上學到阿諛逢迎的本事等等,這樣的自省無疑是無效的,更是悲哀的。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光陰荏苒,功名、金錢、權勢,都不是人生追求的真正目標所在,它們絕不是我們需要反省的內容。
學生特殊的身份首先要求他們經常反省自己的日常生活,對父母,態度是否謙恭,有沒有盡到自己的孝心;對師長,有沒有恭敬並從他們身上學習;對同學,有沒有友愛互助;對知識,有沒有孜孜以求學而不厭;對責任,有沒有逃避;錯誤有沒有改正;學習是不是高效;紀律有沒有遵守;待人是不是寬厚……除了這些日常層面的自省,我們要提升自己還要在更高的層面上自我反省。
要像智者一樣自省,智者的反省指向自己的心靈——有沒有為自己的心靈增加更多的知識?有沒有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精神寶藏?有沒有遨遊在人類文明的長河?有沒有將注意力投向無邊無盡的智慧的海洋?……類似的問題發自智者,這是大家應該學習的反省的內容之一。
要像仁者一樣自省,仁者的反省指向人生的道德——有沒有作為人而行不忠不信之事?有沒有見困苦而不助之?有沒有跨越道德的邊界?有沒有趨向善與美的所在?有沒有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升華自己的精神?……類似的問題發自仁者,這是大家應該學習的反省的內容之二。
要像勇者一樣自省,勇者的反省指向高尚的行為——遇見不正義的事有沒有挺身而出?看到危難中的人有沒有拔刀相助?有沒有因為懦弱而退縮?有沒有因為膽怯而畏懼?有沒有在有限的時間里給予他人有效的幫助……類似的問題發自勇者,這是大家應該學習的反省的內容之三。
總之,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反省,而且要常常反省,這樣的反省不僅是對於這些問題本身的思考,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形成一種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學會怎樣面對和分析問題,並且將對於問題的思考逐步深入,這也是一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一個步驟。只有勤於反省自己,善於反省自己,經常反省自己,才能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也惟有如此,我們才會不斷進步。

⑤ 生活中反向形成的例子

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有很多反向形成的例子

經常有人說:我要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但獨立人格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他自然生長的

一般來講,不幹預孩子的成長,在自然規律的運作下,孩子的人格會自然而然地變得很獨立。

好多父母親要顯得對孩子沒有那麼多控制,說:我對孩子就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快樂。仔細體會下,孩子快樂是他自己的事情,但這個變成了父母的要求。我們被要求快樂,會使快樂變得非常的糟糕。

在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間,快樂是自然而然伴隨的,這個不可以變成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凡是這樣要求的人,都是反向形成。

他們內心的想法是:孩子竟然可以在沒有的情況下變得快樂,這個會讓我覺得被嚴重的拋棄了。

孩子缺乏某種能力,實際上是父母不希望他有這種能力。如果一個孩子缺乏交際的能力,潛意識層面來講,父母親認為如果你跟別人玩得太好的話你會拋棄我們,所以我們讓你不要具備跟別人打交道的能力。

夫妻之間很多的沖突,實際上是因為互相非常的需要,因為他們害怕過度的緊密而導致兩個人邊界的喪失,所以他們通過沖突來維持一個起碼的讓每個人都感覺到獨立人格的邊界。這也是反向形成。

做分析的一個基本的原則是:盡量不分析美好,因為分析了會破壞它的美好。

要一個立即覺察到自己反向形成是不容易的,因為反過來的那個部分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一直在潛意識層面。

在家庭中,父母對外人很客氣,孩子可能覺察到父母對外人的敵意,而對他人作出攻擊。父母這一方式是反向形成,孩子在代表父母反向的一面實施行動。

孩子代表父母表達攻擊;孩子代表父母無能;孩子代表父母生各種各樣的心身疾病……

父母跟孩子是互為表裡。

孩子有可能完全是父母的潛意識的直接呈現。但是,要理解這個呈現沒有精神分析是不行的。

過度的強調擁有自由的時候,實際上是內心裏面沒有太多自由。

在一個封閉專制的國家裡面,人民會表現的非常愛國,這也是典型的反向形成,他們對統治者的憤怒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表達出來會引起很多現實的麻煩,所以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反向形成。

但像我們國家現在,不需要強烈的表達愛國情,我們只需要在這個國家工作、生活,就已經體現出我對國家足夠的熱愛了。

反向形成和一個人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有很大關系。因為一個人的人格足夠強大的話,就能夠承受很多東西。一個過了青春期的男孩子順利的話能很好的接受對女孩子的喜歡,而人格沒那麼強大的話,就要通過反向形成的方式來攻擊女孩子。

把很多的問題道德化的人,他們內心裏面有很多的想沖破道德邊界的願望,他們不能看到這一點,所以他們過度鉗制。

通過把自己置於道德的最高平台上面,把很多東西都綁架道德規則,用這種方式來享受道德上的優越感。但是他們在潛意識層面是有很多沖破道德邊界的願望。

有一些過度的追求平等、公平,是因為他們沒有在不公平的環境中間獲得利益,如果他們是不公平環境中間獲利的一方,他們不會那麼過度的追求公平。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過度追求公平,實際上是想自己成為不公平的規則的、有利的那一方。這也是典型的反向形成。

改變一個人是理想狀態,但是這個人阻抗太大,不想改變的話,說明這是他需要被尊重的地方,我們選擇接納,也許接納能夠導致他更大的改變。

這其中也有一個反向形成:治療師過度的用力來改變這個來訪者,看起來好像是過度的為這個來訪者好,但是實際上可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因為來訪者的不改變,會讓自己的自戀受傷。

過度的要求自己改變,是反向形成。

過度的要求自己改變,是對自己施虐。

生活中很多人顯得特別有主見,任何人的意見都聽不進去,這些人的人格實際上是非常的弱小,他們的人格層面是沒有主見的,所以他們用顯得很有主見來保護他們脆弱的自我。

那種口口聲聲要堅持原則的人,有強烈的破壞原則的沖動。但是那些不把原則掛在嘴上的人,我們跟他打交道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人是真正的有底線。

與其說語言是用來表達什麼東西的,倒不如說語言是用來掩蓋什麼東西的。精神分析就是研究一個人怎樣掩蓋他真實的自己的。

很多人在說自己是什麼的時候,他的潛意識實際上在跟我們說,你別相信我,我剛才說的是假話。這是他們潛意識層面的,是不自覺的乾的一件事。

活著的一輩子就是覺察范圍和程度的過程,我們越把自己覺察的范圍弄得越大,覺察的內容越清晰,我們的生活品質就越高。

⑥ 加強品德教育,培養自律公民

共享單車自從入市至今,就一直存在亂停亂放的問題,針對這類現象,我們也自然而然會將共享單車"任性"停放問題歸結於學校教育的不足。個別公民缺乏公德心,不遵守規則,自私自利,這正是應試教育中缺少對品德教育的體現。所以要提高當代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其公德心,規則意識,培養自律守法的新公民。

應試教育,重視提高學生成績,忽略了學生品德教育。共享單車人性停放問題正是反應了道德的缺失。有人把車停在非機動車停車區,有人把車停在樓道里,阻擋了其他行人的通道,有人把車停在了自家樓下,甚至用自己的鎖將車鎖好,這種只為利己不利他人,自私自利的行為,正是在應試教育中養成的精緻的自我主義。應試教育過於注重升學率和考試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學的內容知識大部分以書本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素質培養。

那麼教育究竟是什麼?教育就是一棵樹搖醒另一棵樹的過程,是生命成長的過程,是春風化雨的過程。它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應該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認清道德邊界,形成公民意識,養成愛的理念。可是,現實生活重"教"輕"育",讓學生逐漸變成教育流水線上被嚴密操縱的標准化零件。它以升學率的高低來檢驗學校的教育質量,來衡量教師的教學能力,來判斷學生的學業水平。它以考試為目的,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揮,所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要求和發展。

所以,加強道德教育要從學生做起。首先,學校應該對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創新,將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教育轉化為可具體操作的內容,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辨別事物的能力與擇善而行的能力。教育方法方面上要從灌輸與約束為主轉變為梳,堵結合,採用潛移默化的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其次要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圍,學校通過情感陶冶法,榜樣示範法等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道德養成的重要性。再者,要嚴格加強日常管理,完善評價制度。最後,可以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道德觀念的形成和鞏固。利用課堂技巧巧妙的對學生進行道德灌輸。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只有通過素質教育,才能提高當代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公德心。培養有道德有素質的新公民。共享單車任性停放問題所反映出來的道德和紀律缺失現象,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⑦ 跨越邊界的哲學哲學之根基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的根基嗎

從思維模式上看,道家的思想模式在中國傳統哲學中佔主導地位。因為中國傳統哲學的建立和發展始終貫穿著道家思維模式的深刻影響,或者說,中國傳統哲學的幾大典型形態都是藉助於道家的思維模式而建立起來的。那麼,道家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呢?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道家思維模式的根本特徵是具有本體性特徵。但這種思維模式在儒道兩家中的成熟程度有所區別。先秦儒家對天道問題論之不詳,所以「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式在先秦儒家那裡沒有成熟而成為一種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在道家那裡已經格式化。其原因在於道家特別關注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聯,其天道觀相當系統成熟,其人道觀別有特色,有根基,而儒家則更多地關注人與社會的關聯。也就是說,道家不僅有比較完整成熟的天道觀和人道觀,而且高度重視兩者的關聯。將其高度地統一起來,是道家一以貫之的思維方式。道家不僅由天道推出人道,而且又主張人道要復歸於天道。正是道家這種由本體推衍現象、由天道推衍人道,同時又返現象歸於本體、返人道歸於天道的思維模式深深地影響了漢代哲學、魏晉玄學和宋明儒學,成為這些哲學理論體系的方法論基礎。 從價值取向方面來說,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格局是表現為儒道互補。儒道互補主要是一種價值互補,儒道互補是中國哲學乃至中國文化價值體系的基本格局。儒家價值觀的核心觀念是仁義禮樂,道家價值觀的核心觀念是自然無為。證諸儒道理論,兩者確有實際上的互補關系。就儒家而言,仁義禮樂是其根本價值信念,此信念的實現則需主體具備自然無為之境界,即要求價值主體無私慾、不造作、不妄為;就道家而言,自然無為是其根本價值信念,此信念的建立不是基於對社會的冷漠遺棄,而仍是出於對社會的特殊方式的關切。此外,儒道價值取向的互補還表現為陽剛與陰柔、進取與退守、守常與尚變、重群體與重個體、強調等級與崇尚平等、肯定現實與超越現實、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等等之間的相異與互補。儒道之間這種既相異又互補的關系構成了中國傳統哲學價值取向的基本格局。 再從中國傳統哲學的具體結構來說,儒道兩家各有所重,分別在不同領域構成中國哲學的主流。儒家重在倫理道德哲學和社會政治哲學,道家重在自然宇宙哲學和生命主體哲學。換言之,儒家在倫理道德哲學和社會政治哲學方面構成中國傳統哲學的主流,而道家則在自然宇宙哲學和生命主體哲學方面構成了中國傳統哲學的主流。這方面學術界論之較多,我就不展開了。 從動態來說,從縱向發展的過程來看,關於道家哲學是不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主幹,或者說中國傳統哲學的主幹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應該分階段來看。如果我們著重以西方哲學的特定內涵來考察,那麼魏晉以前,道家是中國哲學的主流;隋唐時期,佛教差不多完成中國化的改造,發展到鼎盛時期,佛教哲學構成了中國哲學的主流;宋明以後,儒佛道走上融合之路,並形成宋明理學這一成功的融合形態。宋明理學的價值觀念以儒家為主,是儒學新形態。所以,宋明以後的中國哲學以儒家為主。但這個儒家顯然不是純粹的儒家,而是融儒道佛及諸子百家思想資料於一體的新儒家。

⑧ 廣島之戀的歌詞

《廣島之戀》是張洪量作詞作曲,莫文蔚與張洪量共同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莫文蔚1997年發行的專輯《做自己》中。

歌詞:

你早就該拒絕我,不該放任我的追求。

給我渴望的故事,留下丟不掉的名字。

時間難倒回,空間易破碎。

二十四小時的愛情,是我一生難忘的美麗回憶。

越過道德的邊境,我們走過愛的禁區。

享受幸福的錯覺,誤解了快樂的意義。

是誰太勇敢,說喜歡離別。

只要今天不要明天,眼睜睜看著。

愛從指縫中溜走,還說再見。

不夠時間好好來愛你,早該停止風流的游戲。

願被你拋棄,就算了解而分離。

不願愛的沒有答案結局,不夠時間好好來恨你。

終於明白恨人不容易,愛恨消失前。

用手溫暖我的臉,為我證明。

我曾真心愛過你,愛過你。

愛過你,愛過你。

愛過你,越過道德的邊境。

我們走過愛的禁區,享受幸福的錯覺。

誤解了快樂的意義,是誰太勇敢。

說喜歡離別,只要今天不要明天。

眼睜睜看著,愛從指縫中溜走還說再見。

不夠時間好好來愛你,早該停止風流的游戲。

願被你拋棄,就算了解而分離。

不願愛的沒有答案結局,不夠時間好好來恨你。

終於明白恨人不容易,愛恨消失前。

用手溫暖我的臉,為我證明。

我曾真心愛過你,愛過你。

愛過你,愛過你。

愛過你。



(8)跨越道德邊界擴展閱讀:

張洪量在紐約求學期間,為了紀念自己與一個加拿大女孩短暫的異國戀情,寫下這首歌曲。當時他在上電影課時恰巧看到電影《廣島之戀》,因為其講述的故事與自己所作歌曲都是在紀念一段異國戀,所以就拿《廣島之戀》作為這首歌曲的歌名。

《廣島之戀》是其專門為莫文蔚量身打造的對唱曲目,《廣島之戀》這首歌是根據同名電影的故事為背景進行創作的,同時這首歌從創作到成品,其間都有一些小插曲。

無論是《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還是《廣島之戀》,那個深情款款的男人總是能寫出唱出感動你的情歌。前晚,張洪量在徐州「齊秦演唱會」上以嘉賓身份亮相,演出結束後記者在賓館咖啡廳采訪了這個看上去有些靦腆、聊起來卻有些口無遮攔的音樂才子。

雖然他唱出名的都是慢情歌,但其實他最喜歡的是跳勁舞;雖然他作品多多賺錢不少,但卻「囊中羞澀」;雖然他的情歌深受喜愛,但他卻發誓在做出一張「不討好」的民族音樂之前再也不寫情歌,他毫不婉轉地表示不欣賞周傑倫,很直接地批判中文流行歌曲對世界音樂的貢獻是「0」。

⑨ 越過道德的邊境,我們走過愛的禁區是哪首歌個歌詞

莫文蔚和張洪量的《廣島之戀》

⑩ 我們是自由的但是我們的自由是有邊界的對嗎

當然,自由也不是沒有邊界的,孟德斯鳩就認為: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一個人行使自由,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而法律正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也即政治自由的工具。

按照契約論的觀點,國家或者說法律的產生是人們之間,或者人們同統治者之間相互訂立契約的結果。大家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是暴力競爭的贏家,因此文明社會就創造出這樣的規則,將競爭中可以選擇的手段約束在競爭失敗者的基本利益不被損害的范圍內。

哪些願意接受統治者在契約中規定行為約束條款即法律約束的人,就成為文明社會的公民。統治者或代理人會根據法律維護他們的利益,懲罰那些違背法律傷害了其他公民利益的公民。

因此,就言論自由而言,人人都有自由說話的權利。但言論的自由是有邊界的,那就是不能傷害他人的權益。包括他人的人身權和人格權。因此,在守法社會,你不能辱罵他人,不能嘲笑他人,不能人種、種族、性別歧視,因為這些是他人天然的人格權利。

我們不能歧視他人,不能辱罵他們,但法律並不能要求你必須言行合一,不能因意志入罪。比如說自己內心非常討厭吃檳榔,並進而討厭吃檳榔的人,這個可能從不符合道德層面的高標准要求,但並不犯罪,甚至不算犯錯,因為你討厭與否,喜歡與否,對他人的權益並無妨礙。

但是,所有的歧視、討厭,自己都不能說出來,說了就是侵犯了別人的權利。如果是對一些被歧視者不相乾的人講,自己也是在破壞被歧視者的名譽或聲譽。如果直接對被歧視者講的話,那就是侮辱了。

(10)跨越道德邊界擴展閱讀

自由的本身一定要保存自己自由的本質,而它的本質中間不能與非自由的其他東西混雜,這叫作自由的限制性。當火車在軌道上跑的時候,它可以盡量發揮它機器的功能,它可以自由自在的快慢,但是它不能有越過軌道的自由。

越過軌道的自由就是違背自由的自由、就是危害自由的自由、就是結束自由的自由,那不是自由,那是自殺,自殺的人都用了自由,因為沒有人殺他,但當他殺完了自己以後,他的自由就跟他的自殺同歸於盡了,因為他已經沒有不自殺的自由了,這叫自由的限制性。

有人說自由就是無拘無束,不應該有所限制,如果自由是毫無限制,那叫野蠻、放縱、糊塗,那不是自由,那是沒有方向的亂來。自由是有限制的,因為自由到了某一個階段就與責任發生關系,所以自由就在責任裡面找到了它的限制。

聖經從來沒有隨便剝奪人的自由,神也不隨便輕看人間的主義,但是神也很清楚的給自由畫了一個界限、一個籬芭,讓你走到那邊的時候,發現自己不過是人。我們是人,表示我們比萬物都高超,"我們不過是人"則表示人上有神。

當我們真正體會到自己不過是人時,我們便在神與物之間,在天與地之間,找到我們的本位,也欣賞我們的本位;而這個本位有向上看和向下看的兩個方面。

熱點內容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