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自貿易立法

自貿易立法

發布時間: 2022-12-27 16:41:24

『壹』 自由貿易協定(FTA)是什麼

4月初,美國和韓國經過10個月的談判就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協議,只待兩國立法機構通過即可生效。美韓FTA內容廣泛,雙方同意取消數千種產品和服務關稅,包含金融服務和電子商務的關稅,但政治敏感的南韓稻米市場開放問題則依韓方要求被排除在外。該協議將提高韓國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同時也使韓國面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規模最大的開放局面。預計美韓FTA可使雙邊貿易額每年增加150億至200億美元,達到90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是美國自1993年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來,涵蓋范圍最廣的對外重大貿易協定,也是首次與亞洲主要經濟體簽署的FTA。因此,周邊國家和地區也高度關注,特別是與韓國有地緣政治關系、產業結構互補又競爭的日本最為緊張。與韓國產品競爭激烈的台灣工商界也相當在意,普遍預估美韓FTA及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生效後,「台灣經濟邊緣化趨勢將日益明顯」。

台灣當局評估美韓FTA對其影響

台灣經濟部門初步估算美韓FTA會使台「GDP」減少0.05個百分點。令台灣當局「最擔憂的部分」,是韓國依美韓FTA有關協議將對美國投資提供更大優惠,美商的投資與技術合作對象將轉移至韓國,從而減少赴台投資,這對一直仰賴美國技術合作的台灣高科技產業會造成沖擊。

對台外貿沖擊主要在傳統產業領域。由於台灣、韓國與美國的高科技產品關稅已降至很低,因此該協定對出口美國的信息電子產品沖擊有限,但美國的成衣與紡織品最高關稅仍達32%、鞋類關稅也高達17%。美韓簽署FTA後,韓國將可享有極低關稅甚至零關稅,這將對台灣輸美的紡織、運動鞋、自行車等傳統產業帶來影響。台灣「經建會經研處」預估,台灣受影響產業的年總產值達20億美元,佔台灣出口至美國總金額的3%-5%。

台灣當局加緊洽談美台FTA事宜

針對美韓FTA的簽署,台灣當局准備利用今年6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台美貿易及投資架構協議(TIFA)會議全力尋求與美方洽談FTA。台灣經濟部門首長近日表示,關於簽署美台FTA,美國「從沒有說不」,即使台美在短期內簽署有困難,雙方也會在TIFA架構下先就雙方均有利的議題進行洽談。

台灣當局一直試圖通過與其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拓展「國際發展空間」,通過經貿方面的聯系提升與世界各國的「實質關系」,進而在力圖避免經濟被「邊緣化」的同時尋求 「外交突破」。1986年台灣當局就曾提議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美方一直未予回應。2002年台灣成為WTO會員後,台灣當局認為可依據WTO章程的有關規定與其它成員組建自由貿易區。例如,WTO章程第24條第5款規定:「不得阻止締約各國在其領土之間建立關稅聯盟或自由貿易區,或為建立關稅自由貿易區的需要採用某種臨時協定。」第24條第8款認為:「自由貿易區應理解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稅領土所組成一個對這些組成領土的產品的貿易,已實質上取消關稅或其它貿易限制。」台灣當局想以此為依據,借機提升駐各國「代表處」的「外交」層級。

台灣加入WTO後立刻將與美國洽談FTA定為 「最重要的經貿任務」,但美國對此態度謹慎。

『貳』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解讀

法律分析: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努力打造一個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推動海南在法治的軌道上形成一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對彰顯我們國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意志和決心十分重要。從立法許可權上來說,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規定,海南自由貿易港可以在遵循憲法規定和法律行政法規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可以對法律、行政法規的一些規定,根據海南的實際需要做一定的變通。從管理體制上來講,國家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領導體制及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需要依法授權委託海南省和海南省的有關部門行使相應的行政管理權,這在行政管理方面也是一個很大的授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

第一條 為了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在海南島全島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實現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應當體現中國特色,借鑒國際經驗,圍繞海南戰略定位,發揮海南優勢,推進改革創新,加強風險防範,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

第四條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以各類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和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以特殊的稅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和完備的法治體系為保障,持續優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叄』 自由貿易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區別

1、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是兩國或多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一體化,其目標之一是消除貿易壁壘,允許產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這里所指的貿易壁壘可能是關稅,也可能是繁雜的規則等等。
2、世界貿易組織(英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世貿組織(WTO),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世貿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現任的總理事會主席是David Walker大使。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是調解紛爭,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邊貿易協議。它是貿易體制的組織基礎和法律基礎,還是眾多貿易協定的管理者、各成員貿易立法的監督者、以及為貿易提供解決爭端和進行談判的場所。該機構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其成員之間的貿易額佔世界的絕大多數,因此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肆』 自貿區涉及法律調整的政策有哪些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28日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內暫時調整《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但是國家規定實施准入特別管理措施的除外。

據悉,此次調整涉及上述四部法律共計十二條規定。2013年,上海自貿區部分法律暫時調整時所涉及的條文為12條,此次增加了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設立審批的調增。上述行政審批的調整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並在3年內試行。

作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基本法」, 《上海自貿試驗區條例》集中反映了自貿試驗區立法引領制度創新的全貌,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服務、綜合監管和法治環境五方面的制度創新,譜寫了上海 自貿試驗區法治建設的嶄新篇章,也讓上海自貿試驗區奏響了立法引領制度創新的最強音。
在投資開放領域,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了由「正面清單」向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重大立法轉變,對外商投資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即在外資進入上海自貿試驗區之前就對能夠獲得准入的領域與限製程度通過負面清單予以 明示,但凡沒有在清單上列明的內容,都可以視為可以自由准入的投資領域。迄今為止,上海市政府已經先後發布了兩次負面清單,並且清單中的限制投資領域不斷 減少、投資限制措施逐漸開放。
在負面清單發布之後,這項重大立法轉變也得到了眾多外國投資者的一致認同,極大地推動了外資進入外資保險、外資銀行等領域。而究其原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遵循的是「除非法律禁止的,否則就是法律允許的」解釋邏輯,體現的是「法無禁止即自由」的法律理念。
貿易便利化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任務,3年中,上海自貿試驗區在既有立法的基礎上,著力改革原有監管理念,採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 住,區內流通自由」的原則,保證了自貿試驗區內各項貿易的高效流轉。同時積極開展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制度的改革,規定包括海關和檢驗檢疫推出通關無紙化、 先報關後進港等改革措施。除此之外,上海自貿試驗區還積極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制度,形成了區內跨部門的貿易、運輸、加工、倉儲等業務的綜合管理服務平 台,而企業可通過單一窗口一次性遞交各管理部門要求的標准化電子信息,處理結果也可以通過單一窗口反饋。通過這三項主要措施,貿易企業的時間成本得到大幅 度減少,全面保證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國際貿易的通關迅捷。
金融領域開放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點睛之筆,按照國務院《總體方案》的設定 目標,《上海自貿試驗區條例》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外匯管理改革等方面都進行了立法先行先試,一年多以來的實 踐說明,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融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由於上海自貿試驗區放鬆了對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的事前准入監管,所以為了防範相關風險產 生,監管體制也相應發生了改變,這一點上,上海自貿區專門加強了四大類事中、事後監管措施,包括在自貿試驗區內建立國家安全審查與反壟斷審查機制;加強 區內信用管理,建立統一的監管信息平台,打擊交易失信行為;將企業年檢制改為年報制,同時建立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加大對不規范企業的事後監管;鼓勵 社會力量加入市場監管,推動行業協會、商會等制定行業管理標准和行業公約,加強行業自律。具體監管措施的首創也充分體現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對接國際、進一步 提升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而在踐行透明度原則上,上海自貿試驗區專門出台了包括規定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管理部門必須制定並公布政府的權利清單、在制定法規文件時必須向社會公眾及厲害關系人公布草案並徵求意見、建立行政異議制度和同一信息發布機制四項舉措。

『伍』 什麼是自由貿易區,目前上海貿易區的主要規則包括哪些內容

自由貿易區中的所謂"自由",更多意義上是指在特定區域內貿易、物流和關稅的自由,核心是通過放鬆管制,加快貨物進出、人員往來、資金流動、信息傳遞。相對比"境內關內",這種"境內關外"無疑能夠更大限度地減少貿易成本,促進貿易與交流。

上海自貿區肩負四項重大使命。
一、貿易的自由化:即沒有海關監管、查禁、關稅干預下的貨物自由進口、製造和再出口。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這裡面最核心部件有兩個,一是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另一個就是構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離岸貿易的最核心是解決跨國公司的資金管制問題,自貿區內企業允許搞一個國際資金池和國內資金池,當中設計有互聯互通的管道。這樣的貿易就是訂單和資金環節是在上海完成的,貨物未必經過上海的港口。
自貿區不會做成集裝箱的堆場,並探索同大長三角周邊地區的錯位競爭和協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進與自由貨物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的發展,特別是配套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運金融交易平台,允許境內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和航運遠期交易。在自貿區內將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一旦建成,將替代韓國釜山和新加坡LME倉庫的部分作用。這些設計不僅會促進相關的服務貿易、服務外包行業(包括融資租賃、檢測維修、審計會計等)的發展,還降低了跨國企業進行全球資源調配和商品價格風險管理的門檻和成本,將助力於自由貿易港的繁榮。
二、投資的自由化: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負面清單規定不能乾的,其他都可以干。這特別針對的是服務業: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社會服務、文化服務,六大領域全部開放。實踐證明,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凡是對外開放比較徹底、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競合的領域,都會發展較好、競爭力變強。因此自貿區內投資會大部分實行備案制,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等諸多限制。預期率先在試驗區范圍內改革投資項目管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管理、工商登記這三個環節。而船舶運輸、資信調查、融資租賃、檢測維修、演出經紀、娛樂文化、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眾多現代生產型和生活型服務性行業,都將對內外資實施公平的准入標准,歡迎國內民營資本和海外直接投資。
其實這應該也是正在進行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的預演,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實質性磋商。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首次延伸至「准入前」,並不再依賴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進行行政控制,用以交換美國對等的更透明的外資准入審核流程。這一點對於中國政府機構改革來說也是意味深長,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門的審批權以及相應的設租、尋租能力。此外,投資也是雙向的,鼓勵中國資本從自貿區向海外直接投資。可能未來在自貿區,對外投資只需要備案。鼓勵成立對外股權投資基金,並提供相應的中介服務,讓自貿區同時成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的平台,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
三、金融的國際化:其終極目的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必須要過的一關是放開資本項目管制。預期在自貿區內,投資和貿易相關的資金可以自由兌換,利率、匯率都是市場決定的,積極探索麵向國際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鼓勵其建立綜合交易平台,全面放開產品創新。也允許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去海外發債,拿錢回來之後可以貸款給自貿區裡面的企業,並突破現有存貸比的限制。同時變革自貿區內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力圖實現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以便建立跨國企業的全球資金管理中心。
未來自貿區金融方面的發展願景是很大的,首先是初步實現香港、新加坡、澳門、瑞士、開曼、維京群島等具備的自由貿易和離岸金融等功能,允許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同時考慮藉助類似紐約的國際銀行便利設施(IBF)、東京的JOM等的設計,培育在岸離岸分離型的金融中心(國際板),再通過建立適當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額度、地域、賬戶類型、交易類別等),部分打通離岸和在岸市場,實現有限的互聯互通,允許資金在一定的范圍或者限額內相互滲透,建立分離滲透型(先單向再雙向)金融市場。在風險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最終形成類似倫敦的,全面滲透型和內外一體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行政的精簡化:自貿區將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一線」指國境線,「徹底」被不斷強調。因此自貿區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現有的開放試點里,化繁為簡,減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條整合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效路徑。可以預見,未來在自貿區內,質檢工商等所有的市場行政管理職能都會匯總到一個機構,而分散在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也可能都並在一起只有一個金管局,所以真正意義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試驗區里實現。其最終目的是──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透明度,並進行地方立法試驗和履行投資者權益保護功能,這即是實踐「小政府」的全新的執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場和政府最優邊界的最新嘗試。

『陸』 自由貿易政策的發展歷程

演變過程
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進出口貿易不加干預,任其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政策有單邊、雙邊、諸邊和多邊多種。自由貿易政策實施表現為關稅的降低和應稅商品的減少、非關稅壁壘等的減少與取消。自由貿易政策隨資本主義建立而出現,隨資本主義發展而演變。時強時弱,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自由貿易政策。在國家存在和不平衡規律作用下,自由貿易政策成為主流政策時期短於保護貿易政策時期。但自由貿易政策有利於資本擴張本性的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自由貿易政策成為主流,但不穩定。
19世紀產業革命以後,英國經濟競爭力大大增強。為了擴大市場,追求高額利潤,形成以英國為中心的國際分工,確立單方面的自由貿易政策,並通過各種渠道推行,甚至通過戰爭,強加給戰敗的國家。
在20世紀初期,隨著英國經濟競爭力的下降和大危機的降臨,自由貿易政策被超保護貿易政策取代。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成為經濟強國。為了對外擴張,美國從二次戰前的貿易保護主義轉向自由貿易政策,並推動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推行貿易自由化,把單邊的自由貿易政策演變為多邊的自由貿易政策。隨著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1995年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取代1948年生效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使多邊的自由貿易政策得到加強。
世界貿易組織所推行的自由貿易政策與GATT推行的自由貿易政策相比,有些重大變化。第一,推行自由貿易政策機制從貿易協定變成國際組織,帶有永久性和制度性。第二,自由貿易政策囊括的領域從貨物擴大到投資和服務業,並就此達成將近30個貿易協定與協議。第三,自由貿易政策對成員的約束性大大提高,其主要表現是成員要無保留地接受多邊貿易協定與協議,且對本國有關法規要予以對應;加強爭端解決機制,對違規的成員予以「報復」或「懲罰」;加強對成員的政策審議等。第四,推行的自由貿易政策帶有階段性,在一定程度上允許成員存在正當的貿易保護。如發展中國家成員自由化程度可以低於發達國家成員,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允許採取救濟措施,存在可選擇加入的諸邊貿易協議。第五,鼓勵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進行「開放、公平和無扭曲的競爭」。所謂開放是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按照承諾的協定與協議履行義務和享受權利;所謂公平是指貿易對象應在市場經濟體制基礎上,通過供求正當競爭形成的真實成本進行貿易;所謂無扭曲是指貿易主體不藉助壟斷和特權等行為進行貿易活動。第六,世界貿易成員之間的自由貿易政策的實施是通過談判,在互惠互利基礎上達成各種貿易協議,並付諸實施。
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為世界范圍內自由貿易政策的實施構建了組織基礎和法律基礎。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地區性的貿易自由化組織。如貿易優惠安排、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等。成員內部通過關稅削減和非關稅壁壘等的減少,實現貿易逐步自由化,但其內部貿易自由化領域、層次有所不同。其自由化程度可以高於對外自由化程度,但對外的自由化程度不能低於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承諾的自由化程度,並要接受世界貿易組織審查。
世界貿易組織推動的自由貿易政策不是純粹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一,在經濟全球化下,自由貿易政策成為世界貿易政策主流,但允許存在正當的貿易保護。第二,貿易自由化發展不平衡。就貿易領域來說,貨物貿易自由化程度高於服務貿易;工業部門的自由化程度高於農業;出口貿易自由化程度高於進口貿易自由化。就成員來說,發達國家貿易自由化程度高於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高級階段的地區經濟貿易集團內部自由化程度高於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內部的貿易自由化。第三,自由貿易政策不時受到干擾。在不平衡發展規律作用下,世界經濟、各國經濟都處於不平衡發展中。當經濟高漲時,自由貿易政策比較盛行;在經濟危機下,自由貿易政策被干擾,甚至扭曲;同一國家,競爭力強的行業傾向自由貿易政策,而競爭力弱的行業傾向保護貿易政策;在同一行業,競爭力強的企業傾向自由貿易政策;而競爭力弱的企業則尋求保護貿易政策;在一個國家,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偏於貿易保護政策,而以國外市場為主的企業傾向自由貿易政策。第四,在連鎖作用下,貿易對一國的作用從經濟領域擴散到整個社會。一國在制定貿易政策時,不僅要考慮到貿易效益,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就業問題往往成為貿易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第五,在國家存在下,由於社會制度不同、國家關系親疏、文化和宗教差異等,一國出於國家安全和戰略考慮,對出口也加以管制。如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加以管制,不進行自由化。
總之,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以來,貿易自由化成為世界貿易政策主流。從整體看,它促進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經濟貿易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由於發展不平衡和經濟日益相互依靠,自由貿易政策帶有被迫性,貿易夥伴被迫就貿易利益進行協商和談判,達成貿易協議,享受權利並履行義務。在自由貿易政策實施中,受到國家利益的驅使,一般重視權利的享受,疏於義務的履行,出現管理失衡的狀態,影響了貿易協議的真正落實。
2008年以來,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沖擊下,各國為了挽救經濟,採取各種救市活動,其中有不少貿易保護主義成分。其特點是利用了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中的灰區、打擦邊球,濫用和歪曲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沖擊了世界貿易組織主導的自由貿易政策。但尚未從根本上動搖自由貿易政策的主導地位。在各種國際會議上,與會者發表聲明,共同聲討貿易主義,阻止貿易保護主義的泛濫,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它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的自由貿易政策的權威性和主導性,同時也指明世界貿易組織應改革的方向。 自由貿易政策為經濟實力強制國家所採用,為國內成長產業集團所推動,它們是主要受益者。對經濟實力薄弱的國家及幼稚產業,卻意味著市場被外國佔領,它們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貿易被認為是強者的政策。
英國是最早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的國家,它最先完成產業革命,是19世紀最強大的工業國家,1850年其工業產量佔世界30%。同時英國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國,版圖佔地球陸地面積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積超過本土10倍。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商品銷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購自全世界。這就決定英國必須沖破國內保護貿易的限制,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 (1)廢除穀物條例。該條例是當時重商主義保護貿易的重要立法,為保持國內糧食價格處於較高水平,用徵收滑准關稅的辦法,限制穀物進口。經過工業資產階級與地主貴族之間的長期斗爭,該條例終於在1846年廢除,工業資產階段從中獲得降低糧價、降低工資的利益,被視為英國自由貿易的最大勝利。
(2)改革關稅制度。1842年英國進口項目共有1052個,1859年減至419個,1860年減至48個,以後又減至43個。把極復雜的關稅則加以簡化,絕大部分進口商品不予征稅,並基本上廢除出口稅。
(3)簽定自由通商條約,1860年英法通商條約以及後來的英意、英荷、英德等通商條約,相互提供最惠國待遇,放棄貿易歧視,意味著通商條約,相互提供最惠國待遇,放棄貿易歧視,意味著英國自由貿易政策在國際上的勝利。
(4)取消對殖民地的貿易壟斷。解散特權貿易公司,開放殖民地市場,把殖民地貿易納入自由貿易體系。法國是當時第二個工業強國,從19世紀中葉起也逐漸傾向於自由貿易。1853~1855年期間,曾降低煤、鐵、鋼材、羊毛、棉花進口稅。1860年全部取消禁止進口貨單,接著又廢除出口獎勵金,降低原料進口稅,並同一些國家簽訂旨在推進自由通商的商約。德國工業落後,直到19世紀60年代才逐漸放鬆以關稅為主要工具的保護政策,出現自由貿易傾向。從1865年修改關稅法開始,1867年修改關稅同盟條約,以後又廢除出口稅及部分進口稅,降低進口稅率,關稅壁壘政策具有自由色彩,反映南方種植園主用農產品出口換回低價工業品的要求。北方勝利後,轉到保護貿易方面,不斷提高工業品進口關稅,就工業品貿易來說,美國並未出現自由貿易時代。 關稅是自由貿易的核心問題,即使一戰使英國在經濟上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風光無限,但它仍在力圖堅持自由貿易的政策,到1931年9月止,仍有80%以上的進口商品免稅。不過在30年代大蕭條的打擊下,英國的金本位制已形同虛設,自由貿易政策實在是難以為繼了,英國被迫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1932年議會通過《進口關稅法》,規定除小麥、肉類和英國不生產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進口商品都要徵收進口稅。該法案的出台,標志著英國實行幾個世紀的自由貿易原則被放棄了。內維爾·張伯倫私下說:只有《進口關稅法》這樣的政策才能夠救帝國。甚至連保守黨領袖斯坦利·鮑德溫都說,自由放任已經走到盡頭,就如同奴隸貿易一樣。自由貿易是英國經濟政策的基石,也是英國在19世紀稱霸世界的經濟哲學。自由貿易政策的終止,標志著英國衰落了,屬於不列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柒』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意義

法律分析: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將黨中央的部署法律化、制度化,通過立法引領和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對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十分有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第一條:為了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在海南島全島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實現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捌』 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意味著什麼

法律分析:對中國而言,海南自貿港將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示範標桿。自由貿易港實施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嚴征管的財稅體系,倡導綠色發展理念,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力度和改革深度激發新的開放動力,向全球推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的對外開放「升級版」。對海南而言,自貿港建設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一方面是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的動能,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全面放開外資市場准入,使海南成為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外商投資新熱士。另一萬面是仇化宮冏環境的蓄勢賦能,通過創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原產地規則等監管模式,使海南自貿港成為我國貿易便利化程度最強的開放新高地,成為周邊國家或地區與中國進行跨境貿易的首選之地。自貿港建設是新時代海南發展的難得機遇。海南必須乘勢而上,高質量、高水準地完成自由貿易港的各項建設任務,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和新標桿,展示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第一條 為了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八條 海南自由貿易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治理體系,推動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規范政府服務標准,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國家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行政區劃改革創新,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和行政區劃結構體系。

第九條 國家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動適應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發展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新趨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玖』 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為了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第一條為了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拾』 為什麼不同國家對於自由貿易的態度不一樣

美國:一個典型的範式
美國是奉行管理貿易最為突出的國家,是管理貿易的一個典型範式。美國的管理貿易具有以下的特點:
1、管理貿易法律化、制度化
這一特點要體現在美國的兩個貿易法中:《1974年貿易法和《1988年綜台貿易與競爭法》。第一個法案的通過標志著美國管理貿易正式開始運轉,第二個法案的通過標志著美國管理貿易已走上了成熟,另外,美國管理貿易的法律化與制度化體現在美國的反傾銷法中。美國的這些法案一方面強化其貿易的立法作用,另一方面擴大了美國貿易立法的域外管轄范圍。這充分顯示了美國單邊協調管理貿易的加強。
2、管理貿易手段採取單邊、雙邊、多邊協調管理齊頭並舉的方式
美國管理貿易的手段具有多樣性,除採取單邊協調管理的措施外,還積極採取多邊及雙邊的形式。
在多邊協調管理方面,美國積極參加GATT的烏拉圭回台多邊貿易談判並盡可能地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提出「泛美自由貿易區」的設想;美國甚至還提出「新大西洋主義」,即以北約為主,以歐共體和歐安會為輔的三環結構。這樣美國既可協調世界格局變動所引起的美歐矛盾,還可使「新歐洲」發揮重要作用,促使美國在「新歐洲」的利益;除此之外,美國還對環太平洋經濟區的設想持積極態度。
在雙邊協調管理方面,美國加強具有針對性的雙邊貿易談判,強調「對等」及「公平」貿易的互惠條件。並在此條件下,迫使日本、德國甚至「亞洲四小」等對美國有大量貿易順差的貿易夥伴作出了一些讓步。比如有限度地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行出口多元化乃至貨幣升值等來調整與美國的貿易關系;美國還積極活動,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這些都是美國管理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3、管理貿易措施以非關稅為主
由於GATT多年的不懈努力,關稅在國際貿易中限制進口的作用已明顯降低。美國在限制進口方面已經轉入隱蔽性較強的非關稅壁壘,出現了繞過GAIT的「灰色區域」措施,其中,「自動出口限制」是「灰色區域」措施中最重要方式。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對來自日本的汽車,來自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紡織品、服裝、鞋帽、食品、旅遊箱包等實行「自動出口限額」,這大大降低了這些國家這類商品在世界出口份額中的增長速度。
4、突出對服務貿易及知識產權的管理
美國管理貿易的重點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農產品及勞務產品等服務貿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務貿易國,其以智力服務為主的勞務出口使美國的勞務貿易存在大量順差。而其他國家也竭力發展其勞務出口。因此,服務貿易領域的摩擦與爭端激增。另外,隨著國際技術貿易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成為當今國際貿易的重要方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產權貿易國,美國更關心,也更加強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因此,美國的貿易政策中對服務貿易與知識產權的管理更為突出。
5、美國政府對貿易的強有力干預
美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下降及其競爭力的削弱促使美國改變其貿易政策,更多地是運用政府幹預的手段來實現。柯林頓上台後,美國國內更出現了一種「戰略貿易理論」。
該理論認為:一國政府能運用產業政策發展該國經濟的動態比較優勢,一旦比較優勢被確立就必須、繼續掌握並隨經濟的發展隨時調整擁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從而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美國政府在此理論影響下,制定了一個產業政策與對外貿易相結合的貿易政策,即在公平貿易的思想指導下,「積極保護」與「主動出擊」並舉,在政府強有力的干預下增強經濟競爭力,開拓國外市場。具體做法是:選擇一些高科技產業予以保護和資助;不靠多邊貿易談判,而是靠採取單方面的行動來懲罰損害美國產業的外國競爭者。
由上分析可見,美國的管理貿易實質是「披自由貿易外衣,行保護貿易之實」。

熱點內容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