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行政倫理立法

行政倫理立法

發布時間: 2022-12-30 15:23:49

❶ 行政倫理監督實現的途徑是什麼

確立合理的行政倫理道德標准。加強行政道德監督是促進行政道德建設的需要,是推進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是保證行政管理目標得以實現的需要,是健全行政監督體系的需要加強行政道德監督的主要途徑有:確立合理的行政倫理道德標准,建立獨立的行政道德監督機構,構建完善的行政道德監督機制和推進相關的行政道德監督立法

❷ 實現行政倫理行為的途徑有哪些

法律分析:(1)必須確立合理、實用的行政倫理標准.(2)要推動行政倫理立法.(3)要多種形式完善行政倫理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第三條 監察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不受其他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四條 監察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在適用法律和行政紀律上人人平等。

第五條 監察工作應當實行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監督檢查與制度建設相結合。

❸ 試述如何加強中國行政倫理建設。

一、個人道德品質
1、強調行政倫理的重要性培養行政人員的倫理品質
2、行政倫理教育要規范化,制度化,要專門設置或選定行政倫理教育機構負責開展行政倫理教育
二、組織制度
1、轉變政府職能,整合行政機構
2、建設責任行政的行政範式
3、完善行政倫理制度
三、組織文化
1、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政價值觀建設服務型政府
2、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行政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四、社會期待
1、建立行政決策公眾參與機制
2、重視政府形象建設構建透明政府

❹ 請問什麼叫做行政倫理學

行政倫理是調控政府及公職人員行政行為的基本價值觀念和道德准則。構建合理的行政倫理規范並有效地實施,以增強對公職人員的激勵,強化對公共權力的約束,建立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現實課題。從世界范圍看,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隨著新公共行政運動的不斷高漲,對行政倫理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步深入和得以快速發展,行政倫理學已日益在公共行政學領域「站穩腳跟」並由邊緣走向中心。在我國,行政倫理學研究方興未艾,已出現一批研究成果,並隨著學者們學術視野的不斷拓寬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康之在其撰寫的《在公共行政的演進中看行政倫理研究的實踐意義》一文中提出:從公共行政的發展歷程來看,特別是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的轉型過程中,行政倫理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就社會治理模式從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變遷的歷史趨勢來看,行政倫理研究又具有過渡的性質。
一、行政倫理研究的興起
近些年來,人們對行政倫理研究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可以相信,行政倫理學將成為推動整個公共行政學科及其理論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力源」。行政倫理學將會成為公共行政學學科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分支學科,行政倫理學的研究將會為整個公共行政學科提供全新的理論支柱,並通過公共行政學理論範式的變革去作用於公共行政的實踐,重塑公共行政的體系、制度、行為模式,以及為公共行政的實踐確立起一個全新的方向。
自20世紀後期以來公共行政實踐中的各種各樣新的跡象都一再地向我們展示了行政倫理研究的意義:
第一,從控制導向向服務導向的轉化。當公共行政走出控制導向的時候,即用服務導向取代控制導向的時候,它雖然還需要得到科學和技術的支持,倫理化的問題則被提了出來。
第二,從效率導向向公正導向轉化。從19世紀80年代公共行政開始成為管理行政的主流以來,效率的問題漸漸掩蓋了公正的問題。近一個時期以來,公共行政的公正責任又被人們提了出來,要求公共行政在政治的意義上擔負公正責任,而且要求公共行政同時也要在倫理的意義上擔負公正責任。
第三,在工具研究中引入價值的視角。20世紀的公共行政學沿著科學化、技術化的方向發展,突出了工具研究的意義。在20世紀後期,這種狀況發生了改變,人們越來越注意在研究工作中引入價值的視角。行政人員的思想觀念、認識能力和道德素質等都是公共行政實踐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正是由於價值視角的引入,突出了行政倫理研究的意義。
第四,確立合作和信任的整合機制。合作和信任這兩個概念是近些年來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概念。近些年來這種理念己經逐漸確立起來,但是,在實踐中如何作出安排,還需要認真地探討。而行政倫理研究恰恰是要落腳在探討,如何確立起公共行政的合作和信任的整合機制上來。
第五,在治理方式上謀求德治與法治的結合。在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它需要得到德治的補充,這將是公共行政的重大轉變。如何保證這一轉變順利地進行,如何把德治的願望變成公共行政實踐的現實,需要行政倫理研究來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第六,用行政程序的靈活性取代合理性。20世紀後期,隨著向後工業社會轉型的啟動,社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與日俱增。行政程序的合理性己經成了束縛行政人員手腳的制度設置。在這種情況下用行政程序的靈活性來取代行政程序的合理性已經勢在必然。做到這一點同樣需要行政倫理研究去開辟方向。
第七,用前瞻性取代回應性。政府在回應社會要求方面,往往會在較好地解決了某一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也造成了很大的消極效應,引發了一些更大的、更難於解決的問題。當前的「風險社會」特徵以及危機事件的頻發,都是由於政府圄於回應性思路而造成的,惟一的出路就是用前瞻性代替回應性。而政府的前瞻性則需要有新的科學思路,這一思路也應當由行政倫理研究來提供。
二、行政倫理研究的過渡性
行政倫理學將是一門過渡性的學科,就行政倫理研究以及行政倫理學這門學科的發展方向而言,它將會為一門更新的學科——公共管理倫理學所替代。
公共管理倫理學與行政倫理學的不同之處在於:行政倫理學主要集中在公共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方面的研究,而公共管理倫理學既是公共管理的職業倫理學,又是倫理學的一種新的形態。一方面,公共管理倫理學在社會治理的普遍意義上思考倫理社會到來的歷史必然性,試圖發現倫理社會所應擁有的全新的社會倫理結構,探討社會治理制度倫理化的基礎和基本原則,不同於行政倫理學的職業倫理學定位;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倫理學又把重心放在公共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研究上,對行政倫理學又有著繼承關系。
對於公共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建設來說,公共管理倫理學的研究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公共管理倫理學的首要任務是闡述公共管理的服務理念和活動原則,是在服務宗旨下探討其實現的制度保障手段的可行性等等問題。服務理念是公共管理的精髓,而對這一精髓的解讀恰恰是由公共管理倫理學來承擔的。其實,公共管理倫理學的基本任務就在於揭示公共管理這種新型社會治理模式的服務理念,思考這種服務理念轉化為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的可能性,發現公共管理者在公共管理活動中貫徹和落實這種服務理念的現實途徑。也就是說,對於公共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建設,公共管理倫理學的研究擔負著為整個學科體系確立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的任務。
(資料來源:《湘潭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行政倫理學應關注的四個重大問題

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特里·L·庫在《公共行政評論》(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上發表文章認為,行政倫理學的發展必須倡導對該領域內重大問題的關注,以及學者們在此類研究中的合作努力,作者提出四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公共行政倫理學研究的規范性基礎、全球化、組織、設計、平等問題。以下是對該文的摘要:
一、公共行政倫理的規范性標準是什麼
有人簡單化地將這一問題表述為:「政府應該根據誰的道德標准進行道德抉擇?」這種提問方式隱含了一種假設,即在面臨道德選擇時,我們只能向自身尋求個人的道德標准來進行判斷。大多數人都不認可也不理解在個人自身的道德視角之外,還存在著另一種道德視角,即「職業道德」的視角。這種現象的產生可能部分應歸因於行政倫理學研究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即:未就該專業領域內具體有哪些規范性標準的問題形成清晰統一的認識,自然也就無法為人們提供公認的「公共行政的職業道德准則」。
而且,由於公共行政職業精神的內涵並不明確,使得大多數人的思維局限於職位責任和工作責任,而很少考慮到其作為公共行政從業者所應該承擔的職業的責任。由於職業精神的缺乏,使得公共行政從業者很容易屈從於組織和政治命令的支配。所以我們在尋求「應該以誰的道德標准為准則」。
從過去30年有關行政倫理方面的學術著作中,可以提煉出5項規范性標准,為公共行政實踐提供明確的道德指向,它們是政治價值、憲法理論及社會基本思想;公民理論;社會公平;品德,或者說是「以性格為基礎的道德」;公共利益。
(一)政治價值、憲法理論及社會基本思想
約翰·羅爾提出,官僚的道德應該建立在美國憲政傳統及該憲政傳統所依存的政治價值之上,而這些政治價值則體現於美國的憲法及最高法院對憲法的解釋之中。他認為,自由、平等和所有權是美國社會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核心價值,而作為政治體系一員的公共行政管理者,更應該明確該體系的核心價值並確保自己能夠遵守這些價值。
(二)公民理論
公共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派生於公民的角色之中,他們是公民的代表,是職業化的公民,是受委託的公民。從這個角度出發,公共行政管理者的道德責任實際上跟美國社會中一個良善公民的道德責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公民理論將對以下一些問題的研究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公共行政應對公民具有回應性、要鼓勵公民參與、公共行政機構對公民負有解釋的義務,要將公民視為行政組織和個人忠誠的最終指向,要尊重公民個人的權利和尊嚴,行政決策和行為應力求審慎並足堪質詢,提倡公民美德的養成,公共部門要致力於提供公共物品。公共行政人員在接受其所在的官僚組織層級節制的約束和責任的同時,亦需培養和加強他們作為全體公民代表所應遵守的基本的道德約束和責任。
(三)社會平等
行政倫理以社會平等為規范化視角並將其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得益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新公共行政運動。約翰·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一書中指出:「公正(justice)」是政府的中心組織原則,為此,他還進一步提出了實現社會平等(equity)所應遵循的一整套具體的標准。自此,「平等」成為公共行政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主題。很顯然,它已經成為了行政倫理主要的規范化標准之一。
(四)品德
品德顯然是公共行政倫理標准化的基礎之一。但是,在培養品德、對特定個人的品德進行評價以為錄用和任命提供支持、以及創造有利於培養優秀品德的環境的過程中,行政倫理學者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或者是否應該在其中扮演某種角色,這都是有待我們研究解決的問題。
(五)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也許是行政倫理領域中認同程度最高的規范標准。我個人認為,公共利益應該在行政倫理學的規范性研究中佔有重要的一席,它可以作為我們的道德指南並為我們提供基本的責任取向。它不斷地提醒公共管理者要以共同利益而非有限的特殊利益作為自身行為的基礎,並迫使我們不斷地對自身行為進行反思。
二、區域性的行政倫理准則如何與全球化的背景相適應
以上這些道德規范是針對美國的具體情況而提出來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更關心的是,這些道德規范能否適用於其它國家?是否存在全球性的行政道德規范?
通過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簽訂的大量的國際條約、國際公約、國際協定、國際慣例和國際項目的文件的研究,可以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共有的核心價值,包括:自主、自由、誠信、信任及穩定(Cooper and Yoder, 2002)。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和組織間相互依存性的不斷增強,以及世界范圍內朝著市場經濟和民主政府方向的努力,是這五項道德標准存在的基礎和背景。
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們研究的這些文件中,有關社會公平的價值並不常見。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當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走向民主政府,如果市場主要由少數人支配,這種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就會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產生緊張。如果缺乏對社會公平問題必要的關注,這種不平衡會導致嚴重的不穩定和動盪的局面。
三、如何設計組織,使其支持道德行為
自20世紀60年代,到行政倫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存在之前,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在道德取向上並非是中立的。總的說來,官僚組織不僅不能很好地鼓勵其組織成員按公共道德規范行事,反而常常會設置障礙。
有研究發現,組織成員將大部分權利都讓渡給了組織,大型組織日益成為「小政府」,而個人則日益成為「組織人」。組織通過對狹隘市場觀的強調,使其成員熱衷於追逐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排除了所有道德和法律因素,以及組織之外其它各種重要因素的考量。組織日益支配著其成員的生活。
從我27年所搜集的各類例子中,反映出的最具普遍性的問題是:組織化的層級節制,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組織文化,往往會成為道德的阻礙,而且還會懲罰那些意欲按照道德規范行事的個體,有時候僅僅是提出類似的建議也會受到懲罰。
因此,行政倫理學能否通過研究,設計出一套能夠允許並支持有關道德考量的意見存在的組織體系,制定鼓勵道德行為實施的相應政策,對敢於直言批判和揭發不符合公共行政價值行為的人,還要考慮如何保護其不受打擊報復。在現階段我們可能很難明確這種組織設計的具體原則和措施,但l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漸進改革運動的實踐證明,制度設計的路徑的確是非常有力的改革工具。當時,美國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了獨立的市立研究機構作為改革智囊團。它們站在改革運動的最前沿,打碎了地方政府陳舊的政治機器,設計確立了促進效率的組織結構和過程。或許我們也需要成立類似的機構,把致力於公共組織倫理問題研究的行政倫理學家、組織發展學家和行政組織中有思想的從業者團結在一起,以創造出能夠支持道德行為的組織結構和組織文化。
四、何時應平等對待所有的人,何時應區別對待
這個問題來自於無法消除的社會差別的存在。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所進行的美國的漸進改革假定:為了實現對每一個公民的公平對待,我們必須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公民。然而,20世紀中期後不久,美國社會的差異性不斷增強,此時,「同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就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的公式己經顯得過於簡單化了。許多公民在面對大型的中心化的官僚組織提供的服務時,有時候反而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在這一對矛盾中,關鍵性的倫理問題在於我們有時候需要同等地對待每一個人,而有時候,為了實現公平,我們又需要對不同的人加以區別對待。
六年前,洛杉磯進行城市憲章改革,計劃成立一個官方的鄰里委員會系統,以加強市民與政府的聯系,同樣出現了有關「區別對待還是同等對待」的問題並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首先,關於委員會所轄區域,是進行標准化的劃分,從而使每個鄰里委員會都有相同的人口規模還是允許人們自己決定委員會的規模,後者所產生的委員會可能在規模上出現很大差異。其次,是統一制定標准化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結構還是允許各鄰里委員會自主決定。絕大多數城市行政管理機構都積極提倡標准化,原因不外乎是管理的需要——效率和秩序,而選舉產生的城市政務官員似乎也持同樣立場,但他們是出於未曾言明的原因:控制和效率。
爭論的最終結果是採取標准化和差異化混合的形式。為了在社會異質性特徵顯著的洛杉磯實現平等,允許鄰里社區自主決定其社區委員會的邊界、自己制訂規章制度、自主決定財政責任體系;但是同時又在新城市憲章中設立了一項要求所有鄰里社區共同遵守的標准程序。該程序要求委員會與該區域內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積極而廣泛的接觸,要建立一套規章制度和具回應性的財政責任體系,以保證其工作的透明度。這套混合形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平等地對待全體公民。
在一個具有復雜多樣性的社會中圍繞公平定義而產生的問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爭論,這也是我們從事行政倫理研究中遇到的最為困難的問題之一,但也為研究工作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資料來源:轉引自《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當代美國行政倫理的理論與實踐

上海師范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王正平教授在《當代美國行政倫理與實踐》一文中對美國行政倫理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系統總結,認為當代美國行政倫理的基本價值理念在個人價值上重視誡實和正義;在職業價值上重視專業和敬業;在組織價值上重視效率和規則;在合法價值上重視依法和守法;在公共利益價值上重視為公共利益服務。
一、美國行政倫理的基本價值理念
美國社會在20世紀經歷了公共服務改革,公民權利運動,1960年以「重塑政府」為主旨的新公共管理運動,1978年以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美國政府行為倫理法案》為標志的「道德立法」行動,1989年美國公共行政學會在華盛頓召開第一次「全國政府倫理學大會」,1992年美國政府頒布由政府倫理辦公室制定的《美國行政官員倫理指導標准》等活動,使「行政倫理」、「官員道德」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
美國學者把公共管理者的價值取向區分為許多方面,並試圖從中找出主要的價值根源。蒙哥馬利·范瓦特認為,有五種重要的價值理念影響著公共政策的制定,並成為美國公共管理者的基本價值理念,它們包括個人價值、職業價值、組織價值、合法價值和公共利益價值。
(一)個人價值:誠實和正義
與西方傳統倫理價值理念相一致,美國行政倫理把誠實和正義看作是個人價值理念的基礎。公務員所具有的正義感肯定可以帶來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心。
美國公共行政管理的正義中,包含一些重要的道德理念或文化價值:誠實;堅持原則;協調一致;互惠互利。
美國行政倫理通常鼓勵政府工作人員為了表達個人的信念而大膽地講權利。關鍵是要以公正、合理的方式來實現個人的權利,以誠實和正義來提升個人價值。
(二)職業價值:專業和敬業
美國行政倫理關於職業價值的理念,首先要求進入這一領域的人員具備較高的教育和實踐標准。在美國公共管理領域,對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有較高的要求,有計劃地接受繼續教育,幾乎是帶有強制性的。蒙哥馬利·范瓦特認為,從業人員的高教育標准會導致公共管理領域內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
美國行政倫理關於職業價值的理念,把敬業、盡責作為其基本點。ASPA倫理准則,把「力爭成為優秀的職業人員」作為其成員的基本倫理要求。
(三)組織價值:效率和規則
美國行政倫理關於組織價值的理念,把組織機構的工作效率放在首要的地位。為了提高組織機構的工作效率,一方面應當以為公眾服務作為管理系統的目標,使機構有好的聲譽,吸引和留住高質量的人才,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規則,來克服官僚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傾向。ASPA倫理准則明確提出:「鼓勵組織成員運用倫理的手段提高組織的能力,為公眾提供有效的服務。」
(四)合法價值:依法和守法
美國公共行政倫理中強調的合法價值理念,主要表現在遵守憲法、地方法律、與法律有關的制度與規則、法律解棒、為人們的基本權利而設定的合理程序等方面。當管理決策出現道德兩難時,人們都是運用法律及合法程序來處理問題的,法律通常是人們解決兩難問題的重要方法。
合法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道德理念。ASPA倫理准則把「遵守憲法和法規」作為公共管理者的重要道德職責,要求其成員遵守、支持、學習政府的憲法和法規,以明確公共機構、公職人員的依法、守法責任。
(五)公共利益價值:為公共利益服務
美國公共行政倫理通常倡導「民有價值觀」,把維護公眾普遍利益看作公共管理者最根本的道德職責,公共管理者應當成為那些已經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或正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個體權利的保護者,保護公眾的權利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
ASPA倫理准則的第一部分開宗明義是「為公共利益服務」,明示公共管理領域的公務員,「為公眾服務高於為自身服務」,它是光榮的。
二、美國行政倫理規范的制定、演進與實踐
政府官員及其工作人員的道德行為規范是行政倫理建設的重點。美國行政倫理的上述基本價值理念,集中反映在美國政府行政倫理規范的制定、修改和實踐的過程中。
(一)美國行政倫理規范的制定、修訂和演進
美國政府部門行政倫理規范的制定,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8年7月,美國第85屆國會通過了共同決議《美國政府部門倫理准則》。盡管這一倫理准則在當時並無法律約束力,但政府雇員和國會成員必須遵守這項決議中規定的行為標准。在此基礎上,1965年,約翰遜政府頒布了《政府官員和雇員倫理行為准則》;1978年卡特總統簽署了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的《政府行為倫理法案》;1984年,在美國98屆國會官員行為標准委員會指導下,制定了《眾議院官員行為准則》和《參議院職務行為規則》;198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政府倫理改革法案》;1990年布希總統以「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頒布了《政府官員及其雇員的行政倫理行為准則》;1992年,美國政府又頒布了由政府倫理辦公室制定的內容更詳細、操作性更強的《美國行政官員倫理指導標准》。這些行政倫理准則和道德法案為判斷公務人員的行為是非提供了具體標准,反映了美國行政倫理發展的歷史進程。
1990年10月,美國政府在廣大民眾要求政府官員實行廉政的推動下,總結多年政府行政倫理建設的經驗,以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發布了《政府官員及雇員的行政倫理行為准則》,不僅更加具體、全面地規定了公務人員的行政倫理行為准則,而且更加重視對政府官員和雇員行政倫理行為的監督,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政府倫理辦公室」作為公務員行政倫理行為監督機構的責任和權力。
(二)美國行政倫理的管理與實踐
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不僅制定了一系列公務員的行政倫理行為准則,並將道德要求在一定意義上法律化,而且成立了相應的管理與監督機構,把「道德自律」與「道德他」結合起來,推動行政倫理的具體實踐。
美國的行政倫理監督機構可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系列。眾議院在制定《官員行為准則和關於行為標準的規定》、《聯邦眾議員和眾議院雇員倫理手冊》等規范的同時,專門設有「眾議院官員行為規范委員會」,負責對官員行為的道德監督,對有違紀行為的議員進行懲罰。聯邦憲法規定,有三分之二議員的一致同意,有權驅逐議員。違反倫理准則的議員會受到開除、指責、訓誡、罰款、譴責、暫停職務或要求道歉的處罰。參議院設有「參議院道德特別委員會」,負責管理、解釋、強制執行《參議院公務行為規范》,明確規定,「議員從事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會受到開除、指責、申斥、罰款、定罪、停職或被要求道歉等處罰。」大法官會議設有「司法道德委員會」,負責監督司法倫理行為規范的執行。
手中握有實權的政府部門公務員行政倫理狀況,是美國行政倫理監督的重點。美國聯邦政府1979年7月成立了「政府倫理辦公室」,最初隸屬於人事管理局。1989年10月,美國「政府倫理辦公室」進行了機構改革,升格為一個具有獨立性的政府機構,直接向總統、國會和國務院負責。辦公室負責的工作包括美國總統及3000名最高級公務員的財產收入的申報,參加高級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和廉政問題的聽證會等等。
為了加強對公務員行為的倫理監督,美國不僅在國會和聯邦政府設有「道德委員會」和「倫理辦公室」等專門機構,而且許多州、市、地方的議會和政府也設有倫理辦公室或倫理委員會。例如,德克薩斯州倫理委員會成立於1992年,由8名委員組成,其中4人由州長委派,4人由州議會委派。又如,洛杉磯市倫理委員會成立於1990年,因為廣大民眾需要「強有力的倫理委員會,對政府進行監督」。該委員會奉行的宗旨是「公正、廉潔、不分黨派」。參加委員會的成員首先都是志願者,一旦當選,在5年任期內不能隨意離開。該委員會保持對政府行為監督的獨立性,對處理問題有相當大的決策權。
在美國,一些非營利的民間組織對政府的監督調查機構,在反映民眾意志,加強對公務員行政倫理行為的監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芝加哥的「改進政府工作協會」,華盛頓的「公僕廉政中心」,丹佛的「卡門考草根游說組織」等,活動經常由商界、慈善組織及民眾自願捐助,以調查和揭露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和不公正行為,維護公共利益為職責,在喚起民眾對政府官員行為的監督意識,提高公務員行政道德水平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職能。
三、美國行政倫理建設的啟示
(一)重視對公務員職能行為的「外部道德控制」。
(二)重視對公務員職能行為的「內部道德控制」,加強公共行政管理人員的行政倫理培訓和道德自主意識培養。
(三)設立行政倫理的專門管理與研究機構,監督與促進行政倫理規范的貫徹。

❺ 1在庫珀看來,實現行政理論行為的途徑有哪些

美國行政倫理學家特里.庫柏認為,人們實現行政理論行為的途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情感表達層次,就是對於倫理問題表明自己的情感傾向性。

第二個層次是道德規范層次。

第三個層次是倫理分析層次。

第四個層次叫做「後倫理層次」。

庫珀行政倫理思想及其啟示

公共行政管理的主導思想和靈魂就是行政倫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行政倫理地位及作用也受到重視。在美國公共管理領域,庫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認為在行政倫理中出現沖突無法避免。權力沖突、利益沖突以及角色沖突是行政理論沖突的典型形式。

外部控制包括建立官員問責制、健全行政倫理監督機制以及行政倫理立法和制度化;而內部控制包括了培養契約精神、保持公務員倫理自主性、整合行政部門組織倫理和規范。因而外部控制和內部控制是解決行政倫理沖突的主要途徑。

在對庫珀的行政倫理思想進行分析前提下,對行政倫理中的沖突產生的因素進行了分析,以行政倫理視角深入探索了解決行政倫理沖突的兩種方式,即外部控制和內部控制。

❻ 13.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的影響

隨著「行政國家」觀念的興起,「誰來監督監督者」成為政府重新思考、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當然,這需要外部的控制與制裁,諸如立法控制、新聞輿論監督、公民監督,然而外部的控制和制裁畢竟是有的,它只能觸及外部的行為,只能守住已獲得的成果,況且外控制的代價是昂貴的,並不能真正實現良好的行政管理秩序。然而,傳統行政倫理中的克己自律、廉潔勤政等倫理觀念,對於形成良好的行政自律氛圍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倫理必須導入行政管理。缺乏行政倫理文化的約束,行政權力的行使與運用難保其合理、高效,作為內在約束性的價值觀,倫理性行政文化對行政發展,特別是行政權力具有一定的約束和影響。一、傳統倫理型行政文化內涵1.以克己自律為出發點的道德完善作為傳統行政倫理的踐履模式。傳統行政倫理文化以「親親」到「愛人」為出發點,強調官吏為官一任,要克明俊德,要以他人為出發點和歸宿,要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為他人著想,「已所不欲勿施予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種倫理文化體現出突出的利他精神,是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又一個突出的特徵。要達到這樣的倫理目標,就要正人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正人正己就要嚴格自律,要獨立不懼,立不易方,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然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應該說,中國傳統行政倫理在倫理踐履模式上獨辟蹊徑,形成了一整套渾然一體的行為理念和模式,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約束官員道德的主要行為標准。2.傳統倫理型行政文化在社會治理方式上強調公忠正義,廉潔勤政,以民為本,實行德政。公忠正義,廉潔勤政也是從傳統倫理文化的本體論出發而產生的行政倫理。傳統倫理文化是家國一體的,家就是縮小的國,國就是擴大的家,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所以作為官吏來講,就要公而忘私,國而忘家,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一家,因為有了這種理論的支撐,才有了勤政廉潔的道德要求。人為家本,民為邦本,勤政廉潔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國泰民安,是為了本固邦寧,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實行德政,這要求官員在行使權力時要注重廉潔奉公,為政以德。二、現代行政倫理文化對行政權力的約束與影響表現在現代行政管理的發展中,行政倫理在行政管理領域是不可忽略的態度和標准。 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的約束和影響主要表現為下列方面:1.行政倫理的建設利於國家行政人員明確自己的行政權力的實質與特徵,真正實現民主。政治行政倫理的主體也是行政權力的主體,既是行政權力的使者,也是行政倫理的規范對象和實踐者,我認為這個主體既包括行政部門,也包括行政人員。加強行政倫理的建設,先要使行政部門及其人員明確自己的權力的意義,使他們識到自己掌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責任,是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權力,而不是用來為個人謀利的私權。行政人員與人民群眾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而只是一種平等的契約關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這種責任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尊重和鼓勵人民群眾對家政治事務的參與,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民主僅僅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行政管理的價值,更是一種行政管理的方式。政治文明的核心正是在於發展民主,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也就在於公民有序地參與,諸如民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與管理。當然公民這些權利往往要通過國家公職人員行使公共權力現出來,或通過公共權力的行使而得以保護。從行政權力的公性來說,行政權力的行使必須遵循公共道德的原則。2.行政倫理的核心精神是公共利益至上,倡導行政倫理有利於促進反腐倡廉、維護社會安定由於國家行政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職位與知名度比高,其行為往往起到「上行下效」的示範作用,所以對整個會道德風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行政主體即行政人員缺乏基本的倫理制約,無視公共利益,把公共權力作為取私利的手段,任意處置事關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的大事,不僅會造成社會物質利益的損失,而且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危及政權的穩定。腐敗就是權力的腐敗,主要是公共權力的非法公共運用,具體表現為以權謀私、生活腐化,這種現象源自人性中的自私與貪婪。加強行政倫理建設就是通過道德的內省和滲透,使行政人員自覺樹立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利益至上的世界觀和道德觀,從而達到規范行政的目的,國家行政部門的存在具有崇高的社會目的,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決不能損害普遍的人類價值,而應促進公共利益滿足人民合法合理的需求。近年來,反腐敗問題已成為我黨一項常抓不懈的重大任務,盡管嚴懲了一批貪官污吏,但一些權力部門和領導幹部以權謀私、貪贓枉法仍時有發生,不僅嚴重破壞國民經濟秩序,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生活,而且嚴重傷害了國民心理,大大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單純依靠法律這一外在強制力量並不能根除腐敗、改善社會風氣,而必須標本兼治,既要強調「依法治國」,又要重視「以德治國」,內外兼施,才能有效地治理腐敗,維護社會安定團結。3.行政權力意味著責任與效能,行政倫理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行政權力是依據國家法律管理國家政務的責任與能力。職權作為一種制度化了的權力,必然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行使職權也就是要有效和恰當地運用權力去完成法律規定的組織的任務,因而權力又體現著工作效能,這也是行使職權必須遵循的原則,這個原則既有法律意義上的,也有倫理意義上的。我們談及的行政倫理不僅僅是指廉潔、誠實、公正的「善政」,還指負責與效率的「理性行政」。我們強調國家行政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要為人民群眾負責,要敢於承擔公共責任,要有義務感和責任意識,同時更要倡導他們在處理國家政務和公共事務時務實高效的原則,要求他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花樣文章、不拖延時間、不推諉責任,將企業管理的理念引入行政管理中來,以更經濟、更有效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務。當然這一切都應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條件下,即行政人員必須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工作者,必須掌握公務職業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比如,他們應了解政府的政策、法律,並積極向人民群眾解釋和宣傳,同時還要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與要求,致力於建設政府與人民的信任關系。總之,要打破那種「無過即功」的行政觀念,那些做天和尚撞天鍾,甚至是不學無術、屍位素餐之輩應受到行政倫理道德的譴責。總之,加強行政倫理的建設,目的是普遍提高國家行政人員特別是重要崗位上的領導幹部的道德品質,增強其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和公利至上的責任感,最大限度地節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管理績效,促進社會經濟政治的全面發展。從以上對行政倫理的功能分析中我們可以把行政倫理的基本精神概括為:權力公共意識、公共利益至上、責任與效率。由此可見,作為國家行政人員行使職權、管理公共事務的內化的價值觀,其應用范圍要比行政法規更寬泛。加強行政倫理建設已成為當今政治改革、社會發展的必然,但如何構建一套合乎時代發展要求的行政倫理規范,近年來一直是人們探討的熱點問題,總的來看大家比較認同兩點:一是強調要大力發展經濟,盡快建立和完善市場新秩序,促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二是強調要有明確、穩定的行政道德尺度,避免在行使權力時陷入混亂與迷惘,在確立這兩條基本途徑的前提下,筆者認為還必須採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從制度建設層面、從決策過程層面、從行政管理方法等層面加強行政倫理的建設。三、如何加強倫理型行政文化建設1.通過制度建設加強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的約束國家機關行政人員行使公共權力,當然要依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以及其它規范性文件。同時行政責任和行政倫理也就以法律規范的形式得以固定下來,只不過,行政倫理不如行政責任那樣在立法環節體現得更明確、更細化罷了,當前我們有必要將行政倫理制度化,從立法、司法、行政三方面入手,進一步界定基本的行政倫理規范。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學者莫不強調行政倫理的實質就是為公眾服務的精神,同時也承認道德是一種良知,它源於內心的價值與信仰,諸如正義、平等、良心實是出於高度自覺。然而這個世界畢竟不是天使管理的世界,管理公務不能完全依賴人性的自覺,行使公共權力涉及公眾利益亦不能單純依靠一己善念來支撐,其行為必須制度化、規范化。既然我們需要政府,就是需要政府所制定的一些列法律條文來規范我們的行為、調節我們的利益。尤其是社會轉型時期,新的行政倫理信念尚未明確,行政倫理的價值尺度比較混亂的情況下,有必要將軟性的價值、信仰、信念通過一定的法律制度硬性固定下來,並將倫理觀念與利益相聯,遵守德者獲福,敗德者獲罪,切實保證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的有效約束。2.加強行政倫理建設,就是要做到決策的民主化、公平性。 事實上行政倫理不僅體現在行政人員的觀念中、行為中,還蘊含於政策或決策中。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的約束與影響,也就表現在管理者制定政策或形成決策的過程中要遵守公平、正義的原則。政府是最大的公共權力擁有者,也是最大的政策輸出者,它的基本功能在於及時有效的解決社會公共問題以及對稀缺的社會資源進行最優化的配置。盡管市場機制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即通過合理的市場競爭能夠追求效率目標,但市場不是萬能的,我們需要政府行使權力,通過政策干預,保證經濟效率、維護社會公平。以往我們在評估政策時容易急功近利,政策分析的重點往往落在效率問題上,而忽略了政策的價值,事實上高效率而不道德的政策遠比低效率的政策更能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政府管理者在制定和實施政策時,必須首先考慮公平、正義,然後才是效率。政策是對公共權力的運用,公眾以及其它資源都要受到政策的影響,政策行為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公眾利益,即從公眾立場出發,保證政策或決策的公平、正義和道德。首先在政策或決策的形成過程中,應體現公眾意志,盡可能讓公眾積極參與使政策或決策民主化,其次政策或決策的成果應確保公眾利益,真正使政策成為分配和增加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公平、正義的規則。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權力正是通過政策的「強制性」得以體現,同時政策中的倫理成份也構成了對權力的約束與影響。3.重視行政倫理的工具性特徵,從管理方法和服務方法上加強行政倫理建設,形成對行政權力的有效約束行政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如何行使公共權力既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技術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這一點決定了行政倫理必然在實現效率目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可以說行政倫理可以作為一種管理方法,滲透到權力行為中去。一個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時代呼喚著一個敏感的政府。傳統的以行政人員為中心的價值觀和科層體制已不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以前的行政改革所要解決的是資源、體制、人員,而不是方法和結果,而今天無論是在政府機構和管理方法上都要確立行政管理只為公眾存在,主權在民,服務是政府的本職這一理念。國家行政人員應該更多地考慮民眾對行政服務的要求和期望,摒除行政管理中舊的僵化的思想,引入新的行政倫理規范,比如增加政策或決策的透明度,及時告知民眾所擁有的權利和行政管理的程序,同時在行使職權時對民眾應持謙恭有禮的態度,用熱情和耐心同他們打交道,要廢除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縟節,簡化行政程序,這樣既改善政府與群眾的關系,又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另外政府應在社會經濟組織和公眾能夠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領域及時退出,應主要為社會提供服務和維持社會平衡。在中國古代就強調政府「不與民爭利」的行政價值觀,這一觀念在今天提倡,可以在現有的公共消費的經濟約束下改進行政質量。另外,在對國家行政人員自身的管理中,盡可能給予一個人帶來滿足和激勵的任務,充分調動他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我國不少部門和地區已開始採取一些新的方式以保證行政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更和諧。如增強工作時間的彈性、打破工作界限激勵個人和組織完成更有挑戰性的任務,當然這都需要在計劃階段通盤考慮。總之,行政倫理的內涵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也同樣要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因而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的約束機制是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這需要我們既要從體制方面找原因,又要從個人的道德修養、思想認識方面入手,確保公共權力運用的合理、有效。

❼ 行政倫理行為的途徑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加強行政倫理的理論研究

1、設立行政倫理的研究與管理機構

2、遵循科學的研究路徑進行行政倫理探索

3、加強行政倫理研究的學術交流和溝通

(二)加強行政倫理的制度建設

1、構建服務行政的管理模式

2、加快行政倫理的立法步伐

3、完善公務員行政倫理的監督機制

4、完善公務員行政倫理的評價機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❽ 行政倫理行為的實現途徑有哪些

行政倫理源於行政權力的運用與實施。行政的目的是運用行政權力來規劃和實現公共利益,行政倫理的目的是要運用倫理道德來限制和規范行政權力行為。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行政倫理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行政學界和倫理學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但總的說來,我國對行政倫理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國行政倫理建設始終處於較低的水平,因此無論是從價值觀的層面,還是從實踐科學發展的層面,都需要加快行政倫理建設,這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實現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加強行政倫理的理論研究
1、設立行政倫理的研究與管理機構
2、遵循科學的研究路徑進行行政倫理探索
3、加強行政倫理研究的學術交流和溝通
(二)加強行政倫理的制度建設
1、構建服務行政的管理模式
2、加快行政倫理的立法步伐
3、完善公務員行政倫理的監督機制
4、完善公務員行政倫理的評價機制

❾ 試結合現實論述行政倫理監督機制建設的方向

1 行政倫理監督機制建設研究 行政倫理建設關乎民心向背、國運治亂和國家興衰,影響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的提高,關繫到行政管理目標能否實現,關繫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程和水平。目前,從全市和榮昌縣來看,行政倫理存在失范的現象,需要從人員、體制、監督等方面加以完善。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就要加強整個政府公職體系和公職人員的倫理價值即行政倫理的重塑,加強監督機制建設。 一、當前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 在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行政人員往往會臵行政倫理的規范和原則不顧,導致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時常發生,公共權力經常被用來滿足私利,造成行政倫理失范。目前存在的行政倫理失范有經濟類失范,如貪污挪用、行賄受賄、違規經商、隱匿財產等;政治類失范,如官僚主義、權力尋租等;以及組織人事類失范、失職類失范等。 (一)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從宏觀范圍上看,榮昌縣及至中國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取向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以往計劃體制時期形成的以突出政治為導向、以服從義務為標准、以自覺自律為主要形式的行政倫理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受到挑戰,舊的道德規范被懷疑和否定,新的道德規范尚未定型和完善,西方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乘虛而入,傳統的宗法道德思想、等級特權思想沉渣泛起,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被嚴重扭曲,必然出現行政倫理的失范現象。 2 (二)行政人員自身素質方面原因。公共選擇理論認為行政人員是「經濟人」, 他們會在政治市場上追求自己最大的效用,即權力、地位、待遇、名譽等,而把公共利益放在次要地位。行政人員雖然有私人生活和個人利益追求的自由,但因為其掌握著公共權力,就應當有維護公共生活健康的責任和義務。當公與私之間發生沖突,需要他做出選擇時,如果其道德修養不高、自身素質較差,受個人利益的驅動,行政人員的行為就會失控,導致行政倫理失范現象發生。 (三)行政體制自身問題。受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我國行政體制自身存在著許多弊端。諸如政企不分,政府職能泛化;機構疊床架屋,編制缺少立法;用人制度不公開,人浮於事,因人設事,人滿為患;管理目標不明確,行政效率低下;行政執法重「實體」 、輕「程序」,行政監督無「法」、無「章」等。特別是目前我國處於轉型期,新體制的建立完善需要一個過程,各種配套的法規、章程、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健全,無形中造成許多管理上的「空檔」,成為產生行政倫理失范的隱患。 (四)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孟德斯鳩曾經說過: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亘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當前的中國,雖然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社會管理層面的各種規章制度建設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對權力的社會監督和制約機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但與迅速發展的客觀現實相比,還遠遠滯後。一是人大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監察機關的地位偏低,無法有效行使監督權。二是民主渠道不暢,監督缺乏群 3 眾性。在各種監督中,人民的監督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但受長期封建專制思想的影響,今天我國國民素質雖有所提高,但大多數公民的主動監督意識不強,這樣就談不上監督了。三是輿論導向乏力,社會效益差。善不能盡揚,惡不能必懲。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行政倫理失范的程度。 二、行政倫理規范建設思路 行政倫理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行政管理職業上的特殊表現,是行政人員在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胡錦濤同志曾提出四項要求:一是發揚民主、依法辦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和原則,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二是忠於祖國、一心為民,堅持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做人民的公僕。

三是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學習和發揚我國老一輩領導人的崇高品德,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開拓進取,不斷前進。四是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為國家和人民夙興夜寐地勤奮工作。這應是關於行政倫理規范基本內容的准確、深刻的概括。 三、行政倫理監督機制建設建議 (一)要確定行政倫理准則。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發掘我國傳統倫理美德的精髓,中國古代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行政倫理內涵,如掌權為公,從政為民;堅持正義,處事公平;厲行節儉,清正廉潔;忠於職守,敬業勤政;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其次,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的公共 4 倫理,如,中國共產黨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奮斗,形成主要的公共倫理價值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言行一致,謙虛謹慎等。再次,要借鑒西方國家公共行政倫理建設的經驗。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行政倫理立法,可以總結《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執行的經驗,適時出台《公務員倫理法》。同時,為了保障《公務員倫理法》的實施,應當在政府內部建立專門審查監督公務員履行行政倫理義務的組織機構,推進政務公開和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在制裁措施方面,不僅要使用精神激勵等「獎懲手段」,還要從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等層面,將公務員履行行政倫理義務的表現與其職務升降、待遇調整等聯系起來。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公務員信用檔案建設和管理的做法,就是將公務員的履職信用信息和個人生活信息等進行收集、整理,並組織評價,分為若干信用等級,與其職務升降、待遇獎懲等聯系起來,起到了有效的激勵約束作用。 (二)要加強對公務員的行政倫理教育。行政倫理教育,不僅要從理論上闡明行政倫理的概念內涵、價值取向、基本范疇和社會功能,更重要的是應當總結和推廣我國行政倫理建設的實踐經驗,介紹國外行政倫理立法、制度建設和實踐等方面的經驗,特別要在公務員行政倫理責任意識的培養、行政人格的塑造、行政倫理沖突問題的處理能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加強教育研究。 (三)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服務性行政模式。 一是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不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而主要進行宏觀調控,對市場進行監督和制約,克服市場經濟天生的弊端,如 5 盲目性、無政府性、無計劃性、非公平競爭及行業壟斷等,保證市場健康、有序地運行。切實將政府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克服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法不分、政商不分的狀態,尤其不應把社會團體政府化。杜絕官員介入經濟活動、從事贏利活動等不良現象。要加快行政機構改革,對政府的規模與結構加以限制,有效防止機構臃腫、無限膨脹。其次,改革幹部人事的「選拔」 制度,逐步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實行競爭選舉。適當提高幹部薪給標准,使其符合養廉要求,以便徹底廢除薪給以外的一切特權待遇。建立健全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督政的民主化、制度化渠道,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得以真正實現。二是建立社會主義的服務行政模式。不僅要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一種行政觀念,而且要通過立法的形式將其變成一種制度。將在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這一原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內化為行政人員的內在規范,使其成為一種發自行政人員內心的行為准則。將建立社會主義服務性行政模式作為我國行政改革的目標,使行政人員的道德自律獲得客觀保障,為行政倫理提供賴以生長的沃土。 (四)推行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道德行為往往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在外部社會壓力下產生的。由於行政管理權是種公權力,社會轉型期的行政倫理建設的突破點更應著眼於構築有效的監督。只有讓群眾了解事實真相,才會形成道德評價的壓力。政務公開的宗旨就在於使行政管理活動處於群眾監督

之中,防止管理權的私化或虛假空化。政務公開應著重行政資訊公開、行政程序公開、行政依據公開、行政結果公開等。新時期的政務公開必 6 須進行行政管理制度的創新。進入信息社會,電子政務正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現為政務公開提供了有效的形式與途徑。電子政務是未來政務管理的主導,為建構統一、公開、公正、高效、廉潔、規范的行政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我國已開始了各級政府的「上網工程」,它的意義不僅僅在行政方式、管理方式的變革,而且還在於制度倫理的變革與行政倫理的變革。可以說,它是我國當前行政倫理建設的一個突破口、一個平台。政務公開與電子政務結合起來,能共同促進現代行政管理的實現,也能促進行政倫理建設發展。

❿ 實行行政倫理行為的途徑有哪些

法律分析:(1)必須確立合理、實用的行政倫理標准;(2)要推動行政倫理立法;(3)要多種形式完善行政倫理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熱點內容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