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新聞
① 朱巍的發表作品
《網購「後悔權」為何難落實》,《中國消費者報》,2014年4月28日
《互聯網的法治化》,《新京報》,2014年4月21日
《公共領域采購之弊端》:《法制周末》2014年4月2日
《「秦火火案」帶來的啟示與反思》,《法治周末》,2014年4月16日
《XP停止服務,不適用霸王條款》,《法制晚報》,2014年4月9日
《從攜程「漏洞門」反思網路金融》,《法制晚報》,2014年3月26日
《「集體研究」不是瀆職犯罪的擋箭牌》,《法治周末》,2014年3月13日
《解決微信「抄襲」,不能全靠法律》,《法制晚報》,2014年2月28日
《關注互聯網時代的司法透明度》,《法治周末》,2014年2月26日
《以人查房的利與弊》,《法治周末》,2014年1月8日
《支付寶用戶信息被賣,未涉隱私?》,《新京報》,2014年1月7日
《杜絕網路詐騙是互聯網公司的責任》,《光明日報》,2014年1月6日
《支付寶用戶信息被賣未涉隱私嗎》,《新京報》,2014年1月6日
《探月所涉法律原則解讀:或可仿南極構建月球法律體制》,《北京日報》,2013年12月18日
《消費返利法律問題研究》:愛思想網,2013年1月8日
《法律不相信霸王條款》,《法治周末》,2013年12月18日
《「網路安寧權」不只要寫在紙上》,《新京報》,2013年12月8日
《信訪與政績須「脫鉤」但不必「劃界」》,《小康》雜志,2013年12月6日
《互聯網產業發展和依法治理的重要指引》,《光明日報》,2013年11月26日
《案件管轄改革是保障當事人權益的核心》,《新京報》,2013年10月31日
《360不正當競爭「累犯」行為當嚴懲》,環球財訊,2013年10月23日
《「查開房」網復活,莫將侵權變成偷窺狂歡》,《新京報》,2013年10月23日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保護》,搜狐傳媒,2013年10月16日
《莫讓院士頭銜成為利益滋生的溫床》,《小康》雜志,2013年10月10日
《加州網路「橡皮擦法」:善法善於寬容》,《新京報》,2013年9月26日
《對行凶精神病患不應羈押批捕》,《新京報》,2013年9月16日
《司法應成為散戶權益最後屏障》,《新京報》,2013年9月11日
《古今中外「禁酒令」源遠流長》,《燕趙晚報》,2013年9月10日
《國家利益被侵害,法律應有作為》,《光明日報》,2013年9月2日
《互聯網產業發展和依法治理的重要指引》:《光明日報》2013年11月26日
《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解讀》:《新互聯網時代》2013年第1期。
《媒體的轉載審核義務》:《青年記者》2013年六月上。
《藝人的人格權應如何保護》:《演員雜志》2013年第7期。
《誠信建設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核心》:《紫光閣》2013年第3期。
《「虛假訴訟」購車新法有招治》《法制晚報》2013年1月5日
《手機實名制可剝剝隱身衣》,《法制晚報》2013年1月7日
《入網實名制讓違法隱形人無處遁形》,《新京報》2013年1月9日
《紅黃綠燈之源》,《北京日報》2013年1月9日
《紅黃綠燈之源》,《新華文摘》2013年第6期
《官本位作祟是瞞報的根源》,《光明日報》2013年1月15日
《「小夫妻代購火車票」違法嗎?》:《新京報》2013年1月16日
《電子送達解無法送達難題》,《法制晚報》2013年1月11日
《域名侵權亟待立法》,《法制晚報》2013年2月1日
《賠償額不應有上限》,《法制晚報》2013年1月29日
《女副市長筆試倒數第一,破格理由何在》,《新京報》2013年1月22日
《古今中外的禁酒令》:《北京日報》2013年2月6日
《網路侵權多發,三招專治網站裝糊塗》,《法制晚報》2013年3月21日
《熱氣球事故賠償責任分析》,《北京日報》2013年3月6日
《力挺見義勇為,防止恩將仇報》,《法制晚報》2013年2月26日
《網路實名制相關爭議問題研究(一)——網路實名制無損於個人信息保護》,《中國廣播》2013年第2期
《網路實名制相關爭議問題研究(二)——網路實名制有益於建立誠信社會》,《中國廣播》2013年第3期
《女子結扎致死,不能用錢擺平》:《新京報》2013年4月10日
《「假離婚要求復婚不予支持」是媒體誤讀》:《一財》2013年4月11日
《微信收費:圈地運動講的是規則》:《小康》2013年第5期。
《網路非法轉載等同剽竊》,《經濟參考報》2013年4月23日
《來自中世紀的@》:《北京日報》2013年5月8日
《對打車軟體設立行政門檻值得商榷》:《新京報》2013年7月3日。
《震後房貸還要不要還?》:《新京報》2013年4月26日
《虐虎拍照動物園也應受處罰》:《法制晚報》2013年5月6日
《訴前禁令不適用網路名譽侵權》:《法制晚報》2013年5月10日
《線上糾紛解決機制勢在必行》:《新京報》2013年5月18日
《網友相約自殺,網站責任何在》:《新京報》2013年5月30日
《親子鑒定不應是准生證門檻》:《新京報》2013年6月3日
《臨時工執法是個偽命題》:《新京報》2013年6月8日
《欠繳水電費禁考公務員,於法無據》:《新京報》2013年7月7日
《在門口看看老人,法律又能如何》:《新京報》2013年8月6日
《空中別墅違法,再牛業的拆》:《法制晚報》2013年8月16日
《王雪梅事件拷問法醫公信力》:《新京報》2013年8月19日
《懲罰性賠償是消法修正案亮點》:《法制晚報》2013年8月28日
《國家利益被侵害法律應有所作為》:《光明日報》2013年9月2日
《網民應成為治理網路謠言主力軍》:《光明日報》2013年8月29日
《網路謠言受害者也應挺身而出》:《新京報》2013年8月29日
《拍賣書信應遵守最小傷害原則》:《北京日報》2013年5月29日
《李廣年是否偽官別讓法律旁觀》:《新京報》2013年6月27日
《律師不可背離職業倫理》:《新京報》2013年7月26日
《司法應成為散戶的最後屏障》:《新京報》2013年9月11日
《演員的人身權保護》:《演員雜志》2013年第8期。
《作家與版權》:《中國作家》2013年第8期。
《「微博第一案」的法律解讀》:愛思想網,2012年12月19日
《私自載客並非都是「非法經營」》:《新京報》,2012年12月19日
《希望任建宇獲釋不僅是個案的勝利》:《新京報》2012年11月20日
《地鐵商業冠名應聽聽民眾意見》:《新京報》2012年11月15日
《為何工行可以取消「全額罰息」》:《新京報》,2012年10月31日
《更該為公務員職業倫理立法》:《新京報》,2012年10月25日
《「NBA」進漢語詞典並無不可》:《新京報》,2012年8月29日
《為什麼會有「釣魚抓嫖」》:《新京報》,2012年8月24日
《網站刪帖需有明確法律規范》:《新京報》,2012年8月11日
《治超罰款月票」是典型的行政尋租》:《新京報》2012年8月9日
《「天災」能成為高速免責的理由嗎》:《新京報》2012年7月30日
《「破案」要尊重法律程序》:《新京報》2012年7月23日
《「烏木之爭」政府獎勵似乎少了》:《新京報》2012年7月10日
《舉報人為何成不敢領獎的「懦夫」》:《新京報》2012年6月15日
《「反家暴」立法,未成年人應特殊保護》:《新京報》2012年6月4日
《高速路「超時費」是否亂收費》:《新京報》2012年5月15日
《村民拆遷補償款理財無需鎮政府操心》:《新京報》2012年5月9日
《互聯網自律的一個里程碑》:《光明日報》2012年5月3日
《協調網路輿論自由與監管的幾點原則》:載《信息安全網路》2008年第6期
《記者行使職務權利四原則》:合著,《青年記者》,2012年13期
《論房屋轉租——以<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視角》:《河北法學》,2010年第5期
《更有效管理道路交通 更公平保護人民利益——解讀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案件的司法解釋》,《光明日報》,2012年12月27日
《<新浪微博社區公約>的解讀》,中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論壇,2012年12月13日
2011年
《你的密碼安全么》:《北京日報》2011年12月28日
《網購「信譽評價」誰說了算,摧毀體系能換來「平等」?》,《北京日報》,2011年11月30日
《微博言論侵權難享豁免權》:《新法制日報》2011年9月20日。
《鄰里間的「容忍」底線在哪裡》:《北京日報》2011年9月1日
《網站善用「避風港規則」可免責》,《人民日報》,2011年8月23日
《倫敦騷亂引發微博法律思考》:《北京日報》2011年8月17日
《竊聽丑聞動了西方新聞自由底線》:《北京日報》2011年7月27日。
《藝術品買家應有知情權》:《北京日報》2011年6月29日。
《微博版權如何認定,默許轉載並非放棄版權》,《北京日報》,2011年4月27日
《網路不是侵犯版權的「避風港」》,《人民日報》,2011年4月27日
《避風港規則須防濫用》:《北京日報》2011年4月27日,第18版。
《俄青年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情結》,《中國青年報》,2011年4月19日
《微博或造就法律無疆地帶,名人「發言」更要謹慎》,《北京日報》,2011年4月6日
《司法,區別善惡兼備的民俗》,《法制日報》,2011年4月6日
《該不該給民間慈善設立行政許可》:《清風雜志》2011年第8期
《以價論獎何以有生存空間》:《清風雜志》2011年第7期
《尋找人格保護與新聞自由的最佳平衡點》:《法治新聞傳播》2011年第2輯。
《網路環境下版權保護的幾個問題》:《法治新聞傳播》2011年第1期。
2010年
《記者人身權利應該特別保護——從風聞言事說起》,中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論壇,2010年12月15日
《「QQ相約自殺」判決值得商榷》,《新京報》,2010年12月6日
《民事權利不得濫用——評湖南一起曠日持久的專利權糾紛案》,中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論壇,2010年10月17日
《<典當管理條例(送審稿)>修改建議——以典當的商行為性質為視角》,中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論壇,2010年10月17日
《網路轉載「潛規則」不成立》,《新京報》,2010年7月2日
《房地產典當實踐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國商報·典當導報》2010年6月29日。
《網路實名制之法社會學分析》,《人民法院報》,2010年6月16日
《一個案件分成7706次起訴是縱容剽竊》:《新京報》6月12日,評論周刊版。
《<世界盃80年精彩圖集>出版,尋找曾經的世界盃記憶》,新浪體育,2010年5月17日
《善意收當制度能被確認么?》:《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2010年2月4日
《宋祖德案提出四個法律問題》:《新京報》2010年1月2日,評論周刊訪談版。
《論轉租——以房屋租賃合同司法解釋為視角》:載《河北法學》2010年第5期
《論證言廣告代言人責任》:載《朝陽法律評論》2010年第3輯
《我為什麼支持網路實名制》:《新聞與法制》2010年第7期。
《網路實名制不會對輿論自由產生負面效應》:《青年記者》2010年第12期。
2009年
《從<侵權責任法>(三審稿)看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中國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論壇,2009年12月28日
《論消費權益保護中的民事賠償優先原則》,《判解研究》,2009年7月27日
《論業主概念在<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含義》,《判解研究》,2009年7月1日
《簡述中國典權制度的變遷史》,《判解研究》,2009年5月22日
《論交強險中的法律關系》,《判解研究》,2009年5月17日
《「何鵬案」VS「許霆案」》,《判解研究》,2009年4月19日
《歷史的看待發展中的商事慣例——以否定「中國酒店業12點退房」商業慣例為視角》,《判解研究》,2009年3月19日
2008年
《不可抗力視角下的懸賞廣告履行限制》,《判解研究》,2008年6月30日
《地震中的法律價值取向————以孔子治國方略為視角》,《判解研究》,2008年6月16日 參與《衡山發『四不論』禁賭令,是僭越職權還是從嚴治賭?》討論,討論內容全文在中國江西網上發表,2014年4月28日
《「兩證」被吊銷 寫手忙找下家》,《新聞晨報》,2014年4月29日
《新浪「許可證」之失:或半年後才能重新申請》,《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4月25日
《新浪涉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被通報 兩證吊銷影響幾何》,《人民網》,2014年4月25日
參與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首期「傳播熱點論談」,主題為聚焦「馬航事件」,從「被遺忘權」角度闡述觀點,2014年4月16日
《三菱電機不認可工商局抽檢結果拖延召回或被罰》,《法治周末》,2014年4月16日,
《新消法為何難以落實》,《法制晚報》,2014年4月16日
《「集體研究」免責「擋箭牌」》,《解放日報》2014年4月14日
《網路安全事件不斷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緊迫》,《法制日報》,2014年4月11日
《互聯網「心臟出血」,用戶安全風險誰擔責》,《法制日報》,2014年4月11日
《中石化「牛郎門」案二審:兩網站敗訴 庭審細節曝光》,中國廣播網,2014年4月1日
《中消協發布安全軟體用戶滿意度調查》,《南方都市報》,2014年3月19日
《點贊,社交網路的偉大創舉?》,《法制晚報》,2014年3月17日
《電信業十大隱性侵權現象揭秘:擅自更改消費套餐》,《法治周末》,2014年3月12日
《4S店緣何熱衷搭售保險,入保率掛鉤銷售業績》,《法治周末》,2014年3月12日
參與《霧霾洶涌來襲 百姓能否索賠?》討論,討論全文在中國江西網上發表,2014年2月28日
《網路交易監管日趨嚴格》,《中國貿易報》,2014年2月27日
參與《司機馬路上施捨挨罰是愛護生命還是傷害善意》討論,討論全文在中國江西網上發表,2014年2月20日
《「復旦投毒案」宣判:兩個生命的悲劇警示》,《光明日報》,2014年2月19日
《家國情懷與輿論泡沫》,《法治周末》,2014年1月7日
參與《天津環保應急限號遭「烏龍」,交管部門拒絕執行引熱議》討論,討論全文在江西新聞網上發表,2013年12月27日
《「人肉搜索」的法律邊界在哪》,《檢察日報》,2013年12月21日
參與「中歐完善媒體法律保護項目媒體從業人員培訓研討會」,並作了《網路侵權責任》的主題演講,2013年12月13日
《「微博法庭」:網路案件,網民裁決》,《南方周末》,2013年12月5日
《「三權」保護刻不容緩 安全企業互聯網許可權亟需監管》,中國財經網,2013年11月27日
《移動互聯網「一戰」爆發》,《中國品牌》。2013年11月刊
參與中央台召開的「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規范」第二場專家研討會,結合代理「牛郎門」案件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了網路媒體在內容監管和平台自律方面的法律界限,2013年11月7日
參與《記者遭跨省刑拘事件罪名是否適當程序是否合法?》討論,討論全文在江西新聞網上發表,2013年10月25日
《「損害商業信譽罪」邊界之辯》,《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10月24日
參與「互聯網與公共傳播」論壇討論,2013年10月17日
《多方「圍剿」奇虎360 聯想、小米加入「戰團」》,中國新聞網,2013年9月30日
《誹謗信息轉發500次判刑 專家建議應從嚴掌握》,《中國青年報》,2013年9月12日
《海外代購熱背後的維權難題》,《法治周末》,2013年9月11日
《「今日焦點網」等11家網站被查處》,《南方都市報》,2013年9月8日
參與「中日網路消費研討會」,2013年8月29日
《法學專家呼籲完善打擊網路謠言法律框架》,中國公安報,2013年8月24日
《錢鍾書書信拍賣引爭議 著作權能否對抗所有權?》:《新法制報——法律圓桌》,2013年5月30日
擔任「明德民商法研習社銀行卡糾紛案件」研討會主持人,2009年8月31日
參與「范曾訴文匯報、郭慶祥侵害名譽權案一審判決研討會」,2011年6月23日
《法官稱不能讓個案阻礙網路言論自由》:《中國青年報》2011年9月7日
《法學家楊立新作客網易 談「艷照門」的法律困境》:《網易嘉賓訪談》2008年3月28日
《朱巍:微博言論侵權難享「豁免權」 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認為網路侵權常見5種類型,名人和普通人侵權責任應有區別》,《新法制報》,2011年9月20日
《深圳唯冠若咬住蘋果不放 將涉及濫用訴權》:《donews》2012年3月9日
2011年
《微博言論侵權難享「豁免權」》,《新法制報》訪談,2011年9月20日
《「7·23」遇難者怎麼賠》,《京華周刊》訪談,2011年8月15日
《典當行業有福音》,《法治周末》訪談,2011年5月24日
《唐山豐潤對超重貨車巨額罰款,記者采訪遭遇粗暴干涉》,中國廣播網,2011年4月2日
2010年
《浙江在線:侵權官司未了,上市進程受阻》,《投資者報》,2010年11月15日
中國法學講壇,《一場由人情義氣引發的債務糾紛案研討會》,2010年10月13日
《批評還是誹謗?這不僅僅是一個問題》,《民主與法制》,2010年10月11日
《新京報訴浙江在線非法轉載案將二審》,《新京報》,2010年6月30日
「《新京報》起訴浙江在線非法轉載案」研討會,《新京報》,2010年6月12日
《宋祖德敗訴啟示,網路發言邊界在哪?》研討,《新京報》,2010年1月2日
② 法治周末報社級別
正屬。根據查詢知乎得知,法治周末報社為正屬級別。報社就是採集、編輯和出版報紙,並以報紙為傳播媒介向一定區域的受眾提供新聞信息服務的大眾傳播機構。
③ 張東的簡介
在《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法制日報》、《法治與新聞》、《新聞人物報》等報刊公開發表新聞稿件近百萬字,個人著作傳記文學《出門人》於2012年11月在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4年離開安徽來到廣州,1997年任職廣東《經濟快報》主編,開始進入新聞界。1998年創辦廣州出門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999年獨立創辦《法制日報·廣東版》並任主編。2009年離開廣州,加盟《法治周末報》,現居北京。
④ 2004年三峽電力職業學校殺人事件
平日里關系不錯的兩名室友,竟因一次無端爭吵而拔刀相向,致使一人不治身亡。
記者調查發現,該校不僅盜竊現象嚴重,學生打架斗毆事件也時有發生。一起校園命案背後,折射出占據了高等教育一半規模的高職院校的管理隱憂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陳霄法治周末記者陳磊發自湖北宜昌
4月16日,在湖北省三峽電力職業學院三號學生公寓,《法治周末》記者看到,該公寓的413寢室已人去門鎖。
半個多月前,這里發生了一起轟動網路的命案:平日里關系不錯的兩名室友,竟因一次無端爭吵拔刀相向,致使被砍者不治身亡。
消息見報後,三峽電力職業學院一度被描述為「法制教育薄弱、教學秩序混亂、盜竊頻發、學生安全沒有保障、只為賺錢不管學生死活、沒有社會責任感」的學校。
一起命案,暴露出來的不僅是學生間的關系緊張問題,還暴露出占據了中國高等教育一半規模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管理隱憂。
《法治周末》記者親赴湖北宜昌,試圖從處於漩渦中的三峽電力職業學院,一窺目前高職院校的管理和發展面臨的困惑。
校園內又見命案
校園暴力最近頻現報端。福建南平、廣西合浦血案尚未平息,四川大學兇殺案又起,但這也沒有為這一系列的校園暴力劃上句號。
4月1日下午,三峽電力職業學院,就像每個周四下午一樣,沒有課程安排的絕大多數學生都呆在寢室里,享受著春暖花開的閑適慵懶。
三號公寓樓413寢室里,4個人都在。2008級化工班的龔晗與同級工藝班的許忠從什麼時候開始吵起來的,事後已經沒有人清楚地記得。爭吵中,龔晗向許忠身上刺了一刀。據後來學校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當時龔晗和寢室里其餘兩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刀下去的後果,負氣的龔晗當時就離開了宿舍,其餘兩人看到許忠倒地後才通知樓下看管宿舍的阿姨叫保衛處。
保衛處的到來,急救車的駛入,公安局刑警對現場的勘查,這一切,在三號男生公寓樓似乎都進行得悄無聲息。住在三樓的孔洋(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們當天都在宿舍,但對樓上發生的事情沒有聽到半點動靜,事後是隔了幾天在課堂上聽老師說起才知道。
雖只有一層之隔,孔洋說他們至今也不知道當天的事情因何而起,「只是在宿舍樓梯上碰到過許忠的家長,父母都哭得很傷心,我們都不好再去圍觀窺探」。
許忠最終沒有搶救過來。「根本不知道自己闖下大禍的」龔晗也很快被班主任勸回,隨後被警方羈押在宜昌市看守所。
《法治周末》記者4月16日來到三峽電力職業學院時,看到413寢室已經人去門鎖,其餘兩位學生已經搬到別的寢室,樓內學生說看管宿舍的阿姨也換了人。
學校宣傳處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龔晗在入學時的心理測試中已顯出一些問題,當時學校擔心其有自殺傾向,曾經勸其退學,但後來經家長求情最終留下。學校保衛處處長黃成忠透露,龔晗患有癲癇症,平常同寢室的同學都比較照顧他,死者與其關系也一直很好,兩人在校兩年期間並沒有違紀記錄。
校方稱,案件仍處於警方調查階段,目前仍未得到有關結論的通報。記者在學校保衛處的違紀記錄里看到,龔晗已在上周被學校開除了學籍。
盜竊?斗毆?吸毒?
高校的盜竊從來不是什麼新聞。但在學校工作了二十多年、負責相關工作的工作人員胡天(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的數據,仍然令人動容。
「手機、現金的盜竊案多不勝數,這一年來筆記本電腦盜竊更是猖獗,平均3天就有一起。」胡天向記者展示他的工作日誌,上面記錄著他值班期間學生報案的情況。
孔洋說自己周圍也有同學丟過電腦,「丟電腦還是常聽說的」,他自己有一次在寢室里上網,桌上的手機什麼時候被來來往往的人「順」走都不知道。
「其實盜竊在各個高校都存在」,學校教工處處長稱,學校為此也很苦惱,「採取了很多措施,保衛加強巡防,現在還打算在學生宿舍安裝保險箱,讓學生將貴重物品免費寄存」。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位於宜昌市中心地帶,兩條市政主幹道從學校橫穿而過,學校並不封閉;但學校建在山頭上,山上是學校的獨立地盤,山下則是繁華的街道,山上山下儼然兩個世界。
真正令胡天對學校的環境感到憂慮的,是2009年10月至11月期間的一天晚上,他在學校看到兩名男生,拿著半米多長的大砍刀,在山上相互追趕,驚恐之餘,他向上級作了匯報,但上級當天並沒有上山處理此事,而另外值班的人當晚也脫崗。第二天,幾十人聚集學校,手拿砍刀或長棍棒,公然在學校里械鬥。
自那以後,胡天每次上班,都有提心吊膽的感覺,生怕那樣的場景重現。
《法治周末》記者向學校求證此事,保衛處處長黃成忠稱並不知有此事。「我在學校保衛處工作了9年,學生打架斗毆見過不少,最嚴重的也就是三五個人打群架,十人以上還拿刀棒的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
胡天告訴記者,每次發生比較大的打架事件,學校就會檢查學生宿舍,每次都會從男生宿舍搜出四至五把將近一米長的大砍刀,「有一次我還見過電視上八路軍用的那種大長刀,不知道學生從哪裡搞來的,一模一樣」。
黃成忠告訴記者,保衛處會不定期地檢查學生宿舍,收繳管制刀具。記者在保衛處辦公室看到了龔晗案之後收繳的刀具,絕大多數是偏長的水果刀,10至20厘米不等,但沒有見到胡天所說的大砍刀。
胡天還向記者透露,在學校還有學生吸毒,甚至還抓到過躲在廁所里注射的。但校方堅決否認了這一說法,記者隨機向學生求證,也沒有得到證實。
校方堅稱,此次龔晗殺人事件是多年以來該學校發生的惟一一起刑事案件。
高職院校管理之惑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連續下發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意見,加上近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日益嚴峻,以市場為導向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迅猛發展,已逐漸佔到高等教育規模的一半。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發展更多是量的進步,從「質」的角度,高職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中仍處於比較薄弱的一環,最沖擊公眾視野的,則是高職院校的管理問題。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宣傳處馮處長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提出了現今高職院校管理存在的困惑。
保衛處處長黃成忠告訴記者,目前不僅是高職院校,所有大學院校的內保都面臨管理上的尷尬問題。
從職責上說,學校保衛處管理著校園內發生的各種違紀違法事件,學校發生盜竊、擂肥(湖北方言,指對在校學生進行財物勒索)這類事件,一般都找學校內保(保衛處),保衛處最初出面處理,如果發現涉及違反治安管理法或者犯罪,就會移交給公安機關。
「事實上,從職責上,沒有相應的執法權我們保衛部門很難真正去約束這種行為或者保障在校學生的權益,有時候移交給派出所,我們覺得是大事,他們覺得是小事,把人放了,過幾天人又到山上來擂肥了。」
此外,近年來,高職院校的人文教育缺失也屢被提及,「過於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客觀上也是造成高職院校環境惡化、管理困難的重要原因」。一位當地的職校老師如是說。
⑤ 戰地之王輔助教程
桃江縣上報的汛情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重視,各路記者紛紛趕到桃江。5月13日上午,桃江縣防汛辦向記者提供了一份災情匯報材料。
那麼,這份備受質疑的災情匯報材料又是如何出爐的呢?法治周末記者來到桃江縣相關部門進行調查。
聽完記者的來意後,以前專門給媒體記者提供資料的桃江縣防汛辦主任劉衛紅已不願接受采訪,他徑直將記者領到了桃江縣水利局副局長詹正雄的辦公室。
「這些數據都是根據下面鄉鎮政府防汛工作人員報上來的數據統計出來的,沒有經過核實,可能有些出入。」詹正雄仔細翻看記者手中的這份備受質疑的災情匯報材料。
詹正雄承認這份匯報材料確實出自該縣防汛辦,對匯報材料相關災情數據存在誇大的問題,詹正雄也沒有否認。
「5月12日發生汛情後,第二天來了很多媒體記者,因為電視台和報社等媒體記者催得急,所以當晚防汛辦工作人員對財產損失和經濟損失作了初步估算,得出了損失8900萬元的結論。」詹正雄承認,當晚估算出來的數據並不準確,而且確實存在誇大房屋坍塌數量的現象。
「這個數字是有點大,但只是為了給新聞媒體宣傳,真正向上面報不會報這么大。」詹正雄認為,防汛部門不會刻意去誇大災情,因為誇大災情對防汛部門來說,不會有經濟補償。
詹正雄甚至懷疑,縣防汛辦工作人員是將相關受災數據搞顛倒了。
「倒塌房屋226間,損壞房屋52間,這數據不準確,應該調換一下,即倒塌房屋52間,損壞房屋226間。」詹正雄說。
對於外界質疑當天防汛辦提供的降水量緣何與縣氣象局提供的降水量有區別?詹正雄解釋說,原因是在該縣統計降水量的有三個不同的部門。詹正雄介紹,在該縣統計降水量的有氣象局、水利局和水文局三個部門,每個部門統計出來的降水量數據是不同的。
「水利局和水文局統計出來的數據,要比氣象局的數據偏大些。」詹正雄說。
⑥ 法治周末報社怎麼樣
簡介:《法治周末》由司法部主管,法制日報社主辦,對開24版,每周四齣版。《法治周末內》以「法治影響中容國」為辦報理念,致力於成為中國法治政經新聞領域最權威的主流媒體報。《法治周末》高舉法治和人文旗幟,關注、記錄中國法治進程,揭示轉型時期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的制度性問題;以法治的獨特視角、獨立的立場和理性的判斷宣揚一切旨在推動中國進步的思想,傳播民主與法治的價值觀;以獨特的新聞視角、趣味的表現手法,深刻揭示事實真相,影響主流人群。
注冊資本:58萬人民幣
⑦ 法制日報社怎麼樣
簡介:法制日報社是法制日報社主辦並出版的報刊,有《法制日報》、《法制日報·社區版》、《法治周末》、《法制文萃報》、《法制與新聞》 、《法人》、《法制資訊》等報刊雜志。 最初的《中國法制報》只是四開四版、每周一期的小報。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中國法制報》由周一刊改為周三刊、周六刊,進而又改為對開四版的日報。1988年1日1日,《中國法制報》正式更名為《法制日報》,彭真同志再次為《法制日報》題寫了報頭。1994年1日1日,《法制日報》又增擴為每日八版,2002年底,《法制日報》又增擴為每日十二版。《法制日報》的發行范圍遍及全國,在國外也擁有一批熱心讀者。在當今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目前發行量位列中央主要報刊前三位。1990年8月,在《法制日報》創刊十周年之際,鄧小平同志為本報題寫了「法制日報十周年」的題詞。2000年,在《法制日報》創刊二十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親切會見本報總編輯並接受專訪和題詞;2001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視察《法制日報》社。
⑧ 百度手機地圖 離線地圖 費流量嗎
網路手機地圖離線地圖是用戶從離線庫裡面進行下載的地圖,是不會收取流量的。
網路地圖手機客戶端,支持全國2800多個縣市地圖瀏覽,快速定位、搜索地點、公交、駕車和步行路線,支持離線地圖下載。
網路手機離線地圖是可以選定某個縣市進行下載瀏覽的。
⑨ 《法治周末》是中央幾台
首播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周一至周五 21:30
⑩ 國家公務員最新時事:吃空餉」算不算違法犯罪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利用權力安排親屬「吃空餉」列入違反廉潔紀律范疇。《條例》第八十七條明確規定:「縱容、默許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身邊工作人員和其他特定關系人利用黨員幹部本人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謀取私利,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黨員幹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不實際工作而獲取薪酬或者雖實際工作但領取明顯超出同職級標准薪酬,黨員幹部知情未予糾正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