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立法機構
『壹』 施法局是什麼部門
司法局是司法行政部門,主要負責社區矯正、法制宣傳、人民調解、律師管理、公證服務、法律援助、合法性審查等工作。司法局的性質是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是我國的司法行政機關,屬於政法體系,歸政法委管轄,和公安、檢察院、法院共稱為司法執法機關。其中公安機關和司法局屬於行政機關,檢察院和法院屬於司法機關。司法局的職工編制為政法專項編制。
司法局的職責之一是社區矯正工作。我國對待罪犯的矯正分為監獄矯正和社區矯正兩種。其中社區矯正是指在司法所工作人員與社區工作者、社會志願者、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共同一起對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進行管轄,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幫助其順利返回社會。
司法局的職責之二是人民調解工作。調解是處理矛盾糾紛的有效方式之一。鄰里糾紛、勞動糾紛、民事糾紛等都可以用調解的方式解決,一般司法局裡會內設人民法治促進科,專門負責人民調解員的管理工作,培養人民調解員隊伍,為人民調解工作充實人員力量。
按照憲法的規定,我國的權力分配如下:
1、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2、司法機關:各級法院、各級檢察院
3、行政機關:國務院、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個政府部門。
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第二十八條 紀委派駐紀檢組對派出機關負責,加強對被監督單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其他領導幹部的監督,發現問題應當及時向派出機關和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報告,認真負責調查處置,對需要問責的提出建議。派出機關應當加強對派駐紀檢組工作的領導,定期約談被監督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派駐紀檢組組長,督促其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派駐紀檢組應當帶著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定期向派出機關匯報工作,至少每半年會同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專題研究1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對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是瀆職,都必須嚴肅問責。
『貳』 如何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推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
堅持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地位,推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和精細化水平,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也是充分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必然要求。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於地方人大立法的工作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法定的立法機關和立法機構,在立法過程中應進一步明確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主體地位,彰顯主要的、導向性的主體功能,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一、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選項中的主導作用
法律法規立項工作是體現人大立法主導作用的關鍵,是立法主導性的第一道關口;制定立法規劃,選擇確定好立法項目,決定著地方立法的價值取向,關系著立法工作的成敗得失。一般法規立項要經過立法預測、立法徵集、調查研究、分析比較和科學論證。在立法選項階段,地方人大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動權,不斷健全立法項目公開徵集制度,堅持立法公開、開門立法。首先要通過各種媒體,向社會廣泛徵求立法項目,積極引導公眾提出立法項目,廣納民聲民意,克服以往那種以行政部門申報為主、受制於行政部門立法積極性的不良現象。其次立法選項要體現人民意志。立法選項涉及具體應該立什麼法?需要立什麼法?要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按照輕重緩急、成熟與否的原則進行逐項論證。應注意堅持問題導向,從服從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考量、且急需解決的事項中選取立法項目,而對那些涉及有關行政執法方面的立法項目、或一些立法條件不成熟、條件不具備、需要不迫切的問題,堅持能不立就不立,能緩立的就緩立,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把保障公民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作為立法重點,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再次要做好立法項目的統籌協調,做好立法選項的審查工作。一方面應積極探索立法協商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建立健全立法決策咨詢制度,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與政府的整體協調,通過召開立法徵集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初選立法議題進行逐一篩選,從而使立法選項既能充分反映民意,又能體現各方利益平衡;另一方面立法計劃編制要注重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相結合,長遠規劃要進行預測和頂層設計,注重前瞻性、戰略性,注重法律法規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年度計劃要以問題為導向,注重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受部門提議立法權的誘導,努力改變「政府提什麼,人大立什麼」的傳統慣例,從而為立法決策更加充分體現各方面、各領域對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呼聲和期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起草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的起草工作直接關繫到法律的質量,也決定著立法工作的成敗。因此,立法計劃由誰來編制? 法規草案由誰來起草?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立法的質量和水平。目前,關鍵是加強人大的主導作用,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切實改變過去那種法律法規草案文本由政府部門起草、再提交人大審查,向社會徵求意見提請人大審議通過的錯誤做法,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地方人大在具體的立法實踐中,不能當「甩手掌櫃」,要敢於勇於挑起立法計劃編制和主導法規草案起草的重擔,推進立法主體多元化,一些立法事項,既可以聘請相關法律顧問、由人大專門委員會或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負責起草法規草案,也可以委託大專院校、專家學者、社會團體、科研機構或者公民起草,還可委託市轄區(縣、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廣泛徵集民意、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地方性法規草案的建議稿。對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應當成立由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專門(工作)委員會牽頭、政府法制辦和有關部門、人大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專項立法起草小組,積極探索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的立法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充分汲取各方智慧,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通過座談、咨詢和分析論證,並將法規規章草案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最後協調決定。同時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集中起草制度,積極探索開放式、多元性的起草機制,建立健全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徵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社會公眾溝通機制,發揮好人大在立法起草過程中的統籌協調作用。
三、要注重發揮人大在立法審議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審議是立法的重要環節,法律法規草案的審議工作也是立法工作的最後一道關口,必須精雕細琢,細之又細,充分發揮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的作用。首先,要嚴格遵守立法程序,依法行使立法權。立法審議法規草案是一項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強的工作,決不能簡單省事走過場,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進行。提交人大審議的法規草案應有提案人、依法向本級人大提出法規案,先由專門委員會對法規草案進行審查,並向大會作出說明;列入大會議程的法規案印發會議,由人大及其常委會組織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可授權常委會相關機構根據代表的意見做出修改,提請下一次會議進一步審議;對法規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意見分岐較大、爭執不下時,可暫緩審議。這里需要說明和強調的是審議法規案,應盡量採用「二審三表決」(即經過兩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不提交第二次會議表決,在召開第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時不再進行審議,直接提交第三次會議表決)或「三審」(即經過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第三次會議表決)的審議模式。目前最常用的「二審」(即經過二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第二次會議表決)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缺憾:草案在第二次會議期間審議提出來的許多意見,由於馬上要提交表決,時間緊迫,人大法制機構來不及仔細推敲,難於充分研究吸收。「二審三表決」的審議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間隔的兩個月時間,解決以上缺憾。其次要保證充分的審議時間,充分汲取各方智慧。一方面,要克服直到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前一天才拿到法律法規草案的現象,敦促有關議案提前提交並送到審議者--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有關人大代表手上,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審議前的研究、分析和論證,這是決定草案審議工作質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審議時間也要給足,讓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有充足的時間逐條甚至逐句審議草案條文,同時也給人大法制機構留足時間研究吸收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提出的修改意見。對立法中的重大問題和分歧意見,需要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把握好各方利益訴求,平衡好各種利益關系,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要明確各審次的審議重心,提高表決程序科學性和民主化水平。一審著重審議草案的體例、框架、結構和重點、焦點問題。二審要對草案的條文進行逐條逐句審議;三審重點看吸納公眾意見進行立法修改情況。同時應探索法規草案條文單獨表決機制,對經過修改後仍有重大分歧的個別條款,先實行單獨表決,然後才進行整體表決,從而真實反映審議者的意見。對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事關區域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作出規定的法規草案,建議事先進行立法評估,進行科學論證分析,提請人代會審議通過,發揮好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功能作用,從而使地方立法上合國家法律政策規定,下合人民群眾的心願和要求,真正實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準立法,推動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的進程。
『叄』 北京兩家培訓機構被查處,如何加強管理教育機構
北京兩家培訓機構被查處,應這樣加強管理教育機構。
一、北京兩家培訓機構被查處
建立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每年都要對培訓機構進行一次考核,對存在問題的及時反饋,督促其限期改正,如果整改不及時,那麼就堅決取締。
四、規范管理建檔立卡
對培訓機構的教師進行實名認證,嚴格准入,保證培訓的質量。另一方面,要防止在職教師從事教育活動,對其進行嚴格管理。
只有採用上述的方法才能明確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保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有效地化解危機,保證良好的社會環境,推動我國教育培訓產業的健康發展。
『肆』 專項立法和單行立法區別
我也不清楚
『伍』 就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 正認真研究浪費標准、法律執行等問題
就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臧鐵偉介紹,法工委開展了多方面工作:成立立法工作專班,加快推進專項立法;認真開展相關立法研究,系統梳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國外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為立法工作提供依據和借鑒參考;積極開展立法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單位、全國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行業協會、企業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的意見建議,書面徵求9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意見,赴政法院校進行調研;著手起草法律草案,並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做好與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的銜接;加強工作溝通聯系,與中央有關部門單位共同研究做好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工作;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聯系和指導,在工作層面同擬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地方立法的地方人大保持密切溝通交流。
「目前,對於浪費標准、法律執行等具體問題,立法工作專班都在認真研究中。」臧鐵偉說,立法工作機構將在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把相關規范制定完善好,並推動相關法律盡快出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提供法治保障。
『陸』 中縣級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有權對法律進行解釋嗎 解釋有效力嗎
1、道路交通安全法適用於公路交通,鐵路交通適用鐵道法。2、按照立法法,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能對法律作出立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對案件定性和審理作出司法解釋,其他機關的解釋無法律效力。
『柒』 國土空間規劃專項立法啟動 土地、城鄉規劃將成歷史
「過去規劃要去辦個手續,用地要去辦個手續,至少在兩個部門間來回奔波。有的企業為了加快進度實際上是兩套班子,一套班子在跑規劃,一套班子在跑土地,苦不堪言。」
在去年9月20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用了上面一個例子來說明過往規劃審批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規劃許可要辦一個證,用地審批要辦一個證,企業看似拿了好幾個證件,但這些證的效用是一致的。」
當月,自然資源部下發《關於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通知》,試圖通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讓群眾和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趙龍表示,此舉意在實現兩個效果,一是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政策制定和實施監管。
原有規劃過多
規劃類型過多、內容重疊沖突、審批流程復雜、地方規劃朝令夕改等問題過往被業界詬病已久,但多年未見實質性變革,為何現在可以大張旗鼓地推行「多審合一、多證合一」?
一個大的背景是,中央近期就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連續下發「高規格」文件,為此指明了大方向。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下發。
按照《意見》,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
趙龍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機構改革前,由於規劃職責分屬不同的部門,行政相對人需要向兩個部門分別申請城鄉規劃許可和建設用地審批,其中很多內容高度相近,客觀上存在同類事項多頭審批、重復審查、交叉審查、流程復雜等問題,增加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影響了投資落地的效率。
「這次機構改革,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為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創造了條件。」趙龍稱。
法律的修改也開始為國土空間規劃的推進保駕護航。
2020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版《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專項立法也在推進。根據《自然資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空間規劃局研究起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同時,自然資源部積極配合全國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做好《國土空間規劃法》等立法工作。
方向雖明,誰來執行?此前,主體功能區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原國土部主導,城鄉規劃則主要是住建部負責,政出多門難免影響效率和權威性。
2018年開始,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組建了自然資源部,將承擔「多規合一」、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職責。
三條紅線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要求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到2035年,通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嚴守三條控制線,引導形成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
這三條控制線與國土空間規劃是什麼關系?為何要統籌劃定?
簡單理解,從國土空間規劃中,外界看到的是發展目標和願景,主要解決怎麼乾的問題;而從三條控制線中,外界看到的是發展底線和紅線,主要提出哪些不能乾的問題。
與原來規劃政出多門類似,三條控制線此前也分屬不同部門來劃定,由此帶來的弊端不少。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劉國洪在解讀上述指導意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機構改革前,原環境保護部牽頭劃定陸地生態保護紅線,原國土資源部、原農業部聯合組織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原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原國家海洋局牽頭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
截至2019年11月,京津冀、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省(區、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准。全國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億畝,已完成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北京等14個城市的開發邊界劃定已完成,其他部分城市形成了初步成果。
劉國洪表示,三條控制線分頭劃定,在劃定規程、技術規范和管理規定上缺乏統一標准,劃定工作統籌協調也不夠,出現了交叉重疊難落地等情況,對後續規范管理和嚴格監管造成不少矛盾和沖突;對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相關建設難以避讓佔用生態紅線,缺乏明確的管控規則,不利於維護三條控制線的嚴肅性。
國家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承擔了「多規合一」、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職責,原來分散在相關部門的三條控制線劃定管理職責,也由自然資源部統一履行。
以後一旦三條控制線出現矛盾時,應該如何處置?
「三條控制線出現矛盾時,生態保護紅線要保證生態功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永久基本農田要保證適度合理的規模和穩定性,城鎮開發邊界要避讓重要生態功能,不佔或少佔永久基本農田,區分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和一般控制區,根據對生態功能造成的影響確定是否退出。」劉國洪稱。
『捌』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的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程序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方性法規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制定、修改或者廢止地方性法規的議案。
本規定所稱政府規章,是指由市人民政府依照立法許可權和本規定製定,並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公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政府規章。第五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政策的規定,堅持從本市實際出發,堅持科學性、民主性,堅持立法與改革決策相結合。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涉及本市重大經濟社會方面的內容,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市委報告。第七條市人民政府組織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政府規章。
市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地方性法規草案擬定和政府規章制定工作的指導協調和草案審查工作。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和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承擔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的具體工作,配合做好市人民政府立法的相關工作。第八條擬定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查、決定、提請審議。
制定政府規章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解釋和立法後評估。第九條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原則上不作重復規定。第二章立項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出地方性法規建議項目和制定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立改廢釋並舉。
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與地方性法規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第十一條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包括審議項目和調研項目。審議項目一般在上一年度比較成熟的調研項目中產生,並在計劃年度內完成,調研項目在符合立項條件的建議項目中產生,於計劃年度內開展調研工作並形成調研成果。第十二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於每年下半年向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徵集下一年度立法建議項目。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通過門戶網站、報刊等媒體,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建議項目。第十三條提出立法建議項目的,應當向市司法行政部門提交立法建議項目說明。說明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立法建議項目名稱;
(二)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擬採取的主要措施;
(三)調研論證的基本情況;
(四)制定依據和有關參照資料。第十四條立法建議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項:
(一)超越立法許可權的;
(二)與有關法律法規相抵觸或者不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
(三)大量重復上位法條文或者上位法正在制定或者修改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確或者立法必要性不充分的;
(五)無實質性內容或者調查研究不充分的;
(六)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可以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或者其他政策措施予以調整,沒有必要專項立法的;
(七)不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和需要的;
(八)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條件尚不成熟的;
(九)其他不需要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解決的情形。第十五條地方性法規年度立法計劃建議,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擬定,經市人民政府審定後報送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擬訂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由市人民政府報送市委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執行中,市司法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年度立法計劃調整建議。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的調整,經市人民政府審定後報送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的調整由市人民政府報送市委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玖』 總結07年的大事
一、 全國就業十件大事
1.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
黨的十七大確定了今後五年我國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發的路線和方針政策,並將就業作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務之一,提出將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確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八項措施,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就業再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
《就業促進法》頒布後,全國26個省級領導幹部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勞動保障報等媒體發表專題文章,對政府履行促進就業職責作出承諾。同時,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制,充分發揮促進就業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加強完善政府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協調機制。12月,中國就業促進會在四川成都舉辦了《中國就業市長論壇》,與會的全國50個城市市長,向全國所有城市的管理者發出倡議,切實履行政府促進就業和治理失業的重要職責,認真抓好《就業促進法》的貫徹實施,為建設就業更加充分、人民樂業安康、社會穩定繁榮的和諧城市作出不懈努力。
董克用:世界各國政府的經濟政策的目標之一都是充分就業,促進就業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市長們的承諾很鼓舞人心,盼望每個城市有更具體的措施。
田小寶:人民政府,一諾千斤。人民樂業,社會和諧。
馬永堂:就業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也是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一項永恆的艱巨任務。翻開各國政黨競選國家或政府首腦的綱領或宣言,抑或觀察一下各國歷屆政府執政的綱領或理念,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把就業議題放在競選或執政綱領的極為重要的位置上。這其中的奧妙當然不乏有取悅於民,爭取民意的成分,但更為重要的是,大家都認識到,就業不僅是涉及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大事,也是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關乎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和增強國家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堅實基礎。既然就業如此之重要,倘若還有那位競選者或統治者再敢拿就業問題不當回事兒,那他不是白痴,便是自討沒趣或失敗?!
我國自古有"民以食為天"之說,意思是說民眾的吃飯問題是天大的事,是需要解決的第一要務。而解決這一要務的關鍵就在於切實解決好民眾的充分就業問題。根據古今中外的經驗,《就業促進法》把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列為我國縣級以上各級政府的的一個重要任務和考核目標,並以法律的形式把它確定下來,這是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的。
《就業促進法》頒布後,全國26個省級領導幹部已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勞動保障報等媒體上發表了專題文章,對政府如何履行促進就業職責,作出了庄嚴承諾,並表示為進一步落實這一目標責任制,要充分發揮促進就業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加強政府領導下的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協商機制和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各項促進就業政策和措施。全國50個城市的市長日前也表示,一定要切實履行好政府促進就業和治理失業的重要職責。希望這些承諾和表態能夠隨著兩法的實施逐一變成事實。
6.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成為勞動保障部門服務民眾的品牌,深入民心,成效顯著。
在兩節期間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在春節後農民工外出求職高峰期間實施"春風行動",在5月民營企業用人旺季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在9月高校畢業生集中就業時實施專項服務周等活動,把握勞動者求職就業集中需求,通過專項行動,實現落實政策和人性化服務,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解決勞動者就業問題。同時,用專項資金推進農民工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穩定性,取得新進展。
董克用:服務型政府在勞動領域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
田小寶:專項服務,暖人心扉。樹立品牌,重在實效。
馬永堂:公共就業服務服務機構是貫徹落實政府就業政策,幫助求職者特別是困難群體實現就業的載體。美、英、法、德、日等國家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向求職者提供免費優質服務時,都十分注重就業服務方式和經驗的創新與積累。多年來,他們創新和積累了"一站式服務"、"個性化服務"、"跟蹤服務"和"專題服務"等有效服務方式。
在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勞動保障部培就司提出了在兩節期間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在春節後農民工外出求職高峰期間實施"春風行動",在5月民營企業用人旺季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和在9月高校畢業生集中就業時實施專項服務周等活動。各地在開展這些專項行動時,能夠緊緊把握勞動者相對集中的求職需求,及時撥出專項資金,提供有針對性的人性化服務。通過專項就業服務行動和平時就業服務活動的密切結合,扎扎實實地提高了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並建立了良好的服務品牌形象與意識。這種被實踐證明了的有效措施,應該予制度化和規范化,並持之以恆地長期堅持下去。
7.技工學校助學金和高技能人才津貼政策,為技能人才成長鋪平道路。
在全國推進技工學校與企業合作,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國家將高技能人才納入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范圍,每二年選拔一次,每次選拔400人,充實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政策,同時,對技工學校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困難學生給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學金補貼。這些政策措施將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產生積極激勵作用。
董克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最重要的戰略舉措。
田小寶:技能人才,家國之寶。培育激勵,政策保障。
馬永堂:在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快的今天,國家間的實力競爭,說到底是一種人才競爭。因此,許多有競爭力的國家都把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強國之策,並為此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培訓制度和資助計劃。譬如聞名遐邇的德國雙軌制培訓制度、美國和加拿大的貸款培訓制度等等。
我國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的國情,不失時機地推行了技工學校與企業合作,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制度。與此同時,國家還將高技能人才納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范圍,並對技工學校中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困難學生給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學金補貼。這些激勵政策和措施,對於進一步加快我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應繼續執行並不斷完善這些政策措施,並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
8.加強培育和規范人力資源市場,促進公平就業。
《就業促進法》整合現有的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畢業生就業市場等各類市場,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明確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殘疾人、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和進城就業的農民等群體享有與其他勞動者平等的勞動權利。同時,明確要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規范市場秩序,為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奠定了基礎。
董克用:只有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才能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田小寶:統一市場,競爭有序;公平就業,消除歧視。
馬永堂:為把現有的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等各類市場整合為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就業促進法》作了專款規定,並把它列為縣級以上政府的法定責任。
在我國要建立起一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任務是極其繁重和艱巨的。因為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徹底打破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的二元結構,並從根本上整合目前分部門管理的各自為政的城市就業服務體系,打破部門利益;並須在戶籍制度、行政管理體制、法律體系和財政制度等方面作出相互配套、彼此關聯的的重大改革。顯然這種改革不是一件輕而易舉或一蹴而就的事。但從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勞動就業制度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的需求方向來看,它又是必由之路。舍此,別無他徑。因此我們在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的過程中,必須做好長期戰斗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備。
"人力資源市場" 和"勞動力市場"一詞的含義,從國際勞工組織使用的場合、針對的范圍或對象來看、是有所區別的,前者多針對微觀層面而言,後者則是專指宏觀和中觀層面的勞動力供求關系和工資價位變化狀況和機制的專用詞彙。《就業促進法》在這里所使用的"人力資源市場" 一詞, 我認為應把它理解為或看作是國際上通行的和國際勞工組織慣用的"勞動力市場"的含義。
《就業促進法》以專章形式對公平就業作出了明確規定,豎起了我國禁止就業歧視的大旗。這對促進我國社會和與正義,並對實現我國就業和職業機會公平與公正來說,是一大亮點和一種里程碑式的進步。
實現就業公平和爭取社會正義是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標。然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或實現的程度如何,又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和就業觀念等等因素。眼下,雖然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但由於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而質量較差,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難以短期內改觀,而就業形勢又因新成長勞動力就業、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失業人員再就業三碰頭的錯綜復雜局面,壓力巨大。在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國的就業或職業歧視現象比比皆是,歧視的種類也五花八門,既有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因素引起的歧視;也有因殘疾、攜帶傳染病原,甚或因身份、姓名、屬相和高矮胖瘦引起的就業或職業歧視。
面對這種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就業歧視現象,如何才能真正減少和逐步徹底消除就業或職業歧視呢?國際上的普遍經驗是,除由國家憲法、勞動法或其他上位法作出原則性規定外,需要針對某種就業或職業歧視進行專項立法,並建立處理就業或職業歧視的專門機制或機構。譬如美國就有反對性別歧視法、反對年齡歧視法和反對殘疾人歧視法等,並設有專門處理就業或職業歧視的就業平等委員會。英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也有這方面的專項立法或專職處理機構。但即便是在這些國家,就業或職業歧視現象依然沒有根除,比如在美國,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仍照樣普遍存在。
盡管在現實生活中,還沒有哪個國家完全鏟除就業或職業歧視現象,但法律意義上的禁止是必需的。我國《就業促進法》在借鑒國際反就業或職業歧視立法經驗的基礎上所制定的禁止我國就業或職業歧視的專章規定,對我國營造反對並禁止就業或職業歧視的社會環境或輿論氛圍,並對進一步制定我國促進公平就業條例,反對就業或職業歧視的實施細則,奠定了堅實基礎。
9.開展首屆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及評選表彰活動。
2007年11月,由勞動保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就業促進會主辦,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承辦的首屆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及評選表彰活動在鄭州舉辦。本屆展會以"勞務品牌:素質、管理、質量"為主題,參加展示的勞務品牌及就業服務型品牌近300個,有數百家大中型企業、人力資源機構代表與會觀展、洽談勞務合作。會展對推動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產生了積極影響。
董克用:"知識就是力量",在信息時代,信息的交流和經驗的傳播同樣是力量。
田小寶:勞務品牌,素質當先。勞務經濟,品牌開路。
馬永堂:創造和培育勞務品牌是推動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境外就業,發展勞務經濟合作與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
培育勞務品牌相對於商品品牌而言,任務更加艱巨和復雜,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這是因為,勞務品牌除了具有商品品牌的質量、信譽和文化特質外,還需要提供勞務服務的載體具有專業技能、外語能力、與人溝通和合作能力、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誠懇、文明、禮貌的待人方式等基本要素。此外,由於勞務品牌的載體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除了為用人單位、家庭或個人提供勞務服務之外,還有維持自身生命和尊嚴以及延續和扶養後代的需求。
目前在國內勞務市場上,已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勞務品牌,如"寶雞技工"、"匯思藍領" 、"魯西人力"、"湖北海員"、"荊楚縫紉妹、"吉林保安"等等。在國際勞務市場上享有高度信譽並廣受歡迎的知名國際勞務品牌也有許許多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菲律賓家政工人(即俗稱的菲律賓女傭)、菲律賓海員、菲律賓護士、印度電腦工程師、印度醫生、英國英語教師等等。
以"勞務品牌:素質、管理、質量"為主題在鄭州舉辦的首屆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及評選表彰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有近300個勞務品牌及就業服務型品牌參與了會展,數百家大中型企業、人力資源機構代表參與了觀展、勞務合作洽談。希望這類形式的會展活動自身也能形成一種品牌,並每隔一年或兩年舉辦一次。我相信它定會對勞務品牌的形成、培育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10. 以"增長、就業和體面勞動"為主題的亞洲就業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由國際勞工組織主辦、勞動保障部承辦的亞洲就業論壇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亞洲22個國家和地區的勞工部長及僱主、工人代表,國際勞工組織和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代表出席。會議交流了亞洲各國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政策和經驗措施,中國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和實踐經驗獲得國際勞工組織和各國代表的高度贊揚。亞洲論壇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亞洲各國在就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擴大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
董克用:中國在就業領域的成功經驗能夠也應當造福於世界人民。
田小寶:中國就業,亞洲領先;經驗豐富,享譽世界。
馬永堂:由國際勞工組織主辦、勞動保障部承辦的亞洲就業論壇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亞洲22個國家和地區的勞工部長及僱主、工人代表,國際勞工組織和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代表數百人出席了會議。
在國際勞工組織主辦的國際會議中,除了每年一度的國際勞工大會以外,規模較大的就是地區性專題會議了。亞洲就業論壇會議是一次規格較高、規模較大和議題較多的重要地區性會議。中國國務委員華建敏和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索馬維亞到會致開幕辭。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在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擴大就業機會,維護就業權益,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旨演講。論壇由大會、圓桌會議和專題會議組成,共有22位亞太國家的勞工部長、27位工會、僱主組織代表和專家在會議上發言。討論的議題包括:展望亞洲體面勞動十年計劃--到2015年的可持續增長和工作機會;創造就業和減貧政策;體面勞動的可持續生產力和競爭力;公平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機制和政策;以及非正規經濟與就業等內容。與會代表深入探討和交流了亞洲各國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政策和經驗,並赴天津現場考察和觀摩了天津就業服務中心和職業培訓中心貫徹落實積極就業政策項目的情況,對中國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積累的實踐經驗給予了高度贊揚。
亞洲就業論壇之所以選在中國召開,主要是因為主辦方國際勞工組織十分看重和欣賞中國近年來所實施的積極就業政策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為亞洲其他國家代表提供一個親自聆聽和觀看中國促進就業實踐的機會,並希望此次會議能夠起到一種現場經驗交流會的作用。會議的成果表明,亞洲就業論壇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達到了各項預期目標,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亞洲各國在就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擴大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
二、地方創新五件大事
1.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上創新機制。
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各地以解決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為重點,以開發社區就業為主線,採取多種行之有效措施,全面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到年底,全國已有1萬多個社區率先達到省市充分就業社區標准,部分地區達標社區比例已達到社區總數的50%。
董克用:和諧社區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而社區的充分就業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基本保證。
田小寶: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實踐中創新就業機制,為實現更加充分就業的目標摸索積累可供推廣的經驗。
『拾』 稅收立法權的具體特徵
稅收立法權是國家立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政權機關依據一定程序制定、頒布、實施、修改、補充和廢止稅收法律、法規的權力。廣義的稅收立法權還應包括稅收法律的解釋權,因為任何一項稅收法律都只能由制定這項法律的立法機關或經授權的執法機關負責解釋。它與稅收行政權和稅收司法權一同構成了稅權。在稅收的立法、行政、司法權中,稅收立法權是最基本的、原創性的權力,是稅收行政權和司法權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稅權劃分和合理分權是其核心內容。稅收立法權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是一項專項立法權。稅法是專門用於調整稅收征納關系的法律規范,稅收立法權能規范稅收法律體系。2.是稅權中的最高權力。稅收立法權是整個稅權中一切權力的前提,它的行使對於稅收行政權和稅收司法權都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3.具有廣泛性。它不僅包括了稅收法律、法規的擬定權、審議權、表決權、批准權和公布權,還包括了稅收法律法規的修改權、補充權、解釋權、廢止權和調整權等。
4.具有綜合性。除了包括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外,還包括稅收基本法和稅務機構組織法、納稅人權利保護法、稅務訴訟法和發票管理法等。因而包括制定上述各項法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