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學著作
㈠ 有沒有誰能給我推薦幾本法學名著啊
律人必看的十本經典著作(岳運生)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經典著作(岳運生) 2008-11-19 08:59 1、《歷史深處的憂慮——近距離看美國》——林達 一本美籍華人寫的關於美國社會的故事性書籍,讓人感覺在美國,法律就是身邊 發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這本書里,作者以獨特 又敏銳的洞察力, 結合血肉豐滿的生動案例, 輔以深入淺出的語言, 向我們全面、 細致、客觀的展示了一幅美國民主政治體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畫卷,矯正 了一些人們從看電影大片中產生的想當然的常識性的錯誤,令人獲益匪淺。 2、《政法筆記》——馮象 本書可以說是馮象的「案例」隨筆,是旨在提供一種真正的「普法文章」。從孔 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 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筆記》所做的,即是對現 代資本主義的一種特定社會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與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蘇力 朱蘇力的著作,往往從身邊日常慣見的「俗話、俗語或俗事」出發,分析出令人 驚嘆的學術意義來。本書亦是如此,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觀點、看法或認為想 當然的東西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盡管有時候我們不一定同意蘇力的觀點,但是他 對問題的態度、對觀點的論證過程、特別是他獨特的敘述方式,足以讓我們在閱 讀的同時感覺到知識的愉悅。 4、《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蘇力 在傳統與變革之爭中,人們往往以外在的現象為准則判斷優劣,而忽視其本質根 源。在對西方法律的移植過程中,人們也往往只由於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榮,而 沒有看到他們的本土資源。從而使我們開始彷徨,於是我們開始反思,然而大多 反思的結果是「把『現代法制』看作一個有待於明天實現的理想, 而把本土情境 視為存在於今天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現實------從而我們面臨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實 現和現實的不甘妥協之間的兩難困境」(趙曉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蘇力用 一種新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困境以期尋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一書並非純粹性的學術著作,而是美國大學法學 院的法理學教材,這對我們了解西方法理學、西方的法學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寫 編排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 因此這本書介紹給大家其意義要比純粹性學術著作 更大,是能啟發法學思維的一本好書。 6、《正義論》——羅爾斯 正義論是一部學術內容豐富、 思辨難度頗大的著作。 它集羅爾斯思想之大成, 把羅爾斯十多年來所發表的論文中表達的思想發展成為一個嚴密的條理一貫的 體系——即一種繼承西方契約論的傳統,試圖代替現行功利主義的、有關社會基 本結構的正義理論。它不僅反映了西方學術界 20 年來爭論的主要問題,而且深 刻反映了西方社會的內在矛盾,為讀者思考正義問題提供了極好的文獻。 7、《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 本書雖囿於時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學著作中,可稱之 為具有獨特風格的網路全書,也是西方法學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鳩與其以前 的法律學者主要滿足於對法律條文的解釋不一樣,他力圖從法律以外,從歷史、 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從社會的進步去探求這種精神在政治、 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規律, 並從法律與其他事物的普遍聯系中探求 法律的精神實質,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鄉土中國》》——費孝通 這本書雖然是社會學入門級讀物,卻有著深厚的理論素養作為支撐;通俗易 懂的語言,加上鄉土濃濃的氣息,沒有了讓人忘而卻步的拗口難懂的理論術語, 讀後確有萬條萬縷瞭然在胸的豁然開朗感。 9《論犯罪與刑罰》——貝卡利亞 《論犯罪與刑罰》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犯罪與刑罰原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 作,也是一部震動了全世界的經典之作。該書深刻地揭露了舊的刑事制度的蒙昧 主義本質,依據人性論和功利主義的哲學觀點分析了犯罪與刑罰的基本特徵,明 確提出了後來為現代刑法制度所確認的三大刑法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罪刑 相適應原則、和刑罰人道化原則;並且呼籲廢除刑訊和死刑,實行無罪推定。 10《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梁治平 本書是作者的第一部論文集。 作者追隨法儒孟德斯, 而力圖推陳出新, 以「用 法律去闡明文化, 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的原則, 以奠定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礎。 這些文章曾經以其銳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風而引人矚目,不但令眾多外行一窺法 理堂奧,因得以親近法律,同時也使法律學子領略了法律寫作的另一種樣式,耳 目為之一新。 (岳運生,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律師 協會規章制度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社會與 法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青年律師聯誼會副主席、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 員會法律咨詢專家。) 法律人值得讀的十本書(周賢日推薦) 法律人值得讀的十本書(周賢日推薦) 2008-11-19 09:00 作者: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廣東省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 廣東省法學會勞動關系研究會副總幹事 廣州市律師協會勞動法委員會副主任
㈡ 推薦一些關於方法論的書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本書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編寫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系」之一,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學者歐陽康等人著述。本書從社會科學方法論人手,回顧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過程,論述了社會科學的對象、性質及在當代大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重點分析了社會科學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並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懷疑方法、觀測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系統方法、過程方法、評價方法、理解方法、預測方法等十幾種具體方法進行了詳細地闡釋,旨在幫助當代大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會科學的特殊研究方法。 本書除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教材外,也是社會各界掌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南。
編輯本段目錄
自序 第一編社會科學方法論 第一章社會科學發展歷史回顧 一、古代社會科學 二、中世紀社會科學 三、近代社會科學 四、現代社會科學 五、當代社會科學 第二章社會科學的對象與性質 一、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 1.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特點 2.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 二、社會科學的性質 1.個體性與整體性的統一 2.說明性與理解性的統一 3.批判性、規范性與建構性、創新性的統一 4.真理性與可錯性的統一 5.價值中立性與非中立性的統一 第三章社會科學在當代大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科學與非科學 二、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1.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差異和區別 2.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相似性與共通性 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1.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聯系 2.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四、社會科學的獨特地位 第四章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 一、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歷史演變 1.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形成 2.唯物辯證方法的創立 3.實證主義與反實證主義之爭 二、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比較 1.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共通性 2.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差異性 第五章唯物史觀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 一、先進的社會認識方法論 二、科學的邏輯前提 三、有效的認識方法 四、嚴整的理論框架 第二編 社會科學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 第六章社會科學研究程序 第七章社會科學研究設計 第三編社會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第八章懷疑方法 第九章觀測方法 第十章定性方法 第十一章定量方法 第十二章統計方法 第十三章信息方法 第十四章黑箱方法 第十五章系統方法 第十六章過程方法 第十七章評價方法 第十八章理解方法 第十九章預測方法
㈢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
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3)方法學著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理論認識的工具,而且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偉大革命實踐的工具。它是理論認識方法和革命實踐方法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方法論,它在社會實踐中和精神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為指導,提出了具體革命實踐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
他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採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
㈣ 經典的法學著作有哪些
我心中的十大法學經典著作- - 1 論法的精神 2 犯罪與刑罰 3 美國憲法 聯邦黨人文集 4 社會契約論 5 為權利而斗爭 6 當代主要法律體系 7 法律帝國 8 法理學 法律哲學 法律方法 9 羅馬法概論 10正義論
㈤ 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配第的方法論有哪些
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是《賦稅論》他反對根據主觀意願作推斷,提出要從具體的統計資料中去尋找經濟現象 產生的自然基礎。由此,他擺脫了重商主義的影響,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考察了資本主義生 產的內部聯系。 威廉·配第的主要貢獻是最先提出了勞動決定價值的基本原理,並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考察了工資、地租、利息等范 疇,他把地租看作是剩餘價值的基本形態。配第區分了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他的自然價格相當於價值,他指出:假如 一個人生產一蒲式耳小麥所用勞動時間和從秘魯銀礦中生產一盎司白銀並運到倫敦所需勞動時間相等,後者便是前者的 自然價格。可以看出,配第認為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他還提出了商品的價值和勞動生產率成反 比例。但是他沒有把價值、交換價值和價格明確區分開來,他把生產白銀的具體勞動當作創造價值的勞動,不懂得創造 價值的是抽象勞動。他還提出了「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觀點,由此,他認為勞動和土地共同創造價值, 顯然,這種觀點和他的勞動價值論是矛盾的,它混淆了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價值的創造。 威廉·配第之所以能成為「政治經濟學之父」, 配弟的失誤之一在於 由於沒有能夠區分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陷入工資決定價值的錯誤之中。其失誤之二在於,由於不了解由價值到生產價格的轉化過程,從而把地租看成價值的一個因素,得出土地參與創造商品價值的錯誤結論。 第二種答案:(1)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方法 配第在政治學說史上的巨大的歷史功績之一,就在於他第一次較為系統地討論了政治經濟學的方法問題,並由這一方法出發,試圖探討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經濟現象的本質,由此就把政治經濟學從其他科學中獨立出來。 (2)一般經濟理論 價值理論 配第在價值理論上一個最重要的歷史功績在於,他第一次有意識地把商品價值的源泉歸於勞動,奠定了科學的價值論的基礎。他在考察地租問題時闡述了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還進一步討論了商品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指出了商品價值量與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分配理論1)工資 工資論是配第分配論的基礎,實際上也就是他的剩餘價值論的基礎。最低限額工資理論後來成為整個古典學派分配論的基礎之一。2)地租論 地租被看做剩餘價值的一般形態。配第的地租理論也就是他的剩餘價值論。3)利息和土地價格 他給土地價格作了定義上的規定,土地價格不過是資本化的地租,這在當時是很有見地的。 貨幣理論 在貨幣本質問題上,配第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貨幣的一般等價物作用。
(3)關於經濟增長理論 配第考察了影響一國財富增進的因素,主要討論了二種因素,即勞動生產率、從事生產性勞動的人數的賦稅政策。配第在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時期,幾乎觸及了政治經濟學的所有重要的問題,並且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得出一些科學的結論。
㈥ 有哪些哲學類入門書籍或者方法論書籍是值得推薦的
《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被歐陸許多學院選為哲學教科書了。這本書有關哲學史的敘述與傳統學院的敘述方法大相徑庭,它力求與時代的發展及社會之演變搭上線,哲學因而能夠不被架空成學究的觀念游戲,無法真正通俗化的哲學至少因此而變得比較可讀起來。同時它也提示出了另一個重點,那就是哲學是有用的。蘇菲在懂了一些哲學後,果然思路大通,在學校無論作文或答申論題,都眼界不凡,讓老師刮目相看。
《哲學的問題》羅素
羅素的《哲學問題》一書代表了羅素早期的基本論點:新實在主義,也就是馬赫主義重新武裝了、補充了的柏拉圖式的「客觀」唯心主義。它分為十五個章節,概括為五個方面的內容:「物質論」,「認識論」,「共相論」,「真理論」,「,是幾代哲學學生的必讀之物。在該文本中,作者並沒有探討所有的哲學問題,而僅限於他認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樹的那些問題,他主要涉及的是知識論,即考察人們能說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學分支。在此基礎上,他得出了某些令人矚目的有關所有事物的終極類別的結論。
《愛彌爾:論教育》盧梭
講述了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
《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是18世紀上半葉傑出的啟蒙思想家,近代資產階級政治與法理學思想體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歷史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孟德斯鳩(C·L·Montesquieu,1689-1755)的最主要著作。被稱為"是亞里士多德以後第一本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是到他的時代為止的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該書所倡導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權力分立是對神學和封建專制的有力抨擊,成為此後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政治綱領。特別是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權與制衡理論,對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政治實踐和政治思想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經過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踐,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構建民主制度和政權體制的組織原則。孟氏所集中討論的不是具體的法律規範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於決定地位,認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而專制則是對人性的蔑視以及對自由的踐踏。他進而深入探討了自由賴以存在的體制條件,並藉此找到恢復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權分立,以權力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主張憲法統率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與憲法結合起來,奠定了憲政理論的基本框架,這也是孟氏對政治理論最傑出的貢獻。
《利維坦》霍布斯
《利維坦》一書把國家比喻為一種動物——利維坦,讓無生命的事物具有了生命,讓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利維坦》的構思表明,霍布斯的思考是有力度的思考,是堅忍的思考。這種思考品質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少的,而沒有這種思考品質,要想把人世看透簡直是不可能的。《利維坦》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統闡述國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霍布斯在書中所闡述的思想,在西方被稱為「霍布斯主義」。而他作為政治思想家的名望也主要來自於這部傑作。
《西方哲學史》羅素
西方哲學史是是歐洲哲學的歷史,從公元前 6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到西方現代哲學的發展史。它可分為 4個時期:①公元前6~公元5世紀,稱為古希臘哲學;②公元 5~15世紀,稱為中世紀哲學;③15世紀中~19世紀40年代,稱為近代哲學;④19世紀40年代以來,稱為現代哲學。對現代哲學時期的劃分,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劃在19世紀末,有的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後,有的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摘自網路
㈦ 方法論的主要介紹及分類
方法 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也有一定的分類方法。以下是由我整理方法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方法論的簡介
方法論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 總結 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方法論也是一個哲學概念。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方法論的分類古方法論
中國哲學史上對求知的方法有過許多論述,從不同角度表述了有關認識方法的各種見解,形成了具有中國 文化 傳統的認識方法的理論。
孔子對求知的方法有所闡發。他強調學思並重,明確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注重知的後天來源。他主張“博學”、“多聞”、“多見”。但反對滿足於獲得眾多雜亂無章的知識,要求用“一以貫之”的原則把所有的知識貫穿起來。“一以貫之”是通過思的功夫達到的,也是思的方法論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孔子還提出了“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叩其兩端而竭”等方法。他還強調“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反對臆測、武斷、固執、主觀的思想方法。
在孔子以後,墨子注重實際驗證或實際應用的 經驗 方法。老子、莊子不重經驗而主張直覺的方法,要求冥思以直接領會宇宙的根本。孟子講盡心,主張反省內求,也是一種直覺的方法。荀子將觀物與體道結合起來,要求在對事物的觀察中認識規律即“道”、並根據道進行類推,以求得宇宙萬物的普遍知識。荀子還主張“虛壹而靜”、“解蔽”,這是他提出的端正思想以求得真知的方法。
在中國古代的名辯思潮中,惠施、公孫龍等人的論辯反映了一般與個別、相對與絕對的矛盾,他們都從不同的側面割裂了個別和一般、相對和絕對的關系。後期墨家和荀子則注意把它們結合起來,這一討論對推動中國古代思想方法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宋到明清,哲學家們也比較重視方法論的討論,程朱學派主張“道問學”,注重“格物致知”的綜合方法,認為知為人所固有,但必須格物以致之,“即物而窮其理也”。陸王學派則主張“尊德性”,即重內心,認為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內心,只要在內心上下功夫就行了。清代的王夫之、顏元、戴震都比較重視認識的方法。其中王夫之把前人所講的格物致知分解為二:格物是從事物、經驗中求得道理,即歸納法;致知是思辨推理的方法,即演繹法。而且,他認為兩者是相互補充,不可割裂的,“非致知則物無所裁,而玩物以喪志;非格物則知非所用,而盪智以入邪。二者相濟,則不容不各致焉”。
中國哲學傳統還特別注重為人們校正行為、提高道德而提供准則和方法。在中國哲學中,倫理學和道德修養、道德實踐的方法論有著特別豐富的內容,認識的方法論包含在倫理實踐的方法論之中。
近方法論
在古代中國哲學和古希臘羅馬哲學中,還沒有專門的自覺的方法論學科分支。方法論的發展與近代大工業和自然科學的發展是不可分的。資本主義的萌芽和工商業的發展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發展,產生了探索正確認識自然的科學方法論的迫切需要。這時,哲學作為方法論的意義才被突出出來。
近代方法論的奠基人是英國哲學家培根。他推崇科學,反對遏制科學的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培根在《新工具論》中,總結了科學實驗的經驗,提出了新的認識方法即經驗歸納法。培根用他的方法體系武裝了科學,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提出了理性演繹方法論。他同培根一樣,反對經院哲學,主張發展科學。笛卡爾不滿意經院哲學從聖經教義出發的演繹法,認為從中得不出任何可靠的知識。他重視理性,在《論方法》一書中提出4條方法:
①普遍懷疑,把一切可疑的知識都剔出去,剩下決不能懷疑的東西;
②把復雜的東西化為最簡單的東西,例如把精神實體簡化為思維,把物質實體簡化為廣延;
③用綜合法從簡單的東西得出復雜的東西,他說過:“給我廣延和運動,就能造出一個世界來”;
④累計越全面、復查越周到越好,以便確信什麼都沒有遺漏。他曾用這種理性演繹法從分析上帝的完滿性的概念推論上帝的存在性。他主張清楚明白性,並稱之為“自然的光明”,即理性。笛卡爾特別強調數學,主張一切知識都應該象幾何學那樣,從幾條“不證自明的”“天賦的”公理中推演出來,認為只有這種知識才是最可靠的知識。
英國的J.洛克和D.休謨進一步發展了經驗主義方法論。洛克提出了感覺論的認識論。休謨提出了批判理性知識的懷疑論。歐洲大陸的B.斯賓諾莎和G.W.萊布尼茨進一步發展了唯理論的方法論。特別是斯賓諾莎用理性演繹法,效法幾何學的方式即公理方法,建立了自已的哲學體系。這時方法論已經作為認識過程的哲學根據。由於19世紀以前,整個自然科學還處於搜集材料的階段,只有數學和力學得到較充分的發展,故機械論和形而上學思維方法佔著統治的地位。
I.康德第一個打破了形而上學思維方法的缺口。他從物質微粒之間的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統一運動來說明太陽系的形成和發展,促使了機械唯物主義方法的破產。與此同時,他建立了龐大的先驗唯心主義體系,力圖把整個哲學變成方法論。康德批判地考察 理性思維 的方法以及它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形成了先驗唯心主義的批判的方法論。康德批判萊布尼茨的唯理論,說他盲目地相信理性的可靠性,全盤否認感覺經驗的必要性;也批判了休謨的經驗論,說他排斥理性在認識中的作用,否定普遍性和必然性,否定了科學知識。康德把萊布尼茨的唯理論和休謨的經驗論結合起來,認為沒有感性直觀材料,理性思維是空洞的;沒有邏輯范疇、概念,感性直觀就是盲目的。但是,在康德看來,邏輯概念范疇不是來自感性經驗,而是人類認識能力自身固有的,從而實際上否認了邏輯的客觀性。
G.W.F.黑格爾摧毀了康德的批判的方法論。他指明邏輯的客觀性,但把整個世界的歷史發展看作是絕對理念的辯證的邏輯的發展。黑格爾在《邏輯學》中,強調了理念辯證法作為普遍的認識方法和一般精神活動方法的作用,因而他的邏輯學也就是其辯證唯心主義的方法論。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是馬克思以前有關方法論研究的最高成果。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 >>>方法論的分類
㈧ 法學的基本著作有哪些
法學有很多著作,如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孟德斯鳩:《論法的回精神》、博答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波斯納:《法理學問題》、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關鍵看你自己的興趣,可參考豆瓣
【法學】推薦書單(大一到大四)(轉自網路)
http://www.douban.com/note/132201981/
㈨ 科學方法論有什麼著作
《科學方法論基礎(增補本)》 《社會科學方法論》
㈩ 現在都找不到加芬克爾的書,比如《常人方法學》和其他一些民俗學方面的著作。希望網友可以介紹一些!
這可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哦~ 希望與熱愛社會學的同學們一起分享,英文原著,貌似加芬克爾的這本書沒有中譯本。我覺得看看李猛的文章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