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視頻

法治視頻

發布時間: 2020-12-28 05:11:26

法治最前線視頻怎樣截取片段

把視頻下載到你電腦,然後在截取就可以了。
全能轉換器是用視頻截取功能的,添加視頻後點視頻編輯就可以看到了。
轉換器狸蝸官網有下載。

Ⅱ 法制宣傳視頻微秀作品參考

我總結了一下抄
1、緊貼中心,重點法律宣傳教育高潮迭起
2、抓住關鍵,重點對象學法實效明顯增強
3、加強督查,定期檢查推動機制逐步完善
4、創新形式,法制宣傳教育效果日益顯現。
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一項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歷史工程,我們必須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今年法制宣傳教育確定的實事,一件一件抓好落實,做出成效。工作中,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1、精心安排,早作準備,掌握主動。
2、勤作匯報,爭取領導,贏得支持。
3、樹立典型,示範引導,以點促面。
4、加強協調,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5、堅持標准,善於督查,促進提高。

Ⅲ 常常有法治節目播放犯罪嫌疑人的視頻等等,那侵犯他們的權利么

首先,法律不認為公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是侵犯其隱私的行為,即犯罪行為不是個回人隱私。公開罪行是對答其他公民的法制教育的一種手段,是法律指引教育作用的體現。
其次,因為電視上的法制節目的主要意義是教育而不是營利,所以也沒有侵犯其肖像權。
最後,你所說的犯罪人出獄後的生活問題。歧視犯罪人是社會公民對於犯罪人的認識偏差,我們應該看到犯罪人經過改造教育後的行為,而不是盯住其之前的犯罪行為不放,要對他們寬容,而不是質疑和排斥。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較強這方面的社會宣傳教育力度使人們轉變觀念,而不是禁止公共媒體的傳播。

Ⅳ 拍一張認真聽課(道德與法治視頻課)的照片上傳是什麼意思

就是拍你上課的樣子

Ⅳ 求一套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的視頻教案

1、有準備的來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自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Ⅵ 依法治國的視頻 觀後感

自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來,我黨一直在不斷地推進法律體系的建設,時至今日這一目標已如期實現;此次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中國未來要形成「法治體系」,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
「法治體系」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應包含多方面內容:排在第一位的是黨的依法執政,然後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會共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體系」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義在於充分保障公民權利、提升公共決策績效、建設和諧社會、維持國家長治久安。
中共十八大報告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將從「國本」法律觀回歸「人本」法律觀。這一法律觀將使中國法治在價值理念上發生重大變化。
自十七大以來,我國的法治工作有兩項基本成就:一是法律體系如期形成。中國僅用三十幾年時間就走過了他國三百年走過的道路,改革開放之初「無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二是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其成就可與經濟相媲美。
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也應當看到目前我們仍存在一些問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法律的實施特別是法律准確、有效、全面、統一的實施就成為法治建設新的主要矛盾。中國建設法治國家已進入攻堅時期,因此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也是必須要解決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法治思維是以合法性為判斷起點而以公平正義為判斷重點的一種邏輯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內容並要相統一:「合法性思維」,即任何行政措施的採取、任何重大決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維」,要求權力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許可權內運行;「權利義務思維」,即以權利義務作為設定人與人關系及人與公共權力關系的准則;「公平正義思維」,即公權力要以追求、維護公平與正義為價值尺度。
十八大報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就是要用平等的憲法原則去「反人治」「反特權」「反腐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是法治社會的基本特徵。
十八大報告強調的就是要把領導幹部已習慣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領導幹部要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範。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應成為領導幹部「依法執政」和管理社會的基本功。
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中國法治建設有三個關鍵問題:一解決黨的依法執政問題,只要黨能夠依法執政,法治國家就有保證;二是建成法治政府的問題,只要能夠依法行政,法治國家就有希望;三是司法公正問題,只有公正司法,人們才會信賴法律。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注意兩個「權威」一是法律的權威,即憲法法律至上;另一個是司法的權威,它是維護法律權威的權威。沒有後一種權威,前一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司法是法治的「最後一道防波堤」。
十八大報告就此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深化司法改革的關鍵,應繼續深化司法職權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黨和國家要逐步習慣通過司法實現長期執政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將憲法賦予的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落到實處;通過提升司法機關的政治地位和落實其憲法地位來樹立司法權威。

Ⅶ 法制教育漢四中視頻觀看作文

法制、法治社會的基礎:政治上人人權利平等不存在壓迫;經濟上按勞分配不存在剝削。即:法制、法治的社會沒有剝削壓迫。法制、法治社會的標志:不存在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即:法制、法治的社會沒有社會弊病。所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封建社會帝皇制都絕對不可能做到法制、法治社會。我們社會主義時期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的。也就是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作為標准來衡量一切、評判一切,裁定任何事、任何人。但現在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了,所以改革開放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官僚資產階級的是好、有害於官僚資產階級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了。法律本來是保護和保障每個人的權益的,但損害別人權益的投機倒把、爾虞我詐行為卻會被資本主義社會捧為榜樣楷模。比如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十元錢的東西如果能設法賣出二十元、三十元、四十元、……,或者搞個小公司使用欺騙手段吞掉了大公司,也都不屬於詐騙,反而會被人們交口稱贊,且更是會被媒體大肆炒作為成功人士、當代英雄。而且資本主義社會更怪異的是,一邊自稱是言論自由的社會環境,一邊卻不管是什麼話也不管這是大家都同樣在說的話,只要是有人要找茬告你,就能以你說了這個話而開庭把你當被告。因此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有很多靠告人出名、靠告人生存的人,甚至還有純粹基於自己的覺得好玩而經常抓住別人的一言半語來告人玩興趣。典型例子,台灣李敖告了許許多多的人,連他自己都記不得告過哪些人了。社會性質和制度:封建社會帝皇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一個大家族霸佔,唯獨皇帝有權把生產資料分封給親屬私有或臣僚私有,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地主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資本主義私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少數人霸佔,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資產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社會主義公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整個國家的人民共同擁有、共同生產、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佔有生產資料,使得沒有任何人可以騎到任何人頭上剝削壓迫。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經濟衡量指標:一、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狀況。二、物價穩定狀況、失業率狀況、財政收支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國家或時期,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社會或時代好壞的指標:一、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的狀況。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和安寧的社會環境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社會或時代,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事物好壞的標准即是: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人好壞的標准即是:言行有益於人民的是好人;言行有害於人民的是壞人。用這些標准去衡量任何人與事都能立即清清楚楚、分明無誤(但僅限於人類,而畜生不會也不懂得使用這些標准衡量)。

Ⅷ 按摩在法治陽痿視頻

陽痿其實就是腎虛了,但是千萬不能亂補腎,建議你去網路戒色吧看看,看看彭鑫的講座你就知道了,在推薦你看看南懷瑾的書籍

Ⅸ 求民法總則的立法熱點條文理解及司法適用視頻

作為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統領性規則,民法總則的通過和施行,標志著中國特色的民法典編纂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民法總則以現代社會私法自治最重要的自由和平等為價值主軸,以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為民事活動的邊界,以綠色發展作為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理念,引領整個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民法總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創新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民法總則彰顯了權利本位的現代法治精神
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因此,民法典被視為現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譽為法治健全完善的標志。民法總則作為民事活動的統領性規則,充分彰顯了權利本位的現代法治精神。

民法總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法治理念
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對人的尊重保護為核心,民法總則擴大和調整了民事主體的權利保障范圍。一是增加了對胎兒利益、個人信息、一般人格權、特定人格權的保護。二是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三是尊重被監護人的「自我決定權」。四是強化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中利害關系人的保護。民法總則的這些規定,強化了對人的自主性的尊重,彰顯了人文關懷的現代法治精神和價值理念。

民法總則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
民法總則作為市民社會基本法的統領性規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保持了民事法律對人類生活所積淀美好價值的尊重。一是確立了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民事糾紛的處理,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實際上是以道德為核心,要求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尊重社會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

新增綠色原則,反應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發展需求。
民法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是民法總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又一個新突破。綠色原則的確立,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當下,調整民事主體利益關系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視角。這一規定反映了具有先進時代特色的立法理念,既傳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又體現了十八大以來黨的新發展理念。

Ⅹ 道德與法治視頻有哪些

道德與法治是山東衛視在早間時段推出的一檔道德與法治專題的欄目.本著弘揚法治精神,延續優良道德傳統,透過熒幕,分析挖掘當事人的心裡活動,了解故事...

熱點內容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4-30 17:13:02 瀏覽:525
唐嫣發律師函 發布:2025-04-30 17:12:41 瀏覽:306
我國民事訴訟法最新的修改是在哪一年 發布:2025-04-30 17:10:45 瀏覽:564
勞動法辭職延期 發布:2025-04-30 16:45:02 瀏覽:49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考題 發布:2025-04-30 16:30:19 瀏覽:109
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30 16:27:04 瀏覽:719
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案例 發布:2025-04-30 16:25:40 瀏覽:737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30 16:20:51 瀏覽:826
勞動工傷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11:25 瀏覽:313
員工手冊超越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00:57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