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txt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txt

發布時間: 2023-01-06 21:47:28

1. 談談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應當遵循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這些具體理念。前提就是必須堅持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各項工作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最基本的客觀要求,不能單純的就審判而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獨立與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調調解,要強調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觀念。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所決定,一旦形成,便相對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又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人人都要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三是嚴格依法辦事,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執法為民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權為民所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政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認識,從執法的角度加深對依法治國豐富內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有助於嚴格依法辦事的各項制度建設,將對樹立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2.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的法制理念

一、理解社會主義的法制理念:

對法制觀念可以有兩種理解:

一是泛指對法律制度的看法和態度。對一定的法律制度,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

二是專指人們重視、遵守和自覺地執行法律的思想意識。社會主義法制觀念以廣大公民高度自覺性為基礎,要求人們對現行法律持尊重、信賴並積極認同的態度,是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法制在理性認識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切身體驗,是對法的一種心悅誠服的感知和認同。

2004 年12月,張福森在談當年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時說,增強公民的法制觀念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和目標。民法制觀念的內涵很豐富,包含了依法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觀念,依法規范生產和生活即依法辦事的觀念,依法監督國家權力行使的觀念,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觀念等。公民法制觀念的水平,直接影響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制約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歷史進程。因此,必須通過扎實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實現全體公民法制觀念的形成和提高。

「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使用范圍是最廣的,也是頻率最高的,不僅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頻繁出現於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而且在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如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重要報告、決議,以及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規范性文件中,都使用這個概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的關於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全民法制教育的文件,仍然使用「法制教育」和「社會主義法制觀念」這兩個概念。2004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將「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觀念」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2005 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明確規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任務「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00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全民法制教育的決定》將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作為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目標之一。這些說明「社會主義法制觀念」這個概念並沒有過時,它仍將在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和學校教育領域廣泛使用,其含義也將更加豐富。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1、鮮明的政治性。

法治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政策、組織和權力基礎,其實現程度受制於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 法治為政治建設提供了權力運行的規則與依據。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將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求全面服務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 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能力,實現了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

2、徹底的人民性。

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法治與全體公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是法治的主體,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執法為民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屬性,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性質和人民主權的原則,確認了人民的主體地位,規定了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內在地要求全體公民自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承載者,自覺受其引導,遵守法律,維護法治的基本原則和精神。

3、系統的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借鑒國內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從現階段基本國情出發,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體現了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現實結合,是科學、先進的理念。在內容構成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科學的有機統一體。「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五大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和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證,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

4、充分的開放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在中國這個有著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古老國家,人治傳統源遠流長,人治意識根深蒂固,制度和心理的巨大慣性,決定了中國的法治化進程只能是一個不斷排除錯誤的、落後的、模糊的法治思想影響的艱難長期的過程。這也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可能靜止不變,必須漸進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也將更有時代性,更具規律性,更富創造性,不斷借鑒與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說,正是這種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歷史的深刻啟示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正式載入憲法。1999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並明確提出了「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2004年4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目標任務,即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今年,中央政法委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政法各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由上可以看出,黨和政府正在堅定不移地逐步推進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進程。

作為一名司法工作人員,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通過學習培訓正確認識和理解有關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十分重要,這是形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前提,是正確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礎性工作。下面筆者就依法治國的有關問題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關於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

依法治國具有深刻的內涵。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的闡述,依法治國理念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必須首先維護憲法的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三)嚴格依法辦事。這是法治區別與人治的重要標志,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要貫徹職權法定原則、有權必有責原則、用權受監督原則和違法受追究原則。

對依法治國深刻內涵一定要作全面正確的理解,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實踐中甚為流行的一種不符合依法治國實質內涵的「法制工具論」。所謂「法制工具論」的實質就是指把法制置於人治之下,從根本上否定法制的前提性和普遍約束力,視法制僅僅為管理的工具,當管理手段缺乏時,要求增加管理職權的立法呼聲十分強烈;當管理手段受到法制限制時,則對法制棄之唯恐不及。事實上我國歷史上並不缺乏運用法律手段治理國家的先例,著名的如戰國的商鞅變法、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和北宋的王安石變法等,如果按照「法制工具論」的觀點推論,我國歷史上的這些「變法」都可以稱為「依法治國」了,這顯然是十分荒謬的。因為我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從來都沒有也不可能把自己、把國家機器擺進去而受法律制約。如果「法制工具論」能成立,那麼中國共產黨在1997年才提出「依法治國」的治國基本方略,其先進性也就無從體現了。

依法治國的「國」字,應該是指國家機器和公民二個層面。如果認為只指公民,那就是「法制工具論」。歷史和事實無數次地證明,如果不先治好國家機器和官員,那國家是很難治好的。因此,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二、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

我國現行約35000多件法律法規規章中,約佔80%的屬於行政法范疇。而且行政權具有最為活躍、最為廣泛的特點,自由裁量的空間很大。有人戲稱行政權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事實上,行政權也是最容易膨脹、最需要控制,又最難控制的國家權力。現實中存在這樣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一)行政權大量地侵犯國家立法權。如有關行政主體超越職權立法、部門利益「法制化」;行政主體不依法行政等。(二)沒有行政組織法,行政主體職能交叉造成管理混亂。如行政機構職能配置缺乏法律論證,職能設置不科學造成交叉;設置許多沒有法律依據的臨時機構行使行政職權等。(三)行政執法與經濟利益掛鉤。(四)地方政府行為存在大量行政違法。(五)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導致行政程序不規范、不統一。(六)有的領導幹部學法不守法。

在現實社會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做法是,政府機關在依法行政的口號和旗幟下,偏面地強調加強行政權、保障行政權、擴大行政權,在制定的行政依據中大量地塞進反映本部門、本地區利益的內容,有的甚至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還強令下級遵守和執行,又美其名曰「嚴格執法、依法行政」。這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政違法。是「法制工具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表現。

行政權的特點和上述現實狀況表明,行政主體能否依法行政成了能否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之所在。

三、對依法行政基本涵義的理解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是指行政主體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事行政行為,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從這個基本涵義出發可以引伸出以下三條:第一,「法」本身一定要體現最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也就是說法本身必須是合憲的。第二,行政活動一定要藉助法律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依法進行的行政行為會遭受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阻力)。第三,行政活動要受到法律的規制,以體現公開公平和公正,防止行政權力被濫用。

對自然人和行政相對人而言「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對國家機關和行政主體及行政人而言,「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這是法治社會普遍適用的原則。但是不是意味著,行政主體的任何行政行為都得遵守「法有明文規定」,否則就是不依法行政呢?其實也並非這樣的簡單。在行政法學界有三種學說比較有名。(一)全部保留說。要求全部行政行為都得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二)權力保留說。要求權力性行為要有法律依據(權力由法律保留給自己),非權力性行為不需要法律依據。(三)侵益保留說。侵益行為要有法律依據,授益行為不需要法律依據。目前行政法學界對第二種學說大多持贊同態度。筆者也同意權力保留說。例如,行政機關召開機關工作會議,這當然也屬於行政行為,但此行為不涉及該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是一種非權力性的行為。非權力性的行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只有象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規范等涉及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關系的行政行為即行政權力性行為才需嚴格遵循「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規則。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是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關繫到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大問題。

4. 如何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強調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第一次載入黨的歷史性文獻,充分表明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高度重視,說明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一定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及其與和諧社會根本特徵的內在一致性,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並將其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過程,貫穿於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過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
在人類社會的法治進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具先進性的法治理念。這種先進性,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規定的,而且是由其自身屬性所決定的。表現在:一是法律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同於一般的政治意識、道德觀念,它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法的學說為指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實踐過程中,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吸收借鑒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包含超越時空的對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認識,因而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只有把握了這種規律性,我們才能增強法治建設的能動性,避免或少走彎路。二是政治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地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法治理念。它是我們黨政治理想、政治原則、政治路線在法治領域的具體化,絕不是一般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法律知識問題,而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屬於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講政治,強調政治,突出政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在屬性。三是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確認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以人為本,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法治效果的根本標准,始終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不是為法治而法治,而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格局,服從服務於黨、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大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實體現了黨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法為民」要求,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四是實踐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法律體系的逐步健全,司法制度的日臻完善,法律意識的普遍增強,法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和實施,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孕育、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或空泛的學術概念,而是有著很強可操作性,可以踐之於行的思想、觀念,對法治實踐有直接的指導作用。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需要付出不懈努力、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實踐過程。五是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制度、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以及我國的法律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要求,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是一種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理論。而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開放的、能夠不斷融入鮮明時代精神的理論體系,有著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其科學性是其它法治理念所無法比擬的。
具有上述先進品質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很好地解決了堅持什麼、澄清什麼、反對什麼、更新什麼的問題,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治領域的基本指導思想。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對於統一執法思想、永葆政法隊伍的政治本色,對於牢牢掌握政法工作領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堅定不移地堅持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對於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必須深刻認識黨中央作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重大決策的極端重要性,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深刻理解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對政法工作和政法隊伍建設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作用,不斷增強學習、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自覺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社會和諧為目標的理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原則之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社會和諧為目標的理念。社會主義法律的產生,是為了解決矛盾、化解矛盾、預防矛盾,使社會歸於平和,實現社會和諧。維護和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終極價值所在。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與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要求我們全面貫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確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貫徹落實,使國家權力的行使和社會成員的活動處於嚴格依法辦事的狀態,為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公平正義,要求我們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強有力地制裁邪惡、克服偏私、弘揚正氣;要求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依法確定利益主體、界定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完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妥善處理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要求築好築牢司法這條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以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誠信友愛,要求我們依法制裁違約、侵權、詐欺等民事行為,依法嚴厲打擊詐騙、瀆職、侮辱、誹謗等刑事犯罪行為,充分運用法律手段規范社會行為,引導在全社會建立誠實信用、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人際關系。充滿活力,要求我們創設相關的法律制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要求依法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創造一個公正競爭、鼓勵創造、保護創新的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安定有序,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穩定觀,積極化解社會矛盾,依法打擊和預防犯罪,加強以對"社會人"、社會組織和虛擬社會為重點的社會管理,認真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措施,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工作,確保社會秩序良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我們加大對自然環境和物質資源的法律保護力度,依法保障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促進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與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的政法工作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二者統一於全局與局部、目的與手段、過程與結果的互動之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政法機關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法機關在執法辦案和從事社會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著眼於社會穩定,更要著眼於社會和諧,轉變思想觀念,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把工作標準定位在促進社會和諧上,善於把各種消極因素轉化為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這就要求政法機關必須進一步處理好專政與民主、打擊與保護、管理與服務、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嚴格執法與維護群眾利益、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做好本職工作與服務大局的關系,依法履行職務與接受監督的關系,繼承與創新、立足國情與借鑒各國法治經驗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關系,以更好的執法質量、更低的執法成本、更便捷的執法形式,為社會營造更多的和諧因素。因此,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中來研究,提升到促進社會和諧這個更高的起點、更高的層次、更高的水平上來探索追求。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動實踐中既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政法機關既是和諧社會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諧社會的建設力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擔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政法機關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題,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政法幹警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自覺性。
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體化為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自覺性。緊密結合政法工作實際,組織政法幹警認真研讀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賦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以嶄新的內容和鮮明的時代性。要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把握新形勢下開展集中學習教育的新規律,積極創新教育形式,搞活教育載體,增強學習教育的感染力、滲透力和吸引力。採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多種形式,把大道理講實、講透,真正把概念上升到理念,轉化為執法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政法機關內部區域網作用,建設新的學習平台;堅持從實際需要出發,廣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加深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與把握。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學習教育效果。在抓好普遍教育的同時,重點抓好領導幹部、一線幹警和年輕幹警的教育。通過深入扎實有效的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幹警特別是政法領導幹部,真正把是否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作為衡量政法工作的重要標准,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生命線,把化解社會矛盾貫穿執法辦案的始終,不斷強化服務和諧、促進和諧、保障和諧的意識和自覺性。
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標准著力提高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履行好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使命,必須大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公正執法的能力。要根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要求,抓住容易發生問題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執法環節,圍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最密切、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健全完善執法責任體系、執法質量和效率考評體系、執法監督體系,建好執法檔案並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高度重視執法信息化建設,把信息化手段使用到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做到以信息化規范執法程序、落實執法制度、強化執法監督、提高執法質量和效率。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推進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堅持從嚴從高要求,抓好經常性的查擺整改,認真解決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適應、不相符合的問題,特別是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關心、最現實的執法問題,確保公正執法、規范執法。按照中央關於加強幹部培訓的要求,以提高實戰能力和執法水平為目標,進一步修訂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抓好經常性教育培訓,不斷加大崗位練兵力度,全面推行執法資格認證升級制度。著力培育和諧政法文化,大力加強作風建設,實現政治性、紀律性與和諧性的有機統一,提高政法機關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融入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措施之中。緊緊圍繞促進社會和諧這個核心,樹立正確的穩定觀,拓寬視野,完善思路,強化措施,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扎實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夯實社會和諧的根基。堅持執法為民,事事、時時、處處以維護人民群眾權益為重,調動和保護人民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牢記公平正義理念,嚴格執法,熱情服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維護社會公正。自覺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激發社會活力。高度重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善於運用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遏制、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積極改進社會管理,努力消除各種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安定有序。

5. 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2、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3、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5、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質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合理借鑒中外法治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基礎上形成的,是科學的、先進的理念,為當前和今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正確的思想指南。

6. 社會主義教育心得體會

社會主義社會 教育 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下,反映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並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教育,如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科學的教學內容和 方法 等。以下是我整理的社會主義 教育心得 體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社會主義教育 心得體會 1

社會主義法制理念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實行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過程。發達的法律 文化 ,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識是法治國家的思想文化基礎和重要標志。

政法幹警的法律意識體現在日常的執法工作中,而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是執法。執法必嚴,是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執法必嚴一是講執法要嚴肅,即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忠實於法律的精神嚴肅認真地、一絲不苟地執行法律。二是執法嚴格,這可分以下四個基本的要求,即正確、合法、合理、公平公正。正確,首先是指查清事實真相,事實認定正確,證據確實充分,這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其次是指正確理解法律,准確適用法律,這是執法的中心內容;再次是指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合法,是指機關要依照法律規則原則從事執法活動,不得以言代法,以權代法,更不得貪贓枉法;執法過程要符合程序法的規定和要求;執法結果要符合實體法的原則和精神。合理,是指在正確合法的前提下,執法要符合公共道德和社會公益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願望和實際需要。公平公正,是指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各方當事人一視同仁,同樣的情況同樣對待,同樣的案件同樣處理。

我作為一名政法幹警更要樹立公平公正意識。「法貴於行,行重於正。」司法的公平公正是法治的永恆主題,是執法活動的靈魂和最高價值目標,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途徑和最後保障。在具體的執法工作中,無論是打擊犯罪,還是保護人民,只有堅持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得以實現和得到有效維護。這一點與執法為民是相輔相承的。因為只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正確的價值觀、執法觀、利益觀,才能在權與法錯位、利與法傾斜、情與法倒置等矛盾和沖突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的捍衛和維護法律尊嚴,真正做到不為權所迫,不為利所誘,不為情所擾,秉公執法。

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服務大局意識。同志強調:「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於長遠,著眼於大局。」大局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破壞大局就是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執法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堅持黨的領導,就要加強黨性觀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自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雖然我現在還不是黨員,但我時刻以一個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認真學習黨的理論,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內容和含義,不斷提高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記在心,爭取早日成為一名黨員。

社會主義教育心得體會2

在全體政法幹警政法系統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中央政法委今年重點抓的兩項工作之一,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這次教育活動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廣大政法幹警准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深刻內涵,實現「六個進一步」的目標、做到四個「忠於」。即執法理念進一步端正,執法能力進一步增強,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改革方向進一步明確,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民群眾對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保持政法隊伍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

全市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要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深刻內涵。

第一,要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一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堅決反對從本部門本地區利益出發破壞國家法制統一的行為,堅決制止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土政策」、「土辦法」;三是嚴格依法辦事。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第二,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能不能堅持執法為民,是衡量政法幹警政治上是否合格的基本標准。執法為民要做到「三個必須」:一是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決不能用來謀取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不能只考慮自身工作方便而漠視群眾的方便和利益;二是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堅信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三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三,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必須堅持三條原則:一是必須堅持合法合理的原則;二是必須堅持及時高效的原則;三是必須堅持程序公正的原則。

第四,要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這是政法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和政法幹警有效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要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服務大局與立足本職的關系;二是服務大局與嚴格依法履行職責的關系;三是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四是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第五,牢固樹立黨的領導的理念。政法幹警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與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

全市政法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省、州、市的統一部署,加強組織領導,搞好指導協調,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效。活動中,各級領導要充分發揮表率作用,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制定工作方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足夠的精力投身教育活動。教育活動要做到「八有」:即有領導小組,有學習培訓方案,有學習讀本,有學習專刊,有學習筆記,有輔導講座,有考試卷宗,有心得體會 文章 。

社會主義教育心得體會3

執法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政法機關立足本職,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在當前形勢下,政法機關全面踐行執法為民理念,還要重點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在當前形勢下,政法機關全面踐行執法為民理念,還要重點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就是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扎實勤奮地工作,實實在在地為人民謀利益,對人民群眾最具體、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要給予最及時、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實現和滿足。反映在實際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防止和杜絕各種形式的亂作為、不作為現象,這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現實問題。亂作為主要是一些政法機關和幹警漠視案件的客觀事實,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和實體規定,濫用執法權力。不作為往往表現為不勤政敬業,工作缺乏熱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案件久拖不決等現象,這實質上是漠視人民群眾的疾苦,對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不予理睬。亂作為和不作為都有悖於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全體政法幹警要努力打牢執法為民的思想根基,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積極履行法定職責,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切實保護。

(二)甘當公僕

政法幹警作為人民公僕,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樹立和強化服務意識,妥善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政法機關行使管理職責的根本目的是為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管理行為只是手段,而服務才是最終目的。對此,絕不能本末倒置。當然,也不能因倡導服務,就放鬆管理或不敢管理,對於越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利益、普遍利益的領域和事項,越是要嚴格管理、強化管理。

(三)文明執法

文明執法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進步的表現,是政法機關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文明執法,就是要做到服務熱情,多為群眾提供便利,不給群眾增加麻煩。文明執法,要尊重當事人的人格尊嚴。文明執法,還必須注意執法者的警容風紀。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印象和評價,往往來自對執法者本身的印象和評價。執法者舉止文明,待人平和,儀容整潔,群眾就會產生一種親近感、信任感,每一位政法幹警都應加強自身修養,既重視八小時以內的舉止文明,也重視八小時以外的生活自律,真正樹立起政法隊伍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四)清正廉潔

踐行執法為民理念,政法幹警必須清正廉潔,確保權為民所用,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不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執法為民理念是確保政法幹警清正廉潔的思想基礎。只有堅定地樹立執法為民理念,並在工作、生活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面前,經受住金錢、權力、人情和各種利益的考驗和誘惑,確保清正廉潔,使自己永遠配得上人民法官、人民檢察官和人民警察的光榮稱號

社會主義教育心得體會4

為全面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海門市法院緊密聯系法院工作實際,要求全院幹警在司法活動中要始終做到「五個堅持」,以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堅持公正司法,確保案件質量。該院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廣大法官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保障公正司法的各種有效的監督防範機制。加強審判管理工作,有效發揮審判質量效率指標體系對審判工作的約束作用。

二是堅持為民司法,落實便民 措施 。通過實行上門立案、巡迴審判、預約開庭、司法救助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認真落實各種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切實解決群眾參與訴訟中遇到的困難和民事判決執行難問題,真正做到「公正司法,一心為民」。

三是堅持高效司法,提高審判效率。積極推進審判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高效快捷的審判運行機制;加強案件審限的管理,建立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提高審限內的結案速度;建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通過組建專業化合議庭,縮短辦案周期,提高辦案效率。

四是堅持文明司法,樹立法官形象。認真執行《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法官行為規范》(試行),大力倡導司法禮儀,規范法官言行;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多 渠道 、多形式接待上訪群眾和當事人,努力化解矛盾糾紛;加大訴調對接工作力度,切實轉變審判作風,確保審判工作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五是堅持廉潔司法,確保隊伍純潔。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形成法官對貪贓枉法行為不願為、不必為、不敢為、不能為的激勵、保障、懲處和制約機制。不斷加大監督和查處力度,對利用審判權、執行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損害當事人利益的人和事堅決嚴肅查處,一抓到底。

社會主義教育心得體會5

中央政法委決定20_年對全體政法幹警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這是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促進政法幹警公正執法,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治本之策。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當前檢察機關的一件大事。我個人認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旨在全面提高檢察幹警政治素質、隊伍素質、業務素質,推動各項檢察工作的重要舉措。要想達到預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這五個方 面相 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所謂「理念」,實際上就是人們的一種觀念、認識和信念,或價值觀。司法理念是指導司法制度設計和司法權實際運作的價值觀和理論基礎,因此,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司法理念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檢察權是司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每一種檢察制度都蘊含著一種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過檢察制度得以具體的體現,並在這種制度的實際運作中得到貫徹。其次,每一位檢察人員在行使檢察權中,都會按自己對法律制度的理解、對檢察制度和訴訟制度的理解、對法律的本質、社會的觀念甚至對人性善惡的理解,通過行使檢察權來表現出他們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會上的推行或擁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現為社會大眾的法律意識的內涵、大小和強弱,從而關繫到全社會守法、護法、愛法的程度,影響到國家的法治化的進程和檢察改革的成敗。

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檢察制度之內,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司法理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檢察制度。而有什麼樣的檢察制度,也會引導人們形成什麼樣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談一下對公平正義的粗淺的理解。在百姓的眼裡,檢察官是國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國家檢察權的行使者是社會正義和社會良知的象徵。檢察官要不負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須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專業知識深厚的、司法技能嫻熟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和較嫻熟的業務能力。

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法制化的進程,需要建立相應的檢察制度來作保障,同時還要求檢察人員必須具備現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就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檢察官要樹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夠保證其所行使的職權不失公正性。

因此,公正的理念應當成為每一位檢察官進行行使檢察權的精神和靈魂。檢察幹警應當牢固樹立"公正執法、一心為民"的宗旨,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檢察工作永恆的價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根本標准。執法為民,服務社會,執法人員要學會善於和正確運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政法,努力做到及時化解矛盾、息訟寧人,努力減少和消除社會對抗,促進社會穩定,以公平促和諧,以穩定促和諧。如何做到公平正義嚴格執法是基礎,所以說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活動中必須要嚴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則不能遵守,則法律將形同虛設,其應有的公平和正義價值也不可能得到實現。

如果檢察官在行使檢察權中具有超越法定職權的權力,就很有可能在正義的幌子下從事非法的行使檢察權活動。所以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正確運用實體法作出公正的處理。在嚴格遵守實體法的同時也必須嚴格按照程序法辦事,檢察機關按照訴訟程序辦理案件,本身就是實現法的公正價值的要求,同時嚴格遵守程序才能保障行使檢察權的公正。只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檢察權,才能實現行使檢察權的公正和程序的正義。但不可忽視的是,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甚至執法犯法現象,在法隊伍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還相當嚴重。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一些幹警的執法理念不正確。

所以,非常有必要從端正政法幹警的執法理念入手,通過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讓大家真正弄明白、解決好權從何來、為誰掌權、為誰執法、如何執法等重大思想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政法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無疑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契機。因此,我們每一名檢察幹警要珍惜這個機會,通過這次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活動,切實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質,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現代的執法理念,扎實地履行好權利與義務,把檢察職能落到實處,經得起黨和人民的檢驗。


社會主義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教師學習思想心得體會精選3篇

★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6篇(2)

★ 關於愛國教育心得體會 五篇

★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5篇範文

★ 學習社會主義價值觀心得體會3篇

★ 教師社會主義價值觀心得體會3篇

★ 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5篇合集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得體會5篇匯總

★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7. 社會主義五個法治理念的內涵 執法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執法工作中貫徹落實:

1、要處理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

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人民法院在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矛盾的激化,因此法官既要講法律,也要講政治,既要當法學家,也要當政治家。

2、要處理好法院與社會的關系。

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對法院的工作給予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充滿了期待。所以法院辦案要考慮案件發生的環境和背景,要考慮公眾對案件的評價,要尊重社會的聲音。

(7)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txt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這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須維護憲法權威;

第二,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三,必須樹立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公信力。

8. 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論文

淺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先進的法治理念能夠引領和指導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活動,是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國家權力、服務人民、管理社會的行動指南,是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的思想基礎和價值標准。

2005年,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一意義重大、內涵豐富的政治和法律命題。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和遵循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觀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原則的概括和反映,是立法、執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基本指導思想。一定的法治理念由一定的社會歷史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所決定,一旦形成,便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想、信念和觀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法治理念是靈魂,決定著法治的效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法治理念。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先進的社會制度,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一定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體現以下本質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反映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反映和堅持黨的領導,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反映和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按照這些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要性

(一)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時期,必然要對法制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政法隊伍、政法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必須有一個科學、明確、符合時代需要的執法指導思想。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各種經濟成份不斷出現,使經濟實體呈現多元化,必然導致經濟利益的多元化。這一時期,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社會矛盾尖銳化時期和社會問題多發期,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各階層收入差距的拉大、就業形勢嚴峻等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多,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也同時發生著變化,各種利益沖突不斷發生,這也要求政法機關要有一個科學、正確的法治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公平、正義,維護各個階層群眾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我國政法戰線堅持和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時的戰略舉措。

(二)法制建設的需要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司法體制的改革和調整也必將提上日程。當前我國立法體制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立法的超前、快速、規模龐大、盲目立法等,使出台的法律、法規難於滲透到社會生活實際領域,難於被民眾認同、消化、接受,最後變為一紙空文。目前中國的法律很難經得起理性的檢驗,中國的執法困境,立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包括司法制度、執法機制怎麼改、如何改才能適應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制需求,也需要我們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認識。

(三)社會穩定的需要

中國的發展、富強、崛起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因素還大量存在,改革和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有的甚至引發**。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極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甚至導致嚴重刑事犯罪高發。而擔負維護穩定重任的政法機關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法治理念。

(四)執法的需要

在建設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我們政法隊伍、檢察隊伍在執法中存在的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執法犯法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上述行為的背後存在著不合時宜的執法觀念急需糾正,混亂的執法思想需要澄清,不適應新形勢的執法思想迫切需要得到改變。

面對新形勢,法律工作者必須主動應對新挑戰,積極適應新要求,盡快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維護國家政治穩定的能力、公正執法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些,必須用科學、先進、正確的法治理念武裝政法幹警頭腦,也就是說,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政法工作。

三、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途徑

如何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走入執法者頭腦,讓他們在深刻理解、共同感受、真切內化這些法律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和自律執法辦案行為,應當成為政法隊伍建設共同面臨、必須正視和認真對待的一項重要而極有現實意義的任務。

(一)堅持依法治國

所謂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實踐依法治國理念對執法工作具體有以下三點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法律素養——踐行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堅持嚴格執法——法治的基本內涵;模範遵守法律——執法者的應盡責任。

(二)堅持執法為民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對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在政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政法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證。

執法為民,就是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執法公正、一心為民。正是因為執法為民理念對於政法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級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要在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全面深刻理解執法為民內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

(三)堅持追求公平正義的理念

公平正義是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共同的、不懈地嚮往和追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高價值目標追求和重要任務,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永恆主題和神聖職責,也是政法幹警崇高而偉大的使命。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合法合理。合理性是指執法中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所採取的措施、作出的決定合乎理性,符合案件事實、情節,防止濫用職權、顯失公平。法律設定自由裁量權是使執法機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遵守一般要求又體現個別化,按照合理而公正的原則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從而更加准確地貫徹法律的意圖。

2.平等對待。平等對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具體要求,是公平正義的載體和支撐。沒有平等對待,正義便成為抽象的空談。平等對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反對特權,法律上的平等對待,排除任何特權,反對給予同等條件者不同的待遇。要求在執法中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分地域、不分公私、不分貧富、不分民族出身,一律提供平等的司法保護和法律服務。二是禁止歧視,與反對特權相對,法律上的平等對待不允許對任何在社會關系中處於劣勢地位的主體有歧視待遇。按照公平正義原則的要求,這些人不但不應當受到其他人的歧視,而且還應當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懷援助。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未成年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特殊規定等都貫徹了這一原則。

3.實體與程序公正並重。程序公正不僅是實體公正實現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獨立的價值。在現代社會,程序法是否完備並得到嚴格的遵守執行,是衡量一個國家法制文明、司法公正、訴訟民主、人權保障程度的重要標志。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和價值:一是應當保障實體公正的實現。實體公正是一種結果的公正,而任何結果都是經過一定的過程得以實現的。程序的設計配置,首先是保證執法司法機關正確地發現案件的真實情況,全面客觀地收集證據,准確地適用法律,正確地處理案件,保證實體法的實現。二是賦予當事人充分的權利並提供權利被侵犯時的救濟渠道,有效地保障人權。程序公正要求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當事人、行政相對人的人格尊嚴和主體地位,保障其應有的知情、參與、陳述、抗辯、申訴、獲得法律幫助等各項權利,使其感受到客觀、公平、充分參與、主張和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增強行政執法決定和司法決定的可接受性。三是規范執法行為,克服執法者的隨意性,防止權力的濫用。任何權力都有濫用的可能,僅僅把正義實現的希望寄託於執法者良好的道德修養是不夠的。只有藉助制度的力量和約束,人們才能對執法的結果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預期,而程序正義的一個突出功能就是對權力可能被濫用進行限制和制約。

(四)樹立服務大局思想

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執法機關應切實履行的重大職責。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要求各級執法部門要把執法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認識、把握和部署,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

1.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思想。要善於圍繞大局籌劃部署工作。學會從大局出發、從大局著眼,自覺地把各項工作融入到大局之中來思考、謀劃和部署,把本地、本部門的工作作為保障黨和國家大局的必要環節努力做好,使各項工作切實體現服務大局的要求。為此,要做到兩點,一要統籌兼顧;二要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適時地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研究工作思路,確定工作重點,調整策略方法,增添工作舉措,確保在服務大局中更有作為。

2.立足本職。立足本職是服務大局的基礎。執法人員要立足各自的工作崗位,結合自己的職責任務去服務大局,切實執好法、辦好案、服好務,不能把大局看成是「摸不到,夠不著」的目標,對服務大局無從著手。實際上,我們的日常工作與大局工作就是緊密相關的,按照崗位職責要求,認真盡職盡責做好每一項工作,辦好每一件案件,就是為大局服務。本職工作做不好,服務大局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要依法做好本職工作,按照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嚴格依法辦事,公正文明執法,熱情周到服務,不失職、瀆職,不濫用職權,不違法辦案、執法違法,優質高效地做好崗位職責所要求的具體工作,正確有效地為大局服務,使人民群眾滿意,黨委、政府滿意。

3.正確履職。正確履職是服務大局的關鍵。執法部門、執法人員只有全面正確履行好各自的職責,才能正確而有效地服務大局,取得好的效果。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靈魂。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理念是行動的指南。我們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要積極加強法制建設,又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9.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意義是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

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9)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txt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1、鮮明的政治性。法治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政策、組織和權力基礎,其實現程度受制於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 法治為政治建設提供了權力運行的規則與依據

2、徹底的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3、系統的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借鑒國內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從現階段基本國情出發。

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體現了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現實結合,是科學、先進的理念。

4、充分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10.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容可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專大局、黨的領屬導五個方面。這五個理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協調一致地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為部署、開展好這次教育活動,中央政法委組織編寫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在此基礎上,又進行提煉概括,編寫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簡編版),目的是便於廣大政法幹警攜帶學習。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2006年4月

熱點內容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