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學術語

民法學術語

發布時間: 2023-01-07 04:21:55

A. 問一個民法常識問題

過錯責任、絕對責任、嚴格責任是民法中關於侵權責任中歸責原則中的幾個要點。
我國多數學者主要採用歸責原則二元體系,即過錯原則和無過錯原則構成歸責原則體系。「嚴格責任」主要是英美法上的概念。
(1)過錯責任的基本含義是:過錯是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之所以規定由加害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是因為其主觀上可以有可以歸責的事由(故意或者過失)。如果當事人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就當然不承擔民事責任。
(2)絕對責任,又稱無過錯責任原則,其含義是:不考慮行為人有無過錯,或者說行為人有無過錯對民事責任的構成和承擔不產生影響。換句話說,無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人應當對其加害行為或"准侵害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
(3)嚴格責任本為英美侵權責任法中的概念,在德國法學理論中,這一概念被使用。在大陸法系國家,與此相對應的是危險責任、客觀責任等。依《牛津大詞典》的解釋,嚴格責任為英美侵權責任法中的一個術語,指一種比沒有盡到合理注意而應負責的一般責任標准更加嚴格的一種標准。但這種責任標准也不是絕對責任,它是一種有時由制定法規規定的標准,如果應該避免的傷害事件發生,則當事人必須負責,而不論其盡到了怎樣的注意和採取了怎樣的防禦措施。從比較的角度看,在英美侵權責任法中,其嚴格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大致等於大陸法系的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上加上過錯責任原則的特殊形式適用的范圍。

B. 法學術語的概念(定義)有哪兩種區別是什麼

0、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羅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學著作中多稱民法法系,中國法學著作中慣稱大陸法系。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並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
1、法律體系內除了劃分為公法、私法和社會法之外,還可以進行更細的劃分。這就是將法律體系按照社會關系與調整方式兩項標准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
法律調整對象,即社會關系是劃分法律部門的首要標准,法律調整領域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民族、家庭等方面。比如民法部門是調整平等主體間財產與人身關系的法律,據此把所有調整這種社會關系的同類法律規范組合在一起成為民法部門。行政法部門雖然也涉及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但是它不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所以行政法部門與民法部門區分開來了。
根據法律調整對象的劃分還不足以進行完全劃分,還需要從另一個標准進行劃分,這就是法律的調整方式。有時針對同類社會關系法律採用不同的調整方式。如前所述,法律調整方式表現為自行性調節、強制性干預和政策性平衡三種。當我們在具有相同調整對象的法律面前進行部門劃分時,會碰到無法進行劃分的情況。比如民法與刑法,它們都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典裡面涉及的財產關系在刑法典中也出現,如盜竊財產、搶劫財產等行為侵犯財產關系。這時仍然以調整對象作為劃分標准顯然是不能區分民法與刑法兩個部門。因此,法律調整方式就成為一項重要標准,民法以自行調節為主要方式,而刑法以強制干預為主要調整方式。這樣,就把兩個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部門劃分出來了。
在法律部門劃分問題上,行政法與經濟法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兩者的調整對象有交叉和重疊,調整方式也存在共同之處。過去理論上認為兩者調整對象不同,其實兩者的調整對象有較多交叉和重疊。因此劃分行政法與經濟法,應當從雙方的調整方式來進行。行政法主要是以強行干預為調整方式的,而經濟法則是結合了私法的自行調節和公法的強行干預,形成政策平衡的獨特調整方式。
在論述兩項標准之後,有必要說明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各法律部門之間存在相互聯系、銜接和配套關系,所以,在有的情況下根據這兩項標准還不足以進行法律部門的完全劃分。因此,我們還應當注意法律部門劃分的若干指導原則。
2、一、行使主體不同。權利的行使是一般主體,而權力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處分方式不同。權利一般可以放棄和轉讓,而權力必須依法行使,不得放棄和轉讓。
三、推定規則不同。權利的推定規則為「法無明文禁止及可為。」而權力只以明文規定為限,否則為越權。
四、社會功能不同。權利一般體現私人利益,權力一般體現公共利益。
3、歸責原則是指據以確定侵權民事責任由行為人承擔的理由、標准或者說最終決定性的根本要素,是貫徹於整個侵權行為法之中、並對各個侵權法規范起著統帥作用的立法指導方針,是司法機關處理侵權糾紛所應遵循的基本准則。
歸責原則有很多種類,目前各國適用的國家賠償歸責原則主要有過錯原則〔包括主觀過錯、客觀過錯、職務過錯或公務過錯〕、違法原則、主觀過錯加違法原則、無過錯原則〔危險責任〕等

C. 常見的法律專業術語都有哪些

在生活中,法律是一門專業,同時也是一份職業,因此,法律是擁有一些專業術語的。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常見的法律術語,希望能幫到你們。

常見的法律術語
draft 法案,草案

Government bill 政府議案

to pass a bill, to carry a bill 通過議案

to enact a law, to promulgate a law 頒布法律

ratification, confirmation 批准

law enforcement 法律的實施

to come into force 生效

decree 法令

clause 條款

minutes 備忘錄

report 判例匯編

codification 法律匯編

legislation 立法

legislator 立法者

jurist 法學家

jurisprudence 法學

legitimation 合法化

legality, lawfulness 法制,合法

legal, lawful 合法的,依法的

to contravene a law, to infringe a law, to break a law 違法

outlaw, outside the law 超出法律范圍的

offender 罪犯

to abolish 廢止,取消

rescission, annulment 廢除,取消

repeal, revocation, annulment 廢除(法律)

cancellation, annulment, invalidation 廢除(合同)

cancellation (支票)作廢

annulment 撤消(遺囑)

repeal rescission 撤消(判決)

revocation 撤消

immunity 豁免,豁免權

disability, legal incapacity 無資格

nonretroactive character 不溯既往性

prescription 剝奪公權

attainder 公民權利的剝奪和財產的沒收

constitutional law 憲法

canon law 教會法規

common law 習慣法

criminal law 刑法

administrative law 行政法

civil law 民法

commercial law, mercantile law 商法

law of nations 萬國公法,國際法

international law 國際法

natural law 自然法

labour laws 勞工法

fiscal law 財政法

Civil Suit Law, Code of civil law 民事訴訟法

Military Law 軍法

Conscript Law 兵役法

Copyright Law 著作權法

penal code 刑法典

code of mercantile law 商法典

civil rights 民事權利,公民權利

right of asylum 避難權

human rights, rights of man 人權

(customs) ties 關稅

death ty, death tax 遺產稅

royalties 版稅
常見的法律問題
1、【房產】

提示一:涉及房產買賣時首先應考慮房屋的產權狀況。理由:房產有可能存在共有人,根據《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規定,房屋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提示二:出售房屋時如果該房產存在租賃,應當先與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或取得承租人的書面放棄優先購買權聲明。

理由: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提示三:我國房產實行的是登記主義,以房產證上登記的人為所有權人。

2、【傷害】

提示:如發生各類傷害時應妥善保管各類票據。

理由:因為你所涉及的損失在法院是依據相關票據和法律規定來認定的。

3、【買賣】

提示:如果你將貨物賣給公司、企業等法人單位,一定要讓單位給你蓋章。

理由:雖然《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但是如果其工作人員一旦離開了該公司,而你又無證據證明給你寫字據的人是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你的主張很可能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4、【借貸】

提示一:借錢時一定要打條。

理由:雖然《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合同的形式除書面形式以外還包括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但是在實際訴訟中,你將承擔舉證責任,口頭形式舉證很難,如果一旦舉證不能,你就得承擔敗訴的後果。

提示二:借錢後一定要及時催要。

理由:因為《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二年,如不及時主張會喪失勝訴權。特別提醒,我國法律規定的訴訟時

效並不都是二年,也有一年或短於一年的規定,因此,不同的法律問題不同對待。總之,千萬不要讓你的借條變成白紙。

5、【婚姻】

提示:如果離婚首先應當考慮四個方面:離婚的理由是否充分;子女由誰撫養;財產如何分割;是否存在法律規定的損害賠償。

6、【相鄰關系】

提示:如果做出某些行為會涉及周圍鄰居時,最好先考慮是否會對鄰居的生活造成不便。

理由:現實中常出現城區平房業主私搭亂建,影響事主採光、通風或佔用公共走道,造成其他住戶交通不便等。而我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所以,適當的注意是對自己和他人權利的尊重。

7、【勞動爭議】

提示:如與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應當在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理由:《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8、【繼承】

提示:從穩定家庭內部關系角度來看,在年老時最好留下遺囑,公證遺囑最好,這樣可以避免將來子女因財產發生糾紛。

理由:因為現實中子女因財產問題打官司的很多,遺產處理不清會導致矛盾尖銳,使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根據《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從以上角度看,有一份遺囑比較妥當。
學習法律知識的心得體會
近一段時光,作為一名國企員工,我透過對社會主義相關法制體系核心讀物的學習,了解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資料,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一是依法治國的理念。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使黨正確的領導人民群眾,管理國家事務,建設經濟,逐步實現我國的社會生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具體到工作當中就是例如公司財務要做到獨立、公開、依法、程序。

二是執法為民的理念。執法為民,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黨在各項社會建設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名國企工作人員,務必樹立全心全意為職工謀福利的理念,要把服務人民的思想貫徹始終,要為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帶給思路。

三是公平正義的理念。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社會建設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敢於應對困難,敢於應對權力,敢於碰硬,敢於反映重大違法違紀問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是服務大局的理念。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解決體制和制度問題,不僅僅要懲前,還要透過制度的完善來毖後,不僅僅要能夠查處違法違紀問題,還要能夠透過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要為社會、企業財經制度建設做出貢獻。五是黨的領導的理念。堅持黨的領導是務必遵守的根本原則。從新中國建立的60周年裡,無數次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建設好的國家,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D. 請問民法解釋的意義及方法

1.文義解釋方法的運用

文義解釋也稱字面解釋、字義解釋、文理解釋,是最基本、最初步的解釋,它是按照民法規范條文所用的文字、詞句、用語使用方式等,闡釋民法規范的意義內容。如將「飼養的動物」解釋為由人工喂養而非處於自然狀態的動物,即屬此類。一般情況下,法律解釋僅靠文義解釋是不夠的,是很難確切地闡釋法條的真意的,還需藉助其他解釋方法。但文義解釋是其他解釋方法適用的前提,如果連法律規范使用的概念、術語等的字面意義都未解釋清楚,則不可能適用別的解釋方法。

准確、合理、嚴格的文義解釋能夠保證法律規范所使用的語言文字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性,進而保證法律適用的可預期性和安定性,避免對同樣的語言文字作出不同解釋的現象,進而避免同案異判的情形,也可防止法官和仲裁員在解釋法律時的恣意。

但准確、合理、嚴格的文義解釋不僅依賴於司法者的個人專業素養,更依賴於一國之內民法學的理論水平、研究方式和民法學者的學理解釋。例如,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都規定了不可抗力,並在法律條文中對其含義進行了初步的說明,但不可抗力到底包括哪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法律規範本身未作列舉,其外延應當如何確定存在爭議,如政府行為、社會動亂、動植物疫情、技術風險等是否屬於不可抗力的范疇,需要首先在學理上闡述清楚,才便於文義解釋方法的運用。

文義解釋的具體方法有:

(1)依語言文字固有之義解釋。多數法律條文中的概念、術語及其他詞句直接淵源於社會生活,人們對其含義有通常之理解,應依此種通常之意義予以解釋。如欺詐、乘人之危、追認、催告等。

(2)依某一專業學科的通行理論或學說解釋。法律條文中常借用其他學科或專業領域的概念或名詞術語,則須依該學科或專業領域的通行理論或學說解釋此類概念和名詞術語。例如,《民法通則》規定自然人自出生取得權利能力,因死亡喪失權利能力,但何為「出生」,何為「死亡」,乃醫學上之概念,須按照醫學的一般意義予以解釋,如現代醫學所稱出生是指嬰兒離開母體並能獨立呼吸,所謂死亡是指自然人心臟停止跳動和腦電圖消失。又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概念來自於消費經濟學,其含義是指為個人生活消費之目的而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的個體成員。

(3)依法律用語的特定含義解釋。日常生活之用語被使用於民法領域並被賦予特定含義時,則只能依此特定含義進行解釋,此種民法中之專業術語甚多,是理解民法規范的重要概念。如民法中所稱「善意」,不能依其語詞意義解釋為「善良意願」或「慈善」,而是指「不知情」;同樣,民法中所稱「惡意」也非指「惡劣意願」或「罪惡意圖」,而是指「知情」。 [11]

2.體系解釋方法的運用

體系解釋是指以法律條文在該法律規范體系中的地位以及上下相關條文為依據,對條文內涵與外延進行解釋。

體系解釋的特點和意義在於:

(1)以法律規范的邏輯關聯為解釋起點。體系解釋著眼於法律條文在整個法律規范以至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可以避免割裂該條文與其他相關條文的內在邏輯聯系,進而得出更符合立法意旨的解釋。例如,《擔保法》在關於保證人的資格的規定時明確了國家機關不得作為保證人,此無疑義,但在抵押擔保中對國家機關使用的房屋、設備等能否設立抵押未作規定,此生疑竇,然根據前述關於禁止國家機關作為保證人的規定的立法意旨可以解釋為此等財產不能設立抵押擔保,此即體系解釋的結果。

(2)有利於克服法律條文之間的不協調和沖突。體系解釋的最主要功能在於當發生數個法律條文相互沖突或不協調而導致法律適用上的困難時,可以通過體系解釋尋找最合理的判斷,以避免法律適用效果的抵銷,維持法律規范體系內部的和諧。例如,《合同法》第94條規定在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時,對方可以解除合同,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的,可以中止履行自己的義務,若當事人一方發現對方轉移財產以逃避債務故認為其系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而提出依第94條解除合同,但對方提出此時只能依第68條之規定中止履行而不能解除合同,根據這兩個條文在總則中的相互關系可以解釋為二者並不排斥,當事人既可根據第68條的規定行使不安抗辯權,也可以根據第94條行使解除權,法律賦予其選擇權,而對方不享有此選擇權。

3.目的解釋方法的運用

(1)目的解釋是法律解釋活動的最高境界

立法乃代表全民利益之國家活動,是有意識的人類行為,任何立法活動均有其目的,這種立法目的最終體現和隱含在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故法律條文均有其目的。當法律條文之含義發生岐義,則解釋該條文時如能探尋到立法者的本意或宗旨,則不惟體現了立法權中心主義的國家權力分配之原理,防止司法對立法的僭越,也恰當地通過創造性的司法釋法活動實現了立法者的立法意圖,並便於人們理解立法目的所包含的價值取向,乃理想之結果。所謂目的解釋,就是以法律規范包含和追求的目的為根據闡釋法律疑義的解釋方法。

目的解釋往往是在運用了文義解釋、體系解釋的方法仍不奏效的情形下適用,其解釋難度與解釋風險均大於文義解釋和體系解釋。目的解釋的前提是司法者須理解立法和法律規范追求的一般價值,如公平、正義、安全、效益等,同時理解具體規范所對應的價值追求。例如,《合同法》第54條規定對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當事人請求變更的,法院和仲裁機構不得撤銷,但未規定當事人請求撤銷的,法院和仲裁機構能否變更,若當事人以顯失公平為由請求法院撤銷,未請求變更,法院經審理未支持撤銷的請求,但認為確屬顯失公平而予以變更,是否妥當?從立法目的解釋,第54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變更的法院和仲裁機構不得撤銷,系基於安全與效益的價值取向,不輕易否定已經形成的交易和權利義務關系,以此目的推論,應解釋為法院和仲裁機構可以予以變更。

目的解釋在學理上可以分為主觀目的解釋和客觀目的解釋,前者強調法律解釋應當以闡釋立法者於制定法律時的真實意圖為邊界,不能逾越此邊界,否則解釋法律就有可能嬗變為制定法律;客觀目的解釋強調法律解釋不僅需要探尋立法者的真實意圖,更需要探尋法律自身的合理目的和社會功能,當二者有所矛盾時應優先考慮法律規范自身的合理目的和社會功能。客觀目的解釋的實質是法律規范的合憲性問題,即以憲法原則作為解釋法律規范效力的最高位階准則, [12]解釋的結果與憲法相沖突,則不能采此釋義。顯然,客觀目的解釋賦予司法者過大的自由釋法權,使法律解釋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主觀目的解釋又對司法者有過多的桎梏,容易陷入「惡法亦法」的泥沼。故將二者妥為折衷才是理想之境界。例如,《合同法》第74條規定合同保全撤銷權的適用對象之一是債務人無償轉讓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處之「無償轉讓財產」是否包括所有的轉讓財產的行為,特別是是否包括債務人向公益事業的捐贈行為,設若某債務人拖欠債權人巨額合同價款,卻向一慈善組織捐款,債務人能否請求撤銷?從客觀目的解釋的角度捐助行為屬於樂善好施的公益行為,符合公序良俗,應予保護,但從主觀目的解釋角度,該條的立法意圖乃防止債務人責任財產的不當減少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捐助行為同樣屬於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債務人在拒絕履行其法定義務的前提下實施的施善行為有悖於公序良俗,此種行為不能得到法律的鼓勵,故該條所稱「無償轉讓財產」應當解釋為所有的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而不問其動機與目的。

(2)目的解釋之擴張與限縮

在運用目的解釋方法時,對法律規范之目的常需作出擴張立法目的或限縮立法目的的選擇與判斷,前者稱之為目的性擴張或擴張解釋,後者稱之為目的性限縮或限縮解釋。擴張解釋是指當法律條文所使用的詞句的意義過於狹窄或規定的事項過於狹窄而不足以表達立法真意時,擴張其文義,以實現法律之真意。例如,《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公民、法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體如合夥、個人獨資企業、非法人團體等能否通過代理人實施法律行為則未予規定,此時即應作出擴張解釋,解釋為除自然人、法人以外的非法人組織也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法律行為。限縮解釋是指條文所使用的詞句的意義過於寬泛或規定的事項過於籠統而有違立法真意時,縮小其文義,以實現法律之真意。例如,《合同法》第52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為無效合同,但法律、行政法規非強制性規定類型多樣,數目繁復,包括很多純粹屬於政府管理手段的強制性規定,此時必須對「強制性規定」作出限縮解釋,將其限縮在極少數基於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否則有違立法之本意。

由此可見,擴張解釋和限縮解釋不是獨立的解釋方法或解釋規則,而只是目的解釋方法中的不同路徑以及由此得出的不同結論而已,正如學者指出的:「實際上,被擴張或縮小的是言詞,所依據的恰恰是被發現的精神,因為的法律的意志在於的精神而不是在於言詞。」 [13]在法律漏洞填補中的目的性擴張與目的性限縮的填補方法與此種擴張解釋與限縮解釋有所不同,盡管二者有異曲同工之理。

4.歷史解釋方法的運用

歷史解釋是指根據制定法律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背景等,和記載與反映這種歷史條件、背景的立法素材如法律正式公布前的草案、立法理由書等立法文件,對法律規范中的疑義進行解釋。亦稱為法意解釋或沿革解釋。歷史解釋方法的運用須注意以下諸方面:

(1)此處的「歷史」是狹義上的歷史概念,僅指存有疑義的法律規范和法律條文制定時的歷史。換言之,它既非一國的歷史,亦非一國法律的歷史,甚至不是一國某一法律部門的歷史,而是制定具體法律的當時的歷史,屬於靜態的歷史而非動態的歷史。歷史解釋不是要從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去細研法律之全部,而只是截取歷史的某一橫斷面,其切入點僅是存有疑義的法律規范的制定時間。

(2)歷史解釋方法所需考察歷史的載體既包括以文字形式記載的制定法律當時的法律草案、立法理由書等,也包括抽象意義上的制定法律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背景。在我國,改革開放後早期的民事立法大都缺少法律草案、立法理由書等,故考察抽象意義上的「歷史」更為必要。例如,《民法通則》在第二章第四節規定了「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但條文很少,且非常概括和籠統,「兩戶」到底享有哪些民事權利、對外債務如何承擔、如何確定以個人財產經營抑或以家庭財產經營等,實務中常生疑義,此須考究《民法通則》制定當時的歷史背景即我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農村中剛剛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中剛剛允許居民自謀職業等基本情況,方能對疑義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

(3)歷史解釋方法的運用要求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時盡可能採取民主立法程序,並規范立法手段,完善立法技術,闡釋立法理由,保存立法資料,以便於司法實務中出現法律條文的疑義時司法者採用歷史解釋方法得出合理的結論。說到底,歷史解釋方法就其本質仍屬目的解釋的范疇,解釋法律時考究法律制定當時的各種立法資料與背景信息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立法目的。

5.比較解釋方法的運用

比較解釋方法是指在解釋存有疑義的法律條文時借鑒學理、判例以及國外相關立法或判例,進行比較,以尋求法條之真意。此處之「比較」乃廣義之比較,即參酌諸種法律知識范圍內的資料與信息,包括學理、判例、慣例、域外立法例等,茲分述如下:

(1)關於參酌學理與學說進行解釋。若采文義解釋、體系解釋、目的解釋、歷史解釋等仍存疑義時,或無法采上述諸種解釋方法時,或不需采上述諸種解釋方法時,可以參酌、借鑒關於爭議條文的學理、學說作出解釋。學理本為立法發展與完善之土壤,學理通說本應函括在法律條文中,但一則法律條文相對凝固而學理時在變新之中,二者立法時由於立法者的疏漏或其他原因而未采學理通說,此時採納學理通說常有利於疑義之精析。正如學者指出:「法律制定後,在適用上遇有疑義時,多借學說理論加以闡釋。學說雖非屬法源,不具法律上拘束力,但對於法律的發展及法院審判,甚屬重要,其主要理由系為成文法傳統,法律解釋適用有待學說的闡釋;法官多在大學受法律教育,長期受到學者見解的影響。」 [14]如,《合同法》第58條規定合同被認定無效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但若第三人善意取得該財產是否亦須負返還義務,法律未予明確,但關於此,學理通說皆認標的物為動產時應當適用第三人善意取得。

(2)關於參酌判例進行解釋。我國非判例法國家,判例的先例效力未得到立法的肯認,但此種情形並不妨礙在法律條文發生疑義難以適用而已有妥適之判例時借鑒該判例進行解釋。當然,理論上言,若不承認判例法,則第一個判例便無從產生,又談何適用判例進行解釋,但事實上最高人民法院已經根據立法精神、學理、域外立法例等對某些有爭議的法律條文的適用通過案例予以了解釋(如關於公司人格否認方面的案例、關於商標信託方面的案例等),此種由高人民法院正式通過並以一定方式公布的案例應當賦予其先例的效力,至於將其參酌為法律解釋的淵源則更不應有疑義。

(3)關於參酌域外立法例進行解釋。這主要是我國的民事立法本身都存在借鑒國外立法例或進行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於此情形,當某些從域外借鑒而來的法律條文出現疑義時,參酌相關國家的立法例和判例進行解釋順理成章。如《合同法》中的預期違約規范、締約過錯責任規范、不安抗辯權規范、債的保全代位權規范等。當然,參酌域外立法例和判例無疑應當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不可削足適履或生搬硬套。

上述民法解釋的諸種方法或規則盡管理論上而言應有適用之先後順序,但司法實務中法官和仲裁員當依發生疑義的法律條文和法律規范之具體情形,選擇最為貼切、最為妥當、最相匹配之任何一種方法或同時適用數種方法,皆屬正常,均無不可。

E. 感覺民法很多專業術語名詞,學起來很費力,有好方法嗎

您好,您可以考慮通過框架圖的方法,區分所屬類別,相近的詞義可以進行辨析。

F. 民法學包括哪些呀,

民法包括的可多了~~簡單地說除了刑事案件屬於刑法的范疇 和政府的案回件屬於行政發范疇 基本上剩答下的你聽說的都是民法包括的了一、 傳統民法學(一) 民法總論(二) 人格權法(三) 親屬法(四) 繼承法
(五) 物權法(六) 債的關系法總則(七) 合同法(八) 侵權行為法(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二、 商事法學(一) 商法總論(二) 公司法(三) 票據法(四) 保險法(五) 金融法(六) 證券法
(七) 海商法
三、 知識產權法學
(一) 知識產權法總論
(二) 專利法
(三) 著作權法
(四) 商標法
四、 經濟法學
(一) 經濟法學基礎理論
(二) 反壟斷法
(三) 反不正當競爭法
五、 社會法學
(一) 社會法學基礎理論
(二) 勞動法
(三) 社會保障法
(四) 環境法學
(五) 科技法學
用術語說民法涵蓋: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知識產權法、繼承法、婚姻家庭法等。

G. 民法典的關於期間計算有關的術語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民法典的關於期間計算有關的術語是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第二百零一條 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

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

第二百零二條 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H. 民法的名詞解釋

民法即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的法律,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修訂: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8)民法學術語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法關於公民的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I. 什麼是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1. 民事權利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某種利益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

2. 民事義務是指義務主體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權利限定的范圍內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約束。

3. 民事權利的內涵:

①權利人在法定范圍內享有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

②權利人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

③權利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國家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給予保護。

④也有的學者認為權利之本質為法律上之力,權利是由「特定利益」和「法律上之力」兩個因素構成。

民事權利是民事法律規范規定或確認的民事主體的權利。權利人可以在法定范圍內享有某種利益或實施一定的行為。

權利人可以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其享有或實現某種利益。權利人因他人的行為而使其利益受到侵害時,可以請求有關國家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予以保護。

4. 民事義務的根本特性:

在於其約束性,即為滿足權利人的需要義務人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否則,義務人就會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9)民法學術語擴展閱讀:

1. 民事權利的分類:

(一)以民事權利所體現的利益的性質為標准,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

(二)以民事權利的作用為標准,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三)以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為標准,分為絕對權與相對權。

(四)以民事權利的依存關系為標准,分為主權利和從權利。

(五)以民事權利與主體的關系為標准,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六)以民事權利是否已經取得為標准,分為既得權與期待權。

(七)以民事權利是否是民事法律關系中存在的權利為標准,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2. 民事義務的分類:

(1)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

根據義務發生的根據,民事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直接根據法律規定產生和而非由當事人約定的義務,如不得侵犯他人財物的義務。約定義務是指由當事人自行約定義務,如合同債務人的義務。

(2)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

根據義務的內容,民事義務可分為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積極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為一定行為(作為)為內容的義務,如交付財物的義務。消極義務,是指以義務人須不為一定行為(不作為)為內容的義務。如不幹涉所有人行使權利義務。

(3)專屬義務與非專屬義務

根據義務與義務主體的關系,民事義務可分為專屬與非專屬義務。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不得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如某特邀演員演出的義務;非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可將其移轉給他人負擔的義務,如償還欠款的義務。

參考鏈接:民事權利-網路

熱點內容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