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存在主義法學派

存在主義法學派

發布時間: 2023-01-07 17:33:12

❶ 每天讀本書Day89-《浪漫主義的根源》

《浪漫主義的根源》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以賽亞·伯林。

1、浪漫主義第一階段:反對啟蒙思想

浪漫主義於18世紀的德國。浪漫主義之所以發生在德國,一個原因是德國人對自身落後狀態不滿,引發出心理上的補償作用,具體表現為對啟蒙運動進攻,浪漫主義運動由此開始。

1)啟蒙運動的理性信念。

第一,所有的真問題都能得到解答。

第二,這些真問題的答案,必定能夠被人類知曉,不必靠神或別的超自然力量來啟發。

第三,沒有彼此沖突的正確答案,也就是說,一個問題只能夠有一個標准答案。

2)德國浪漫主義反對聲音。

哈曼:主張人類生活的目標,不是去獲得廉價的小確幸,而是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自身的才華。

赫爾德:(1)表達是人之為人的一個基本特徵。文化現象的目的不在於反映了客觀規律,而在於滿足創作者的表達慾望。(2)人類的文化總有特殊性,不存在絕對普遍的文化。既然每一種文化都是創作者的表達,那就必然帶有創作者的烙印。(3)每種文化都不一樣,那麼生活在每個文化之下的人,追求的理想生活也會不一樣,也不存在全人類都共同嚮往的理想。

2、浪漫主義第二階段:關注人的自由。

1)康德:康德高度強調自由。康德認為人類不為外界所束縛,真正體現出了自由意志。

2)席勒:悲劇真正要體現,是人類對必然規律的反抗。人類生活的理想境界,是要自由創造規則,然後滿懷熱情地遵守它。

3、浪漫主義思潮第三階段:越來越激進,甚至為了凸顯人的意志,而劇烈否定世間萬物的固有本性

1)費希特,主張人要發揮自由意志,不能單靠遵守道德准則,而是要積極行動,成為外部世界的價值來源。

2)法國大革命。黑格爾、費希特、謝林等德國思想家,都目睹了法國大革命的全程,看著它如何從鼓吹自由、平等、博愛,最終淪落到斷頭台的血腥恐怖。到這里,浪漫主義增加了一個新內容,那就是認為有一股不可見而又強大的力量,在支配著人類命運。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裡,常常會出現頹廢和無力感,源頭就出自這里。

3)歌德的文學作品。歌德經常反感歌德的道德說教,但歌德的一些文學作品,恰恰又受到浪漫主義者的推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威廉·邁斯特》。浪漫主義者們對它的推崇,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第一,它描述了一個少年通過自由意志突破外物限制,最終使自己成為天才。第二,歌德的行文如行雲流水,自由地在不同的文體中切換。

4、浪漫主義的影響:

1)藝術方面:

音樂:浪漫主義思潮流行以後,人們認為,抽象的音符反而是音樂的精髓,因為它表達了人類靈魂,是人類意志和激情的體現。

繪畫:浪漫主義以後,人們開始強調藝術家的主觀體驗。畫得好的標准不再是畫得像,而是要看作品是否把畫家的個人感知、真情實感呈現出來。

2)看待政治社會的方式

浪漫主義思想家主張,國家不是由一個人或多個人設計的,它更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生命體,冥冥中有內在天命在主導著。受此影響,德國學界就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流派,人稱歷史法學派,他們強調傳統的合理性,在政治立場上也顯得審慎保守。

3)在思想史上的影響

浪漫主義有三個思想後裔:存在主義、法西斯主義和自由主義。

(1)存在主義繼承了浪漫主義對真誠的強調,又別於「知識就是美德」這一傳統觀點,它認為不自欺欺人才是第一美德,生命不應該去追求冷冰冰的真理。

(2)法西斯主義則繼承了浪漫主義激進的一面,它主張否定一切固定製度,試圖用美學理念來改造政治生活,甚至像崇拜藝術天才一樣,對政治領袖頂禮膜拜。

(3)自由主義,繼承了浪漫主義對多元價值的承認。自由主義不再堅持唯一真理,它對不同信念、不同主張都懷有寬容的態度,它也體諒不完美的人生,否則,對完美的過度偏執將直接摧毀生活。

❷ 百年薩特怎麼樣

存在主義這個詞語雖然現在已經被濫用到快沒有意義了,但是作為現在哲學的主流,在中國也是有段時間的薩特熱的。不同與那些死後才贏得名聲省錢狼狽的哲學家,薩特是幸運的,活著的時候在能夠享受到與戴高樂一樣的元首級待遇,當然也和他哲學內容是與自由,自我有關。2005年是薩特誕生100周年,作為存在主義的領袖,法國左派知識分子,開創了知識分子在咖啡館談藝術的風氣,他所創辦的著名知識分子雜志《現代》似乎也沒給他帶來財富,但卻帶來了莫大的名譽,與波伏娃的感情更是成為一段佳話。 如今在網上似乎大家談論哲學已經不再談論尼采、康德、叔本華了,現象學與存在主義已經取代漸成主流了。也就是胡塞爾,薩特,海德格爾。。 薩特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解讀,一個是博愛的婚戀史,一個是他的存在主義與人學辯證法哲學,一個是的他的政治影響力以及政治運動。這本書也是按照這樣的結構來寫的。薩特的情感史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與波伏娃沒有結婚的契約式感情,薩特因為童年的影響一直對男性很排斥,但一生無數女人相伴,光長期女伴就有波伏娃,月亮女人,萬達,阿萊特等等,其中一直放在首位的還是波伏娃,一個一直細心照料薩特生活,並能與薩特進行思維交流的女哲人,成為浪漫法國的一段佳話。(作為存在主義,女權主義的波伏娃的《第二性》也加入我的必讀書目了)。再就是關於他的早期哲學思想——存在主義了。存在主義哲學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其一是"存在先於本質",其二是"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其三是"自由選擇",這是存在主義的精義。他主張「存在先於本質,」既否定了上帝神話,又否定了人性論,自由選擇對對其負責。這種思想也正好滿足了戰後的法國人民的精神需求,才會得到如此成功。後期薩特也是不斷更新否定之前自己的一些哲學觀,繼續並發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也就是後面大家稱為人學辯證法。所有一直有人批判薩特為披著馬克思外衣的黑格爾主義者,我是不贊同。提到薩特也不能不提到薩特的文學成就,畢竟薩特不只是一個哲學家,更是一位獲得諾貝爾學家的文學家,福樓拜和司湯達都是對薩特影響較大的文學家。最後一部分呢就是薩特的政治運動了,參加戰爭的經歷對薩特哲學影響也很大,薩特也一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行各種政治運動,像反對法國侵略阿爾及利亞,也因此得罪許多戴高樂派而遭到數次暗殺,反對美國對越南的侵略,但對美蘇冷戰,還積極關注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薩特一生排斥同性朋友,除了尼贊外很少有同性朋友,本來和加繆多好的關系,可惜因為觀點不和最終絕交,晚年失去視覺後與維克多的短暫交流也稱不上真正的友誼。 所以准備繼續閱讀 《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這本是入門書籍嘛,就下的英文版的。 《存在與虛無》 《辯證理性批判》 以及我同樣關注的,黑格爾,胡塞爾現象學,司湯達,加繆等,這樣也能更好的理解存在主義。 ------------------ 最近也在讀哲學導論,哲學通論等,以及各種中外哲學公開課,像公正,死亡,幸福課這些,希望能系統性的梳理下哲學,而不是憑著興趣的亂讀著,因為哲學還是有一定的順序性…

❸ 西方法學流派的主要法學流派

從方法的角度把西方的法學流派劃分為兩大類(包括非實證主義法學和實證主義法學),兩者主要的區別有:
1、研究對象不同。一個側重於應然法;一個側重於實然法。
2、研究方法不同。一個側重於理性主義;一個側重於經驗主義。
非實證主義法學
在研究對象中側重於應然法;在研究方法中側重於理想主義,包括:
1、自然法學
1)早期自然法學
2)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自然法學
3)古典自然法學
4)新自然法學(包括:世俗的自然法學和神學的自然法學:新托馬斯主義法學)
2、哲理法學
1)早期哲理法學
2)晚期哲理法學(包括:新康德主義法學和新黑格爾主義法學)
實證主義法學
在研究對象中側重於實然法;在研究方法中側重於經驗主義,包括:
1、注釋法學
2、歷史法學
1)早期歷史法學
2)晚期歷史法學
3、功利主義法學
4、分析法學
1)早期分析法學
2)晚期分析法學(包括:現代分析法學、純粹法學和制度法學)
5、社會法
1)自由法學
2)利益法學
3)北歐法學(斯堪的納維亞法學)
4)社會連帶主義法學
5)實用主義法學(美國的社會法學和現實主義法學)
7)法人類學
6、綜合法學
7、經濟分析法學
其他法學派
1、批判法學
2、存在主義法學
3、政治自由主義法學
4、新馬克思主義法學
5、文學分析法學
6、女權主義法學
7、種族主義法學

❹ 如何認識法律的歷史發展

法律的歷史發展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制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最後才到社會主義社會。

法律的歷史和文明的發展之間有著很密切的關連。古埃及的法律——可回溯至西元前3000年,有一部約可被分成十二篇的民法典。這部民法典是基於瑪特的概念,傳統、修辭語法、社會公平為其特色。

西元前約1760年時,在漢謨拉比的統治下,古巴比倫法成文法了,並將寫上法典的石碑放在市場上供眾人觀看;此一法典現被稱為漢謨拉比法典。

但和埃及法律是由歷史學家從爭訟紀錄中拼揍出來一樣,漢謨拉比法典也只有少許的文獻殘留下來,且大部份都已經隨著時間而流逝掉了。這些早期的法律對後世文明的影響力是很小的。

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4)存在主義法學派擴展閱讀:

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最終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實現的,它涉及的對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為。

3、法的評價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斷、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評價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對他人的行為的評價,這是區別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為)和評價作用(涉他人的行為)的關鍵所在。

4、法的預測作用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也就是說,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這里的人們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包括國家機關的行為。

5、法的強製作用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強製作用只能針對違法犯罪人的行為,如果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那麼法的強製作用就不能顯現。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教育作用針對的是一般人的行為,例如,通過對違法行為實施法律制裁不僅對違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對一般人產生了教育性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

❺ 西方四大法學流派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如題 謝謝了

從方法的角度把西方的法學流派劃分為兩大類:非實證主意法學和實證主意法學 ·非實證主意法學(在研究對象中側重於應然法;在研究方法中側重於理想主義),包括: 1、自然法學 1)早期自然法學 2)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自然法學 3)古典自然法學 4)新自然法學(包括:世俗的自然法學和神學的自然法學:新托馬斯主義法學) 2、哲理法學 1)早期哲理法學 2)晚期哲理法學(包括:新康德主義法學和新黑格爾主義法學) ·實證主義法學(在研究對象中側重於實然法;在研究方法中側重於經驗主義),包括: 1、注釋法學 2、歷史法學 1)早期歷史法學 2)晚期歷史法學 3、功利主義法學 4、分析法學 1)早期分析法學 2)晚期分析法學(包括:現代分析法學、純粹法學和制度法學) 5、社會法學 1)自由法學 2)利益法學 3)北歐法學(斯堪的納維亞法學) 4)社會連帶主義法學 5)實用主義法學(美國的社會法學和現實主義法學) 7)法人類學 6、綜合法學 7、經濟分析法學 ·其他法學派 1、批判法學 2、存在主義法學 3、政治自由主義法學 4、新馬克思主義法學 5、文學分析法學 6、女權主義法學 7、種族主義法學 你確定題目沒問題么?http://ke..com/view/2613015.htm 你自己看吧

❻ 如何認識法律的發展歷史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劃分學科的標准應該是矛盾的特殊性,每一門學科研究對應的不同的矛盾。但是在法制史上,法律的誕生通常先於研究法律的學說或者說至少是相伴相生的,如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原始社會也存在法律,即便是當今很多的原始部落、原住民也存在習慣法甚至成文法,法學的雛形就建立在對這些習慣法和粗淺的成文法的之上。至於系統的、體系化的、專門化的、科學的法學誕生的時間則加更遠了。

在古代社會,最系統最全面和發達的法律和法學當屬羅馬法,以至於後來的法學研究多半都是建立在還原和發展羅馬法基礎之上的;其次就是中世紀教會的神法。羅馬法和神法為近現代的法學發展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素材和想像。羅馬法和神法的誕生發展都是建立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服務於彼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一方面,羅馬法的系統、完備得益於羅馬帝國強盛的面貌,另一方面,羅馬法的誕生和發展又促進了這種強盛。至於教會法,其中很多的法律觀念、術語和立法技術至今仍然影響著現代的法律活動。
但推至更早前的希臘,法學並不是一門顯學,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有關法治的論爭也是從屬於其哲學思想,只是其研究領域的一個部門,主攻方向仍然是政治學。其主要原因,還是古代希臘並沒有面臨像古羅馬時代復雜多樣的社會治理問題,研究進路還局限於城邦之內。相對古羅馬幅員遼闊的版圖、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城邦內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組織形式都要簡單的多。基於歷史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古希臘也不可能發展出像羅馬一樣成套系統且完備的法律制度和學說。因而,法律和法學學科的發展,從本質上說還是受制於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下的社會結構條件。
再從學科的角度出發。古羅馬的法學,其最主要的理論淵源是古希臘的哲學和政治學,早期的羅馬法學家,譬如西塞羅分析社會問題的視角還帶有明顯的古希臘哲學、政治學的色彩,利用哲學和政治學的概念、術語、觀念、基本理論和思維方式去分析和理解社會(法律)問題。但隨著新的社會(法律)問題的不斷產生,法律的不斷推誠出新和專門的法律人才——法學家階層的誕生,法學逐漸擺脫了哲學和政治學的桎梏,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形成了其獨有的一套概念和術語。但我們仍然可以說,法學的母體是哲學和政治學。此後,康德、黑格爾等人還原了古希臘先輩的傳統,站在新興的古典哲學的角度又對法學進行了重構,這是後話。
孟德斯鳩撰寫的《論法的精神》,又成功地將史學引進到法學的研究之中;利用歷史和考據的方式來理解法律,用史料而非先驗的哲理,在英國的代表人物是梅因《古代法》;以薩維尼為代表的德國法學家又將孟德斯鳩的研究方式發揚光大,最終形成了大名鼎鼎的歷史法學派。此後,法學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演進,新興的法學家們不斷利用其它領域學科的方法來理解和分析法律問題,隨之又誕生了一系列法學流派。這些法學流派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理論淵源,自成一統。如自然法學派(其理論淵源延續了古希臘哲學、中世界神學、古典哲學和啟蒙思想);規范分析法學派(奧斯丁、哈特借鑒了邏輯、修辭學和語義分析的理論);法社會學派(廣泛地借鑒了馬克思韋伯創立的社會學的理論)等等,這些大門派之下,又可以基於不同的理論依據劃分為更小的流派(如雖然同屬分許法學派,哈特的語義分析與凱爾森的純粹法學又存在不同;雖然同屬社會法學,耶林的目的法學、赫克的利益法學與狄驥的社會連帶主義法學又不同)。至於近現代的法學流派則更是五花八門:麥考密克和魏因貝格爾的制度法學;霍姆斯的實用主義法學;美國的現實主義法學;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法學;馬克思主義法學;存在主義法學等等,這其中最著名的,當然還是以波斯納為代表人物,利用現代經濟學原理理解和分析法學問題的經濟分析法學。這些學派站在不同的理論淵源和背景之下,以不同的視角來理解和分析法律問題,彼此之間既有分歧又相互吸收借鑒,彼此彌合。
因此可以看到,在法學的發展史上,利用其它學科的理論來研究法律問題是一個很重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從大的方面看,可能導致一門新學科的誕生;往小處看,至少也是一個學派和新視角的誕生形成。這個結論,我想放之於所有社會和文人科學領域都是成立的,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研究思路。從目前來看,法學研究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三大法學流派的主張的,即自然法學派的價值、規范法學派的規范分析以及社會法學派的事實。
如何看待新結論最終可歸屬的學科的問題?利用其它學科領域的理論分析法律問題,既帶有了其它學科的理論色彩,同時又帶有了法學色彩,其得出的結論因為研究的是法律問題因而又可以歸結於法學學科之中;但如果站在其他學科的領域的視角,又可以算作是對本學科領域知識、理論和方法的一次應用和實踐,從廣義上講,也可以囊括在其他學科的領域之內。這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但作為法學學習者和研究者,我們還把它們算作法學領域的新成果,劃入法律學科之內,這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雖然理論淵源一致,但由於研究者的知識、興趣和個人經歷,研究的視角不同也可能造成對法律問題不同的理解和分析。如同屬社會法學派的耶林和赫克,兩者有著延續和繼承的關系,但耶林的目的法學是從法律制定的目的(偏向主觀)角度出發對法律問題的理解重構;而赫克的利益法學是更多從法律試圖規范的利益(偏向客觀)角度對法律問題的分析。二人的結論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

❼ 什麼是自然法學

1、早期自然法學

「自然法學派」是一種概括性分類,最早有「自然法」意義的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這其中包括亞里士多德和智者學派中的畢達哥拉斯、普羅塔哥拉等,他們在政治思想和哲學論著中肯定了「自然主義」的正確性。但是早期西方國家都還處在蒙昧狀態,法學還只是宗教、哲學、倫理規則中的一種模糊概念,直到古羅馬時期才相對明確提出「自然法」概念,斯多葛主義出現使自然法觀念的到加強,他們認為自然法的核心即是正義。到了中世紀,西方文藝、思想、政治受到神學的禁錮,自然法思想也被曲解為「神學自然法學」,這段時間的自然法學就不為道也。

2、古典自然法學

文藝復興開始,歐洲社會發生巨變,隨著新教崛起、重商主義出現、政治實行開明的專制主義,古典自然法學派認為,自然法在效力上從人的理性中推導出法律原則高於實在法,是適用於自然狀態的。換個角度從哲學上來說,理性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認識方式,有著演繹和推理的特點。古典自然法學的主流觀點是主張人應該處於一個自然的狀態,這是人類的早期狀態,沒有國家、政府和法律的存在。[1]換句話說,這一時期的自然法學派認為君主制定的叫「人定法」,他的效力是比不上「自然法」中的正義思想的,人民應該以自然法中的正義為最高行事標准。

3、新自然法學派

19世紀,自然法學派遭到歷史學派(主要思想:法律不是理性產物,而是民族精神的傳承;社會的法律其實是歷史慢慢自發產生的;法律的根本淵源是習慣而不是立法)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主要思想:惡法亦法;聚焦於現行法律法規研究;法律是國家當權者的命令)的攻擊。他們認為自然法是一種虛無縹緲,甚至是虛構的體系,只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存在。但是在20世紀連續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看到了納粹政府的殘暴,法律可能會變成推行集權和暴行的工具。因此人們重新認識自然法學,他們大都認為自然法是基於人的道德,是與生俱來的、不成文的法律規范。

實際上,法學歷史源遠流長,因此誕生過諸多流派,包括自然法學在內,還有歷史法學、注釋法學、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哲理法學、社會法學、批判法學、存在主義法學等等。而當今學界定義的三大法學流派即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社會法學派,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對法律的認同相宜異。自然法學派在意法律是否正義,即「惡法非法」,人們不必去遵循它;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在意法律對社會秩序的規范作用,即「惡法亦法」,法律一經確定人們就必須遵守;社會法學派則更加在意實用主義,即「有用即法」,法律是為了促進社會發展的,只要受益大於損失,那它就是好法。

❽ 政治哲學的兩個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既然說到人民,這里就牽涉到兩個「范疇」的人民,其一是制定消滅他國的人民,另一是被他國消滅國的人民。你談到的這個法律時,牽涉到了兩個人民,但是你說的給予該法律合法性的卻只有一個人民。這里就有了矛盾,所以說那個法律只是認同它的那部分「人民」的合法的法律,而不是另一部分「人民」的合法法律,除非他們也認同它。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覺得談論合不合法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權威來自於實力,由於實力而產生的權利,你即使抱有疑問,也完全沒有意義。雖然說,這樣或那樣的巨人們不厭其煩的論證某一種國家形式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但是那些都有幾分自欺的嫌疑。所謂國家,以及它的權威,根本就只單純的取決於實力,可能在某一階段會與「合法性」的相吻合,但不能確保一定這樣,因為「合法性」本身合不合法、以及合誰的法就是一堆問題,「合法性」本身有待於商榷。至今為止有哪一個國家真正是不依賴於實力而單依賴於「人民判斷」而存在?權威的問題,與合法性的問題根本是不掛鉤的,但也有可能是為了掩飾,稍微修飾一下。就像作為屌絲的你的好惡判斷與身處於豪宅中的高帥富的行為舉止之間的關系一樣。他們只需要實力,並自有人會為這實力的合法性作辯護的。可是本質上,它們仍然是兩個不相乾的東西

❾ 西方社會學對社會的解釋有哪兩大派

在現代西方主要國家中,法學的基本理論學科通稱為「法理學」(英語jurisprudence的一義)或「法律哲學」。這里講的「現代」泛指自20世紀開始,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現代西方法理學的思想淵源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自古希臘羅馬以來的法律思想;另一個是西方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影響。因此,在現代西方法理學中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就其專業而論,除主要是法學家外,還有哲學家、社會學家等。就階級性來說,現代西方法理學主要是資產階級的法理學,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是為資本主義法律制度進行辯護的。

一、現代西方法理學的特徵

1.派別繁多。在西方法理學史上,17~18世紀時自然法學佔主導地位。19世紀時以歷史法學、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和哲理法學三派為主。進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派別逐漸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迄今,更為增多。這種派別繁多的特徵不僅體現在各派之間或同一派別內部紛亂雜陳的理論觀點,而且還體現在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同研究方法以至不同的術語等方面。這一特徵之所以出現,主要是為了適應資產階級或這一階級中特定集團在特定時期的需要;反映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同法律制度以及法學家的不同政治傾向或其他思潮的影響。當然,派別繁多也體現了一般資產階級國家在其統治還比較穩定時的一個方針,學術自由以不危害其統治為限,超過這一限度是不容許的。

2.自然法學在戰後的復興。隨著法西斯政權的崩潰和對戰爭罪犯的審判,傾向法西斯主義的新黑格爾主義法學迅速消失,對正義等道德准則持有否定或懷疑態度的實證主義法學、新康德主義法學也有所動搖,強調道德准則的新自然法學或與此類似的價值論法學則迅速復興或興起。同時它們的復興或興起也適應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戰後對外政策的需要。很多西方法學家在論述資產階級人權學說時是以新自然法學和價值論法學為理論基礎的。

3.三大派鼎立。現代西方法理學雖然派別繁多,但以新自然法學、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和法律社會學三大派為主。20世紀50年代後期直到60年代,分別以牛津大學法理學教授哈特和哈佛大學法理學教授富勒為首的實證主義法學和自然法學兩大派法學家展開了熱烈的、長期的論戰。哈特在這一過程中對原先的分析實證主義法學作了重大修改,創立了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從而與富勒等人的新自然法學相抗衡。早在20世紀初就已興起的社會學法學戰後繼續存在,在基本理論上也無甚大的變化。但其中大部分作品已逐步趨向以定量分析為主的應用法學,其名稱也通稱為法律社會學。這里應注意的是,現代西方法理學以三大派為主,但這三大派中又都有各種支派。例如新自然法學中有神學的(新托馬斯主義法學)和非神學的之分。有的著名的法理學說(如羅爾斯的正義論、德沃金的權利論、拉斯威爾的政策論等),雖然不講自然法,但卻都以某種價值作為核心,因而在理論傾向上是接近新自然法學的。又如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中既有凱爾森首創的純粹法學,又有哈特新創立的新分析法學;新一代的分析法學家中又有拉茲的淵源論法學、麥考密克的制度法學等。在社會學法學或法律社會學中,既有戰前的社會連帶主義法學、美國現實主義法學、斯堪的納維亞法學、歐洲自由法學、利益法學等等;戰後又有強調價值的法律社會學和以行為科學、系統論為特徵的法律社會學。此外,也還有些較難列入以上三大派的派別,例如戰前就有的新康德主義法學、新黑格爾主義法學,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起的經濟分析法學、批判法學、新修辭學法學等。

4.三大派相互靠攏。現代西方法理學以三大派為主,形成鼎立之勢,但三派又相互靠攏,相互吸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有少數西方法理學家提倡綜合法學(或稱統一法學)。他們主張,這三大派分別以研究法的價值(自然法學)、法律規則(分析法學)和法的社會實際(社會學法學)為主,但這三種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但他們的主張並未被普遍接受。我們認為,三大派不僅對法的本質的解釋是錯誤的,而且在研究對象的理解上也是片面的。法律規則可以說是法本身的結構,法的價值和法的社會實際都涉及到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作為一門科學的法理學,既應研究法本身的內容和結構,也應研究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但正如前面已指出的,三大派的劃分不是偶然的,它們相互靠攏是為了取長補短,加強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使自己消失,讓位於綜合法學。

5.非學法學思潮的影響。西方法理學歷來就受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的影響。在20世紀,特別是戰後,非法學思潮的影響更為擴展。其中較新的影響有邏輯實證主義、語言哲學對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滲入;新修辭學推動了對法律推理問題的研究。存在主義和現象學哲學對個別法理學家雖有影響,但總的來說影響很小。功能結構主義、系統論和行為科學對法理學也僅稍有影響。近年來,主要來自經濟學的經濟分析法學也促進了以資源、成本、效用等經濟學術語來研究法律的方法;主要來自各種社會學新思想的批判法學更掀起了批判傳統法學的運動。

二、現代西方法理學的主要理論觀點

1.社會和人性。現代西方法理學家研究的對象並不是社會和人性,但他們在論述自己的學說時往往會涉及到對社會和人性的理解,往往會以對社會和人性的某種假設作為立論的基礎。例如早在20世紀初社會連帶主義法學創始人狄驥就提出,社會連帶關系是一切人類社會的基本事實,因為人們為了生存必須相互促進共同的需要並交換服務;國家制定的法律必須符合體現這種連帶關系的客觀法。社會連帶關系的思想和概念至今在現代西方法理學中還是相當流行的。美國哲學家羅爾斯是近年來在西方思想領域中包括法理學中具有較大影響的一個人物。他在《正義論》一書中認為,社會是人們為實現相互利益而進行合作的事業,其中既有利益的一致,又有利益的沖突,因此必須要有一批確定利益分配的原則,即社會正義的原則,法治即形式主義。

與這種抽象的社會概念密切聯系的抽象的人性概念。例如哈特認為,構成法和道德的共同因素是有關人性和人類生存世界事實的一些公理,其中一個是人的無限的利己主義與有限的利他主義,再一個是有限的自然資源,因而沒有法和道德,就不可能有社會。又如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經濟分析法學的創始人波斯納提出,構成他的學說的一個假設是:人是對自我利益的理性的最大限度的追求者。現代西方法理學家所宣揚的人性論,一般來源於18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謨等人關於人性和私有財產的學說。奧裔社會學家海克在論證「福利國家」與自由、法治對立時就是直接以休謨的人性論作為論據的。

我們認為,社會和人性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現實的,而且是以一定物質生產關系為基礎的;在階級社會中,又是以一定階級關系為基礎的。現代西方法理學家所講的社會和人性多半是抽象的社會和人性,是離開物質生產和階級關系的社會和人性,實際上是將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的階級性當作永恆的社會和共同的人性。

2.什麼是法?這是自古以來西方法律思想中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主題,在現代西方法理學中,這一爭論不僅更為激烈,而且更為混亂。在講什麼是法時,首先應指出,現代西方法理學家對法這個詞所指的范圍,往往有不同理解。有的可以作很廣的理解。例如美國社會學法學首創人龐德認為法的概念包括三種意義:(1)法律秩序;(2)作出司法、行政決定的根據;(3)司法、行政過程。以上第二種意義上的法又包括了三種成分:(1)律令;(2)技術和(3)理想。其中律令又包括了四種形式:(1)規則;(2)原則;(3)概念;(4)標准。但有的法理學家,特別是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往往將法這個詞的范圍主要指法律規則(或規范)。此外,他們還根據各自的學說,對法本身作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劃分,除了原先就有的自然法和實在法之分外(在新托馬斯主義法學中還有上帝的永恆法),在現代通常有法的理念和法的概念之分;客觀法和實在法之分;活法和國家法之分;書本上的法和行動中的法之分;應當是這樣的法和實際上是這樣的法之分,等等。由於對法這個詞的范圍以及劃分如此眾多,就必然使什麼是法的解釋更為復雜化。

在眾多的解釋中,有些法的概念和定義是經常被人引用的。例如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富勒提出的:「法是使人的行為服從規則治理的事業。」從這一定義中,很難看出法的本質是什麼。但從他的整個學說來看,他主張法「飲食了它自己的道德性」。這也就是說,法的本質是道德。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哈特認為,法是設定義務的第一位規則和授予權利或權力的第二位規則的結合。而其中最重的是最終承認規則,其他規則的效力都來源於它。實際上他所講的最終承認規則是指國家的立法權,也就意味法的本質在於國家權力。社會學法學派龐德,如上所述,對法這個詞的范圍作了很廣的解釋,並將它稱為社會工程或社會控制,實際上將法的本質歸結為抽象的社會。美國另一個著名法學家、大法官霍姆斯認為,「法是對法院實際上將做什麼的預言」。法院將做什麼是指法院怎樣判決,這種判決又是怎樣作出的呢?按照美國現實主義法學家弗蘭克的解釋,判決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是法官的個性,這實際上是將法的本質歸結為某種心理因素,甚至是非理性因素。從以上現代西方法理學家關於法的概念或定義中可以看出,盡管他們對法的解釋各有不同,但卻都否認法的階級性,否認法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因而同馬克思主義對法的解釋是根本對立的。正因此,他們對法的功能、作用和任務的解釋也都是從超階級的概念出發,例如:預防或鼓勵行為、調節利益沖突、促進合作、維護和平、解決爭端、為私人事務提供便利、發揮人的創造性才能促進人類文化,等等。

3.「應有」和「現實」;道德和法。在西方法理學史中,在19世紀就出現了實證主義法學和自然法學之間的爭論。其中一個重大的哲學爭論是「應有」(英語中的ought)和「現實」(英語中的is或being)二者的關系。具體到法學中,就有「應當是這樣的法」(the law as it ought to be)和「實際上是這樣的法」(the law as it is)的關系。戰後,隨著自然法學的復興,這一爭論也更趨勢烈。實證主義法學家認為,「應有」和「現實」是截然分開的,法學家僅研究「實際上的法」。有的更認為,「應有」只是一種主觀價值判斷,只有先驗的或形而上學的法律學說才研究自然法或理想法,即應當是這樣的法。他們主張應有和現實截然分開的根據主要引自康德和休謨的不可知論,即「應有」是不可認識的,一個「應有」只能來自另一個「應有」,而不可能來自「現實」。與此相反,新自然法學家則反對「應有」和「現實」之分,認為這種劃分模糊了對法的本質的認識,甚至導致對專制和暴政的支持。

我們對這一爭論又怎樣認識呢?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時代的馬克思在柏林大學學習法律 時就評論過這一爭論,他在1837年致他父親的一封信中就講到,他在學習法律哲學時的一個使他感到是嚴重障礙的問題是「應有」和「現實」之間的對立。就哲學上講,他當時還是一個唯心主義的青年黑格爾派,但他已明確指出,「應有的東西」和「現實的東西」的對立「是唯心主義者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錯誤的劃分的根源」。他主張,在研究法、國家等哲學方面,「必須從對象的發展上細心研究對象本身決不應任意分割它們;事物本身的理性在這里應當作為一種自身矛盾的東西展開,並且在自身求得自己的統一」(2)。我們也認為,在研究法的過程中,會存在對法的價值判斷(即它應當怎樣)和法的現實(即它實際上怎樣)這兩種認識形式之間的矛盾。但我們不應將它們截然割裂開來。法是代表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使現實的符合這一階級的理想或價值判斷自然會有一個認識和實踐的過程,但應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求得二者之間的一致。

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往往將「應有」和「現實」之間的對立同道德和法之間的對立等同起來。他們主張,法與道德無關,至少並無必然的聯系,因而法學僅研究法律,而不問這一法律是否合乎道德。因此,他們主張廣義的法律概念,即法就是法,良法和惡法都是法。狹義的法律概念則主張只有良法才是法。我們認為,現代西方法理學家在這一問題上的主要錯誤也在於不具體地歷史地分析法和道德。問題的關鍵是:這是指哪一階級的法,哪一階級的道德。統治階級的法和被統治階級的道德,一般來說,當然是對立的。統治階級的法和道德則是一致的,相互配合的。但法和道德畢竟是有區別的。將法和道德等同起來或將法的本質歸結為道德都是錯誤的。

4.什麼是法制或法治?這也是現代西方法理學中經常討論的一個主題,也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和爭論。這里應注意,英語中的法制(legality)和法治(rule of law)二詞往往是通用的。但法治一詞往往同「法治政府而非人治政府」這一提法連用。

有的思想家、法學家從19世紀流行的自由個人主義觀點出發,認為法治旨在保護個人自由、權利,限制政府權力。因而在戰後,有些資本主義國家推行所謂「福利國家」政策並擴大政府的經濟職能時,在法學領域中曾發生過法治與「福利國家」是否對立的爭論。少數人認為,法治是指政府的一切行動都受已公布的法律規則的約束,人們可以根據這種了解安排個人的事務。因而政府擴大經濟職能必然會侵犯個人自由、權利以及保護他們的法治。但大多數人認為,在現代,國家的經濟職能必須擴大,要倒退到19世紀的最小限度國家職能的概念是不可能的。法治可以用來防止政府濫用權力,因而個人自由、權利、法治同「福利國家」並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適應的。但在具有社會民主主義和西方馬克思主義傾向的法學家中,也有人主張,資產階級法治僅存在於自由資本主義時代。

自20世紀60年代富勒提出法制的八項原則,即法的一般性、公開性、不溯既往、明確性、沒有矛盾、有遵守可能、穩定性、官方行為與法律規定的一致性後,法制或法治原則已成為法理學著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但一般都在以上八個原則上加以修改、擴充。例如主張應補充司法獨立、司法審查,一般人接近法院的可能性、公開審理、律師咨詢、防止警察機構濫用機力、歪曲法律等。有的法學家還論述法治的價值有對專橫地行使權力實行制約,為人們選擇生活目標和形式提供可靠框架,尊重人的尊嚴等。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一般也同意富勒所提出的法制原則,但他們反對富勒將這些原則稱為程序自然法或法的「內在道德」。結果在法制原則問題上又展開了關於法與道德關系的傳統爭論。有的實證主義法學家認為,法制或法治固然有很大價值,但這種價值是消極的,即限制專橫地行使權力,而且這種專橫本身也是法律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法制或法治只是使法取得實效的手段符合法制也可能使法服務於邪惡的目的。總之,對法制的作用不應誇大,因為法治本身畢竟不是一個最終目的。

一般法學家認為,在希特勒統治下,法制極端敗壞,如制定溯及既往的刑法,實行秘密法,在審判中根本不顧法律,甚至不顧納粹黨人自己制定的法律,他們在感到法律形式不方便時,乾脆直接使用暴力等等。但也有個別法學家主張,法治僅代表一種「公共秩序」,因而任何社會,包括法西斯統治的國家,都處於法治之下。

我們認為,現代西方法學家在法制、法治問題上,就像什麼是法一樣,形式上是講抽象的法制和法治,實質上只是講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的法制和法治。他們對法制原則等問題的分析,對我們進一步理解資本主義法制的運行機制也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每個國家的法制既不是像自然法學家所講的什麼先驗觀念的體現,也不是像實證主義法學家所宣稱的單純的現實存在,它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

5.正義、自由、平等、安全、共同幸福。這些詞在西方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中是常見的。在西方法理學中,也充斥著關於法與正義、自由等關系的論述。根據唯物史觀,我們應該在經濟關系決定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這一基礎上來分析法與正義、自由等觀念的關系,從而就會發現這些觀念都是歷史的產物,在階級社會中,它們都是有階級性的。但很多現代西方法理學家卻將正義、自由等觀念看作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都是抽象的、超階級的。

有的西方法理學家主張正義是非理性的價值判斷,因而不應將它作為法學的研究對象,但大多數人認為法與正義的關系是法學中的重大或甚至是核心問題。但他們對正義的含義,卻眾說紛紜。較多的人強調平等,也有的強調自由、安全、共同幸福,也有的主張這些含義的綜合。他們對什麼是自由、平等等概念又都有不同的理解。

現代西方法理學家一般都認為,自由不是絕對的,法律既保護個個自由、權利,但也對濫用自由、權利的行為實行制約。但在這一問題上,經常出現國家主權與個人自由的關系問題。他們一般認為國家主權與個人自由或人權是有矛盾的。法治是保護個人自由、權利,限制政府權力的,因此主權與法治也是有矛盾的。我們認為,國家主權和人權這兩種觀念都是在中世紀後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和市民階級的發展而興起的,在歷史上都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在現代,對一個國家來說,主權和人權都是不可少的。關鍵問題是,必須注意這是指哪一階級的主權和人權,這是在什麼具體歷史條件下的關系,現代西方法理學鼓吹主權和人權的矛盾是有不同的動機的。

三、怎樣評價現代西方法理學

從以上所介紹的主要理論觀點看,現代西方法理學在論述社會、人性、法、法制(或法治)、道德、正義、自由、平等、安全、共同幸福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時,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一個基本的共同點是:在形式上講的是抽象的社會、人性、法、法制等等,但實質上都是指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人性。並且對它們加以肯定和頌揚。這種理論觀點是同馬克思主義根本對立的,這里體現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

為此,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分析和批判現代西方法理學,從而提高我們的識別能力和馬克思主義水平。對現代西方法理學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對它不加分析批判地介紹甚至加以推崇,更是錯誤的。當然,這也不是說對現代西方法理學應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從總體上講,它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與馬克思主義根本對立的,但其中有些因素也還是可以批判地借鑒的,有些知識性的東西固然有參考價值,有些理論觀點也是有啟發意

❿ 學法學可以讀哪些著作

大學一年級可讀書目: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大學三年級可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 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錄》
[點介] 這本書曾經伴隨我度過許多個寂寞而無眠的夜晚。作者說:人是一根脆弱的蘆葦;作者還說: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作者說了很多的話,這些話是別人不可能說出來的。作者在捍衛人本身,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
[點介] 該書對存在主義的主要問題和存在主義的主要人物克爾凱廓爾、尼采、海德格爾和薩特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義作為一種反理性主義的非理性思潮,詳細闡明了存在主義的歷史發展脈絡。本書採用的敘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義的,它會把你帶入這一領域的濃厚的氛圍當中。
大學四年級可讀書目
49.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濟學》
[點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制度的世界裡,對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關注。本書對制度經濟學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與總結,並對制度的特性、制度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制度的演進、制度的結構等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制度」問題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值得開掘的地方還有很多,在理論上也是大有可為的。

熱點內容
楊文案交法院 發布:2025-01-15 23:26:41 瀏覽:568
溫州市城市市容和衛生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3:04:53 瀏覽:128
汕尾市城區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15 22:49:34 瀏覽:880
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名稱 發布:2025-01-15 22:43:35 瀏覽:786
山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22:18:23 瀏覽:480
司法棺材 發布:2025-01-15 21:56:51 瀏覽:811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