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踐行法治

踐行法治

發布時間: 2020-12-28 06:02:44

⑴ 大學生如何踐行新時代法治思想

當代的大學生怎樣進行新時代的法制思想,首先就要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易惡小而為之。

⑵ 請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踐行法治的意義要求從個人和國家社會三個角度闡述

每個人都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因為你只有遵守國家的法律,這個社會才能夠有序地運版轉,國家才能權夠呢,秩序正常,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如果都不遵守法律的話,踐踏法律的話,那麼出門之後,大家就無法生活,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熱,植物

⑶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成為法治精神的踐行者(思修考試題)

(一)進行普法教育:學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學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老師也應該改善教育手法,多舉一些案例,通過實際案例來教育學生。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
(二)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學校可以組織「模擬法庭」一類的活動來,讓學生在假設的環境中了解並利用法律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或者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在競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且還應該在假期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
(三)社會和學校應加強法制氛圍的製造: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摒棄網路弊端,發揚網路平台的廣泛性。
加強社會注意榮辱觀的教育,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氛圍,進而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大學是一個學術重鎮,要有活躍而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寬松而自由的創新環境,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最後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從而讓大學生成為法治精神的踐行者。

⑷ 如何踐行 "知法於心,守法於行

1、樹立全員法律至上、法律先行、依法合規和風險防範的觀念,增強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堅持誠信做人、規矩做事,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管理和依法辦事,主動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品格,外化為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

2、知法於心是態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使之在全體幹部員工中入腦入心,培養幹部員工敬畏法律、崇尚法律的法治思想觀念,培養近法一尺、遠險一丈的法律風險意識,營造尊法為榮、違法為恥的法治道德氛圍,是南網法治文化建設的境界。

3、 守法於行是實踐。使法律入言入行,形成自覺踐行、嚴於自律、風險預防的行為習慣,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是南網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

(4)踐行法治擴展閱讀:

遵紀守法的具體要求:

一、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1、學法、知法,增強法律法制意識2、遵紀守法,做個文明公民3、用法護法,維護正當權益,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每年的3.15日是消費者權益日。

二、遵守單位、行業紀律和規范

1、遵守勞動紀律;2、遵守財經紀律;3、遵守保密紀律;4、遵守組織紀律,其主要內容是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5、遵守群眾紀律。

三、遵紀守法是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1、遵紀守法是從業人員的基本義務和必備素質之一;

2、遵守職業紀律是每個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四、遵紀守法是從業的必要保證。

1、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不僅一個企業部門分工細,一環緊扣一環,而且社會協作越來越廣,行業與行業之間的聯系也更為密切。

2、當代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正在席捲全球,正如我們在科技發展史中所看到的,一種新的科學發明或技術手段的應用往往具有雙重效應,它既能給社會帶來好處,又可能產生新的禍害。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進行正常的經濟生活,就必須建立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否則社會就會處於混亂狀況。

4、中國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了,眼下面臨新的轉折。

5、鄧小平說:「我們這樣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組織起來呢?一靠思想,二靠紀律。」

⑸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如何踐行法治核心價值觀

我覺得當代大學生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做好自己安分守己,不觸犯法律,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基本上就能夠踐行法制和因價值觀了,其他的也和你沒啥關系

⑹ 樹立法治理念,踐行法律規范500字徵文稿

法律伴我成長
生活越來越注視法律了,我不知道沒有法制的社會會是回什麼樣子,今天我們放眼答看去我們的社會有正常的秩序,我們有若乾的法律法規,保護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要學文化,要遵紀守法,那時不知什麼是紀什麼是法,後來上學了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法律法規的很多知識,知道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它的法律,那麼就會亂作一團,矛盾和戰爭不斷。媽媽告訴我,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是《漢穆拉比法典》,因為有了這部法典,希臘成為最早的文明古國。許多的國家參照了這部法典制定了他們自家的法律。法律應該是約束我們行為的一種規矩吧,我想就是因為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能得以和平吧,經過我一直的觀察,我的結論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最近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占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少年犯罪總數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這是一組多麼可怕的數據啊!

⑺ 作為一名大學生,該怎樣踐行法治信仰

當「中國夢」成為一個民族的理想被屢屢提及時,許多人會思考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其實,中國夢不只是民族復興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人對未來、對生活的期待和願望。青年的中國夢就是在一個法治社會里,能夠預期自己的未來,能夠平等地參與競爭,通過自身的勤勉奮斗,實現人生目標。
法治不僅是國家的治理方式,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公民要追求自由與平等,離不開法制的保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有效協調社會矛盾,必須依法履行職能;法治還是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這一切都與青年息息相關。一方面,青年要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離不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它是維護個人權益與實現理想的「護身符」;另一方面,青年是否懂法、守法,能否以法治思維推動社會進步,影響著法治社會的前景。
很多人認為這一代青年是有知識的一代,他們從小接受了較為健全的學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走向大眾。但是,通過課堂學習獲得一張文憑,並不意味著理解法律的約束力。即使是為公眾所熟知的青年精英,也難免因「不懂法」而逾越邊界,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法治的前提是知法懂法。
熟悉了法律條文,還要對法律形成真正的敬畏之心。否則,也可能出現對法律知識了如指掌,而對法律執行心存僥幸的現象。前不久,某名校法學院碩士生因瘋狂盜竊被判刑兩年半的新聞成為熱點。或許這只是偶然事件,但通過觀察此類現象,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要讓文本上的法律變成行動中的規則,不光與儲備的知識有關,更與人的思維密切相聯。
法治精神其實就是一種規則意識,它拒絕「雙重標准」。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別人守規則,自己卻可以例外。比如,我們時常抱怨就業中的不公平,但在自己找工作時,不免托關系走後門;我們嘲笑「中國式過馬路」,卻時常隨著人流一起闖紅燈;當提出合理利益訴求時,我們顯得理直氣壯;自己的不當行為觸犯了他人的利益,我們又習慣沉默無聲。法律釐清了青年的行為邊界,「法無禁止即可為」確立了「為」與「不為」的規則。
公平正義是全體公民對法治社會的呼喚。權力的擴張,金錢的收買,都可能在走向社會公平的道路上製造陷阱。為公平正義掃清障礙的,正是不計較出身、不因權貴而扭曲的法治。
對青年來說,法律這一強有力的武器構建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每一個年輕人都渴望享有自己的「黃金時代」,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財富實現夢想,而這一切如果沒有法律來兜底,是難以真正實現的。
前些年,一篇題為《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網文廣泛流傳,說的是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斗,才取得和大都會里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雖然故事細節令人唏噓,卻讓人看到向前進的希望。而這些年,有關 「土豪二代」等強調出身的段子越來越多,以至於有人感慨,奮鬥了18年,能坐在一起喝咖啡又能怎麼樣?這種社會結構「板結化」的苗頭,只能靠法治來協調解決。只有法律能打破權力與金錢製造的無形藩籬,讓奮斗的社會環境更加公平與包容。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氛圍的確立基於全體公民的共同努力。青年參與到法治社會的建設中,既是法治的踐行者,身體力行地扮演遵守法律的角色,也是構建法治體系的積極力量。一個法治的社會,將護佑青年實現自己的夢想,與此同時,法治精神也應該成為青年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讓我們共同信仰、遵守和捍衛法律的尊嚴。

⑻ 如何認真踐行依法治國

法治是治國理政復的基本方式。制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和找專業律師的區別 發布:2025-04-30 17:39:11 瀏覽:362
新婚姻法婚前按揭房 發布:2025-04-30 17:29:36 瀏覽:116
江西省水利工程條例 發布:2025-04-30 17:22:18 瀏覽:283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4-30 17:13:02 瀏覽:525
唐嫣發律師函 發布:2025-04-30 17:12:41 瀏覽:306
我國民事訴訟法最新的修改是在哪一年 發布:2025-04-30 17:10:45 瀏覽:564
勞動法辭職延期 發布:2025-04-30 16:45:02 瀏覽:49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考題 發布:2025-04-30 16:30:19 瀏覽:109
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30 16:27:04 瀏覽:719
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案例 發布:2025-04-30 16:25:40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