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會的終極標志
㈠ 法制社會的標准
中國法治社會的標准為:人大民主科學立法,建立一個法律體系;執回政黨依憲、依法執政;答政府要依法行政;社會、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要依法自治;法院要獨立公正司法;要完善法治保障體系;要建立法治保障體系,包括法律援助、法律救濟等;法治文化。
㈡ 如何培育民眾的法治信仰
1、增強公民的權利意識,這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前提條件。公民的權利是一部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沒有權利內容的法律就激發不了公眾對它的渴望。權利意識的增強導致對法律的認識與對其價值的認同,有利於人們法律信仰的生長;同時,對法律的信仰也必將推動人們權利意識的提升,從而又推動法律意識的增強。公民的權利意識尤其是對權利的主張是近代自覺的主體者人格的吶喊,如果缺乏權利意識,法律規定的權利只能是寫在紙上的而不會轉化為現實中的權利。而權利意識的培養在於主體者自主意識的覺醒。我們說權利意識的培養主要在於主體——公民的自我意識的蘇醒。如果立法者一直崇拜和迷信國家政權的強制與威懾,而忽視了作為社會主體的公民的主體性與自我意識,那麼公民在國家的強制和威懾下,只能無可奈何地被動服從法律,自主判斷的思維就會逐漸麻木,參與的熱情也會逐漸泯沒,獨立的人格喪失了,那麼順從的、充滿奴性的依附人格便長成了,權利意識在其心中盪然無存,我們所倡導的法律信仰就無從談起。2、增強公民對法律價值的感受、體認與認同,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內在原動力。法律信仰具有親歷性。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輸出來的,被教導出來的,而是基於人們對法律的自覺信服和認可而使法律被認為是值得尊敬的、應當尊敬的。人們通過自己參與到法律實踐的過程,藉助一系列的社會實踐、個別經驗和親身感受而逐步到對法律的歸依,對法律神聖性的認同。從這一意義上說,法律就使人們信仰它獲得了必要的價值基礎。公民就是通過對價值的感受、體認和認同,才轉化為法律價值即價值法律化,這是法律信仰產生的主觀前提。對法律的信仰歸根結底是基於法律體現著主體的價值追求與價值理想,這也是法律之所以能夠被人信仰的最初原動力。正如西賽羅在《論法律》中說,羅馬人自兒提時便受到如此教育:「一個人要求求助於正義,就去訴諸法律」。因為只有法律體現著正義,反映著正義,保障著正義,實現著正義,從而使人們信仰法律、信仰正義獲得了發自主體內心的一種心靈的相契,法律信仰也由此而確立。所以,只要法律的內容體現並反映了主體的價值追求,法律才會得到社會主體的普遍體認與認同,並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最終完成信仰法律的理念塑造。3、增強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執法、司法人員的法律信仰,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有效保證,也是培育現代法治精神的重要環節。只有國家公職人員對國家法律具備良好的信仰,才能在形成、培養、增強自身信仰的同時,有助於民眾法律信仰的培植,黨和政府的法律信仰是社會民眾法律信仰的榜樣。從心理學角度上說,這是一種模仿效應。律人先律己,法律信仰這一社會風氣形成的直接因素就是公職人員對法律的認同。國家公職人員作為由人民委託執掌一定權力的代表和法律的衛士,是法律的具體執行者和操作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假使執法者、司法者自己首先知法執法又犯法,就會違背全國人民的意志,違背黨的領導,也會損害全國人民的利益。這樣的話,就會眾叛親離,甚至會使政府和法律的威信喪失殆盡,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誠如英國思想家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十倍於犯罪,因為犯罪只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是污染了水源」。因而,為了公民法律信仰的培養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應切實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法律素質教育,首先培養其法律信仰。4、 徹底擯棄法律工具主義,掃除思想上的障礙,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重要步驟。目前存在一個最大的思想誤區是法律工具主義持有者居多,法律工具主義是一種關於法律本質和法律功能的法學世界觀和法學認識論,認為法律只是實現一定社會目標的工具和手段,不具有任何目的和價值意義,把法律視為國家的工具和政策的工具。有時候法律工具主義者非常重視法律的作用,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立法、執法和司法的發展。但是由於他們把法律視為工具,而工具又是可以替代的,一旦達不到預想目標,這一工具就會被棄之不用。政策、命令甚至長官意志都可與法律發揮同等的甚至更大的作用,就容易出現以權壓法,權大於法的現象,這時法律就形同虛設,伴隨的危機亦會爆發,並最終導致人們對法律喪失信心。文革期間時而把法律視為階級斗爭的工具,時而又砸爛公檢法,一切都無法無天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說明。法律工具主義是人治思想的特殊表現。其實我們知道,法律在具有工具性手段性的同時,亦具有目的性。在一定條件下,它是工具,在另一條件下它就具有目的性了。法律只有始終貫穿著人類的價值追求這一目的,才能真正具有公平與正義,才能具有這一法律調整下的經濟、政治與道德等的公平與正義。而法律工具主義是把法律視為一種工具,與目的價值等無關,那麼在立法時就不能最大值地記載法律的價值,執法時也不可能實現其價值,自然人們的守法活動也不能享受其應有的價值,導致法律價值的虛化,降低了人們對法律價值的期待,自然無法培養公民的法律信仰。5、通過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進行輿論導向和法治宣傳,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廣泛基礎。現在電視、報紙和手機都已普及,網路也縱橫各區域,這些現代化工具的作用就是迅捷,讓人第一時間去感知外部世界。尤其網路輿論的功能日趨強大,具有明顯的現代性特質。經過近十年發展的中國網路媒體已成為全球互聯網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中國網民人數,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各種媒體是通過個案對法律實施關注的。針對每一個熱點事件,新聞媒體及網上言論都會非常活躍,進而馬上形成輿論趨勢,甚至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使任何部門、機構甚至公眾人物都無法忽視。例如孫志剛案、劉涌案、寶馬案等新聞、網上輿論的洶涌對該案的最終公正解決,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公民也直接或間接自發培養了對法律的情感。公民通過多種途徑站在一個局外者的角度「冷眼」觸摸法律,長期堅持下去,對法律逐漸習慣並認可,對法律產生一種不可阻隔的親切,這種親切感會使社會人群對周圍事物乃至自身事務第一時間以法律者思維去思考,使權利意識更深入民心,受到鼓舞的公眾將會繼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對法律事件的關注中去,法律信仰就會潛移默化地在公眾內心形成。法律堪稱人類迄今為止所能擁有的相對而言最為有效、最為合理和最為完善的治理手段,服從法律的規則治理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法律產生信仰是一個法治社會的終極標志。盧梭說:「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裡。」只有一個國家的公民具備法律信仰的心理基礎,那麼才有可能邁進法治社會的門檻。
㈢ 什麼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和衡量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
公平正義
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實現程度的重要標尺
㈣ 劃分人治社會和法治社會的標志是什麼
人治是建立在專政的基礎上的,特點是君主專政,體現的原則是個人主義.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的,具有民主的特點,體現的是大眾意志,少數服從多數!
㈤ 法治的標志是
法治的標志就是維護社會和諧!
㈥ 法治國家的實質標志是
標志是:法制完備
完備是指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健全、完善、規范、系統、協調和統一。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基礎,完備的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先決條件。法制完備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也是法治建設的首要目標。
㈦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標志包括哪幾個方面
1、形成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國家生活以及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均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權威,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組織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不得有超越於憲法和法律之外或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權。
3、實現「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前者是指民主的制度、權利、結構、形式和程序均在法律制度中確定下來,使之具有法律的完備形態;後者是指國家的立法、執法和司法活動均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真正實現廣泛的民主。
(7)法治社會的終極標志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共十六大報告強調,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中共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中共新聞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㈧ 什麼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和衡量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
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
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
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㈨ 法治社會的標志
法治社會與法治國家一樣,其形成都具有長期性。
憲法的出現僅是一個開端。法治即內法的容統治,強調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在社會生活中的至上地位。
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十八大報告指出,需要30-50年左右的時間,實際可能還要更長。
法治國家的主要標志有:完備而良善的法律體系;健全高效的法律運行體制;高素質的法律職業隊伍;較高的全民法律意識;良好的法律秩序等。
㈩ 什麼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環節和標志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環節和標志。
依法治國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
(10)法治社會的終極標志擴展閱讀:
認清新形勢,明確新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依照憲法這個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治理國家社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終要落實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體現為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緊緊圍繞這個新目標,建設一個由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的法治治理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會進一步夯實黨執政興國的法治基礎,鞏固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