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建設的目的

法治建設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0-12-28 07:23:17

①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根本目的是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的法治建設仍面臨一些問題: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法律體系呈現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有待進一步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執行難的問題時有發生;有的公職人員貪贓枉法、執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對社會主義法治造成損害;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仍是一項艱巨任務。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使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保證中國共產黨在法治建設中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實現當家作主的權利,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治,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使法治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堅持把法治建設植根於中國社會的實際,既注意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立足於中國國情,不照搬別國的法律制度和政治體制;堅持把法治建設的基礎放在制度建設和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上,不斷提高全社會法治文明水平。
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自覺守法等方面扎實推進,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通過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盡快形成更加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通過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通過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確保權力正確行使,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通過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中國人民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奮勇前進。隨著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中國人民的各項權益必將得到更好的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中國必將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法治是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標志,凝結著人類智慧,為各國人民所嚮往和追求。
中國人民為爭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設法治國家,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斗,深知法治的意義與價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設成果。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一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並與其相適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適應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面實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推進各項工作法治化。
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13億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

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2)法治建設的目的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②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③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④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

參考資料: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③ 法制建設的目的是什麼。事關方向性的問題,在中國搞法制建設,其出發點和落腳點

法制建設是為了國家能夠平穩順利的發展,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健康,生命財產安全。

④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目標、關鍵

依法治國
是當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發展
社會主義民主
,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依法治國
,建立社會注意法治國家,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
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
社會主義民主
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為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變化改變。
要把握住:
依法治國
的主體是黨的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依法治國就是要保證這些事務事業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所依之法最重要的就是憲法和法律,它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統一。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法制的健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建設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任務:堅持
科學立法

民主立法
,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堅持一切公民在法律前平等,維護
社會公平正義
,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推進依法行政。深化
司法體制改革
,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
司法制度
等。
注意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時的十六字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執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保障)。

⑤ 依法治國總目標的總抓手是什麼

依法治國總目標的抄總抓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總目標的確立,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有了這個總抓手,才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5)法治建設的目的擴展閱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是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總目標應突出把握的總抓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重要支撐。

⑥ 中國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是什麼

中國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回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答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障人民權益。

⑧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熱點內容
江西省水利工程條例 發布:2025-04-30 17:22:18 瀏覽:283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4-30 17:13:02 瀏覽:525
唐嫣發律師函 發布:2025-04-30 17:12:41 瀏覽:306
我國民事訴訟法最新的修改是在哪一年 發布:2025-04-30 17:10:45 瀏覽:564
勞動法辭職延期 發布:2025-04-30 16:45:02 瀏覽:49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考題 發布:2025-04-30 16:30:19 瀏覽:109
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30 16:27:04 瀏覽:719
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案例 發布:2025-04-30 16:25:40 瀏覽:737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30 16:20:51 瀏覽:826
勞動工傷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11:25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