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自評
㈠ 家長對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有何其他建議
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
1、完善師德教育機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要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培養培訓的重要內容,師范生培養必須開設師德教育課程,新任教師崗前培訓開設師德教育專題,在職教師培訓把師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
要創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結合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師德教育,重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要突出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採取實踐反思、典型案例評析、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鼓勵將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等請進課堂,用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詮釋師德內涵,切實增強師德教育效果。
2、構建師德宣傳機制。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新聞媒體,通過組織舉辦形式多樣、務實有效的活動,面向家長、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師德宣傳報道,加強教師正面形象的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的契機,聯合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多種媒體,系統宣講《教育法》《教師法》和教育規劃綱要等法規文件中有關師德的要求,集中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社會氛圍。對媒體報道的師德失范事件,要在第一時間予以回應,迅速組織查處,公布事件真相,防止負面影響的蔓延。
3、強化師德監督機制。
建立德建設年度評議、師德問題報告、師德狀況定期調查分析等制度,及時研究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政策措施。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參與的「五位一體」師德監督體系,建立多種形式的師德投訴、舉報平台,暢通和公開舉報渠道,鼓勵和發揮網路媒體、專業學術團體等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及時獲取掌握師德信息動態,及時發現並糾正不良傾向和問題。
4、規范師德考核機制。
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擺在首要位置。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制定具體的師德考核辦法,充分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堅持客觀公正、公平公開原則,採取個人自評、學生測評、同事互評、單位考評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結果公示後存入師德考核檔案並報學校主管部門備案。
在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應評定為不合格,考核結果及時通知教師本人。
5、嚴格師德懲處機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要求,明確教師不可觸犯的師德禁區,並採取相應處理辦法,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存在師德問題的教師,學校要及時進行誡勉談話、警示教育、通報批評,直至給予行政處分和黨紀處分。
對有嚴重失德行為、造成嚴重後果、影響惡劣的,要依據《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有關規定,撤銷教師資格或予以解聘。
(1)教師職業道德自評擴展閱讀
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1、突出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
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引導廣大教師守好講台主陣地,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增強育人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避免重教書輕育人傾向。
加強對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的指導,通過老帶新等機制,發揮傳幫帶作用,使其盡快熟悉教育規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實踐中錘煉高尚道德情操。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師范生培養及教師生涯全過程,師范生必須修學師德教育課程,在職教師培訓中要確保每學年有師德師風專題教育。
2、突出典型樹德,持續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
大力宣傳新時代廣大教師陽光美麗、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改革創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優秀教師典型,綜合運用授予榮譽、事跡報告、媒體宣傳、創作文藝作品等手段,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
開展多層次的優秀教師選樹宣傳活動,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樣在身邊、人人可學可做的局面。組織教師中的「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國家教學名師、最美教師等開展師德宣講。鼓勵各地各校採取實踐反思、情景教學等形式,把一線優秀教師請進課堂,用真人真事詮釋師德內涵。
3、突出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
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系列文件等為重點,提高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規則意識,提升依法執教、規范執教能力。制訂教師法治教育大綱,將法治教育納入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體系。
強化紀律建設,全面梳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關愛學生、師生關系、學術研究、社會活動等方面的紀律要求,依法依規健全規范體系,開展系統化、常態化宣傳教育。加強警示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師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