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4年社區矯正立法

2014年社區矯正立法

發布時間: 2023-01-15 04:35:18

『壹』 社區矯正除了定位,還要接聽電話

社區矯正除了定位,還要接聽電話?是的。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運用手機定位、視頻通話等信息化核查方式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
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社區矯正法。該法將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運用手機定位、視頻通話等信息化核查方式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
司法部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姜愛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社區矯正是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執行制度。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以來,全國累計接受社區矯正對象達到了478萬,累計解除矯正對象411萬。這幾年每年都新接收50多萬,今年到現在新接收了57萬,解除矯正59萬,全年正在列管的有126萬。應該說,社區矯正工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節約國家的刑罰執行成本,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促進司法文明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社區矯正法制定出台,非常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注重將社區矯正工作實踐中一些成功有效的做法固定下來,上升為法律制度。」姜愛東介紹,這次社區矯正法明確規定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個根本保證確定下來。

此外,總結吸收各地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社區矯正信息化水平的成功經驗基礎上,這次社區矯正法將國家支持社區矯正機構提高信息化水平寫入了總則,還就信息化核查、使用電子定位裝置等作出了專門規定,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提供了法律依據。根據社區矯正法第26條規定,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運用手機定位、視頻通話等信息化核查方式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根據第29條的規定,對不服從管理的五類特定情形的社區矯正對象,可以按照規定的批准程序和期限,使用電子腕帶這種不可拆卸的專門電子定位裝置加強監督管理。

「社區矯正法還總結吸收各地社區矯正工作充分依靠基層組織和社會力量,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經驗。」姜愛東說,社區矯正法明確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情況為其確定矯正小組,負責落實相應的矯正方案。根據需要,這個矯正小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人員以及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組成,把矯正小組作為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矯正小組為依託,堅持專群結合,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把在社區里接受教育監管的社區矯正對象有效管理起來,積極參與到社區矯正工作中來,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區矯正制度的顯著特色,也是新形勢下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客觀需要。「截止到11月底,全國各地已經為在冊的社區矯正對象建立了66.2萬個矯正小組。」
「這次立法是社區矯正專門立法的第一次,但是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先在全國的部分省市進行了試行,2009年在全國全面施行,2014年又在全國進一步全面推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愛立介紹,這部法律共九章六十三條,主要亮點包括,明確了社區矯正的目標和工作原則;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具體內容還包括社區矯正工作的工作體制、機構設置;有關部門和機關之間工作的銜接配合;依法矯正社區矯正對象,並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以及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法律責任等。

『貳』 社區矯正法實施時間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第六十三條 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是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分為總則,機構、人員和職責,決定和接收,監督管理,教育幫扶,解除和終止,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特別規定,法律責任,附則,共九章63條。
2019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於2020年7月1日實施。
一、社區矯正人員應當遵守哪些規定
1.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
2.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3.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
4.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
5.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
6.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
二、社區矯正人員是指什麼人
社區矯正人員是指對罪行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經過監管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的人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規定為五種罪犯,即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裁定假釋、被暫予和被剝奪政治權利監外執行並在社會上服刑的罪犯。以上范圍是嚴格根據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確定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六十三條 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叄』 山西省社區矯正法實施細則

法律分析:《實施細則》全面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的立法精神,堅持將「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減少和預防犯罪」作為根本出發點,聚焦全省社區矯正工作實踐中急需解決的重點難點,堅持問題導向、廣泛深入調研、梳理總結經驗,在法律的框架內,對社區矯正的統籌協調、部門銜接、業務流程、監督保障等事項進行全面細化和規范,共九章八十一條,重點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一定程度上體現山西特色。《實施細則》的頒布實施,對進一步規范全省社區矯正工作,健全完善山西社區矯正制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依據:《山西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

一 是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社區矯正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面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及《實施辦法》,堅持黨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絕對領導,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全部依法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和社區矯正機構,明確了社區矯正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和各級社區矯正機構的職能定位,並對建立社區矯正工作日常聯絡機制、信息共享機制、應急處置機制、監督保障機制等進行具體規定,著力構建密切配合、無縫銜接、高效運行的體制機制。

二 是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填補社區矯正制度空白。立足山西社區矯正工作實際,聚焦實踐中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明確各級社區矯正機構職責和可委託司法所事項,對社區矯正調查評估中的銜接配合、居住地確定,監督管理中的分類管理、申請外出及異地就學協管,教育幫扶中的公益活動組織、個別教育、心理輔導和社會幫扶等內容進行規范和細化,提出了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措施,特別是對申請外出目的地社區矯正機構協助管理等進行明確規定,填補了基層社區矯正機構執行層面的制度空白。

三 是突出守正創新,將有效經驗以制度形式固化。《實施細則》將近年來山西社區矯正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社區矯正中心發揮職能作用的經驗做法進行固化,在落實教育幫扶職責中充分發揮社區矯正中心的職能作用,明確社區矯正機構可依託社區矯正中心履行社區矯正教育幫扶職責,同步解決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短缺的問題。創新監督管理措施,對執行地以外就學的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作出具體規定,明確按照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的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方式進行監管,由就學地社區矯正機構進行協助管理。

四是強化監督保障,確保社區矯正依法規范運行。將監督保障作為專章列出,特別是將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的法律監督進行細化,具體列出10項監督內容,突出對關鍵環節和重要節點的監督。建立省市兩級社區矯正工作督察機制,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督察,列出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依法公正廉潔履職的要求。同時對社區矯正定期分析研判、重大事項報告、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法律文書送達等保障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五是推進銜接配合,全方位制定細化流程措施。《實施細則》全面貫徹《社區矯正法》和《實施辦法》,嚴格按照社區矯正工作流程要求,結合山西實際,以章節形式確定框架,增加了調查評估和監督保障兩章內容,更加突出操作性和實用性。另外,《實施細則》重點突出對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管理機關等職能部門之間銜接配合流程事項的細化規定,涉及司法行政機關內部各級社區矯正機構工作流程的事項,將制定相關專項配套制度再行具體規定,逐步形成完備的山西社區矯正制度體系。

『肆』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社區矯正的規定

A 新舊刑訴法關於社區矯正規定的變化


變化一

1、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

對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交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

對於被假釋的罪犯,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

2、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

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3、變化: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的執行機關由公安機關變更為社區矯正機構,明確了社區矯正的范圍和執行主體。

變化二:

1、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

對於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通知本人,並向有關群眾公開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復政治權利。

2、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九條規定:

對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書面通知本人及其所在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

3、變化:將剝奪政治權利罪犯的執行機關確定為公安機關。

社區矯正制度正式已上升至法律層面

新《刑事訴訟法》第258條規定,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以及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明確了社區矯正的范圍和執行主體,從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區矯正的刑法性質。

之前於2011年5月已生效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也有類似規定。這些法律規定標志著社區矯正正式進入法律層面,已被賦予了刑罰執行性質。社區矯正的司法本質是一種刑罰執行行為,只是與監禁刑罰執行活動有別,將罪犯放在社會上予以教育改造。社區矯正工作由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對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伍』 社區矯正法的立法目的是

社區矯正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
《社區矯正法》第一條,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陸』 2017年社區矯正法立法

社區矯正在試行後穩步發展,參加矯正得出人數正在逐年增加,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2017年社區矯正法立法,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社區矯正法立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正確執行刑罰,懲罰、教育和改造社區服刑人員,提高行刑效果,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社區矯正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刑事判決、裁定或決定的服刑期限內,採取監督管理、教育、幫助措施,矯正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

第三條 社區矯正適用下列人員: (一)被判處管制的; (二)被宣告緩刑的; (三)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其中包括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四)被裁定假釋的; (五)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監外服刑的。 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對於罪行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等,應當作為重點對象,優先適用非監禁刑,實施社區矯正。

第四條 社區矯正的任務是: (一)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刑罰正確實施; (二)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使他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成為守法公民。 (三)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在就業、生活、法律、生理、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其盡快適應社會生活。

第五條 社區矯正遵循懲罰與教育、幫助、改造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寬嚴相濟和動態管理相適應、日常監管和重點監管相結合、考核與獎懲相配套的原則。

第六條 社區服刑人員由其戶籍地司法所接收管理。

戶籍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司法所接收管理,戶籍地司法所應當協助、配合。

第七條 社區服刑人員遷居的,原居住地司法行政機關轉交遷入地司法行政機關接收並管理;

第八條 國家建立社區矯正經費全額保障制度。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經費、行政運行經費、辦案業務經費、業務裝備經費等社區矯正工作經費列入政府公共財政支出范圍,並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

第九條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企事業單位為社區矯正事業募集資金、提供實物及勞務等,對成績顯著者應給予獎勵和表彰。

第十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社區矯正工作。

第十一條 社區矯正工作者依法實施社區矯正,執行非監禁刑罰,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監管改造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十二條 社區服刑人員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和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享有辯護、申訴、控告、檢舉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剝奪或限制的權利。

第十三條 社區服刑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社區矯正有關規定,服從監督管理,接受教育矯正。

第二章 社區矯正專門國家機關

第十四條 司法行政機關是依法承擔社區矯正執行任務的專門國家機關。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應支持、配合專門國家機關開展社區矯正工作。

第十六條 社區矯正工作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具體實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分工負責,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編制、財政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單位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原則。

第十七條 中央、省、設區的市、縣(市、區)成立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編制、財政等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單位參加的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指導本轄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

第十八條 各級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於社區矯正工作的方針政策;

(二)審議批准社區矯正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三)定期聽取社區____工作匯報,協調處理重大問題;

(四)監督、檢查成員單位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情況,督促成員單位依法履行職責。

第十九條 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應當依照職能,履行各自職責。

第二十條 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組織、指導和實施社區矯正工作,制定相應的制度;檢查、考核社區矯正工作實施情況,並會同有關專門國家機關共同做好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監督工作,提高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質量;組織、招聘、培訓、考核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建立社區矯正工作的獎懲制度、表彰先進工作者,懲處違紀違規行為。

第二十一條 監獄管理機關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在押服刑人員,應當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準確辦理暫予監外執行;對符合假釋條件的在押服刑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及時報請審判機關裁定;對確屬不宜在監外執行的社區服刑人員根據社區矯正工作機構的建議,及時收監執行。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對刑事被告人、罪犯適用管制、緩刑、剝奪政治權利、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非監禁刑和非監禁刑罰措施,依法對社區服刑人員適用減刑,假釋,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撤銷假釋或暫予監外執行、收監執行等司法獎懲措施。

對於可能適用社區矯正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委託社區矯正工作機構開展審前調查,並在審判過程中參考吸收審前評估報告建議。

第二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對社區矯正工作實施全程監督,維護社區服刑人員的合法權益,預防和打擊社區服刑人員重新犯罪,保證社區矯正依法公正實施。

第二十四條 公安部門應當配合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對重新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第二十五條 民政部門應當將社區矯正納入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之中,指導村(居)民自治組織參與社區矯正,對符合條件的社區服刑人員給予低保救助,為特困社區服刑人員提供臨時救助和生活幫扶。

第二十六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依託公共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機構,為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社區服刑人員提供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進行創業幫扶,積極爭取就業機會。

社區矯正法實施的基本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關於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司法廳(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監獄管理局:

為進一步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加強和創新特殊人群管理,根據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在深入調研論證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對於實施情況及遇到的問題,請分別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柒』 社區矯正法出台對司法行政人員有什麼影響

  1. 完善現行法規規定,讓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有法可依。

  2. 明確社區矯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具有法律性質和地位,賦予其法定職能、職責和職權。

  3. 社區矯正人員脫管追查將有法可依有保障。

『捌』 社區矯正法何時出台

2015年司法部將推動制定社區矯正法,完善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監獄刑罰執行和社區矯正相互銜接、統一協調的刑罰執行體系。

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目前已經進入全面推進的階段。據相關數據,我國社區服刑人員已達73.9萬人。
現行有效的是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社區矯正法》還未開始制定。
根據司法部法制司介紹,2015年,司法部將根據方案部署,完善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措施,進一步完善社區矯正工作體制機制,加快制定社區矯正法。推進監禁刑罰執行與社區矯正協調銜接,推動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統一完備的刑罰執行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刑罰功能作用。

『玖』 被判緩刑的人可以跟團出去旅遊嗎

緩刑,也稱為暫緩執行刑罰,它不是刑罰的種類,只是刑罰執行的一種專制度,是指人民法屬院對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有些人的緩刑期間比較長,自己長期在一個環境中悶得慌,就想要趁著假期跟親朋好友出省去旅遊。但自己還在緩刑期里,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那麼,緩刑期間旅遊幾天可以嗎?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因此,如果能得到批准,緩刑期間也可以出去旅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五條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拾』 社區矯正的寫入刑法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了對判處管制、緩刑以及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標志著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的確立,為改革完善我國刑罰執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礎。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從刑事立法精神上有力地回應了國際社會行刑社會化的要求首先,從刑罰目的上看,我國現行刑法理論在刑罰適用與執行上強調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此次社區矯正明確在刑法中加以規定,從立法上明確確立了行刑社會化理念,使得社會化行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從刑事政策來看,社區矯正的立法,也是貫徹落實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具體體現,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犯罪分子」教育、感化、挽救」和」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和政策;這是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對完善中國特色的刑罰執行制度的有益探索。最後,社區矯正寫入刑法順應了國際社會行刑社會化的潮流。1955年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一屆聯合國防止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上通過了《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准規則》,其中第61條明確指出:」囚犯的待遇不應側重於把他們排斥於社會之外,而應注重他們繼續成為組成社會的成員。」《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准規則》(即《北京規則》)明確指出:」應當充分注意採取積極措施,這些措施涉及充分調動所有可能的資源,包括家庭、志願人員及其他社區團體以及學校和社區機構,以便促進少年的幸福,減少根據法律進行干預的必要,並在他們觸犯法律時對他們加以有效、公平及合乎人道的處理。」社區矯正此次寫人刑法,無疑是我國在行刑社會化發展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規定,是對聯合國公約的積極回應,表明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二、確立了相輔相成的兩大矯正體系自由刑在執行中的最常見形式是監禁刑。不可否認,監禁刑在預防犯罪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刑法理論的不斷發展和人權思想的逐漸深人,人們逐漸認識到監禁矯正有其局限性,因此刑罰種類的輕緩化、處罰的輕刑化和開放化成為刑法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在這種情形下,社區矯正隨著行刑社會化的浪潮在世界各國廣泛展開。如果說以自由刑取代肉體刑是刑罰執行方式的第一次飛躍,那麽,社區矯正制度又向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邁出了一大步,實現了刑罰執行方式由監禁刑向非監禁刑發展的第二次飛躍。社區矯正相對於監禁矯正來說有其巨大優越性。但這並不說明社區矯正可以取代監禁矯正。實際上,社區矯正與監禁矯正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我國刑事立法中明確規定社區矯正,必將促進兩大矯正體系的進一步協作,從而在共同預防犯罪上取得重大效果。關於二者的關系,有兩點:首先,社區矯正可以彌補監禁矯正的不足。監禁矯正在預防犯罪中兩大無法突破的難題:其一,監獄的相對有限與罪犯的相對無限的矛盾。從長遠來看,監獄的建設是有限的,而人口是不斷增長的,處於人口增長中的罪犯也是逐漸增多的,監獄矯正不可能成為預防犯罪的最終選擇;從短期來看,社會某一時期,國家用於監獄投入的成本是有限的,僅就經濟成本而言,社區矯正的相應成本一般不超過監獄關押的20%。實施社區矯正更加節約司法資源。社會法學派認為罪犯之所以犯罪是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所決定的。社會本身即是犯罪產生的一個誘因,選擇將罪犯投入社會,運用社會力量進行矯正正是」對症下葯」,實現了對罪犯的社會內部消化,有效解決行刑資源有限性的難題。以矯正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為例,矯正要求工作人員具備矯正罪犯心理與行為的矯正知識、矯正技術和矯正能力,但是,國家刑事執行的專門矯正官、緩刑官和假釋官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實施社區矯正,可以依託和藉助社區的各種矯正資源和服務力量,有效應對犯罪,這既是社區矯正與監獄矯正的根本區別,也是社區矯正較之監獄矯正的最大優勢。把罪犯放在社區進行矯正不僅可以減少監獄的人力和財力負擔,而且可以減少國家對監獄的經濟投人,降低監禁行刑的成本,緩解監獄矯正的壓力,使監獄能夠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去矯正那些主觀惡性較大、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罪犯。其二,罪犯的監獄化與再社會化的矛盾。現代犯罪學研究成果表明,犯罪人之所以犯罪是由於其社會化進程未全面完成,而傳統的監禁矯正,將罪犯投人監獄,使其隔離於社會之外,大大削弱了社會化的基本條件和環境,反而使得罪犯的社會化速度遠遠滯後於正常社會成員。不僅如此,將犯罪人囚禁於監獄中,還會使犯罪人無形中學到犯罪技術和技能,傳播監獄亞文化,從而形成交叉感染。例如,有些初犯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押,人身危險性反而有增無減。由此看出,雖然監獄的隔離功能對於具有高度社會危險性的罪犯而言是有積極作用的,但這種隔離並不能作為預防犯罪的最終手段,因為罪犯除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者外,最終仍然要回歸社會。對罪犯而言,隔離的時間越長,隔離的程度越高,其再社會化的可能無疑越低,再次進人社會後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而社區矯正正好克服了監禁矯正的這一缺陷。社區矯正將罪犯置於社會化環境下生活,使罪犯能夠最大可能地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並在此基礎上對罪犯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引導和行為規范,促進罪犯形成健康的社會人格,實現再社會化,使罪犯最終能夠以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順利回歸社會,避免監禁矯正可能帶來的以消極服從、自信心與進取心重度喪失為特徵的[監獄人格」、」囚犯人格」的出現。其次,監禁矯正是社區矯正的後盾和保障。社區矯正確有優點,但適用上也有局限性。這是因為將罪犯放於社區,必然需要考慮社區的安全,只有在罪犯本身罪行較輕、人身危險性較小的前提下,才具有適用的可能。反之,如果將一些暴力犯罪等人身危險性較高的罪犯也放於社區,不但不能預防犯罪,反而是對犯罪的縱容。另外,為了保障社區矯正的效果,有必要建立起社區矯正與監禁矯正之間的橋梁,比如我國刑法對緩刑、假釋罪犯違反規定的重新收監執行的規定。這不僅可以促進罪犯積極改造,而且可以使得社區矯正在適用中無」後顧之憂」,大膽適用。綜上所述,矯正是理念,而矯正場所、矯正內容的選擇直接體現著刑罰由重到輕的適用序列,存在著一個矯正方式上逐漸過渡的轉移序列。社區矯正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也不是一個孤立發揮其矯正功能的措施,矯正目標的相同性顯示社區行刑與監獄行刑是相關聯的統一體。建立與監禁矯正相對的社區矯正,可以為預防犯罪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從監禁矯正和社區矯正的特點來看,監禁矯正是為罪犯關上了社會的大門,而社區矯正是給罪犯打開了社會的大門。這一關一開之間,必須考慮到矯正的系統性和延續性,使兩大矯正體系之間相銜接,通過二者相輔相成的共同作用,使得行刑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刑罰效能得以增強,行刑成本得以降低。三、進一步促進了刑罰配置結構的合理化《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了社區矯正的適用類型,即管制、緩刑和假釋。對此,有學者指出:」此次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意味著我國刑罰體系和執行制度上的重大變化,即將我國刑法中管制這種刑罰方式改成社區刑,從而以生命刑、自由刑、社區刑重構我國刑罰體系的主體部分;此外,以緩刑、假釋作為連接社區刑與自由刑、生命刑的通道。」(劉憲權:2010年11月9日《檢察日報》)我國傳統刑罰體系中並不存在社區刑,而此次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是否可以認為創立了社區刑,並且使得社區刑成為與生命刑和自由刑並列的刑種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社區矯正的引入的確促進了我國刑罰結構的合理化。以管制刑為例,管製作為非監禁刑罰,在司法實踐中,其積極作用並未得到有效發揮,其規定雖然廣泛(掛有管制的罪名約占罪名總數的1/4),但適用率卻極低。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字來看,2003年全國法院給予刑事處罰的共計730,355人,其中判處管制的有11,508人,佔1.58%;2004年全國法院給予刑事處罰的共計752,241人,其中判處管制的有12,553人,佔1.67%; 2005年全國法院給予刑事處罰的共計829,238人,其中判處管制的有14,604人,佔1.76%。這其中的原因並不在於管製作為一種刑種本身不合理,而主要在於彰顯管制刑本身的行刑內容出現了問題。根據我國《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僅有五項義務,而這五項義務都是將罪犯作為消極的客體來看待。作為一種限制自由的刑罰執行方式,簡單的五項義務的規定與嚴厲的監獄監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難以有效體現管制的懲罰性,調動罪犯改造的積極性。緩刑和假釋的考察監督義務也同樣存在落實不力的問題,甚至許多人誤認為被告人被判處管制、緩刑就」沒事了」。而實際上,對緩刑犯的考察,既是正確執行緩刑制度的重要一環,也是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一方面。」監督」」考察」的缺失,使得刑罰的」可感性」降低,難以對罪犯造成應有的心理壓力和必要的行為約束。以上這些問題最終導致管制、緩刑、假釋成為司法機關不太願意採取的刑罰手段,對於既可判處監禁刑又可判處管制刑的犯罪,一般都判處監禁刑,以致造成了罪刑結構的失衡。因此,為了充分發揮管制、緩刑、假釋在矯正犯罪人和降低我國刑罰嚴厲性方面的積極作用,必須在立法上對其內容加以完善。此次《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對管制、緩刑和假釋適用社區矯正,就使得非監禁刑罰執行具備了實質內容,管制、緩刑、假釋的適用效果也必將得到改善。從近幾年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成果來看,」緩刑沒事」的局面已經逐漸有所改觀。社區矯正的立法化,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刑罰結構的合理化,給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發揮提供更大的空間,將促使非監禁刑罰執行考察落到實處,真正發揮管制、緩刑、假釋的作用,使得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非監禁刑罰執行中切實得到體現。四、督促社區矯正配套立法的盡快出台在開展社區矯正的國家,一般而言,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中均明確規定了社區矯正執行的刑罰種類、刑罰適用和執行制度,以及各種社區矯正措施適用的程序、步驟及刑事執行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2003年社區矯正試點開展至今,在制度規范層面,僅有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 2004年5月司法部制定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暫行辦法》、2005年1月[兩院兩部]聯合發布的《關於擴大社區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和2009年9月」兩院兩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地方試點工作中則建立了規范社區矯正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制度、相關部門之間銜接配合的制度、社區矯正工作基本流程以及部門內部日常管理制度等。誠然,這些都為社區矯正在中國的建立和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為社區矯正的立法化及深入開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國社區矯正之所以遲遲未予正式立法,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國外社區矯正的實際情況並沒有統一的說法,如美國的社區矯正,雖然從有關規定來看,社區矯正是作為一種刑罰,但在實踐中則更多的體現為一種非監禁執行方式。社區矯正的性質不僅是非監禁刑的刑罰執行,而且也包括了各種非監禁措施的落實及矯正項目的實施。而英國社區矯正是作為獨立的刑種,包含了一系列社區矯正令。日本的社區矯正是作為保安處分,主要是緩刑、假釋和假釋人員的安置幫教,緩刑、假釋期間的監管、矯正與保護活動。其二,受國外立法復雜多樣的影響,國內學說紛紜。如」刑事執法活動說」,」非監禁式的行刑方式和處遇措施說」,」罪犯處遇新趨勢說」,」行刑、矯正和福利性質說」,」保安處分及刑事政策說」,如此等等。理論研究上的眾說紛紜,使得社區矯正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未能明晰,立法基礎不太牢固。因此我國在社區矯正的引入中並沒有草率先予立法,而是採取」先實踐後立法」的方針,根據實踐中社區矯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來進行立法,這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自實踐」的原理。根據7年來社區矯正在全國試行的具體情況,社區矯正作為管制、緩刑、假釋等的執行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罪犯的重新犯罪率,幫助罪犯復歸社會,營造了和諧的社會氛圍。至此,社區矯正作為管制、緩刑、假釋執行措施的地位已經可以明確。所以,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將」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是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是對社區矯正性質的肯定,必將推動社區矯正相關制度如具體項目設置以及社區矯正隊伍建設等的配套立法完善。以社區矯正的內容為例,根據」兩院兩部」2009年9月聯合發布的《關於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其中涉及社區矯正內容的規定可以歸納為三方面:第一,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第二,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第三,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幫困扶助。以上三方面雖然對社區矯正的內容提出了要求,但仍然是一種抽象的原則性規范,並不能表明社區矯正已經具備了具體明確的內容。因為無論是教育矯正,還是監督管理、幫困扶助都並非社區矯正的」專有性」內容,監禁矯正同樣存在教育矯正和幫困扶助的要求,所以從內容上來看,除了執行場所的變更,關鍵在於內容上如何利用社區的力量。以如何利用社區力量為基礎,對社區矯正的內容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為」嚴」,一為」寬」。對於從」寬」,從開設學校教育等幫助性項目角度來講,社區矯正應當是開放的體系,具體的立法完全可以由其他行政法予以補充。但是從」嚴」,因其可能涉及」人身權利」的限制,社區矯正的項目還有待刑事立法的確認。例如,目前司法實踐中普遍針對社區服刑人員組織公益勞動,但立法卻沒有類似的規定,因此勞動如何與矯正相結合,還需要進一步通過立法來明確。總之,將社區矯正寫入刑法,確立社區矯正的刑法地位,社區矯正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才有可能緊鑼密鼓地跟上。而刑法的規定,也必然需要配套措施的侭快出台予以配合。所以,繼刑法規定社區矯正制度之後,一部系統的《社區矯正法》勢必令人引頸期待。五、促進了行刑權的統一《刑法修正案(八)》刪除了公安機關作為管制執行以及緩刑考察、假釋監督主體的規定,從立法的實然來看,社區矯正的執行主體尚處於」空白」狀態。對該問題的解決需要結合我國社區矯正的特殊背景來解釋。這根源於我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中出現」雙重主體」的現實,這一現象引發了實踐中的許多現實問題,多為學者所詬病。立法者此處的修改之意應是對雙重主體的模式給予了否定,但是具體由哪一主體來執行,目前理論上存在三種觀點:由公安機關執行,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抑或建立一個全新的機構。公安機關作為國家公共安全的管理和保衛機關,任務繁重,再把社區矯正交其執行,實在困難很大。加之,從促進罪犯與社區聯系的角度來看,公安機關的偵查性質決定了公安機關與犯罪人之間存在尖銳的情緒對立和矛盾沖突,罪犯會因為偵查人員的偵查、拘留、逮捕行為產生強烈的排斥感,這說明不太適宜由公安機關執行社區矯正。根據對行刑權統一的研究,學者們多贊同統一由司法行政部門執行。也就是說,應當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社區矯正。理由是:首先,從理論研究來看,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社區矯正符合理論研究的結論。長期以來,在對刑事司法職能分配方面,已經達成這樣的理論共識: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和執行權應當分別由公安、檢察、審判和司法行政機關行使。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社區矯正,符合理論共識。其次,從實務狀況來看,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社區矯正也符合中國現實情況。從我國司法行政機關職能職責的現狀來看,我國司法行政機關本身具備刑罰執行職能,具有管理、矯正罪犯的資源和經驗,可以滿足矯正的「技術性」「專業性」的要求,無需從零做起、另起爐灶。另外,對於緩刑犯、假釋犯而言,社區矯正面臨著與監禁矯正鏈接的問題,兩大矯正系統的統一有利於對服刑人員不間斷的可持續的教育改造,能取得較好的矯正效益,體現系統的整體功效。基於此,世界各國行刑權都已逐漸走向統一。因此,賦予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執行權力,將監獄行刑工作與社區矯正工作整合於一個統一的權力系統之中,有利於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結和互動,取得行刑效益最大化,也與筆者在前面所提到的確立兩大矯正體系的觀點相呼應。當然,司法行政機關在實行社區矯正時,也需要得到公、檢、法等機關的配合,這是自不待言的。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
勞動合同法教程 發布:2024-11-19 14:12:48 瀏覽:669
大幾能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19 14:06:33 瀏覽:403
道德模範的主要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19 13:51:59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