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注微盤

道德經注微盤

發布時間: 2023-01-19 11:13:50

A. 道德經(老子)的各種註解

河上來公、韓非、莊周、蘇自軾、高亨、馮達莆、楊潤根都注釋過。

還是古人的版本好。老子的道德經經過很多朝代,不斷的避諱,很多字改了,不如第一句「道可道非恆道」就避漢武帝名諱劉恆改為了「道可道非常道」。今人文化含義很多已經變了,所以斷章取義,解釋離題萬里。
建議博採眾家之長。作比較分析。任何領悟和含義都最多做考證。

還有老子的思想是微言大義。老子的思想它本身就是圓的,不同的人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圓的一半。道德經是一個圓心,不同的註解就是圓線中的一段。幾十代人不斷的努力,不斷完善道家思想這個大圓。

B. 老子道德經校釋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kzuc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是以比較古老的《老子》文本為底本,注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並代表三國魏晉玄學思想,因此是《老子》一書最重要的注釋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樓宇烈先生以浙江書局刻明華亭張之象本為底本,參校數十種重要版本及相關徵引著述,是目前唯一,也是最精審的有關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校勘注釋本。

C. 老子道德經第三章原文及譯文

來源網路手機道德經網站

[原文]
不上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②,使民不為盜③;不見可欲④,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⑤,實其腹,弱其志⑥,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為而已⑧,則無不治矣⑨。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注釋]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注》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為?唯用是施,貴之何為?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為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窬探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心懷智而腹懷食,虛有智而實無知也。

弱其志,強其骨。
骨無知以干,志生事以亂。
常使民無知無欲,
守其真也。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知者謂知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不以三者街之,則民不知所慕,澹乎其無欲,雖有智者,無所用巧矣。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即用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貴、不見,所謂為無為也。

D. 求《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ejtc3LBx4ILSoF2tWZ7JQ

?pwd=gy2t 提取碼:gy2t
簡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一書的是研究道德經必讀的書籍,可稱王弼注之經典作品。詳覽全書,除一標點位置錯誤外,似無他誤處。於中華本實屬難得。王弼算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最難讀的吧,一面讀,一面忘,有時候理解困難。

E.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譯文: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誇耀的建立不起功勛;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

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數為5162字。

F. 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道德經·第七章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時期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一些詞語注釋

天長地久;長、久: 均指時間長久。

以其不自生也: 因為它不為自己生存。以,因為。

身:自身,自己。以下三個「身」字同。先: 居先,占據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

外其身: 外,是方位名詞作動詞用,使動用法,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邪(ye): 同「耶」,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

[延伸閱讀 1]王粥《道德經注》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

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日能成其私也



G. 《道德經》哪個版本的注釋最好

《道德經》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這兩種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邏輯思維體系最嚴謹;也是市場流通最廣的版本。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主題思想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朴、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H. 老子道德經全文注音

用谷歌翻譯。 http://translate.google.cn/# 如 將中文譯成中文(簡體)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朗讀顯示對應的拉丁字元的拼音 Dì yīzhāng dào kě dào, fēicháng dào. Míng kě míng, fēicháng míng. Wú, míng tiāndì zhī shǐ, yǒu, míng wànwù zhī mǔ. Gù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 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 (jiào).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zhīyòu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 Dì èr zhāng tiānxià jiē zhīměi zhī wèi měi, sī è yǐ. Jiē zhī shànzhī wéi shàn, sī bùshàn yǐ. Gù yǒu wū xiāng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ǎn xiāngxíng, 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shēng xiāng hé, qiánhòu xiāng suí. Shì yǐ shèngrén chù wúwéi zhī shì, xíng bù yán zhī jiào; wànwù zuò yān ér bùcí,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gōng chéng ér fú jū. Fu wéi fú jū, shì yǐ bù qù. Dì sānzhāng bù shàng xián, shǐ mín bùzhēng; bù guì nándé zhī huò, shǐ mín bù wéi dào; bùjiàn (xiàn) kě yù, shǐ mínxīn bù luàn. Shì yǐ shèngrén zhī zhì, xū qí xīn, shí qí fù, ruò qí zhì, qiáng qí gǔ. Cháng shǐ mín wúzhī wú yù. Shǐ fu zhìzhě bù gǎn wéi yě. Wéi wúwéi, zé wú bùzhì. Dì sì zhāngdàochōng ér yòng zhī huò bù yíng, yuān xī shì wànwù zhī zōng; cuò qí ruì, jiě qí fēn, hé qí guāng, tóng qí chén, zhàn (chén, tōngjiǎ zì 「chén」) xī shì huò cún. Wú bùzhī shuí zhīzǐ, xiàng dì zhī xiān.

I. 道德經 歷代注本

一、先秦至六朝

1.李零:郭店竹簡校讀記

2.馬王維漢墓帛書老子(文物出版社刊行本)

3.韓非《解老、喻老》

4.河上公《老子章句》(四部叢刊)本

5.河上公《老子道德經》(四部叢刊)本

6.嚴遵《道德真經指歸》(《道藏》本)

7.王弼《道德真經注》

8.王弼《老子道德經注》(《諸子集成》本)

9.穀神子《老子微旨例略》

10.穀神子《道德指歸論注》

11.王羲之《道德經貼》

12.葛玄《老子節解》

13.顧歡《道德真經註疏》

14.無名氏《道德真經次解》(遂州龍興觀刻經碑木)

15.《六朝寫本殘卷》(敦煌庚本)

有關古籍《莊子》、《呂氏春秋》、《史記》等書。

二、初唐至五代

1.陸德明《老子音義》

2.魏徵《老子治要》

3.傅奕《道德經古木篇》

4.顏師古《玄言新記明老部》

5.成玄英《道德經開題序訣議疏》

6.李榮《道德真經注》

7.李約《老子道德真經新注》

8.景龍《道德經碑》

9.開元《御注道德經幢》

10.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

11.唐玄宗《道德真經疏》

12.廣明《道德經幢》

13.景福《道德經碑》

14.馬總《老子意林》

15.王真《道德真經論兵要義述》

16.陸希聲《道德真經傳》

17.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疏》

18.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

19.喬諷《道德經疏義節》

20.唐人《唐人寫本殘卷》

三、兩宋至元代

1.宋鸞《道德篇章玄頌》

2.王安石《老子注》

3.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篡微篇》

4.呂惠卿《道德真經傳》

5.司馬光《道德真經論》

6.蘇轍《老子解》

7.陳象古《道德真經解》

8.邵若愚《道德真經直解》

9.程俱《老子論》

10.葉夢得《老子解》

11.時雍《道德真經全解》

12.程大蛙《易老通言》

13.員興宗《老子略解》

14.李霖《道德真經取善集》

15.黃茂材《老子解》

16.寇質才《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

17.呂祖謙《音注老子道德經》

18.葛長庚《道德寶章》

19.彭耜《道德真經集注》

20.趙秉文《道德真經集解》

21.董思靖《道德真經集解》

22.李嘉謀《道德真經義解》

23.林希逸《老子口義》

24.龔土咼《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

25.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

26.劉驥《老子通論語》

27.曹道沖《老子注》

28.宋徽宗《御制道德真經》(《道藏》本)

29.李榮《榮道德真經義解》(《道藏》本)

30.趙至堅《道德真經疏義》

31.李道純《道德會元》

32.劉辰翁《老子道德經評點》

33.鄧琦《道德真經三解》

34.劉惟永《道德真經集義大旨》

35.杜道堅《道德玄經原旨》

36.景礻右《甘肅天真觀道德經幢》(《石本》)

37.麻沙本《老子道德經》(《刻本》)

38.趙孟兆頁《老子道德經》

39.張嗣成《道德真經章句訓頌》

40.陳致虛《道德經轉語》

41.吳澄《道德真經注》

42.林至堅《道德真經注》

43.何道全《老子道德經述注》

44.蔣融庵《道德真經頌》

45.陶宗儀《老子》

四、明代

1.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經》

2.危大有《道德真經集義》

3.薛蕙《老子集解》

4.張洪陽《道德經註解》

5.釋德清《老子道德經解》

6.朱得之《老子通義》

7.王道《老子億》

8.陸長庚《老子道德經玄覽》

9.沈律《老子道德經類纂》

10.王樵《老子解》

11.李贄《老子解》

12.張登雲《老子道德經參補》

13.沈一貫《老子通》

14.林兆恩《道德經釋略》

15.陳深《老子品節》

16.徐學漠《老子解》

17.王一清《道德經釋辭》

18.彭好古《道德經評點》

19.歸有光《道德經評點》

20.祝世祿《老子奇評》

21.陳繼典《老子道德經參補》

22.孫《老子評注》

23.鍾惺《老子文歸》

24.鍾惺《老子文歸》

25.陶望《梅閣望老子解》

26.趙亮《老子譯注》

27.洪應紹《道德經篇》

28.龔修默《老子或問》

29.潘基慶《道德經解》

30.郭良鞠《老子道德經齋解》

31.陳仁湯《老子奇賞》

32.程以寧《太士道德寶》

33.頤湯疇《道德經解》

34.吳勉學《校老子道德經》

35.方宇惠《南寧惠王弼注老子道德經》

五、清代

1.王夫之《老子衍》

2.顧如畢、孫承擇《道德經參補注釋》

3.張爾鼓《老子戰略》

4.馬馬肅《老子》

5.德玉《道德經順石朱》

6.傳山《老子解》

7.宋常星《道德經講義》

8.花尚《道德經眼》

9.徐永祐《道德經集注》

10.郭乾泗《老子元翼》

11.徐大椿《道德經注》

12.紀昀《老子道德經校訂》

13.黃文運《道德經訂注》

14.盧文紹《老子音義考證》

15.畢沅《老子道德經考考異》

16.姚鼐《老子章義》

17.鄭環《老子本義》

18.倪元坦《道德經參注》

19.紀大奎《老子約說》

20.任兆麟《老子述記》

21.吳鼐《老子解》

22.潘靜觀《道德經妙門約》

23.汪中《老子考異》

24.王昶《校老子》

25.鄧日亘《道德經輯注》

26.江有誥《老子韻讀》

27.嚴可均《老子唐本考異》

28.洪頤煊《讀老子叢錄》

29.清陽子《道德經注義》

30.王念孫《老子雜志》(《讀書雜志》內)

31.李涵虛《道德經注釋》

32.魏源《老子本義》

33.宋翔鳳《老子章義》

34.吳雲《老子道德經幢殘石校記》

35.陳澧《老子注》

36.俞桓越《老子平議》(《諸子平議》)

37.高延第《老子證義》

38.陶鴻慶《讀老子札冖》

39.易順鼎《讀老札記》

40.吳汝綸《點勘老子讀本》

41.郭諧《老子識小》

42.滕雲山《道德經淺注》

43.嚴復《老子道德經評點》

44.孫詒讓《老子校語》

45.文廷式《老子校語》

46.陶邵學《校老子》

47.於累《老子校書》

48.鄧延楨《從硯齋筆記》(卷三)

49.徐鼎《讀老子雜釋》(讀書雜釋本卷十二)

50.易佩紳《老子解》

六、民國以來

1.劉鼎和《新解老》

2.張之純《評注老子菁華》

3.張其淦《老子約》

4.故薇元《道德經達話》

5.區大典《老子講義》

6.馬其昶《老子故》

7.田潛《篆文老子》

8.楊樹達《老子古義》

9.羅振玉《老子道德經故事異附補遺》

10.羅振玉《老子殘卷六種》

11.羅振玉《敦煌本老子義殘卷

12.蔡廷干《老解老》

13.吳承仕《老子音義辯證》

14.馬敘倫《老子校詁》

15.江希張《道德經白話解說》

16.徐紹禎《道德經述義》

17.支偉成《老子道德經》

18.程辟金《老子哲學研究和批評》

19.郎擎霄《老子集解》

20.奚侗《老子集解》

21.羅運賢《老子余誼》

22.曹聚仁《老子集注》

23.高岳岱《新式標點老子道德經》

24.陳柱《老學八篇》

25.陳柱《老子》

26.陳柱《老子集訓》

27.丁福保《老子道德經箋注》

28.李繼煌《新解老》

29.王重民《老子考》

30.錢基博《老子道德經解題及其讀法》

31.王力《老子研究》

32.陳登氵解《老子今見》

33.李翹《老子古注》

34.高亨《老子正詁》

35.孫思日方《老子政治思想概論》

36.蔡尚思《老墨哲學人生觀》

37.江俠奄《譯老子原始》

38.繆爾舒《老子新注》

39.胡懷琛《老子學辨》

40.丁惟魯《道德經》

41.胡哲敷《老莊哲學》

42.汪桂年《老子通注》

43.錢穆《庄老通辨》

44.於省吾《老子新證》(在《諸子新言》內)

45.何士驥《古本道德經校刊》

46.余嘉錫《四庫提要老子注辨證》

47.蔣錫昌《老子校詰》

48.王恩洋《老子學案》

49.勞健《老子古本考》

50.張默生《老子章句新釋》

51.嚴靈峰《老子章句新編》

52.嚴靈峰《老子眾說糾繆》

53.嚴靈峰《老莊研究》

54.嚴靈峰《老子知見書目》(合在《老列庄三子》內)

55.嚴靈峰《無求備齋老子集成》

56.嚴靈峰《老子達解》

57.葉玉麟《白話句解老子道德經》

58.肖天石《老子哲學闡微》

59.陸世鴻《老子現代語解》

60.張純一《老子通釋》

61.許大同《老子哲學》

62.張起鈞《老子》

63.譚正璧《老子讀本》

64.朱謙之《老子校釋》

65.任繼愈《老子今譯》

66.吳康《老子哲學》

67.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箋》

68.楊興順《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及其學說》

69.王寒生《老子道德經注》

70.何釒監宗《老子新繹》

71.梁容岩《老子的流傳與註解》

72.楊柳橋《老子譯話》

73.羅根澤《老子選注》

74.車載《論老子》

75.程兆熊《老子講義》

76.徐復觀《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77.李慈銘《訂老子》

78.吳靜宇《老子義疏注》

79.鍾應梅《老子新詮》

80.趙文秀《老子研究》

81.唐子長《老子重編》

82.田干吾《老子》

83.吳常熙熙攘攘《老子正義》

84.肖純伯《老子道德經語釋》

85.葛連祥《老子會通》

86.紀敦詩《老子正解》

87.封思毅《老子述解》

88.龔樂群《老莊異同》

89.王淮《老子探義》

90.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

91.周紹賢《老子要義》

92.蔡明田《老子的政治思想》

93.胡寄窗《道家的經濟思想》

94.童書業《老子思想研究》

95.錢鍾書《老子王弼注》(在《管錐編》內)

96.金容活《老子自然哲學中無為之功能》

97.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輯本》

98.嚴靈峰《老子崇寧王注》

99.嚴靈峰《馬王堆帛書老子試探》

100.嚴一萍《帛書竹簡》

101.鄭良樹《竹簡帛書論文集》

102.許抗生《帛書老子注譯與研究》

103.張松如《老子校讀》

104.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

105.哲學研究編輯部《老子哲學討論集》

106.梁啟超《老子哲學》

107.高明《帛書老子校正》

108.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

109.胡適《老子校》

110.林語堂《老子的智慧》

111、陳鼓應《老子注釋與評價》

112、朱謙之《老子校釋》

七、國外學者

1.大田晴軒《老子全解》(日本刊本)

2.東條一堂《老子王注標識》

3.武內義雄《老子原始》

4.武內義雄《老子之研究》

5.武內義雄《譯注老子》

6.狩野直喜《老子河上公注跋》

7.福永光司《老子》

8.木村英一《老子之新研究》

八、有關資料

1.錢學森《人體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一個部門》(見《當代科學新天地》)

2.李之楠《氣功當前的形勢和任務》

3.劉仲宇《中國道教文化透視人文叢書》

4.《道教文化面面觀》

5.《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代表大會論文專囝》

6.《永樂大典》等等。

九、資料參考

1.《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文物出版社刊行本)

2.《六朝寫本殘卷》(敦煌庚本)

3.《敦煌古號本太上玄元道德經殘卷》

4.《敦煌唐寫本老子殘卷》

5.《唐景龍二年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景龍碑)

6.《唐景福二年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景福碑)

7.《遂州道德經碑》(遂州碑)

8.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

9.哲學研究編輯部《老子哲學討論集》

10.《中國道教文化透視人文叢書》

11.《道教文化面面觀》

12.《永樂大典》

13.《道教大辭典》

14.《道藏》

15.四川省樂至縣老君山玄妙宮藏《道德經》古

16.四川省樂至縣仙鶴道院《道德經》碑文

——內容來自網路

J. 道藏、道德經下載

道藏、道德經下載:道藏: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2133 道德經: http://www.wuhan.cc/book/txt/softdown.asp?softid=3991 http://www.eshuba.com/soft/2191.htm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