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趙精武
Ⅰ 禁止規范自動化決策,究竟指什麼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七十三條規定,自動化決策是指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分析、評估個人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或者經濟、健康、信用狀況等,並進行決策的活動。例如,用戶在使用抖音APP時所瀏覽的短視頻看似隨機生成,實際上是APP運營者根據用戶個人對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短視頻瀏覽時間、搜索關鍵詞的頻率以及同類偏好人群喜歡瀏覽的視頻類型進行個性化推送。《個人信息保護法》之所以對自動化決策作出細致規定,是因為在商業活動中自動化決策的結果往往會直接影響用戶的服務體驗,或者會對個人權益有重大影響。例如,不同職業的用戶在使用同一款電商平台購買相同產品時,平台可能會根據用戶的行為習慣、經濟能力等信息提供不同價位的產品鏈接,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大數據殺熟」。所以,《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應當保證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動化決策對用戶個人權益存在重大影響且決策過程和結果沒有人工審核和評估時,個人有權對此予以拒絕。
(中國法學會網路與信息法學研究會趙精武)
Ⅱ 如何理解信息收集中的最小范圍原則、影響最小原則,以及保存時間最短原則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了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所謂的「最小范圍」「影響最小」「保存時間最短」實質上是「正當原則」和「必要原則」的具體要求。前述三項要求是指收集個人信息的范圍應當僅以最初個人信息處理者與自然人(用戶)約定的處理目的以及實現信息服務功能之必要為限,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隨意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不得對用戶個人信息權益造成巨大影響、不得無限期或超期存儲用戶個人信息。之所以作出如此要求,是因為在商業實踐中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較為普遍,部分APP運營者為了迭代優化演算法以及補全用戶畫像,甚至收集與APP服務功能完全無關的個人信息。例如地圖類APP收集用戶的通信錄信息、讀書類APP收集用戶的QQ好友目錄、同城位置信息等。這些收集行為往往並不被用戶所知悉,嚴重侵害了用戶的知情權、決定權等個人信息權益,故而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專門對此類行為作出明確規定,嚴格規范個人信息處理者的信息收集行為。
(中國法學會網路與信息法學研究會趙精武)
Ⅲ 個人信息保護法核心的「告知同意」原則究竟指什麼
「告知同意」原則主要是為了保護個人的知情權和決定權,具體是指個人信息處理者在收集、處理個人信息之前,應當事前告知用戶處理目的、方式和范圍等信息,且應當在個人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願明確地對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活動表示同意,否則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擅自收集和處理個人信息。這里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告知的事項,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這些事項包括個人信息處理者的名稱或者姓名和聯系方式,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處理的個人信息種類、保存期限,個人行使本法規定權利的方式和程序,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告知的其他事項。此外,「告知」不等於信息羅列,告知的方式應當滿足顯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語言真實、准確、完整等要求。第二,取得用戶同意是收集和處理個人信息的前置條件,但也存在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三條第一款所規定的「締結、履行合同之必要」「履行法定職責或義務之必需」「情況緊急或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例外情形。第三,個人信息處理者僅能在信息主體「同意」的范圍內收集和處理個人信息,如果個人信息處理目的發生變化、處理范圍有所增加以及涉及敏感個人信息時,個人信息處理者均應當再次詳細告知信息收集、處理活動的相關事項,並再次取得明示同意。
(中國法學會網路與信息法學研究會趙精武)
Ⅳ 現在很多主播為了流量什麼都做,這種現象應該如何遏制
近年來,短視頻平台興盛,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因為一條短視頻就一夜走紅,流量的獲取變得容易了,但走紅後的流量該如何利用卻成為了一個難題。流量是把雙刃劍,有人可以利用流量幫助其他人,帶火家鄉的產品,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有的人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流量出現就蜂擁而上,無底線地蹭流量,擾亂他人的生活,甚至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
下了直播跟粉絲多互動,跟每個粉絲「談戀愛」。時不時和粉絲談談心,充當一下知心姐姐的角色。「這種感覺像在網上跟很多人談戀愛」,有人形容道,「你男朋友會天天給你打電話吧」。他們也一樣,雖然沒說「咱倆處對象吧」,但經常會問你,「你幹嘛呢」,「睡了么,沒睡就聊聊吧」。
6、切勿玻璃心
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這些評價褒貶不一,有些充滿著羨慕,有些卻充斥著鄙棄。而在這紛紛擾擾的輿論中,總有逆流而上者奪其桂冠,也有那些被耳旁風颳得亂了分寸的人們無疾而終。所以,那些在直播行業里如魚得水的主播,他們所擁有的非常堅韌的品質之一就是:克服「玻璃心」。
Ⅳ 違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後果究竟會有多嚴重真的能對平台起作用嗎
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律後果顯然不是只有一個「唯一正確答案」,因為根據平台運營者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程度和方式,往往面臨著不同的法律後果。第一,如果平台存在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未經同意處理個人信息、未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技術措施等行為時,根據《民法典》人格權編和侵權編的相關規定,平台運營者應當向用戶承擔侵權責任;當然,如果平台未按照用戶注冊時所承諾的范圍、方式和目的處理個人信息時,用戶也可以要求平台運營者承擔違約責任。第二,平台一旦違法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或未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時,監管機構將會根據具體行為採取由輕到重的行政處罰措施,包括責令改正、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責令暫停或終止提供服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營業執照等。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或者處理個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由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用程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並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由省級以上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千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或者停業整頓、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相關業務許可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決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擔任相關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另外,對於個人信息處理者的違法行為,還將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記入信用檔案,並予以公示。第三,違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還可能面臨刑事處罰,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中國法學會網路與信息法學研究會趙精武)
Ⅵ 趙精武:推動互聯互通,反壟斷法不可缺位
為了促進平台之間的互聯互通、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聯合北京 科技 創新中心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數字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於1月21日舉辦「平台互聯互通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信息與網路安全領域的技術專家與互聯網治理領域的公共政策專家在會上展開直接交流對話,圍繞互聯互通的難點問題,從信息、法學、管理學等學科的不同視角和維度展開深度研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趙精武表示,部分大型平台一般會藉助自身的優勢進行自我優待,來封殺生態系統之外的中小企業,這對整個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性較大,甚至會導致中小企業失去各種發展的可能。他認為,平台之間的屏蔽阻斷了用戶之間的共享,增加了用戶使用的各種成本,限制了用戶選擇權,最終將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趙精武看來,平台間的屏蔽和封殺,很大程度上是涉嫌違反壟斷法關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反壟斷法中解決,未來反壟斷法在處理這個問題時,要考慮不同平台的特殊性規制的問題。趙精武又指出,只有在行政指導和法律引領的意識並重的思路下,才能更好的統合整個互聯互通的治理框架。《反壟斷法》尤其不能缺位,否則很難與國際接軌,限制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