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江蘇的建議

法治江蘇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3-01-21 02:03:07

1. 春風行動工作總結

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模板

春風行動工作總結的進行能使相關人員及時進行春風行動工作經驗的積累,下面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模板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模板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市司法局《關於開展“法潤徐州春風行動”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和“四個全覆蓋”推進情況,集中開展“法潤徐州春風行動”,滿足基層人民群眾的法制文化需求。賈汪區司法局根據市司法局的部署安排,從20xx年3月上旬至5月底在全區統一組織開展“法潤徐州春風行動”。經過賈汪區司法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活動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部署安排求到位

賈汪區司法局領導班子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市司法局關於開展“法潤徐州春風行動”的文件要求,成立以局長牛建鈞同志為組長、副局長和紀檢組長為副組長,局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法潤徐州春風行動”活動領導小組,並結合我區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制定《關於在全區開展“法潤賈汪春風行動”系列普法活動的實施方案》,將四個專項行動分解為18項具體工作任務和措施,並逐一確定任務節點和責任部門、責任人,強力推進“法潤徐州春風行動”在賈汪深入開展。同時,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結合黨的群眾路線對開展“法潤賈汪春風行動”進行動員部署,動員全局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到“法潤賈汪春風行動”,確保“法潤賈汪春風行動”活動取得扎實成效。

二、法潤徐州,扎實推進求實效

(一)積極籌建村(社區)法制宣傳工作站,深入開展“法律服務1+3”普法行動

依託全區2家律師事務所、8家法律服務所與基層村(社區),積極籌建法制宣傳工作站。整合資源,發揮各業務科室各自職責、職能、特點等方面的優勢,發動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力量,深入開展了“法律服務1+3”普法行動。各村居與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簽訂共建法制宣傳工作站結對協議。3月份以來,法律服務人員走進結對村(社區)開展法制宣傳活動40次、解答群眾咨詢650人次、進行矛盾調解120餘起。指導農村產業發展,引導村民通過法律途徑行使權利。

(二)以“18”法律廣場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普法宣傳

一是開展“法治文藝演出百村行”活動,制定了《賈汪區法治文藝演出百村行活動方案》,從3月下旬開始,持續到年底,依託賈汪區馬庄法治文藝演出團,計劃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法治文藝村村行”巡演活動,並確定全年完成100場法治文藝專場演出的目標計劃。3月以來,在青山泉鎮、潘安湖風景管理處舉行了18場法治文藝演出,每場演出200餘人觀看,群眾反響熱烈。

二是積極開展“18”廣場活動。為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結合“法潤賈汪春風行動”,賈汪區司法局從3月起,每月18日舉行集中法制宣傳教育,組織工作人員走村串巷,在群眾中普法宣傳,傾聽群眾心聲,不斷提高司法行政的知曉率和認可率,滿足基層群眾的基本法制需求。3月18日,在賈汪區中央百大門前組織開展了“法潤賈汪”春風行動18大型廣場法制宣傳活動,組織30名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普法宣傳員現場參與活動。4月18日上午,賈汪區司法局組織工作人員步行街路口開展了“法潤賈汪春風行動”送法服務活動。送法內容主要包括《婚姻法》、《法律援助手冊》、《合同法》、《勞動法》等多部法律。活動當天,全區各鎮、街道也分別設立活動分會場,同步開展“18”廣場法制宣傳活動,重點宣傳群眾的實際法律需求及關心的熱點法律問題。兩月來,全區累計發放法制宣傳資料4000餘份,現場解答群眾咨詢160餘人,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積極開展“法律十進”活動,拓寬普法觸角

以“送法進工地、進企業、進社區”為主要載體,以發放宣傳資料、舉辦法制講座為主要形式,發放《村居民法律知識100問》等宣傳資料8000餘份,提高了進城務工人員法治意識與風險防範能力。

在全區組織開展了“送法進機關、進校園、進村、進看守所、進勞務市場、進老幼病殘家庭、進敬老院”等系列活動。積極為機關領導幹部送法律書籍360餘冊;組織法制副校長為中小學生講授法制課;汴塘鎮司法所聯合鎮婦聯、民政、綜治等部門積極開展“法律趕大集”活動;聯合法律援助中心開展“法律援助春風行動”,為老幼病殘家庭免費義務撰寫法律訴狀、提供法律咨詢;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聯合開展招聘會前學法活動3場次,為廣大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怎樣與用人單位簽訂合法有效的勞動合同、怎樣預防勞資糾紛及工傷認定等涉及打工者切身利益的相關內容提供咨詢,為他們送去“法律護身符”,受到熱烈歡迎。

(四)開辟“綠色通道”,滿足弱勢群體需求

賈汪區法律援助中心設立進城務工人員維權“綠色通道”,對進城務工人員維權求助實行“零等待”服務,並且免予經濟困難證明審查,及時為外來務工人員維權。深入鴻福一號工地、金彭車業有限公司以及夏橋公園、世紀廣場、交通運輸站點等進城務工人員聚集的區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12場次,建立外來務工人員法律援助服務點1個,開展法律援助進工地3次,免費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宣傳3次,解答法律咨詢600餘人次,受理法律援助申請7件。

聯合區民政區、老齡委、殘聯等建立老年人、殘疾人等應援特殊人群資料庫,組建流動法律援助服務隊1個,每月和區民政局的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到養老院、社會福利機構開展一次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老年人、特殊病患者等群體提供法律服務,實行電話預約服務1次,提供上門服務1次。

(五)開展幫扶特殊人群、困難家庭社區服刑人員活動

一是深入了解困難,有針對性幫助

針對因家庭經濟困難的社區服刑人員發起了一系列幫扶活動。賈汪區司法局積極主動與當地的鄉鎮政府、團委等相關部門聯系,對符合低保或臨時救助政策的社區服刑人員家庭,積極落實低保政策;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社區服刑人員子女,一方面積極主動與當地相關部門聯系,使他們獲得重新就學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局積極發動捐款活動,為家庭困難的未成年子女送去了助學金。針對社區服刑人員無法實現就業的'情況,通過協調了聯系,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讓他們獲得就業的機會。另一方面與相關的工廠聯系,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為特殊人群家庭提供幫扶59人次,為刑釋人員、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就業培48人次,落實低保12人次,解決就業3人次。舉辦服刑、戒毒人員就業指導和推介1場次,落實就業意向12人。

二是傾聽訴求,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

充分發揮社會幫教組織作用,多措並舉關愛特殊人群困難家庭和子女。成立幫教志願者隊伍,建立長效聯系機制,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積極開展走訪活動,為特殊人群送上一份法律宣傳資料和尋求法律援助的電話,同時,邀請律師參與走訪,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解答他們困惑,同時提供相關的法律建議。對社區服刑人員有法律訴求的,及時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通過律師的講解,社區服刑人員深刻感受到法律的作用,為他們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打開了一扇法律的大門。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賈汪區司法局將繼續立足司法行政職能,扎實有效的推進“四個全覆”工程,在開展“法潤徐州春風行動”中仍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一些幹部職工參與春風行動的意識不夠,積極性不高;對一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關心不夠,解決不力。

針對上述問題,賈汪區司法局將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職能繼續深入推進“四個全覆蓋”工程,扎實推進“六五”普法,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期待,全力以赴把司法行政工作做好、做實,為建設“法治江蘇”做出新的貢獻。

篇二: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模板

昌平東小口鎮社保所在黨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區人力社保局的精心指導及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工作,積極有序推進職業介紹工作的進展,並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就“春風行動”專項活動匯報如下:

一、企業招聘會場情況

根據昌平區職介開展“春風行動”的文件精神,為真正發揮社保所職業介紹職能作用,為滿足用工單位和求職者需求,東小口鎮社保所定於2015年3月18日上午9時至11時,在東小口鎮社保所四層(天通西苑一區北門西側)舉辦2015年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洽談暨政策咨詢大型宣傳活動·東小口專場招聘會。服務對象包括來京務工人員;本市有轉移就業或創業意願的農村勞動者;其他有就業創業意願的勞動者;拆遷地區勞動力和城鎮失業人員;各類有用人需求的用人單位,重點是轄區內的“用工規范誠信企業”。

上午九點,招聘會現場人潮湧動,不少得知消息的中年,青年都前來尋找心意的崗位。也有不少父母替子女咨詢相關事宜。“孩子在那看呢,我也看看別的怎麼樣?”家住天通苑的張阿姨拿著孩子的簡歷在招聘會現場踱著步。據了解,阿姨的孩子有兩個求職意向,1個是中宇汽車的客戶關懷員1職,薪資待遇2500元;另一個是潤豐物業的人事專員1職,薪資待遇2500元。這兩個都投了簡歷,並咨詢相關就業條件和福利待遇。“我覺得挺好的,這兩家福利待遇和薪金都不錯,離家也比較近。”張阿姨笑著說,我說了也不算,還要看孩子的意思。現場不少招聘者在心儀的崗位前寫著招聘信息。

招聘會既有東小口本地企業也有來自朝陽區、西城區和昌平城區的企業共20家。包括明珠百貨、拉斐特城堡酒店、中宇汽車、翠微大廈、暖立得、東方慧博、潤豐物業、希傑多樂之日,雅可乳特等。

二、功能區服務很貼心

“今天來的匆忙沒准備簡歷,讓我沒想到現場就能提供簡歷。”魏窯村的張先生說,一早他的父親告訴他這里有招聘會,來的匆忙沒有準備簡歷,讓他一時不知所措。當得知招聘會設有職業指導區後,張先生便製作了一份簡歷。“真挺人性化的,讓我受寵若驚。”張先生的求職意向是司機,雖然司機招的不多,還要求駕齡等條件,招聘不理。,但張先生仍舊感覺此次招聘會非常人性化,以後舉辦還會來。

招聘會期間,對外來勞動力和農村勞動力提供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匹配推薦等服務。招聘會設有政策咨詢區和職業指導區,各個區域的設置給求職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三、基層崗位缺口大

“過完春節就忙著招聘,到現在都招不上人來。”一家餐飲企業的招聘人員介紹說,餐飲類的服務員始終都不好招。“現在人們選擇崗位更看中工作性質,一不能太累,二不能太晚,三要有雙休日。“我們是個服務企業,越到節假日、周末越忙,肯定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這位單位的招聘人員訴說著。除此之外,像森林公園卻吸引大批人員駐足咨詢。“五險一金,福利待遇還不錯,司機一職要求90後,年輕的小夥子,對於年輕人來說,門檻算比較低。”森林公園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根據統計,此次招聘會上企業提供管理崗、收銀員、維修工、電梯工、電工、前台、防損員、保安、大車司機、導購、餐廳服務員等崗位46個,崗位空缺367個,90%都是基層崗位,這個東小口鎮的農民勞動力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比較大的選擇空間。此次參會到場近150人,前來面試登記的求職者有87人,初步達成意向46人。現場發放北京市求職地圖、北京市人才市場報、職來職往專刊等宣傳冊210份。當場政策咨詢解答近60人次。

篇三:春風行動工作總結模板

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婦女聯合會關於開展20xx年春風行動的通知》(柳人社發〔20xx〕26號)文件精神,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適應新形勢下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新特點,扎實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創業工作,更好地滿足我縣進城務工人員就業需求和企業用工需要,我縣開展了“搭建供需平台 促進轉移就業”為主題的春風行動。這是進一步推進我縣的就業創業工作,搭建全民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促進農民增收、經濟發展的一次活動。經過精心組織和認真實施,此次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成效

活動期間,在縣城和鄉鎮分別召開了專場招聘會或務工政策宣傳活動,共計12場。1月25日,我縣首場“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在東泉鎮舉行,當天進場招聘單位13家,總入場人數2824人次,咨詢服務1000多人次,發放資料3500份;發布就業崗位1000多個;達成用工意向145人。同時充分利用“就業通”簡訊平台以及室外電子彩屏發送企業用工信息21402條。

同時,各個鄉鎮也開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勞務洽談和信息政策的宣傳活動,積極組織工作人員利用街日到人員集中、流動性大的公共場合,主動宣傳就業再就業政策,努力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活動,使廣大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參加招聘會,人人知曉並參與“春風行動”,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樹立了我縣關注就業、心系農民工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措施

(一)部門協力,精心組織。此次“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們及時成立了專門的籌備領導小組,組長由縣人社局分管就業工作的黨組書記擔任,成員由縣就業中心領導及股室成員組成。同時及時制定並下發了《**縣20xx年“春風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此次活動的目的、意義、任務和分工,要求鄉鎮同步開展“春風行動”招聘宣傳活動,分管領導親自抓,落實專人負責,部門聯動,取得良好成效。

(二)多舉並措,宣傳到位。為確保廣大進城務工人員能及時知曉“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的有關信息,搭建起用人單位和務工者的交流平台,我們多形式宣傳招聘會信息,一是利用就業信息宣傳欄、廣場背投屏幕、電視新聞、廣播方式提前發布招聘會信息;二是由鄉鎮所工作人員分發宣傳單,進村入戶將招聘會的時間、內容等信息宣傳出去;三是充分利用“就業通”簡訊服務平台,通過手機簡訊的形式發送招聘會有關信息;四是組織工作人員到車站等人口流動大的地方發放“春風卡”等宣傳資料,使廣大農民工了解到務工常識、求職門路、培訓信息和相關政策。通過多渠道宣傳,造大了“春風行動”聲勢,將“崗位、政策、服務”送到家,落實到位。

(三)摸清情況,整頓市場。為全面掌握勞動者的求職需求和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我們以鄉鎮勞保所為依託,深入企業了解用工狀況,走村入戶了解農民工返鄉及外出情況,並建立外出人員台賬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表,做到基礎台賬明、動態數據清、就業狀況准、招聘需求實。同時,為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我會與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聯合行動,走訪縣城內的用工單位和中介結構,引導進城務工人員到推薦的服務機構求職。

三、存在問題

(一)我縣12個鄉鎮120多個村民委,部分村屯距離鄉鎮或縣城較遠,交通不便,雖然我縣已通過手機簡訊等方式加強宣傳力度,但仍然難以達到及時、全面。

(二)勞動力市場缺乏規范管理,雖無非法固定中介存在,但有些企業招聘、招工未經登記審核信息亂張貼,求職者難辯真偽。

四、建議

(一)鞏固此次活動效果,並整理好有關資料歸檔,對於進行求職登記的勞動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等就業服務;對於有創業意願的群眾,及時組織他們參加創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創業能力,做好跟蹤服務。

(二)進一步規范勞動力市場,強化務工者的求職意識。要求就業的求職者到合法化的職業介紹所獲得就業信息,同時,加快我縣人力資源市場網路平台建設速度和宣傳力度,便於更好地為求職者服務。

;

2. 如何做好我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意見與建議

如何在法治新常態下探索、實踐出法治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縱深開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是當前擺在各級普法主管機關和廣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和現實問題。為此,筆者就余江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從中探尋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高位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保障機制比較完善
我縣高度重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為組長、四套班子分管和聯系的副縣級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普法教育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各司其職,「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機制落實到位,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完善考評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納入了綜治考核體系,把普法「軟任務」變成了「硬指標」。精心打造了普法講師團、普法聯絡員、法制副校長和法律服務團等四支普法隊伍,形成了一支由人民調解員、村「兩委」幹部、老教師、老幹部、大學生村官等組成的龐大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隊伍,覆蓋全縣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網路體系形成。
(二)分類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初步顯現
我縣堅持以「法律六進」為載體,以普法重點對象為突破口,分類推進,整體推動「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在領導幹部層面,建立健全了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和科級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將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知識納入剛性學習和考試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全縣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和維護穩定的能力。在農村群眾層面,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了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在各新農村建設點建成了一批法治文化牆、法治文化路和法治文化苑,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內涵和途徑。在學校學生層面,全面建立和完善了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為全縣34所中、小學校選聘了40名法制副校長,明確要求每名法制副校長為學校師生上法制教育課每學期不少於2堂(次)。同時,把法治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文化學習課程,逐步形成了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在企業管理及務工人員層面,定期組織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者深入企業和工廠,為廣大的經營管理和務工人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和法律咨詢服務,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員依法經營和務工人員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營造了濃厚的企業法治文化;組建了縣工商聯(總商會)法律服務中心,為全縣各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服務,幫助預防和規避法律風險和漏洞,為企業健康、科學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突出特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亮點紛呈
近年來,我縣以創建法治余江、平安余江為目標,結合縣情和群眾群眾法律需求,積極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方式和載體,豐富法治宣傳教育內容,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斷邁上新水平,2014年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進縣」稱號。全方位打造法治文化陣地,在縣城精心打造了一條百米法制宣傳長廊,各鄉(鎮)30米以上法制宣傳欄普遍建成;依託縣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增添法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法治故事宣傳碑、法治雕塑和法治人物長廊,打造了集廉政、法治、休閑於一體的法治文化公園;以農村普遍建成的農民書屋為平台,積極介入、指導農民書屋設立法律圖書角,強化各類法律書籍的管理和分類,法律書屋工程建設逐步推進;在《余江報》開辟法治宣傳專欄,搭建普法簡訊平台,宣傳和推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亮點和特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採取「試點先行、培育典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原則,在全縣樹立 「法治余江」建設示範點60個,覆蓋鄉鎮、機關單位、學校、企業、村、社區等8鍾不同類型單位,培育出了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單位;創建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3個,創建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11個,命名表彰第一批縣級「民主法治示範村」6個,依法治縣和民主法治創建工作初見成效。
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今年已是「六五」普法規劃實施的最後一年,回首近30年來的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然而,問題也是仍然存在的,有長期以來沿襲的共性老問題,有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發展出現的新問題,同時也有思想認識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無論是什麼問題,都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
(一)思想認識上還有偏差
歷經30餘年遺留下來的「重經濟建設、輕法治教育」的慣性思維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少數領導在思想上不夠重視,行動上缺乏自覺性,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認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了30來年,普及的法律法規已經夠了,沒有必要再開展下去了,再搞也是過形式,不會有什麼效果;還有的學法、用法意識不強,這在普法考試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代考、替考現象普遍存在,考試紀律觀念淡化;少數基層幹部甚至存在錯誤思想傾向,認為群眾學習的法律知識已經夠多的了,如果學的太多,反而不利於基層工作的展開,群眾工作將會越來越難做,所以送法、送政策的積極性不高,更多是敷衍了事。
(二)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
總體上來講,在縣級層面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保障機制還是比較健全完善的,但是具體到各鄉鎮、機關單位和部門,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是不同程度的存在,必要的保障機制和措施普遍缺乏。比如:有的普法經費落實不到位,印發法治宣傳材料都沒有錢;有的組織機構不健全,具體工作無人做;有的印發文件了事,不檢查、不落實,工作流於形式,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持續和深入發展。另外,法治宣傳教育考評機制還不夠科學,往往是以開了多少會、開展了多少活動、做了多少資料為依據,對於形式與效果是否能達到有機統一,效能最大化的問題考慮欠缺。同時,在年度綜治考評總分中所佔分值過小,難以引起主要領導的重視,導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力度不夠。
(三)宣傳模式還比較陳舊
當前我江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方式還比較落後,主要採取製作宣傳欄、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傳統媒介,必要的法治宣傳設施配備還不夠齊全,現代化和新型的宣傳方式運用還不夠廣泛。在法治宣傳教育內容學習上,主要是學習省、市編印的普法讀本,其中多為法治理論知識,條條框框,空洞單調無味,不便於記憶、理解,學法的積極性不高,從領導幹部和一般公務員來看,很多人甚至連「六五」普法普及哪些法律都不清楚,學習法律知識的時間少之又少;在農民工、外來務工和流動人員等特殊群眾方面還缺乏有效的宣傳方式,盲點和死角多,因不學法、不懂法而發生上訪、群體性事件的案例大量存在,嚴重影響了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四)隊伍力量還比較薄弱
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是全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機構,辦公室設在縣司法局。由於其是一個臨時性的組織機構,所以真正具體從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只有縣司法局法宣股工作人員,人員偏少,力量單薄,其指導、協調、檢查和監督等職能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深陷「小馬拉大車」的尷尬處境。另外,從鄉鎮來看,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點多、面廣,承擔該項任務的基層司法所普遍面臨人員不足,在11個基層司法所中,仍然有4個1人所,7個2人所,而且兼職過多,任務重、壓力大,因此往往是疲於奔波、窮於應付,工作難以深入開展。從機關機關單位和部門來看,雖然大部分都有分管領導和聯絡員,但是基本沒有專門從事法治宣傳教育教育工作的人員,而且人員變動頻繁,工作沒有連續性,甚至少部分連分管領導和聯絡員都沒有,遇到檢查就手忙腳亂,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從村、社區等基層組織來看,村(居)委幹部室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主體,但由於基層事務繁瑣,而且人數不多,精力有限,再加上自身法律素質不高,所以大部分基層幹部都不願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就是開展也只是過形式、走過場,收效甚微。
三、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工作理念,主動適應法治宣傳教育新形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由「法制」置換為 「法治」的這一重要表述,經歷了30餘年的探索和實踐,標志著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將從法律知識普及向培育法治信仰邁進,法治宣傳教育不僅要對法律體系和法律知識進行宣傳,還要對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的法治教育實踐進行宣傳,更要加強對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突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養。因此,傳統的上街咨詢、發放材料、設立展板等過於陳舊的「老三樣」宣傳手段,已經不能適應法治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要轉變工作理念,在深刻理解法治宣傳教育科學內涵的基礎上,准確把握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職責和使命,注重以人為本,從維護好、保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拓展到全縣執法、司法和守法的全過程,創造性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斷弘揚法治精神,提升全民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 更好地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在全面推進法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完善法治宣傳教育保障機制
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關繫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敗,因此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普法工作者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和保障機制,努力適應法治建設新常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要健全普法責任機制,扎實落實「誰主管誰普法、誰執法誰普法」機制,推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和律師以案釋法制度。三是要明確納入「一把手」工程,實行「一票否決」,確保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經費和人員落實到位。四是要強化考核評估機制,把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納入年度個人考核內容,對普法考試連續兩年未達到合格以上的不得提拔重用;建立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和公務員專業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努力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幹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實效性
當前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普遍提升,現有的法治宣傳教育手段和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要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推陳出新,打造精品、樹立品牌,探索出一條適合縣情實際的特色發展路子。一是要積極拓展新型載體。電視、廣播、報紙和雜志是當前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可以在這些新型媒介上開辟法制宣傳專欄,辦成系列、辦出特色,把單向式的灌輸過程變為互動式的融合過程。比如:在《余江報》開辟法治專欄,定期刊發全縣各地、各單位、各部門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動態;在余江電視台開辦法治講座欄目,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典型案例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進行教育警示;開通普法手機簡訊平台,定期編撰法治小信息向全縣廣大手機用戶發送,等等。二是要鞏固深化基礎陣地。發揮好法治宣傳欄、櫥窗、LED顯示屏、法治文化公園和法律圖書角等傳統型基礎陣地作用,營造出濃厚的法治氛圍;創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把法治納入文化教育的必修課成,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長效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新農村建設點總體規劃,在各新農村建設點普遍建立法治文化路、法治文化牆,寓法治宣傳教育於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三是要注重群眾法律需求。在堅持開展各類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活動的同時,積極深入基層一線,注重聽取群眾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意見和了解群眾對法律的需求,落實「菜單式普法」模式,群眾需要什麼法律就宣傳什麼法律,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要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要把著力推進法治余江創建工作作為深化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途徑,積極構建法治余江的綜合評價體系,將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及法治環境、法治意識和民生保障等內容納入考核內容,開展「法治單位」、「法治鄉鎮」、「法治村(社區)」、「法治學校」、「誠信守法企業」等「法治細胞」創建,加快法治余江建設進程。
(四)堅持固本強基,持續強化法治宣傳教育隊伍建設
法治宣傳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涵蓋內容多,工作難度大。因此必須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不斷壯大法治宣傳教育隊伍,提高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為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人才支撐。一是要打造各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隊伍,比如普法講師團、普法聯絡元隊伍、法制副校長隊伍、法律服務團,等等,充分發揮這些人員的專業法律優勢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法律講座和法治培訓等活動,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的運用參透到經濟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要提升法治宣傳教育隊伍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創造性地把法治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執法司法和文化建設等相結合,全面佔領法治宣傳陣地,引導法治輿論導向,不斷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親和力、感染力和滲透力。三是要加強執法、司法隊伍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改善執法、司法環境,傳遞社會法治正能量,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法治陽光的溫暖,自覺做到學法、守法、用法。

3. 您對本市/本區的法治宣傳教育(普法)工作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如何在法治新常態下探索、實踐出法治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縱深開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是當前擺在各級普法主管機關和廣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和現實問題。為此,筆者就余江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從中探尋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高位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保障機制比較完善
我縣高度重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為組長、四套班子分管和聯系的副縣級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普法教育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各司其職,「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機制落實到位,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完善考評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納入了綜治考核體系,把普法「軟任務」變成了「硬指標」。精心打造了普法講師團、普法聯絡員、法制副校長和法律服務團等四支普法隊伍,形成了一支由人民調解員、村「兩委」幹部、老教師、老幹部、大學生村官等組成的龐大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隊伍,覆蓋全縣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網路體系形成。
(二)分類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初步顯現
我縣堅持以「法律六進」為載體,以普法重點對象為突破口,分類推進,整體推動「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在領導幹部層面,建立健全了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和科級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將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知識納入剛性學習和考試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全縣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和維護穩定的能力。在農村群眾層面,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了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在各新農村建設點建成了一批法治文化牆、法治文化路和法治文化苑,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內涵和途徑。在學校學生層面,全面建立和完善了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為全縣34所中、小學校選聘了40名法制副校長,明確要求每名法制副校長為學校師生上法制教育課每學期不少於2堂(次)。同時,把法治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文化學習課程,逐步形成了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在企業管理及務工人員層面,定期組織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者深入企業和工廠,為廣大的經營管理和務工人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和法律咨詢服務,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員依法經營和務工人員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營造了濃厚的企業法治文化;組建了縣工商聯(總商會)法律服務中心,為全縣各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服務,幫助預防和規避法律風險和漏洞,為企業健康、科學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突出特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亮點紛呈
近年來,我縣以創建法治余江、平安余江為目標,結合縣情和群眾群眾法律需求,積極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方式和載體,豐富法治宣傳教育內容,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斷邁上新水平,2014年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進縣」稱號。全方位打造法治文化陣地,在縣城精心打造了一條百米法制宣傳長廊,各鄉(鎮)30米以上法制宣傳欄普遍建成;依託縣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增添法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法治故事宣傳碑、法治雕塑和法治人物長廊,打造了集廉政、法治、休閑於一體的法治文化公園;以農村普遍建成的農民書屋為平台,積極介入、指導農民書屋設立法律圖書角,強化各類法律書籍的管理和分類,法律書屋工程建設逐步推進;在《余江報》開辟法治宣傳專欄,搭建普法簡訊平台,宣傳和推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亮點和特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採取「試點先行、培育典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原則,在全縣樹立 「法治余江」建設示範點60個,覆蓋鄉鎮、機關單位

4. 法治江蘇建設綱要 ,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勞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如何翻譯

1.《法來治江蘇建設綱要》
Development Outline of Law Ruling in Jiangsu

2.《江自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Jiangsu Provincial Regulations of Publicity & Ecation as for Legal System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mployment Contracts

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Proper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Tort Liabi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供參

5. 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推進依法治省進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進依法治理,提高全社會的法治化管理水平。第四條 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當全面規劃,統一組織,分類實施,突出重點,針對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實行普及法律知識和依法治理工作相結合。第五條 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六條 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點是擔任各級國家機關領導職務的人員、司法人員、行政執法人員、青少年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第七條 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一、全體公民應當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
 二、擔任各級國家機關領導職務的人員應當帶頭學法、用法,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 三、司法人員、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 四、青少年應當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識;
 五、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當熟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知識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依法經營管理水平。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並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加大對法制宣傳教育經費的投入。第九條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履行以下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制宣傳教育的法律、法規、規章、決議、決定;
二、擬定和組織實施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年度計劃;
三、協調、指導、督促和檢查本地區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四、協調、組織法制宣傳教育的培訓、考試、考核;
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
六、決定或者建議實施獎懲;
七、辦理法制宣傳教育的其他事項。第十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工作計劃,確定相應的機構或者人員負責組織實施。
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所需經費,由所在單位予以保證。第十一條 國家機關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結合各自的職能,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和宣傳法律知識。第十二條 人事行政部門應當結合對國家公務員的管理,會同政府法制部門加強國家公務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加強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的培訓、考核工作。
各級各類國家工作人員培訓機構,應當將基本的法律知識和與業務相關的法律知識的教育列入培訓課程。第十三條 新聞媒體的主管部門和文化、出版行政部門應當發揮大眾傳播媒介、文藝演出團體和圖書音像出版單位的作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公益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第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列入教學大綱,並組織實施。
學校應當根據教學大綱和自身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應當對學生進行基本法律常識的普及教育。第十五條 負責經濟貿易管理的部門和行業組織應當對企業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和個體工商戶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組織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第十六條 公安、民政、勞動保障等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對流動人口、失業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第十七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確定人員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形式,向本轄區居住人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第十八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將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在押罪犯和勞動教養人員的教育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做好刑滿釋放人員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6.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一)切實加強基層政府法治建設
1.加強幹部法治教育、完善政績考評機制。要把對基層幹部的法治理念教育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納入幹部培訓計劃;緊緊圍繞基層工作實際,不斷充實和完善法治教育培訓內容;樹立法治導向,完善政績考評機制,把是否學法用法作為基層幹部實績評定、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標准,把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2.深入推進基層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將依法行政納入基層政府目標管理;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立健全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積極開展縣級綜合執法試點,推進行政執法權向鄉鎮延伸。
3.加強對行政權的規范和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快推進覆蓋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完善糾錯問責、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機制;加強黨內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二)切實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和隊伍建設
1.加強縣(市)區政府法制機構建設。隨著新《行政訴訟法》的實施,為適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數量的快速增長,必須加強基層政府法制機構建設。要按照人員力量應與機構所承擔的職能職責相匹配的原則,配齊配強基層政府法制辦人員,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機構支撐和人才保障。
2.加強基層政法機構建設。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院、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派出機構建設,擴大編制、充實人員;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立基層權、責、事、財相匹配的法治裝備和財政保障制度,使之與目前承擔的繁重任務相適應。
3.加強基層政法隊伍建設。要適應司法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加強基層法官、檢察官職業保障和培訓,拓寬法官、檢察官的遴選渠道,注重司法輔助力量建設;要適應平安合肥建設的新任務,加強基層警力建設,特別要按照有關規定,提高待遇保障,配齊配強社會治安輔助力量,緩解當前基層一線警力緊缺的矛盾;要適應社區矯正的新特點,加強基層司法所執法力量建設,著力解決責權不匹配的問題。
(三)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引領基層依法治理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注重新興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要選拔培養政治素質高、法治意識強的人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努力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委員會自治組織為依託,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加強居(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建設。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釐清基層政府與自治組織責權邊界,讓社居委回歸自治本位;要突出重點,對社區「綜合減負」,更好的發揮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功能。
3.加強基層社會組織建設。在多元化的社會治理體系中,基層社會組織是群眾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載體。要大力培育、發展基層社會組織。同時,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范、指導,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在促進基層依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深化法治宣傳、培育法治文化
1.創新普法教育方式。要繼續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注重創新「法律六進」、「江淮普法行」等載體,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推進重點普法教育對象學法用法和新市民等社會群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依法治校示範單位」、「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促進普法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在法治建設中,要注重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發揮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深入貫徹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和《合肥市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大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傳播正能量、提升精氣神,弘揚真善美、貶斥假丑惡,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以深化法治合肥建設為目標,以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為導向,有效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提升法律服務質量;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要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完善固化律師進社區活動,充分發揮律師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職業優勢。
(五)深化科學立法,提升法治水平
1.加強立法調研,深化立法協商。科學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的關鍵。在制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我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深入開展立法調研,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要通過完善立法協商機制,深化立法協商,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
2.盡快理順開發區法治關系。政府職能轉移與下沉是改革的必然趨勢,關鍵對下放職能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要有科學的論證和評估。開發區是我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目前執法主體資格問題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應按照依法行政的思路,通過地方立法或政府規章的形式,理順法治關系、明晰執法主體,促進開發區加快發展。
3.積極推進「五小」行業治理法治化。「小餐館、小發廊、小旅店、小網吧、小歌廳」,一直以來是我市城市管理中的難點問題,雖經多年探索,仍有諸多困擾,基層反映強烈。應加強對「五小」行業的立法研究,通過完善法規規章實現「五小」行業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不斷提升我市文明創建水平。

7. 您對海安法治建設還有什麼建議

1、加強公職人員法治培訓,強化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的依法行政理念。
2、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在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空間利用上融入法治基因,結合現有紅色文化、旅遊文化等陣地打造法治宣傳實踐場所。

8. 江蘇出台全國首部省級法治交通五年規劃

晨報訊(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陳彥)近日,全國首部省級法治交通五年規劃——《江蘇省「十四五」法治交通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台。《規劃》明確到2025年,我省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邁出新步伐,法治行業建設取得新進展,法治交通建設取得新成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規劃》部署了健全綜合交通法規制度體系、提高行政決策行政執法水平、強化交通運輸事中事後監管、推進交通運輸法治行業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法治監督效能、夯實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基礎、全面加強黨對法治交通領導等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為確保任務落到實處,《規劃》確定了法規制度融合提升、事中事後監管提升、執法隊伍素質提升、法治行業服務提升、綜合執法強基提升等五提升的法治交通專項工程,以及「十四五」期間37件地方交通運輸法規規章立法項目、58件廳規范性文件項目和25項事中事後監管試點示範項目。
來源:南京晨報

9. 2019年江蘇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時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這一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國內外環境新變化和江蘇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一、以*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全省「十三五」發展

*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江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明確了江蘇發展的總要求總命題總綱領,必須貫穿於「十三五」和未來更長時期發展的全過程,鍥而不舍抓落實,奮力攀登新台階,一步一個腳印把******為我們勾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一)「十二五」時期江蘇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江蘇發展史上綜合實力提升最快、轉型發展進展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深入實施六大戰略,扎實推進「八項工程」,勝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創造了江蘇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連續突破5萬億元、6萬億元,今年可達7萬億元左右,邁上三個大台階,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跨越,第三產業佔比超過第二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日趨完備,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序推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方位開放布局全面展開,企業、城市、人才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在國家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各方面發展更加協調,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取得重大突破,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日益顯現,沿海地區發展步入愛揚道,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成效明顯,生態環境和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發展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民生「六大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新增就業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覆蓋,今年可全面完成人均年純收入低於4000元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和中國夢深入人心,廣為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富有成效。依法治省扎實推進,法治建設、平安建設水平保持全國領先,社會安定有序、團結和諧、充滿活力。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貫徹落實*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實現良好開局,「兩個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邁出堅實步伐,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十二五」發展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中央精神為指針,緊密結合江蘇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切實做到中央有要求、江蘇有行動、落實有成效。黨的十八大之後,我們堅決貫徹十八大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按照******對江蘇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審視、認真梳理發展思路,及時調整和完善工作部署,把「兩個率先」放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中來定位,扎扎實實抓好「三項重點任務」的落實,全面展開「五個邁上新台階」的部署。同時,樹立並不斷強化清醒理性務實的工作導向,咬定目標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凝心聚力、接續奮斗,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經過「十二五」的實踐,我們進一步形成了鮮明的工作特色,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一是始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在加快轉型升級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二是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主引擎,組織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推進各個領域的全面創新,使創新驅動成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鮮明特徵。三是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為根本動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大框架下和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中抓機遇先起步快行動,積極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四是始終堅持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為重要取向,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重大關系,特別是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有針對性地揚長補短,著力提升整體發展水平。五是始終堅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扎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全省人民。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在「十三五」發展中予以堅持和發揚。

(二)「十三五」時期江蘇發展面臨的形勢。「十三五」時期,江蘇發展既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上升,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這既為江蘇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也形成了倒逼的壓力。

江蘇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經過「十二五」時期的奮斗,我省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有了一個大提升,發展動力正在加快轉換,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優化,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對資源、市場兩頭在外的江蘇經濟的影響更為直接,帶來的挑戰更為嚴峻。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存在,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新增長點支撐作用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風險隱患有所凸顯,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繁重,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質量尚未根本好轉;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法治建設有待加強;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有待強化。

我們必須明大勢、看大局,准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准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基本趨勢,准確把握江蘇發展階段性特徵和新的任務要求,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作為,不斷開辟江蘇發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時期江蘇發展的指導思想。「十三五」時期,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牢記「兩個率先」光榮使命,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以「五個邁上新台階」為重點任務,以「八項工程」為主抓手,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著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江蘇篇章。

(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按照*對江蘇發展的明確定位,根據中央確定的我國未來五年發展目標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要求,今後五年,江蘇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蘇南有條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路子上邁出堅實步伐,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展露出令人鼓舞的現實模樣。

——經濟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進一步完善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以上水平,進入創新型省份和人才強省行列。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對內對外開放新優勢,努力保持開放型經濟位次不後移、份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

——百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結構不斷優化,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實現更加穩定、更高質量就業,創業致富蔚為風氣。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省域教育總體現代化,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教育結構更加優化、教育公平有效保障。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健康江蘇建設加快推進,居民健康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居住品質提升,人居環境舒適,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努力建設比較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公共安全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持續提升。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活家園更加美好。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實現生態省建設目標。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建設用地逐步實現減量化。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綠色江蘇建設深入推進,生態產品供給持續增加。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環境意識顯著增強。

——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加快建成文化強省,努力構築思想文化建設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中國夢和更加深入人心,「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文化國際影響持續擴大。

——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體制機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法治江蘇建設扎實推進,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五)「十三五」時期江蘇發展的基本理念和重大戰略。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必須深刻理解、准確把握、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貫徹中央提出的「六個堅持」原則,豐富拓展和優化調整我省的發展戰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作為江蘇發展的最大法寶,進一步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發展方式,讓創新貫穿江蘇一切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成為江蘇發展最鮮明的特徵和最強勁的動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總體布局,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步提升,不斷增強全省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江蘇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更加主動融入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總布局,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並舉,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更高水平引進來和更大步伐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在擴大開放中增創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

共享是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積極探索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子,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使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發展戰略是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要按照*對江蘇發展的新要求,根據發展新理念和發展階段新變化,豐富完善發展戰略,深化拓展戰略內涵。實施「七大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省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使創新這個推動發展的主引擎釋放更為強勁的動力。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更好發揮其基礎性作用,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實施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結合江蘇不同區域實際,加快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城鎮化進程,加快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將全省三大區域發展與全國區域發展總體布局緊密結合,在更高平台上加快區域發展,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抓住用好「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堅定不移推進企業、城市、人才國際化,形成更高水平、更寬領域開放格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惠民,著力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綠色化。實施民生共享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共享發展,把民生需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導向,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鼓勵創業致富、勤勞致富,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全省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落實新的發展理念,實施新的發展戰略,需要強有力的工作抓手。要堅持把「八項工程」作為「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的主抓手,圍繞******對江蘇工作的明確要求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對標對號,按照省委已經作出的新部署,對已有思路舉措進行全面梳理和深化拓展,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使之常抓常新,更加務實有效。

1 2 3

10. 法制玉溪創建工作存在哪些薄弱環節

一、當前我市法治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十分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為重點,把加強法治建設作為優化發展軟環境、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各項法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地方性法規章體系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法律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法律服務市場進一步成熟,全社會法律素質進一步提升。2005年,我市在全省先行一步,組織開展了法治區市創建活動試點。2008年,根據司法部、全國和省普法辦部署,在全市全面開展了法治城市、法治區市創建活動,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工作機構設在市普法辦,制定下發了《玉溪市開展法治城市、法治區(市)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並相繼出台了目標責任分解、自測評估體系、檢查考核辦法及細則等一系列文件。我市的「法治區(市)」創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法治城市的創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但是,與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相比,與國內其他先進城市相比,與建設宜居玉溪、打造幸福城市的目標相比,我市在建設法治城市上還存在一定差距,許多方面還顯得比較薄弱。從2008年至今,我市開展法治城市創建工作已有三年,但是與同一時期開始法治城市創建的深圳以及稍後一年開始的成都相比,取得的成果不可同日而語。這兩個城市經過三年的創建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在全國赫赫有名;而玉溪的法治建設在國內缺少影響力,無甚知名度。我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認識上存在差距,法治城市創建領導體制層次較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法治建設剛剛起步,因此工作重心主要在普法上。這種現象延續至今,許多同志仍然把普法依法治理視為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未能充分認識到法治建設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舉措,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社會系統工程。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目前我市把法治城市創建工作放在普法依法治理辦公室。實踐證明,普法依法治理辦公室作為設在市司法局內的二級單位,難以承擔組織、指導全市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及社會管理等工作,明顯存在執行力不強、協調力度不夠、聯動機制難以形成的問題。

(二)法治政府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基層依法行政問題較多

總體上看,近年來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和顯著成效,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上緊下松的局面。從行政投訴情況方面的行政機關敗訴率和調解撤訴率仍占較大比重。這種情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依法行政的訴求逐年提高,同時也反映出我市還不同程度存在不依法行政的問題。

從了解的情況看,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一是制度建設有待加強。有的領域實施行政管理還存在制度缺失,制度建設的質量有待提高,特別是制度內容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亟需增強。二是依法決策、依法行政還存在薄弱環節。一些管理部門不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法定程序辦事的問題依然存在,重大行政決策廣泛聽取意見、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後評估等各項制度在落實中時有疏忽,行政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還比較薄弱。三是基層執法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執法擾民的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行政監督的制度和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行政問責落到實處的問題亟待解決。四是許多政府部門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充分、不及時,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還沒有真正得到保障。

(三)社會對法院公正司法期望值較大,司法公信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我市兩級法院堅持「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圍繞「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全面加強審判執行工作和自身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法官隊伍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為民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如當前進入訴訟程序的糾紛,往往呈現出法律問題與社會問題交織、個體權益與公共利益交織的特點,對廣大法官增強做調解工作的能力、把握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少數法官、特別是基層法官通過司法手段化解矛盾、罷訴止訟的能力不高,個別的甚至因適用法律有瑕疵而激化矛盾。二是有的案件仍然存在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的問題。三是基層基礎仍需進一步夯實。基層法院的審判質量效率不高,案件上訴率、申訴率、發改率和信訪率仍佔一定比率。基層法院有些法官政治觀念淡薄,個別幹警素質作風較差仍是社會反映的重點問題。四是案多人少的矛盾仍未緩解,特別是執行案件仍居高不下。

(四)普法工作流於形式,法治環境建設亟待加強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雖然我市的普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許多群眾「信訪不信法」,許多社會上的不文明、不守法陋習得不到及時有效糾正,與此有很大關系。問題主要是:一是部分單位對普法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有的單位對普法工作有厭倦和松勁情緒,存在著普法工作措施不落實,工作無部署、無檢查的狀況;有些單位領導幹部的帶頭示範作用發揮不夠,帶頭學法用法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法制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普法教育形式僵化,不少單位仍限於「擺(擺攤法律咨詢)、講(講法制課)、賽(法律知識競賽)、考(法律知識考試)」等形式,滿足於分發了多少宣傳資料,組織了多少次活動,而對公民法律意識的樹立、法律素質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運用研究不夠、方法不多;經常性宣傳工作不到位,部分單位的法制宣傳工作往往以法制宣傳日為主,突擊開展,雖然營造了良好的氣氛,但只有一日效應,缺乏持久性;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不強,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群眾迫切需要了解的民事、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許多群眾看不到、聽不到;法制教育和法制實踐結合不夠緊密,未能結合實際建立和推行有效的學用結合的普法機制,缺乏對群眾日常應用的指導和教育,普法教育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教育流於形式。三是普法工作在區域、人群、行業上發展不平衡,存在薄弱環節。從區域上看,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存在人員難集中、時間難安排、資金難保障、效果難體現等問題;從人群分布看,外來務工人員、青少年仍然是普法的難點,特別是在青務工人員,普法教育基本上是盲區,該人群中違法犯罪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從行業上看,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企業職工普法難度較大,存在問題較多。

(五)法治城市創建的氛圍不夠濃厚

我市創建法治城市以來,一直沒有抓住有利時機在全社會迅速掀起法治建設的高潮,形成浩大的聲勢。一是創建主體有限。法治創建的主體僅限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甚至是各級普法依法治理機構的相關人員,未能在社會上全面鋪開,沒有激起廣大市民的參與熱情。二是創建手段單一。當前一些法治創建活動停留在用文件貫徹文件,用會議落實會議上,形式也往往局限於散發宣傳單、製作廣告牌、普法考試等傳統的普法形式上,法治創建的覆蓋面有限,影響力和感染力不足。三是法治城市創建的成果未能惠及於民。我市的法治城市創建,沒有很好地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城市發展、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沒有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法治創建的實惠,因此市民對法治建設的認識有限,感受不深,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建設法治城市的對策建議

市委提出建設的城市發展目標,體現了玉溪的優勢、特色和城市發展的價值取向,進一步明確了玉溪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法治」作為一個城市實現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價值追求和衡量標准沒有體現出來。建議市委在「五個玉溪」建設上再增加「法治玉溪」這個目標;或者以「法治玉溪」取代「和諧玉溪」。因為「和諧」與「宜居」有相同之處,「宜居」城市必然是「和諧」城市,「宜居」比「和諧」在內涵與外延上更寬泛;一個城市要從根本上實現「和諧」,必須以法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以法治為邊界(即社會秩序的有序與規范)。而且,從國家到地方的實踐來看,「宜居城市」、「法治城市」已經有權威的或成熟的評價指標系統,國家有關部委或國內外一些權威專業機構已經開展了許多頗具影響力的「宜居城市」、「法治城市」評比,與此相比,「和諧城市」評比並不多見。按照李群書記提出的「世界眼光、國際標准、本土優勢」的要求,我們應該把「法治城市」建設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加以推進。

(一)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

要突破把法治城市建設等同於普法、依法治理的過時認識,從思想上提高對建設法治城市重要性的認識。

1、要認識到建設法治城市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建設法治城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體現了憲法的基本原則,是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與地方民主法治建設相結合的具體實踐活動。

2、要認識到建設法治城市是建設宜居玉溪、打造幸福城市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城市的法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宜居指數和市民幸福指數,法治不僅構成宜居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重要指標,也是提升其他各項指標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對於民眾來講,一個城市是否宜居、是否有幸福感,不僅來自品質化的生活,更來自法治建設的水平。經過對2007年以來我國評選宜居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情況分析,我們發現法治城市建設比較成功的城市如杭州、長沙、成都、南京、深圳、無錫等均躋身於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前列。

3、要認識到建設法治城市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舉措。應對經濟社會轉型期的復雜形勢,中央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創新社會管理。考察各地實踐,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化法治在社會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快全社會的法治化進程,在運用行政手段進行社會管理的同時,更多地運用法律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減少社會問題。

4、要認識到建設法治城市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重要內容和指標。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除了經濟社會發展等指標之外,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生活與發展環境。在全球化時代,法治已成為衡量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重要指標,如政府治理績效、市場環境、吸引外資能力、安全與秩序等,都同一個城市的法治化程度密切相關。我們必須把玉溪的發展放在國際平台上,以法治推動玉溪市綜合競爭力的新躍升,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市在國際上的地位。

(二)進一步明確法治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和思路

我市建設法治城市的總體目標是: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總體要求,將我市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全面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在全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實現我市各項工作法治化,把我市建設成為地方立法特色鮮明、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平正義、法治環境健全、法治保障有力、法律服務優質、社會安定和諧的法治社會。到2015年,進入全國法治城市創建工作先進行列;到2020年,進一步鞏固法治城市創建成果,實現我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的法治化。

我市建設法治城市的總體思路是:以法治政府(陽光司法、陽光檢察)建設為重點,切實提高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以法治環境建設為關鍵,努力營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誠信守法的經營環境、文明有序的公共環境和具有較高安全感的治安環境;以法治社區(村莊、企業)建設為基礎,大力培養恪法守法、平安和諧、文明規范的社會風氣。充分發揮法治建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建設宜居玉溪,打造幸福城市。

(三)積極推進法治城市建設的具體措施

1、理順體制,提升法治城市建設的層次。當前我國法治城市創建較為成功的工作體制主要有三種模式:工作機構設在人大的廣東模式,設在黨委政法委的江蘇模式,設在黨委辦公廳的浙江模式。這三種模式各有利弊。應當明確,各級黨委是法治城市建設的領導核心,法治城市建設所涉及的立法、執法、司法、普法、依法治理、社會治安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必須按照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支持各方依法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建議我市採取江蘇模式,將建設法治城市工作機構設在黨委政法委。

2、創新機制,增強法治城市建設活力。法治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創新機制。在實際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個結合,即與黨政機關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結合起來,與優化城市發展環境、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結合起來,與創新社會管理結合起來,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形成各要素有機結合,特色突出、注重實效的工作機制。為了保證法治城市建設落到實處,建議借鑒無錫市制定法治城市創建評估體系的經驗,把法治城市創建納入工作目標考核,並制定相應的考核標准和測評體系,既要讓各責任單位易於接受,又能客觀評價法治建設成果,推進法治建設。

3、突出抓好「三大機關」(政府、法院、檢察院)建設和「四大環境」(市場環境、經營環境、公共環境、治安環境)建設,形成「法治城市」建設的亮點。

——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執政。傾力打造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和責任政府,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行政向服務行政的根本性轉變。要更加註重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行政監督和問責,完善監督體制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切實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要更加註重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完善行政調解制度,提高行政調解效能,完善行政復議制度,完善信訪制度。

——推進司法公正,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司法隊伍建設,提高司法人員綜合素質,嚴格依法辦案,規范司法行為,確保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尊重司法獨立,維護司法權威,逐步降低涉訴涉法信訪比率。加強對立案、偵查、批捕、起訴、審判、執行等重要環節及人財物等關鍵崗位的權力行使的監督,嚴格執行過錯責任追究、問責和案件評查制度,落實執法監督巡視制度和涉法涉訴信訪源頭倒查整改制度。

——完善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牢固樹立平等保護的理念,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共同發展。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依法規范各類市場主體行為。

——營造誠信守法的經營環境。努力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加快建設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推動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制假販假等犯罪行為,加大質量監督、安全生產等工作力度,營造「以誠為本、以信為譽」的良好社會氛圍。

——構建和諧的公共環境。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營造人人遵法、守法、維護法律、依法辦事的社會環境。加強公共場所管理,完善城市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整頓交通秩序、旅遊景點秩序,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

——創建穩定的治安環境。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整治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和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健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網路,落實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社區矯正工作,積極預防和依法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4、加大法治宣傳力度,樹立法治先行權威。加大法治宣傳力度,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精心組織實施普法活動,特別要加強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切實增強公民依法維護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培育尊重法律、依靠法律的基本素養,倡導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為法治城市建設打下深厚的思想根基。一是要不斷創新和豐富法制宣傳教育的方法,不斷改進普法形式,創新普法載體。二是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新興媒體的作用,努力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三是要培養全社會的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文化。

5、加強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性法規規章執行的效力。要從創建法治城市的全局高度出發,著手地方的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不斷加強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質量。要著力抓好有關完善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以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所急需法規規章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體現規律要求、適應時代需要、符合人民意願、解決實際問題。一是加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力度,增加立法的透明化、公開化,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完善立法調研、專家咨詢論證、成本效益分析、社會風險評估等工作機制。拓寬公眾參與立法的途徑,通過書面徵求意見、網上徵求意見或者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廣泛徵求社會意見,可以借鑒成都的做法,使各博弈主體自立法活動伊始便有機會廣泛參與加入到利益訴求的表達過程之中。二是加強立法跟蹤監督和立法後評估,努力提高地方性法規規章施行的有效性。

6、完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一是加強人大對「一府兩院」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二是發揮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拓寬監督渠道,切實強化監督力度。三是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認真解決群眾投訴反映的問題。四是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加強監督體系建設,確保公共權力始終置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

7、健全法律服務機制,提高法律服務水平。一是依法合理設置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無違紀和違法犯罪現象。二是各種法律服務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無,沒有不正當競爭現象。三是法律服務優質高效,每名法律工作者每年度進行一件法律援助。四是法律服務市場管理規范,定期進行有效整頓,切實提高法律服務水平。

熱點內容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
勞動合同法教程 發布:2024-11-19 14:12:48 瀏覽:669
大幾能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19 14:06:33 瀏覽:403
道德模範的主要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19 13:51:59 瀏覽:701
違反徵信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9 13:42:13 瀏覽:262
中國民商法年會 發布:2024-11-19 13:34:56 瀏覽:553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