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道德
① 中國古代的道德標準是什麼
中華民族自古尊師重教,並將這一傳統視為社會文明進步之基。教師不僅是授業的經師,更要做傳道的人師,其道德操守、行為舉止,向來受到嚴格的約束。「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禮記·學記》)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師道尊嚴」。社會重視教育,尊重教師,首先是由於教師德高身正,嚴於自律,所以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修身養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贏得社會尊重。這個簡單的道理,直到今天,仍值得我們作深入的思考。
最早的師德標准
古之學者必有師。上古時代,很早就出現了教師這一職業。但那時的教師是什麼樣,其風范若何,由於無文獻記載,後人已很難稽考。
傳說堯帝和舜帝在位的時候,曾經任命契這個人作「司徒」。「司徒」這個稱謂,後來演變為一種官職,推其本義,就是管理和教育學生的意思,也就是現在的教師。堯舜為什麼要任命一個「司徒」呢?因為當時「百姓不親,五品不遜」---社會風氣不正、天下大亂,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要找個人出來管一管,怎麼管?當時的說法是---「敬敷五教」。
「敬敷五教」在中國教育史和文化史上是一個很重要、很值得研討的命題。首先,這裡面提出了實施教育的目的,即「五教」。「五教」是針對五種主要的社會人際關系來實施教育。古人認為,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構成社會最重要的五種人際關系,稱為「五倫」。「五倫」是自然而然的,既是人的天性,又是自然的規律。
順應著人的天性可以建構起社會倫理基礎,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可以建立起社會道德標准,這既是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文明社會的開端、和諧社會的基礎。後來孟子又進一步將「五教」表述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之成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亦成為數千年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由此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教育的源頭活水是做人教育,而非知識傳授。古代聖賢相信,只有教育學生學會理解和處理好這五種社會人際關系,學會做人,才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個人人生幸福、家庭美滿、事業成功,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其次,「敬」、「敷」兩字也值得回味。「敬」是對教育者職業態度的要求,「聖賢進德修業,不離一敬」。「敬」的反義詞是「肆」,就是隨意、放任、不負責任的意思,就是無法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敷」是傳播、流布的意思,教師要傳經佈道,不僅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還要有以天下為己任、兼愛他人和誨人不倦的精神。
按照這樣的標准,堯舜最終選用契作了司徒,承擔起育人的重任。契是商代的祖先,曾經協助大禹治水,表現出了很高的才能。但作為教師,僅有高人一籌的才能是不夠的。關於契,《列女傳》稱「契之性聰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可見契的成就主要不是因為他治理過水災,而在於他「能育其教」---在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因而為當時和後世的人們所紀念。契的秉性是「聰明而仁」,「聰明」是天賦,是見識;「仁」是愛心,是品格。二者兼具,故能擔負起育人的責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或者叫做「德才兼備」。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去做教師。契這個人,恐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後世樹立起來的第一個師表風范,他身上體現出的「聰明而仁」的秉性,也可視為我國最早的教師職業道德標准。
春秋戰國時期,又是一個天下擾攘、充滿紛爭的年代,於是有百家諸子並起,為亂世開太平葯方。諸子其實都是職業教師,私人講學,坐而論道,各有一班學生相追隨。諸子雖然不是別人任命出來的教師,但也應是循循善誘、諳通育人之道的教育家,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生徒前來追隨呢?是故在他們的著作中,也保存下來許多有關教育和教師的論述,雖吉光片羽,卻彌足珍貴,其中很多經典的詞語,被直接引用到後世制定的師德規范中。
孔子是被尊崇為「萬古師表」的古代傑出教育家。「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授業。」(《孔子世家》)孔子退居家中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他大概沒想過到處去張貼招生廣告,結果還是引來了四面八方的大批學子向他問學。對此,可用孔子自己的話作一解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是知行合一的,他的教育主張來源於他的教育實踐,「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如果教師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又怎麼能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呢?孔子教導學生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自己也是這么去做的。對此,孔子的學生子貢評價說:「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在他的學生眼中,「仁且智」是孔夫子身上體現出來的鮮明特點,也是孔子被後人看作聖人的主要原因,這與前面談到的契的「聰明而仁」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可不可以說---「仁且智」,是古代中國對於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師表風范的最高追求?
朱熹手訂《白鹿洞教條》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剛剛出任南康軍(今江西九江星子縣)郡守不久的大教育家朱熹,決定在廬山東麓的白鹿洞創辦書院。在這里,他親手制訂了著名的《白鹿洞教條》: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立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
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接物之要。
這是中國教育史上值得特別紀念的一件大事。由於朱熹的提倡和努力,白鹿洞書院不但在其後數百年間弦歌不輟,發展成為「天下書院之首」,「代表了中國近世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胡適),並開啟了近千年來古代書院的教育傳統。朱熹手訂的這則《白鹿洞教條》,更是被歷代教育家作為師德信條而奉持不渝。例如明代大學者、教育家王陽明就曾說過:「夫為學之方,白鹿之規盡矣」。
「白鹿洞教條」既是學生求知問學的條規,也是教師從事教育的規范,兩者是統一的。對此,朱熹解釋說:「熹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辭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這就是說,在教育實踐中,教與學是統一的,古往今來教育的宗旨只有一個:就是要實行做人教育,而不是將教育視為追求個人功利的手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古今歷史上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反對功利主義教育的。
「白鹿洞教條」系統梳理了古代先賢,尤其是先秦儒家關於教育問題的經典論述:首先,明確孟子提出的「五教」主張即是教育的宗旨,「學者學此而已」。其次,將孔子《中庸》中提出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作為教書育人的門徑。並且強調說,前面四者,是為了窮理致知,屬於認識的范疇,後面的「篤行」
則是實踐。朱熹一向認為,《中庸》是孔子「傳授心法」之作,其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教育命題,值得終身品味。此後,王陽明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致知力行」、「知行合一」的主張,這些見解和主張,對於我們糾正當前教育工作的偏失,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其後列出的「修身之要」、「處事之要」、「接物之要」,都是「篤行之事」,皆屬實踐范疇。朱熹認為,人的認識不能脫離實踐,實踐能提升人的認識,「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這個循環反復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對於教育者自身而言,更應以此作為「規矩禁防」,在此過程中不斷修身進德,「是以君子心廓然大公,其視天下無一物非吾心之當愛,無一事非吾職之所當為。雖勢在匹夫之賤,而所以堯舜其君、堯舜其民者,亦未嘗不在吾之分內也。」
這是我國古代關於師德規范最完整、最清晰的一次論述。
明清書院的師德規范
朱熹以後,他的門人程端蒙和程的友人董株根據《白鹿洞教條》制訂了一個既能為書院學生所應用又能對師長有所借鑒的《程董二先生學則》。這個學則和《白鹿洞教條》一樣,為明清兩代的書院和官學普遍採用。
順帶說一下,古代書院和學校的「學則」,其稱不一,又叫「教條」、「學則」、「軌范」、「揭示」、「規訓」、「戒勉」等,實際所指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其內容對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學校全體成員都有約束作用。之所以對教師和學生不作分別的要求,依據的是《易經》上的一句話:「君子以朋友講習」。也就是說,在古代的學府里,師生之間應是朋友的關系,其主要教學(講習)形式,即所謂「朋友聚會一番,精神收斂一番,講論一番,道理開發一番」,這對於以做人教育為主的書院來說,更是如此。
相對於《白鹿洞教條》的微言大義,《程董二先生學則》則具體到了書院師生的日常起居和行為規范。如「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省」、「讀書必專」等,其好處是便於操作執行和監督,但未免瑣細,流於形式,容易使人捨本逐末。所以朱熹在審定時似乎對此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古人小學之遺意」,用來約束一下孩童還差不多,如果用來規范成年人,就不免過於淺陋了。
明清兩代,沿襲宋代書院講學風氣,天下才俊依聚山林,勵志清修,「濂洛諸儒此集成,虛堂遙應四山鳴」,書院教育遂有了較大的發展,漸漸成為當時教育的主流。對於化育人才、砥礪氣節、涵泳風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明清書院普遍重視學子修身進德,因此,選聘師長,最看重的一條就是道德操守。清代學者戴震說:「講學砥節,相語以道德,相勖以恭行。自宋以來,書院之立,咸若是。」可見,如果不是德高望重的碩儒,是很難成為書院士子們的人生導師的。
清代豫南書院對於教師師德訂有四條規范:其一,敦德行以端本原也;其二,勤研討以踐實學也;其三,重師友以求夾持也;其四,謹交遊以遵禮法也。其中第三條,還特別要求教師能夠與學生「同堂共學,朝夕追隨,賞奇析疑,互征心得」,強調教師與學生要在一起互動交流,自由探究學問,教學相長,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亦名教中活潑潑地也」。
群玉書院中專門設有「親師齋」,其銘曰:
「主善為師德業所資,狎而敬之,畏而愛之,亦趨亦步,朝斯夕斯,熏陶既久,其益無涯。」
教師要抱一顆慈愛之心,使不聽話的孩子能夠敬重你,膽怯的孩子能夠喜歡你,一天到晚都願意追隨你、親近你。用你高尚的人格長時間地熏陶滋養著孩子們,將會使他們終生受到教益。這樣的師德標准,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也是令人嚮往不已的。
② 請結合自身實際回答大學生應怎樣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
誠實守信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是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是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之本。但到今天,這一向被奉為經典的傳統道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一個信用缺失,道德淪喪的國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續發展,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被譽為純凈「象牙塔」的高等學府中亦出現嚴重的誠信缺失的不和諧因子。大學生作為國民中的優秀分子,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否具備誠信的品德是事關高校人才培養能否順利推進的重大問題,是新時期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前提,更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任務。盡管各大高校始終將誠信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中心,然而大學生出現誠信危機的現象卻呈不斷滋生蔓延之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高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構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誠信道德建設體系是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任務,也是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時期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工程。
望採納,謝謝
③ 武德的含義是什麼
武,止戈為武。武是停止干戈,消停戰事的實力。德,以仁、義為核心理念、以上、止、正為行為操守的言行舉止。
武德,專指以武的行為特徵、以仁義為准則的修習武術之人的言行舉止操守准則。....武者,止戈也.中國古代師父傳藝前都會指著武字對弟子講解...武也止戈也。
也就是說學武之人拿起兵器之前應該先學會放下兵器。弟子應先通過打雜來鍛煉心性,心性穩定後才能正式習武。中國古代只有兵器這個詞並沒有武器這個詞。
(3)古老的道德擴展閱讀
武德的實質亦是社會公正原則,即正義、公平、公道,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一。武德同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作用,大眾的壓力,良心的不安,使人們「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攻之」,來調整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自從有了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從未與法律發生過沖突。和道德一樣,武德的實用范圍也比國家法律更廣泛。我們提倡武德,應在國家法律前提下,和國家憲法及其相應的一切規章制度相統一、相一致。
④ 中國有哪些古老傳統美德
中國十大傳統美德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系,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准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系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朴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系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系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八、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因為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捨之間,取道義,舍邪心,嚴格自我約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儉廉政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共有的美德。
九、篤實寬厚
中國傳統道德崇尚質朴、樸素的精神。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准,反對虛偽虛妄。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范和美德。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干,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寬厚的道德人格來打動別人,達到任我溝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宏大量,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十、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則方面的毅力。中國人十分重視「力行」的美德。中國文化認為,人格的完善,社會的進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於行。「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正是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中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⑤ 傳統武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其實簡單來說,武德就是人的德行。做人做得好,武德自然高。
武德,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論述。以後隨著時代的展,武德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過去,大多以「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 「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人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流派,也都訂有自己的「門規」、「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訣」等作為武德的標准。今天,也有不少學者對武德進行概括,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一種美德」,也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武者體現的道德」。1987年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將武德規范概括為「尚武崇德,修身養性」。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對武德進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實上是一種倫理觀,所以我們應該從論理學的角度去定義武德。 我們認為,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道」一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准則、規則或規范;「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與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道」主要指一種外在的要求,「德」則指內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兩字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武德是隸屬於體育道德的范疇。武德既是參加武術活動人們所遵守的公共體育道德,又是武術工作者在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規范。由於武術有著區別於其它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著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范------武德。 武德的實質亦是社會公正原則,即正義、公平、公道,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一。武德同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作用,大眾的壓力,良心的不安,使人們「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攻之」,來調整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自從有了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從未與法律發生過沖突。和道德一樣,武德的實用范圍也比國家法律更廣泛。我們提倡武德,應在國家法律前提下,和國家憲法及其相應的一切規章制度相統一,相一致。 今天,傳統的武德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漢、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哥們義氣」,以及帶有三綱五常思想的「唯師命是從」的行為等,所以應對傳統武德進行分析,繼承傳統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過時的舊武德,樹立新的武德觀。 繼承傳統武德中的精華,要把習武同發揚祖國燦爛文化,熱愛祖國聯系起來,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有寬廣的心胸,對人民要以禮待人,不恃武傷人,不以強凌弱;對危害祖國、人民利益的壞人壞事要敢說敢管,見義勇為,疾惡如仇,協助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盜名、不奪利、不保守,熱於助人的美德;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對前人和長輩的著作和經驗要虛心學習,認真專研,努力學習技術,刻苦練功,磨練出慈、勇、智、恆的堅強意志,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文武雙全,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習武者還應努力克服傳統武德中的種種陋習: 首先克服傳統武德中的武術傳承的封閉行和保守性,具體表現在血緣化傾向和區域性兩個方面。 其次是在尊祖師習俗上濃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規戒律和續家譜、立牌位等歪風及恪守祖訓、祖道的風氣。它壓抑了武德思想的進步發展,扼殺了創造能力。 第三是唯我獨尊的「宗派之爭」的封建意識侵蝕武林,為爭正守而相互諷刺、排斥、訕罵,甚至大打出手。其根源在於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狹隘、落後的生產力制約下形成的封建性的社會思維,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作用下的產物,是這種歷史劣根性的反映,帶有極大的盲目性性和片面性。文以德彰,武以德顯,武術的真諦在於重德。 武德作為習武者所應具備的一種美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指導人們共同的武術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規范,並滲透在習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術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社會所需的文武雙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建設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
⑥ 中國古代俠義精神包括哪些內容!!
金哥的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一種類似於「舍己為人」的精神, 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熱情。具體的,又如劫富濟貧,伸張正義等,這些都包含了「俠義」,「俠義」在小說中也許只是身懷絕技、武藝高強的江湖兒女的專利,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人物,雷鋒也許就是代表。舊派武俠小說中,俠義在主人公身上體現的只是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往往不能包含所有臨近民族或者說是兄弟民族,不能針對天下所有人.有較強烈的大民族思想.排斥外族.新派武俠小說中,俠義精神有了發展和壯大.不再只是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可以上升到代表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甚至是對全人類
如果單純的從小說人物所表達的來說當然就是 打抱不平 有正義感 或~~~~~~~~~~~~~為人民服務?!························
⑦ 情境倫理學是什麼
今天西方世界的情境可以說是已到達了「基督教後期」-Christian),傳統上的基督教倫理觀早已被許多人所拋棄。有如美國的一份大眾化雜志所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古老的道德已經消失了。」所謂「情境倫理學」(situation ethics)或「新道德」( the new morality)是另一個有力的明證,今天的世人已離棄了所指示的倫理道德的准則。
這個清境倫理學的運動,由於其倫理原則的基礎是出於人,以巴特、鮑得曼以及田立赫的思想為基礎;由於其神學基礎不是純粹地以為中心,卻是以實存主義神學為中心;不是出於純正信仰,卻是基於新正派的看法;所以因羅賓生主教的「對神誠實」一書之發表,立刻大大風行,被世俗的人奉為圭杲。或許最引起人注意的,還是要推美國麻州劍橋聖公會神學院社會倫理學教授富萊秋(Joseph Fletcher)所發表的暢銷書:「情境倫理學」。
所謂「情境倫理學」,尤其是富萊秋所下的假設,乃是基於實用主義(就是認為凡有用的或有效的事,就是對的);相對主義(惟有愛是常存的,其餘的事都會變的);實證主義(信仰的命題被肯定不是出於理性的證據,卻是由於志願的接納);個人主義(我們所關心的不是事物,乃是人)。富萊秋所描寫的光景,也可以代表東方各國的知識階級,尤其是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曾受過孔教嚴緊的法理主義的影晌,而目前也已開始對儒家恩想發生反抗,想在世俗社會中找到新的價值。在新舊交替,青黃不接之期中,任何思想都乘虛而入;今天中國,東南亞各國,或韓國的知識份子已經懷疑儒教倫理的價值,同時又沒有更高的價值來替代其地位,因之這種「情境倫理」就很容易乘虛而入,所以我們必須要特別注意,並要將真正上的倫理原則介紹給遠東的人民。
基督時代-基督教門戶網站jinet.cn
情境倫理學最受人歡迎,並使人發生興趣的,是對於「性道德」的一種「放任主義」。我們要看一下這種新道德的論點究竟是什麼。
(一)情境倫理學與「傳統倫理」有許多地方是背道而馳的。情境倫理學自稱為是古老的道德律,規范,以及生活行為上的道德原則的反動。羅賓生說:古老的道德是演繹法的,開始必須有絕對的標准,永遠是對的,決不會改變的;「新道德」卻是歸納法的,以人為起點,乃是著重「人比原則更有優先權。」舊道德乃以整體開始而達到個人,新道德乃是以個人開始而達到整體。羅賓生特別攻擊基督教傳統的倫理,他認為此種倫理是「反人性的」(antihumanist)乃是以超然的原則為根基,有時也忽視了人的需要,人們也不論任何境況之下,必須要奉行此種倫理。
(二)從情境倫理學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新道德是著重「情境」的,或如近代哲學家所稱的「存在的實際」(existintial reality)。行動若有錯誤,不是因為原則,乃是因為情境。用羅賓生的話來說:「無一件事的本身可以被標榜為」錯誤的「。例如,一個人不能武斷說:『婚前發生性關系』或『離婚』此二事的本身是錯的。可能在一百件實例中有九十九件確是錯的;但我們不能說這種事件的本身在內在性方面intrinsically)來講是錯的;真正內在性的惡乃是沒有愛。」按照此種看法,基督教的倫理就不是一種不變的教訓了。羅賓生認為不變的倫理系統完全是法理主義的,也即無人性的。 基督時代網站http://jinet.cn
(三)所謂惟一的或終極的行為范疇並不是道德律,惟不自私的,自我犧牲的「聖愛」(agape love)才是行為的規范。這個聖愛惟一的榜樣乃是耶穌。籮賓生借用龐厚佛的話來稱耶穌為一位「為別人而活的人」(the man for others)。羅賓生與富萊秋都認為,真正在內在方面的邪惡是「欠缺聖愛」。真正在內在方面的善即有「聖愛」。其他一切都算不得什麼!聖愛是基督徒決志行事的惟一終極准則。
(四)聖愛一定會盼望我們的鄰捨得益,決不會受我對他的喜憎所影響。聖愛不是一種出於感情的,或是情緒上的道德;卻是一種態度上的德行,是出於意志的;因之是我們可以定意而表現出來的。用羅賓生的話來說:「如今存在的只有聖愛,因為聖愛幾乎有一種自然的指南針,能夠出於本能地滿足別人最大的需要,而且能夠完全自動地適應任何情境。」
(五)基督教本有的道德規律宣稱人們不能因為有好的目的,而不擇手段;然而富萊秋卻說:「只要有正當的目的,就可以使用任何手段。」任何行動若沒有正當目的這種行動就毫無意義。不正的手段是否常會勾銷正當的目的呢?情境倫理學認為不的。我們的世界萬事都是相對的,所以任何行動都要以當前的情境而定。例如:「假離婚在情感上或精神上講來對於父母和子女都是有利的話,那麼這家庭,因了愛的求,倒不如離婚為妙!」 Jinet.cn 基督門戶網站
情境倫理學在某些方面看來似乎是很像所指示的教訓。有如使徒保羅說,我必須要謹防法理主義的危險(參加4:8-10;西2:20-23)。有如使徒約翰、我們必要指出聖愛的重要性(參約壹4:7,11,12,21)。有如耶穌自己,我們必須要指斥利賽人的態度,因他們認為人是為了律法,並不認為律法是為人而設(參可2:27-28)。然而,任何基督徒若是甘願遵守主基督親自所指示的道德行為與規范,就不能同意情境倫理學的看法。我們參孜前「今日基督教:雜志主編所下的批判,可以指出情境倫學有以下數點錯謬之處。
(一)新道德因為要使對於道德的抉擇不受神聖誡命及客觀道德原則的制裁,因而不斷地將「聖愛」降貶為「情慾之愛」(eros)。聖愛的內容是神的律法,如果聖愛沒有內容,在性質上看來就不是「愛」。如同保羅所指出來的,律法在愛鄰舍的事上得以成全。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愉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括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愛是不加害於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9-10。) 基督時代網站http://jinet.cn
(二)新道德因為將道德責任看為「當時或片刻」的反應或遭遇,因之阻礙了基督教所要求的有恆的,可以預料的生活行動的模式。」
(三)新道德因為要將整個道德責任削足適履地配合聖愛,以致於忘了一個人對於正義的行動所負的責任,同時也因為此種態度,而只以主觀的看法來處理社會的倫理了。
(四)新道德因為完全與宇宙中至尊的神所啟示的中的道德脫了節,又說中所指示的規范是可以修正的,更認為只有聖愛才是倫理生活中不變的准則;因之此種新道德的看法雖自稱為以的教訓為南針,卻顯然地是不合乎的教訓,也受到的裁判。雖然倡導新道德的人有時以為依據,卻並不因此就證明新道德是高尚的,有價值的。反之,更使人尊重的教訓,因為在廿世紀之後那些倡導新道德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教訓的價值,所以他們也自稱為是受到教訓的影響。
(五)新道德想將道德的理論與超然的創造之主分開;羅賓生主教,一方面否認神為一位至上的有位格的超然「存有者」(supreme personal supernatural being),也否認神是自有永有的;另一方面他又想建立這個新道德系統。羅賓生借用田立赫的術語,說:凡是討論到「究極」(Ultimate)的文字,都是相對的,也是象徵性的。神不再是那位將善與惡,正與邪分別開來的神,卻不過是一位「所有存有的基源」(Groundof all beings)。這樣的一位神是太微小了,太受限制了,怎能對於所謂情境倫理學的聖愛給以動力呢?因之新道德所謂的聖愛不過是受著一位神話式「存有」來支持,這樣的倫理是不能有堅固的基礎。
基督時代http://jinet.cn
(六)新道德也否認耶穌對於?的門徒道德上的命令;福音書中所提到的,耶穌要門徒遵守道德的命令,如此也就顯出門徒對主的愛了(約15:8-18,14),然而他們卻反對上的此種教訓;因此,新道德也就無權利說他們乃是真正地宣揚基督教的倫理。
(七)情境倫理學對於人性及人類的罪性的看法,非常幼稚。他們假定「聖愛自有一種內造的道德指南針」,而且完全沒有受到人的罪性及敗壞的本性所影響,因之會本能地採取適宜的抉擇。這種看法完全與保羅所討論的人類敗壞的道德標准(羅1:18-32或3:10-18)相反。單由人心所欲的「愛」,不能選擇智慧的享,更不能以別人的福利為最後的抉擇(太15:19)。人的抉擇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路得馬丁說,「理性是娼妓」,「愛情若沒有神救贖的大恩,也能像理性一樣。」
(八)情境倫理學所建立的思想教訓,完全不提到悔改,審判,信仰與救贖。有一人曾指出,羅賓生所給人的印象是認為,近代人是何等的成熟,以致於人類除了他們自己以外,並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屬於靈性方面的幫助。著者認為,情境倫理學所說的人類是自足的,不需外來幫助的這種看法,引起了東方及西方的非基督徒界所注意。情境倫理學完全不要求人負起道德的責任,也不需要以神學為根基。,還有什麼系統更適合於「屬血氣的人」呢?
⑧ 武術到底內含著什麼中國文化
中國武術與中國文化
武德,中國武術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論述。以後隨著時代的展,武德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過去,大多以「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 「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認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流派,也都訂有自己的「門規」、「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決」等作為武德的標准。今天,也有不少學者對武德進行概括,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一種美德」,也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武者體現的道德」。1987年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將武德規范概括為「尚武崇德,修身養性」。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對武德進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實上是一種倫理觀,所以我們應該從論理學的角度去定義武德。
我們認為,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道」一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准則、規則或規范;「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與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道」主要指一 種外在的要求,「德」則指內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兩字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武德是隸屬於體育道德的范疇。武德既是參加武術活動人們所遵守的公共體育道德,又是武術工作者在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規范。由於武術有著區別於其它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著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范------武德。
武德的實質亦是社會公正原則,即正義、公平、公道,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一。武德同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作用,大眾的壓力,良心的不安,使人們「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攻之」,來調整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武術與中國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以《易經》的「陰陽八卦」、《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儒家學說」為核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具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性、博大的系統性、鮮明的主體性。它既是對其它意識形態的歸納和總結,也對其它社會章識形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武術,在其產生、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哲學思想中通變思想、文感相斥思想和發展變化思想的左右。歷史上許多武術家都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古代的哲學思想來分析解釋自己演練的拳法,並能融會貫通地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拳種。明末出現的所謂「內家拳」,以及後來的太極摯、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種對拳理的解釋,都與古代哲學思想密切相連,含有豐富的哲理性。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經》。《易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同時「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這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思想。太極拳的拳理正是由武術家們根據自己長期的鍛煉實踐,把古代的辯證法思想同拳術動作的運動規律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而加以解釋的。如動與靜、過與不及、曲與伸、柔弱與堅剛、直養與曲蓄、合與開、張與弛、抑與揚等等對拳理的精闢論述,都是陰陽對立統一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
始於明末清初的形意拳,以劈、崩、鑽、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用「五行」哲理對它們進行解釋,以示相生相剋的拳法變化。
直接以「八卦」命名的拳術「八卦掌」,雖起源於清末,卻也是武術家將拳術中的攻防招式同古老的「八卦」說相結合的產物。八卦掌沿圓走轉的形式按八個方位進行,直接取形於「八卦」,而從事法的隨走隨交、縱橫交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深邃意境中,則可以看出是取意於《易經》,把八卦的無窮變化看成是有規律的,是在數的序列中周轉、運動和變化這一發展變化觀的。
以查拳、華拳和少林拳為代表的長拳類拳術,也同樣融古代哲學思想於一體。如少林拳講究「逢剛柔化、逢柔剛進」;華拳強調「陰陽二氣」的對立因素;查拳主張「剛柔相濟」等,無不是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和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
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在宗教的形式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的陰陽學說、五行說、八卦說等,雖然都試圖運用陰陽的對立關系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運用多種自然物來解釋萬物生成的本源,但它們仍被禁錮在宗教觀念的體系中。這就使得武術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影響,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因而在許多武術著作中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窺見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想。
總的說來,中國武術作為人類自身完善的一種手段,它是與華夏種族精神完善的手段——哲學一道建築起中國文化大廈的。作為精神最高產物的哲學,對於人類其任何肉體的和精神的完善手段都起著指導作用,並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武術與中國宗教
中國的宗教嚴格說來是一個復合體,是各種文化觀念、倫理觀念、社會觀念的綜合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宗教在武術的發展過程中同樣發生過一定的作用。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武術與宗教有者不解之緣。我國最古老的拳種之一的少林派拳術就曾與佛門發生過密切的關系。馳名中外的少林寺在佛教鼎盛的隋唐時期以「武」名揚天下。「內家拳」的產生與發展,同道教的神仙方術理論及其在「養生術」方面的嘗試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後來的「太極拳」,「八卦掌」等以柔為主的拳種,則是把拳術動作與道家的「導引」,「吐納」相結合創造出來的。還有,在倫理理念上習武者所奉的「尊師重道.孝悌為先」、「十戒」、「五不傳」等等則直接反映了儒教《三綱》、《五常》的思想。
正是由於武術與宗教這種特殊的關系,在宗派門戶的影響下,出現了為爭「正宗」,「真傳」面假託、附會「神仙」、「佛祖」的現象。這種情況對武術的健康發展起了阻礙作用。
我們可以從杜會生活的多方面來證明武術與宗教間的關系。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文化,而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童識形態對武術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對它們之間的關系作一個詳盡的考察,將有益於澄清一些歷史事實,破除有些人頭腦中對武術的神秘觀念,使武術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武術與中醫
武術與傳統醫學同屬人體文化的范疇,它們有著共同的哲學方法論基礎,並在同一文化領域內相互融合、滲透,又共同豐富、發展。傳統醫學是在唯物主義元氣論的哲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根本特點與優點就是它的整體綜合觀與陰陽辨證觀,並進而提出「精、氣、神」為人體「三寶」的觀點,認為三者一體,互相依存。武術則將傳統醫學的這些理論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論體系之中,逐漸形成了形神合一、內外兼修。內養性情、外練筋骨的養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另外,武術與傳統醫學的骨傷科也具有血肉相連的關系。不僅中醫的理論指導著武術的養生與技擊,如傳統醫學中的點穴、拿脈、解骨及救治偏差術等直接用於自衛與技擊中,而且武術的某些功法也豐富了中醫傷科的治療技法,如中醫傷科的「一指禪推拿」、「拍打療法」等。武術與中醫的結合,不僅創造了獨特的中國養生、功夫按摩、武術傷科、傷科針灸、運動醫葯、練功療法、救治偏差、特種功夫等八大技術成果以及一大批有關的學術著述,而且這種歷史結合必然有力地促進二者在今後的共同發展,成為走向世界、造福人類的主題曲。
⑨ 《求求你表揚我》有4個笑笑容:1楊紅旗父親葬禮上村支書笑了。2.古國歌在西華門外大街
年輕的消息被發送到一個小古:我父親的生命是一個奇跡,他說沒有批准楊轟炸機成蹊關系,
如果你不能看到下面的^ ^
>>
黃建新,「我求求你,承認北比原來的」贊美「,被認為是唯一的主要情節,因為更改的原始地圖的作用,精心設置了許多的細節,以及其他因素,一個新的身份,「我求求你了稱贊鋒利的氣氛比原來的,如果原來是一個人堅持傳統的道德理想,現實中落敗後所有不好的描述,我求求你表揚批評擴大社會誇張的各級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而原有的風格已被批評,其實,並列構成的北方結束的開放,如金奇 - 金奇 - 金基德的撒瑪利亞人女孩「作為最終的觀眾,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
原本不太復雜的故事,以及如何適應的技術懸念的東西,如何設置測試編劇黃鑫,哪裡黃色的建新簽署范危機貧嘴移民工人在城市的當地暴徒的習慣譚的身份米,高和衛,的弱點人性的(事實上,許多男人研究生的國際刑事警察組織,在年輕的狡猾紅旗和誠實的農民角色,成為剛性誠實譚委也可以被看作是黑暗的一面的老國歌的實施方案,支持兩倍的對話與互動的角色,以反映沖突的古國歌),結束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增加打派出所,如歐陽香奈兒香水的花的數量,細節的處理古國歌回家,所以不下雨,黃建新成功北部的原作改編的全黃獨特的打坐在場邊社會怪現狀荒謬的故事。
在影片中,大多數人在每個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是一個騙子一點誠實,看的出來,在這個社會,更可悲的看到太多的謊言,誠實持懷疑態度,說,囚犯按照與舊國歌的審判鏡頭一側米的女朋友被逮捕的事情,如舉行的電影名稱囚犯持懷疑態度,羊需要確定平方米的,但不知道嗎?華麗突然找上門來,或持有同樣的態度 - 不信任,但他沒想到,看似簡單的調查過程中,他陷入了古老的道德陷阱不可分割的國歌。
>
救援事件的真實性驗證,歐陽花,因為他們今後的工作將不會受到影響的謊言,然後在未來面對排山倒海的氣勢在古老的楊華,國歌的意圖輕挑麻煩的是,即使是在嘗試(一條線是不是一個合理的片段,其實,我報警「留級的學生,但我怕他被逮捕,沒有人照顧,不要忘了點製造矛盾,他的父親,「這句話)下的舊的國家國歌的大米,但最終它是由於倫敦的西尾(西區)的逮捕和懺悔的累犯雞飛蛋打汽車追逐的球員香奈兒香水和小巷說明歐陽花,因為她已經永遠不會說這樣一個簡單的,但是,畢竟,在確認的過程,因為對古代國歌和大米,未來是註定要堅持黨的真相受傷的消息,這自然是一個古老的國歌,
BR />
為了證明他確實保存的帳戶楊驊豐絕望,患肺癌,有沒有太多的時間來證明他的父親,但他清楚地證明了歐陽花,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他的工作孝和道德之間,避免歐陽花那個雨夜,歐陽已經度過了過去38年中,他赤裸的身體上致命的誘惑沒有結婚,所以他觀察到米,然後根據對眼睛,歐陽裸露的小腿鏡頭的稱贊,如果他不能克服自己的表面上,他的父親去世後,他完全有可能花做的事情,他說,一個勇敢的墮落成一個系列的不信任和強奸犯和冷,當他們想,不承認這是不一個巨大的諷刺嗎?黃建新顯然不希望只是殘酷和對比度的目的,這奠定了基礎的村黨支部書記,他笑了,「楊勝利死亡柏油路和他的兒子在葬禮儀式結束,一系列不合理的,這樣的結果轟炸機楊棋自然不會報復強奸,歐陽花,因為他是默許的利益也參加了一個假的葬禮上,村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村的,自然會告訴楊勝利的利益自然全體村民在村裡認可的認可,所以楊紅旗村和報紙反復稱贊村,老人的普遍自由和開放的,因為他的兒子,並改善情緒狀態,我們似乎感到高興,但不明白他們做一個誠實,勇敢的實力,成為騙子的古國歌,他仍然不能原諒自己。
</粒看似不起眼的奇怪的情況下,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的性能,支撐作用的誇張和謊言,完整性和傳統的方式已經成為了一個笑話。村黨支部書記決定說謊的謊言會帶來更大的利益,村和村民得到上級單位的一致好評,使這個謊言的決定完全停止打警察撒了謊,因為他知道,因為如果你說粉紅色的惡性示範單位的安全事故,在了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派出所將被浪費掉這些人是值得稱道的謊言,也由於值得稱贊的是唯一的真實的要求楊轟炸機醞釀的不信任,充分體現了現代社會,道德淪喪「我們不能相信別人的悲痛。鞏漢林扮演的雜貨店老闆是一個有趣的性格,他是不會去幫助其他人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自我保護是一個有效的原因,但相關的雨衣記憶體可怕的,但談論的巷子里,他的答案,其實,我可以有把握地想像那一夜,即使他已聽到呼救聲不出去,因為安全的編輯,他的基本原則的;另一方面,「文革」類似的「新聞10公斤,每畝教室,他通過這些人,但根據」文革「自己的報紙記者麻木的修辭風格的報告,走編譯缺乏尊重在於表現自己的報紙 - 他們知道,上面的東西,說穿了,是不值得的錢。這些人住在一起,但不能擺脫這個古老的國度,它的影響力,國歌感到窒息,無奈,直到最後選擇了逃離,歐陽花惹米之間的差距少
演出的演員,老戲骨唯一的文本表現,可以說,守法,但是,為了繪制他的年齡也沒有絲毫的下降,道德的陷阱而痛苦的挫折,甚至辭職,這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范偉演出的絕對亮點,平時有點口吃,焦慮一口流利的英語或僵硬,看起來非常不錯的表現,他的營養農民的缺點是非常多放點,他將連洗出鉛華無法擺脫的真正魅力??的自然和偶爾的閃光,但輕浮的古國歌結束痛苦,憤怒混合性能是相當的電影,她的花瓶真的很委屈,是最大的驚喜托兒所電影絕對的,但幸運的是沒有要玩米的趙薇,雖然她就像是一個扭曲按照原米北 - 北 - 酸,小女人形象,但我更喜歡可愛的,健康的,很大咧咧黃建新版本躺在那裡,國際刑警組織的智能電表,按照與舊國歌,和她分手了,他們肯定會後悔的生命。
雖然音樂是這部電影的焦點,不能被視為一種民間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手,詞曲作者小溪,但在某些場景的好心情,例如,古國歌第一次見到楊勝利有用的和獨特的朝聖的心情到了一定的年齡,音樂,圖片的歌曲,喜歡這個主意的??總統?紅色的牆壁表彰和紅色的夕陽紅被子薄老男人(文革勞動模範)屏幕,和鐵青南京的整體外觀充滿了象徵意義,也許是老勞模楊勝利「過於自信」的捐助者,他的兒子「叫好不叫座」期望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教育,甚至有點可笑,但他沒有全心全意上癮,這樣的人是值得尊重自己的想法,但在年底,他的病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精神,黃建新確定一個人到北京的善意姿態,不僅所有的力量,時間旅行的嘲笑,但很虔誠的朝聖者,給予了充分肯定自己的價值嗎?簡稱為」承認「。
BR />
有限的一些細節的最後部分僅僅是一個個人的觀點,描述,以供參考。
1 m過程逮捕逃犯老國歌是不可靠的,這一時期也被認為是某種類型的晶元黃建新的嘲諷,但後來,看到囚犯被審訊,其實,這是第一個暗示:「說實話,往往是不被信任的, 「鋪平了道路,使羊繁榮氣體事件。
年輕的紅旗肉髻和幸福」的理論被認為是冤枉了他的仇恨的一種社會事實的基礎上,因為這種精神活動原來老國歌最後的同事楊繁榮時期困擾著我,纏著他們的生活更快樂
3歐陽一些好衣服後裝進袋子里,在游泳池,香奈兒香水,她的香水,學生能夠使用昂貴的香水,難怪米的「直覺」說,,歐陽花了懷疑懷疑自己的個人生活和他們的道德。
你要刪除舊國歌性能丹魏照片和取得的眼部表現書獃子事實上,歐陽花的女孩,而不是「美麗」的幻想,但他們拒絕輕浮的愛大米不僅取決於個人的道德底線線工程。
5歐陽花古國歌房子的劇院,所以我覺得在這部分的頭,但鏡頭切變線不見尾,忠誠度,因為按照原來的路線,這部分的表現,有沒有理由歐陽花的個性「?但我怕他被逮捕,也沒有人照顧他的父親,」刪除這條線。
BR /> 6,歐陽花米微笑著說,這些犯罪嫌疑人的缺陷不測口確定的示威者自然知道儀器累犯上學的歐陽移動到需要驗證的情況看起來有點報復。平均自然的報復水稻對抗,這是一個女人的報復一個女人,一個合理的,但這個古老的國度,已經引起了國家的國歌離開
7 ,存在諸多缺陷,根據官方的說法,如「葬禮,但在家裡的山坡上,並出席了葬禮的唯一的村幹部,村民楊勝利葬禮,但所謂的」燃燒的副本證書,「有一件事我沒有找到,但村黨支部書記的笑容真的很驚訝的古國歌的時候,許多年輕的紅旗在這么多的憤怒,更好的,有罪的性能(這可能是東西他的謊言),村幹部強迫他說謊,憤怒的蠟燭陌生的另一表彰,並提供了一??個?表不應該被埋葬死了,燒不燒東西,根據農村參數,政府不能(不過,如果你真正燃燒楊勝利會找人絕望的),再加上唯一的兒子楊繁榮榿木毫無理由的農村披麻戴孝規則,但這些東西,古國歌編輯器首席不會注意到。
8最後的最後,楊勝利的微笑面對的古老國家的國歌是沒有罪惡感,是他兒子的幸福感到驕傲,因為他只有國外土地進修說,楊?其微笑的真理恥辱,因為他終於下跌誠實的騙子,,以避免古國歌說什麼,揭穿了整個事情,只要他離開,將消息發送到老國歌,但是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年輕的轟炸機的感嘆詞自行車,驅動器,它似乎這個人看起來像一個字元,不知道幾個發送信息給他,「我」字估計有點困難的事情,它會打擊「嗚哦拼音。
強烈要求額外的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