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與道德經

我與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0-12-28 12:27:13

Ⅰ 怎麼我看的道德經文字與原文有些不同道德經到底有多少個版本啊

道德經版本問題可以說是道德經獨有的現象,據統計,清代之前,《道版德經》版本有103種之權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目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

《道德經》的版本有多種,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簡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貴族隨葬的《道德經》版本。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比馬王堆帛書本的《道德經》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受到學者的重視。

個人比較喜好河上公版本的,不過有些地方還需要找尋其他版本的注釋進行對比,每個人心中的道德經都是不同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呀~

Ⅱ 道德經怎麼劃分我知道的:「道德經」分「道經」和「德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內、《五千言》容、《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Ⅲ 老子其人與《道德經》,我們從中應該學到什麼

其實我們從古代的詩人和作家身上都能學到很多的精神品質,而且這些精神品質也會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可以從老子這個人身上學到什麼叫做穩重,對待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而且也不會被旁人所左右,有著自己的態度。不會因為別人的不滿就改變自己的特性,這其實在我們現代社會也是十分需要的,我們必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為了功名利祿就做到左右逢源,而要有著自己真正的態度。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遇到困難或者坎坷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逃避,而是要直面面對這個事情。逃避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的選擇,但是這不利於我們之後在人生道路上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跨過這道坎,才能在之後的生活中積累經驗,而且《道德經》中也規范出我們需要正確的面對困難,不要玩物喪志,就此放棄,重振旗鼓才是最好的選擇。

Ⅳ 道德經中哪一章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道德經》里沒有「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句話,莊子的《齊物論》有「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意思基本上差不多。

Ⅳ 道德經第一章與我學習生活的關系

哲學是各學科的方向和基礎,不同的哲學理念導致各學科不同的發展方向。
第一章是提出「道」、「名」、「無」、「有」的概念和由來,都把他們叫做「玄」,概括說明了這些概念的難以言表,幽遠深奧,以及其用於表徵世界萬物的辯證發展規律。
我們的學習生活都處於「道」中,也遵循這種發展,學習和生活都是辯證發展的,也很多難以言表,去感受這個過程,並覺得有意義,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式,或者說是「遵道」。

Ⅵ 我想要:老子《道德經》全文,急!

《道德經》.txt下載: https://sn9.us/file/22215238-408937561 應該是這個沒錯,希望能採納滿意的話能點內贊就更好了容。◕‿◕。

Ⅶ 你相信緣分嗎,我和道德經老子的緣分。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不笑不足為道。你很有慧根,是老子所說的上士之人,願勤勉之

Ⅷ 道德經中描述我不爭,無人可以與我爭的句子

夫唯不爭,故來天下莫能與之爭!自

語出自《老子》。全句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說: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老子「柔弱勝剛強」的哲學思想。老子所謂「不爭」,不是放棄一切,而是要以不爭反立於不敗之地。後世流布的「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等思想意識,與老子所謂「不爭之德」都不無源流關系。

Ⅸ 老子《道德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一個關系呢

最後,我們看看第三個問題:

如何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

人與社會似乎自從出現,就是一對矛盾體。矛盾主要原因在於對物質索取、給予的觀念。

人自化生就與生俱來帶著一顆自為心,當然一定的物質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必要條件,但越往後似乎曲解了這句話,演變成了囤積居奇,直至後來在利益分配中廝殺。

這種惡性循環必然導致人性扭曲、社會冷漠。

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變得奢侈,一個燦爛的微笑在埋怨中冰封,最後在冷漠的發酵中消逝了自己。

《增廣賢文》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句善意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那麼是否有一個天秤可以有效控制人性的扭曲、社會的冷漠。

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

索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意思是:經常保持盈滿反而會失去更多,經常與人相爭,得到了也不能長久,堆積在多財富,也會有守不住的時候。

白話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個度。

可能有人會想,現在生活節奏快、好的物質本來就很稀缺,搶都不一定得到,還要適可而止,那不是等於束手待斃嗎?

大家請看!

這里的水看做是生存物質!

水杯里的三種情況:滿的、半杯、無。

當你端著滿杯水(半杯水)再去和別人搶水的時候,最後會發現本來已經有的半杯水也沒有了,最後只能是懷著憤怒去搶別人的水,最後水灑在了地上,誰也不會得到。

因為一個杯子所裝的總量是有限的,所以,當我們有了必要的物質,是否可以短暫的停歇,讓已經得到的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婪再次失去。

回饋: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意思是:盡全力給予他人自己獲得愈多,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越來越富有);

很多人可能會發笑,世界上有這種傻子嗎?誰會願意做這種傻事!!!

大家記得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今天你笑我傻、明天我笑你傻,總有一天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被別人冰冷的拒絕,那時誰才是真正的傻子。

所以我們要懂得不是我被愛所以才愛人,應該是我愛人所我被愛的道理,這樣社會不再冷、人性不再貪,確實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當路寬了、心暖了很多困難也就不在了,自然會左右逢源、立於不敗!

人在社會本不難,莫讓貪心惹人寒;

多予少取存根本,人間處處是仙壇!

樹無根凋零,人無根落寞,這個「根」就是我們的知足心、包容心、博愛心。

道祖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做好每一道生活的減法,才能積累幸福人生的加法;只有謹持「三心」才能看到自己人性的閃光,才能成為生活的贏家。

Ⅹ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謂博大是無所不包,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深就是非常究竟正確直達根本。什麼叫「究竟」,什麼叫「根本」?好比開始時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再過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回頭一看,原來卻是錯的。我們當初以為是對的其實是表面的、粗糙的,我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更遠大深邃的層面,結果為以後埋下了禍因,這就不能叫「究竟和根本」,更不能叫「博大與精深」。

博大精深文化的根本是引導我們、引導宇宙萬物走向生生不息,走向圓滿美好。《道德經》正是揭示這宇宙顛撲不破真理的經典!

在世界上,人們對於中國的《道德經》非常敬仰和推崇,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西方人漸漸覺得中華文化真的非常悠久深遠值得學習,他們慢慢了解中國理解中華文化,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給《道德經》。

現代的人讀了很多書,以為道理懂了很多,什麼都知道,可是我們卻難辨是非。看看民主選舉制度的國家就很清楚了,往往選出來的人都是會開支票的人,只管拉選票,寅吃卯糧,不管國家長遠的利益的。看到這些,我們就要反省,難道我們真的有長遠的讓人民都走向更好的智慧嗎?沒有啊!

在《道德經》里,老子揭示著雋永的真理,揭示著讓民眾歸於致遠寧靜、世界長治久安的道理。幾千年了,我們現在去讀,漸漸深入體會,發現老子講的都是人生宇宙的真理!

當年孔子問禮於老子,學習大道的奧理,而後孔子提倡五常仁義。

孔子的《論語》教導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才是合乎大道的規則,文字相對淺顯,往往我們就以為都懂了。而我們讀《道德經》,卻有一個觀感,覺得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會生出遊龍之嘆。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裡面每一章好像各說各都不相關,可實際上它們都有一個主軸貫穿於其間。雖然我們要經過長長的經歷才有可能看到或有幸觸碰到、把持住這個主軸,可當我們一章一章讀下來,我們會浸潤在聖賢的心胸氣度里,秉受著聖賢的教導和熏陶,漸漸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中華文化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回頭看幾千年人類發展的歷史,一直以來人們一再地肯定《道德經》,驚嘆《道德經》裡面所昭示的道理之真,不斷從中獲益。

《道德經》點出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根本處的不同點。譬如在《道德經》里有「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之說,教導我們「後其身而身先」,這跟現在的西方教育不同。

現在西方的教育都要人們去表現自我,要拿第一名,強調我是最棒的,不斷加強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走這條路線。可一個人即使不斷地拿第一名,也不能保證他能有快樂的能力,有為他人著想的存心,有為這個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能力。在這種教育之下,人們的內心只會越來越痛苦。

《道德經》卻教導我們摒棄對第一的追求,貌似讓我們不思上進,實際上是教導我們在內心無小我私慾的牽絆,心中有他人,把大眾的利益放在前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這樣人們就能好好過自然美好的生活。

現在的人喜歡人定勝天,什麼事都要跟天來爭,但是《道德經》的看法卻不一樣,《道德經》有一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說很大很大的風沒有吹一上午的,傾盆的大雨沒有下一整天的,都是一陣子而已。以天地之大能,做這些事情都不能持久,更何況渺小的我們呢?

即使一個人很行,占據著高位,有錢有勢,追求物質的佔有、滿足,如果以此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又能持住多久呢?「飄風不終朝」啊,得要回到平實裡面才有雋永的安寧。

如果不懂得謙虛下來,不懂得回到「絕聖棄智」,不懂得「後其身而身先」,這樣的盛狀是不會長久的,這就是為人處世的大哲學,這些道理讓我們一輩子有享受不完的益處,得到非常幸福滿足安寧的心境,這些都可以從《道德經》里收獲的。

《道德經》的這些道理,跟現在的西方不管別人死活、只管自己、為了自己的利益到處侵略霸佔的理念完全不同。

我們要讀老子的《道德經》,特別是乘著復興中華文化的東風,好好來學習《道德經》,擺正我們的生活態度,恢復我們的天然純良的心性,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提升,使得我們的生活、家庭更加的美滿。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來學習《道德經》。

——本文來源:張慶祥講《道德經》

熱點內容
中國海洋環保法規需完善 發布:2025-04-02 03:27:10 瀏覽:723
2014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 發布:2025-04-02 03:23:01 瀏覽:434
法官單獨序列管理 發布:2025-04-02 03:06:10 瀏覽:935
合同法合同履行問題 發布:2025-04-02 03:02:51 瀏覽:446
杭州市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4-02 02:48:31 瀏覽:572
規章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建設 發布:2025-04-02 02:45:47 瀏覽:33
上海朱斌律師 發布:2025-04-02 02:35:37 瀏覽:802
道德禮儀課 發布:2025-04-02 02:16:11 瀏覽:920
法律關系中無限責任范圍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838
蘆溪法院網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