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
『壹』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是該法自2000年頒布施行14年來的首次修正。該草案有很多亮點,但從理論上看,應該釐清幾個根本性問題。
「立法」中「法」的范圍
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地方最低只到較大的市,較大的市以下的地方(比如縣級、鄉級)沒有立法權,但是這些地方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仍然可以針對不特定對象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能夠反復適用的規范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同時,即使那些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也可以在立法之外製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那麼,這些規范性文件與立法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由於《立法法》並未對「什麼是立法」以及「授予立法權的標準是什麼」給出一個答案,這就導致在實踐中對各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認定出現了困難。雖然2007年的《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第五章規定了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對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適當進行評述」,但現實中規范性文件的數量遠遠超過立法,如果《立法法》不解決「立法與非立法」的實質區別問題,「依法治國」還是「依文件治國」的困惑勢必長期存在。
准確劃分立法許可權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根據立法部門的觀點,解決上述兩種立法許可權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立法法》第8條。學界普遍將本條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即它主要用來橫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行政立法權,而非用來縱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因為後者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劃分問題。從理論上分析,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並非「管轄范圍」的大小不同——涉及全國范圍的中央管、涉及地方范圍的地方管,而是「管轄事務」的內容不同——某些需要統籌規劃的事務,比如外交、國防只能由中央管轄,而某些需要因地制宜的事務,比如教育福利、環境衛生只能由地方管轄,當然,也還存在中央與地方共管的事務,比如《立法法》第64條第2款的規定。
此次《立法法》修改草案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作了具體規定,但問題在於,國務院根據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數量很少(目前主要在稅收領域),而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是國務院違反法律保留的情形。另外,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的內容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這雖然具有了事務劃分的意味,但范圍未免太小,而且與《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8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以及第44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四)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也不盡一致。所以,當務之急是對《立法法》第64條第1款第2項的「地方性事務」作出具體規定。
立法效力位階影響立法沖突
由於我國立法種類眾多,立法之間的效力位階對於民眾守法、國家機關執法、司法都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現行《立法法》第78—82條雖然規定了部分立法之間的效力關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明確之處,比如省級的地方性法規與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之間、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與省級的地方政府規章之間,以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之間等的效力位階關系。同時,也缺乏判斷立法效力位階的實質標准,從而給立法沖突的認定帶來很大困難。
目前,立法沖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縱向的上下位階的立法沖突,另一個是橫向的同一位階的立法沖突。對於前者,我國通過改變或撤銷制度(《立法法》第88條)予以解決;對於後者,則通過裁決制度(《立法法》第86條)予以解決。
前者的問題在於,2000年以前,改變或撤銷以審查機關主動審查為主,但審查機關發現下位法存在問題的幾率較小,所以主動審查往往處於閑置狀態。《立法法》第90、91條規定了被動審查方式,即由某些主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申請對違反上位法的下位法進行審查。
但是,被動審查的范圍僅限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且根據《立法法》第88條第1項,有權審查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是全國人大,而非全國人大常委會),其他一些立法,比如法律、規章並沒有被納入被動審查的范圍。該兩條規定在《立法法》第五章「適用與備案」中,尤其是規定在第89條的備案制度之後,似乎被動式的審查要以該立法提請備案為前提,但實際上,《立法法》並未將備案作為立法機關的一項義務也未規定不備案的後果,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並非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備案機關。
被動審查雖然部分解決了審查機關動力不足的問題,但也產生了申請主體過泛、申請條件過寬的問題。《立法法》第90條規定的申請主體幾乎涵蓋了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另外,《立法法》第90條第1款雖然規定「一府兩院兩委」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審查要求,但實踐中「一府兩院兩委」申請的情形幾乎沒有。這些問題亟待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中予以解決。
當前,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在這一大背景下,《立法法》修改不宜局限於小問題,而要著力解決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
更多關於財經資訊,可以點擊高頓網校財經資訊查看詳情。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貳』 2014年我國在依法治國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1、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於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厲行法治、依法治國的決心和勇氣。《決定》的出台,意味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事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2、2014年8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初次審議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是立法法實施14年後首次修改,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立法法是規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也是關於國家立法制度的一部重要法律。本次大修對地方立法權的「放」和對授權立法的「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於11月1日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明確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
4、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新的《行政訴訟法》將從2015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行政訴訟法》實施24年來的首次修改。修改後的新行政訴訟法對立案、審理、判決、執行等機制的改進和完善,有望破解「民告官」制度長期存在的「三難」問題,進一步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激活「民告官」的司法正能量。
5、死❤刑罪❤名大減,彰顯司法文明。2014年10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擬對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等9個罪名取消死❤刑適用。減少死刑罪名、促進人權保障以及加大對腐敗犯罪的懲處力度是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突出亮點。
另外,還有司法改革試點、干預司法問責、跨境追逃追贓等。
『叄』 如何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一、著力抓好中央確定的重點立法項目。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2015年工作要點》明確了需中央研究的重大立法事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和《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2015年工作要點》也提出了一批重要立法項目。要把這些立法項目擺在常委會立法工作重要位置抓緊抓好,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嚴謹細致的作風,依法按程序認真做好法律草案起草和審議工作,保證順利出台。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要情況,由常委會黨組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按照中央決策依法認真做好相關立法工作。
二、及時調整常委會立法規劃。
本屆常委會立法規劃是2013年確定的。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根據新形勢新要求及時對常委會立法規劃作出必要的調整。凡需要在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內完成或啟動的立法項目,一般應列入常委會立法規劃,由常委會黨組報請黨中央批准後組織實施。每年的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要根據立法規劃作出具體安排,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使常委會立法工作更好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三、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這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新要求,修改後的立法法對此已作出明確規定。我們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健全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本次會議初次審議的證券法修訂草案、種子法修訂草案,就是由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分別牽頭組織起草並依法提請審議的。今後要堅持和完善這一做法。立法規劃調整後,有關委員會牽頭組織起草的任務增加了,責任也就越大。
四、要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立法必須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堅持求真務實、有效管用,切實增強法律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注意防止產生法律「好看不管用」的現象。認真貫徹實施修改後的立法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堅持並健全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機制,更加註重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繼續做好立法評估工作,努力做到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
『肆』 《慈善法》究竟要解決哪些問題
從2014年4月26日到12月1日,由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共同發起,明德公益研究中心承辦的「慈善立法半月談」總共舉辦了13期,開展了關於慈善立法的開放學術討論。
今天下午,在這13期沙龍討論和研討的基礎上,首部慈善立法專家建議稿公布。
從2005年民政部提出慈善法立法建議開始,《慈善法》已經在漫長的立法道路上躑躅了近十年。
立法步伐明顯加快出現在2013年11月,慈善法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並最終確定由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牽頭起草。
2014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召開慈善事業立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列出了立法時間表和路線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曾經介紹說,根據初步計劃,2014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開展廣泛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在充分調研與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慈善事業發展的經驗,爭取在年底形成正式的法律草案稿。如果進展順利,預計2015年上半年可以提交審議,即進入正式立法程序。
目前,已經至少有五個版本的立法建議稿在起草中。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慈善法》出台一再推遲,是因為各界對慈善問題的看法還存在很多分歧和爭論。
據了解,我國現行慈善方面的立法已經有1999年的《公益事業捐贈法》,和規范我國三種社會組織—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注冊和基本行為的三個行政法規。
在今天的專家建議稿發布會上,學術界較為一致的觀點是,現在要制定的《慈善法》應該超越這些,成為一部基本法,對慈善的組織、行為,以及如何培育、扶持和監督慈善組織,促進中國慈善事業的真正大發展,作出明晰准確的法律規定。誰來籌集慈善資源
目前,我國有很多籌募善款的主體,第一就是政府,遇到重大災害,民政部門和有政府背景的機構籌集的資源較多。其次是人民團體如工青婦組織,還有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免於登記的團體,包括相關的事業單位。第三是有政府背景的正式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在這些之後,才是那些登記注冊的民間社會組織。第三和第四項加起來,據2013年的統計,為54.1萬個。而第一、二項有很多基層組織,總量據測算有近千萬個。第五是企業,包括國企和民企。最後,還有未登記注冊的民間組織及個人。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的草案說明
航道是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我國現有內河航道通航里程近13萬公里,沿海航道通航里程8000多公里,作為水路運輸的基礎,這些航道承載著約占社會貨運總量11%和貨物周轉總量47%的貨運量。但是相比於美國、德國等航運發達國家,我國航道的利用率還比較低,水路運輸的效能還有待進一步發揮。實踐中,我國航道保護和利用面臨著航道規劃科學化水平不足,航道建設等級和網路化程度較低,以及建設攔、跨、臨航道建築和進行非法采砂取土等活動造成礙航、斷航等突出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航道事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指示,要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加強航道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將有限的航道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對於促進具有運量大、能耗小、成本低、污染少等優勢的水路運輸業發展,進而帶動相關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1987年制定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對航道的保護和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一些規定過於原則、約束力不強,對一些新問題、新情況缺乏規范,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航道保護和利用的要求,有必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相關制度,並與公路、鐵路、機場、管道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專門法律相配套,制定航道法。2011年1月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2號)中明確提出了「加快出台航道法」的意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提出抓緊制定航道法的建議或提案。全國人大常委會2011年選擇航道法進行了立法項目論證,並將該項目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
2006年9月,原交通部向國務院報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送審稿)》。法制辦收到此件後,多次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部分地方人民政府、企業和專家的意見,進行了實地調研,召開了座談會、論證會,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會同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對送審稿進行了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草案已經2014年4月2日國務院第4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一)完善了航道規劃的規定。航道規劃是航道保護、利用的具體依據。草案一是規定航道規劃分為全國航道規劃、流域航道規劃、區域航道規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航道規劃(第六條第一款)。二是按照利用的需要,明確了航道規劃應當包括的具體內容(第六條第二款)。三是注重航道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銜接,要求航道規劃應當符合依法制定的流域、區域綜合規劃,水資源規劃、防洪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並與涉及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專業規劃以及依法制定的其他相關規劃和軍事設施保護區劃相協調(第六條第三款)。
(二)充實了航道建設、養護的規定。航道建設質量安全和規范的養護作業是保障航道安全、暢通的基礎。草案一是針對保障航道建設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和主要問題,設專章對航道建設作了規定,要求航道工程建設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的規定,符合航道規劃,執行有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明確了航道建設各參與方的質量安全責任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第三章)。二是從強化政府和航道管理部門責任著手充實了航道養護的相關規定,要求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航道養護技術規范;負責航道管理的部門應當按照航道養護技術規范進行航道養護,保證航道處於良好技術狀態;並對航道的巡查、維修、搶修等主要養護制度以及疏浚、清障等養護作業的相關要求作了明確規定(第四章)。
(三)強化了航道保護制度。針對攔、跨、臨航道建築物選址和建設對航道通航條件的要求保障不夠,導致航道通航條件惡化的問題,草案明確和強化了航道保護的相關制度:一是建設跨越、穿越航道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符合該航道發展規劃技術等級對通航凈高、凈寬、埋設深度等通航條件的要求(第二十四條)。二是在通航河流上建設永久性攔河閘壩,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航道發展規劃技術等級建設通航建築物,並實現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五同步」(第二十五條)。三是在航道保護范圍內建設臨河、臨湖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應當符合該航道通航條件的要求(第二十六條)。四是對在航道內和航道保護范圍內破壞航道通航條件的一些行為作了明確的禁止性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
草案還對違反本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規定。(第六章) 實踐中,攔、跨、臨航道工程造成礙航、斷航的問題較為突出。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建國初期全國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約為17萬公里,由於一些攔截航道的工程沒有相應建設過船設施,造成航道中斷4萬余公里。在我國現有的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中,三級及以上航道(可通航1000噸級以上船舶)僅佔7.9%,與美國佔61%、德國佔68%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同時,有關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航道上的攔河建築物共4186座,其中建有過船設施的僅有908座,能正常使用過船設施的僅621座;橋梁共40972座,其中不滿足通航標準的佔70%。
現行航道管理條例規定,修建與通航有關的設施或者治理河道、引水灌溉應當事先徵求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但是,由於徵求意見制度約束力較弱,航道保護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對不符合通航標準的攔、跨、臨航道工程,如果沒有必要的事前預防把關制度,一旦建成,事後再要拆除或改建,必然代價巨大。為了解決這方面的突出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央和一些地方開始對橋梁等與通航有關的工程建設探索實施航道影響審查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國外經驗看,美國、俄羅斯、德國等航運發達國家也都設定了獨立的通航條件論證、審查制度,有效促進和保障了水資源綜合利用和航道的發展。根據航道保護的實際需要,在總結實踐經驗並徵求有關部門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草案設定了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制度。
根據政府職能轉變要求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精神,草案將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作為工程項目審批、核準的條件,並最大限度縮小了需要進行航道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的范圍。草案規定:建設與航道有關的工程,建設單位應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就建設項目對航道通航條件的影響作出評價,並送有審核權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審核。通過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進行的審核是建設項目審批或者核準的條件,未進行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或者審核認為建設項目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負責項目審批或者核準的部門不予批准、核准,建設單位不得建設。同時,明確了不需要進行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的法定范圍。(第二十八條)
『陸』 刑法修正九什麼時候
目前正在徵求社會意見的階段,這個時間是到今年的12月3日前。估計下次常委會開會就能通過了。
『柒』 如何完善立法體制
(一)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
立法是憲法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是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應有之義。立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人大的主導作用應當體現在法律法規的立項、起草、審議、修改、表決等各個環節。《決定》要求,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一是,通過每屆任期的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人大常委會在編制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計劃時,應當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力通過立法推動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領域立法,廣泛徵求意見,科學論證評估,對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需求進行通盤考慮、總體設計,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和系統性。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應當積極督促、推動有關方面落實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二是,加強和改進法律起草機制。《決定》指出,對涉及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的起草,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並建立相應的機制。探索和逐步形成立法機關主導,有關部門參加,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起草法律法規草案的工作機制,有利於使各方面的意見和關切得到充分表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凝聚社會共識,防止部門利益,也有利於加快立法進度、提高立法質量。同時,由有關部門起草的法律草案,全國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提前參與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對專業性較強的法律,還可以探索委託有關專業單位研究提出方案。三是,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立法工作隊伍。《決定》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包括立法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要求。立法是一項政治性、實踐性、專業性都很強的工作,高素質的立法工作隊伍是黨領導人民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要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下大氣力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等方面加強立法工作隊伍建設,完善立法工作人才選拔任用、激勵保障等機制,積極推進幹部交流,為優秀立法工作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有利制度環境。
《決定》提出,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這是加強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能力建設的重要組織舉措,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的客觀要求。《決定》還提出,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這也是加強立法隊伍建設、增強立法能力的重要措施,全國人大組織法對此作了專門規定,第六屆、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曾任命了若干專門委員會的顧問,對專門委員會更好地履行職責發揮了重要作用。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作用,還要增加代表大會審議法律案的次數,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職能,要創新和完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立法工作的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
(二)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
一是,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民參與政府立法機制。行政法規、規章是保證法律正確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國立法法對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許可權和程序作了原則性規定,國務院制定了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要按照《決定》要求,不斷完善有關程序。要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增強政府立法的公開性、透明性,行政法規和規章草案一般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涉及重大意見分歧、達不成一致意見的,要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積極探索開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會風險評估、實施情況後評估工作。二是,建立由專門的法制機構組織起草法律法規的工作機制。《決定》提出,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由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起草過程中,應當把握和處理好權力與權利、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既要注意賦予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必要的權力和手段,又要明晰法定責任,防止部門爭權推責,加強對行政權力的規范、制約和監督,促使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正確行使權力,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
(三)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
為了防止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部門利益法制化、地方保護法律化的問題,《決定》提出要明確立法權力邊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的起草制定,要嚴格依照立法法規定的立法原則和立法許可權進行,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國家機關的權力和責任。下一步,還要通過立法法的修改。進一步明確不同立法主體的立法許可權。國務院部門制定規章,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不得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不得擴大本部門的權力、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還要完善授權立法制度,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的方式和應當遵循的原則。
(四)完善立法協調溝通機制
立法涉及權利利益關系的調整,立法過程也是不同利益群體間的博弈過程,不同部門、行業、群體都會以不同方式參與和影響立法。因此,必須加強立法協調溝通,理順各部門、各工作環節之間的關系,及時解決立法中的重大分歧。在法律的立項、起草和審議的各環節,起草單位和立法機關要廣泛聽取並認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見。對於立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部門間分歧意見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牽頭起草單位要在深人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強與有關方面的協商溝通,共同研究解決,努力取得共識;必要時,由決策機關邀請有關專家或者委託社會機構對有關問題進行第三方評估,也可以對一些有重大分歧意見的問題,提出若干解決方案,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後及時作出決定,不能為部門之間的分歧所掣肘而久拖不決。
(五)加強法律解釋工作
《決定》要求,加強法律解釋工作,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解釋法律是憲法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要職權,也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保證法律有效實施的重要內容。制定、修改、解釋、廢止法律,是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的不同形式。法律解釋具有針對性強、反應及時、便於操作的特點,可以根據改革要求和法律實施的實際情況,及時對法律規定的含義和適用予以明確,保證重大改革依法有序進行。例如,201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司法實踐中的情況和改革的需要,通過了關於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的7個法律解釋,對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予以明確。法律解釋出台後,各方面普遍給予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六)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
立法許可權劃分是立法體制的核心內容。對立法許可權進行劃分,明確立法權力邊界,目的是為了科學合理地確定立法事項的范圍及不同歸屬,明確各立法主體在立法體制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以及各自製定的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我國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規定,有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具體包括: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屬於地方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國家專屬立法權之外的事項,在法律、行政法規尚未制定的情況下,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規。同時,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強製法對地方立法的相關設定權也作了規定。近年來,一些地方提出賦予地方更大的立法權。對此,要總結經驗,認真研究。總的精神是,要進一步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地方立法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在本地區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區事務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做好面向基層和群眾的服務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七)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隨著各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設區的市在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普遍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客觀需求。近年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議案、建議,要求增加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的數量。一些設區的市向國務院提出申請,要求批准為較大的市,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實際情況是,目前我國除了立法法規定的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己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還有233個其他設區的市沒有地方立法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數量。《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這就要求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原則,通過修改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同時,這項工作政治性強,涉及面廣,需要積極穩妥推進。可以考慮在界定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加強立法監督的前提下,有步驟地實施。具體步驟和時間可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根據所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其立法工作機構能力等因素確定。
『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以立法形式將9月3日確定
D 【解析】題中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使我們版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權愛和平,開創未來,說明遵循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牢記歷史,總結過去的教訓,預防未來的錯誤, ①④ 適合題意; ② 不符合現實; ③ 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題答案選 D 。
『玖』 中國有什麼法律將採用或修改,以實施2011-2015年五年計劃和中國面臨哪些挑戰呢
2008年10月,出台了5年立法規劃,規劃制定或修改64件法律。其中,列為一類項目,任期內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49件;列為二類項目,研究起草、條件成熟時安排審議的法律草案15件。本屆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立法規劃堅持立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堅持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在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立法等方面,體現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二是繼續加強社會立法,規劃的社會立法有社會保險法、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法、精神衛生法、社會救助法、慈善事業法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改)等6項。這些法律出台後,我國社會領域的立法將更加健全,尤其是關系民生的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將比較完善,人民的社會權利將得到更好保護。三是制定法律與修改法律並重,立法項目總數下降為64件,修改法律的比例上升為28件。 補充: 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 2010年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法律案14件: 2月: 行政監察法 (修改); 4月:預備役軍官法(修改)、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 6月: 水土保持法 (修改)、人民調解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代表法 (修改); 8月: 職業病防治法 (修改)、 預演算法 (修改)、車船稅法; 10月:自然保護區法(自然遺產保護法)、 增值稅法 、 刑法修正案 (八); 12月: 森林法 (修改)、 土地管理法 (修改)。 以上項目初次審議時間,可以視情適當調整。 預備項目12件: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法、社會救助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組織法 (修改)、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修改)、出境入境管理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 能源法 、考試法、 電信法 、資產評估法、 兵役法 (修改)、慈善事業法。 追問: 你好,這個是十一五齣台的。我需要的是 十二五 回答: 還沒制定出來啊,就這個也是在2010年7月份出來的
『拾』 請問,資產評估師取消注冊對從業人員有什麼影響
27號文決定取消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資格認定和許可事項,並非取消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資格,更不是取消資產評估行業,而是通過對職業資格管理方式的改革,賦予了行業協會更多的管理職能,進一步強化了行業自律管理。
目前,《資產評估法(草案)》已經經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並且繼續列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資產評估法》的立法宗旨充分體現了簡政放權、強化行業自律管理的精神,它的出台有利於明確資產評估行業的法律地位,促進資產評估行業科學健康發展。全行業要高度重視、全力支持資產評估立法工作,積極推動《資產評估法》早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