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道德例子
⑴ 道德修養的名人故事_名人道德修養小故事
從沒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於向荊棘叢生處邁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這些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道德修養的名人 故事 。
道德修養的名人故事1:左公與曾公的胸懷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兩人名氣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並稱他們兩人。
曾國藩要比左宗棠大,並且曾經對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為人非常自負,從沒有把曾國藩放在眼裡。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滿地問身旁的侍從:“為何人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
一位侍從大膽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裡則無曾公。”
侍從的話讓左宗棠深思良久。
道德修養的名人故事2:佛學讓劉德華學會包容自從楊麗娟事件之後,所有人都見識到劉德華的粉絲是多麼的痴情。其實,終歸是因為劉德華的品行以及他對所有身邊人的情意。
據劉德華說,自從認真地接觸佛教,受師父妙蓮老和尚之啟發後,做人處事比以前較為寬宏大量,人生觀亦豁達開朗!由於自己對佛教義理認識不深,不能去宣講佛法,唯有身體力行,多做慈善事業。記起師父經常開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只要用你的悲心,說好話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發隨喜心贊嘆心,令對方成就,都能修福田”。出錢或出力,幫助貧窮無依者,都能廣結善緣。身為藝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揚善,勸更多人獻出愛心,參與慈善活動。
劉德華與妙蓮老和尚傾談中,感覺到師父多數用很簡單的譬喻,將信念、道理帶給自己,很容易明白。什麼是“第一”?尤其是藝人,在這個娛樂圈子裡,很多時都為爭這個“第一”而煩惱。但師父帶給我“第一”的啟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帶給他們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佛教講因緣、時節、果報。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來,時間未到,你想亦沒有,時間一到,你不想它也有。學佛的人要大公無私,就好象佛陀一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悉離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為自己,而損害他人。
劉德華承認佛法對人生觀有所啟發:“之前,我的埋怨比較多,什麼事情也要問個為什麼,追究出所以然。可現在,我較能安於現實。雖未至於無求,但也不會因為某一件事不稱心如意而受影響,心境較以往平靜得多了。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事情做不好,會怪人、怪自己,放不下。現在好一些,懂得包容,心輕好多,沒有什麼大不了!”
道德修養的名人故事3:漢武帝的胸懷大度漢武帝劉徹,是個胸懷大度、思賢如渴的皇帝。他剛一即位,就發出了一個很不平常的求賢詔書,指出不管一個人出身貴賤,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為將相。他說到做到,破格錄用了許多下層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歲的漢武帝帶著隨從微服出訪,來到一個叫做柏谷的地方。
晚上,他們住進一家客店。店主人見他們年紀輕輕,行動詭秘,以為是一夥盜賊。漢武帝口渴了,想討點水喝。店主人腦袋一揚,沒好氣地說:“我這里沒有水,只有尿!”說完,就偷偷溜出店門,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襲擊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個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計,連忙跟了出來,好言相勸說:“我看他們不像盜賊,那領頭的倒像個貴公子。你千萬不能輕舉妄動,錯傷好人。”店主人有些猶豫了,妻子乘機把他拉回屋裡,花言巧語地勸他喝起酒來。不大一會兒,店主人就被灌了個爛醉。於是,女主人又是殺雞,又是宰羊,擺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第二天一早,漢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回宮之後,他立即召見店主人夫妻倆,先賜給女主人一千兩金子,接著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頓時,大殿里的氣氛緊張起來,人們以為男主人一定會受到懲罰。誰知,漢武帝不但沒有降罪,反而稱贊他疾惡如仇,是個壯士,並當場拜他為羽林郎。
這件事傳出之後,漢武帝的威望更高了。
⑵ 關於文明道德的事例
1、蔣國珍 男,歲,中共黨員,新余市羅坊中學退休教師。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補發的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獻給國家;32年來,他資助、獎勵學生達2萬人,累計金額20餘萬元,超過他離休工資的總和!
他的節儉世間少聞:一條毛巾,他剪成兩塊使用;一個鹹蛋,他分三餐下飯;四季吃紅薯飯,穿破爛衣,點煤油燈,區區幾百元就可度過一個年頭……
這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他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這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動萬千心靈。他一生無兒無女,但在他的心裡,學生們卻親似兒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區一名普通離休黨員教師。他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5月,新華社記者撰寫的《離休教師蔣國珍傾盡所有助學扶困》一文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發表,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並作出批示,要求宣傳其先進事跡。1957年,由於歷史原因,蔣國珍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後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的工資,一次性捐給當地政府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從此以後,捐資助學便成了蔣國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蔣國珍因病提前離休,雖然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師崗位,但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學生們無私的關愛。他主動與羅坊鎮下山橋中學聯系,對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蔣國珍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得以繼續上學。
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新余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學銀 男,63歲,中共黨員,都昌縣太陽村主任。
從1988開始,詹學銀一共撿到過三個路邊遺棄女嬰,那時,盡管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但看到無辜被棄女孩時,他鼻酸流淚,心如刀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個我自己養了,後兩個分別送給了我的兩個妹妹,並叮囑他們要細心撫養。」詹學銀欣慰的告訴記者,他養的女兒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學銀無意中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張淑琴創辦中國太陽村救助服刑人員子女的報道,詹學銀為張淑琴的行為而感動,思想上也產生共鳴。在以前工作時,詹學銀就很熱心公益事業。在看了這篇報道後,詹學銀決定在都昌縣創辦一個這樣的太陽村。於是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見到中國太陽村的創始人張淑琴,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張淑琴十分支持詹學銀的想法,於是詹學銀開始著手解決太陽村的建設用地問題。
為了抓好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的建設,詹學銀整天泡在工地上,為了節省每一分善款,他樂當工地的搬運工、值班員。「汽車拉來的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人手不夠,我和老伴兒也要參加卸貨,到了晚上,我還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學銀告訴記者,近半年的時間,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為的就是太陽村工程盡早竣工。
「一夜春風至,萬樹梨花開」。2007年6月1日,太陽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勢兒童住進了太陽村,有了家,有了歸宿,詹學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詹學銀是太陽村的主任,內部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100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學習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讓詹學銀操心的是這些孩子的管教問題了。「因為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還會因為自己是服刑人員的子女而自卑。」詹學銀告訴記者,他和愛心媽媽們只能一遍遍地教育、開導他們、為他們重建信心。
為了改善太陽村孩子的生活,詹學銀在太陽村旁開挖了荒地種上了蔬菜,還利用原魚塘養上了魚,把自己家裡幾畝水田給了太陽村種水稻,山上種上了水果,圈攔養上了生豬,在山上養了雞。詹學銀一有空閑就去勞動,身上曬脫了幾層皮。
在太陽村,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詹學銀為詹爺爺,詹學銀像關心自己的兒孫一樣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總要起來為孩子們蓋被子。白天,只要他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談心。他給孩子們的愛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有愛心的人,他們給太陽村的捐款捐物也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有力保證。
個人先後年榮獲全國、江西省「勞動模範」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⑶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
有關道德模範事跡材料(通用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事跡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有關道德模範事跡材料(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1
孔凡成,男,漢族,1954年5月生,中共黨員,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四川錦屏二級水電站項目經理。
作為一位資深隧道工程施工專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奮戰在施工生產第一線,先後參與16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他帶領的團隊攻克高埋深、高地應力、高壓涌水和高水頭等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為我國超長隧洞建設和國家水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2015年6月,孔凡成臨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錦屏電站交通公路氂牛山隧道工程。從簽下「軍令狀」那一刻起,他就冒著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頓飯也在隧道里吃,實在太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奇跡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記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業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項目經理」和專家型人才。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是水電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應力高,岩爆強,涌水多」等特點。施工現場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滔滔江水,在這樣的環境下採用TBM挖掘機作業被美國專家認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關小組經反復論證,硬是在大山裡開鑿出一個組裝洞,經過149天的安裝調試,TBM挖掘機成功掘進。美國監理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人,真了不起!」8年來,孔凡成率領團隊,在錦屏水電站中標工程14項,中標額從最初的1700多萬元增加到30多億元。他屢創紀錄,為企業和個人樹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說:「有他在,多難的隧道都能成。」業主單位領導說:「這里沒有他,我們不放心。」
2015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強忍淚水對老伴說,他現在還不能趕回來,因為工地上千頭萬緒,他不能摞下攤子不管。2015年,他母親病重的時候,他正組織大會戰,等他忙完工作趕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他連最後一面都沒見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處打工,沒有一人從他那得到過任何好處。
孔凡成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天津市廉政勤政優秀黨員幹部」。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2
漢族,生於1963年9月24日,現居住於縣鎮村三組。1970年,年僅7歲的因為摔傷導致肢體殘疾,從小深受身體殘疾的折磨,沒有被嚇倒,而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學習,漸漸長大的他了解到現今的鄉村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的人,因為鄉村的醫療條件差導致得不到及時治療而致殘甚至致死,從那時起便立志長大以後一定要從事醫療事業,努力鑽研,救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們。
1982年高中畢業後,便進入了衛校學習醫術,從1983年從衛校畢業後至今一直從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30多年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崗位上默默奉獻自己,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心一意為廣大群眾著想,為病人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糾紛、更沒有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是一項艱苦而光榮的任務,從醫三十多年來,總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風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隨叫隨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精心治療,耐心護理,真正做到了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
村有一位孤獨老人名叫李友全,已經八十高齡,2010年在一次外出途中不慎摔斷了腿,送到縣上醫院進行治療,確診後醫生告知:因李友全老人年紀過大且體弱多病,進行手術的話會有很大的風險存在,不能進行手術治療,建議採取保守治療。回到家中的李友全因家中貧困,連基本葯費都付不起,在走訪中了解到這個情況,二話不說,按照醫院開給李友全老人的葯方便隻身返回去抓葯,一年多的時間里,無償為李友全抓葯看病,還不時地上門照看他的生活,了解其病情的回復情況,直至2011年,老人的傷在的照顧下基本恢復。李友全有次聊天時對說道:「我活了這么多年,看了世間百態,有些辛辛苦苦喂大的子女在你患病時都有可能棄你而去,更何況是一個不沾親不帶故的人,可是你就是讓我看到了這個例外。」他拉著的手哽咽地說道: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農村的醫療條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專業醫院治療,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只要病人和患者家屬有需求,都會隨車護送,陪同診療。在醫學並不怎麼發達的以前,鄉村醫生一個人就要負擔起整個村上村民的看病診療,如今醫學雖然發展了,但是村上村民有些什麼頭疼腦熱,小病小痛的,首先想到的還是村上的鄉村醫生。經常都會免費給村民進行測血糖、量血壓、測體溫、查心律、測脈搏等常規檢查,並講授一些基本的健康、防病知識,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診、出診更是家常便飯。家住丘陵山區,本身比較偏僻,但是行醫以來不管環境有多差、條件有多苦、路程有多遠,風雨無阻地為周邊幾個村的村民治病,每天都要步行幾十公里,解決了村甚至是周邊幾個村患病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也搶救了百餘人的生命。
2012年,村2組村民騰得芬在坡上做農活,不慎摔倒後昏迷不醒,有村民路過看見,第一時間便通知了,不顧自身殘疾及時趕到,對騰得芬進行了恰當的處理,並隨同把她送到了縣醫院。醫生說道:「幸好人送來的及時,而且先前做了恰當的處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騰得芬得知後,非常感謝,只是淡淡地說道:「這是我該做的。」在交談中,說道:「從我高中畢業踏入衛校的大門那天起,醫生這個行業我就把它當成了像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也像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只要我還能走能動,我就不會放棄它。」
說:「對於村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我始終每年都堅持4次回訪,平均每三個月提供一次上門隨訪服務,同時為了關心老人身體健康,每年都積極配合衛生院為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以來,更是嚴格按照上級衛生部門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從未出現過私自存放農民醫療卡的情況,認真做到了補償單、補償登記表必須讓患者簽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擁護和交口稱贊。在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葯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葯品目錄制度。
行醫以來三十多年如一日,熱愛本職,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為村民們消除病痛。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從沒有出現過任何醫療事故。每年公共衛生防疫和體檢服務到戶。村民們說起村的余醫生,都紛紛翹起大拇指,點頭稱贊。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3
羅陽,男,漢族,1961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xx年11月25日,羅陽為航空工業發展披肝瀝膽、鞠躬盡瘁,在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完成訓練任務時,突發心臟病不幸以身殉職,用生命踐行「航空報國」的錚錚誓言和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理想信念。
「信念堅定,忠誠報國」是他一生堅持的信念。參加工作以來,羅陽前20年設計研發飛機,後10年指揮製造生產飛機,以畢生的智慧和心血,一次次托舉共和國戰鷹完美升空,用生命圓了中國人心中的航空強國夢。他常說:「『沈飛』的責任不僅關系企業生存,更關系國家利益。」「『沈飛』不能忘了這八個字,那就是『恪盡職守,不負重託』。」從一名普通的飛機設計員到軍工大型企業主要負責人,他用堅守30年的航空報國理念,組織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航空裝備研製和生產任務,實踐了對黨忠誠的一生,對祖國忠誠的一生,對航空事業忠誠的一生。
干驚天動地之事,做默默無聞之人。羅陽上任幾年來,正值航空武器裝備高速發展時期,也是沈飛公司任務最為艱巨的幾年。他把項目研製作為最大的政治使命。簽發總經理令,成立現場工作組,強化生產計劃嚴肅性和執行力;親自簽訂「責任狀」,組織部裝、總裝和試飛「三大戰役」,集中力量開展重點項目攻堅決戰,成功克服資源不足、成品供應不及時等一個個難關,完成多個重點項目任務,為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產品研製過程中,他帶領沈飛公司不斷創新項目管理模式,縮短了項目研製周期,產品研發能力和製造能力實現重大突破,生產能力實現躍升。他把「恪盡職守,不負重託」作為沈飛公司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思想意識、工作作風、組織紀律「三項整治」工作,大力推進實施「嚴格化、精細化、規范化、標准化」管理,極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在生命最後一個月,羅陽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用全部精力帶領著『沈飛』沖上事業巔峰。
羅陽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革命烈士、遼寧省第五屆道德模範、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4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自20xx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團結同事、熱愛學生,因此經常受到領導、老師的一致好評和學生家長的贊譽。二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等。
一、孝敬父母
在生活上,我始終是「孝」字當先,「愛」字裝心,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的侍奉著父母雙親。我國是一個文明之邦,敬老愛老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更是我們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
我深深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我多年來始終無怨無悔地侍奉於父母的身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記住婆婆晚上不能吃辣,記住公公不能吃動物內臟和海產品,記住媽媽的關節炎,記住爸爸的頸椎病。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陪伴在四位父母的左右,以他們的`需要為第一需要,噓寒問暖,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他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單位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稱贊。
二、愛重家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國家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在家中,我深愛兄弟姐妹和愛人、兒子,事事先為他們考慮,以寬容的心包容他們,以細膩的心關懷他們,以欣賞的心贊美他們,一家人和和睦睦,如惠風和暢。
三、和睦鄰里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圍有零星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有時其他鄰居出現矛盾,我還主動去進行勸解,把鄰里關系處理的很不錯。我們一家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次捐出各種善款。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孝老愛親,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其他德行高尚的人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美德。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5
許張氏,女,漢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她沒有堅實的臂膀,卻四十年如一日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許張氏,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97歲老人,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因為生在舊社會,17歲時嫁給了同村的許奎元,人們就叫她許張氏。40年前,小兒子許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連家人都不認識,全家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起,許張氏就衣不解帶地照顧兒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過七旬的許張氏只能獨自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1994年,許全意病情惡化完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時,許張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寬裕。體恤兒女的許張氏硬是咬著牙自己堅持照顧許全意,喂飯、喂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許張氏自己動手去做。有時許張氏累得不想動,但是一想到兒子沒吃上口熱飯,心裡就難受起來。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幾次,看看兒子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尿床。兒子的頭發、鬍子都是她親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發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病床上的許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乾乾凈凈,沒有一點褥瘡,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二哥是我母親的全部,她也不願意拖累我們,我們想搭把手都不允許,更別說把二哥接到家裡照顧了。」女兒許長榮說。許張氏說:「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著,活著一天就要照顧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議出資幫忙許奶奶的小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她安享晚年,但被許張氏一口回絕了。老人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不錯,但自己在家裡親自照顧兒子就應更好些,她不願意兒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帶著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堅毅。
雖然家境貧困,許張氏卻有自己的原則,好心人送來的錢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業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後,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小兒子分別辦理了低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讓許奶奶每當和人聊天時,總是不忘念叨幾句感謝的話:「給政府添負擔了,共產黨好啊!」
許張氏榮獲第三屆安徽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6
王xx,實驗小學五(八)班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班級學習委員。「人之初,性本善」,他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里,他都能夠按照一個少先隊員的准則來要求自己,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
一、家庭里的他是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寶寶。當每天放學以後,回家的第一任務就是寫作業,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任務,養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己洗自己的襪子、刷自己的鞋子、整理自己的床鋪、書桌......養成了比較好的生活習慣。每周還不定期的幫媽媽刷碗、洗菜、做飯等。在媽媽不舒服的時候,還能給媽媽捶捶背、按按腰;在媽媽生病的時候,還會摸摸媽媽的額頭問是不是發燒?提醒媽媽早點休息。這時的媽媽是一個幸福的媽媽,也是一個開心的媽媽。每天晚上的「Good night」 和每天早的上「Good morning」也是爸爸、媽媽耳邊最動聽的音樂。
二、學校里他是一個關心集體、樂於助人的好學生。2011年暑假,響應學校號召,組織假日陽光小隊,做一個清潔小使者,和大家一起到雙龍湖廣場打衛生、擦洗凳子等。「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創文明城」,為許昌市創全國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參觀許昌恆源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歐利優乳業公司,深深感受到了現代化企業的發展的規模和狀況。在學習中,有學生遇到不會做的題時,王xx會耐心的為他們講解,直到同學明白為止,從不顯出不耐煩的情緒。
三、生活中的他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小夥伴。曾有一個周末,他雙龍湖廣場玩時碰到了他班裡的一位同學,他們玩的很高興,但很不盡興,於是他和同學約好第二天下午3:30再雙龍湖廣場中心見面,一起再玩。本來第二天下午爸爸媽媽是要他回奶奶家的,可是王xx說他已經和同學約好了,不能失約。於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回了奶奶家。當爸爸媽媽5點鍾回到家時,孩子不在家,想孩子一定和他同學在廣場上玩。當媽媽正在做飯的時候,孩子回來了。「玩的怎麼樣,很高興吧!」媽媽連忙問孩子。「從3:30我一直在等他,也沒找到他,他根本沒來。」孩子如是說。當第二天到學校問了那個同學才知道原來是那個同學有事沒去成,可他們又無法聯系。通過這件事,王xx也知道了,朋友沒來是有原因,至少自己遵守了諾言,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誠信的人。
四、生活中的他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與人為善,快樂成長。當你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時候,你自己也是一個快樂的人;當你把自己的那份愛分享給別人的時候,你就擁有兩份愛。因為愛與快樂會越分越多。爸爸媽媽時常這樣對孩子說。
在公交車上,他為老人讓座位時,他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在同學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伸出援助之手,他是快樂的。當他和媽媽帶著很多的食物去社會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兒時,看到到那些可憐的孩子,他說他們需要愛,需要關心。他在看《孔子》第22集《閔損》這集時,在看到閔損說冷,父親打他,無意間把他的衣服給打破,蘆花飄出。父親知道真相後大怒,回家後,父親無論如何都要休了妻子,而閔損卻跪下來要求父親別休了繼母時,孩子的眼淚「嗖」的一下就掉下來了。閔損的那顆愛心、孝心也在這一刻傳給了王xx。
王xx在學習上不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生活中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⑷ 關於道德的事例
1、蔣國珍 男,81歲,中共黨員,新余市羅坊中學退休教師。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補發的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獻給國家;32年來,他資助、獎勵學生達2萬人,累計金額20餘萬元,超過他離休工資的總和!
他的節儉世間少聞:一條毛巾,他剪成兩塊使用;一個鹹蛋,他分三餐下飯;四季吃紅薯飯,穿破爛衣,點煤油燈,區區幾百元就可度過一個年頭……
這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他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這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動萬千心靈。他一生無兒無女,但在他的心裡,學生們卻親似兒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區一名普通離休黨員教師。他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5月,新華社記者撰寫的《離休教師蔣國珍傾盡所有助學扶困》一文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發表,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並作出批示,要求宣傳其先進事跡。1957年,由於歷史原因,蔣國珍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後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的工資,一次性捐給當地政府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從此以後,捐資助學便成了蔣國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蔣國珍因病提前離休,雖然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師崗位,但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學生們無私的關愛。他主動與羅坊鎮下山橋中學聯系,對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蔣國珍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得以繼續上學。
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新余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學銀 男,63歲,中共黨員,都昌縣太陽村主任。
從1988開始,詹學銀一共撿到過三個路邊遺棄女嬰,那時,盡管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但看到無辜被棄女孩時,他鼻酸流淚,心如刀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個我自己養了,後兩個分別送給了我的兩個妹妹,並叮囑他們要細心撫養。」詹學銀欣慰的告訴記者,他養的女兒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學銀無意中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張淑琴創辦中國太陽村救助服刑人員子女的報道,詹學銀為張淑琴的行為而感動,思想上也產生共鳴。在以前工作時,詹學銀就很熱心公益事業。在看了這篇報道後,詹學銀決定在都昌縣創辦一個這樣的太陽村。於是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見到中國太陽村的創始人張淑琴,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張淑琴十分支持詹學銀的想法,於是詹學銀開始著手解決太陽村的建設用地問題。
為了抓好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的建設,詹學銀整天泡在工地上,為了節省每一分善款,他樂當工地的搬運工、值班員。「汽車拉來的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人手不夠,我和老伴兒也要參加卸貨,到了晚上,我還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學銀告訴記者,近半年的時間,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為的就是太陽村工程盡早竣工。
「一夜春風至,萬樹梨花開」。2007年6月1日,太陽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勢兒童住進了太陽村,有了家,有了歸宿,詹學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詹學銀是太陽村的主任,內部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100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學習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讓詹學銀操心的是這些孩子的管教問題了。「因為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還會因為自己是服刑人員的子女而自卑。」詹學銀告訴記者,他和愛心媽媽們只能一遍遍地教育、開導他們、為他們重建信心。
為了改善太陽村孩子的生活,詹學銀在太陽村旁開挖了荒地種上了蔬菜,還利用原魚塘養上了魚,把自己家裡幾畝水田給了太陽村種水稻,山上種上了水果,圈攔養上了生豬,在山上養了雞。詹學銀一有空閑就去勞動,身上曬脫了幾層皮。
在太陽村,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詹學銀為詹爺爺,詹學銀像關心自己的兒孫一樣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總要起來為孩子們蓋被子。白天,只要他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談心。他給孩子們的愛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有愛心的人,他們給太陽村的捐款捐物也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有力保證。
個人先後年榮獲全國、江西省「勞動模範」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⑸ 關於公德名人事例積累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⑹ 有哪些案例是關於弘揚中國革命道德和中國傳統美德
弘揚革命道德和中國傳統美德的案例有
1.紅軍長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體現了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傳統美德。
2.抗日英雄謝傳興 為抗日當了3年情報交通員。從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時間里,謝傳興護送新四軍抗日情報人員和情報達35次之多,並且做到了「保密無誤」,為抗日戰爭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體現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3.劉胡蘭英勇就義,獻出了生命,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軍回到山西,將日本軍隊的武器收繳。但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小青的部隊奔向了解放戰爭的戰場。劉胡蘭帶領著婦救會的姐妹們送慰問品,救護轉移傷員,積極支援前線。
回到村裡,她聽到支部書記石德輝和幾十個鄉親被反動派抓起來的消息後,勇敢地參加了營救行動,把他們救了出來。但是,在轉移的途中,劉胡蘭不幸被捕。蔣匪軍和地主呂善卿對劉胡蘭嚴刑逼供。
劉胡蘭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最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就義。
4.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當了一名小偵察員。
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保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枝手槍,偷偷把槍藏進老鴰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傷未痊癒,就偷偷離開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途中被捕。
當敵人拷問時,他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鴰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體現了不屈不撓,明辨是非,頑強,不怕吃苦,敢於和敵人作斗爭的精神,熱愛祖國,為國爭光,勇敢,團結,有勇有謀,堅強不屈的傳統美德!
5.張自忠以身護衛士
1940 年5 月 6 日,張自忠部隊與敵軍作戰已經十分艱難了,軍事要點不斷被攻克。張自忠為了鼓舞士氣決定渡河督戰。因危險重重這個決定受到眾人的勸阻,張自忠決心已定,要親自督戰殺一殺敵軍士氣。
在作戰途中,由於無線電技術落後,張的總部發出的無線電密碼被日軍破譯,導致其行動完全被日軍掌握,日軍從多個方向合力夾擊張自忠。
在混戰中,張自忠的部下幾乎傷亡殆盡。張自忠自始至終都不肯撤退半步,衛士馬孝堂等人也守護其左右。兩軍交戰中,一名日軍端著刺刀刺向衛士馬孝堂,張自忠怒目圓睜,抓住敵人的刺刀,以自己的身體掩護馬孝堂。這時,一顆子彈射向張自忠並穿過他的腹部,另一顆子彈打中他的右額。一代抗日名將盡忠報國,轟然倒下。
體現了熱愛祖國,頑強不屈的傳統美德。
⑺ 關於道德的事例
例如,你結婚了,如果現在你喜歡了某女神或者某女吊絲喜歡你了,你能夠堅持的拒絕,你就是個有道德的男人,反之你如果是美女就拒絕男人,你也是有道德的女人。希望我的回答已經幫助你了。
⑻ 列舉一個道德模範的例子,並談感受
雷鋒。人民心目來中永遠的道德楷模
雷鋒源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型,是真正無私的典範。人到無私品自高,無私就是無欲,無欲則剛。只有無欲(無欲即無私,無私就能全身心的投入為他人為公家為社會服務毫無怨言,毫無索求無需求無目的,縱觀社會上普通群眾,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有目的的,有目的就是有私自私,就是自己的慾望需求,就會產生錯節,不公平矛盾對立)才能做人做事有正氣,做的公平,做的厚道,做的圓滿!
⑼ 關於道德品質的故事
1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9)發揚道德例子擴展閱讀: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⑽ 道德意識增強的案例
當你在濱河路散步時看到有人在破壞河堤上的彩燈時,當你在大街上行走時,突然車上丟下一些果殼,正好落到你身上時,我想,你的第一反映是:這人真缺德。對,這就是不道德的具體表現之一,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溫總理在耶魯大學演講時說:「道德的光芒比陽光還要燦爛。」孔子也曾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啥意思?培養品德,不鑽研學問,知道怎樣做符合道義卻不能改變自己,有缺點不能及時改正,這些都是我憂慮的。不知大家有沒有在網路上看到這三則報導:第一則是在巴黎的聖母殿的門口用中文寫著一行字——請勿大聲喧嘩。第二則是在美國珍珠港,垃圾桶上也是用中文寫了一行字——請把垃圾丟在此。第三則是在泰國皇宮的廁所裡面,還是用中文寫著一行字——便後請沖廁。為什麼外國人要用中國字寫?能出國去的都是什麼人?有沒有一個農民?都是有錢、有地位、有知識的人,結果他們卻連這些基本的道德、禮儀都不懂,結果把洋相出口到國外,而外國人不要啊!這就是「德之不修」的結果,這就是現代的教育沒有了德育教育的結果。
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幾千年來一直強調和推崇的,道德究竟是什麼?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正面價值取向,起著斷判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以德治國延續了幾千年,然而到今天,中國的道德底線一次次讓國人震驚。
一、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及產生的根源
道德滑坡現象觸目驚心
案例1:2013年2月15日晚,河南開封通許縣中醫院發生一起惡性案件,一青年男子周某持刀將其母親捅成重傷,更用刀子將媽媽的頭皮整個一塊剝掉。而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拿刀揮向自己的父母了。2月10日晚上,周某某因家庭經濟糾紛與父親發生口角,將其父親打傷,後其父親住院治療。2月15日晚上8時左右,在醫院看護父親過程中,周某某又因家庭經濟糾紛與母親發生口角,當即惱羞成怒,遂持水果刀朝其母親頭部、身上連捅數刀。母親整塊頭皮被活生生剝掉,腸子露在外面。怕影響孩子前途,父母沒有報警而是自己到醫院治療。
案例2:3月11日在鄭州一輛公交車上,一名20歲左右的女孩因為未向一名年過六旬的老人讓座,遭對方揪頭發暴打。鄭州、成都均上演了年過花甲的男同志為搶座位,坐到
穿超短裙女子的腿上,並在女子讓座後因言語不和扇其耳光讓人汗顏的一幕。
案例3: 4月5日,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