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王弼版
Ⅰ 有沒有王弼版本道德經
謝邀。
所謂王弼版本道德經,其實就是指的王弼註解版道德經。王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專辯能言。" 王弼曾任尚書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讀《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讀《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王弼對《老子》、《周易》所做的總體性分析的文章。由於《道德經》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經注》曾是本書的唯一留傳,直到1973年中國政府在馬王堆發現《道德經》的原文為止。所屬以說,道德經是有這本一個版本的。
Ⅱ 道德經王弼和河上公兩個版本之間的區別很大嗎,求下載
推薦中華書局《直排繁體-老子帛書校注》裡面有,馬王堆(甲,乙)本,通行(王弼)本,即歷代諸本
Ⅲ 為什麼讀王弼《道德經》本容易誤入歧途
如同四書章句是朱熹抄的思想一樣。王弼注的道德經也是王弼的思想。
其實不能算誤入歧途,只能說王弼的註解某些地方過於精妙,很容易順著他的思路走。道德經的理解未有定論,如果僅一聽信一家之言可能會有所偏頗,雜學旁收集百家之長吧。
Ⅳ 道德經版本推薦
文字保真度方面: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帛書老子校注》(按:欲讀最原內汁原味的老子莫過容於選擇這個本子了)
義理闡釋方面: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按:千百年來對中國思想界產生巨大影響的老子其實並非老子的老子,而是王弼的老子,所以這個版本也稱「通行本」,且老子眾多注本中唯有這個本子的注者也是大哲學家,哲學家的注本雖然不可避免地要夾帶自己的理解,而對原有文義進行過度發揮,但在精神意味上卻可最接近,而學者的注本雖然在文字上把握的更為精確,但注者與老子之間巨大的境界差距,使得學者並不能窺得老子的精神。因此我還是極力推薦這個注本)
字詞訓詁方面:不知道哪一個版本最好,我以前用的是高亨先生的《老子正詁》,感覺還可以
此外,還有
唐玄宗的《唐明皇御注道德經》
蘇轍的《蘇子由道德經注》
挺有特點的,感興趣也可找來讀讀,前者的注者竟罕見地是一代帝王,後者則表現出一種三家融合的意味
當然,這些閱讀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題主只是想大致瀏覽下,用現代學者的注譯本就好,但讀起來味道有點怪怪的
其中風評較好的有
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Ⅳ 請問有沒有版本把道德經里王弼的注也譯成白話文的我看的版本只譯道德經原文,王弼的注沒有譯文。
應該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版吾亦信之,德信。聖人之在權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孩之。」吧。中間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來,聖人一點也不肆意妄為,總是和百姓一條心。
Ⅵ 《道德經》最權威版本是哪個出版社的
對於出版社來說中華書局出版的是當之無愧的好,但其實首先看《道德經》我們需要關注出土的版本。《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其次則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帛書本。在歷史上流傳最廣的《道德經》版本則是漢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據統計,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因此,在不斷地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目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來,為《道德經》作註疏者不計其數。元代正一天師張與材曾說:「《道德經》八十一章,注本三千餘家。」據學者調查,流傳至今的《道德經》注本約有一千餘種。 現在的 通行本有:中華書局《老子注譯及評價》陳鼓應 著 饒尚寬 譯注 《老子——中華經典藏書》朱謙之 撰 《老子校釋——新編諸子集成》 蘭喜並 著 《老子解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笑敢 著 《老子古今(上、下)》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李爾重 著 《老子》研究新編 西漢河上公的《老子章句》魏 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際王夫之的《老子衍》 若要准點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本》。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Ⅶ 求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全本pdf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89551
http://taoism.xtop.idv.tw/
Ⅷ 看過《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的來 求下面帶『』的王弼註解白話文翻譯
1.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傷不復,故有餘怨也。
不相互體諒而版釀成雙方結怨,(這種情況權)用美德來使他們和好,雙方之間的怨恨沒有平復,所以會有剩下的冤讎啊.
2.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
主要的事情(實體)沒有成立(達到)且細微的事情也就沒有根基(細微的事情對大局影響不大),民眾沒有好的日子過,所以必須要用奇兵啊.
3.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
國家已經是小的了,民眾又非常少,這樣尚且可以使他們返歸古代的生活,那更何況國家大,人民又多的呢(人多力量大,更能達成目標),所以舉小國家的例子來說明.
是意譯,語法是對的,但是某些字的字面意思現在漢語很難翻,可以說顧全了語法就沒辦法逐字譯了,自己看著理解下是可以,但是不能作為書面作答用.特別是考試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