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機關

立法機關

發布時間: 2020-12-28 13:14:16

Ⅰ 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的區別

國家權力機關,是指代表統治階級行使統治權力的機關。在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原則的國家中,議會是唯一的立法機關。議會與行使行政權的總統和行使司法權的法院處於制約與平衡的地位。在實行議會制的國家,議會有權控制內閣(行政機關),一般不能幹預司法。

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都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受國家權力機關監督。

立法機關是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的國家機關。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機關是議會。中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就廣義的「法」而言,立法機關的范圍也相應擴大。

如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訂自治法規等。

(1)立法機關擴展閱讀

立法機關代表說認為,立法機關整體是全國人民的受託人,這是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委託關系,即「代表式的委託」。代表說主要包括兩層意義:

第一:承認國家主權屬於全體人民,而不是屬於某個個人,所以,一個選舉區的選民,只是全國人民的一部分,不能構成主權的主體,因而不能認為是主權者或委託人,而立法機關的組成分子也不能受託於本選舉區的選民;

第二:承認立法機關整體所表示的意志,與人民全體表示的意志相當,因而有拘束全體人民的效力,因此,立法機關整體與全體人民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委託關系,即代表式的委託關系。

也就是說,可以認為立法機關曾受全體人民的委託,對於任何選舉區或任何選民都不具有具體的義務或責任,因為立法機關的各個組成分子,是全國人民的代表,而非本選區選民的代表,立法機關選舉雖然分為若干選舉區,但其目的是為了選舉的方便,而非表示立法機關組成分子只代表該選區的選民。

Ⅱ 我國的立法機關是什麼

我國是單一制的國家,我國的立法機關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這是我國唯一的立法機關。

Ⅲ 中國的行政司法立法機關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行政司法立法機關分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3)立法機關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十四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五條,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六條,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節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律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

第十七條,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八條,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十九條,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

第二十條,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第二十一條,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律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第二十二條,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二十三條,法律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第二十四條,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二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Ⅳ 我國有哪些立法機關哪些機關享有立法權

導引:先對下面幾個表述進行判斷,檢驗你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情況。1、凡是立法機關都有立法權。2、凡是有立法權的機關都是立法機關。3、我國的立法機關是人大和人大常委會。4、在行政機關中,只有國務院擁有立法權。正確答案是:1對、2錯、3錯、4錯。如果你對這幾句話沒有判斷正確,或者不知道正確的說法是什麼,那麼,你就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 現有觀點與結論:按照我國現行《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正確的觀點應該是:立法機關:《憲法》第五十八條和《立法法》第七條都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由此可見,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國家機關都不是立法機關。享有立法權的機關:《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第六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第六十六條 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第七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由此可見,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1、國家權力機關系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的: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會,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2、國家行政機關系統(政府及政府下設機構)的: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央行、審計署、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除此之外,其他國家機關都不享有立法權。由此可見,凡是立法機關都有立法權,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不一定都是立法機關。這些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享有的許可權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規名稱不同,法律法規的效力也不同。具體如下:享有立法權的機關立法類別立法名稱效力高低全國人大修改憲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法憲法最高(1級)基本法律(2級)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法3級國務院行政法規條例、規定、辦法、暫行條例、暫行規定4級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條例、規定、實施辦法、規則5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條例2級(特殊法)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地方政府規章規定、辦法6級較大的市政府地方政府規章規定、辦法7級國務院各部委、央行、審計署、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務院直屬機構部門規章規定、辦法6級 進一步的討論:關於立法機關和立法權的討論似乎到此結束,實則不然。立法權與立法機關的內在一致性問題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問題:享有立法權的機關范圍要大於立法機關,也就是說,有很多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不是立法機關。為什麼享有立法權,而不能稱為立法機關?可能有三種解釋:1、只有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才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權,其他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必須依照憲法和全國人大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或者根據授權,屬於從屬性的不完全的立法活動,所以,只有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才可以稱為立法機關。2、各級政府的是行政機關、執行機關,地方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的主要職責是落實國家各項法律法規,他們的主要職責都不是立法,只有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主要職責是立法。所以,只有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才能稱為立法機關。3、只有制定「法律」的機關才能叫做立法機關,那些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規章的國家機關只享有一定的立法權,而不能稱為立法機關。三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都存在明顯不足。第一種觀點最具有說服力。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國立法的實際情況。在我國,由於大多數法律都規定的比較寬泛,缺少操作性,所以,絕大多數法律都需要國務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再加上中國地區差異較大,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了較多的權力,可以制定較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最終的結果就是,在我國的立法體系中,國務院和地方分享了更多的立法許可權,甚至出現了沒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法律就無法得到貫徹落實的情況。尤其是國務院,不但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而且在尚無法律規范的領域,國務院可以先行制定行政法規,此時,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就代替了法律的作用,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人大被稱為「橡皮圖章」和政府實際享有的較多的立法許可權不無關系。第二種觀點雖然陳述的是實際情況,但是,卻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主要」與「次要」是相對的。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除了制定和修改法律,還有很多職責,比如監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項決定等等。隨著中國法律體系的逐漸完善,未來立法在全國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工作中的分量會越來越輕。所以,很難說立法就是其主要職責。所以,以此為理由說明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立法機關是站不住腳的。第三種觀點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立法權中的「法」和立法機關中的「法」的含義問題。二是什麼是「法」的問題。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無論什麼是「法」,立法權中的「法」和立法機關中的「法」的含義都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就會出現邏輯上的混亂。如果只有法律才能稱為「法」,那麼,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既享有立法權,又是立法機關。其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就不是「法」,因而享有的也不是立法權,也不是立法機關。如果我們承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都是「法」,那麼,制定這些法的機關享有的當然是立法權。至於是不是立法機關,則需要再加上「是否享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權」這一條標准,做進一步的區分,分出立法機關和非立法機關。所以,判斷是否享有立法權,關鍵看是否能夠進行立法活動。判斷是否是立法機關,關鍵看這種立法活動是否是完全、自主的。 什麼是「法」?那麼,到底什麼是法?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的幾個主要特徵是: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規范;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具有普遍約束力;法規定了權利和義務;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根據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不僅「××法」是法,從憲法、法律,到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都是法。而且,從我國的司法實際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法律做出的司法解釋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有時候比法律還要重要。所以,從廣義上說,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其實也是「法」,也是一種立法活動。從我國的執法實際看,很多政府部門的紅頭文件的規范性更強,其實,也是廣義上的「法」。由此看來,如果從最廣義的角度理解「法」,在我國實際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很多的,也可以說,在我國,凡是國家機關都享有立法權。 其他相關問題:1、各級人大和常委會都是國家權力機關,但並非都享有立法權,更不都是立法機關。只有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會,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享有立法權。只有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國家立法機關。2、我國的全國人大和常委會雖然是立法機關,但從性質上看,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西方三權分立制度下的議會,只能稱為立法機關,而不能稱為權力機關。3、全國人大隻能修改憲法,但不能制定憲法。制定憲法需要成立專門的制憲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解釋憲法,監督憲法實施,不能修改憲法,更無權制定憲法。 4、國務院從性質上說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最高執行機關,但是,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權,即制定行政法規的權力。

Ⅳ 中國的立法機構是什麼

中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立法機關是國家機關的內重要組成部分。容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即有權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的機關。

在古代,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大多數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最高權力都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沒有獨立的立法機關,即使有修訂、編纂法律的機關也是從屬於君主的。

現代立法機關是代議政治的產物,其性質的最明顯的特徵,在於它的代議性,即由人民選舉代表或議員,組成立法機關,以統一制定法律和監督行政。立法機關的性質的特徵是代議性,但它具體地、直接地代表誰,以及代表與被代表的關系應當如何理解,各國學者在理論上是頗有爭議的。

(5)立法機關擴展閱讀:

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

1、國家權力機關系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的: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會,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

2、國家行政機關系統(政府及政府下設機構)的: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央行、審計署、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機關都不享有立法權。

參考資料:網路-立法機關

Ⅵ ()是英國的主要立法機關。

英國的主要立法機來關是下議源院,下議院一般都享有立法和監督政府、監督財政等權力。在議會內閣制國家中的下議院較之總統制國家的下議院有更多的權力,地位也優於上議院。

如組成內閣、締結條約以及制定財政預算案等都須首先經下議院審查和通過。尤其是在通過財政預算否決案或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時,除非解散下議院,否則內閣就必須辭職。



(6)立法機關擴展閱讀

英國議會對立法案的討論決定的程序是要經過三讀,一讀是宣讀議案名稱,說明目的,確定二讀的日期,將議案分發給議員;二讀淡化對議案逐條朗讀,進行原則的討論、表決,如通過便交給專門委員會審查,審查不能通過,法案就認為已被否決。

委員會對議案作逐條詳細討論,進行修改後向院會作報告;第三讀對議案進行表決,這時只討論整個法案可否成立,不許逐條討論,除文句外,不得修改內容。三讀通過後交領域院通過,另一院也以三讀程序加以審議。第三階段是把兩院通過的法案,呈請英王批准,並在「政府公報」上公布後生效。

Ⅶ 中國的立法機關有哪些

一、立法機關:

《憲法》第五十八條和《立法法》第七條都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由此可見,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國家機關都不是立法機關。

立法機關是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的國家機關。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機關是議會。中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就廣義的「法」而言,立法機關的范圍也相應擴大。如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訂自治法規等。

二、在政治學學者看來,立法機關的性質可概括為如下四個特徵:

1、代表民意。立法機關組成人員究竟應代表本選區的選民、本選區、全國人民、所屬政黨、還是本人良心、盡管說法不一,但立法機關代表民意,則是政治學界的共識。

2、議事公開。民主政治是公開的政治,代表民意的立法機關,其議事應盡可能地公開。代表的提案、發言、表決,都應當讓人民知道。所謂議事公開,是指立法機關開會時,允許人民自由旁聽及新聞記者自由采訪;除關涉國防、外交及一經泄漏即可能對國家、社會產生不良後果的事項,得舉行秘密會議外,會議均應公開舉行。公開舉行會議,除可以自由旁聽和采訪外,會議的一切文件及記錄,均應公開發表。

3、言論自由。代表在立法機關開會時,必須不遭受威脅,無所顧及其言論、行為會對本身有不利的後果,才能敢於講真話,暢所欲言,自由表決。為此,各民主國家對代表的言論自由,都從法律上予以保障。為了保障代表的言論自由,許多國家的憲法或代表法規定,代表在院內或在會議時所為之言論或表決,對院外或會外不負責任,即使其言論有錯誤,或詰難政府官員或政策,以及如何表決,均不得成為追訴的對象。當然,代表也應當正確運用此免責權,不得恣意謾罵,人身攻擊或揭人隱私等。

4、統一立法。同一政治系統內的所有法律,應由同一立法機關統一制定。如果各機關可以自行立法,則法與法難免彼此沖突、矛盾或抵觸,人民便無所適從,法律也就失去了規范作用。立法機關的立法權具有概括的獨占性,無論在總統制國家還是在內閣制國家,立法須經過國會的立法程序,由國會制定法律。

三、性質:

現代立法機關是代議政治的產物,其性質的最明顯的特徵,在於它的代議性,即由人民選舉代表或議員,組成立法機關,以統一制定法律和監督行政。立法機關的性質的特徵是代議性,但它具體地、直接地代表誰,以及代表與被代表的關系應當如何理解,各國學者在理論上是頗有爭議的。

Ⅷ 我國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系

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是一種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關系。具體表現在:

(1)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關系。一方面,行政長官對立法會有制衡作用,如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必須經行政長官簽署、公布方能生效等;另一方面,立法會對行政長官也有制衡作用,如在某些情況下立法會可以迫使行政長官辭職等。

(2)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關系。特別行政區政府對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做施政報告;答復立法會議員的質詢;征稅和公共開支須經立法會批准。

(3)行政與立法的互相配合。主要表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會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會議成員,由行政長官從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行政長官在做出重要決策、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制定附屬立法(或行政法規)和解散立法會之前,須征詢行政會議的意見;行政長官如不採納行政會議多數成員的意見,應將具體理由記錄在案。

(8)立法機關擴展閱讀:

立法機關,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的國家機關。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機關是議會。中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權力機關,代表統治階級集中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資本主義國家一般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三大機關各自獨立,互相制衡,議會是唯一的立法機關。在議會制國家,法律上承認議會有權控制內閣(行政機關),但不能幹預司法。

實際上國家權力主要通過行政機關(政府)來行使。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政行合一制度,由國家權力機關統一領導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它們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進行工作。在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參考資料:虎林市人民法院-試述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系

Ⅸ 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有什麼區別

1、立法機關負抄責制定和修改法律、政策、法規等等,在我國,它還對其它兩個機關具有一定意義上的領導許可權,我國最高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大。

2、行政機關負責行使政治權力,但是在我們國家這種行使權必須在立法機關的領導之下進行。

3、司法機關負責維護法律、政策、法規等等,同時負責對違反法律制度的行為作出制裁,在我國它還對行政機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監督權力

Ⅹ 我國的立法機關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熱點內容
中國海洋環保法規需完善 發布:2025-04-02 03:27:10 瀏覽:723
2014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 發布:2025-04-02 03:23:01 瀏覽:434
法官單獨序列管理 發布:2025-04-02 03:06:10 瀏覽:935
合同法合同履行問題 發布:2025-04-02 03:02:51 瀏覽:446
杭州市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4-02 02:48:31 瀏覽:572
規章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建設 發布:2025-04-02 02:45:47 瀏覽:33
上海朱斌律師 發布:2025-04-02 02:35:37 瀏覽:802
道德禮儀課 發布:2025-04-02 02:16:11 瀏覽:920
法律關系中無限責任范圍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838
蘆溪法院網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