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平權法學派

平權法學派

發布時間: 2023-01-24 13:24:40

① 「已婚未育」為什麼會成為職場劣勢

首先,已婚未育的職場人士往往擁有較少的社交圈范圍,因為家庭已經建立成型。這使得他們不容易結識新朋友,也不能從中獲取有用的職場資源。此外,相比有小孩的職場人士,他們往往缺少職場內部的動力,因為在沒有孩子之前,他們沒有太多的刺激,他們比較缺乏職場上的激情和毅力。

此外,他們在職場上有一定的劣勢,因為不能充分利用他們的時間,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工作任務,也就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降低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當然屬於職場歧視,應該通過各種方式維權。

愛崗敬業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工作,並努力做好工作。如何評價工作是否做好,最主要的標準是看結果如何,即有沒有按時完成工作,以及完成的質量如何。對於公司或者機構而言,員工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布置的任務,並且要按時完成,保質保量,所以如果拋開這點核心,就沒有任何意義。

必須要記住的一點是: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為了工作。如果工作內容本身就是興趣所在,當然是最好的,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很難滿足工作和興趣完全一致,即使工作內容是興趣所在,成了工作以後也無法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愉快的。因此,沒有理由要求員工把過多的時間精力都花在工作上,尤其是沒有理由對員工的非工作時間有要求。

精神離職源於職場幸福感降低。

初入職場的新人要少說話,多做事,才不會讓老員工反感。我的老婆就是今年剛剛上班。

對於年輕人通用的職場應用技能,就是什麼都不要管,什麼都不要做。

在我看來工作的價值很重要,它是我能否做好一個工作的衡量標准。

從2個方面來說就是:第一:你如何看待一個人工作所處的階段?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工作階段不同,對工作價值的期望與要求肯定也有所不同。職業初期我們想的是先積累經驗,所以我們的工作價值可能就是體現在能力的提升上面;當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我們的工作價值就是通過升職加薪來體現,如果達不到的話,就會感覺自己工作沒有意義,甚至會開始產生一種自我懷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我還要不要繼續做這份工作?

所以就到了我要說的第2點:你想通過工作獲得哪些方面的需求?如果所處的階段與需求不一致你會怎麼辦?你想通過這份工作,讓自己的能力更強可是好像一直都在原地踏步?你想升職加薪可是老闆一直不給你加?

所以你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感覺自己工作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那你還要繼續做嗎?拿我自己來說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招投標,但是我後來特別喜歡新媒體的工作,因為我自己喜歡看書,寫一些感悟,所以就想轉行,剛開始就是專注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是只把手頭的事情做完,而是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做好。領導的認可、用戶的好評認可,讓我特別有成就感,因為我們做的是閱讀推廣,經常會邀請一些作家訪談,有一次我幫一位作家宣傳他的新書,那個作家直接問我們領導是哪個小夥伴寫的,感覺很不錯,後來領導還專門跟我說我得到了對方的肯定。我覺得這個就是我的工作價值。

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剛開始從最基礎開始也沒關系,哪怕剛開始距離自己的需求有點遠,但是你自己心裡要給自己定個方向,我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那個需求,然後就一點一點去積累去做。

方法途徑有很多的,關鍵是我們要行動起來。

最後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價值僅僅局限在這份工作上,最終我們要實現的是自我價值,我們要站在一個更大的職業世界的視角上,一個更長久的時間維度的視角上,去看待自己的「市場身價」,比如我們能為誰提供什麼價值,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裡,現在的我們有多好,下個階段要往哪個方向努力,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知道大家認為工作的價值是什麼,但是不管是什麼,我都希望我們可以努力提升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積極不改變,那麼就算眼前的工作再好,你也很獲得你想要的。我們自己要有一個衡量標准,那個標准一定要基於平均水平,而不是你自己主觀臆斷,然後一點一點去努力。

② 大陸法系的內容

一、法國憲法
1.《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
法國革命開始後,國民會議便於1789年8月26日,經過激烈的爭論,通過了著名的《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簡稱《人權宣言》)。這一劃時代的歷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提出的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是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綱領性文件。
《人權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則主要有:
(1)宣布人權是「天賦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2)確立了「人民主權」、「權力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原則。
(3)提出了資產階級法制原則: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無罪推定及禁止非法控告;逮捕或拘留等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人權宣言》不僅奠定了法國憲政制度的基礎,而且是多部法國憲法的序言。
2.幾部有代表性的憲法。
(1)1791年憲法。
法國於1791年9月通過了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以《人權宣言》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組成。基本內容是:
①以孟德斯鳩的君主立憲和分權思想為指導,宣布法國為君主立憲國,實行三權分立。
②確認資產階級的各項權利。
③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
④繼續維護法國殖民統治。
這部憲法的制定和實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統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標志著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正式確立。
(2)1875年憲法。
該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這部憲法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1875年憲法由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和《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其基本內容是:
①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由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組成。兩院都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連選連任。
③憲法規定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是國家的最高管理機關,它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內閣成員名單由總理提出,以總統的名義任命。
④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這一國家機構。它既是咨議機關,對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務進行咨詢,同時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
(3)戰後憲法。戰後法國先後制定了1946年第四共和國憲法和1958年第五共和國憲法。1958年憲法經過四次修改一直實施到現今,是法國現行憲法。
二、法國民法
1.《法國民法典》的特點。
從內容和形式相結合來考察,《法國民法典》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早期的民法典。在法典中,與自由競爭的經濟條件相適應,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這一立法精神。
(2)法典貫徹了資產階級民法原則,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
(3)法典保留了若干舊的殘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傳統法律制度。
(4)法典在立法模式、結構和語言方面,也有特殊性。
2.《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原則。
這部法典雖然篇幅龐大,條文很多,但是作為基本原則,主要有四個:
(1)全體公民民事權利平等的原則。
(2)資本主義私有財產權無限制和不可侵犯的原則。
(3)契約自由的原則。
(4)過失責任原則。
3.《法國民法典》的影響。
《法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核心和基礎,對法國以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產生深遠影響,而且隨著法國和在其影響下制定該國民法典的國家的擴張,法國民法典的影響又傳播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
三、法國的司法制度 (一)德國民法典
1.德國民法典的制定
(1)19世紀初期,歷史法學派反對匆忙制定《德國民法典》,其主要觀點為:
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產物,每個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法律制度。法律應該被發現、而不是被制定出來了。
②法典是分階段發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習慣法階段,接著是學術法階段,第三階段才是法典編纂。德國仍處於第二階段,制定民法典為時尚早。
③法典這種法律形式本身存在局限性,任何法典都不可能涵蓋全部社會生活和預知一切未來。無論編纂者如何努力,法典都會留有空白與遺漏。認為《法國民法典》沒有任何創新,只是已有法律的編纂。
(2)19世紀中期,後期,圍繞民法典的制定,歷史法學派內部又出現了日爾曼法學派和潘德克頓法學派的爭論,日爾曼法學派認為日爾曼習慣法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體現,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法律淵源。後一學派按照羅馬法《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最終採用。
2.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末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國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相妥協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特徵和特點:
(1)法典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在貫徹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方面有所變化。
①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不受限制的原則。
②法典肯定了資本主義「契約自由」原則,並直接保護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對僱傭勞動的剝削。
③法典在民事責任方面,也確認了「過失責任」原則。
(2)法典規定了法人制度。承認法人為民事權利主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這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規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3)法典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
①以大量篇幅對容克貴族的土地所有權以及基於土地私有而產生的其他權利,
②在親屬法方面保留有中世紀家長制殘余。
(4)法典在立法技術上,邏輯體系嚴密、概念科學、用語精確。
《德國民法典》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頒行對統一德國法製作用巨大,並成為德國民法發展的基礎。
3.《德國民法典》的世界影響。
(1)德國民法典的編纂和施行,不僅在國內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國外也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受到各國法學界的重視,從而對許多國家的民法編纂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2)德國法是大陸法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20世紀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相對於法國法而言,德國法也繼受了羅馬法,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較多固有的日爾曼法因素。它體系完整、用語精確,既體現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民法的基本原則,又反映了壟斷時代民法的某些特徵。
(二)德國的司法制度
1.法院組織。德意志帝國建立後,於1877年1月27日頒布《法院組織法》,確認了司法獨立原則。規定審判權由獨立的法院行使,審判只服從法律,法官實行終身制。設置了由區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國法院構成的普通法院體系,帝國法院為全國的最高司法審級。
2.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訴訟制度。1877年2月1日頒行了《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分別規定了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程序和原則。《民事訴訟法》共10編,1084條。主要規定了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再審程序、證據制度、強制執行和仲裁程序等。《刑事訴訟法》共7編,474條。主要規定了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再審、特種形式的訴訟程序、刑罰的執行和訴訟費用等。 (一)日本憲法
1.「明治憲法」,即《大日本帝國憲法》
(1)歷史背景:伊藤博文1882年歐洲考察,起草;1888年完畢;1889年2月11日正式頒布,帶有明顯封建性和軍事性。
(2)日本憲法的特點:
①基於君主主權思想,是「欽定」憲法;
②深受德國憲法的影響(46條抄自普魯士憲法,3條獨創);
③帶有「大綱目」性質,對一些問題沒有作出明顯規定;
④對公民自由權利的規定范圍狹窄,隨時可加以限制;
⑤君主立憲政體,卻賦予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威——用議會民主外衣,掩蓋天皇專制。
2.「和平憲法」:戰後,在反法西斯民主力量的推動,於1946年2月制定,1946年11月3日頒布,1947年5月3日正式實施。2016年3月29日,日本安倍晉三政府不顧國內多數民眾以及以中國為首的全世界絕大多數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反對,悍然強行通過所謂新《安保法》,這標志著日本自衛隊從此可以不受不受地理制約,對美軍進行後方支援;並且從新《安保法》生效當天起,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將成為可能,這標志著「和平憲法」實質上被廢除,名存實亡 。它具有以下特點:
(1)天皇成了象徵性國家元首;
(2)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
(3)放棄戰爭,僅保留自衛權;
(4)擴大國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二)日本的司法制度 羅馬法的繼承
正所謂「哪裡有社會,哪裡就有法律,哪裡有法律,哪裡就有社會」,羅馬帝國在歐洲長達十幾個世紀的統治,造就了其法律文明在歐陸大地的生根發芽。自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到義大利波倫亞城《國法大全》的重新發現,再到法、德兩國民法典的編纂,在此過程中,雖然幾經枯榮盛衰,但在歐洲人心目中,羅馬法一直被視為最高文明的象徵,頂禮膜拜。歸納起來,羅馬法對歐陸法系的影響,無外乎這樣兩點:1、文明制度的確立,法制觀念的形成;2、成文法典形式深入人心。
在書中,梅利曼認為大陸法系最古老的組成部分,直接來自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所編纂的羅馬法。他認為早期羅馬法在歐洲的統治地位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強盛。在這里,他著重提到了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歷史,並指出在19世紀,西歐各國掀起的法典編纂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部法典之一——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為其藍本的。

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擁有條例清晰、概念明確的成文法典一直以來就是大陸法系國家引以自豪的一個噱頭。早在查帝編纂《國法大全》時,「完整、清晰、邏輯嚴密」就成了大陸法系法學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於法典一出,查帝就全面禁止對其編纂的法典的任何評價。更為甚的是19世紀德國普魯士的法典有竟有一萬多條,可謂法典之最。大陸法系這種「一勞永逸」的沖動,或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明確、確定的法典才是法制的保障,除此以外別無其他。而不會像普通法系那樣將此訴諸於法官「正義」的手。當然他們的這種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19世紀誕生的《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其卓越的代表。
梅利曼教授將教會法也納入到大陸法系形成的歷史起源中,當然我承認這一點有其合理性,但是我認為也不能誇大教會法在這個法系產生過程中的作用。或許我們將此限定在家庭法、繼承法和程序法相關方面才是比較中允而恰當的。
商法在大陸法系中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商法民法化,還是民法商法化?看來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勿庸置疑的是整個大陸法系的主流應是民法的發展和影響。一直到現今,民法在大陸法系中應該還是最主要的佔有者。商法在此過程中或許只是潤滑和豐滿了私法法典的輪廓。 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性,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18世紀開始的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以摧枯拉朽的理性力量,使大陸法系發生了重大的歷史變革。革命的思想意識滲透於大陸法系的法律(尤其是公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陸法系的傳統模式,而形成了富有革命意義的新穎格局。鑒於封建黑暗時代,王權過分膨脹、恣意妄為,為了保存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在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勝利的資產階級提出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並且是嚴格的分權、牽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互不幹涉、彼此牽制。在社會契約論的倡導下,資產階級們又提出了立法權只能來源於人民,而屬於司法部門的法官們的職責便只能嚴格執行成文法典的規范,任何自我感情的創造,不但無益於法律的正義,相反只能破壞權利制約的界碑。
在書中,梅利曼教授強調了革命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公法,它對淵源於羅馬法和共同法的那些基本法典的形式、適用方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典的內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思想革命產生了新的法律思維方法,它對於司法組織和司法行政,對於實體法和程序法都產生了重大意義。
革命的另一影響就是導致了革命國家民族主義的熊熊勃起,獨立或擺脫封建統治的國家突出地強調國家的權威來洗脫去往日的屈辱。在法律方面,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反映民族精神和統一民族文化的國家法律制度。總之,革命是自然權利、權力分立、理性主義、反封建主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國家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等理性力量的匯合。《法國民法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盡管這場革命多少給法制改革塗抹上了「烏托邦」的色彩,但是,經過革命洗禮後的大陸法系,已呈現出嶄新的風貌。 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在大陸法系,最受人敬仰的是書齋中的法學家們。早在古羅馬以來,大陸法系就有「法學家法」的稱號。在大陸法系中沒有「所言即為法律」的法官,法官的地位被確定在對成文法典的倚重上。立法者,雖然承擔著法律法規的制定,但他們永遠都只是背後的「操作者」,而不會走到前台來,他們的聲音往往隨著法律制定的完成而消失。法學家則依賴於他們的知識和制度上的「傾斜」,而輕而易舉地佔據了主要位置。
梅利曼教授對此也此持相同意見,「在大陸法系,立法實證主義,權力分立原則,法典編纂思想,對法律解釋的態度,對法的「確定」的倚重,對法官固有衡平權的否定以及對「遵循先例」原則的排斥等等」都導致了法官作用的削弱。「法學家們不僅創造了近代民族國家理論、法律實證主義和權利分立學說,而且還創造了法典編纂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關於審判職責的觀點。於是法學家成了大陸法系中真正的主角,大陸法系也就成了法學家的法。」 大陸法系從來就不是僵死、凝固、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這里所闡明的大陸法系的主要特點,僅是反映了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並不斷延續到將來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羅馬私法橫貫了許多歷史時期,從前古典法開始、經古典法,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詮釋法學派的評注、人文主義思想家的著作、法國法典編纂,這些僅是大陸法系結構中的一部分。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結束,這個對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過相當影響的教會法也隨之消失。
今天,獨立的商事法院正在漸漸消失,獨立的商法典也以大勢已去。法律活動方面,大陸法系國家正在加速擺脫法律程序革命模式的極端方面。普通法院法律解釋權的擴大,公布和援用司法判例促成了此項改革實現,盡管「遵循先例」的原則在理論上並未獲得承認,但在實踐中,法院實際上已在堅持同類案件同樣審判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普通法法院的時間已相近似,立法至上的信條早已經動搖。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立法機關行為的違憲性的權利以及解釋法律的權利,也使得嚴格的分權原則受到挑戰。而對德國法學而言,對於他們的不滿也越來越多。在一些國家,現代的剛性憲法和司法審查制度結合在一起,與強大的法學傳統相抗衡。在德國和義大利,對法律制度正在進行著根本的調整。

③ 簡述法學學者在大陸法系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羅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學著作中多稱民法法系,中國法學著作中慣稱大陸法系。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並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

【歷史】

法系是根據若干國家和地區基於歷史傳統原因在法律實踐和法律意識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進行的法律的一種分類,它是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傳統的法律的總稱。

▲(1)在羅馬全盛時期,羅馬統治者以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被征服地區的居民也因羅馬法的發達和完備而自願採用羅馬法,使羅馬法成為「商品生產者社會的第一個世界性法律」。

▲(2)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後,日耳曼法採取屬人主義原則,使羅馬法得以保存。日耳曼人建立的國家編纂的法典受羅馬法影響。公元9世紀,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法律的屬人主義不再適用,羅馬法與日耳曼法融合。

▲(3)12世紀後,羅馬法復興運動興起,羅馬法研究同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成為西歐大陸國傢具有權威的補充法律。經過改造和發展的羅馬法成了歐洲的普通法,具有共同的特徵和法律傳統,從而奠定了大陸法系的基礎。

▲(4)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西歐許多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並鞏固以後,適應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以及國家之間的交往,這些國家的法律制度相互間的聯系和共同特徵獲得進一步發展。首先在法國,以資產階級革命為動力,在古典自然法學和理性主義思潮的指導下,在羅馬法的直接影響下,開創了制定有完整體系的成文法的模式。法國法典成為歐洲大陸各國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的楷模,標志著近代意義上大陸法系的模式的確立。隨後在德國,在繼承羅馬法、研究和吸收法國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法典。德國法典成為資本主義從自由經濟到壟斷經濟發展的時代的典型代表。

▲(5)由於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適應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並且由於它採用了嚴格的成文法形式易於傳播,所以19世紀、20世紀後,大陸法系越過歐洲,傳遍世界。

20世紀,自日本法學家穗積陳重提出「 法系」一詞以來,對於此問題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是如紹塞爾—霍爾所說的分為印歐法系、閃米特法系和蒙古法系,以及各未開化民族法系;還是如阿爾曼戎、諾爾德、沃爾乎主張的世界存在法國法系、日耳曼法系、斯堪的納維亞法系、英吉利法系、俄羅斯法系、伊斯蘭法系和印度法系這七大法系…… 這個問題似乎越來越復雜,但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至少在一點上,中西方學者們是取得了普遍的一致性。即以法、德為主的歐洲大陸、拉丁美洲以及一些亞洲國家被統統歸入大陸法系這一法系之中。

【內容】

學界一般認為,大陸法系,又可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1)羅馬法的繼承

正所謂「哪裡有社會,哪裡就有法律,哪裡有法律,哪裡就有社會」,羅馬帝國在歐洲長達十幾個世紀的統治,造就了其法律文明在歐陸大地的生根發芽。自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到義大利波倫亞城《國法大全》的重新發現,再到法、德兩國民法典的編纂,在此過程中,雖然幾經枯榮盛衰,但在歐洲人心目中,羅馬法一直被視為最高文明的象徵,頂禮膜拜。歸納起來,羅馬法對歐陸法系的影響,無外乎這樣兩點,1、文明制度的確立,法制觀念的形成;2、成文法典形式深入人心。 字串7
在書中,梅利曼認為大陸法系最古老的組成部分,直接來自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所編纂的羅馬法。他認為早期羅馬法在歐洲的統治地位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強盛。在這里,他著重提到了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歷史,並指出在19世紀,西歐各國掀起的法典編纂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部法典之一——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為其藍本的。

▲(2)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擁有條例清晰、概念明確的成文法典一直以來就是大陸法系國家引以自豪的一個噱頭。早在查帝編纂《國法大全》時,「完整、清晰、邏輯嚴密」就成了大陸法系法學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於法典一出,查帝就全面禁止對其編纂的法典的任何評價。更為甚的是19世紀德國普魯士的法典有竟有一萬多條,可謂法典之最。大陸法系這種「一勞永逸」的沖動,或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明確、確定的法典才是法制的保障,除此以外別無其他。而不會像普通法系那樣將此訴諸於法官「正義」的手。當然他們的這種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19世紀誕生的《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其卓越的代表。
梅利曼教授將教會法也納入到大陸法系形成的歷史起源中,當然我承認這一點有其合理性,但是我認為也不能誇大教會法在這個法系產生過程中的作用。或許我們將此限定在家庭法、繼承法和程序法相關方面才是比較中允而恰當的。

商法在大陸法系中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商法民法化,還是民法商法化?看來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勿庸置疑的是整個大陸法系的主流應是民法的發展和影響。一直到現在,民法在大陸法系中應該還是最主要的佔有者。商法在此過程中或許只是潤滑和豐滿了私法法典的輪廓。

▲(3)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性,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18世紀開始的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以摧枯拉朽的理性力量,使大陸法系發生了重大的歷史變革。革命的思想意識滲透於大陸法系的法律(尤其是公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陸法系的傳統模式,而形成了富有革命意義的新穎格局。鑒於封建黑暗時代,王權過分膨脹、恣意妄為,為了保存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在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勝利的資產階級提出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並且是嚴格的分權、牽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互不幹涉、彼此牽制。在社會契約論的倡導下,資產階級們又提出了立法權只能來源於人民,而屬於司法部門的法官們的職責便只能嚴格執行成文法典的規范,任何自我感情的創造,不但無益於法律的正義,相反只能破壞權利制約的界碑。
在書中,梅利曼教授強調了革命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公法,它對淵源於羅馬法和共同法的那些基本法典的形式、適用方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典的內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思想革命產生了新的法律思維方法,它對於司法組織和司法行政,對於實體法和程序法都產生了重大意義。

▲革命的另一影響就是導致了革命國家民族主義的熊熊勃起,獨立或擺脫封建統治的國家突出地強調國家的權威來洗脫去往日的屈辱。在法律方面,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反映民族精神和統一民族文化的國家法律制度。總之,革命是自然權利、權利分立、理性主義、反封建主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國家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等理性力量的匯合。《法國民法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盡管這場革命多少給法制改革塗抹上了「烏托邦」的色彩,但是,經過革命洗禮後的大陸法系,已呈現出嶄新的風貌。

▲(4)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在大陸法系,最受人敬仰的是書齋中的法學家們。早在古羅馬以來,大陸法系就有「法學家法」的稱號。在大陸法系中沒有「所言即為法律」的法官,法官的地位被確定在對成文法典的倚重上。立法者,雖然承擔著法律法規的制定,但他們永遠都只是背後的「操作者」,而不會走到前台來,他們的聲音往往隨著法律制定的完成而消失。法學家則依賴於他們的知識和制度上的「傾斜」,而輕而易舉地佔據了主要位置。
梅利曼教授對此也此持相同意見,「在大陸法系,立法實證主義,權利分立原則,法典編纂思想,對法律解釋的態度,對法的「確定」的倚重,對法官固有衡平權的否定以及對「遵循先例」原則的排斥等等」都導致了法官作用的削弱。「法學家們不僅創造了近代民族國家理論、法律實證主義和權利分立學說,而且還創造了法典編纂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關於審判職責的觀點。於是法學家成了大陸法系中真正的主角,大陸法系也就成了法學家的法。」

▲大陸法系從來就不是僵死、凝固、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這里所闡明的大陸法系的主要特點,僅是反映了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並不斷延續到將來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羅馬私法橫貫了許多歷史時期,從前古典法開始、經古典法,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詮釋法學派的評注、人文主義思想家的著作、法國法典編纂……這些僅是大陸法系結構中的一部分……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結束,這個對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過相當影響的教會法也隨之消失……今天,獨立的商事法院正在漸漸消失,獨立的商法典也以大勢已去。法律活動方面,大陸法系國家正在加速擺脫法律程序革命模式的極端方面。普通法院法律解釋權的擴大……公布和援用司法判例促成了此項改革實現……盡管「遵循先例」的原則在理論商並未獲得承認,但在實踐中,法院實際上已在堅持同類案件同樣審判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普通法法院的時間已相近似……立法至上的信條早已經動搖。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立法機關行為的違憲性的權利以及解釋法律的權利,也使得嚴格的分權原則受到挑戰……而對德國法學而言,對於他們的不滿也越來越多……在一些國家,現代的剛性憲法和司法審查制度結合在一起,與強大的法學傳統相抗衡。在德國和義大利,對法律制度正在進行著根本的調整。

【特點】

▲1.在法律的歷史淵源上,大陸法系是在羅馬法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大陸法系不僅繼承了羅馬法成文法典的傳統,而且採納了羅馬法的體系、概念和術語。如《法國民法典》以《法學階梯》為藍本,《德國民法典》以《學說匯纂》為模式。

▲2.在法律形式上,大陸法系國家一般不存在判例法,對重要的部門法制定了法典,並輔之以單行法規,構成較為完整的成文法體系。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鼓吹的自然法思想和理性主義是大陸法系國家實行法典化的原因之一,1791年法國憲法中的「人權宣言」就明確宣布,每個人的自然權利只有成文法才能加以確定。以法國革命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在法律上的表現就是開展大規模的法典化運動。立法與司法的嚴格區分,要求法典必須完整、清晰、邏輯嚴密。法典一經頒行,法官必須忠實執行,同類問題的舊法即喪失效力。法典化的成文法體系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

▲3.在法官的作用上,大陸法系要求法官遵從法律明文辦理案件,沒有立法權。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分工明確,強調制定法的權威,制定法的效力優先於其他法律淵源,而且將全部法律劃分為公法和私法兩類,法律體系完整,概念明確。法官只能嚴格執行法律規定,不得擅自創造法律、違背立法精神。

▲4.大陸法系一般採取法院系統的雙軌制,重視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區分。大陸法系一般採用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分離的雙軌制,法官經考試後由政府任命,嚴格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採用糾問式訴訟方式。

▲5.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採取演繹法。由於司法權受到重大限制,法律只能由代議制的立法機關制定,法官只能運用既定的法律判案,因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作用在於從現存的法律規定中找到適用的法律條款,將其與事實相聯系,推論出必然的結果。

分支

隨著歐洲一些殖民國家的向外擴張,大陸法系也擴及拉丁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由於源流不同,大陸法系大體又可分為法、德兩個支系,法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各國屬於前者;而德國、奧地利、瑞士和日本等國則屬於後者。在同一法系各國中,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有的國傢具有較大的特點。例如,日本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便受到美國法很大的影響;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各國又有其某些固有的特徵;荷蘭則形成了所謂羅馬-荷蘭式法律制度。

法國近代法的體系是在拿破崙時期確立的,它不僅為後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對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法國是近代頒布憲法最多的國家,《人權宣言》確立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法制原則。 法國是西方國家中行政法產生最早,也是最發達的國家。 1804年《法國民法典》貫徹 了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它的出現標志著大陸法系的形成,是繼羅馬法之後民法發展的里程碑。1810年《法國刑法典》是近代第一部刑法典, 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刑法原則。 法國的訴訟法奠定了大陸法系訴訟制度的基礎。 法國法是大陸法系的代表, 在世界法制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差異】

目前,世界各國沿用的法律體系基本上可分為二類: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國內地採用的是大陸法系。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耳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於大陸法系。香港和英聯邦國家採用的是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稱英國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兩大法系的主要差異有:

▲第一,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本車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結構不同。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飲食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燕尾服起來的。

▲第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第四,訴訟程序不同。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

此外,兩大法系在法律分類、法律術語、法學教育、司法人員錄用和司法體制等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④ 大陸法系怎麼樣

歷史分析和「非典型性」 作者在序言中明言,本書是為業余讀者而非法學專業人士所寫,因此文風平易、內容淺顯、結構也相對鬆散,可讀性較強。但作者作為經過專業學術訓練、深厚學術素養的普通法系資深學者,本書依然充分體現出了基礎的也是重要的學術態度和研究方法,值得學習。本書的精華在於其歷史分析的研究方法,而張力則在於對大陸法系諸多國家法律制度的把握,即「非典型性」問題。 作者認為共同的歷史淵源是大陸法系得以形成的實質因素,而各國法律制度的共同特徵則是派生的表象。基於這樣的認識,歷史分析成為作者採用的基本方法。作者在第二章用一章的篇幅集中討論了大陸法系的歷史起源,在其他各章中也廣泛以具體歷史情形和歷史變遷為論據,如第六章論述對大陸法系法官權力的限制時,指出了法國法官因大革命前的貴族性和革命中的反動性而成為革命對象;第十章論述德國法學的方法時強調理性主義的影響,論述其內容時則強調19世紀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等等。第二章中,作者對羅馬私法的幾度榮枯做了精彩的描述,查士丁尼大帝制定《國法大全》時恢復羅馬法古老光榮與輝煌的雄心;帝國衰落歐洲陷入野蠻時代後羅馬私法的衰微;歐洲人再次控制地中海歐洲振興時,義大利人出於對神聖羅馬帝國榮光與法統的堅持,開始在大學里研究《國法大全》,波倫亞這座小城也因此成為歐洲法學的中心,成就了注釋法學派的輝煌,奠定了中世紀歐洲共同法的基礎;隨著現代民族國家崛起,共同法的權威被廢棄,其內容和制度則被國家法繼受;19世紀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制定和地位的確立,最終使羅馬私法因此成為大陸法系的重要淵源之一。 作者聲稱不應呆板地看待大陸法系,大陸法系並不是一個整齊劃一的整體,而是由各個國家不同的法律制度組成的。作者宣稱無意考察具體國家的具體制度,而把眼光放在對大陸法系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事件和思想流派。但在進行這種考察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某些國傢具體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法國、德國、義大利這類(值得指出的是,考慮到羅馬私法和注釋法學派的深厚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對共同法的巨大影響,中國學者或許由於語言障礙或許由於對近代義大利的不振的輕蔑而忽視了對義大利法制史的研究)在大陸法系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這種致力於展現大陸法系共同淵源的努力不可避免地導致身處某一具體大陸法系國家的讀者產生似是而非的困惑感。為緩和這種張力,作者多次採用「典型性」和「非典型性」這一組含義不明的表述,而法國、德國竟然成為「非典型性」的大陸法系國家,使人如墜雲里霧里。其實所謂「非典型性」,是基於存在理想典範的大陸法系制度的假定而言,而所謂的理想典範不過是一些抽象的共同特徵。而事實是法德兩國作為大陸法系中居主導地位的國家,它們的法律制度除去所謂大陸法系的共同特徵,更具有各自大量而鮮明的特點,且各自的特點都得到充分發展,形成了成熟的法律制度。由於德法兩國在歷史上確立的對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國家的廣泛影響,它們的共同特徵成為大陸法系基礎,各自的特點則使它們成為大陸法系的兩極,其他同屬於大陸法系的拉丁美洲、亞洲國家的法律制度則被認為受到這兩極的影響,處於中間的某個位置。 分權及分權與制衡 本書雖然名為《大陸法系》,但對於被認為是大陸法系精華的民商法,作者僅做了一般性地介紹。作為一位美國學者,作者最關心也是最擅長的仍是對於司法制度的分析。作者在「分權和分權與制衡」範式下對大陸法系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及權力進行分析,這一分析滲透於本書的各章之中。 在「分權和分權與制衡」的範式下,作者首先強調了所謂大陸法系一般民眾觀念或正統法學觀點對三權分立控權模式近乎機械的信仰與執著,與之相對的則是作者所出身的英美法系的分權與制衡控權模式。作者回顧查士丁尼制定《國法大全》和司法貴族在法國大革命中所處的反動地位,指出三權分立控權模式突出立法權而控制司法權的傳統,即所謂法國思想家們先主張三權分立,以防止司法對立法權的僭越和對行政權的橫加干涉,然後再改造司法制度的策略,使人豁然開朗。這使人不禁想起美國傑斐遜時代,聯邦黨人與激進的民主黨人政爭失敗後,以法院系統為堡壘保存政治勢力,並在~~~大法官的帶領下積極擴權與行政機關抗爭,確立美國最高法院權威,奠定分權與制衡控權模式的歷史。 三權分立控權模式在大陸法系的確立,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後果。其最集中的體現是把法律理解為「典型事實狀態」和法律後果的結合,法官適用法律則是查明案件事實,抽象出對應的「典型事實狀態」以確定法律後果的過程。由於法官不得立法,立法者應為司法者提供完整、清晰、一致的法律,法典編纂因此成為法制建設的頭等大事。法典編纂所要求的大量、集中、專業的智力勞動又催生了法學家階層的崇高地位。在立法有不明確或有矛盾的情況下,為防止法官通過選擇性適用法律立法,設立了上訴法院對法律適用作出審查,確立了審級制。但由於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和迅速變遷,「典型事實狀態」與客觀情況相比越來越抽象,不得不對法律規定進行解釋,而集中立法的立法機關無法勝任此項工作,對三權分立控權模式產生了挑戰。對此,雖然在理論上仍然堅持三權分立原則,但實踐卻不得不對現實作出回應。出於英美法的背景,作者把傳統三權分立原則確立的理念概括為法的「確定性」,而以衡平法為參照,把大陸法系中法官獲得的自由裁量權,稱為衡平因素。作者在第八章「確定與衡平」中通過兩大法系的對比,對大陸法系中出現的越來越多的衡平因素進行了考察。在英國,衡平法是伴隨著獨立的衡平法院的建立而發展起來的,衡平法院作為國王良心的守護人,是作為國王的替身參與司法工作,擁有最高的正當性和權威,因此被認可具有所謂「固有的衡平權」,即其無需依據任何法律或個人的授權而當然具有直接根據公正原則裁判案件的權力,又由於遵循先例原則,這種裁判權事實上就是立法權。因此,准確來說,兩大法系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法官是否有或有多大的立法權、法律解釋權或自由裁量權,而是英美法系法官此種權力的固有性。除了此種意義上的區別,為應對類似的社會現實,大陸法系日益與英美法系趨同,引入了越來越多的衡平因素。作者舉出的在大陸法系引入衡平因素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通過在民法中確立誠實信用原則,授予法官廣泛的自由裁量權。這種通過立法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權也成為大陸法系國家的一般做法。

⑤ 民國第一女刺客被暗殺,首提一夫一妻、男女平權,一生得太多第一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思想的流入,男女平等思想逐漸在中國生根發芽,傳統婦女的地位也進入了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很多接受新思想的女性,開始為自己的權利而抗爭。


她是民國第一女刺客,被冠上「民國最傳奇女子」,她一生得到了太多「第一」。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她完全不放在心上,天生叛逆,絕不忍受任何封建思想的束縛,她就是鄭毓秀。


1891年3月20日,鄭毓秀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一個大戶人家。祖父鄭姚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著名的商人,家族生意遍布廣東香港一帶,父親鄭文治則在北京從政,於戶部任職,生活在這樣一個有錢有勢的家庭中,鄭毓秀可謂是從小的生活就令人艷羨不已。

幼年的鄭毓秀就是生活在這一個大家族中,祖母是家族主人,所有鄭氏家族,親戚們都生活在鄭氏大院中,女人們都必須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可偏偏鄭毓秀完全不會理會這些。


當時,一般女孩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要纏足。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到了明清時代,進入鼎盛時期, 社會 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要紛紛纏足。除了大腳趾,其他是個腳趾都要用布向內緊緊裹住,直到成年,可想是多麼的痛苦。一直抗爭到9歲,鄭毓秀被祖母要求必須纏足。


祖母派人綁住鄭毓秀的四肢,給她纏了足,當天晚上,鄭毓秀疼得無法入睡,實在受不了就偷偷解開了白布,第二天祖母再一檢查露餡兒了,祖母要責罰她再次給她纏起來,可這鄭毓秀說什麼也不肯,滿地打滾,對祖母大喊大叫,還以死相逼,祖母也只好妥協了。

逃過了纏足,卻逃不過包辦婚姻,13歲,家裡為鄭毓秀談妥了一門親事,兩廣總督岑春煊的兒子,等鄭毓秀滿16歲的時候就把婚事辦了。可鄭毓秀哪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她繼續大哭大鬧,可這一次家裡沒人搭理她了,她想到了一個更絕的辦法!


直接給南方寫一封信,表明自己誓死不嫁的態度,讓南方知難而退,主動退婚。這男方家被她這么一鬧,還真就退了婚,可這鄭家又再一次爆發了激烈矛盾,鄭毓秀乾脆選擇離家出走!


要說這一次的負氣出走,也不只是她的賭氣,而是她其實早就計劃好了要去日本。她聽正在讀大學的哥哥曾說過日本有很多革命黨人去那裡尋求支持和幫助以及學習,就是在聽了哥哥的話後,鄭毓秀決心去日本尋找革命黨人。

1907年,鄭毓秀跟隨姐姐一同去了日本,在日本鄭毓秀見到了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在他們的推薦下,很快加入了同盟會。


返回國內後,鄭毓秀利用自己千金大小姐的身份,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結交權貴,給自己打造成了一個社交名媛的人設,在當時,她可是和宋氏三姐妹齊名的京津兩地的名媛。


以社交名媛的人設為革命作掩護,很快就派上了用場。從1905年到1908年,為推翻清王朝,孫中山領導同盟會,先後發動了六次武裝起義,可都相繼失敗了。以梁啟超為代表的保皇派瘋狂攻擊革命黨暴力革命,批評革命黨領袖是唆使別人送死的為自己謀取名利的遠距離革命家,一時間,革命黨內出現了一股倒孫狂潮。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會,成立了一支敢死隊,專門策劃和執行暗殺活動。

積極投身革命的鄭毓秀,便是敢死隊的成員之一,當時暗殺最好的武器就是炸葯,鄭毓秀就以自己家產業遍布京津兩地,自己還是社交名媛的身份,幫組織運送炸彈。當時最快捷的方式是坐火車,鄭毓秀以做生意為借口,頻繁地往返於京津兩地。


最多一次,鄭毓秀幫助運送過136斤炸葯,在同盟會表現極為出色。她很快得到了一項很重要的刺殺任務,1912年,刺殺袁世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大總統,從此革命軍和北洋軍開始了拉鋸對戰。袁世凱野心逐漸膨脹,一方面,威逼清帝退位,另一方面耍陰謀詭計對付革命黨。

1912年1月16日,以鄭毓秀為領導的12人刺殺小組就埋伏在袁世凱回家的必經之地,北京東華門附近的一個茶樓。當袁世凱的馬車剛經過茶樓時,早埋伏好的暗殺成員,從茶樓里沖了出來,向他的馬車投去了三枚炸彈。一聲巨響,馬車旁邊的隊長和另一個士兵,當場被炸飛,可由於位置偏了一些,袁世凱不僅沒有受傷,反而從馬車上淡定地走了下來,指揮衛隊,抓捕刺客,現場是人群四處逃竄,一片混亂。

鄭毓秀見行動已經失敗了,為了幫同伴們爭取多一些撤退時間,她毫不猶豫地朝天開了兩槍,現場是更加混亂了。鄭毓秀正想趁此時直接用槍射擊袁世凱,可惜的是,由於她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射擊訓練,槍械出了問題,右手拇指卡在了撞針上,頓時是血流如注。


無奈之下,鄭毓秀只好放棄刺殺計劃,她機智地把槍一扔,將流血的手插進上衣口袋,沖著維護秩序的袁世凱士兵大吼道:「豈有此理,那些個無法無天的革命黨,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干這種事情?」士兵們一看鄭毓秀穿著得體,氣勢又很足,心想這是個人物,不敢惹,鄭毓秀輕松地逃離了現場。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統治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徹底結束。可沒過多久,有朋友又通知鄭毓秀,她上了別人的暗殺名單,此人正是袁世凱,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刺殺袁世凱之後,沒過多久,鄭毓秀又參加了另一場暗殺活動,刺殺愛新覺羅.良弼,此人是努爾哈赤的幼弟巴雅喇的八世孫,宗社黨的首領。辛亥革命以後,清王朝搖搖欲墜,可部分貴族是固執守舊,不甘心退出 歷史 舞台。1912年1月19日,良弼組織成立宗社黨,強烈反對清帝退位,還妄想保留清王朝的統治。

這一次依然是由鄭毓秀組織策劃,為了吸取上一次的經驗,鄭毓秀決定以一人近距離接近良弼,採用「人肉炸彈」炸死他。方案定下之後,自告奮勇當刺客的是彭家珍,可這讓鄭毓秀有些猶豫,因為彭家珍正和她的親姐姐熱戀呢,而且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最後在彭家珍一再堅持下,鄭毓秀同意了他去執行任務。


彭家珍化妝成清朝軍官,稱有要事到良弼府上面見,結果正巧的是與良弼在他家門口碰了個正著,只聽砰的一聲,彭家珍頭部被炸,當場犧牲,良弼因醫治無效而死掉了。由於鄭毓秀在一些細節上的疏忽,她也被暴露了。


原本聽說袁世凱要刺殺自己,鄭毓秀全然無懼,大義凜然地稱「讓他們來吧!用我的血證明他們卑劣無恥,去喚醒那些還相信袁世凱的民眾吧!」

可當鄭毓秀聽到父親說了一件事後,她改變了主意。一日父親來找她稱北京的家突遭不明來歷的搜查,家裡被弄得亂七八糟,鄭毓秀猜出肯定是袁世凱弄得,為了不拖累家人,她決定去法國留學。


鄭毓秀順利進入法國索邦大學,攻讀法學專業,成功地加入了法國法律協會,成為第一個加入協會的中國人, 1924年鄭毓秀拿到了法學博士學位,成為國內第一位女博士


1926年,鄭毓秀回到國內在上海法租界開了律師事務所,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律師 。當時北京政府公布施行的中國第一個《律師暫行章程》里規定,充任律師者必須為中華民國,滿20歲以上男子。鄭毓秀反復研究上海的司法制度,雖然女性不能在國際混合法庭和中國法庭出任律師,但作為一名取得法國律師牌照的中國人,她可以在法租界的法庭出現,於是她與合夥人魏道明,也就是後來她的丈夫,兩人終於取得了法國領事館的同意,「魏鄭聯合律師事務所終於開辦,1927年, 8月,她和魏道明結婚。 。

當時很多工商巨頭,如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這些上海流氓大亨,見外國人對鄭毓秀、魏道明尊敬有加,也想辦法巴結兩位大律師,一些政府要員也想與之攀上一點交情。


1931年,孟小冬與梅蘭芳四年婚姻走到盡頭,孟小冬傷心欲絕在大公報連登三日離婚告示,可兩人在法律上還是夫妻。對孟小冬早已暗生情愫的杜月笙幫她找到了鄭毓秀,為孟小冬辦理離婚案。


在鄭毓秀為孟小冬出庭辯護下,最後判定梅蘭芳賠償孟小冬4萬元賠償費。為孟小冬辯護成功, 讓鄭毓秀在京津兩地也聲名鵲起,同時也讓所有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很好地保護好自己的權利

鄭毓秀專門幫女性打離婚官司,因為在她幼年記事起,母親的痛苦遭遇是被自己看在眼裡,她勵志要為廣大女性擺脫封建思想的枷鎖,倡導女性獨立。父親當時在做官,兩三年都不回家,母親飽受相思之苦,後來得知父親在京組建了新的家庭,而她的母親什麼也不能做,整日以淚洗面。可在當時的 社會 三妻四妾很正常,祖母不但不同情兒媳反而讓她要注意儀態,不要被外人所恥笑,這令鄭毓秀對母親的遭遇很憤怒。


鄭毓秀積極投身女權運動,尤其在婦女維權上,但在當時的 社會 ,女性無論遭受了多大委屈,都是隱忍,根本沒有勇氣主動提出離婚。當時專打離婚官司的鄭毓秀也引起了很多男性的不滿,胡適就曾說她「這般女人太不愛惜臉面。」多次受理離婚官司,讓鄭毓秀開始思考,離婚的目的是什麼? 離婚雖易,但 社會 對離婚女性的態度和法治體系的不完整,經濟上不獨立,才是中國女性地位低下的源頭

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時決定設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逐漸實施,而 鄭毓秀作為女權運動的領頭人,被選入第一屆立法委員會,參與修訂《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委員會中僅有兩名女性,另一位是宋美齡

草案規定: 男女在家中享有平等權利,未婚已婚女子,與男子同享平等的繼承權,夫妻彼此都有繼承遺產的權利,未婚成年女子有權簽訂或廢止婚姻契約,已婚婦女有權保留自己的姓氏,可以不冠夫姓


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享有權利和義務的大法,在婦女權利上做了很好的詮釋和界定,一夫一妻制新概念,在民法草案中終於得到了落實


後來, 鄭毓秀被任命為上海法政學院院長,上海地方審判廳廳長,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法官 。丈夫魏道明被任命為司法部主席秘書,兩人投身政治中,律師業務也就此停止。

魏道明政績頗高,後又升任南京市特別市長,幾年後調任台灣主席。1948年,蔣介石突然一紙調令,命陳誠取代魏道明任台灣省主席,這也是因為一個學者,一個軍閥,魏道明與蔣介石之間永遠做不到推心置腹,從此魏道明和鄭毓秀移居美國,淡出了政治舞台。


在國外的生活並不好過,兩人一度困頓迷茫,在巴西從事商業活動,由於經營不善且人脈生疏,生意也沒什麼起色,後來兩人又回到了美國。1954年,鄭毓秀左臂病發,被迫切除左臂,疾病纏身,她的生活簡直是度日如年,因身體受到重創,心理上也產生了重大變化,再不是從前那個仗義疏財的女俠,鄭毓秀開始對金錢越來越看重,無論走到哪兒,她都要隨身攜帶著一個大手提包,裡面裝著她多年的積蓄,曾經收來的寶貝,每一件都價值不菲。


1959年,飽受病痛折磨的鄭毓秀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客死他鄉,逝世於美國洛杉磯,享年68歲。

前半生可謂非常風光,後半生晚景凄涼,鄭毓秀的一生充滿了太多變幻。可人無完人,我們不做過多品評。 她的一生可謂太過傳奇,尤其是她對中國女性解放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是我們都應永遠銘記的。

⑥ 「平權行動」一詞的由來

最新消息:在一項令人驚訝的裁決中,最高法院以4-3的判決維持了德克薩斯大學平權行動計劃的合憲性,並寫道「在定義那些無形的特徵,如學生群體的多樣性,這些特徵對大學的身份和教育使命至關重要時,應給予相當大的尊重。」肯尼迪大法官撰寫的多數意見書對未來改革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稱「大學有義務就其招生政策進行持續的審議和思考。」

一詞具有「平權行動」的政治含義,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要知道它在政治領域的起源仍然有些神秘。韋氏詞典將它的第一次使用放在1965年,但是歷史記錄顯示它在幾年前就被使用了。

這個詞在本周成為新聞,因為最高法院可能會推翻一個將近40年的裁決加州大學攝政官訴巴克克案(1978年)宣布基於種族的平權行動是符合憲法的。

法院觀察員預測,對在大學入學過程中使用種族偏好作為一個因素提出質疑的訴訟,費舍爾訴德克薩斯大學二號,將以4-3的反對平權行動的異議結束(埃琳娜·卡根在擔任美國副檢察長後迴避了此案)。

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預期的搖擺票,「不喜歡平權行動,也從未投票確認,「正如Garrett Epps在2015年12月為《大西洋月刊》所說,當時法院聽取了該案的口頭辯論,這實際上是對2008年提交法院的一個案件的重新審理。(因此是羅馬數字。)

法院最後一次支持平權訴訟是在2003年的Grutter訴Bollinger案中。今天這起案件的起因是,一名白人高中生阿比蓋爾·費舍爾(Abigail Fisher)在被拒絕入學後,起訴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辯稱該校的平權行動政策侵犯了她在平等保護條款下的第14修正案權利。在得克薩斯州,那些在公立高中排名前10%的學生可以在奧斯汀大學獲得一席之地。費舍爾在班上名列前12%,但她沒有及格。埃爾頓·洛斯納為哈佛大學撰文稱,其餘的學生都要經過一個常規的錄取程序,將種族和種族因素考慮在內。

取決於法院規則的廣度,費舍爾二世可以推翻巴克爾的做法,這將是對「基於種族的平權行動支持者的災難性打擊」政治評論。

盡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今天平權行動辯論的焦點,但美國獲得、平等和多樣性協會執行主任雪莉J威爾徹解釋說,這個詞的起源植根於就業法中的法律術語。採取「平權行動」實際上是明確地採取行動,不允許事態發展,而是讓 *** (或僱主)在公平對待雇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平權行動」「平權行動」「平權行動」「平權行動」「平權行動」「平權行動」最突出的是它在全國范圍內的存在1935年勞動關系法。這項立法被稱為《瓦格納法》,它設立了國家勞動關系委員會和集體談判,並頒布法令,要求僱主實施歧視性勞動法「……採取此類平權行動,包括恢復有或沒有拖欠工資的雇員……」。這個短語基於種族的聯系還沒有被編成法典。

僱主對新法律充滿敵意,稱之為NLRB偏向勞動者。NLRB主席J.Warren Madden當時說:「幾乎所有的僱主都不贊成這項法案。」。最高法院為了符合Brown訴教育委員會案(1954年),

這一命令將成為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一個聚集點。正如弗吉尼亞歷史學會所寫:

因為白人逃到私立學院和郊區,種族平衡可以在許多城市的學校里,如果沒有學生在全市范圍內或跨過市-縣邊界的廣泛業務,就無法實現這一目標。這為司法部門對社會工程的強烈反對和保守政治觀點的加強奠定了基礎。

這一回擊將在1978年引起最高法院對貝克的注意。這起訴訟是由加州大學戴維斯醫學院的白人申請人艾倫·巴克克提起的,盡管他獲得了MCAT分數和高於該項目錄取者的平均成績,但兩次被拒絕入學。當時的醫學院為少數民族保留了100個名額中的16個。在5-4的裁決中,最高法院裁定,雖然配額違反了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但種族可以作為促進教育多樣性申請的一個因素。

Bollinger,2003年進入最高法院的卷宗,依靠貝克。案件圍繞著芭芭拉·格魯特展開,她是密歇根大學法學院的一名白人申請人。這所學校的錄取程序沒有配額,但確實對少數族裔申請者有利。在另一項5-4的判決中,法院裁定,該大學對申請人的逐案考慮,將種族作為其決定的一個狹隘因素,使其錄取過程合法。

作為法院准備對費舍爾二世作出的裁決,本周之後,平權行動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還不確定。其目的和效力涉及意識形態的各個層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在《多元化意見》(politive opinion)一書中使用了現在很有名的措辭,在2007年的《西雅圖計劃》(sittle plan)一案中,他否決了將學生分配給參與社區學校訴西雅圖學區一案中的學校家長,從而使學生融入社會的做法,這一保守觀點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停止基於種族的歧視的方法,是停止基於種族的歧視。」

對於威爾徹來說,平權行動是民權立法的支柱。威爾徹說:「平權行動通過媒體和那些想廢除或反對這一概念的人,對消極含義採取了行動,但其動力在於行動,而不是非歧視。」。「你必須證明你已經試過了,這就是約翰遜命令下的平權行動的含義,這就是1965年的意思,這就是今天的意思。」

不管法院怎麼裁決,這個詞在總統行政命令中的起源還在繼續。如今,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於2014年簽署行政命令,將聯邦承包商的保護等級列入名單後,根據約翰遜11246號行政命令,聯邦承包商的保護等級現在包括種族、膚色、宗教、性別、國籍以及性取向或性別

⑦ 幼兒園證讓別人用,怎樣脫離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概述 一、概念 法律關系是依法存在的,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在歷史上,法律關系的概念最早來源於羅馬法之法鎖(法律的鎖鏈)。法鎖的觀念形象地描述了債作為私法關系存在的約束性和客觀強制性,為近代法律關系的創立奠定了基礎。作為一個專門的概念,法律關系是由19世紀歷史法學派的 主要代表人物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在《當代羅馬法體系》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法律關系最初被用在私法領域,隨著法律與法學的發展,已成為法理學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概念。 法律關系的三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 法律關系 屬於思想社會關系和上層建築。 二、特徵 1、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具有合法性 包含三層含義:(1)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前提,(2)法律關系不同於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3)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的實現形式,是法律規范的內容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具體貫徹。 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合法關系。非法同居關系,未經認可的收養關系都是事實關系,不能看作是法律關系,但又可能與法律的適用相關聯,成為法律事實。上述案例中,葉老先生的遺囑合法有效,遺贈合法,因為葉老先生和小保姆之間形成了繼承法律關系。 舉例:(1)如孫某和李某簽訂購房合同規定:孫某將租住張某的房屋於2009年10月1日前賣給李某,李某支付人民幣10萬元,李某明知該房屋屬於張某,仍於2009年9月底將房款交給孫某。 孫某和李某之間存在合同法律關系嗎? 無權處分 李某不構成善意取得 (2)孫某因賭博欠李某五萬元 ,孫某和李某之間構成債權債務法律關系嗎? 練習:下列哪些情形屬於法律關系的范疇?( ) A 無行為能力人與完全行為能力人之間的法律權利義務關系 (如父母與未成年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 B 某研究會章程所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C 甲某因賭博欠乙某5萬元的債權債務關系 D 未婚男女同居關系 2、法律關系是體現意志性的特種社會關系,具有意志性 瀘州遺贈糾紛案,與杭州小保姆案的區別 只有當個人意志符合國家意志時,其行為才能導致受國家強制力保護的結果 2 ---產生法律關系。在判斷一種權利義務關系是否是法律關系時,其依據是是否符合國家的現行法律,既包括現行法中的具體規則,也包括法律所設定的基本原則。 3、法律關系式特定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具有權利義務性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特定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2002簡答題1 什麼是法律關系?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2006多選1 下列哪些選項不屬於法律關系( ) A 黨組織對黨員的懲戒關系 B愛情關系 C 氏族血緣關系D政治關系E租賃關系 2009年單選23 下列哪種情形成立民事法律關系( ) A甲與乙約定某日商談合作開發房地產事宜 B甲對乙說,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給你 C 甲知乙不勝酒力而極力勸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療 D 甲應同事乙之邀請前往某水庫游泳,因抽筋溺水死亡 第二節 法律關系的分類 一、調整性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法律關系 依據:按照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作用和實現規范的內容的不同 調整性法律關系是基於人們的合法行為而產生的、發揮法的調整作用的法律關系,它所實現的是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內容。不需要適用法律制裁。 保護性法律關系是由於違法行為而產生的、旨在恢復被破壞的權利和秩序的法律關系,它所發揮的是法的保護作用,所實現的是法律規范的法律後果的內容,是法的實現的非正常形式。典型特徵是一方主體適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體必須接受這種制裁,如刑事法律關系。 舉例:調整 因出生而產生的父母子女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 因訂立抵押合同而成立的抵押關系 保護 因違約產生的損害賠償關系 因違法拘留產生的國家賠償關系 因犯罪而產生的刑事法律關系 練習:下列哪些屬於調整型法律關系?( ) A 因違約產生的損害賠償關系 B 因違法拘留產生的國家賠償關系 C 因出生產生父母子女關系 D 因訂立抵押合同而成立抵押關系 二、縱向(隸屬)的法律關系和橫向(平權)的法律關系 依據:按照法律主體在法律關系中的地位不同 隸屬法律關系:在不平等主體之間所建立的權力服從關系,如稅收法律關系 平權法律關系:指平權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如 民事法律關系 練習:下列哪些屬於隸屬性法律關系( )? A 夫妻關系 B 勞動法律關系 C 民事合同關系 D 刑事法律關系 三、單向(務)法律關系、雙向(務)法律關系、多向(邊)法律關系 依據:按照法律主體的多少及其權利義務是否一致為依據 單向法律關系:是指權利人僅享有權利,義務人僅履行義務,兩者不存在相反的聯系。舉例:不附義務的贈與關系 甲將自己所藏的徐悲鴻的一幅畫贈與好友乙,並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3 雙向法律關系:指在特定的雙方法律主體之間,存在著兩個密不可分的單向權利義務關系,其中一方主體的權利對應另一方的義務,反之亦然。如買賣法律關系 交付貨物 給付貨款

熱點內容
中國民商法年會 發布:2024-11-19 13:34:56 瀏覽:553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
唐山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4-11-19 10:43:57 瀏覽:412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