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網路道德

什麼是網路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28 13:33:36

❶ 網路道德有那些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與好處。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網路中已出現許多不容迴避的道德與法律的問題。因此,在我們充分利用網路提供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抵禦其負面效應,大力進行網路道德建設已刻不容緩。以下是有關網路道德規范的要求,希望大家遵照執行。

一、網民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1)你不應該用計算機去傷害他人;
(2)你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
(3)你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
(4)你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
(5)你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
(6)你不應使用或拷貝沒有付錢的軟體;
(7)你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
(8)你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
(9)你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
(10)你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
(11)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
(12)避免傷害他人;
(13)要誠實可靠;
(14)要公正並且不採取歧視性行為;
(15)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在內的財產權;
(16)尊重知識產權;
(17)尊重他人的隱私;
(18)保守秘密。

二、六種網路不道德行為:
(1)有意地造成網路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路及其相聯的系統;
(2)商業性或欺騙性地利用大學計算機資源;
(3)偷竊資料、設備或智力成果;
(4)未經許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
(5)在公共用戶場合做出引起混亂或造成破壞的行動;
(6)偽造電子郵件信息。

❷ 什麼是網路道德問題產生的網路社會的客觀原因

道德自控能力不強
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如何,直接關繫到其道德自控能力的強弱,從而影響其道德行為的產生。在網路社會中,我們發現某些大學生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強。往往憑借網路的隱蔽性、虛擬性等特徵,在網路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各種活動,沒有把握自由的邊界,一部分大學生由於自身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強,在缺乏規范性的網路社會中很容易產生一些道德問題行為。
(四)對現實的不適應
網路與現實形成了兩個不同的「道德環境」。現實生活中每個大學生都必須與身邊的老師、同學接觸,其現實的道德行為受外界的接觸人員的監督和自身道德意識的約束,他必須按照一個社會人的道德標准行動。而調查顯示,很多大學生由於對現實交際的恐懼而更熱衷於網上交友。這不僅削弱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帶來了網路上的道德冷漠現象,使他們對各種網路不道德現象置若罔聞, 甚至會做出一些在物理空間難以做出的粗暴、無禮的舉動。
二、客觀原因
(一)網路生活的開放性加大 , 缺乏規范性
網路生活的最大特徵之一就是它的開放性。隨著網路的普及,這一特徵越來越表現為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入網路生活中去,也就是說網路生活中有著很大的自由空間。由於目前網路中的規范性缺乏,因此,網路成為了大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這種極具開放性但缺乏規范性的網路環境,給大學生的道德問題行為的提供了客觀條件。
(二)網路文化的多元性加強,缺乏主導性
網路文化是指基於網路技術而產生的以網上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文化生活現象。它主要由網路技術文化、網路規則文化和網路觀念文化組成,其核心是網路觀念文化。由於這種多元性的網路文化缺乏一種主導性意識形態的引導,這就使得人們在各種網路文化的沖擊與影響下,導致他們的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就意味著人們的價值取向的無主導型。不同的價值觀念有時會出現沖突現象,再加上一部分大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而穩定的價值觀,這就很容易使一部分大學生在面對形形色色的網路文化時,很難把握哪種文化是積極的、先進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道德判斷力在多種文化觀念的沖擊下,變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受不良思想文化信息的侵蝕,從而導致他們在網路生活中產生道德問題行為。
(三)網路信息的誘惑性增強,缺乏防範性
網路中的「黃色信息」 、「 黑色信息」與「灰色信息」對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大學生極具誘惑性,對大學生的網路行為構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由於網路信息具有較大的誘惑 ,而網路本身對不良信息的防範性缺乏,這就使得大學生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導致其道德防禦力減弱,從使他們產生網路道德問題行為。
(四)網路交往的虛擬性加大,與現實性契合不夠
網路作為一種虛擬空間的存在 , 發生在其中的各種活動都是現實活動在虛擬空間的延伸。因此,網路交往作為網民的一種主要網路活動,具有虛擬性的特徵。因此,很多大學生的網路交往都是在虛擬化的網路環境中完成的,與現實性契合不夠,即他們的網路交往相對於現實交往而言發生了某種偏差。由於網路交往的虛擬,使交往雙方不道出真實身份就可以進行交流與溝通。這一特殊情況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放棄現實道德的約束 ,導致他們進行網路交往的道德他律性減弱。道德他律性的減弱,必然會導致主體在進行活動時,因缺乏外部的監督而趨向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這樣就使得主體在選擇某種行為時往往隨心所欲,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作為行為選擇的唯一標准,不顧他人的反應或感受,從而導致網路道德問題行為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網路信息中心.第28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C].
[2]張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網路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學院報,2002(2).
[3]高兆明.社會失范論[M].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 第181頁.
[4]趙曉芳.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探析[J].求實,2006(2):224-225.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3325319.htm

0

您可能也喜歡:

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淺見
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新探
當代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當前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
淺析當代大學生雙重道德人格問題
談當代大學生網路倫理與道德教育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問題及其解決路徑
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研究
我國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初探
論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

無覓關聯推薦[?]
快速投稿通道
《A&S國際中文版》
《安慶石化》
《民族藝林》
《魚病簡訊》
《水利水電工程造價》
《東葯科技》
《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
《防護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英文版》
《成都科技大學學報皮革科學與工程》

❸ 網路道德禮儀是什麼

網路禮儀的核心規則是:

1、記住你交流的對象是有血有肉的人。

2、網上的言行要與日常生活中回的一致。答

3、上網後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網路場合。

4、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和過多地佔用帶寬。

5、在網上舉止要優雅。

6、和他人共享你的專業知識。

7、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

8、尊重他人隱私。

9、不要濫用權力。

10、原諒他人的過錯。

網路道德,是一種以「慎獨」為特徵的自律性道德。

❹ 什麼是網路道德,上網時如何做能體現自己的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版,調節網路時權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自己內在精神的需要。

  1. 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按照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2. 要依法律己,遵守「網路文明公約」,法律禁止的事堅決不做,法律提倡的積極去做;

  3. 要凈化網路語言,堅決抵制網路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健康合理科學上網;

  4. 嚴格自律,學會自我保護,自覺遠離網吧,並積極舉報網吧經營者的違法犯罪行為。

❺ 網路道德以什麼為標准

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基本原則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
斟酌原則
網路道德的三個斟酌原則是全民原則、兼容原則和互惠原則。
1.全民原則:網路道德的全民原則內容包含一切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不得損害整個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它還要求網路社會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得以經濟、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為借口把網路僅僅建設成只滿足社會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並使這部分人成為網路社會新的統治者和社會資源佔有者。網路應該為一切願意參與網路社會交往的成員提供平等交往的機會,它應該排除現有社會成員間存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差異,為所有成員所擁有並服務於社會全體成員。全民原則包含下面兩個基本道德原則:第一,平等原則。每個網路用戶和網路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和義務,從網路社會結構上講,他們都被給予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銘、網址和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他都應該得到,而網路共同體的所有規范他都應該遵守並履行一個網路行為主體所應該履行的義務。第二,公正原則。網路對每一個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它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用戶,你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就不要強求網路能夠給你與別人不一樣的待遇
2.兼容原則: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際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往障礙.
當我們今天面臨網路社會,需要建立一個高速信息網時,兼容問題依然有其重要意義。「當世界各地正在研究環境與停車場的時候,新的競爭的種子也正在不斷地播下。例如,Internet正逐漸變得如此重要,以至於只有Windows在被清楚地證明為是連接人們與Internet之間的最佳途徑後,才可能興旺發達起來。所有的操作系統公司都在十萬火急地尋找種種能令自己在支持Internet方面略占上風,具有競爭力的方法。」 如之前360、QQ大戰就是不兼容與網路無道德的體現,而PPMEET則遵從這項原則。
兼容原則要求網路共同規范適用於一切網路功能和一切網路主體。網路的道德原則只有適用於全體網路用戶並得到全體用戶的認可,才能被確立為一種標准和准則。要避免網路道德的「沙文主義」和強權措施,誰都沒有理由和「特權」硬把自己的行為方式確定為唯一道德的標准,只有公認的標准才是網路道德的標准。
兼容原則總的要求和目的是達到網路社會人們交往的無障礙化和信息交流的暢通性。如果在一個網路社會中,有些人因為計算機硬體和操作系統的原因而無法與別人交流,有些人因為不具備某種語言和文化素養而不能與別人正常進行網路交往,有些人被排斥在網路系統的某個功能之外,這樣的網路是不健全的。從道德原則上講,這種系統和網路社會也是不道德的,因為它排斥了一些參與社會正常交往的基本需要。因此,兼容不僅僅是技術的,也是道德的社會問題。
3.互惠原則: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用戶必須認識到,他(她)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網民們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用戶如果從網路和其他網路用戶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
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主體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從倫理學上講,道德義務是「指人們應當履行的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道德責任。凡是有人群活動的地方,人和人之間總得發生一定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就產生義務問題。」作為網路社會的成員,他必須承擔社會賦予他的責任,他有義務為網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有義務通過網路幫助別人,也有義務遵守網路的各種規范以推動網路社會的穩定有序的運行。這里,可以是人們對網路義務自學意識到後而自覺執行,也可以是意識不到而規范「要求」這么做,但無論怎樣,義務總是存在的。當然,履行網路道德義務並不排斥行為主體享有各種網路權利,美國學者指出,「權利是對某種可達到的條件的要求,這種條件是個人及其社會為更好地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某種東西是生活中得好可得到且必不可少的因素,那麼得到它就是一個人的權利。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它生活得好是必須的、有價值的,都可以被看作一種權利。如果它不太容易得到,那麼,社會就應該使其成為可得到的。」

❻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從本質上說,網路交往仍然是人與人的現實交往,網路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內,因而也必須遵守容道德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❼ 什麼是網路道德

所謂的網路道德就是不違背網上的禁令,做到文明上網.
最可惡的就是偷版號這種行為了.有些人權想方設法在家裡盜用別人的帳號,並探聽密碼,登錄上網,從實質上說這與偷盜沒什麼兩樣.有一些黑客,專門在網上搜索別人的密碼,而有的人下載了偷號盜號的軟體,強制盜用別人的密碼.這種情況我見的很多,自己也經歷過,所以我倡導一定要做到不偷不盜的好品德.德.
亂闖禁區也是一種不講究網路道德的一種行為,網際網路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去打開那些色情網站和不道德不文明的網站,不論你是誰,也都不在闖到例如銀行,國家安全部門還有軍事方面等等的網路系統,不然問題就嚴重了.
不要隨便開玩笑,網路是交流信息的場所,但有一些閑著沒事乾的人就會把病素謠言等壞東西發到網上,通過網路傳播開來,自以為很了不起.
網路是虛擬的,但也是現實存在的,做為每一個成員都要做到網路道德,讓我們所喜愛的,豐富多採的網路的天空更藍天,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❽ 什麼是網路思想道德

所謂網路道德

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版,調節權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

❾ 關於網路道德的問題

現在,冠以各式名目的網吧占據了各個城鎮的大街小巷,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也被列為必修科目。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席捲著中國的各個領域,也正在改變著個體公民的生存方式。青少年總能敏銳的把握時代的脈博,「拷貝、恐龍、妹兒、刷屏、寬頻」等新詞成為他們的日常用語了,家長卻還不明白那個電視樣的顯示屏里怎麼能裝下成千上萬份的「文件」。人們都能明白「電腦和外語是新世紀兒童的兩條腿」、「計算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自身將要落伍的緊迫感尚能想得開,自己的獨生寶貝是絕不能在這方面落伍的,買電腦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紙媒體上頻頻曝光的騙財騙色的網路悲劇故事、孩子們數字化的酷打扮和嘴上流出的網路鳥語、網上自由傳播的色情暴力恐怖圖片等不良影響牽動著成人們的心。有的學校和家長乾脆不讓孩子上網,禁止學校附近開設網吧等,飲鳩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廢食同樣是倒行逆施。基於以上矛盾紛呈的社會現實,在教育界與學術界,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呼之欲出,現本人就此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網路社會發展的前景是好的,相信網路社會會文明起來的。

網路社會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它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實社會,它給人們提供了比現實社會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寬容。一個人在現實社區中熟悉方圓十里的人與事就不錯了,而在網上他面對的是整個宇宙和無限的心靈。它的衍化必然要遵循宇宙的法則,優勝劣汰,垃圾終究會消亡,文明一定會得到建立。當文明成為網上的時尚,不文明沒有絕跡也成了一種無謂的點綴。

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民結構也會變得日益多樣化。能上網的人大多是有著一定教育背景的人,他們在現實社會中遵紀守法,以文明為已任,他們會有意無意的將現實社會中的行為習慣帶到網路社會,即便過量的網上自由會縱容一部分人在網上放縱一陣,可畢竟是一時的,想想誰樂意長時間的裝瘋呢,大多數人的心中是熱愛美好、渴求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的。時下的互聯網上活動的大多是未婚的青少年,愛情是他們的旗幟,日有所思便夜有所夢,美夢而不得便自由的把心情發泄到互聯網。你去聽聽男宿舍熄燈後的卧談會,你會發現白天衣冠楚楚的好學生個個是唯交配為願的生猛禽獸,而第二天穿上衣服,他們照樣是好學生。這看不見對方的網路聊天室多麼象那熄了燈的宿舍。因此說青少年在網上的一些劣行無非是糧食中的一二顆鼠屎,是個問題但不足以對互聯網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

二、教師的網上生存對青少年有著積極的表率意義。

中國社會的進步正在救贖著處於弱勢群體地位的中小學教師。如果說一部分教師能夠先「瀟灑」起來,互聯網無疑會成為他們飛翔的翅膀。貴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有著良好的人文底蘊,彷彿一輛性能良好的汽車一旦駛入美麗城市間的高速路,青春會燃燒,思想會攀升,靈魂會翩翩起舞。

教師上網的表率意義主要表現為:

1、網上共享的教學資料會把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救出來,從冥思苦想的編教案變為針對全國優秀教案的取長補短,閉門造車式的論文寫作也會變成思想探索式的教學研究,全新的教師的重構必然會促進國民教育朝著更加科學化更加人性化的發展。

2、教師的才情是多側面的,比如網頁的製作,比如數學老師較好的貼子寫作,語文老師對體育的獨到見解,哪怕是網上游戲的技高一籌也會對網上青少年產生有益的影響。向師性的培植本身就會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望,何況教育意義的發生更多情況是表現在「熏陶」「影響」這樣的無言之教之中呢。

3、教師的人格和個性在網上的展示會提升教師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會促進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網民的情商的提高,義務地完成著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有餘力的教師還可以從事教育以外的社會效益的創造。比如英語教師的義務翻譯,生物教師對花卉愛好者的網上咨詢等,他們的義舉會讓互聯網上的社會變得更加親切更加溫馨,在一個美好的虛擬社區中生存,每一個ID背後的虛擬人的行為也會變得文明起來的。自由與無償是網上生存的要義,它能使人們體驗到大同世界的幸福。而我們的現實社會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候,追求經濟效益也是正當的欲求,新提出的一種理念叫做"自由白領",它使人才不再被某一個老闆所束縛,資方與勞方的資源分配界面會得到時間上的延伸和空間上的拓寬,個體謀求物質幸福的機遇大大增加。教師無疑會成為實踐這一理念的生力軍,精神上的崇高與物質上的幸福,教師魚與熊掌兼得會是整個社會的福祉。

筆者接觸互聯網的時間不是很長,首先體驗到的是自我的解放,找資料寫教案十分的方便,寫文章發貼子或指點江山慷慨激昂或凝眉沉思風花雪月使我無比的愜意,同時也有意識的對網上的青少年實施一些「教育影響」。

其一是做一個文明的榜樣。青少年出沒的公共聊天室卻往往是最亂糟糟的地方,我也常去,首先要起一個文明的富有詩意的有文化氣息的名字。與人聊天也象現實生活中一樣用「你好」、「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對新進來的人主動上前說「你好,請這邊坐」、「剛來?請喝杯茶」等,在虛擬的網路上這種語言會讓人感到有趣而溫馨的。網路語言的底線是說話不帶臟字,在此基礎上尊重書面語言的嚴肅性,網聊中尋求思想的碰撞,摒棄口語中的不必要的贅語,象詩歌一樣的直抒胸臆,象談禪一樣的逼近真知。有時找不到能用語言共舞的「聊友」,我便在聊天室中做一些詩歌朗誦式的獨白,這樣總會獲得或多或少的廉價的褒揚,自己心中一陣愜意的同時聊天室的空氣也得到了凈化。

其二是與一些不良少年或迷途失意者接觸,做一些「出淤泥而不染」式的引導。我曾與一個自稱有十二個網上老公的女學生周旋,最後勸她放棄了這種無聊的害人害已的感情游戲。我曾與多個或思春或失意的中學生攀談,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論愛情與婚姻,幫他們解開心鎖。我曾幫助一名落榜考生策劃以她的專長面陳校長,毛遂自薦,終被當地一家名校錄取。總之,教師是我的身份,教育是我的職業,教育無邊界,教師恆久遠!

三、道德與法律各司其職,不同角度地規范網上行為。

網路是無限的,而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網路世界文明起來任重而道遠,於是有網路精英呼號奔走,希圖建立網路道德規則以約束網民的行為,他們的先鋒意識無疑會贏得來自全社會的景仰的目光。

然而,制定道德規則又是一個很難操作的問題。在轉型期的社會中,諸多價值觀念都在重新整合界定,社會道德准則也面臨著重新下定義。做為新鮮事物的互聯網,它所涉及的領域在不斷延伸,它所吸引的網民構成在不斷變化,國家的電信政策也在與國際接軌的十字路口觀望,此時,我們去制定網路道德規則是很難操作的。

任何規則都是本著服務全體的良好願望而約束著個體的行為,在規則面前,一部分人或者所有人的一部分自由將會被犧牲掉。而上網又是個非常個人化的行為,互聯事業方興未艾,網路世界草創初成,過多的提約束會不會扼殺它的活力呢。

我認為,網路道德應該止於個體內心對個體網上行為的約束,而關於網路的法律是對個體網上行為對現實社會的人和事產生影響的一種規范。法律不能去很細節很具體的干預道德層面的行為,道德也不要以很猙獰的面目去做網路的操刀手。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對網路這一新興傳播工作加強管理,干預協調公民網路生存與現實社會行為間的互動,是網上行為的最底線,超越了就要受到制裁。道德是一個寬泛的集體約定,網路道德應該盡力體現自由平等的精神,人人受益,同時以不文明為恥,道德對於違反道德的言行的威壓作用是要有一個培育醞釀磨合的過程的,它需要網路界的共同努力。

當網路道德與法律並存,良性互動,我們將會迎來一個自由的天地,我們的青少年將會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是未來的公民,是這個世界未來的主人,互聯網作為未來主人的重要肢體一定會十分健壯的,我相信!

❿ 網路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比如:罵人,不誠信,造謠,發表迷信、恐怖信息

熱點內容
中國海洋環保法規需完善 發布:2025-04-02 03:27:10 瀏覽:723
2014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 發布:2025-04-02 03:23:01 瀏覽:434
法官單獨序列管理 發布:2025-04-02 03:06:10 瀏覽:935
合同法合同履行問題 發布:2025-04-02 03:02:51 瀏覽:446
杭州市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4-02 02:48:31 瀏覽:572
規章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建設 發布:2025-04-02 02:45:47 瀏覽:33
上海朱斌律師 發布:2025-04-02 02:35:37 瀏覽:802
道德禮儀課 發布:2025-04-02 02:16:11 瀏覽:920
法律關系中無限責任范圍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838
蘆溪法院網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