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幼兒

道德經幼兒

發布時間: 2023-01-25 01:52:34

『壹』 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

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

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中國有很多經典優秀的國學,國學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誦讀經典可以給予孩子一種美好的語境和語感,感興趣的來看看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

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1

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一:《弟子規》

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弟子規》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二:《三字經》

自宋朝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三:《百家姓》

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幾個姓氏,體現了中國人對宗脈等的強烈認同感。姓氏文化,或譜牒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四:《千字文》

即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南朝時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請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稱絕。《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巨大的兒童啟蒙讀物。

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五:《增廣賢文》

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此書集結了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學齡前孩子必讀的六部國學經典六:《聲律啟蒙》

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2

兒童看的國學經典

《尚書譯注》(精編本)

中國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標志著史官記事散文的進步。

《尚書》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傾向是以天命觀念解釋歷史興亡,以為現實提供借鑒。這種天命觀念具有理性的內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罔游於逸,罔淫於樂。——《尚書·大禹謨》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尚書·大禹謨》

本書用散文形式寫成,按朝代編排,分成《虞書》《夏書》《商書》和《周書》,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記載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餘年。

優秀的國學經典

《道德經譯注》

被譽為「萬經之王」的偉大著作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唐玄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學前兒童必讀的國學3

兒童讀的啟蒙經典國學

《莊子譯注》(精編本)

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體現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是道家學說的典範之作。

《莊子》又名《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評莊子文章

意出塵外, 怪生筆端。——清·劉熙載《藝概·文概》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

——《莊子》

本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文筆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

《列子譯注》(精編本)

被譽為「常勝之道」的智慧之書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是道家重要典籍,屬於諸家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

《列子》書事簡勁宏妙,多出《莊子》之右。—— 洪邁《容齋續筆》

《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踽焉,光 怪變幻,能使人骨驚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 屠隆《文論》

列禦寇之書,氣偉而采奇。——劉韶《文心雕龍》

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列子·楊朱》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列子·說符》

《列子》共八篇,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一百三十四則。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詩經譯注》(精編本)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首,6首隻存篇名而無詩文的「笙詩」。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孔子

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梁啟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詩經·小雅》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詩經·小雅》

《詩經》是按《風》、《雅》、《頌》三類編輯的。「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謂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朝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禮記譯注》(精編本)

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

《禮記》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與《詩經》《尚書》《周易》《春秋》並稱為「儒家五經」。

《禮記》為儒家者流一大叢書。《禮記》之最大價值,在於能供給以研究戰國、秦、漢間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之資料。————梁啟超

《禮記》不但是打通《儀禮》、《周禮》二書之內蘊的鑰匙,同時亦是孔子以後發展至於西漢時代,許多孔門後學所共同宣說儒家思想的一部叢書。————王夢鷗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禮記·禮運》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禮記·中庸》

本書主要記載和論述先秦時期的禮制、禮儀,記錄孔子及其眾弟子的言行,記述修身做人的准則,集中體現了先秦時期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其中《禮運》《儒行》等篇有非常豐富的哲學思想,是古代學子的必學篇目。

『貳』 老子道德經幼兒園教案

老子道德經,對復於幼兒來說,只需制要背誦就行了,如果您試圖讓幼兒讀懂它,的確不大可能。所謂教案,我覺得不靠譜吧。您可以找找,在網上有一個道德經的動畫版,可以給孩子看看,但沒有必要讓孩子們當下就看懂。您只需要讓他們誦讀和記憶。小孩子學傳統文化,如同播種:種子種下了,您還愁它發芽、生葉,開花、結果嗎?

『叄』 給3歲兒童讀背《道德經》是否合適

在我看來可以三歲兒童背讀《道德經》其實是不合適的,我們其實可以給三歲兒童選擇一些比較淺顯易懂,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兒童的理解力的讀物。所以我認為在孩子年紀再大一點之後再去學習《道德經》可能比較合適,因為在三歲左右的孩子心智也不是十分的健全,這時候家長的引導是很很重要的。因為道德經的句子比較短,所以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短句,讓自己的孩子認識一些漢字,但是我覺得適合三歲孩子的讀物,可能除了《道德經》,還有很多其他的優秀作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去選擇不同的讀物,其實會養成很好的習慣,而在三歲的時候,我認為應該選擇一些可以激發孩子對閱讀的好奇心的讀物,在之後再去慢慢探索較為深奧的讀物,畢竟興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

『肆』 小孩從小讀國學經典有什麼效果背誦道德經對孩子的益處

《道德經》雖為天道之書,但小孩不建議讀,因為現實太殘酷,與無為之道不相融;儒家經典近現代以後廣受詬病,但卻是中國文化之根,外來文化是葉,根深才能葉茂。目前國人有點本末倒置。

從小讀國學經典有什麼效果?這個應該說有什麼好處。這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更大的時間空間來進行研究了,半老再讀,時間、精力都不如前了。背誦道德經當然是很有益處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道德經,終結目的是要運用道德經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去,把道德經的精神發揚光大。

大部分人不適合讀。

首先,肯定是有好處的,中國人一身儒雅,是國學數千年融入骨血的在外提現!所以從小學習肯定是有好處的。

其次,道德經世人沒有幾人能真正理解弄懂其中之意,更別說把它用來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之感受是這世間道理,數千年來的古之聖賢都總結出來了,我們凡人之軀,紅塵牽絆太多,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研讀經典,只能說背誦,然後在生活用的偶然中明悟某經典中的一句兩句,就實屬難得!但學習的目的是在積累,在陶冶,在修身,在齊家!至於治國,平天下,不是我們這些人能做的,只有修身,齊家做好,就對治國,平天下做出了貢獻!

學國學經典沒有錯,但是怎麼看效果,就要看是不是能學以致用,如果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那就有用,如果只是跟風,別人學我也要讓孩子學,或者讓孩子知道了禮義廉恥、忠孝悌忍,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卻背道而馳,那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會把傳統文化拋之腦後,只會學家長的一言一行,所以俗語才會有:「學好三年,學壞三天。」的說法。只有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些國學經典才能發揮作用,否則學了也是白學,浪費時間而已。道德經也一樣,既然倒背如流,不解其意,不按其行,就得不到任何益處。所以希望提這個問題的人自己先學學傳統文化,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知行合一的人。才能把祖國這些國學經典、文化瑰寶發揚光大。

道德經過於枯燥,而且其自然無為的核心思想,可能不太適合年輕孩子過早接觸。

建議從曾國藩家書這類可讀性較強的著作開始。

如果這也看不進去,那嘗試下外國的名著?比如呼嘯山莊,戰爭與和平,三個火槍手這類,既有不菲的文學價值,又能一定程度照顧到一般讀者想看爽文的心理。

如果嫌這些太長,看看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也蠻過癮的。

如果這也不喜歡,那看看金庸吧,我覺得熟讀金庸著作的孩子,一般人格品性都會比較純良。

如果金庸也看不進去的話…建議還是考慮早點培養孩子理工方面的天賦吧!同時注意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平常多看些像財新這類公正媒體的新聞報道,別將來像我們這一代人一樣,給人當社畜還幫人家洗地。[捂臉]

『伍』 《道德經》—「為學日損,為道日益」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講:

意思是說: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慾念一天天減少。減而又減,最後達到「無為」的境地。一旦能夠做到清靜無為,就沒有什麼事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常道是無為而治,如果繁苛的政令侵擾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國家了。

「為學日益」讓我想起一句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進步就是退步。最開始的時候我不以為然,後來逐漸成長,我發現確實是這樣。

因為我們一直在成長,時間一直在流逝,在不同的年齡我們必須要學會不同的知識,否則就是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健康的」。在嬰兒時期,我們沒有自製力,即使面前有非常需要尊敬的人,我們也不能剋制自己去大小便,可是在幼兒時期,我們要學會向老師、家長打報告,訴說自己的需求。在幼兒時期,我們可以不用控制或者肆意表現自己的天真可愛,可是在成年之後,我們就要學會去理性、成熟地思考問題。

在「求道」方面,老子說「為道日損」,就是說我們學習道的境界越深,那麼我們的慾念就會越少。其實不只是求道,在生活和學習方面來說也是如此,心變得純粹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取得更多的進步,取得了進步,那我們也會更加精深地研究道。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過程。

「為學」和「為道」都是一個道理:要內心堅定純粹,只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在學習的路上不斷進步,最終達到「無為」之境,也就超脫了塵世(總稱各種「拘束」,即水平、觀點、習俗等)。

『陸』 孩子背《論語》、《道德經》對孩子成長有何好處

我認為《論語》從當今的角度來看是培養了孩子三個基本人生觀念的,好學,知恥,力求上進。學習了很多知識是不夠的,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復習才可以,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好學的好習慣,好品德呢?《道德經》剛好闡述了如何養成好品德的觀點。

最後,《論語》和《道德經》本來就比較晦澀難懂,小孩子肯定有讀不懂的部分,因此,教材版本的選取與學習指導的部分非常重要,家長的作用就在於此。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說讀了《論語》和《道德經》就能成為好人,在社會實踐中,更要讓孩子多將這些道理實踐於生活。

『柒』 843 讀《道德經》之感想

文/滿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對於老子的《道德經》,自己通讀了100多遍,也只是略知一二。

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的確《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里的每一句話,都隱含著深沉的道理。《易經》是中國眾經之首,開端,而《道德經》是眾經之王,可見深刻的思想和智慧獨樹一幟。

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道德經》,說來話很長,應該是自己與養正幼兒園結緣後,內心才有了更加深刻的喜歡和感悟,從自己喜歡四書五經里的《大學》開始,對於中國經典文化就有著深深地著迷,《道德經》雖只有5000多字,但字字潔凈精闢,它就像是一劑心靈的清涼劑,一劑靈魂的凈化劑,一劑思維的升華劑。

在如此發達的互聯網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讓自己獨享的時刻越來越少,今年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誦讀《道德經》一遍,感受中國經典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覺,已把《道德經》誦讀100多遍了,沒有太多的驚喜,卻有別樣的感想。

老子,這里的老,是代表頗高的智慧和境界,所以,家有一老二老就是寶,需要所有人都要慈悲對待自己家中的老人,因為他們就是寶。老子在當時是做什麼的呢?據了解,他是當時國家的圖書館的館長,檔案館的館長,以及天文台的台長,掌握著每一個朝代歷史的來龍去脈,所以,老子就是一位知識淵博,見識廣,知道的事情多,知道的真相多,智慧極高的人物。

《道德經》博大精深,根據韓鵬傑《道德經說什麼》這本書,他的以經解經的方式,讓自己對這部經典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相對思維

老子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無,難易,高下,美醜,前後,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證法思想,讓我看到對立物之間的真實關系。

不爭思維

老子曰: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你的不必爭,不是你的不用爭。老子認為,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會示弱隱強,做出退讓。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這也是他留給我的一個處世之道吧,不爭,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一個讓字,才能保全自己,才能沉澱自己,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利他思維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的思想裡面,特別喜歡用水來作比喻,也很推崇水的精神,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這個世界上,什麼才是真正的無敵?儒家說:仁者無敵,這與老子有相通之處,只有真正地利他的人,只有利他的人,才會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靈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為自己的私慾所蒙蔽,看問題,做事情始終離不開自己的慾望,那永遠只是井底之蛙。

內修思維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認為,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達。著名的身心靈導師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是的,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個能戰勝別人的人只能說明這個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戰勝自己的人,把自己的內在修為打造後,才是真正的強者。堅持道去執行,不失掉自己的精神家園,才能讓自己存在得更為長久。身雖死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

柔弱思維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推崇柔弱的智慧。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也是世界上最攻無不克的東西。一個人能夠活出水的特性來,真是非常高的境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的弱柔,水的污濁,水的處下,水的清澈,水的善良,水的力量,水的能屈能伸,柔弱勝剛強啊,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柔弱的東西,更懂得變化。

有無思維

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告誡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看到無的價值。盆子、杯子、房子等內部是無的,所以能裝東西,能住人。人們很容易看到眼見的實物,卻忽略了無的價值。故一個人有虛懷若谷的心,有空杯的心態,才能感受到有與無的共有價值所在。

突破思維

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治國要用正,帶兵打仗要用奇,以德平定天下。正代表了原則性的東西,代表了正心正念正行,奇則代表了打破規則,突破思維。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守正出奇,首先要尊重規則,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順、有條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規則,懂得變通創新方式,懂得突破自己的常規認識,才能到達更高的層次和境界。

覺得老子的《道德經》真的像一首美麗的哲學詩,非常有旋律和韻味,也像對面坐著一個智者,與你聊天,幫助你解決生活困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抽空讀一讀,感受其中隱藏的奧妙!

老子說他有三寶: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是他的處世之道!突然讓我想起我們偉大的袁隆平爺爺,他的一生就是: 用慈,用儉,用讓,用利他,用突破的態度來生活和為人處世的,他是老天賜予我們的糧食之神啊!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袁隆平的世界》這本書,感受他的偉大, 致敬偉人,聖人,他們是真正的「死而不亡者壽」!

『捌』 老子道德經對教育的啟示2(看見多維度的教育)

引文:

老子第一章全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正文: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妙的意思是微妙。徼的意思是終歸。

這一句話我一直覺得很難解。後來索性自己這樣解釋,覺得很合心意:

無欲的時候,能觀(由無到有的)微妙。由無到有,是生,的確是奇妙,微妙,妙哉。

有欲的時候,能觀(由有到無的)終歸。由有到無,是死,的確是(其中一個循環的一個暫時的)終端。

舉個例子來說,嬰兒是無欲的,嬰兒無欲要生,但是卻能見證自己,由無到有的生,生之妙。年長者是有欲的,年長者有欲不死,但是卻也要自自然然地見證自己,由有到無的死,死之終。

老子講了很多的無,但他並不貶低有。在很多的地方講無,強調無,只是針對無被談論的少,認知的少的一種補偏。老子在首章就講到了,「(有與無,始與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同出而異名,意思就是是同一個本源,同一個本體,卻有不同的名字。可能是一體的不同的面。就像我們有的時候說一個人,是嬰兒,幼兒,青年,壯年,老年,這些不同的名字只是指代不同的階段,但還是同一個人。有和無是同一體,是同一個體的不同側面的強調。它們,是合二為一、不可分離、相互推動的。

玄是玄冥,幽深,奇妙,神秘。把包含有和無的道定義為幽深,神秘。就是因為它是不可定義,不可包舉的。可是我們需要談論它,就必須要有東西指代它,於是指代它為神秘。姑且用「玄」這個詞來命名它。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如果你和一個數學老師說:A之又A。他可能會說這是一個循環。圓形或者球體上的循環流動。

玄之又玄,從玄又到玄。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這是一個圓形的循環。和我們的太極圖是一樣的。

無和有,雖然已經是很抽象的概念了,已經高度概括了,但還是個包定的概念。世界上的神秘之物,玄,又怎麼可能只有有和無呢?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更大的循環,在球體上的立體的循環網。有無數個點的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超越有和無的神秘,它們相互流動,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變化,相互完成。

玄之,又玄。又玄二字,我們可以理解為玄的一個蛻變。理解為一種推進。推進以後,打破原來推進到的點,又繼續再推進,又更新。我們把它看作一種由低處到高處的不斷超越,重重提升。雖然同是一個玄字,但這個玄字在不斷地發展內涵,打破內涵,升華擴展。

所以玄之又玄,四個字,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幅太極圖,一個多個光點光華流動的球體,或者龍鳳相互騰躍,不斷飛升的飛天景。

跑題了那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以及「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玄之又玄」,帶給我們的在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上的啟迪。

還記得我們舉的那個例子嗎?嬰兒無心於生,卻看證生。老人無心於死,卻看證死。

還記得我們畫的那幅圖嗎?一個循環,一個相互轉化,提醒我們辯證地看待問題的那個循環。

還有,那個神秘的多光點的光華流動的球,提醒我們要時時知道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決定有局限,要更懂得謙遜,敬畏,接受或兼容。

我們要到什麼年紀,才能夠明白這個世界上的事物,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也不是,是黑就永遠是黑,是白就永遠是白的。我們能夠提醒自己,在身處A點的時候,看到相對的點或者這個環形的其他點嗎?

我們身處於商業社會,越來越廉價,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快捷地滿足自己的慾望。滿足的太多了,多到我們認為,意欲得到滿足,抒發,張揚是理所應當的。我們沒有教會我們自己,也沒有教我們的孩子,有意欲不被滿足的一面。

我們要面對人生情感經歷,健康經歷的波折,以及人終有一死的結局的挑戰,是沒有隨著社會的商業化,技術化而得到本質的改變的。我們需要學習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在經濟上,物質上不斷地得到了改善,不停地滿足自己物質上的慾望,但我們依然面臨著,亘古不變的,永遠需要面對的一些問題------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健康狀況的改變?如何面對求之不得的感情或感情經營?如何面對死亡?

如果我們對我們的自我教育,或者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覆蓋到這些維度,我們看不到那個循環,大道的本體,我們終究是不能夠做得更包容,更從容,更積極,更有力,更有韌性,更得當,更體面的。

我們自己認識,也要引導我們的孩子認識到:這個世界,很多事物,是這樣的一個循環圖或者流動體。包括兩個面或者多個面,處於不斷的變化,轉化中。這個世界是多維度的,而不是單一維度的。我們在這個維度的時候要能夠想像,並且接受其他的維度。

認識循環,是為了什麼呢?

陶淵明有一首飲酒詩,他看到了一個循環: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他看到循環,飲酒,日夕歡相持。我們不要把飲酒,單純理解為飲酒,而是把它理解為一種沉醉。我們在變化中,也參與這個世界的變化,所以我們更珍惜這些沉醉的時刻。那些和家人一起歡聚的時刻,那些欣賞美的時刻,那些默默積累的時刻,那些努力並且認可自己的意義,積極創造的時刻。困難不足以打倒我們,死亡不足以恐嚇我們,因為已經看到這些循環,因而,更珍惜酒。飲酒。

也讓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精神,成為那一幅玄之又玄的飛升圖,當我們以愉悅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創造,來分享這些令我們沉醉的時刻時,當我們讓我們自己,讓他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時候時,我們不斷擴大,提升了自己。玄,是大道,是神秘,是萬物的本源,本體。我們的心靈是怎樣,我們的世界就是怎樣。我們的心靈和宇宙等量,它也是大道,是神秘,是未來我們將創造的萬物的本源和本體,它值得,也將會不斷發展內涵,提升境界。

當星雲的旋臂靜默地伸展,一切都還是安靜,外面看不出任何變化,但是,有物在生長。不斷孕育,不斷生成,不斷超越的我們的自我心境的教育與成熟,也應,一直,在生長。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玖』 幼兒園園長:39句《道德經》精髓,多讀一遍,修煉孩子處事大格局

我有一個朋友。

她叫她女兒讀書,讀英語繪本,讀童話故事,也讀詩經、唐詩宋詞,甚至是《道德經》。

我幾乎是詫異,雖說他們夫妻二人都是書香門第出身,但在孩子只有4歲時候,教她讀這些會不會過於晦澀難懂。

她說,讀這些不是為了求孩子懂多少,只是想要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平時家裡大部分還是以童書繪本為主,但中華文化國粹不可丟失,每天還是會盡量抽一些時間給孩子講這些書中的道理,到現在,女兒就很喜歡詩詞歌賦這些,覺得讀起來像唱歌一樣。

我深以為然。

不錯,其實從小給孩子培養這樣的文學環境是可以的,畢竟,一個人身上所具有的的文學氣質不是靠後天一夕間的閱讀堆積起來的,而是從小、長期的熏陶、培養修煉出來的,浸入骨子裡的氣質,任誰也比不下去啊。

今天,園助推薦《道德經》中最著名的39句話,分享給大家!

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熱點內容
違反徵信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9 13:42:13 瀏覽:262
中國民商法年會 發布:2024-11-19 13:34:56 瀏覽:553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
唐山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4-11-19 10:43:57 瀏覽:412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