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德治與法治二辯

德治與法治二辯

發布時間: 2023-01-26 00:14:41

⑴ 辯論:中國社會發展是德治還是法治

(一)法治需要思想道德建設先行 道德品格是法治的前提,法律的產生以道德為基礎。重要的基本的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主要來源之一。沒有對道德理念的追求,法律可能成為專制與奴役的工具。法治的關鍵在於善法或良法的存在。法的正義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立法者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水準。不體現道德,甚至背叛道德的不義之法,也許可以稱為法制,卻永遠無法納入法治的范疇,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不同的經濟社會群體有著不同的法律願望,立法主體的道德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把什麼樣的法律願望上升為國家法律,從而決定法律的品質。從我國來說,立法主體只有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願望上升為國家法律,才能獲得絕大多數人的支持,這樣,法律才具備了順利運行的前提條件。因此,比起法治,德治更具有基礎性和前提性。 (二)法治的運行需要道德支撐 道德控制是法治的內在動力。法治的重點是人的外在行為,德治的重點是人的內心世界。法律不能自行,再好的法律也需要人來執行。法律的確立和實施,歸根到底是人的活動過程,法治是靠人來實現的。見物不見人,法治也就無從談起。法治的推行首先要依靠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沒有較高的道德水準,有了好的法律也不易執行,再嚴密的法律也有空子可鑽。不可能設想法律和制度一旦建立,社會秩序就井然有序,失范現象就不攻自破或盪然無存。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從思想道德上保證切實遵紀守法,同一切違法亂紀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要看到,一個社會如果大多數社會成員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低下,那麼不論有多麼苛刻嚴厲的法律,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秩序和管理問題,不能長治久安。法治是對全國人民最起碼的要求,德治則是高層次的要求。沒有德治支持的法治,是沒有根基的。 (三)法治的完善離不開道德制約 法律在實踐中是動態的開放的體系,需要在面對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延續、提升和發展。道德的自覺約束與法律的強行約束是互相制約的,也可以互相轉化,某些道德規范需要適時提升為法律規范。在法律未涉及的領域,道德就在其中起到一個補漏的作用。厲行法治,必須輔以德治。某些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可能束手無策,道德卻可以有所作為,人們可以依據道德來評判、譴責一切危害社會的行為。道德不僅可以彌補法律條文的某些空隙或薄弱環節,而且可以深入人的靈魂。以德治國並非是要以德治來代替法治,而是要真正強化和實現法治。只有在實行法治的同時實行德治,以道德教育、道德自律和道德建設作為法治的後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依法治國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社會發展才能進入較高層次。

⑵ 辯論賽《社會發展主要靠德治》正方的二辯辯詞和三辯問題

從"德治理想國"到法治下的德治
法治是現代政治的基本特徵,而德治則是中國傳統政治的精華.近幾年來,中國政府先後提出了"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顯然,中國政府是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方針下試圖把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不過,從理論上來看,以下兩個問題還需要澄清:法治與德治分別占據何種地位 它們之間的合理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關於上述問題,同樣試圖整合傳統與現代資源的現代新儒學重鎮徐復觀的一些相關思考頗有啟發意義.
徐復觀的德治觀
在徐復觀看來,儒家傳統德治思想是一種以性善論為哲學依據,以造就理想人格為目標,以統治者的道德修養為起點,以養民,教民的民本思想為基本依託,以道德教化為主要手段,以"德主刑輔"為基本策略的社會政治治理模式和基本原則.它既是一種理想和境界,也是一種政治規范,還是一種政治實踐.德治作為一種與法治並列的社會政治治理模式,有著自己不可磨滅的價值.第一,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官德.德治的首要觀念是統治者要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統治者更要注意修身養性,必須在道德品質方面不斷完善自己.這就有利於良好的官德的建立.第二,有利於人們恥感意識的生成.德治把道德看作是社會整合的主要方式,道德強調的是人們的自律,而唯有恥感才能使人們真正具有自律的精神.孔子所講的"有恥且格"就是一種恥感意識的深刻表述.在現代,恥感意識是守法精神的內在依據.第三,有利於奠定政治和法律的道德基礎.現代的形式合法性只強調具有合法形式的法律就是真正的法律,而忽略了對法律的合理性的考察.德治把政治和法律道德化,雖然未必符合工具理性,但是還是符合價值理性的要求的.不過,德治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第一,可能導致泛道德主義,從而不利於政治和法律的獨立.德治是道德主義的,它以道德掛帥,這就可能導致泛道德主義.在泛道德主義視野下,政治和法律都失去了獨立的地位,從而成為了道德的婢女.第二,德治總是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從而具有非民主的因素.徐復觀認為儒家政治思想最大的問題在於總是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來考慮政治問題,而這是與現代民主政治的做法相反的.第三,忽略了公民美德的培養.德治下的臣民是消極的,而法治下的公民則是積極的.消極的臣民導致現代公民美德付之闕如,而公民美德,公民意識和權利意識是法治的內驅力和構成要件.第四,忽視了制度建設.德治是理想主義的,它對人性給予了過高的估計,認為統治者可以通過道德修養而自我約束.德治不強調權力的制約,它只是要求權力掌握在有德行的人手中.因此,德治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來約束統治者尤其是最高統治者的權力.第五,德治在穩定性問題上是失敗的.德治把希望建立在聖君賢相的基礎之上,但是,這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歷史上大量出現的是昏君,暴君和姦相.即便出現了個別聖君,也逃脫不了"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宿命.因此,穩定性問題就成了德治的"阿奇流斯之踵".
徐復觀的法治觀
徐復觀認識到,儒家傳統政治哲學中的德治雖然有著崇高的境界和理想,但是它在古典中國是難以實現的.原因在於它缺少了一個建構原則,而現代社會行之有效的法治就是這么一個原則.法治可以分為三個要件:精神要件,實體要件和形式要件:
法治的精神要件.法治的字面意思就是法律的統治,其核心是法律至上.法治不但是一種理念,還是一種制度.一項制度的實行需要公民具備相應的穩定的心態,這就是法治的精神要件.在徐復觀看來,法家的所謂"法"是嚴刑峻法,因而是惡法,這與現代法治所追求的良法之治是有差距的.善法,惡法的標准在於是否符合道德.憲法本身是自由民主的制度化,故而它應該居於一種最高的地位.權利文化是法治的一個基礎,所以徐復觀認為若缺乏個體權利的自覺則法治難以實現.執政黨必須在憲法之下活動,否則就是非法.所以,徐復觀把法律的統治的觀念,法律至上的觀念,良法之治的觀念和權利文化的觀念看作是法治的精神要件.人們只有具備了上述觀念,法治才能實現.
法治的實體要件.法治的實體要件指的是法治得以有效運轉的原則和制度.法治所限制的只是政府的強制性活動,因此,法治就意味著權力制約制度的存在和權力制衡原則的被遵守.在徐復觀看來,憲法規定的對統治者權力的制約可以分為:權力機關的制約,法律規則的制約和社會的制約三種形式.法治意味著政治責任的落實,統治者在享有權力的時候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法治還意味著權利受到了制度的保障.客觀化了的法律可以通過制度的形式有效地捍衛人的權利和自由,未獲保障的權利和自由不是真實的.
法治的形式要件.徐復觀把司法獨立看作是一個最重要的形式要件.除此之外,他還認為法律必須具備下列幾個條件:法律必須是一般的和抽象的,法律應當是公開的且確定的因而是可預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尋求法治與德治的統一

⑶ 辯論賽:國家需要德治還是法治 德治比法治更好的地方在哪裡

作為一名法律人。我當然會說國家需要的是法治。
國家近年來的意圖也很明顯。
之前鄧提出法制。江提出法治。胡提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這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不過看問題,你是站在德治這一方。
那麼德治的優點在於:
1、法治需要好的法律制度來支撐,法制不完善,法治也難以實現。而德治只需要一般的社會普遍倫理道德,無需強力的制度支撐,簡單易行。
2、法治的缺點同時在於法律的穩定性和社會發展的迅捷性的沖突。法律條文的更新往往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這導致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往往無法得到公平正義的解決。德治則可以審時度勢,妥善解決。
3、法治需要的完善的法律體系條文繁雜,名目眾多。不容易為普通民眾所熟知、理解。事到臨頭,民眾往往不知如何依法辦事。德治依照社會基本道德處理事務,民眾容易理解、接受。也易於施行。
4、法治的施行需要培養一大批法律精英,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嚴格按照程序辦事,社會成本較高。德治簡單易行,易變通。社會成本較低。
5、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義。但是在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中,偏重於程序正義。而且若果法律本身制定的不恰當,也會導致社會中不公平的產生。德治追求實質正義。
不過,法治優於德治在當今社會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作為反方,難度比較大。
所以,個人建議你,第一,研究法治優於德治的地方,尋找對方的破綻。
第二,論點可以採取迂迴戰術。不否定法治,也不必強調德治優於法治。但是一定要凸顯德治的重要性。說明德治乃是社會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⑷ 德治與法治辯論賽

所謂「法制」與「德治」,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本文的目的,就是試圖從「法制」與「德治」或者說「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本質,去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的關系。

要看清二者的本質,我們得首先弄清法律和道德的本質。

所謂法律,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即把統治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軍隊、法庭院等國家暴力機關)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網路解釋為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統治工具。

所謂道德,按照詞典的解釋,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如此,我們暫且拋開道德的階級性不談,可以簡單理解為道德的基礎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大眾的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也可以說道德體現的是人民大眾的意志,是廣大人民的意志體現。

據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所謂「法治」即「依法治國」,就是用統治階級的意志治理國家。所謂「德治」即「以德治國」,就是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大眾的意志治理國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法律作為「國家統治工具。」實際上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

我們接下來再看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的關系。

首先,我們任務以中國為例,按照《憲法》中「工人階級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那麼中國的法律是以共產黨為代表的廣大工人階級的意志體現。《憲法》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就是說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統治手段。主體是指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勞動人民;對象是指那些違反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勞動人民意志(道德+法律)的人或事。不僅僅是指違反工人階級的意志。如此一來,在社會主義國家,法律作為統治階級即工人階級的意志體現,無法滿足人民民主專政的需要,而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又是占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廣大勞動大眾意志!所以說 「德治」,無疑成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真正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必須!

綜合以上,我們似乎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依法治國」和建設所謂「法治國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如果對此感興趣的話我們以後可以專題探討);「以德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應有之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真正的主要特色之一!「以德治國」無論從概念或內涵上都已經包括了「依法治國」的意思!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單純建設所謂「法治國家」或「法治社會」如果不是別有用心,也無異於痴人說夢!

⑸ 辯論:以德治國比以法治國重要

因為沒有德治支持的法治,是沒有根基的。在當代中國加強德治是十分必要的。

法治與德治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加強法治能賦予社會道德規范以權威性,促進社會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強德治能有效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境界,從而在根本上防範和減少違法亂紀現象的滋生。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道德在治國安邦中的地位與作用歷來予以高度重視和評價。馬克思曾提出,國家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使每個社會成員「把個人的目的變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變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獨立性變成精神的自由。

基本內容

江澤民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指出:「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以德治國」,這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我國社會經濟步入新的發展時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國方略,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治國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重大發展。

⑹ 辯論賽我是法律比道德重要這一方的二辯。懇請各位幫忙,該如何向對方提問,讓他們束手無策。謝謝!

束手無策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問題盡可能的嚴密。
----------------------------------------------------------
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大眾制定的良好的公正的法律有明確的尺度,可以衡量。

道德只有心中的尺度,它是靠人的自覺行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
-----------------------------------------------------------
1.請問對方辯友,如果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向下,你認為法律和道德誰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呢?

2.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你說道德比法律更重要那為什麼當今中國是法治社會而不是道德社會呢?

3.請問對方辯友,在當今社會當中很多人根本沒有道德,如果你不用法律去約束他們,那你用什麼來確保社會的安定呢~請解決一下吧。

4.道德完善雖然是法律的終極目標,可是放眼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是用道德來治理的呢?
沒有一個最起碼的標准怎麼談遙遠的目標?

5.請問對方辯友,法律和道德在大多數時候是誰更有效呢?(這句反駁方式很多,慎用)

----------------------------------------------
如果對方說法律是由道德發展而來的之類的,你可以用歸謬法來反駁。
例:法律是由道德發展而來就能說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嗎?,那森林也是由小樹苗發展而來,那按照對方辯友邏輯也是說小樹苗比森林更重要咯?

對於二辯來說,你要做好對方首先叫你起來盤問的准備,主要是心態,不要緊張,還有最好是多多的微笑,給評委好的印象。

⑺ 德治與法治的辯證關系是什麼

一、「法治」與「德治」的關系
(一)「法治」與「德治」區別。1、治國方略上的差異2、「法治」是他律之治,而「德治」則是自律之治(二)「法治」與「德治」聯系
1 、「法治」與「德治」相互配合和支持2 、「法治」與「德治」有著共同的精神――秩序3 、「法治」與「德治」都是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辯證關系(一)、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二)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⑻ 急急急!辯論賽 :中國社會更需要德治還是法治 我們是反方法治 ,希望得到高手指點!

我來告訴你中國社會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法治是根本,德治是輔助,但是無論德治還是法治都缺乏足夠的群眾基礎。
首先,有人說德治是根本,只是屁話,荒誕的話,他的本質是認為德治是我國的根本政策,難道德治高於憲法,你說是不是荒誕
其次,中國法治不健全,政府說健全,我可以以一名法律研究者的尊嚴告訴你,中國法治有法無治,最基本的是人民已經缺乏對法律的信仰,是我們的錯,也是政府的錯,不是政府有意犯錯,而是很多無奈,不合你主題,少說。
說中國更需要德治的,你問問他:1.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什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用法治護航還是德治。2難道我們可愛的中國人就那麼缺德嗎?3.現實社會,民工討薪,但是政府不能解決,檢察不能解決,法院不能解決,誰給人民公平和安全,難道是讓老闆們良心大發現,德治顯然解決不了,這正是我國法治不健全的表現4.德治要求太高,人得自覺性事第一位,顯示社會i坑能嗎?

⑼ 論述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辯證關系,急!!!在線等!!!

(一)、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
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著國家對其成員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行為要求,體現著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的要求。國家依靠法院、警察機關等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機器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強調用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用強制的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這是「法治」的主要內涵。
道德也是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但與法律不同。道德的實施不是依靠強制性的手段,而是通過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使其履行自己應盡的道德義務。從維護和保障社會穩定來說,法律和道德有著同樣作用。
(二)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反映,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共同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法治與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離不開法律,也離不開道德。只有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和思想道德體系,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運行;也只有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始終堅持法制和道德教育「兩手抓」,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可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我國完整系統科學的治國方略。

熱點內容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
刑法的近親屬 發布:2025-01-15 06:16:25 瀏覽:355
2017經濟法cpa難度 發布:2025-01-15 05:40:06 瀏覽:320
中級經濟法金融法律制度 發布:2025-01-15 05:28:31 瀏覽:791
司法警察安全工作 發布:2025-01-15 05:13:31 瀏覽:917
社會與法完整版全集 發布:2025-01-15 05:10:59 瀏覽:449
北京司法考試的考點 發布:2025-01-15 05:08:18 瀏覽:351
舞者社會與法2 發布:2025-01-15 04:57:08 瀏覽:578
民法典是一部有關於 發布:2025-01-15 04:46:02 瀏覽:725
勞動法者權利 發布:2025-01-15 04:43:49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