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供奉道德真君

供奉道德真君

發布時間: 2023-01-26 10:33:47

Ⅰ 小聖施威降大聖二郎神是怎樣的人

楊戩
編輯

二郎神即楊戩(中國神話傳說人物),更多含義,請參閱二郎神(多義詞)。
楊戩也被人們稱為"二郎神",中國神話傳說中一個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無窮,法術無邊,撒豆成兵,通曉八九玄功,民間傳說有七十三般變化,闕庭有神眼(激光發射器與照妖鏡等各種多功能),手持三尖兩刃刀,此兵刃為女媧補天的五彩石煉成,座下有神獸哮天犬。
目錄
1基本資料
2簡介
3生平
身世
與瑤姬
事跡
4文學形象
戰神
二郎神
5影視
電視劇
動漫
電影
1基本資料

姓名:楊戩
性別:男

七十三變資料(出自《西行平妖傳》)
稱號:昭惠顯聖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顯聖仁佑王、英烈昭惠清源妙道顯仁敷澤興濟二郎顯聖真君
生父:楊天佑
生母:瑤姬仙子【《寶蓮燈前傳》中為玉皇大帝之妹,但此劇中不是正統瑤姬神話!根據《巫山縣志》記載:「赤帝(炎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又有瑤姬為西王母之女一說,助禹治水,化為巫山神女峰。[1]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瑤姬」詞條與重慶市委邀專家編寫的《巴渝神話傳說》中關於瑤姬的部分,都和楊戩無關。】
哥哥:楊昭(也叫楊廣、楊震、楊蛟)
妹妹:楊蓮(也叫楊嬋),即三聖母(也稱華山聖母)
妻子:西海三公主(出現於《中國神話簡史》)
外甥:劉沉香
身份:玉皇大帝的外甥
化身:李二郎、趙二郎等(參見二郎神詞條)
結義:「梅山七聖(康安裕、張伯時、李煥章、姚公麟、郭申、直健等7人)」是楊戩的護法。元雜劇也有梅山七聖為二郎神護法神之說。《西遊記》里稱梅山六聖,喊楊戩大哥,喊孫悟空二哥)
師父:玉鼎真人
師叔伯: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黃龍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姜子牙

老版《西遊記》中的楊戩
弟子:金毛童子
座騎:銀合馬(白馬)
寵物:哮天犬(白犬或黑犬)、撲天雕(逆天鷹(銀眼金翅鷹)
兵器:三尖兩刃神鋒
法寶:縛妖鎖、照妖鏡、金弓銀彈、八爪龍紋黃袍、江山社稷圖、三尖兩刃神鋒
功法:八九玄功、無窮妙道、縱地金光、定身術、指地成鋼(封神時下學於懼留孫)等[2]
2簡介

楊戩[jiǎn]:血統高貴,身世坎坷,是玉皇大帝的親外甥,曾經力抗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撓其外甥沉

影視中的楊戩形象(15張)
香救母,楊戩也是中國神話中第一得力之戰神,作為玉帝的外甥,他與玉帝的關系並不好,「聽調不聽宣」便是極度的個性的表現。
楊戩被描述的『清奇秀氣』,和那個封神演義中的『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的楊戩並不迥異,只可能是麻鞋換了錦靴。楊戩也是個高傲之人,「我輸與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贏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個磊落之人",從這兩句話就可看的出來.由於他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戰神,民間對其恭敬之盛,可說是數一數二。有關他的出身傳說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見的。
玉帝封他為"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道號"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聖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只服從命令,沒事別套近乎。這就是"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3生平

身世

各版神話劇中的楊戩(11張)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這首詩是《西遊記》中對於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寫,可謂形神兼備,二郎神楊戩的英挺形象歷歷在目,但是,這位號稱為"天界第一戰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麼了身世來歷?他是何年何月從何處流傳至今的呢?
首先,從吳承恩寫在《西遊記》里這首詩來看,至少在明朝中葉,民間對於二郎神的傳說還是耳熟能詳的,因此這詩只是概括式地一點而過,書中也沒有加以解釋和注釋。但時至今日,二郎神的傳說大量已經淹沒不可考了,像詩中所說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彈打鳳凰"就不知所雲了。
其次,楊戩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軌的產物,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羨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名楊君,並與之結為秦晉之好。還生了兒子,就是楊戩。
《二郎寶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歷史: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為確州城內書生。母親雲華仙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違犯天條,為花果山孫行者所困,被壓於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華仙女,反而用太山壓住孫行者。《二郎寶卷》是這樣描繪二郎神劈山救母的:「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鎖,斬魔劍,八寶俱全。照妖鏡,照魔王,六賊歸順;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系;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見《二郎寶卷,求簽桂造品第十》)「二郎變化有神通,八裝聖寶緊隨跟,出門先收各牙洽,黃毛童子護吾身。後收七聖為護法,白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聖,歸依爺上拜兄弟。帥將跟隨常擁護,天地同春成神聖。白馬爺乘神坐驥,白犬神嗷緊跟巡。貫會降妖捉鬼怪,邪崇精靈影無蹤。」(見《二郎寶卷。心猿不動品第十一》)《二郎寶卷》中描繪的二郎神形象與《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壓直」的別寫,則與元明以來二郎神雜劇相同,而「白犬神嗷」又與《封神演義》中「細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
二郎神有過劈山救母的事跡,但他劈開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頭。按照《西遊記》里的說法:二郎神的媽媽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給了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他們的兒子名叫楊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郎神」。玉帝因為妹妹嫁給凡人,龍顏震怒,就把自己的親妹妹(也就是二郎神的母親)壓在桃山底下。後來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這才救出母親。劈山救母也出現了幾個不同的版本。剛開始的"劈山救母"的事跡絕對是關於楊戩的,但後來添枝加葉,以訛傳訛的,就變出了"寶蓮燈"故事。一笑此說是有根據的,因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帶著明顯的上古神話色彩,而沉香的故事顯然要時尚的多,形成的時間也較晚。不過,大家比較一下便會發現這兩個故事一脈相承,包括人物關系也是母子、甥舅。
與瑤姬

從上述我們可以知道二郎神楊戩的母親是雲華仙女(《二郎寶卷》中寫的是「雲華侍長」),因私配凡人而遭天條處罰。
至於瑤姬,有關她的神話傳說的確很多,但瑤姬跟楊戩沒有關系。
瑤姬主要有兩種身份:西王母之女或天帝(赤帝)之女。這里的赤帝一般認為是炎帝。
當瑤姬被稱為「雲華夫人」時,是西王母(王母娘娘)之女,助禹治水,其傳說與戀愛無關。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下:「今廟中石刻引《鏞城記》 :瑤姬,西王母之女,稱雲華夫人,助禹驅鬼神,斬石疏波,有功見紀。今封妙用真人。」[1]
並且楊戩母親的名字和身份有很多,而當楊母涉及「雲華」二字時,其身份只是「侍長」。叫其他名字時,就更與瑤姬無關了。
當瑤姬是赤帝女兒時,屬上古神系。與道教「玉帝」、「楊戩」等無關。[1]楊戩劈山救母不是上古神話,神仙思凡而遭天條懲處這是封建禮教下的產物。
我想說的是,翻開任何一本正規的神話故事書,瑤姬神話都不會出現「玉帝之妹、楊戩之母」這種說法。在《寶蓮燈前傳》出來之前,即使是不正規的神話故事書,也不會出現這種說法。
下面那「曬化」部分是把瑤姬當作楊母「雲華侍長」而談,但前面已經說過,侍長與夫人身份不同,且瑤姬被稱「雲華夫人」時與戀愛無關。}
十日曬化瑤姬的說法是現代人編造的,不是神話 。古神話中的瑤姬與楊戩無關,與曬化無關。
盡管版本各異,但最終都是以二郎劈山、救出瑤姬為結局,而且最後不是瑤姬母子夫妻全家團聚,就是兩夫妻重回天庭、兒子女兒皆受封誥……總歸這一家子之前雖然歷盡艱辛,結果卻是皆大歡喜,天帝也沒有做出派十日將全身長滿白毛的瑤姬活活曬化的惡行。那麼這種說法又所從何來?還是回來翻翻我們最古老的神話《山海經》,這里或許有答案。
「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這段文字見於《山海經》的「海外西經」。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所謂的「屍」,是當時部落的執行祭典的巫女,那麼「女丑之屍」,就是一個名叫「丑」的巫女,而非一個叫女丑的死人,否則之後這句「生而十日炙殺之」就怎樣也解釋不通。【開玩笑,這世上有殺「屍體」的說法么?】
關於這個叫「女丑」的巫女,《山海經》中有多處提及:「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屍」(《大荒西經》),「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海外西經》),而且此大蟹在海中

動漫中的楊戩形象(14張)
一個叫姑射國的島上,「西南山環之」(《海內北經》)。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女丑要麼是一位海神,要麼就是一位專門負責祀雨祭典的巫女。《左傳》和《論衡》都有提及女丑是能通鬼神的巫師,以舞接神,天旱求雨。
而所謂那個「全身長滿白毛」的傢伙,卻不是女丑,而是旱魃——旱魃有三種,其中一種「乃僵屍所變,皆能為旱,止風雨」。清代志怪小說《子不語》就有「旱魃」這一條,其形為「一女僵屍,貌如生,遍體生白毛」。古時有種說法:旱魃是天將大旱的徵兆,因此就有焚燒旱魃祀雨的求雨祭典。至今四川汶川綿池的羌族地區還有「趕旱魃」的儀式,即由一人裝扮成旱魃躲在樹中,以巫師為首帶領寨民鳴鑼執棍,遍山搜尋,直至尋獲「旱魃」,將其驅趕下山,來達到祈雨的目的。
在我們一般認識中求雨,不外乎拜龍王或雨神、插龍牌甚至賽龍舟這類儀式,但在古時,許多求雨的儀式卻相當「殘忍」。今已有學者考證,古人天旱求雨,有「暴巫聚尪之法」,「乃以女巫飾為旱魃而暴之焚之以禳災也,暴巫即暴魃也」(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而《山海經》中所載的女丑圖像,都是「暴巫之像」,「以右手鄣其面」、「以袂蔽面」,表現出一付因被太陽暴曬而不勝其楚毒的模樣。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那個被傳說中十日曬化的,乃是裝扮成長滿白毛的「旱魃」、執行祭雨儀式的巫師女丑,而非瑤姬。由於《山海經》中瑤姬名叫「女屍」,也許有人將其誤解為「女丑之屍」的縮寫【T_T,筆者在此已經徹底無語!】,加上民間又有「二郎擔山趕太陽」的傳說,正合了《山海經》中堯帝見十日曬死了女丑仍不肯回歸正常、只好派神射手羿去射日的典故,由此生造出玉帝派十日曬化瑤姬的罪行來,所以說上古並沒有十日曬死楊母之說,只是部分編劇為銜接《寶蓮燈》的神話之說而編造。
瑤姬與楊戩無關,與曬化無關。
但凡有點語文水平的就知道瑤姬與上面「曬化」部分所說的那幾個女的、事件沒有關系。「瑤」是美玉名,「姬」是上古顯姓,「姬」有多義,萬變不離其宗的便是一個美。《山海經》中女屍(帝女)所化的瑤草,吃了它的果實,就可以被人喜愛。美好的事物不會和上面那些東西產生聯系的。編劇這語文水平哪,不敢恭維。
事跡

楊戩最威風的時候大概就是被鄧嬋玉打了兩石,雖是挨打,卻是火星迸出,只當不知,仍是緊追不舍。他是有玄功護體,和孫悟空一樣,也是個鋼鐵戰士。
《西遊記》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氣。真個是: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西遊記》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變化,」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這「郭申直健」,是隱含著「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與孫悟空斗戰時,「抖撒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只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發」,又放出「細犬」,照孫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機擒住了孫悟空。(《西遊記》第六回)後來在取經路上,孫悟空等追趕偷竊祭賽國金光寺塔上舍利寶貝的九頭蟲怪,遇上打獵歸來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計前隙,幫助皈佛取經的孫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又放出細犬,「躥上去,汪的一口,把(九頭蟲的)頭血淋淋咬將下來。那怪物負痛逃生而去」(《西遊記》第六十三回)。這小說中的二郎神雖然姓楊,但形貌、彈弓、三尖兩刃刀、鷹犬乃至結義弟兄(梅山七聖),都彷彿是二郎神趙昱的。這就明自地顯示出小說《西遊記》與元明戲曲中二郎神傳說之間的密切關系。在《西遊記》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楊君之子」。究其來歷,除「劈山救母」的傳說外,還有另一條可供追尋的線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丁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寶卷》(以下簡稱為二郎寶卷)和《消釋真空寶卷》。前者,劉蔭柏有《<;西遊記>;與元明清寶卷》一文(見《文獻》198了年第3期)論之甚詳;後者,有胡適《跋消釋真空卷》一文(見《胡適古典文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頗細。《二郎寶卷》分上、下兩卷,每卷結尾處都署:「大明嘉靖歲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於今存《西遊記》最早刊行時間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吳承恩晚年家居時(公元1568年離長興丞職位以後)作《西遊記》的通常說法,《二郎寶卷》則寫成於《西遊記》成書之前。即使按照吳承恩青壯年時(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寫《西遊記》或者已經完成初稿」的說法(見蘇興《吳承恩年譜》),《二郎寶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來年後就能看到《西遊記》的初稿並據以改寫成《二郎寶卷》。因此,《二郎寶卷》或者其據以進行創作的二郎神民間傳說對吳承恩《西遊記》中二郎神的描繪產生過影響,是極有可能的。
其實關於二郎還有些有趣的東西淹沒了,比如他的寵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一隻鷹吧?實際上,二郎一出現,應該是"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崗"的架鷹縱犬的形象,這在《西遊記》中就有提及。而同時,從詩中看,他還精通暗器--"腰挎彈弓新月樣",這個彈弓在《封神演義》中好象也出現過。
在明代,二郎神的傳說流傳很廣,當然就不可能只有一種說法,連細節都沒有差異的。《西遊記》的作者(最後寫定者)吳承恩曾見到一幅《二郎搜山圖》,寫了《二郎搜山圖歌並序》。其《序》說:「二郎搜山卷,吾鄉史吳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孫灌泉子,復於參知李公家得之。青氈再還,寶劍重合,真奇事也」,足見《二郎搜山圖》的流傳久遠和珍貴。《二郎搜山圖歌》描繪的二郎神形象是:「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物靈風,星飛電掣各奉命,搜羅要使山林空。名鷹搏拿犬騰嚙,大劍長刀瑩霜雪。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酒嬌啼血。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蹤,青鋒一下斷狂飈,金鎖交纏擒毒龍。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持巢無逸寇。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射陽先生存稿》卷一)《二郎搜山圖歌並序》大約作於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時當盛年(三十六歲),對「少年都美」的二郎神「清源公」(即「清源妙道真君」)指揮神兵,掄大劍長刀,放鷹縱犬,擒妖驅獸的英雄形象十分傾羨,並在該詩結尾發出了「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的無限概嘆。這大概就是作者在《西遊記》中以贊揚的筆調描二郎神的豐姿神勇的內在動因。
二郎神的傳說,在元明戲曲中有著十分豐富的表現。今天所能見到的的涉及二郎神傳說的元明雜劇,有《西遊記雜劇》(楊東菜批評本)、《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灌口二郎斬健蛟》四種。《西遊記雜劇》第一本第八出寫觀音菩薩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奏過玉帝,差十方保官」暗中護送,其中第四個保官就是「灌口二郎。」第四本第十六齣寫豬八戒在黑風山為妖,搶走了民女裴海棠。後來孫悟空救裴海棠回家,向她打聽妖怪的底細,裴海棠說「那妖怪醉後則說,它怕二郎細犬。」以後豬八戒又去找裴海棠,並攝走了唐僧,孫悟空到南海去向觀音菩薩求救。於是,灌口二郎奉觀音菩薩法旨去救唐僧,與豬八戒大戰一場,放出「細犬」,「見本相才擒住了豬八戒。這里擒住豬八戒的「細犬」的「本相」的具體形象,劇中沒有交待,但在後來的《封神演義》中,卻對二郎神的哮天犬名叫「細腰」的有這樣的描述:「仙犬修成號細腰,形如白象勢如梟」——這大概是那兇猛無此的哮天犬的「本相」了。《西遊記雜劇》中有一支〔越調、斗鵪鶉〕描繪了二郎神的威嚴形貌:「看了些日月盈虧,山河變遷。灌口把威施,夭涯將姓顯。郭壓直把皂鷹擎,金頭奴將細犬牽。背著弓弩,挾著彈丸。灌錦江頭,連雲棧邊」。這就是元明戲曲中最初描繪的二郎神形象,但沒言及他姓李或是姓趙。可是在稍後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灌口二郎斬健蛟》、《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劇中,二郎神徑直成為嘉州太守趙昱了。《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第一折二郎神上場雲:「吾神姓趙名昱,字從道,幼年曾為嘉州太守。嘉州有泠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嘉州父老,報知吾神,我親身仗劍入水,斬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級,右手仗劍出水。見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聖。吾神自斬了健蛟,收了眉山七聖,騎白馬白日飛升,灌江人民與吾神立廟。奉天符碟玉帝賜,加吾神為灌江口二郎神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斬健蛟》一劇,則賓全是寫二郎神出身的,所述與前面所引《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的記述大致相同,只是趙煜(昱之誤寫)是先飛升成聖,再降梅山七聖,然後斬蛟,只是先後次序倒置而已。二郎神手下大將也有郭牙直(「牙」與「壓」,一音之轉),「牽著狗兒」,另外還增加了一位「搶刀鬼」。《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的二郎神,奉「元始化身太極之體」的「北極驅邪院主」之令,帶領梅山七聖及眾多天兵,到花果山擒拿偷盜了仙丹仙酒的齊天大聖。同《西遊記雜劇》中豬八戒「只怕二郎細犬」一樣,《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也說:「則除是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方可破齊天大聖」,足見二郎神是專門擒妖拿怪的好手。劇中雖沒有明說齊天大聖就是孫悟空,但在第一折中齊天大聖自敘身世時曾說:「吾神三人,姊妹五個,姐姐是龜山水母,妹子鐵色稱猴,兄弟耍耍三郎」這同《西遊記雜劇》第九出中孫行者(悟空)自敘的幾乎相同:「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姊巫枝柢聖毋,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不同的只是《西遊記雜劇》中的孫行者號通齊天大聖,降伏它的是哪吒而不是二郎神而已。這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一劇深受《西遊記雜劇》的影響。《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著力描寫了二郎神及梅山七聖的神武勇猛,他們沒有費多大勁就擒獲了花果山三聖,不像後來的小說《西遊記》中那樣,要賭斗變化,還要借力於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才能奏效。花果山三聖中,齊夭大聖雖是偷金丹盜仙酒的魁首,神勇廣大,變化多端,而一旦被擒,就下跪求饒。倒是大兄通天大聖的形象較為突出,使一條鐵棒,神通變化也與後來小說中的孫悟空有不少相似之處。小說《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可以說是熔合了花果山三聖的形象,連「孫行者」之名大約也是從「耍耍三郎」身上套用來的。
總之,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灌口二郎斬健蛟》、《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劇中,二郎神的形象有了更具體的描繪:他「神通廣大,變化多般」(《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青臉紅髯」、「馬跨龍駒,箭插金壺,袍錦模糊,簇簇的如驟雨,支楞楞發金鏃」(《灌口二郎斬健蛟》);他的「三尖兩刃,刀過處利如風」(《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牽著「細犬沖圍破陣,金彈打散妖兵」(《二郎神鎖齊天大聖》)。明代話本小說集《醒世恆言》中保存有一篇宋元話本《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古宋沐京」有一座二郎神廟,供奉清源妙道二郎神,與北極佑聖真君一樣靈應。那廟中的二郎神象,「頭裹金花璞頭,身穿儲衣綉袍,腰系蘭田玉帶,足登飛風烏靴」,「手執一張彈弓」,與元明戲曲中的二郎神形象相似。
4文學形象

戰神

楊戩的傳說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封神演義》,在這部包含道、截、佛、人界的巨著中,楊戩師出名門昆侖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門下,從魔家四將兵圍西岐城一役中首次出場就牢牢占據了姜尚麾下第一戰將的位置,無論是他之前的哪吒,還是他之後的黃天化,都不能和他相比.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初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姜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驚,他也未有半點吹噓,「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給哪吒留足了面子。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哮天犬解決了周信。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就是一個完人,或者說就是一個真神!

Ⅱ 道教中的三清是哪幾位啊

對於道教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估計大家就對道祖太上老君印象更深刻,其他兩位就不了解了,但其實在道教文化中三清尊神是以元始天尊為首。試問到底誰是道祖?為何三清要以元始天尊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呢?

而對於三清尊神的地位高低,其實看現實中「三清殿」中三清尊神的神像擺放就知道,玉清元始天尊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居左邊,太清道德天尊居右邊,中國古禮是居中為主最尊貴過了是左文臣右武將,太上老君排第三。

元始天尊是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夭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世人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

Ⅲ 二郎神的師傅是誰呀

二郎神的師傅為玉鼎真人。
玉鼎真人,小說《封神演義》中玉鼎真人為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姜子牙的同門師兄,弟子是楊戩。為闡教「十二金仙」之一。道場在玉泉山金霞洞。鎮洞之寶是「斬仙劍」。
楊戩,全稱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澤興濟二郎顯聖真君,通常被當作傳說里二郎神的名字,是神仙與凡人結合而生,力大無窮,法術無邊。
《西遊記》《二郎寶卷》《封神演義》中楊戩均為獨子,民間有二郎廟供奉。師從玉鼎真人,通曉九轉玄功,闕庭有第三隻眼睛(天眼),可辨別妖魔鬼怪,手持三尖兩刃刀,武功絕倫,座下有神犬哮天犬,逆天鷹。

Ⅳ 鴻均是哪個教派供奉的神

道教,鴻均道人是天界最高的統治者,東部天界的眾神原本一直由鴻均道人作為首領,有三個徒弟: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和老聃(太上老君),鴻均道人費了三百年的苦工,采來離火精金和九天雲霞煉成離地焰光旗,與杏黃旗,青蓮寶色旗,雲界聚仙旗,血魔老祖的血湮旗並稱宇內五大神旗。
渾沌是《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的原型.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渾沌。渾沌身為「中央之帝」,就是中土國的國王,長相奇特,沒有七竅,不能視聽食息。南北二海之帝,一名倏,一名忽,前握鑿,後揮錘,試給渾沌開竅。一日鑿開一竅。鑿了七日,七竅都開了,渾沌卻死了。

Ⅳ 道德天尊和太上老君是一個人嗎

按照《封神演義》和闡教十二金仙來說
鴻鈞老祖三位徒弟:
太上老君:太清仙境大聖道德天尊。創立人教
元始天尊: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創立闡教
通天教主:上清真境大聖靈寶天尊。創立截教
這三位也就是我們通常在道教聖地如江西三清山、四川青城山等道教聖地均有三清殿供奉此三位神仙。

而所謂的闡教十二金仙均為元始天尊門下弟子分別為:
廣成子 其弟子:殷虹、
赤精子 其弟子:殷郊
玉鼎真人 其弟子:楊戩
太乙真人 其弟子:哪吒
黃龍真人 其弟子:不詳
文殊廣法天尊 其弟子:金吒
普賢真人 其弟子:木吒
慈航道人 其弟子:不詳
靈寶大法師 其弟子:不詳
懼留孫 其弟子:土行孫
道行天尊 其弟子:不詳
道德真君:其弟子:楊任、黃天化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
元始天尊門下的文殊廣法天尊成了佛教文殊菩薩 其坐騎為青毛獅子
慈航道人成了觀音菩薩 其坐騎為金毛吼
普賢真人成了普賢菩薩 其坐騎為白象
均來源於《封神演義》中破了通天教主擺下的誅仙陣,降服通天教主的徒弟後。元始天尊賜給他們作為坐騎的
而佛教四大菩薩 文殊菩薩 觀音菩薩 普賢菩薩 地藏王菩薩 為佛教四大菩薩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 其中三人均師承元始天尊門下。

所以: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為鴻鈞老祖的徒弟,互為師兄弟
而 玉清道德真君是元始天尊的徒弟 是太上老君的師侄 兩個不是同一人。

本身這些道教傳說和歷史就是有沖突的
按照歷史書的記載 我們後世認為春秋時期的老子 李聃為太上老君
但是在《封神演義》中 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 西方接引道人 准提道人和闡教十二金仙共破了通天教主的誅仙陣。
這兩位「太上老君」前後可是相差了幾百年的。如果我們尊崇歷史書上的後世的李聃為太上老君,那他怎麼可能在幾百年前去興周滅紂。所以從嚴格的歷史上說有些傳說本身就是靠不住的。

Ⅵ 太歲殿供奉哪位神

嗯,你好,太歲殿一般供奉的就是太歲神,他是一個土地神,非常的有名

Ⅶ 太歲殿供奉哪位神

太歲殿建築群位於先農壇內壇北門西南側,是為祭祀太歲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靈之地。其東鄰神倉,西近神廚,南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農壇內壇建築的中心地帶,建築體量為先農壇之最。盧秘是中國民間奉祀的神靈,名盧熙亦名盧秘,字公暨,明時降生於今江蘇崑山,熟讀經史,精於文章、書信和筆記的寫作,被推薦為睢州同知。

關於盧秘最為知名事,是在睢州反抗奉命征役御史保護軍民的故事。

故事話說:時值中原剛剛平定年年飢荒,盧秘就讓民眾休養生息,唯恐給百姓雪上加霜,但巧遇御史奉命搜羅舊軍籍的人充當工役的人數達到千餘人。

御史以公文下達募集,催睢州交人;盧秘就讓百姓自己申報,只是拿了幾名在戶籍上有軍籍記載的人充數;御史大怒,就把辦事的官史扣留了起來,逼睢州交出千餘人來,睢州地方官吏都害怕了,商量如何發人去充當工役。

盧秘說:「我是管理百姓的官吏,百姓散了,我這個官吏還去管理誰呢?」於是盧秘就親自去拜訪御吏說:「睢州有舊軍籍的人就是這些了;如果要硬性攤派賦役,百姓就會渙散,只剩下我同知一個人而已,請拿我來充當賦役吧。

御史大怒,要趕他走,盧秘站著不動,直到最後也不能改變盧秘的態度,才不得不讓盧秘回去。

盧秘在任內仙逝,家中窮得連喪事也辦不起來,只得由官府出錢安葬,在為盧秘送行的路上,睢州的官吏和百姓無不痛哭,塞滿了道路,這時候天突然下起大雨,睢州百姓沒有一個退避躲雨的。

Ⅷ 西山萬壽宮

西山古稱散原山、逍遙山,萬壽宮聳立於青翠秀麗的西山之麓,前臨清溪,地處南昌西南30公里處。

去西山萬壽宮是去年11月,一個雨天。接待我們的是西山鎮的一個領導——我們的校友。校友不單負責接待,還一路給我們解說。有這種待遇的遊客,游興就像當時的雨——酣暢淋漓。 ?

??

每逢許真君誕辰(二月二十七)和仙逝(八月初一)之日,為朝覲高潮,四方八縣的信民薰沐齋戒紛紛前來進香,成千上萬的進香者比肩接踵、張袂成蔭。他們進入宮後一步一跪拜,到殿前陳敬貢品,晉謁仙顏,焚香鳴炮聲,香火明燭,通宵達旦,場面甚為壯觀。校友如是解說。只可惜我們沒碰上朝覲節。

西山萬壽宮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仙風道會,爐煙縹渺,旗幡飛舞,鍾聲悠揚,一派仙家氣氛。資料上如是介紹。屢廢屢興後,現有的西山萬壽宮並沒有想像中的大山突兀、松柏環抱、宮殿巍峨、香煙裊繞。萬壽宮前一條長長的農村街道,兩邊是低矮的專賣香紙爆竹、旅遊紀念品的小店鋪。街上行人並不多,甚至有點冷清。但校友的熱情很高,言談舉止間,透出鄉鎮幹部獨有的精明強乾和幽默。我們都不禁受了感染。

進門照壁處有碑文介紹,知道了西山萬壽宮的歷史概貌。西山萬壽宮正式名稱是玉隆萬壽宮,也是為紀念晉代著名道家人物許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宮殿。許真君曾在此棲身修煉,並在此得道升天,世稱「飛升福地」。道教認為,凡人居住的世界之外,還有神仙處所36洞天和72福地。

裡面大院子,有八座差不多大小的宮殿,兩排四列,分別供奉著許真君、夫人、諶母、三宮,還有玉皇大帝、道德真君、關帝和財神。門外長條香案,紅燭獵獵,香煙裊裊,場面甚為肅穆。如此氛圍和大門的佔地倒真的可以想見古代西山萬壽宮的非凡氣勢。 ?

玉帝大殿外排有四五張破舊的小學生課桌,坐了幾個農村「文化人」,他們的工作是解簽看相畫符。隨大流和夫人一起抽了個簽,不想被解簽人說得危機四伏。好在一行人都不信這個,權當笑談。據說這個地方的算命先生很厲害,同行的兩個遊伴還真試了一下,進去時畢恭畢敬,出來後嘻嘻哈哈——禍福在己、成敗由為,對此我們自是不信,一種體驗而已。

說到底,這只是一方宗教聖地。時代變遷,善心永恆。據說宗教的興衰在一定程度折射出社會的興衰,果如是,我倒希望人們多多禮佛拜道,即便我們一行人不信,但趨此向善,倒是樂意,況還能為我們校友安邦興業帶來效益,樂此興此又有何妨!


來源:微信公眾號 那些心情(nxxq666)

Ⅸ 三清道尊的三清道祖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已十分龐雜,但散亂無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開始出現。在這神譜中,陶弘景將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諸神。七個等級高低有別,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各等級除了中位主神外,還有左右諸位神仙,數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級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級左位50餘神,右位30餘神。這些左右諸神仙,有的是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或聖人先賢,如第三等級的孔子、顏回、莊子、第七等級的秦始皇、漢高祖、齊桓公、晉文公、魏武帝、劉備、李廣、韓遂、孫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領袖,如第二等級的魏華存、許穆、許擁是道教上清派的創始人,徐來勒、葛玄是靈寶派的創始人,而第四階次的張陵是天師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論家。有的是神話傳說人物,如第三階次的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第四階次的赤松子等等。總之,神譜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無人知曉的人物,難以考其來源,有的與道教關系不大,像孔子也拉進神譜,顯得不倫不類。除陶的神譜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神譜,其結構和內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神譜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闕帝君等為最高神,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為最尊,而天師道則尊老子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現,標志著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三清」尊神的建立,卻經歷了一較長的發展過程。道教初創時,是以老子為其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尊奉為最高神靈。例如於吉等人所編的《太平經》和張陵等人所造作的道書,皆託名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謙之所撰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和《錄圖真經》以及他的「天師」稱號,皆託名老君所賜。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內的早期道教的一個共同特點。乃至以後的全真道道統淵源,仍稱太上老君傳於金母,金母傳白雲上真,白雲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鍾離權,鍾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將全真道統上溯到老子,並尊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東晉中後期上清、靈寶等道派出現後,對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與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這兩派的經書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擺在一個次要的地位,有些經書甚至把它作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的弟子看待。這種分歧,在《魏書·釋老志》和《隋書·經籍志》對道教的介紹中,便可明顯地看出來。《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說:「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3]②這顯然是反映了天師道以老子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四則稱:「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①這明顯是以元始天尊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傳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
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三個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經書既有大中小之分,則造說這些經書的教主也勢必會有先後等級的差別,在《雲笈七箋》卷六《三洞經教部》之《三洞並序》里即稱:「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後法三種分別。」③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間,如何劃分先後等級的差別呢?故道教又有「一氣化三清」之說。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經》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氣所化之意,在《三洞並序》中說:「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④即是說,三洞的本元,都是來自同一的道氣,只是應用不同,才分為三個不同的名稱。盡管如此,但具體到究竟是由誰一氣化三清呢?則又有不同說法。一種意見是認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氣所化而成。如大約為東晉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說:「三天最上號日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燕,化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①這種說法,並未解決三清尊神之間先後等級的實質問題,而且還會引來住大羅天的尊神是誰,三清尊神是否為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問題,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氣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張之。《三洞並序》引證《業報經》和《應化經》說:「天尊日:吾以道氣,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吾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號無始天尊,亦名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②這就說,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的化身,三洞經書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所說,這樣對道教各派便不會產生等級高下之分,導致教派之間的矛盾了。不過這很明顯是代表上清派的說法,《隋書·經籍志》採用之。道教的另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老子一氣所化,這主要以天師道為代表的道士們的思想。這種思想,其淵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產生之前,就開始對老子進行神化。東漢明帝(57_75在位)、章帝(76—88在位)之時,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聖母埤》即稱:「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4]①這里便把老子與道合而為一,而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為造物主,當然也就是至高無上的神靈了。早期道教繼承並繼續發揮了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中便說:「老子者,得道之大聖,幽明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為無為,莫不畢究。」[5]②傳為張陵(或張魯)所作的《老子想爾注》,也把老子作為道的化身,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6]③。《雲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總敘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經序》說:「老君體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窮手無窮,極乎無極也,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道德之至純,浩浩盪盪,不可名也。……堂堂乎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稟之得生……故眾聖之所共宗。」④其後南宋謝守灝所撰編的《混元聖紀》、《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復地說:「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⑤又說:「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⑥又說:「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⑦又引唐尹文操的話說:「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跡有內外不同,由能應之身或異也。」①並稱他「秉生成之柄,鎮造化之原,故在天為眾聖之尊,在世為萬教之主。謂之老子者,道之形也,應既不一,號亦無量,或三十六號,或七十二名。」②又說:「老君在天皇時,號玄中大法師,亦日通玄天師,出《洞真經》一十二部,以無極大道下教人間。在地皇時,號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經》一十二部,化人以無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時,號盤古先生,出《洞神經》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無為之道。」③
按照這種說法,則是三洞經書,皆由老子所造作。不僅如此,甚至還說:「老君於三皇時說經,世謂之《三墳》之書,久失其傳,兼累世所說經,多藏瓊室瑤台,或秘龍宮海藏,神真保護,世莫得聞,今所傳者,太山一毫芒爾。」④這就是說,三洞之外的眾多經書,也系老子所造。我們知道,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為最終目的,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天師道一系從東漢以來即將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與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因而作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當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靈了。那末,老子一氣化三清之說,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寶經,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於元始天尊」⑤的一段話與全文主題不類,應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權編輯《道藏》時所添改的觀點。魏晉道教有另兩種創世說存在,一種也就是元始天王創世。另一種是太上老君創世,也是被歷代皇帝推崇與說的最多的。不過,唐代四川「三寶窟」開始供奉道教神像。 三清道祖就是『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統稱:「三清道祖」。
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全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
據道書記載,由混洞太無元之青氣,化生天寶,又稱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稱玉清。由赤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為靈寶君,又稱靈寶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故稱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氣,化生為神寶君,又稱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稱太清。三君各為教主,稱為三洞尊神,為神王之宗,飛仙之主,統御諸天神,宇宙萬物都是它們所創造。古書說,三清尊神生於天地之先,其體常存不滅。三清之說初於六朝,極盛於唐末。又有人說,三清都是元始天尊的化身。說:「元元聖祖,八十一次化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變化之身。」
元始天尊生於宇宙混沌之時,那時宇宙無形、無氣、無物,元始一氣分真化氣,以一氣化而為三 ,在虛無自然之大羅天境,分化為元始、靈寶、道德三位天尊,此一氣亦稱元始祖氣,也有尊稱為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住在玉清聖境清微天,亦稱『無形天尊天寶君』;靈寶天尊居於上清真境禹余天,亦號『無始天尊靈寶君』,道德天尊居於太清仙境大赤天,亦號『梵形天尊神寶君』。三位天尊統稱為「道」,亦稱「三清」,是道教最高神祇。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四十一億年,並各講述經典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廣傳於人間點渡眾世人,這就是道教的全部經典,故為道教的開教之神。
道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以知道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體。
民間舉行道教儀式時,必將此三清的畫像掛於祭壇正殿之上,以示遵守教規。 4.酒名。即清酒。 晉潘岳 《桔賦》:「三清既設,百味星爛。」 唐駱賓王《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詩:「締賞三清滿,承歡六義通。」參見「三酒」。
5.一種以松實、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 明陳道亨, 新建 人, 萬曆 十四年進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鄧以贊, 衷貞吉亦官南京 ,為官皆清廉,人號「江右三清」。見《明史·陳道亨傳》。 元始天尊約在晉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現。它被說成是由赤混洞太無元的青氣化生的。每到劫數終盡,天地初開,就出來傳授秘道,開劫度人。原始天尊創立闡教,其手下有十二大弟子,分別為:
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
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
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
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後入釋成佛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
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後成文殊菩薩
九功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後成普賢菩薩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大士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 靈寶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現,則晚於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時才有的。它被說成是由混太無元玄黃之氣所化生,又稱太上大道君,也隨劫運出法度人。
1.酒名。即清酒。 晉潘岳 《桔賦》:「三清既設,百味星爛。」 唐 駱賓王 《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詩:「締賞三清滿,承歡六義通。」參見「 三酒 」。
2.一種以松實、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
3.三位清廉的人。 明 陳道亨 , 新建 人, 萬曆 十四年進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鄧以贊 , 衷貞吉亦官南京 ,為官皆清廉,人號「 江右三清」。見《明史·陳道亨傳》。

Ⅹ 十二金仙實力排名是怎麼樣的

十二金仙實力排名:玉鼎真人,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太乙真人,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廣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靈寶大法師,黃龍真人。

玉鼎真人是原始天尊的第十個徒弟,徒弟楊戩。其師必有其徒,從楊戩的能力來看就可以見識到其師父的法力,所以玉鼎真人是十二金仙中能力最強的一個。黃龍真人雖然是元始天尊第三個弟子,但是其能力甚至是不如自己的師侄楊戩,是實力最差的一個。清虛道德真君是楊任與黃天化的師父,懼留孫徒弟是土行孫,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師父。


(10)供奉道德真君擴展閱讀

十二金仙在破黃河陣的時候都失去了千年的道行,需要重新的修煉,所以在武王伐紂成功後都回到自己的仙山重新去修煉了,也有的放棄了自己所在的道教成為了佛家的弟子,比如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成為了懼留孫佛,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成為了文殊菩薩,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成為了普賢菩薩,普陀山珞珈洞慈航道人成為了觀世音菩薩。

《封神演義》重新創作了元始天尊門下的諸神,已經跟其原型分開。闡教十二弟子與其原型不再是同一批人物。後期影響民間單獨供奉這些封神體系的神靈。如成都道教祖庭青羊宮,奉祀闡教十二弟子為道教仙人。

熱點內容
射線裝置防護條例 發布:2025-01-15 06:51:00 瀏覽:806
非全日法律碩士認可程度 發布:2025-01-15 06:29:07 瀏覽:276
開展法律顧問普法講座 發布:2025-01-15 06:28:19 瀏覽:512
司法拍賣輔助機構管理辦法 發布:2025-01-15 06:18:40 瀏覽:808
刑法的近親屬 發布:2025-01-15 06:16:25 瀏覽:355
2017經濟法cpa難度 發布:2025-01-15 05:40:06 瀏覽:320
中級經濟法金融法律制度 發布:2025-01-15 05:28:31 瀏覽:791
司法警察安全工作 發布:2025-01-15 05:13:31 瀏覽:917
社會與法完整版全集 發布:2025-01-15 05:10:59 瀏覽:449
北京司法考試的考點 發布:2025-01-15 05:08:18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