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自律道德階段

自律道德階段

發布時間: 2020-12-28 15:31:26

① 根據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11.12歲以後屬於( A公正道德階段B自我中心階段C權威D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

② 什麼是道德的自律階段

兒童的道德判斷主要是受到自己的價值觀所支配,兒童認識到人對道德標準的看法不一樣,各種法律法規也不是不可改變的。

③ 簡述科爾伯格的品德發展階段理論

發展階段理論是道德認知發展論的理論核心。勞倫斯·科爾伯格自1958年在博士學位論文中對其作了首次闡釋後,不斷修正,直到1983年他把所有研究成果整理為三大文集時還在進行修改,可見其治學之嚴謹。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研究,雖沿用皮亞傑的方法,但目的卻不像皮亞傑那樣旨在了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道德判斷,而是藉助道德兩難的問題情境,希望了解兒童作出行為是非道德判斷後如何說明其判斷的理由。

科爾伯格的研究目的不在於了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認知行為表現,而在於探討兒童對道德判斷的內在認知心理歷程。科爾伯格當時採用的道德兩難(moraldilemma)問題情境,是要兒童們對"海因茨題"(Heinz'sDilemma)的故事作出判斷並陳述自己判斷的理由。該故事大意為:"歐洲某地的一婦女海太太罹患嚴重癌症,醫師診斷只有一種新制鐳錠葯物可治。海先生奔赴葯店時,店主將成本僅200美元的葯物,提高為2000美元。海先生為妻子久病已用盡所有積蓄,向親友借貸只能湊得1000美元。他懇求店主允許其先付此數取葯回去救他妻子一命,餘款保證稍後補足。店主拒絕並稱賣葯目的只求賺錢,不考慮其他問題。海太太性命危在旦夕,海先生走投無路,就在當天夜間撬開葯店窗戶偷得葯物,救了妻子一命"。在這則故事之後,科爾伯格要被試回答:"你認為海先生偷葯救妻的行為對不對?如果說他對,為什麼?如果說他錯,為什麼?"
他三個水平六個階段理論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折疊前習俗水平
這一水平上的兒童已能辨識有關是非好壞的社會准則和道德要求,但他是從行動的物質後果或是能否引起快樂(如獎勵、懲罰、博取歡心等)的角度,或是從提出這些要求的人們的權威方面去理解這些要求的。這一水平包括兩個階段:
階段1
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行動的物質後果決定這一行動的好壞,不理會這些後果所涉及的人的意義或價值。他們憑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懲罰和無條件服從權威的決定,而不考慮懲罰或權威背後的道德准則。在這個階段,兒童主要關心的是置身於苦惱和避免痛苦、自由限制和憂慮。這個階段相當於皮亞傑的"客觀責任感"。
階段2
工具性的相對主義的定向階段。正當的行動就是滿足自己需要的行動,偶爾也包括滿足別人需要的行動。人際關系被看作猶如交易場中的關系。他們相互之間也有公正、對等和公平的因素,但往往是從物質的、實用的途徑去對待。所謂對等,實際上就是"你對我好,我也就對你好",談不上什麼忠誠、感恩或公平合理。兒童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也能體會到別人也有正當的需要。從而,他有時願意為滿足各個方面的需要以平等的方式去"作出妥協"。
折疊習俗水平
這一水平上的兒童已能理解維護自己的家庭、集體或國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會那些直接的和表面的後果。兒童的態度不只是遵從個人的期望和社會的要求,而且是忠於這種要求,積極地維護和支持這種要求,並為它辯護。對與這種要求有關的個人和集體也一視同仁。這一水平也包括兩個階段:
階段1
人際關系和諧協調的或(願做一個)"好孩子"的定向階段。好的行為就是幫助別人、使別人愉快、受他人贊許的行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遵從一種老看法,即遵從大多數人的或是"慣常如此的"行為。皮亞傑的"主觀責任感"是在本階段出現的。
階段2
"法律與秩序"的定向階段。傾向於權威、法則來維護社會秩序。正當的行為就是克盡厥職、尊重權威以及維護社會自身的安寧。兒童認識到社會秩序依賴個人樂於去"盡本分"和尊重適當建立的權威。
折疊後習俗的、自主的或原則的水平
在這一水平上,人們力求對正當而合適的道德價值和道德原則作出自己的解釋,而不管當局或權威人士如何支持這些原則,也不管他自己與這些集體的關系。這一水平也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1
社會契約的、墨守成法的定向階段。一般說來,這一階段帶有功利的意義。正當的行為被看作是與個人的一般權利有關的行為,被看作是為全社會所認可、其標准經嚴格檢驗過的行為。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個人價值和個人看法的相對性,同時相應地強調為有影響的輿論而規定的那些准則。除了按規章和民主商定的以外,所謂權利,實際上就是個人的"價值"和"看法"。這樣就形成一種傾向於"法定的觀點",所不同的是可以根據合理的社會功利的理由改變法律與秩序(不是像階段4那樣固定在法律與秩序上)。在法定范圍以外,雙方應盡義務的約束因素即自由協議和口頭默契。這就是美國政府和憲法的"官方品德"。
階段2
普遍的倫理原則的定向階段。公正被看作是與自我選擇的倫理原則(要求在邏輯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決斷),這些原則是抽象的、倫理的,如金箴(基督)、絕對命令(康德的)等;它們不是像聖經上的"十誡"那樣的具體的道德准則。這些實質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則,人的權利的公平和對等原則,尊重全人類每個人的尊嚴的原則。

④ 皮亞傑認知理論前道德他律自律分別是多少歲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早來在20世紀源30年代,依據精神分析學派的投射原理,採用對偶故事對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進行了系統研究。
根據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把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
無律階段(0—4歲)、
他律階段(4—8歲)、
自律階段(8—10歲)、
公正階段(10—12歲)。

⑤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道德發展四階段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專或前道德階段(2-5歲屬),
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
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⑥ 什麼研究表明,3-6歲幼兒正是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

日本學者的研究 第一個時期是道德意識的萌芽期。 第二個時期是依據周圍的道德而行動的時期。 第三個時期是從權威道德時代向自律道德時代的過渡期。 第四個時期是開始決定自律動機的時期。 第五個時期重視客觀的道德理想、經常依據自己的人格自主地決定道德動機的時期。 無道德階段(1歲-3歲) 懂得依據大人的同意...和否認而行動的階段(3歲-5、6歲) 依據同伴的規約而行動的階段(6歲左右) 口頭道德的階段(10歲-14、5歲) 矛盾道德的階段(14、5歲—18、9歲)

⑦ 道德自律包括三個環節

所謂自律,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己主觀的價值標准所支配。這時兒童的道德判斷回具有了主答觀性,這是道德判斷水平發展趨於成熟的主要標志。根據這種自律的道德,兒童認為規則不是神聖不可侵犯、至高無上的,而是同伴之間取得協議的結果,大家以民主方式取得一致意見時,可修改規則。
自律是相對他律而言。皮亞傑從大量研究中總結出兒童道德發展的總的規律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所謂自律,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己主觀的價值標准所支配。這時兒童的道德判斷具有了主觀性,這是道德判斷水平發展趨於成熟的主要標志。根據這種自律的道德,兒童認為規則不是神聖不可侵犯、至高無上的,而是同伴之間取得協議的結果,大家以民主方式取得一致意見時,可修改規則。皮亞傑稱這種規則為彼此相互尊重的合理規則,與此相對立的是他律道德關系的單方尊重的強制性規則。
兒童的道德發展是由「他律」逐漸地轉向「自律」。年幼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道德評價主要依賴於教師和家長的評價,處於他律期。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道德判斷已經逐步擺脫了成人懲罰的影響,在評價某種行為的是非時能依據自己掌握的道德准則對行為做出判斷。

⑧ 皮亞傑關於兒童品德發展的階段性理論是什麼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8)自律道德階段擴展閱讀:

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擺脫了遺傳和環境的爭論和糾葛,旗幟鮮明地提出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即心理發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皮亞傑認為智力是一種適應形式具有動力性的特點。隨著環境和有機體自身的變化,智力的結構和功能必然不斷變化,以適應變化的條件。

在皮亞傑的理論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機體認知結構中的一個子結構,又可被看成是認知結構中的一個元素。認知結構就是協調了的格式的整體形式。

他將生物學的同化這一概念應用於心理學中,意指人們把知覺到的新鮮刺激融於原有的格式中,從而達到了對事物的理解,同化是個體認識成長的機制之一。

依據皮亞傑的觀點,平衡化指通過多重的去平衡與再平衡,導致從一接近平衡的狀態向著質上存在差異的平衡狀態遞進發展。而自動調節是介於同化與順應之間的第三者,對同化與順應進行調整以達到兩者的平衡。

皮亞傑認為一切知識,從功能機制上說,是同化與順化的統一;從結構機制上分析,則是主體認知結構的內化產生和外化應用的統一。而運算是組成認知結構的元素,各個運算聯系在一起就組成了結構的整體。

皮亞傑認為,發展有四個條件,即成熟、實際經驗、社會環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發展的三個經典性因素,而第四個條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隨之而發展起來的各種活動與心理操作,都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起著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第四個因素平衡化促進了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和諧發展,並使得成熟、實際經驗和社會環境之間處在協調狀態。更為重要的是,平揚的傾向作為一種過程,總是把兒童的認知水平推向更高階段。當低層次的平衡被沖破以後,由於有了這種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級的水平上得以恢復,從而導致了智力的發展,因此是最為根本的因素。

⑨ 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關系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2013年11月24日-28日),《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9日

強調一下道德建設問題。梁啟超說:「國之見重於人也,亦不視其國土之大小,人口之眾寡,而視其國民之品格。」如果我們國內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比比皆是,觸及道德底線的事情不斷發生,一些人到了國外不遵守公共秩序,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還怎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啊?所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可以強制性地懲罰違法行為,但不能代替解決人們思想道德的問題。我國歷來就有德刑相輔、儒法並用的思想。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並用。如果人人都能自覺進行道德約束,違法的事情就會大大減少,遵守法律也就會有更深厚的基礎。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2014年1月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22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價值。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

⑩ 怎麼理解「慎獨自律」道德修養的方法

是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須謹慎從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1、慎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èn dú,是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准則。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出自《文子·精誠篇》:「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其獨也,舍近期遠,塞矣。」

譯文: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獨」,舍近期遠,堵塞了。

2、自律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10)自律道德階段擴展閱讀:

要自律,當然要有具體的要求。在配合當下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方面,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自律意識,對學校、班級和個人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並且能夠正確處理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

在學習方面,我們一要獨立,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獨立完成作業;二要自覺,自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預習復習工作、上課專心聽講和按時完成作業。

在行為上,我們應該以中學生日常行為守則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禮貌、愛護公物。在外表上,我們應該以簡單大方、干凈整潔的衣著表現出學生樸素的本質。

熱點內容
法院何海峰 發布:2025-04-30 09:55:20 瀏覽:414
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發布:2025-04-30 09:54:33 瀏覽:359
西南民族大學行政法學 發布:2025-04-30 09:52:57 瀏覽:835
非公司制企業法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9:41:25 瀏覽:710
勞動法員工受傷被開除 發布:2025-04-30 09:27:11 瀏覽:807
重慶法院易 發布:2025-04-30 08:57:52 瀏覽:80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4-30 08:56:17 瀏覽:299
簡述我國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制度 發布:2025-04-30 08:55:40 瀏覽:326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