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面具

道德的面具

發布時間: 2023-01-29 00:13:52

A. 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那麼產生這種思想的原因是什麼呢

封建專制的統治階級以仁義道德等禮教的內容去束縛人們的行為甚至是思想,統治者們為了專自身的固屬有利益不被侵犯而禁錮人們的思想文化,使人們成為了一種統治工具,這也限制了中國在科學思想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使中國貧窮落後,但落後就要挨打!魯迅先生是一位愛國者,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事情。魯迅先生以此(指問題中的那句話)揭示統治者的丑惡面目,希望人們拋棄這些沉腐得不能夠適應當時社會的條條框框,人們不再墨守陳規,團結起來去反抗不公的統治及現象,學習新的思想文化,帶領中國走向先進和富強。
其實我個人認為仁義道德封建禮教並不完全是錯誤的,但或許在魯迅先生看來它被當作統治者壓迫廣大勞苦百姓的工具,限制了中國的發展,這就是錯誤的。(555~其實我上次寫了比這個還多,為神馬網路沒有提交啊啊啊~害我又打了一遍的說。。)

B.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

在《吶喊》這本書中,魯迅沉痛地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從昏睡中入死滅」的不幸者,他懷著極大的同情「哀其不幸」,又懷著急切的心情「怒其不爭」。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閱讀《吶喊》 讀書筆記 及啟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1

《吶喊》小說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盪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 日記 》,「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裡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

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 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

《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 文化 的 文章 。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魯迅《俄文譯本

沒有華麗的語言, 故事 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裡,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2

吶喊!吶喊!中國人民站起來啦!一本《吶喊》,以前激勵了多少舊社會的年輕人。

出自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戶外事情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描述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並為新文化戶外吶喊。」魯迅是這樣說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矛盾。盡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的情緒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描述了一個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己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為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為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盡管,那個社會是不會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出的勇敢挑戰,是反對封建社會的第一槍。

而《孔乙幾》則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幾,是封建社會的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治的毒害下,他只會「之呼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並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憐的他,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盡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這樣走下去。「孔乙幾還欠十九個錢那!」是啊,他的債誰幫他還那?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 說說 〈阿q正轉〉,大家再熟悉但是了。他是魯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的貧苦你們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樣可憐,一無所有,受欺凌與剝削,只能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以前的他,渾渾噩噩,苟且偷生,在聽到辛亥革命後,他卻嚮往革命。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槍斃時結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場杯具。阿q,這個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卻正是那個年代廣大農民的縮影。阿q的命運揭示了農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魯迅的小說,有思想,耐人尋味,他讓迷陷於封建制度的人們都清醒起來。那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該做些什麼那?就讓我們一齊跟著魯迅一齊吶喊,吶喊吧!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的生活,為了祖國的完美明天發奮發奮!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3

初中三年也讀了不少名著,但沒有幾篇是能撼動我內心的,前幾天讀完魯迅先生的《吶喊》,那份觸動令我久久不能忘懷,不論是《孔乙己》的主角;《葯》中的華老栓;《阿q正傳》的阿q,都帶領我走向一個又一個情感的高潮。

魯迅先生是我很崇敬的一位作家。他筆下的三味書屋、閏土、社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文章就像小草一樣清新自然。

在那個時代搖曳出別樣的自然。可他的另一本小說集《吶喊》卻像聲聲驚雷,在那個陳腐黑暗的年代喚醒了許多鐵屋子裡的清醒者,讓黑暗的舊社會有了反抗的力量與希望。驚醒了無數莘莘學子。《吶喊》是拯救民族,為革命先驅助威的號角,是讓沉睡者覺醒,讓勇士們振奮的戰鼓。

我特別喜歡魯迅先生在書中的一句話,他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高度概括了當時的人民,這不也滲透著他對當時人民的憐惜和悲傷么。

我聽見,那個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的孔乙己的吶喊,他在酒店裡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以終日偷盜為業,一步步走向枯竭。後來因偷了有錢人家的書被打斷了腿。他的悲慘遭遇,不恰恰反映了中國當時 教育 的腐敗么。魯迅先生對人物外貌心理的描寫連接的十分好,也一定撼動了更多的的有志青年。

我聽見,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那個戴銀項圈的閏土,一聲聲點頭哈腰地叫著「迅哥兒」老爺。他歡喜又凄涼,興奮又畏縮,懦弱又封建,將當時中國人民收封建壓迫下的無奈寫的淋漓盡致。

書中那麼多一聲聲發自肺腑的吶喊里,最令我觸動的當屬阿q這個人物。他質朴又愚蠢,簡單又復雜,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他對有權有勢之人有著本能的不滿。阿q由於受剝削壓迫而要求革命,又因受愚弄而思想落後,最後竟被迫害致死……所以說,當時中國人民的最大弊病是不能正視自己的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了。

在讀過初三初二那麼多的名著後,最後「餘音繞梁」之感的當屬《吶喊》,那聲證明中國人民力量的吶喊,久久無法散去。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4

《吶喊》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創作的小說,讀過的書中,只有它讓人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舊社會的真實寫照。寫出了恐怖的封建壓迫,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反對的吶喊!文章中只有狂人是幸福的,正因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教育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能夠有權利擁有純凈的心靈,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縛,他很期望這社會都是瘋子!

《故鄉》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描述了兩個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它的完美令人嚮往。一個是此刻的故鄉,讓人讀過後十分的驚訝。

過去的故鄉是一個完美和諧、以及快樂的世界,那裡有魯迅先生童年完美的回憶: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方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還有有天真可愛的少年閏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著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還有海邊那五彩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此刻的故鄉已經變得衰敗、凄涼而且是毫無生機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滿活力的閏土也變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著,而且變成「講道德、守規矩」的人。透過閱讀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魯迅先生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完美的世界,然而成年後的閏土在見到魯迅先生後,對魯迅的態度轉變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爺」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親密,使他們之間變得陌生,將他們以前親密的關聯活生生的撕裂了。

正因在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平等的關聯,那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分離,喪失生命活力,喪失人與人之間溫暖情感的世界。他們遵循一種傳統的道德,它壓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也使魯迅先生和閏土無法繼續他們純潔的友誼。讀完本書後,我很為他們逝去的友誼感到惋惜,同時也很慶幸,我們生活在新社會里,我們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與金錢來衡量友誼,人與人之間擁有著真摯的情感。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魯迅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職責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期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5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重新拜讀魯迅先生的《吶喊》,受益良多,頗有一些思考和感想,這是我第二次拜讀《吶喊》,第一次讀它是在上初中時,距離現在也有6年左右的時間了,那時候由於年齡小和閱歷少,沒有深入的理解魯迅先生在其文中所滲透的深刻的內涵,但是今天,作為一個中文系的大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和欣賞能力的時候,再次拜讀《吶喊》的時候後,感慨頗深啊。

讀《吶喊》的時候時常會因為「孔乙己」「阿Q」等等人物而發笑,但是在笑過之後,不禁在心底會生出一絲悲哀,我笑得「孔乙己」、笑「阿Q」、笑……何嘗不是笑自己呢?我身上何嘗沒有孔乙己、阿Q等人物的影子?

魯迅先生筆下那個年代、那個社會背景已經不復存在,時過境遷,魯迅先生的文章看似「過時」了,但是卻沒有,只不過是作品那些人物,在當今社會中,換了一種存在的形式。另外,魯迅先生所塑造的任何一個人物都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個體特徵,而應該許許多多人愚弱、木訥、麻木不仁等丑態的綜合表現,所以我們在閱讀魯迅先生文章的時候,如果真正的體會了文章的內涵,總會覺得自己似乎也在諷刺對象之行列。

魯迅文章之所以深刻,是因為他看透了那個年代、舊中國不同階級、不同領域的國民本質,這里有以「孔乙己」為代表的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知識分子,有以「阿Q」為代表的無知的舊中國農民,也有像《狂人日記》中的「吃人」的人。可以說這些想像折射出來是那個時代人性脆弱的一面,這脆弱的一面其實是劣根性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所難以擺脫掉的,盡管這種醜陋的人性在今天的我們身上已經淡化了許多,但最終還是有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當我們不順意的時候,若看到比我們更不順意的人,往往找到一種心裡平衡,這何嘗不是一種「精神勝利法」呢,我們是在沿用「阿Q」的「殺手鐧」,由此我們和阿Q卻也的確有一些相似。

《吶喊》中的一些東西,反復玩味,越是體會越是有味道、有深度。譬如,我認為經典的是《一件小事》中的三種人物所象徵的社會上的三種角色,有敢於承擔責任的車夫,有無賴的老婦女,還有作為旁觀者的「我」,其中車夫和老婦女的反差很是鮮明,投射出人性的差距。另外,「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態度是不想因此傷害到「我」的利益,延誤了「我」的利益,絲毫沒有顧及車夫的境遇,這一點是非常符合一大部分人的心理的,不僅僅是那個年代,包括現在的許多人,或許也有可能包括我。這篇文章另一高明之處在我看來還在於文章很明確的之處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應該是車夫那樣的人,文中「我」的對車夫的看法「需仰視而見」,正是魯迅先生的觀點,是對像文中車夫一樣的人的高度贊揚。

再說說《狂人日記》,我覺得狂人是一個革命者,更是一個孤獨者,他被吃的「恐懼」,一部分是生於孤獨,他在「人吃人」的社會中找不到同路人,在親情、友情都顯得淡漠的時候,便也就處處有危機和恐懼感了。可悲的是,我被人「吃」了,卻最終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者的悲哀和無奈。

拜讀《吶喊》的感想還有很多,在此僅寫這些淺薄的見解,來抒發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敬意和欽佩,魯迅先生的深刻的確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


閱讀《吶喊》讀書筆記及啟迪相關文章:

★ 《吶喊》讀書筆記

★ 《吶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

★ 經典著作《吶喊》讀書筆記

★ 《吶喊》讀後感精選5篇

★ 《吶喊》讀後感範文5篇

★ 吶喊的讀書筆記10篇

★ 《吶喊》讀書心得體會感悟

★ 吶喊讀書筆記精選範文5篇

★ 吶喊讀書筆記最新5篇

★ 魯迅《吶喊》讀書筆記

C. 男生綠茶起來是什麼樣子

用綠茶形容人還是比較具有特點的,這個詞源於三亞海天盛筵,當時這個詞還是比較網紅的,形容表面清純,心機比誰都厲害的女人。但女生和男生有時候一樣,男生也有綠茶的時候,那麼男生綠茶起來是什麼樣子?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個人是很討厭那些綠茶的人。也希望在將來社會里,盡量少一些這樣的人。

D. 為什麼我們會對長輩對我們的教育很反感

因為這些「教育」雖然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戴著道德的面具,但卻可能是一種情感暴力。長大的過程中,耳邊「我都是為你好」的聲音常常不絕於耳,身邊「別人家的孩子」也給我們的成長頻添煩惱。這些話語往往出自父母等長輩之口,帶著「好」的「用心良苦」,讓人無法反駁,卻成為了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枷鎖。

這個問題引起了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加藤諦三的關注。他認為諸如此類戴著道德的面具的情感暴力,束縛了子女對生活本身的渴望。這也正是日本當今社會年輕人缺乏朝氣,缺失對生活本身的追求的重要原因。

而 「我們」,因為年輕,依然處於無法知曉,或不願承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很可能包括自己,將來甚至是當下,與長輩中的絕大多數人會是一樣一樣的,這是一個慘痛的現實。

E. 《吶喊》讀後感1000字

《吶喊》讀後感1000字

要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書,《吶喊》當居首位,真的,一點也不誇張。不論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葯》中的華老栓;《明天》中的單四嫂子;還是《阿Q正傳》中的阿Q,都能躍然紙上。《吶喊》是魯迅先生經典小說集,更是中國的名著。

魯迅先生是中華民族的堅強精神脊柱,他在《吶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這八字深深包含著對中國人民的憐惜和悲傷。

曾記得,那個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上流階級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以偷為職業。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竟被打斷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徵著中國教育的墮落嗎?我還看到了讀書人的悲哀。他們可供炫耀的惟有學問而已,可學問在世人眼中又算什麼呢?魯迅先生在刻畫人物方面僅寥寥幾筆,但細膩地刻畫出了一個落魄書生的形象,不知感染了幾代人。

曾記得,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那個「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地上,帶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作者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點頭哈腰的。將當時人民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展露無遺。

《葯》則體現出了一個民主的愚昧和無知。其中的環境描寫似乎就是當時世道的黑暗程度與動盪不安。讓人們深深地對自身的無知而感到可悲。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吶喊》中的哪部小說的話,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阿Q正傳》。《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是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阿Q性格極其復雜:他質朴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他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阿Q由於受剝削受壓迫而要求革命,又因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後,最後還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實只是舊中國的一個貧苦農民。在未庄,阿Q連姓趙的`權利都沒有。他專做短工,窮得只有一條「萬不可脫」的褲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負卻又要欺負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常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勝利,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他還常為生計發愁……野蠻的壓迫剝削使他貧窮;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發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動」竟是去靜修庵里胡鬧。所以說,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了。這也是就中國人民的最大弊病。

在我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之後,魯迅先生的《吶喊》卻仍讓我盪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在魯迅的作品裡,盡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盡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言語犀利,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啊!中國,快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吶喊》讀後感1000字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盪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裡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www.99zuowen.com,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魯迅《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復雜,充滿矛盾。他質朴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裡,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

《吶喊》讀後感1000字

《吶喊》是魯迅先生寫的一本小說集。他為了喚醒愚昧無知的中國人,便棄醫從文,寫了許多著名小說,並收集在《吶喊》里。

《狂人日記》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小說,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所謂日記,就是一個人,得了「迫害狂」之類的狂病,在得病期間寫的日記。自然,日記中語無倫次,狂人的所見所聞都被他認為是吃人。魯迅先生想借狂人的口吻,來反映封建社會這所謂「吃人」的本質。

魯迅先生文筆精妙,因而文中有許多地方值得回味。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名義上是提倡孔子的「仁義道德」一大套真理,可實際呢,自然是封建社會殘暴統治、壓迫、剝削老百姓,使百姓的思想深受其毒害。封建社會,無論是誰,都被這無形的思想所禁錮,以至於改朝換代,仍然逃不出封建這圈子,而始終改不了2000多年這「吃人」的本性。

在第九篇中,「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窺。」這句話表面說的有理,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勾心鬥角,自相殘殺現象,尤其是當官的,這種現象極為嚴重。隨便翻翻歷史就知道了,奸臣暗害忠臣的事例極多,比如秦檜害死岳飛,等等。也有些是兩個奸臣在暗地裡爭斗,也有的。我消滅你,又有人又把我消滅了,這難道不正符合了上面這句話嗎?

在第十篇中,「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會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戶說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們的老譜!」這幾句我認為是妙到極點了。按這狂人的話說,就相當於找個合理的借口吃了他。而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又無償不是這樣。一些人為了推翻殘暴的統治,而發動正義的戰爭,但統治者不會這么束手就擒,統治者稱之為「造反」。一旦起義失敗,往往這些英雄會留下千古罵名,英雄就便為狗熊了。一個好人的頭上被頂了個惡人的罪名,那些真正的惡人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殺了這好人。

狂人其實是一個也覺醒的反封建分子的形象。所謂的瘋言瘋語恰恰是最清醒、最真實的。而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傳統也使許多人的思想受到侵害和禁錮,能真正醒悟的人,反而被視為瘋子。作者寫這篇時,當時正是封建統治剛剛被推倒的沒幾年,仍然有人想「光宗耀祖」,復立封建社會。人們也沒有逃脫思想的牢籠,許多知識分子投入到救國救民,開啟民智的行列中。從最後那聲「救救孩子」那悲切的呼喚,表示了狂人對此的無奈,也用來啟發人們的最後一聲呼喚。

吶喊中其他文章,比如《孔乙己》、《葯》、《阿Q正傳》都是值得人去品味的,魯迅先生借筆來喚醒當時的人們,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一筆精神財富,為中國文學打下了基礎。

現代社會,早已不是那殘酷、專制的封建社會了,但仍存在一些類似於「吃人」的不平事。比如一些非法犯罪分子在網上發布的一些針對某人的人身攻擊;官場上暗地裡的爭斗;一些殺人、賄賂事件等等。在身邊的情況下,我聽說一些工廠單位不給剛來的職工發工資或少發工資,這其實也是一種吃人現象吧。不過有些已經被法律解決了。

也許,我們也許也要向魯迅先生那樣吶喊,我們現代社會也仍然存在許多愚昧無知的人,仍然會有一些不平事。吶喊吧,為了祖國,為人民,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F. 道德可以偽裝嘛

道德是可以偽裝的,好多人做壞事沒被發現之前都是好人。道德也很容易被壞人拿來要求別人。你說自己在修身,誰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韓非子曰:「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君欲。」(《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國中多餓人,這便是「飾行」的結果。再則,你修身不代表別人也修身。修好了自己,結果發現在社會上處處栽跟斗,吃了虧反過來又遷怒於儒教,誰之過?

因此,書莫可多讀也,讀多塞腦,難免食古不化。儒學發展至今幾千年,將來更長,想想在此期間出了多少書,你讀得完嗎?身莫可苦修也,常言道百年樹人,孔子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何況他人?

其次,要談其方法正確與否。

孔子並非道德潔癖者。他承認人會犯錯,只是主張「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孔子也提「克己復禮為仁」,但具體方法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多麼樸素的一段話!他教我們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而不是傳授心法讓我們自己去解悟。《莊子·秋水》曰:「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孔子弦歌不輟,樂在學中。

然而,到了曾子那,快樂成長變成終身苦修。變化殊異,令人吃驚。曾子病重還稱:「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竊以為此之謂過猶不及也。

顏淵、仲弓等天生大德,資質較佳。曾參比較「魯」,只能通過不斷的後天修養以期達到理想中的狀態。而頗有佛性的宋儒卻與其一拍即合,於是東施效顰,也學著佛道搞起一套心性修養來了。如果這方法對頭倒也罷了,問題是這套方法極易導致國民性越修越孱弱。朱熹曰:「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人生百年多少事,身越修人越遲鈍。前人葉適便直指其弊:「學者盡廢古人入德之條目,而專以心性為宗主,致虛意多,實力少,測知廣,凝聚狹,而堯舜以來內外交相成之道廢矣。」(《習學記言序目》卷十四)

直到如今,人們談儒依然動輒道德言必修己。殊不知自五四以來,我們的仁義道德早就被人打倒了。理學家那套吸引不了多少人,反倒容易引來嘲笑或反感。

因此,不要再叫學生做聖賢了。承認人類劣根性,放下道德的包袱,任由儒學兩條腳走路,比起一條筋地總認為自己能趕得上堯舜總來得好。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現代社會,要學會適應叢林法則,雖然不排拒道德,但更應該培養原始儒家之剛健氣性予以應對。否則不知人心之險惡,一旦跨出校門,必將處處碰壁。至於為人方面,只要他們遵規則守秩序、不損人不行惡,夫復何憂?

熱點內容
民法新關 發布:2025-01-14 19:47:49 瀏覽:714
稅收法律知識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4 17:39:12 瀏覽:198
勞動法公休假規定怎麼休 發布:2025-01-14 17:21:06 瀏覽:614
勞動法單休雙休 發布:2025-01-14 17:18:44 瀏覽:784
州地區法院 發布:2025-01-14 17:09:53 瀏覽: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六批 發布:2025-01-14 16:16:23 瀏覽:444
本辦法規定了 發布:2025-01-14 16:15:44 瀏覽:664
公司律師管理 發布:2025-01-14 16:06:04 瀏覽: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1-14 15:57:29 瀏覽:155
藝術品成交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15:53:25 瀏覽:95